登陆注册
2887700000010

第10章 回族思想理论解读(9)

从公元1038年到1227年西夏统治189年,“如果按《宋史》所载‘虽未立国而王其土’的夏州算起,党项西夏政权历时长达347年,其最盛时,领域包括今宁夏大部和甘肃、陕西、青海、新疆和内蒙古的部分地区”。当时宁夏作为整个大西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各民族的精英及他们的思想也荟萃于兴庆府即今银川地区。西夏在与宋、辽、金对峙的近200年中,各民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先打交再磨合,又共建。兴庆府改为中兴府,从更名也可更映射出当时银川地区经济繁荣、国运昌盛,政治地位飙升的盛况。直到1227年,蒙元大军封锁成吉思汗去世的消息仍一鼓作气进攻中兴府城,才使西夏国灭亡。蒙元视西夏政权为搞独立的不安宁政权,但他们不可能把西夏的多民族臣民杀光,相反,此时的宁夏各民族已经融为一个更广大而宽容的共同体,只是蒙古人作为统治阶级加入而已。元朝将中兴府改为宁夏府,说明当时元朝认为西夏国灭亡后的银川地区已经在元蒙统治下稳定而安宁了。蒙古族顺利地实现了在宁夏原有民族之上的叠加,“宁夏”一名从此沿用至今。在西夏党项羌和蒙元政权交替这一时期,不管是西夏的“兴”,还是元朝的“宁”,都从文字命名的信息中看出,两个政权先后为多民族的叠兴融合带来了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

从元朝改名宁夏始,外地汉族移民开始大量涌入,因为元朝继续向外征伐,蒙古族的大批军队不可能把主力放在宁夏,一部分蒙古族留守定居,和西夏党项羌遗民及之前的历代外民族移民一起共处,还要充实一部分内地汉族民众以稳定宁夏。于是随州、鄂州之民及南宋降军迁入宁夏定居,回族先民也再次进入了宁夏。在元末的宁夏,由于历史上有几次汉民迁入,汉族的人数已经相当可观,他们成为了宁夏移民的基本层,而早期匈奴、党项羌、蒙古作为先后的叠兴层则融入其中。

明朝往宁夏的移民又多于以前历代。洪武年间为充实内地,曾把宁夏大量人口迁到长安(今西安),但洪武九年(1376年)设立宁夏卫时,又迁五方之人充实宁夏,当时的“五方之人”主要是东部来的汉族和西域来的回族了。江南的南方汉人有一些,但绝大多数人是通过山西洪洞大槐树注册而来的北方各地汉人,这些人是今天宁夏汉族的主要来源,也是宁夏,尤其是川区移民层的基础。

随着蒙古军的西征,元朝把西域阿拉伯商人和中国妇女(汉族居多)成婚的后代即回回人大量迁到宁夏,大部分在南部山区落户。明朝向长安的移民及从东部再移汉人进宁夏,主要迁移的是以银川为中心的川区。山区仍然是西域回回人的不断迁徙、定居,先来的回回人立稳脚跟后又把沾亲带故的亲朋好友招来。灵武、吴忠的部分地区也是回回移位开垦的地方。到明代末,他们成为支撑宁夏人口半壁江山的重要移民。一直到清代,回族向宁夏的自行移民,也没中断过。

清雍正二年(1724年)裁宁夏卫设宁夏府,隶属甘肃省。随着兵民合一的满族八旗在全国各地的驻防,东北的满族官人和旗人及其眷属进入并定居宁夏。乾隆年间在今银川新城旧址上建了满城。东北满族的加入,为宁夏的移民又增加了一股富于进取、广纳博收,善于团结融合的新兴民族力量。

往宁夏充实移民,解放后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也没有中断过。20世纪50—60年代初,党中央号召北京、上海等内地知青支援西部,宁夏是许多知识青年首选之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些干部、工人举厂迁宁、举家迁宁,这些移民大都在银川、石嘴山等北部工业区,人口集中且数量也占了宁夏过半。

1958年,党中央毛主席和国务院考虑到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为在全国移民分布较广,但又相对在宁夏比较集中的回族设立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在自治区成立的当时,宁夏的主体民族就已体现为回和汉两大部分和蒙、满一小部分了。回族包括历史上一些信伊斯兰教的西域其他民族成分,汉族包括南北方、东北的移民,蒙古族一部分是内蒙古阿拉善盟和巴彦淖尔盟的自行移民,满族人在清末辛亥革命时被杀、逃亡、隐名隐姓较多,但仍有满族平民定居。西夏党项羌人遗民和蒙古遗民也早已融入宁夏多民族的共同体里面了。因此,到改革开放前,经过历史上多民族、多移民的宁夏,主要又体现为回、汉两大民族共同体的大块儿聚居、多块儿小杂居的分布格局了,即南部山区多回族聚居,北部川区多汉族聚居,但无论是山区还是川区,无论是农村乡镇,还是沿黄城市群,银川大首府,回汉杂居的分布比比皆是。

纵观宁夏两千多年来多民族、多地区的移民变迁史,我们对今天宁夏为何如此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也就不难理解了。

宁夏之所以在今天的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民族团结搞得最好,解放后50多年基本没出现民族团结的问题(有一点小摩擦也是回族内部的派支之争),这是与宁夏自古至今经历频繁的移民叠层又经历频繁的民族交融密切相关的。

宁夏历史上移民的数量、移民的次数、移民的民族来源,其他省区可以说是难以相比的。在历代各方移民的叠兴嬗替中,各民族实现了由相互冲撞到相互结合再到相互学习、相互融合的和谐过程。因此宁夏各地的民族和睦与社会和谐也是比其他民族自治区更深入更扎实的。由今溯古,综合分析,笔者体会到,这种民族间的交融和谐主要是通过以下四个途径来实现的。

(一)政治稳定是和谐的根本

多民族地区能够持久交融和谐,其根本是该地区能保持长期的政治稳定。宁夏在西夏之前战乱频繁,移居宁夏的各族人民饱受战争扰乱之苦。党项羌族建立西夏王朝,前后经营近200年,各族人民开始安居乐业,人心思稳,不想再看到激烈的政治动荡。元朝灭西夏,党项羌遗民没有东山再起,紧接着就是移民汉人和宋之降军,这些人面对元蒙游牧式的短暂统治,也没有拉起大的造反旗帜,加之蒙古族统治者把西域的回回人迁入宁夏,回回民族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以经商方式谋生的,把稳定的经商谋生环境看成是生活的第一需要,也没有热衷政治夺取政权的野心。事实上,宁夏民族人心思稳的良好政治环境在元末就已奠定了。

明清是两个稳定的中央王朝,人口比例占绝对优势的汉族(实际上满族统治的中、后期关内基层也是汉军旗人掌权)稳操全国大权,宁夏小区汉族已占多数,自然希望稳定(清朝作为统治阶级时,也同样一心维护稳定局面)。回族又是新迁进的经商民族,从做生意求效益的经济赚钱目的,也是希望当地政治环境稳定的。因此,国外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打也打不进来,宁夏当时就基本上铲除了滋生政治分裂的温床,这也是全国解放后50多年宁夏从没有闹过政治分裂、民族分裂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二)生活方式趋同是和谐的前提

宁夏山区不适应游牧业,一直是以山地农业或水果业为主,川区自古就是“天下黄河富宁夏”“黄河百害,唯富一套”。农耕、农业成为全宁夏致富的主要渠道。银川稻米也一度成为皇宫贡米。宁夏南北早就没有了游牧民族生存的草场,也就使生活在宁夏的回汉诸民族早就没有了生产方式的冲突。农耕民族的经济生产运作规律决定了他们往往愿意守家在地,不愿背井离乡,更不愿居无定所,甚至到处侵扰别人。这就为宁夏诸民族的和平定居,和平合作,互通有无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汉族人善于农耕,回族人善于经商,农商互惠互利。到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日益繁荣的今天,汉族人经商的人也越来越多,回族人从事农业、林果业的能手也逐渐凸现。回汉两大主体民族生产方式既互补、互学,又趋同、优化,日益呈现共同繁荣的良好发展态势。

(三)生活习俗的宽容互纳是和谐的基础。

宁夏宋代为北地郡,汉代为朔方郡,从此奠定了其作为正宗北方的基础,按今天的中国版图定位,宁夏首府银川东距黑龙江省牡丹江约2600公里,西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约2600公里,正在中国北方的中心,加之银川自古就是塞上江南之宝地,各族各地向此移民甚多。五方杂处,多族多地,生活习俗就会相互吸收,取长补短,以至约定俗成为一种北方多民族共同接受的生活习俗。落实到今天的回汉民族,至少在宁夏川区,特别是在银川,已经达到了除宗教信仰外生活无不包容的程度。

回汉民族衣着上除山区回民爱戴白头巾外,两族服饰已没有大的区别,不像新疆维吾尔族长相、服饰都和汉人大有不同。饮食上,汉族人几乎习惯了回族人的清真餐饮。回族人虽不吃汉餐大肉,但对汉族人吃猪肉开汉餐店也很宽容,没有见此情景就奋力排斥的状况,这比维、汉饮食仍难宽容的局面好得多。居住上,回汉寓所也没有区别,不像西藏的藏族、川西的羌族其民居与汉族迥别。

加之从相貌上,从运用交通工具上都难以辨出谁是回族,谁是汉族,因而在当今宁夏,谋生意,当同学、做同事初次相识也不问你是什么民族,民族的概念在宁夏回汉各族生活中已经开始淡化。

(四)精神文化相通是导向

宁夏自古移民频仍,民族叠兴,但主体精神伦理一直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佛学思想为辅的。这是因为宁夏最早是秦汉属地,华夏汉儒思想先入为主。后来佛教传入,汉族和后来执政西夏的党项羌族又开始信奉佛教。“党项族移居西北后,散居于古代‘丝绸之路’的河套地区和河西走廊,而这里正是中原和西域交往的通道,自汉、魏经隋唐,佛教在这一地区已经流行了六七百年,其影响已深入人心。汉族、契丹族、吐蕃和回鹘分别居住在党项族的南北东西各方,都早已信奉佛教,处在这些民族包围之中的党项族,当然要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西夏建国后,党项族与汉族、吐蕃、回鹘、契丹等信仰佛教的民族交错杂居,生活于同一国土中,崇佛的宗教信仰越加强烈。”

但就是在信奉佛教的同时,不同时期不断迁入的各地汉人,尤其是汉官还是以儒家思想影响着宁夏,使党项、蒙古等民族不断接受大中华文化的影响。西夏党项族李元昊太子宁明还潜心道教,热衷于炼丹术。元昊等君臣的汉文诗歌、党项族的汉文民间谚语,甚至骈体文行文,不仅汉语文采优美,而且汉语音韵铿锵,都足以证明汉文化及精神内涵对宁夏诸少数民族的深远影响。

满族进关后已经由萨满教改为信仰儒家思想,清代到宁夏的满族是大清国的统治阶级和满城旗人,自然也是信仰大中华儒家思想的。

回族自诞生之日起就与信仰伊斯兰教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从元末迁到宁夏的回族和留在西域的其他兄弟民族虽然都信仰伊斯兰教,却在靠近中华儒家文化和后来的心向大中华的祖国统一上有着差别。今天的宁夏回族既没有国际“两泛”(泛突厥主义,泛伊斯兰主义)势力的介入,也没有地处边疆受国外煽动从事分裂活动的可能,而且宁夏回族人也不都是穆斯林,两者是不能画等号的。比如,相当一部分回族出身的党政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职工由于工作性质决定,是不去清真寺做礼拜、不在斋月封斋的。宁夏回族大部分群众虽然仍然信仰伊斯兰教,到清真寺做礼拜,但他们使清真寺活动逐渐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比如利用清真寺活动从事社区便民服务等,这在宁夏南部山区已经比较普遍了。另外,回族的党员干部,不仅心系中华大家庭,而且忠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他们不信仰宗教,或者即使参加伊斯兰宗教活动也是出于团结信教群众,为回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之目的的。

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今天,宁夏回族的适应性强和汉族的宽容度高使得两大民族在精神追求、文化审美上的共同点日益增多,加上回汉都使用汉语,更在交际交流上畅通无阻,因此,回汉心路畅通,回汉通婚的现象也有所增加。不但在生活上,而且在心灵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也正在形成。从以上宁夏回汉民族的团结和睦中,我们真正看到了民族间“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典型。

从以上历史移民追溯和今天回汉交融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当今宁夏民族和睦和社会和谐之所以走在了全国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前列,是有其深厚的历史和民族磨合、团结的积淀的,又有着当今回、汉两族高尚品德的积累。宁夏历史上的民族移民,今天的民族和睦所带来的宁夏社会的高度和谐值得全国其他民族地区学习,也值得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国各地借鉴。

参考文献

1.李荣主编:《银川方言词典·引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

2.马启智:《西夏通史·序》,人民出版社,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

3.李范文主编:《西夏通史·西夏的文化》,第154页,人民出版社,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

4.秦永章:《甘宁青地区多民族格局形成史研究》,民族出版社,2005.5。

5.赵杰:《论西域民族的发展过程与结合特性》,《石河子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同类推荐
  • 走进美利坚:旅美十年见闻札记

    走进美利坚:旅美十年见闻札记

    对于没有去过美国的中国人,往往容易心存好奇和诸多想像。因为美国在全世界的地位和影响力,决定了人们对美国的深层关注和更多联想。我因为工作的原因多次出访美国,而让我记得最清晰的是2001年的5月下旬去美国参加“纽约经济周的论坛”活动。
  • 品三国狼图腾全集

    品三国狼图腾全集

    一部《三国》所以耐人细读,主要因潜藏各种狼智慧与规则,既可知当时风云场面,也可知人与人的狼王角力。总之,胜负之道尽在这部名著中。《三国》不是一口气读完即能知其深意的书,需要慢慢读,慢慢品,才能琢磨出其中的狼智慧与规则。本书结合正史中的一些论点,揭开笼罩在演义迷雾之下的“英雄之狼”的真相,使那些被冤枉的英雄之狼也有“咸鱼翻身”的一天。本书探讨三国中众多事件的真真假假,让你以全新的观点来看三国的风流人物,了解真正的历史。
  • 白鹿论丛

    白鹿论丛

    白鹿书院的卖点即重点是推广传统文化。5月28日陕西省隆重举行的纪念司马迁诞辰2000周年大型的电视直播活动“风追司马”,我来了,这次白鹿书院成立我也来参加,为什么两次都来呢?因为考虑文化问题。但究竟什么是文化?可以说我们的兵马俑、秦陵是,从羊肉泡摸到葫芦头也都是文化。现在文化特别泛滥,文化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酒文化、食文化、茶文化等等。那么究竟什么是文化,文化对我们有多么重要?我不是学者类型的人,是个在实践中摸索、自我思考的人,学习、看书只是作为我的一个参考。我得出的文化是一个时代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产生的一种思维方式。
  • 唐诗与山西

    唐诗与山西

    《唐诗与山西》以唐诗为依据,由诗及人,反映唐诗在今山西的地理分布和诗作者的活动范围。所收录的唐诗,有直接描写山西的唐诗,包括诗人在山西作诗和外地寄诗山西及专门以山西史事作诗,也有间接描写山西的唐诗。
  • 教师公文包-精神文明

    教师公文包-精神文明

    本书内容包括文明之邦、语言文明、行为文明、现代内在美、现代礼仪美五部分,对中小学教师自身精神文明建设进行了阐述。
热门推荐
  • 当看到星星时

    当看到星星时

    她有三重人格一个恐怖变态:我要踏过你的尸骨,躺在装满你红色液体的浴缸里,放着一首《红玫瑰》,慢慢享受一个成熟稳重:你这是一种病,不是单纯,小姑娘一个善良无邪:那我就来当你的母亲照顾你吧
  • 老徐的第一本练手扑街之做

    老徐的第一本练手扑街之做

    十年前,李白衣被人从大唐神京掳到了百万里之外的天山中。十年后,李白衣从天山脚下开始了回京之路,这煌煌大唐,就更精彩了起来
  • 如果没有人记得

    如果没有人记得

    白云苍狗终究只是蹉跎了岁月苦煞了往事。如果没有那些突如其来的洪水巨浪,或许我们真的能够靠一杯老酒诉尽衷肠;如果不是年少时的一厢情愿,我们也不会尝尽着时间爱与恨的苦楚,终究一无所得。可是不知悔改说的或许就是我们吧,哪怕跌跌撞撞头破血流依旧固执的认为最对的人是自己,错的是爱是恨,哪怕伤了故人也伤了自己。我始终无法忘记分别那天,顾晓看我的眼神,也忘不了肖青一遍又一遍的问我:“尚晓知,你真的不跟我走。”那是午夜梦回时一次又一次不敢去想去念的人啊,如今,他终于给我寄来请帖,他说:“晓知我不等你了,我累了。“我突然释怀,我早就不爱他了,只是心中的愧疚逼我不能忘记,只是,剩下的人,都好好的吧,哪怕忘了我。
  • 小桃子历险记

    小桃子历险记

    一段初中久别后的大学重逢浪漫史~当那个陆之廷心中的小桃子再次出现时,他本想着让她在劫难逃,被想到最后却是他再劫难逃了。
  • 那年误入鸥花深处

    那年误入鸥花深处

    兰沅苏是二十一世纪新时代的好青年她时刻相信着自己有一天会遇上一个小说中写的男友可惜啊可惜“为什么别人家的男朋友都是小说中那样子的。而我的……”兰沅苏看了看身旁的秦时鸥“……”有你这样直接当面嫌弃的嘛秦时鸥表示无奈。
  • tfboys爱三个女孩不离不弃

    tfboys爱三个女孩不离不弃

    这本书是写tfboys三只的,主要是写三个女孩和tfboys发生的一些事情,写校园的比较多点,黑粉勿看,欢迎更多的四叶草来看一下,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改进,希望大家喜欢。
  • 从前有座岛

    从前有座岛

    从前有座岛,岛上有个男人和一只两条腿的螃蟹,男人给螃蟹讲故事,讲的什么故事呢?从前有座岛……这是一个介于轻松和冒险,玄幻和科幻之间的故事。现代二货青年范振到了一个不知名的岛上,为了回家和老婆孩子团聚,二货青年必须逆袭……两条腿的螃蟹、已经灭绝了的植物、长着老虎头的蜜蜂、神秘的史前遗址、消失的外星文明……一大波范振从没见过的奇怪东西正在接近中,二货范振如何在这个陌生的地方生存下去……
  • 我就是美的无人能及

    我就是美的无人能及

    叶卿叶家大小姐,近200的智商,确带着个5岁的娃混着娱乐圈影后回归,A爆全场叶安:“妈咪,那个影帝叔叔蛮帅,可以当我爸爸。”当下就被敲了个爆栗子顾深:“小混蛋,老子就是你爸爸。”随后对着旁边高冷的叶卿一脸掐媚道:“小卿卿,孩子都有了,回家跟咱爸妈吃个饭呗。”女主外冷内热,还有点沙雕。男主看似高冷,其实傲娇。
  • 冥王送我生死簿

    冥王送我生死簿

    冥王下凡历劫,不小心把自己的生死簿送了出去,准备去法相阁要回来。奈何去法相阁要东西的人太多,得排队。当冥王排到队时……某阁主:冥王丢了什么啊?冥王:生死簿。某阁主:冥王真是粗心呢,生死簿都能丢。
  • 鹰扬德兰士瓦

    鹰扬德兰士瓦

    从天而降,特种兵梁洪来到南非的德兰士瓦共和国,身边还多了神秘的基地系统。拳打草原鬣狗,脚踢凶恶土著,枪挑大英陆军,风云变幻,英布战争将走向何方?南部非洲的原始土著居然是黄种人,呵呵,我也是黄种人嘛。喂,小子你哪来的?小爷先辈六百多年前不远万里到非洲,带来了先进文化,张无忌还是咱的教友呢。貌似现在还没有倚天屠龙这本书,好吧,马上组织人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