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840000000076

第76章

次就观解以分其位。解别有四。一知教法。知诸教门若权若实。二知义法。知诸义门若通若别。三知理法。知相空寂。四知实法。知一切法皆从佛性真心所起体则是真。通则位位俱解此四。于中别分习种位中偏解教法。故华严云。十住菩萨随所闻法即自闻解。不由他悟。性种位中寻诠达旨。解知义法。解行位中破相归寂解知理法。初地已上悟实穷本解知实法。解有此别。故分四位。又更分别习种位中。寻诠取法知世谛义。性种位中。舍诠求理知第一义。解行位中。破离有无趣入中道知一实义。初地已上悟实随缘了知缘起无尽法界。解有此别。故分四位。第一解知生死涅槃染净法相。第二解知无相空理。第三解知非有非无一实之义。第四解知如来藏中真实法界缘起之门。解别如是。理实通论一一位中皆具此四。随别论之习种位中观行初起。解知染净差别法相。性种位中观解转胜。舍相趣寂解知无相第一义谛。解行位中观解转深。破相毕竟解知非有非无之法。初地已上观解毕竟解知真实缘起法界。解有斯异。故分四位(此二门竟)。

次约诸行以别其位。行有二阶。一者行种。二者行德。此二之中各有始终。就行种中习种始。习性种终成。行德之中解行始习。十地终成。行有此别。故分四位(此三门竟)。

次就解行以分四位。于中有二。一解行参论。二解行并说。言参论者。此四位中分为两对。前二一对先解后行。后二一对先解后行。相状如何。习种位中成就教解。故华严云。十住菩萨随所闻法即自开解不由他悟。性种位中随起教行。故华严中说为十行。初对如是。第二对中初解行住修习理解。是故经中说为解行。解为行故。又地经中说彼解行为观分明。观犹解也。初地已上成就理行。故论名为行方便持。据此以论习种解行解观成就。性种十地行德成也。言并说者。闻思修证四种之中。闻思是解。修证是行。习种位中依教生解成就闻慧。性种位中依义生解成就思慧。解行位中依教起行成就修慧。初地已上依理成行成就实证。解行相对分别如是。上来四门合为第二就位分别。

第三门中就行分别。然就行中义别有四。一释其名。二辨体相。三明真妄作灭之义。四约时辨异。名字如何。性种性者从体为名。无始法性说之为性。此之法性本为妄隐。说之为染。随修对治离染始显。说以为净。始显净德能为果本。目之为种。此乃显性以成种故名为性种。种义不坏。故复名性。故论说言。性种性者无始法尔。习种性者从因为名。方便行德本无今有。从习而生。故名为习。习成行德能生真果。故名习种。性义同前。故论说言。若从先来修善所得名习种性。名义如是(此一门竟)。

次辨体相。此二种性同用真识以之为体真识之中义别有三。谓体相用。体谓平等如实法性。古今常湛非隐非显非因非果。故经说言。非因非果名为佛性。此之谓也。语其相也。真实缘起集成心事。所谓一切恒沙佛法集成真实觉知之心。此心妄隐义说为染。出缠离垢义说为净。净中之始能为果本生后果。故说为性种。语其用也。真识在染与妄和合起作生死。在净随治集起行德。行德初立能生后果说为习种。体相粗尔(此二门竟)。

次辨真妄作灭之义。于中先明真妄两心有作不作。后明真妄有灭不灭。问曰。真妄二心之中。何心能作习种行德。何心不作。释言。唯真则无作义。单唯妄想亦无作理。真妄相依方有作义。是义云何。若唯真实而无妄者真即平等。故无修作。若唯妄想而无真者。妄想之法化化自灭体既不立焉。有众作。故经说言。若无藏识七法不住。不得厌苦乐求涅槃。由妄依真真随妄转。故有修作。问曰。妄心何缘能作。释言。妄心有三因缘。所以能作。一以现在善友缘力所以能作。谓诸众生于现在世由佛菩萨善友教化。故妄心中能修种性一切行德。二以过去善行因力所以能作。谓诸众生由其过去曾习众善薰发现心。故妄心中能修众行。三以所缘真力故作。谓彼所依如来藏中。具足一切功德法性薰发妄心。故妄心中发生诸善。问曰。真心何缘能作。释言。真心亦以三缘所以能作。一以现在善友缘力所以能作。谓诸众生于现在世由佛菩萨善友教化。故真心中出生诸行。二以妄修薰力故作。谓诸众生妄想心中修集众善彼善薰心。故真心中起诸善法。三以自体薰力故作。是义云何。真心之体是如来藏。如来藏中具足一切恒沙法性。彼法薰心故真心中发生诸善。若心体中不具一切恒沙法性虽加功力善不可生。作善如是。次辨真妄有灭不灭。真妄别论。妄想缘修一向尽灭。真修不灭。何故如是。妄想之法相有体无。穷之则尽。所以尽灭。故楞伽云。妄想尔。涅槃智彼灭我涅槃。真实之法相隐性实。研之则明。明显真性说为行德。所以不灭。随义具论真妄皆有灭不灭义。是义云何。妄法体虚终归灰谢。所以尽灭。藉妄薰真。真实行德由妄薰起。故言不灭。妄尽之时真随妄息。不复更起。故言真灭。真体常存。故云不灭。作灭之义辨之粗尔(此三门竟)。

次第四门约时辨异。此二种性在外凡时但名佛性。不名行德。佛性有二。一法佛性。二报佛性。法佛性者是性种因。报佛性者是习种因。二性何别。法佛性者本有法体。与彼果时体无增减。唯有隐显。净秽为异。报佛性者本无法体。但有方便可生之义。此二如前佛性章中具广分别。是二佛性依至性地名二种性。法佛之性转名性种。报佛之性所生行德名为习种。是二种性至解行中名得方便及清净向。彼习种性至解行中名得方便。彼性种性至解行中名清净向。彼得方便及清净向至初地上转名二道。彼得方便转名教道。彼清净向转名证道。教道至果转名报佛方便菩提方便涅槃。证道至果转名法佛性净菩提性净涅槃。此等虽复随时变改其义不殊。二种种性辨之粗尔。

证教两行义三门分别(释名一 辨相二 料简可说不可说义三)

第一释名。证教两行出地经论。所言证者乃是知得之别名也。实观平等契如名证。所言教者义别有七。一方便行德。依教修起从其所依。故名教行。二差别之行。可以教辨行从诠目。故名教行。三知诸佛所说教法。从其所知故名教行。四说法智行。能起言说教被世间。故名教行。五平等证行。约言分异。异从教别。故名教行。六行能显真义说为教。如因分行名为说大。七上德下被义名为教。如楞伽云。法报说等。然此二行藉教以彰应通名教。行成合法应通名证。为别两行隐显异名。实观平等证法义显。故偏名证。方便行德诠题易及。故独名教。此证与教集起名行。名义如是(此一门竟)。

次辨体相。义别有九。一修成相对以分证教。一切地前造修方便名为教行。以比始修依言起故。一切地中所成之德名为证行。以此成德证法性故。此二犹是地经之中。最初所行成就佛法地证。论释言。最初所行是阿含。行成就佛法是证行。此之谓也。又此教者是彼说大因分之行。是中证者是彼义大果分之行。二就位分别。地前所修名为教行。世间之行依言起故。初地已上一切诸德同为证行。行熟舍言证法性故。此二犹是地经之中叹众二净。彼说地前闻思修等为阿含净。犹此教行。十地行德同为证净。犹此证行。三真妄分别。一切妄修此名教行。一切真修齐为证行。故地论言。闻思修及报生识智。是则可说。以可说故名之为教。真智不尔。离文字故。以离文字故说为证。四直就妄修随义分别。妄修有二。一随事造修福德之行。二依理所成智慧之行。福依事易以言彰。故说为教。慧依理成照理分明。故言为证。问曰。妄修不能会真。云何名证。释言。妄修虽不体会缘中相应。故得名证。五就真中相实相对。因分之中得彼出世真证无相说为教行。彼相现于教行中故。寻相得实说为证行。此二犹是地经之中增上妙法光明法门。彼增上法是此证行。彼光明法是此教行。言光明者。论自释言。此大乘法显照一切余法门故。谓显世间修行心中。六就真中体德分别。无始法性显成今德。是其体也。从缘修起方便之行。是其德也。体为证行始显。净智证自体德故为教行。方便行德本依言教修习生故。此二犹是地经之中金庄严具所况法是。金体清净喻于证行。环玔等相喻于教行。七就真中体用分别。次前证教同说为体。依此体上教智外彰说以为用。体为证行。证法性故用为教行。正说法智照明世故。此二犹是地经之中摩尼珠光所况法是。珠体清净喻于证行。光明外照喻于教行。故地论言。证智法明摩尼宝中放阿含光。八就真体约诠就实随义分别。平等证体说为证行。即此证体约言分十说为教道。此二犹是地经之中虚空鸟迹虚空画处所况法是。平等虚空喻于证行。故地论言。鸟迹住处名句字身住处菩萨地证智所摄。空中鸟迹风画之处喻于教行。故论说言。非不于中有此言说十地差别。约言分十。故从诠目名为言说。九就真中自分胜进相对分别。自分所成一切行德若体若用斯为证行。自于此法已证得故。胜进分中上受佛教名为教行。此二犹是地经之中。叹金刚藏证与阿含二力并是。彼中宣说。妙无垢智无量义辨演说美言真实相应同为证力。犹此证行。于佛教法念坚净慧为阿含力。犹此教行。体相如是(此二门竟)。

次辨证教有可宣说不可说义。于中且就初对论之。余类可知。然就初对修成门中义别有三。一就证教二行相对。以辨可说不可说义。二唯就证。三唯就教证教相对辨之云何。教行可说。证行叵论。盖乃就其修证时语始修之时未出名相。行外犹有名相可得。用之显修。是故可说。得证之时证诸法如。证外更无名相可得。知复用何表影实证。是故证行一向不说。良以可说偏在教故。地经说言。但说一分。言一分者所谓因分。此名始修教道之行为因分也。以其修行不可说故。地经说言。十地如是。不可说闻。证教二行相对如是。次唯就证以辨可说不可说义。然证望教一向叵说。于中别论亦有可说不可说义。义相云何。分别有五。第一可以总相玄标名为可说。故地经中宣说五偈显示义大。又复经中说之为证。不可即相指以示人名不可说。故地经云。言说不及。此义如彼空中所有鸟迹风画等处。可以玄谈名为可说。不可即相指以示人名不可说。第二可以拂相显示名为可说。不可相论名不可说。何故如是。证离名相不可说闻。今还道证可说闻。言当彼法名为说证。故金刚藏彰地难说名显义大。若言证法可说可闻。言乖彼法则不名说。第三可以况诠显示名为可说。故地经中用彼因分所修之行。况显果分离相真德名喻相应。喻犹况也。不可直诠显示彼法名不可说。第四可以自体真法互相显示名为可说。于中或有因果相显。故地经中举彼佛法用显地法。或复体用互相显示。如地经说。彼经之中金庄严具所况之法以用显体。摩尼光等所况之法以体显用。或复行法互相显示。故地经中用彼真智显示地法。是等皆是自体真法互相显班名为可说。不可用彼情相显真名不可说。第五情实相望以说。据情望实情外有实。可以谈论名为可说。就实望情实外无情。知复用何施名说实。故不可说。证中可说不可说义差别如是。次就教行以辨可说不可说义。教中随义亦有可说不可说义。教行之中义含真伪。伪修可陈名为可说。真修难显名不可说。故地经中彰彼因分观修之德云。言难说自心知也。证教两行辨之云尔。

同类推荐
  • 虚舟普度禅师语录

    虚舟普度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四教仪集注节义

    四教仪集注节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幼学歌

    幼学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乐璎珞庄严方便经

    佛说乐璎珞庄严方便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东原录

    东原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大哥请遵守法律

    大哥请遵守法律

    身为修仙人士,再牛批也要遵守法律,例如,疫情期间少出门。我,秦九,不过就是想找个乐子,为什么会出现一个大汉??!啊啊啊啊,大哥,不要乱出门啊!遵纪守法,从我做起。
  • 废柴七小姐:绝世神医

    废柴七小姐:绝世神医

    古老的钟声响彻云霄,绿色的嫩芽破土而出。拥无上医典者,可活死人,肉白骨,奥秘无穷,若得此典,即可傲视天下,无所不能!叶笙歌,一外界而来的灵魂,打破了千年封印,古老诅咒。她坎坷的命运,将从这里开始……
  • 五张皮

    五张皮

    修习至阳内功心法武学宝典《天道经》就记录在五张皮上。你是不是也想得到?聚宝盆如今下落不明,是不是该把它找出来。江湖雨,生死渡。美人泪,锁人眉。等等……怎么回事?落第书生要起兵造反?
  • 重生之猫的奋斗史

    重生之猫的奋斗史

    变成猫真不是我的错。谁能想到一朝杀手会变成猫?
  • 谁打你的年华走过

    谁打你的年华走过

    1V1宠文……前期校园。男主苏慕凉,女主顾暖阳。喜欢你,冥冥天定。不存稿,更新不定。
  • 极品妈咪逆天宝宝

    极品妈咪逆天宝宝

    想她一代绝世特工,因为飞机事故而爆炸身亡。一朝穿越,成了被家族抛弃且携带包子的废柴体质。多年后,她一手牵着一个小仙童,身后跟随着数只神兽来到昔日抛弃她的家族。她傲然屹立于众山之巅,俯瞰众生,袖手一挥,兽潮来袭!锋芒毕露,谁与争锋!然而,就在这时,那个众人敬畏一身黑金袍,风华绝代的男子从天而降,立于她的身旁,笑容宠溺无边:“心儿,还记得那个下雨的夜晚吗?”她目瞪口呆:“····”她根本不认识他吧?突然,身后传来两道清脆的天籁:“爹地,你来了!”
  • 五大贤者

    五大贤者

    你好,我是赵云,现代学生一枚,结果穿越平行空间,来到一个酷似地球的地方……这一切是一场阴谋么?我是谁……三国时代的常胜将军赵云,神话时代的……洪荒时代的……我到底是魔尊还是贤者……和唐太宗称兄道弟,和明末皇帝是好友,神话时代的人物陆续登场……什么人才能称得上贤者!肩负起灭魔的重任……
  • 天灵归元道

    天灵归元道

    天地浩渺,人处其间如尘埃芥子,历史长河浩荡,免不了命途多舛,所幸在历经沧桑巨变后,心中的那抹炽热仍旧存在。一代代人族先贤,破后而立,自那微末中崛起,他们勇斗邪恶,继往开来,才让得这方生灵得以延续。故事,要从一名叫做关栋的少年说起……
  • 卿长安

    卿长安

    当你觉得一无所有的时候,或许有个人正在默默的守护你,千年,万年,永远。——女主厄运缠身还不断连累身边人的常宁,想死却因为一只叫大米的猫活了下来。没想到厄运竟然不在继续,她也可以有朋友了。可她的朋友都神神秘秘,奇奇怪怪。中国风的鬼马少女。从不见真容的邻居。总莫名出现的男人。笑眯眯却还是阴森森的新同事……她只是想像别人那样普普通通的活着,但是好像很难……
  • 幻雾岛

    幻雾岛

    如梦似幻、云雾缭绕的一座岛屿,本应如仙境似神居,岛上之人不食人间烟火,淡忘事俗。四个懵懂的少年,却发现了一件惊世之秘,他们为了将其揭开,努力提升修为,不惧一切生死之危,只为求一个真像。--------------新书刚刚开始,希望大家能够多多支持,您的点击与收藏对本书无比重要。小峰我拜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