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840000000070

第70章

净法聚第四。有一百三十一门。净法聚因法中。有一百十三门。此卷有九门(一发菩提心义 二回向义 三金刚三昧义 四断结义 五灭尽定义 六一乘义 七二种庄严义 八二种种性义 九证教二行义)。

发菩提心义三门分别(释名辨体一 因起次第二 就位分别三)

第一释名辨其体相。发菩提心者。菩提胡语。此翻名道。果德圆通故曰菩提。于大菩提起意趣求名发菩提心。然此发心经亦名愿。要大菩提令来属己故名为愿。名义如是。体相云何。随义不同。略有三种。一者相发。二息相发。三者真发。言相发者。行者深见生死之过涅槃福利弃舍生死。趣向涅槃。随相厌求名相发心。言息相者。行者深悟诸法平等。知其生死本性寂灭涅槃亦如。生死寂故无相可厌。涅槃如故。无相可求。返背前相归心正道故名为发。良以取相违背正道故名舍相以为发也。盖乃废外以归其内故名为发。亦可离相平等之心。始起名发。故经说言灭诸发不发是发菩提心。言灭发者灭诸相发。言不发者不起相发。是发心者是无相发。无相心起名为发矣。言真发者。菩提真性由来己体。妄想覆心在而不觉谓之在外。向外推求。后息妄想。契穷自实。知菩提性由来己体。无异趣求。知菩提性是己体故。菩提即心无异求。故心即菩提。舍彼异求归心自实故名发心。良以外求违背正道。是故舍彼归心自实说为发心。此亦废外以归其内故名为发。亦可真证菩提。之心始起名发。体相如是(此一门竟)。

次明因起次第之义。先就相发以明因起。彼相发心因何而生。因大悲生。悲因何生。由依信慧。信慧因何。由闻正法。闻法因何。由近善友。是故菩萨先近善友。由近友故得闻正法。闻何等法。谓闻生死大苦涅槃至乐。因闻生信。信生死苦涅槃大乐。因闻生慧。知生死苦涅槃大乐。由信慧故便起慈悲。信知生死是大苦故。念众生未出故起大悲。信知涅槃是至乐故念众生未得。故起大慈。由慈悲故起菩提心。悲念众生。于苦未出欲为济拔。自我不出无由化他令出生死。是故发心愿出生死。慈念众生未得涅槃欲为授与。自我不得无由化他令得涅槃。是故发心愿得涅槃。故因悲慈起菩提心。次就息相以明因起。息相发心是修慧摄。彼依何生。由思慧生。思因何生。由于闻慧。闻慧因何。由闻正法。闻法因何。由近善友。是故菩萨先近善友。由近友故得闻正法闻何等法。谓闻生死涅槃法空。如大品等。既闻是已便知生死本性寂灭涅槃亦如。成就闻慧。依闻起思。思惟生死涅槃法空。依思起修。观诸法空。见法空故舍彼相求。安心如道。名息相发。息相如是。次明真发因起次第。真发即是证行所摄。彼由何生。由于修慧。修因何生。因思而发。思依何起。依于闻慧。闻由何生。由闻正法。闻法因何。由近善友。是故菩萨先近善友。由近友故得闻正法。闻何等法。闻知真实如来藏性是己自体。如胜鬘经楞伽经等。既闻是已便成闻慧。因闻起思。思量真实如来藏性是己自体。因思起修。观察彼实。因彼舍妄便证自实。以证实故名真发心。因起如是(此二门竟)。

次就位论此三发心。随义通论统于始终。约位以分非无差降。位要有三。广开为六。言要三者如马鸣论说。一信发心位。在种性。此即是前相发心也。二解发心位。在解行。此即是前息相发也。三者证发位。在地上。此犹是前真发心也。言广六者。始从外凡终至法云摄以为六。一者外凡随想趣求名为想发。二十信位中真信已成。以信趣顺名为信发。三习种位中真解成就。以解趣顺名为解发。四性种位中真行成就。以行趣向名为行发。五解行位中如观道立。观心趣顺名为观发。亦名道发。六初地已上证行成就。证心趣顺名为证发。发心之义略之云尔。

回向义三门分别(释名辨相一 修之所为二 约对余行辨定因异辨宽狭三)

第一释名辨其体相。言回向者。回己善法有所趣向。故名回向。回向不同。一门说三。一菩提回向。二众生回向。三实际回向。菩提回向者。是其趣求一切智心。回己所修一切善法趣求菩提一切种德。名菩提回向。众生回向者。是其深念众生之心。念众生故回己所修一切善法愿以与他。名众生回向。问曰。佛法无有自作他人受报。他亦无他作自己受果。菩萨何须回己善法施与他人。设令与之他人云何得此善利。释言。佛法虽无自业他人受果。亦无他业自己受报。非无彼此互相助缘。以相助故得以己善回施于彼。以回向故于未来世常能不舍。利益众生助令修善。故须回向。又复回向即是己家能化之因。回向力故未来世中众生见者敬顺受法。即是己家能化之果。良以佛法自作自受故。须回向以成己家能化之因。使未来世成就己家能化之果。堪能益物。三实际回向。是厌有为求实之心。为灭有为趣求实际。以己善根回求平等如实法性。名实际回向(此一门竟)。

次明修习回向所为。何故修习菩提回向。所为有三。一者为去。二者为住。三为增广善根。言为去者。一切凡夫心性乐有。若不回向所修善法坚住三界不得出离。以回向故令所修善出离诸有。故修回向。言为住者。一切有为无常磨灭。若不回向所修善根三有受报。受报已灭不得常住。以回向故令所修善尽未来际常住不灭。故经中说。如海龙王注一滴雨欲令此雨经劫不灭。若经平地无由可得。降之大海经劫不尽。回向如是。求菩提故令所修善常住不尽。言增广者。为有修善局狭不多。为佛修善广多无量。故修回向。是义云何。菩提果德广大无边。用一善根回求彼。故于大菩提一一德边皆有善生。一善回向增广既尔。一切善根回向例然。是故经中宣说回向以为大利。为是三义。故须修习菩提回向。何以故修习众生回向。所为亦三。一者为去。二者为住。三为增广善根。言为去者。一切众生心乐自乐。若不修此众生回向。得乐便住不能随物在苦摄化。以回向故得乐不住。常能随物化益众生。言为住者。若不修此众生回向。得寂即灭不肯住世饶益众生。以回向故常在世间。饶益众生。为增广者。自善狭。小旷益善多。为令诸善随物广多。故须修习。是义云何。如修一善用以回施一切众生。众生无边令此一善增广无边。一善回向增广既尔。一切善根增广例然。为是三义。是故修习众生回向。何故修习实际回向。所为亦三。一者为去。二者为住。三为增广善根。言为去者。一切众生心性取著。若不修此实际回向。所修善根随有系著不能舍离。以回向故令所修善舍相出离。故须修习。言为住者。情相之法性自浮危。依之起善磨灭不住。要与理合方得固安。故经说言。以法常故诸佛亦常。为令诸善合理常住。故须修习。为增广者。随相修善局狭不多。行与理冥方乃广大。如理无边。是故菩萨为令所修诸善如理广大。是故修习。所为如是(此二门竟)。

次对余行辨其同异宽狭之义。先辨同异。问曰。愿心亦愿菩提。愿利众生。愿证实际。与三回向有何差别。释言。此二有同有异。所愿修所向三义不殊。故说为同。所言异者真尔悕求。名之为愿。挟善趣彼说为回向。次辨宽狭。问曰。回向遍回众善。精进之心通策诸行。何者为宽。释言。此二虽并通遍。回向恒宽。精进恒狭。何故如是。精进但策未生诸善。故名为狭。回向通回已起未起一切善法。故名为宽。问曰。随此宽回向边有精进否。答言。亦有问。此精进与回向俱。何为不宽。答曰。精进虽复与彼宽回向俱。而彼回向通回三世一切善法。故得名宽。精进但策未生回向。不策所回向已起善法。故说为狭。问曰。若言精进之心但策未生不策已生一切善者。四正勤中已生善法方便令广。云何说言不策已生。释言。彼说已生善法令增广者。令已生善流类在于未来之者续起[甦-生+(恙-心+皿)]添。令前增广。非谓策修已生善体。策断已恶义亦同然。回向之义随行异论。广别难穷。今据一门辨之且尔。

金刚三昧义五门分别(释名一 体性二 开合辨相三 就位分别四 有惑无惑五)

第一释名。金刚三昧出涅槃经。言金刚者借喻名德。世间金刚有十四义。一能破义。如经中说。譬如金刚所拟之处。无不破坏。谓坏一切沙砾瓦石及诸鬼毒。三昧如是。能破一切烦恼业苦及诸外道魔怨等事。二清净义。如世金刚体无瑕秽。三昧如是。体性清净无诸垢秽。三体坚义。如世金刚自体坚固非物能俎三昧如是。不为一切烦恼业苦外道魔怨所能阻坏。四最胜义。如经中说。譬如金刚诸宝中胜。金刚三昧亦复如是。诸三昧中最为殊胜。五难测义。如经中说。譬如金刚一切世人无能平价。金刚三昧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诸天世人无能平量。六难得义。如世金刚贫穷之人所不能得。金刚三昧亦复如是。世间众生所不能得。七势力义。如转轮王金刚轮宝飞行自在有大势力。三昧亦复如是。具不思议六神通力。故经中说。菩萨住是金刚三昧及身如佛。遍满十方恒河沙刹。又一念顷能至十方恒河沙界。如是等也。八能照义。如世金刚光明清净能有所照。金刚三昧亦复如是。能放智光照穷法界。故经说言。菩萨得是金刚定目一切皆见明了无障。九不定义。如经中说。譬如金刚若置日中色则不定。金刚三昧亦复如是。以此定力能于十方现种种身而无定相。十者主义。如转轮王金刚轮宝为众宝主。一切诸宝悉皆随从。亦如轮王为诸一切小王随从。金刚三昧亦复如是。为诸行主一切诸行悉皆随从。十一能集义。如世金刚若有得者一切宝物自然聚集。金刚三昧亦复如是。若有得者一切种德自然而集。十二能益义。如世金刚能益贫人。金刚三昧亦复如是。能益众生。十三庄严义。如世金刚能严身首。金刚三昧亦复如是。能严行者法身之首。十四无分别义。如世金刚虽具众德而无分别。金刚三昧亦复如是。虽有所作而无分别。故经说言。菩萨住是金刚三昧虽见众生无众生想。虽见诸法而无法想。虽有所断而无断想。虽有所作而无作想。菩萨行德具是众义如世金刚。是故就喻名曰金刚。言三昧者。是外国语此云正定。心体寂静离于邪乱。故曰三昧。名义如是(此一门竟)。

次辨体性。于中有二。一就心法分别。二就心体分别言心法者。所谓一切诸心数法。今此三昧诸心法中用慧为体。观理断结唯慧能故。是何等慧。小乘法中四谛之慧。缘觉法中十二缘慧。大乘法中了达法界如实慧也。体性如是。若论眷属旷备法界一切种德。问曰。若此体是慧者何故经中说为三昧。释有四义。一诸心数法更相受名。如四念处体实是慧。而名为念。此亦如是。二从伴称。是金刚慧共定相随。故从伴目说为三昧。良以散慧无所成办。即定之慧堪有所能故。此金刚从伴名矣。三就能为名。是金刚慧能令诸行正定不动。故从功能名曰三昧四随义受称。是金刚慧体含多义。于中含有正定安固不动之义。故曰三昧。心法如是。次就心体言其体性。心别有三。一者事识。所谓六识缘事之心。二者妄识。亦名业识亦名现识。所谓第七虚妄之心。三者真识。所谓第八如来藏心。小乘金刚用彼分别事识为体。于事识中第六意识。分别观解能断四住。不为四住烦恼所坏。故曰金刚。大乘法中金刚有二。一缘治金刚。二者真证。缘治金刚妄识为体。于妄识中观空之解。能除闇障不为闇惑之所破坏。故曰金刚。真证金刚真识为体。真识之心本性清净。空义隐覆遂成垢染。息除妄染心净照明。照明净慧证法本如。不见一法可起妄想。不起妄故能除闇惑。不为惑障之所破坏。故名金刚。以是金刚体是真故。故经中说以为佛性智印三昧首楞严等。体性如是(此二门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快穿上仙别跑

    快穿上仙别跑

    作为上仙,温言真的觉得自己很是清闲,每天不是逗逗仙女,就是养养自己种的花花草草,怎么突然被自己老爹给坑了,要去下界历练?这万千世界自己都要走一遭?“这位仙友,你看起来很眼熟啊!”
  • 大同仙界

    大同仙界

    古道长夜换青天,一点真灵轮回间。千载岁月如云烟,万劫不朽太上仙!
  • 单说宋齐梁陈

    单说宋齐梁陈

    南朝,一个充满故事,充满诗意的“朝代”。却很少在作家笔下留下“蛛丝马迹”,也许是因为它的混乱,也许是因为它的不羁,也许是因为“名士风流“,也许是”**不堪“……有太多的也许也许,更也许就是因为有这么的也许,才造成这样的局面。然而,有谁知道在这样的场景下,有多少人在坚守自己的阵地,或许他们换来的结果不是很好,然而正因为有了这么些人,才有我们今日的所思所想,你可以批判,但你却不得不承认,不是吗?
  • 轮回之三界

    轮回之三界

    天地初开诞下灵根,青藤转世,与守护她的妖猿展开了一场跨越三界的玄幻爱情故事。这里有修真炼体,鬼怪传说,冥界夺魂,笑傲九天。让有龙带你走入一个迷幻的世界,回顾那些早已忘却的神话爱情……
  • 你是我遥不可及的微光

    你是我遥不可及的微光

    你是我唯一的光,可是却如同你的名字一样,让我遥不可及。纪凛晨说:“遇见你之后我才知道这世上还有一种光叫明遥。”
  • 加奇界

    加奇界

    平庸少年因遭人陷害掉入无尽深渊,偶遇被困月夜剑神获剑神真传,并获魔神认可签订同生契约,在被困十年后重返大陆率原月剑宫座下影使及镜,花,水,月四大使者统一加奇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九重之上:我本轻狂

    九重之上:我本轻狂

    初遇时,他孤身潜入敌营,遇上了她。再见时,他已成了北牧的王,却事事不能如愿,终日受权臣的压迫。原以为,只是生命中匆匆的过客,却不曾想,命运如此坎坷,而世界,又那么小……
  • 嫡枝难缠:冷帝欺上身

    嫡枝难缠:冷帝欺上身

    前世,她助纣为虐,逆天改命,倾尽所有换来灭门之灾。今生,她手握重权斗渣虐菜,手撕绿茶婊,不亦乐乎。奈何,却惹上了某男,轰不走,吵不散,只因她的一句缘分天定。某女气急败坏,“王爷,你能滚远点么?”某男邪魅一笑,揽她入怀,双双滚倒床榻,“原来爱妃喜欢滚的,够远么?”“……”
  • 江山谋:绝品女医

    江山谋:绝品女医

    权利追逐的风云中,古千灵食指指天:“我一定要做天下第一女医!”出山第一天,正是皇朝谋权颠覆之日,遇到个萌萌哒的落难皇子还不完,又机缘巧合碰上温柔衷心的王爷。从此以后,她的生活再也不能平静。高台之上的王者,俯身看着她:“成为朕的妃,从今以后朕只听你一个人的话。”温柔的笑迷醉了她的心:“阿灵,从今以后我就是你的人了。”君臣之别,爱情对错,扑朔迷离的身份,却不知那一笑究为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