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840000000063

第63章

四生义三段分别(辨相一 通局二 宽狭三)

言四生者。谓胎卵湿化。言胎生者。如今人等。禀托精气而受报者名为胎生。言卵生者。如诸鸟等。依于卵壳而受形者名为卵生。言湿生者。如今夏日湿生虫等。不假父母。依湿受形名为湿生。言化生者。如诸天等。无所依托。无而忽起。名曰化生。若无依托。云何得生。如地论释。依业故生。生相如是。

次就五趣辨其通局。四生之中化生一种。全摄二趣及三少分。全摄二者。诸天地狱。一向化生。三少分者。人鬼及畜少分有之。如劫初时。人鬼及畜一切化生。今时多无。故曰少分。胎生一种。人鬼及畜少分有之。余趣全无。卵湿二生。唯在人畜。余趣皆无。人中卵生。如毗舍儿。毗舍法母生其肉卵。卵中有其三十二儿。如是等类。是卵生人。人湿生者。如顶生王。过去有王。名曰善住。顶生肉胞。十月满足中生一儿。因字顶生。如是等。此是湿生人。畜生道中卵湿可知。

次辨宽狭。如杂心问。为生摄趣。为趣摄生。论自释言。四生摄趣。非趣摄生。何故如是。一切五趣。无出四生。故生摄趣。五道中阴。皆是化生。五趣不收。是故五趣不摄四生。四生之义。略辨如是。

四有义六门分别(辨相一 就时分别二 就处分别三 五阴六根有具不具四 染净分别五 凡圣有无六)

第一辨相。四有之义。出阿含经。毗昙论中。具广分别。生死果报。是有不无。故名为有。有别不同。一门说四。四名是何。一者生有。二者死有。三者本有。四者中有。报分始起名为生有。命报终谢名为死有。生后死前名为本有。对死及中故说为本。两身之间。所受阴形名为中有。中有相隐。九句辨之。一定其有无。经论不同。毗昙法中。定有中阴。成实法中。一向定无。有无偏定。故成诤论。故涅槃云。我诸弟子。不解我意。唱言。如来宣说中阴。一向定有。一向定无。大乘所说。有无不定。上善重恶趣报速疾则无中阴。如五逆等。余业则有。异于偏定故无诤论。二定其生分。生有四种。胎卵湿化。一切中阴。同一化生。三辨其形类。中阴之形。彿缘生阴。趣天中阴。彿缘似天。乃至趣向地狱。中阴彿缘地狱。四明中阴形量大小。如论中说。生人中阴。如有知小儿。上天中阴。以渐转大。如是中阴。随所向处。小于生阴。准人可知。五辨其形色。如地持说。色有好恶。好色有二。一者极好。如明月光。二者微好。如波罗捺衣。恶色亦二。一者极恶。如夜黑闇。二者微恶。如黑羊毛光。然实中阴色万差。地持且就粗影为言。六明中阴趣向差别。如论中说。地狱中阴。向地狱时。足上头下。直趣地狱。至地狱中。受报之时。形如人立。诸天中阴。上趣天时。如箭射空。余则倚行。七明中阴相见不同。有人宣说。一切中阴。皆得相见。复有人言。上得见下。下不见上。如此说者。地狱中阴。唯得见于地狱中阴。不见余者。畜生中阴。能见畜生地狱中阴。不见余者。乃至天阴。能见一切五趣中阴。八明中阴所食不同。欲界中阴。具足四食。其中段食。还食生阴所食香气。上界中阴。则无段食。但有识触意思食等。九明中阴衣服有无。诸天中阴。一向有衣。人中不定。如近佛地诸大菩萨转轮圣王及白净比丘尼等。福德殊胜。又具惭愧中阴有衣。余者则无(此一门竟)。

次明四有时分久近。生有死有时分极短。唯止一念。故杂心云。生有及死有。是各一刹那。本有中有时分。不定。本有极短至一念。长则或经亿百千劫。中有长短。人说不同。有人宣说。极短一念。极长七日。如此说者。齐七日来必得生处。若七日来不得生处。前阴灭已更受中阴。有人复说。中阴极长寿七七日。七七日来必得生处。若不得处死而更生。复有人说。寿命不定。乃至父母未和合来。常在不灭。此诸说中。后说为善(此二门竟)。

次就三界五道之处分别四有。先就三界辨其通局。生死本有遍通三界。中有不定。小乘法中。欲****有。无色则无。大乘法中。四空有色。以有色故。亦有中阴。故华严中。菩萨鼻根能闻无色宫殿之香。明知有色。次就趣论。当知四有遍通五趣(此三门竟)。

次辨根阴有具不具。阴谓五阴。根谓六根。先就五阴明具不具。生死本有。此三若在欲界之中定具五阴。色无色界大小不同。小乘说。彼****地中无想天处。有色无心。四空地中。有心无色。不具五阴。余****天齐具五阴。大乘说。彼无想天处。犹有心想。四空有色。是则三界皆具五阴。故地论言。乃至有顶增长一切五阴苦聚。中有一种。定具五阴。终无缺减。次就六根明具不具。生有之中。唯有意根。所缘之色。未成己体。故无身根。以无身故。亦无眼耳鼻舌等根。死有不定。欲界众生。渐命终者。唯有身根及与意根。最后灭坏。顿命终者。一念死时六根俱坏。****众生。无渐命终。是故死时。六根俱坏。无色众生。大小不同。小乘说。彼唯有意根。最后灭坏。大乘说。彼犹有形色。与****同。本有之中。诸根不定。欲界众生。多具六根。乃至极小。具身及意。色无色界。大小不同。小乘说。彼****地中。除无想处。其余诸天。齐具六根。无想天中。无其意根。无色界中。单有意根。无余五种。大乘说。彼色无色界。齐具六根。何故如是。大乘说。彼无想无色有色心故。中有一种。定具六根。无残缺者。何故如是。中阴身中。受纯业果。不受杂业报。故具六根。又中阴身形。色精微无有余缘坏其根者。故具六根。又六根中。求受生处。是故中阴。定具六根。然此中阴六根猛利。净过诸天。一切世界。应受生处。见闻无碍。以其求生自在力故(此四门竟)。

次辨四有染净之义。生有一种。唯染无净。受生必是烦恼心故。余通染净。故杂心云。一染三有二。言一染者。是生有也。三有二者。本死及中通染净也。此乃局论凡夫二乘。若通菩萨愿力受生。是则四有皆通染净(此五门竟)。

次就凡圣分别四有。凡圣虽异。齐具四有。凡夫可知。圣人之中。学具四有。无学唯三。略无生有。无学圣人。更不生故。四有如是。

四识住义四门分别(辨相一 漏无漏分别二 就地分别三 三世分别四)

四识住者。五阴之中色受想行为识所依故名识住。住义云何。依如毗昙。心王之体。依于同时色受想行故名识住。问曰。彼宗心心数法同时相依。何故偏说识依余住不说受等依余住乎。释言。住义理实齐通。但识是王故偏说之。又破外道识依神住故说识住。若依成实。心起前后。不说同时相依而住。但说心识缘余四阴。缘而爱著。故名识住。问曰。彼宗贪在行心识中无贪。云何经中说为识住。释言。依彼贪有二种。一者起贪唯在行心。二者性贪遍在四心。性贪通故识中有之故得就识说为识住。何者性贪取性烦恼。执著境界故名性贪。问曰。性贪既通四心。以何义故偏说识住不说受住想行住等。释言。住义理通四心。今以三义偏说识住。一以初类后。识心在初。但言识住。余类可知。故不具论。二举弱显强。就四心中。识心取性最为微弱。乃至行心取性最强。就弱说住。增强可知。故阙不论。三为破外道说识依神故名识住。以彼外道多取心识依神我故。问曰。若言贪故住者。何故论言喜润故住。释言。理实贪著故住。贪心必由前喜而生。故说喜润。又后贪中。犹有喜义。助成彼贪。故说喜润。问曰。前说性贪故住。性贪常有。何假喜润。释言。识中所有性贪。是前行中重贪气分。彼前行中增上重贪。由喜润生。识中性贪。从本论之。故曰喜润。问曰。色等望于何识说为识住。若依毗昙。通望六识说为识住。成实法中。人解不同。有人释言。唯望意地行心说住。以彼行中贪爱强故。又人复言。通望六识行心说住。以前心无贪爱故。此皆不然。经说识住不言行住。云何说言望行心住。人复释言。彼宗之中想受及行。是通名识。故云识住。若言行心是通名识说识住者。论通非别。云何得分四识住异。当知。成实亦望六识说为识住。何以得知。毗昙法中。通望六识说为识住。成实不非。明知。共用。又六识中性贪义等住著不殊。故通望之以说识住。问曰。若言通望六识说识住者。六识之心局缘一色不缘余法。云何得有四种识住。释言。通望六识之心说四识住。非谓一一皆具四住。又问。五识局在一念。云何名住。此言住者。住著名住著。不以经停说为住故。一念五识。亦得名住。问曰。何故唯说色受想行等阴以为识住。不还说识以为识住。若依毗昙。识是心王。两王不并。故不说识以为识住。若依成实。识时少识。故不说识以为识住。云何少识。六识之中唯有意识通具续念。自余五识局在一念。不通相续。不如六想六受六行并通续念。故曰少识。少故不论。又复为分能住所住两义差别故。不说识以为识住(此一门竟)。

次就有漏无漏分别。有漏四阴。望有漏识名为识住。无漏则非。何故如是。毗昙释言。无漏之法。坏有漏识。故非识住。又无漏识。厌有漏法。亦非识住。又无漏识。于无漏法。亦不贪著。故非识住。有漏之识。于有漏法乐著不舍。故名识住。成实亦同(此二门竟)。

次就诸地分别识住。地谓九地。始从欲界乃至悲想。若依毗昙。要当地法望当地识说为识住。异地则非。粗细别故。若如是者。依下地身起上心时。下地之身。应非识住。论自释言。住相成就。犹名识住。若依成实。莫问自地及与他地。但有缘著。斯名识住(此三门竟)。

次就三世分别住义。若依毗昙。于三世中。同时相依。斯名识住。异时则非。若依成实。于三世莫问同时及与异时。但令缘著。皆是识住。不简前四识住义。略之云尔。

四食义两门分别(辨相一 就起分别二)

言四食者。所谓段食触食思食及与识食。此之四食。论释不同。若依成实。羹饭等事名为段食。冷暖等名为触食。或有众生。以思活命。名为思食。虽有此言。不知何思。有人释言。过去业思。是其命根。令命不断。说为思食。若如是者。一切众生所有寿命。皆由往思。不应言无。或当应以彼现在思想而活命者。说为思食。如思玄妙得不死等。有漏识心命报不坏名为识食。若依毗昙。欲界地中香味触等。是其段食。心数法中有漏触数。能知一切心心数法。令法今不散坏说为触食。有漏思数起后不绝说为思食。有漏心识。是其心王。能令一切诸心数法住持不坏。说为识食。问曰。无漏何故非食。释言。无漏坏相续相。是故非食(此一门竟)。

次就趣论。先论生阴。地狱之中。论释不同。若依成实。但有识食。毗昙法中。具有四食。彼说。地狱吞热铁等能坏饥饿。即为段食。余三心法常有可知。鬼畜两趣齐具四食。人中不定。若有心者。皆具四食。灭心之者。论说不同。若依毗昙。段食余势令身不坏。更无余食。故彼宗中入灭定者。远至七日即须出定。若过七日。段食势尽。起则身坏成实法中。灭心之者。现虽无心识得在故。犹名识食。以识食故。入灭定虽迳多时身亦不坏。天中不定。欲界诸天。与人相似。****诸天。若依成实。唯有识食。毗昙法中。彼有心者。唯无段食。有余三种。若灭心者。四食俱无。无色界天。与****中有心者同。无色界中。无灭心故。生阴如是。次辨中阴。成实法中。一切中阴。唯有识食。毗昙不定。欲界中阴。具有四食。随其所起。还食彼趣所食香气。以为段食。余三心法有之可知。****中阴。唯无段食。有余三种。彼说。中阴虽有三食。思食最增。以求生故。四食如是。

五阴义七门分别(释名一 辨相二 先后次第三 三性分别四 漏无漏分别五 常无常分别六 三界有无七)

第一释名。言五阴者。所谓色受想行识也。质碍名色。又复形现亦名为色。领纳称受。毗昙亦言觉知名受。取相名想。毗昙亦言顺知名想起作名行。了别名识。毗昙亦云分别名识。此之五种。经名为阴。亦名为众。聚积名阴。阴积多法。故复名众。问曰。一色一受想等无多聚积。云何名阴而复名众。释言。此等阴积之分故名为阴。多中之分故复名众。如众僧中请得一人名请众僧。此亦如是(此一门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花下绝恋

    花下绝恋

    小时候在樱花树下的相遇竟成了一辈子的分离,时隔八年她再次出现,闯进他的生命里,可是谁又记得谁。她纠缠在所有人之间,剪不断分不开,她想要守护的人却一一离她远去,生死离别的痛苦谁能忍,想要忘记,忘不掉。她,拥有着强大的力量。连她自己都想不到,她后来爱上的人,既然和她两百年前爱上的人长着一模一样的眼瞳。到最后的生死离别,来源于那棵樱花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明伦汇编交谊典请托部

    明伦汇编交谊典请托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六道独尊

    六道独尊

    斩仙路,灭浮屠,武破苍穹!点天灯,掌轮回,六道独尊!且看一个被选为试验品的少年,如何摆脱暗中的操控,重掌自己的命运,踏上武道巅峰,笑傲天下群雄!
  • 逆风翻盘绝代七王妃

    逆风翻盘绝代七王妃

    “有意思女人我记住你了”“与你无关。。。。。。”
  • 本仙来了:鬼王你好贱

    本仙来了:鬼王你好贱

    刁蛮任性的神女苏碧潇,因闯下大祸被天帝罚下凡助云长上仙加固血煞封印。却不料玄女转世的白若水竟意外死掉了,为了加固血煞封印,苏碧潇被迫穿越到了白若水身上。又会发生什么呢?是废材又怎样!照样打怪升级撩汉!带你逆天!带你飞!带你撩汉!带你嗨!是丑八怪又怎样!咱们丑的有逼格!带你逆天!带你飞!带你撩汉!带你嗨!发狗粮啦~【冷冷的狗粮在脸上胡乱的拍】某男:“丑八怪,你信不信我能不碰到你就亲到你!骗你我是狗。”某女:“本仙才不会信呢!”某男:“那就试试?”某女:“试就试,本仙倒要看看你是怎么不碰到我,就亲到我的。”啵~~~某男听完就往某女脸上猛亲一口。某女:“你!竟敢对本仙如此无礼!”某男:“汪!”
  • 龙血王墓

    龙血王墓

    魔界混乱,妖邪猖狂,七十二魔将横祸人间。神族伏魔,龙族噬邪,成就安定三千年。如今,阴神出世,冥神被斩,华夏大陆再次陷入生死前线。帝神将逝,十七岁单兵少年偶得冥龙神毕生传承,天地喃喃:“是福是祸,尽在此半神一念之间。”寻异虫,饮龙血,一扫妖魔,安定天下。夺神格,抢冥物,荡乾坤,巧遇圣龙七十二佩,羊皮遗卷竟直指天边;闯冥府,破墓关,收奇宝,又得凤翎三十六枚,万灵族石愿破除世劫。——龙血王墓,秘密深处竟存何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这个正太有点甜

    这个正太有点甜

    正太之间纯纯的爱,对腐女来说是治愈系,全书少肉,但是情感真挚,爱情纯净,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