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840000000024

第24章

第二门中。就时分别。时谓三世。六因之中。所作最宽。故通三世及非三世。有为法中。所作因者。通于三世。无为法中。所作因者。非三世摄。自分遍因。唯在过现。不通未来。未来未起。无前后故。相应共有及以报因。通其三世。故彼论言。作因一切法。二因说二世。余三说三世。若使未来无前后故不说自分及遍因者。是则未来无前后故。应无报因。释言。报因异类牵果。显故得说因。自分遍因。同类相起。因相微隐故不说也。

第三门中。对果分别。果别有五。一增上果。二者依果。三者报果。四功用果。五解脱果。增上果者。如彼眼识。为其眼根。增上缘生。故望眼根。为增上果。乃至意识。望意亦然。言依果者。从前生后。同类相起。名为依果。言报果者。善恶等业。得苦乐报。名为报果。功用果者。谓现在世有所成辨。名功用果。地持名此为士夫果。解脱果者。为杂心中。世谛净智及无漏道。断诸烦恼。所得无为。名解脱果。地持之中。明世俗智灭诸烦恼。彼非究竟非解脱果。唯取无漏断结之处。为解脱也。此五果中所作因者。得增上果。自分遍因。同类相生。得彼依果。其报因者。得彼报果。相应共有。得功用果。所作因中对治道者。得解脱果。

第四门中历法分别。法七种。一者报法。二者不善。三秽污无记。四威仪等白净无记。五者一切有漏善法。六除初念无漏之道自余一切无漏善法。七者初念无漏之法。此之七种。摄为四阶。初之一门。即为一阶。次有两门。为第二阶。次有三门。为第三阶。末后一门。为第四阶。初阶之中。要分为二。一者心法。二非心法。彼心法者。从五因生。除其遍因。以彼报法非烦恼故。非心。从四因生。除其遍因之义。类同前释。除相应因。非心法故。第二阶中。亦有心法及非心法。彼心法者。从五因生。除其报因。非报法故。非心法者。从四因生。除彼报因。非报法故。除相应因。非心法故。第三阶中。亦有心法及非心法。彼心法者。从四因生。除其报因。非报法故。亦除遍因。非烦恼故。非心法者。从三因生。除彼报因。及除遍因。义同前释。除相应因。非心法故。第四阶中。亦有心法及非心法。彼心法者。从三因生。除其报因。以非报故。亦除遍因。非烦恼故。除自分因。以初无漏无自分故。非心法者。从二因生。谓所作因及共有因。无有一法从一因生。

第五门中。辨其同异。同异之义。如大智论说。所言同者。如彼中说。六因之义相同毗昙。更无差别。所言异者。小乘法中。随相定执。不知此等幻化缘起。菩萨了知如幻如化如水中月明镜中像等。毕竟无有一法别守自性。虽无定性因缘不无。此即是其同异之相。六因之义。略辨如是。

四空义两门分别(辨相一 摄相二)

五法三自性义三门分别(一明五法 二明三性 三相对分别)

先辨五法。五法之义。出楞伽经。自体名法。一切诸法。各有体性。故云自体。法相不同离分为五。一名。二相。三者妄想。后翻经中名为分别。四者正智。五者如如。后翻经中名为真如。名虽少异。其义大同。此五之中。前三生死。后二涅槃。名者所谓妄想施设诸法名字。宣说诸法流灭言教。故称为名。是以经言。名谓瓶等。又复世间假名之法。穷实无体。但是名有。故曰名也。所言相者。就彼世间假名法中。事相差别。所谓色声香味触等。形色不同。故名为相。是以经言。眼色耳声。如是一切处所形相色像等。现名为相也。言妄想者。即前立名取相之心。虚构不真。名为妄想。故经说言。随名取相。了别诸法名妄想也。言正智者。了法缘起无有自性。离妄分别契如真照。名为正智。言如如者。是前正智所契之理。诸法体同。故名为如。就一如中。体备法界恒沙佛法。随法辨如。如义非一。彼此皆如。故。曰如如。如非虚妄。故复经中。亦名真如。然此如理旨通染净。穷契在佛。是故通摄。以为涅槃。对实论之。五中前三。是生死法。次一涅槃。后一是理。名义如是。体相云何。生死法中。义别七重。一者根本迷实妄想。二依妄想便有一切境界相生。如因昏梦便有一切梦境界起。三依是相复起心想。取为实有。为之施名。四依是心便有名生。五依名已复起心想。随名取相。名为觉观。六依觉观起于言说。七依言说复起心想。随言取法。就此七中第一第三第五第七。说为妄想。第二重者。说之为相。第四第六。说以为名。然此名相及与妄想。若随情取。悉是狂惑颠倒所见。毕竟无法。若穷其本。皆是法界如来藏性。随颠倒转为此三事。故经说言。自性清净。不染而染。义在于此。前三如是。后二云何。然就第八真识之中。随义分二。一体二用。论其体也。即是法界恒沙佛。同一体性。互相集成。一备一切。成一法。良以法界互相成故。无有一门别守自性。如说诸法以之为有。随义别分。诸法之外。无别有法自性可得。有不可得。有法是如。还即说彼有等诸法。以之为空。随义别分。诸法之外。无别空体自性可得。空不可得。空性亦如。乃至宣说一切诸法为非有无。随义分别。有无等外。无别有一非有非无自性可得。是故亦如。诸门类尔。毕竟无有一法一义别守自性。皆无性故。说为如如。论其用也。恒沙佛法。集成心事。此之心事在染。与惑妄想应缘集成生死。说为前三。名相妄想在净息染。契穷自体。便成法界差别行德。就此净用。说为正智。五法如是(此一门竟)。

次明三性。三种自性。亦出楞伽。言自性者。诸法自体故为自性。此犹是法之异名。然性得不同离分为三。一者妄想。二者缘起。后翻经中名为因缘。三者为成。后翻经中。名第一义。三中前二。是生死法。后一涅槃。言妄想者。所谓凡夫迷实之心。起诸法相。辨相施名。依名取相。所取不实。故曰妄想。故经说言。虚妄分别名字及相。名妄想也。心法非一。以何义故但云妄想。不说妄受及余心法。然心法中想者。正是取相之义。执取中强故偏说之。理实一切心心数法。皆是妄也。言因缘者。前妄想中。能取之心。及所取法。穷其体实。皆非自性。因缘之有。故曰因缘。法从缘起。故复经中说为缘起。所言成者。诸佛如来离妄真智。及智所证诸法如理体非虚败。自性成实。故名为成。对前二种。此法胜出。故后经中名第一义(此二门竟)。

次以五法。对三自性辨其同异。此五及三。离合为异。体性同也。故经说言。彼三自性。摄入五中。即摄五法。为三自性。相状如何。彼五法中名相妄想。入三性中。摄为妄想因缘自性。正智如如。合为成性。故经说言。名相妄想自性二相。正智如如则为成相。对之且然。义犹难解。准依经文。五中前三。通为妄想因缘自性。不别分别。云何前三。通得名为妄想因缘。妄想还为妄想自性。义在易知。是以经言。从名生于虚妄分别。是妄想性分别。犹是妄想义也。彼名及相。寻名及相。寻名取之。虽非妄想。穷其根本。妄想所起。摄末从本。是故通名妄想自性。故经说言。彼名及相。是妄想性。云何前三通得名为因缘自性。名相妄想。虽是情事。穷其体实。悉是幻化因缘之法。故曰因缘。通相如是。若别分之。亦得宣说。五中名相。即是三中因缘自性。以彼名相从于妄想因缘生故。名因缘也。五中妄想。即是三中妄想自性。五法三性。略辨如是。

六种相门义

六种相者。出华严经十地品也。诸法体状。谓之为相。门别名门。此门所辨。异于余门。故曰门别。如经中说。不二法门有尽解脱门等。若对行心。能通趣入。故曰门也。门别不同。故有六种。所谓总别同异成坏。此六乃是诸法体义。体义虚通。旨无不在。义虽遍在。事隔无之。是以论言。一切十句。皆有六相。除事。事谓阴界入等。阴界入等。彼此相望。事别隔碍。不具斯六。所以除之。若摄事相以从体义。阴界入等一一之中。皆具无量六相门也。今且就一色阴之中。辨其六相。余类可知。如一色阴。同体具有恒沙佛法。谓苦无常不净虚假空无我等一切佛法。是等诸法。义别体同。互相缘集。摄彼同体一切佛法。以成一色。色名为总。就此总中。开出无量恒沙佛法。色随彼法。则有无量。所谓苦色.无常色.不净色.名用色.空无我色.乃至真实缘起之色。如是无量差别之色。是名为别。就彼别中。苦无常等诸法之上。皆有色义。名之为同。色义虽同。然彼色苦。异色无常异。如是一切。各各不同。是名为异。就彼异中。义门虽殊。其体不别。体不别故。诸义虽众。不得相离。不相离故。随之辨色。得摄为一。是故名成。成犹略也。体虽不别。义门恒异。义门异故。一色随之。得为多色。目之为坏。坏犹广也。据实论之。说前四门。辨义应足。为约同异成前二门故有六也。色义如是。今更就彼色无常中。以辨六相。余类可知。总摄诸义。以为无常。是名为总。就此总中。开出无量恒沙佛法。无常随彼。则有无量。谓色无常.苦无常.不净无常.空无常.无我无常。乃至真实缘起无常。有如是等无量差别。是名为别。就彼别中色苦等。上皆有无常。是名为异。无常虽同。而色苦等各各不同。是名为异。就此异中。义门虽殊。体性不别。性不别。故义门虽众。不得相离。不相离故。随诸义门。所辨无常。得摄为一。是名为成。体虽不别。义门恒异。义门异故。无常随之得为众多。是名为坏。如是色中无量诸义。及余一切阴界入等。准此可知。六相之义。既通诸法。依法成行。行亦齐有。是故初地第四愿中宣说。一切菩萨所行。皆有总别同异等也。随行所说。广如地论。此六乃是大乘之渊纲。圆通之妙门。若能善会斯趣。一异等执。逍然无迹。六相之义。略辨如是。

同类推荐
  • 罗近溪先生明道录

    罗近溪先生明道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水云集

    水云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净土决

    净土决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南华真经

    南华真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女儿经

    女儿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戴望舒精品选

    戴望舒精品选

    戴望舒是我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人物,被称为“雨巷诗人”。在他的作品中,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均有体现。他不作肤浅的抒情和直露的说教,而是采取情与理的统一,通过象征、暗示、意向、隐逸、自由联想和语言音乐性去表现理念世界的美和无限性,进而曲折地表达他复杂的思想和微妙的情绪感受,颇具内涵之美。
  • 梦里君临天下

    梦里君临天下

    不知从何时起安静的宇宙中出现一种声音,世间生灵被一根无形之线所牵引,他们却茫然无知。万生灵将被牵引到何方,牵线之人又是谁,无人知晓。直至男主在本文的一开始就战败而死,成为鬼魂,开始修炼之路,那根错综复杂的无形之线才慢慢显现,整个世界陷入了不安。
  • 究极天使

    究极天使

    世界格局被打破,本是凡人的林寒觉醒成为天使一族,但是却在进化途中发生意外,成为一个打破天使等级的存在。普通天使只是被神创造出来用于战斗的工具,但是林寒天生独翼,所以他打破了神的禁咒,拥有了无限进化的潜力……在一场魔物入侵的战场中,林寒要做的就是活下去,并且变得更强……
  • 想做你的许太太

    想做你的许太太

    人人都以为数据大神冉素是个没有感情的高冷女神,却不知道女神面对许岩庭时,却是一副求知欲爆棚的可爱模样。整天许总长,许总短,有问题找许总,没问题也要制造问题和许总见面。冉素也不知道,对她有问必答、知无不言的许岩庭在许氏其实是人见人躲的大魔王。对外人说话,许岩廷:“嗯”“好”“不行”。对冉素说话,许岩廷:“工作上有什么不懂的欢迎随时问我。” 对别的邀约,许岩庭:“没时间。”对冉素,许岩庭:“我知道一家不错的餐厅,正好到饭点了,不如我们边吃边聊。”得知真相的众人:十分般配!双标夫妇!
  • 绝世奶妈:妖孽大神给我上

    绝世奶妈:妖孽大神给我上

    现在的动作很暧昧有木有?某女双腿横跨坐在某只妖孽的大腿上,而某男一手拉着凌玖的小手,一手露着她的细腰。因为凌玖坐的比某男高了那么一点点,以至于她的胸部正对着某男那张妖孽的脸。看着才到她胸口的某只,某女的脸不禁红了。“喂……”“嗯?”本以为她会说些羞涩话语之类的某只突然就被某女捧住了脸……“我才是攻!”听了某女的话,某只真真的无语了。
  • 妃要逃宫:妾不擅心计

    妃要逃宫:妾不擅心计

    一痴情弱女子,为爱嫁入深宫,却卷入了一场又一场的阴谋与暗算之中!毒瘾的折磨,让她红颜尽逝,兄长的遇难,使她痛彻心扉,帝王的薄情,让她心如死灰,皇后的阴谋,更是将她推到生死边缘!江山易主,大火焚宫之时,不愿再受凌辱的她,抱起年幼的侄女,投入火中,从此杳无音信,至到数年以后……
  • 芙蓉五醉

    芙蓉五醉

    芙蓉花一日三变,初晨为白,正午粉翠,黄昏霞红,又谓三醉芙蓉。她是温婉柔弱的落难千金,是娇娆妩媚的青楼名妓,是调皮可爱的烂漫女孩,是敦默寡言的少年英侠,是心狠手辣的女魔头。她是五色芙蓉,谁喝下了这杯芙蓉酒,谁就注定为她醉生梦死。夏紫萱是一个多重人格患者,不过在雁国,人们只会把她当失心疯吧。一次次的伤害,分离出五个不同的人格。哪个才是真正的她?爱上她的,又到底是爱上哪个她?
  • 穿越到minecraft

    穿越到minecraft

    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宅男(也就是我们的男猪脚)凌峰在打雷天(打雷啦下雨啦收衣服啦233)玩着PC端的MC,突然天空一声巨响,穿越了。。。。(第一次写书,如有不好,见谅哈)
  • 宝马营销:高端市场定位策略

    宝马营销:高端市场定位策略

    本书从全新的角度剖析了宝马品牌文化和内涵:宝马如何赋予驾乘以全新境界,在时尚的消费群体中达成品牌认同,同时告诉读者宝马品牌是怎样做到代表一种欧化的经典生活方式。
  • 飘雪十三月

    飘雪十三月

    扑朔迷离的现实、若隐若现的真相、一环扣一环的令人无法分辨……在灾难来临之际,一切——终究将真相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