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840000000145

第145章

次第二门释名辨相。所言常者。体恒不变目之为常。又复随缘化用不绝亦名为常。如涅槃说。假使乌与鸱同共一树栖犹如亲兄弟尔乃永涅槃。如来视一切犹如罗睺罗常为众生尊。云何永涅槃。如是等义是其用常。相状如何。常义有二。一者无为。二者不变。如涅槃说。无为不生。不变无灭。又复无为明离分段。言不变者明离变易。随义别分开合不定。总之一常。或分为二。二有三门。一法报分二。常体有二。一法。二报。如涅槃说。法常名常。报常称住。无始法性显成今德名为法常。方便修生有作行德。依真不坏名为报常。如经中说。诸佛所修所谓法也。以法常故诸佛亦常。即其义矣。二始终分二。谓。常与恒。不生名常。不灭目恒。又经中说。佛是常无为不变。以不生故名曰无为。由不生故名曰不灭。故说为不变。三约对分二。一离分段生老死等。名之为常。二离变易生住灭等。曰之为常。或分为三。三有三门。一就德辨三。所谓涅槃常身常命常财。如胜鬘说。舍无常身得不思议常住之身。名为常身。舍无常命得不思议智慧之命。名为常命。舍无常财得不思议功德之财。名为常财。经中说此为三坚法。坚犹常矣。二随想分三。如涅槃说。一无别异想。三归同体故不离不脱。故名为常。变异无常。如汝父母各各别异即是无常。二无无常想。离细生灭。三无变异想离粗分段。第三约对三种无常以别三种。三无常者。一分段无常。六道报异。翻对彼故说佛真常无生老死。二念无常。念念生灭。翻对彼故说佛真常无生住灭。三者自性不成无常。有为虚集无有性实。翻对彼故说佛真常无有虚妄。亦得分四。谓。无生老病死等过。又无生住异灭等过。亦得分四。亦得说五。谓。常是阴。广则无量。问曰。向说涅槃断德方便修得本无今有。云何名常。又经中说。从因得法悉是无常。涅槃之果从因而得。云何是常。又经中说。以因庄严悉是无常。涅槃如是。纵于无量道品诸行庄严而得云何称常。又经中说。可见之法悉是无常。涅槃如是。从缘修见。云何名常。又经中说。有名可说悉是无常。涅槃有名云何名常。今对释之。先就性净释去前难后就方便。性净如何。涅槃断德本无今有名无常者。佛自释言。大般涅槃本自有之。非适今也。而诸众生断烦恼已然后证得。得离始今。体本自有。故名为常。言从因得名无常者。佛自释言。涅槃唯从了因所显。非生因生非作因作。故得名常。又复不从五因所成。故名为常。言五因者。如涅槃说。一是生因。如众烦恼生苦乐等。二是和合因。如善法与善心和合。如是一切。毗昙说此为共有因及相应因。相扶体立名共有因。相扶有用名相应因。三者住因。如因大地诸物得住。如是一切。四增长因。如因饮食众生增长。因于父母子得增长。因善知识行得增长。如是一切。五者远因。如因见药鬼毒不害。依凭国王盗贼不侵。如是一切。涅槃不假如是五因。故得名常。言假庄严名无常者。佛自释言。涅槃之体非因非果非去来今。常住无为。诸众生假于庄严往见涅槃非大涅槃。假于庄严方始成立。故得名常。言可修见名无常者。所谓众生无明覆心不见涅槃。后除闇障始见涅槃。非见始有。如人治眼始见日月。非始有故。故得名常。言有名字名常者。佛自释言。涅槃无名。强为立名。故得称常。涅槃无名。何故强立。为求知故。性净如是。若论方便断离生死无常法故。以常法性而为体故。以是常义。次解乐义。涅槃之体寂灭永安。称之为乐。又用自在所为称心亦名为乐。乐随义别一门说四。如涅槃说。一断受乐。二寂静乐。亦名寂灭。三觉知乐。四不坏乐。亦名常乐。言断受者。五受断已称曰断受。良以诸苦皆集受中。是故断受得名为乐。如地持中。说灭尽定为断受乐。今说涅槃以为断受。灭尽暂灭此永断故。问曰。经说。灭无常色获得常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灭离苦色获得乐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则涅槃具有受乐。云何名断。释言。经说断受乐者。断离凡夫分别之受取相之受颠倒之受。非无证法平等正受。故有受阴。亦有受乐。余阴亦尔。寂静乐者。灭烦恼故。不造业故。息生死故。名为寂静。又息一切所行事故亦名寂静。不寂则苦静名为乐。由灭诸过故复名为寂灭乐矣。觉知乐者。照达诸法名为觉知。愚闇则苦。觉知名乐。不坏乐者。德体牢固不为缘恼。称曰不坏。破坏则苦。是故不坏得名为乐。以不坏故亦名常乐。此四乐中分相论之。寂灭一种是涅槃乐。断受一种是灭定乐。觉知一种是其智慧菩提之乐。不坏是常。今据摄相通说以为涅槃乐矣。次解我义。我有二种。一者就体自实名我。如涅槃经哀叹中说。是真是实是主是依。常不变者是名为我。二者就因。自在名我。如涅槃经初功德说。自在有八。一多少自在。聚集一身以为多身。身数多少身之大小。犹如微尘充满十方无量世界。如来之身实非微尘。以自在故现微尘身。二充满自在。亦得名为大小自在。亦一尘身满于三千大千世界。佛身无边。实不满于大千世界。以自在故满大千界。三轻举自在。以满三千大千之身轻举飞空。过无量界而无障碍。如来之身实无轻重。以自在故能为轻重。四自自在。亦得名为所作自在。于中有三。一如来心安住不动。化无量身各令有心。二造一事而令众生各各异辨。三住一界能令他一切悉见。具此三种名为自在。五根自在。如来一根见色闻声嗅香别味觉触知法。六知法自在。得一切法而无得想。七说自在。如来演说一偈之义。迳无量劫义不尽。谓。戒定等虽有所说不生说想。八遍满自在。如来之身遍一切处犹如虚空。不可得见。具斯八种名之为我。次解脱义。体无垢染称之为净。又复随化处缘不污。亦名为净。净义不同一门说四。四有两门。一则如彼涅槃经说。四名是何。一是果净。永断二十五有之果。二是业净。亦名因净。谓。离凡夫一切诸业。此二断德。三者身净。远离生灭常住不变。四者心净。绝离诸漏。此二行德。一义如是。次门四者如地持说。一者身净。烦恼习身舍离无余。得最上身生灭自在名为身净。烦恼习身舍离无余。得最上身身体净也。生灭自在身用净也。二境界净。种种现化及所言说。一切境界自在无碍名境界净。种种现化是身境界。及所言说是口境界。又复种种现化境者是事境界。及所言说一切境者是法境界。于中自在名境界净。三者心净。烦恼悉离善根成就。烦恼悉离四住永亡。善根成就功德备也。功德依心就主以彰。故名心净。四者智净。舍离一切无明秽污。一切所知无碍自在。舍离一切无明秽污离无明地真谛智净。一切所知无碍自在除事无知真谛智净。具此四种名之为净(此二门竟)。

次明同异。据实。此四遍通诸德。名之为同。于诸德中不改名常。安寂称乐。自实名我。又用自在亦名为我。离垢净。同义如是所异者。隐显论之。四德各别。称之为异。如涅槃经哀叹章说。我是佛义。常法身义。乐涅槃义。净是法义。四中初我就人分别。余三就法。何故而然。佛者是人。自在作用在人相显。故偏就佛宣说我义。又佛出障自在相显。故就说我。又复我者人之别称。故就佛说。法身佛体体无变动。明常义显。故就法身宣说常义。又复显于无始法性以成身。故明常义显。故说为常。涅槃安寂永灭众苦。明乐义显。故就说乐。净是法宝。法为妙宗。能治垢染。彰净义显。故偏就法宣说净义。常乐我净四义既然。所对无常苦无我等四义亦尔。通则一切有为之法悉无常苦无我不净。随相别分四种各异。如涅槃经哀叹章说。言无我者。生死凡夫。生死凡夫驱驰六道。往来受身不得自在。无我相显。故偏就之宣说无我。言无常者。声闻缘觉。声闻缘觉不久尽灭。无常相显。故偏就之宣说无常。又复二乘所得之法不穷不竟终须迁转。故名无常。苦是外道。外道邪见多修苦行。未来受苦。因果俱苦。苦相显故。故偏就之宣说苦义。言不净者。所谓一切有为之法。有为之法染污心起能生染惑。不净义显。故偏就之宣说不净。若约五阴隐显论之。生死法中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翻对此四。佛果阴中亦应分别。佛身名净。佛受是乐。佛心是常。佛法称我。此亦是其一种别矣。同异如是(此三门竟)。

次论通局。于中约就因果以辨。菩萨十地名之为因。佛名为果。依向同义常乐我净遍通诸德。以遍通故因果齐具。依前异义常乐我净随法各别。以各别故因果不等。有通有局是义云何。净者是其法宝之义。法义齐通上下同依。为是净义统遍始终。故涅槃经宣说。地上二种五种。两种六种。一种七种。佛性之中悉皆有净。常者是其法身之义。显法成身名为法身。据实通论。初地以上莫不皆悉显法成身。故皆名常。随相别分。十地以上眼见佛性显法成身。明常义显。故十地上宣说常义。九地菩萨虽未眼见。闻见中极照实明了。无始法性现在观心说之为身。亦名为常。八地已还闻见不了法未现心。未说为身。故不名常。故涅槃经说。九地上二种六种。一种七种。佛性之中皆悉有常。余皆不论。我是佛义。局唯在佛。以佛出障得自在故。乐者是其涅槃之义。通相论之。菩萨地中分断烦恼。分得涅槃。斯皆有乐。分相言之。菩萨地中虽断烦恼不名涅槃。诸佛如来不生烦恼。方名涅槃。如涅槃说。良以涅槃偏在佛故。乐唯在佛。故涅槃经宣说。如来七种性中有我有乐因中悉无。问曰。若使净通始终常义在于九地已上。我乐二种唯在佛者。何故经言十住菩萨不见佛性断烦恼。故所得涅槃但有乐净而无我常。释言。乐者是涅槃义。彼文通相说菩萨地有断烦恼得涅槃义。故说有乐。常者是其法身之义。彼文宣说。十住菩萨不见佛性而断烦恼。故无法身。无法身故不说有常。问曰。何故前说十住见性有常。此文复言不见无常。释言。十住形前见性。故说有常。望后不见。故说无常。如此隐显不可具责。问曰。于彼五六七种佛性之中。常乐我净隐显可尔。余义云何。释言。于彼七种性中。常乐我净已如上辨。真实及善亦有通局。分相论之。真实二种是实谛义。实谛理通故。彼五六七种性中。一切皆有善者。是其圣道之义。五地已还慧观未明。破相不极。治慢未尽。名善不善。六地已去彼若增上观空毕竟。治慢穷尽。故唯名善。以有如是隐显义故如来佛性宣说七种。常乐我净真实及善。后身说六。常净真实善及少见。九地说六。常净真实善及可见。八地至六宣说五种。真实净善及与可见。五地至初宣说五种。真实可见净善不善。于此门中言可见者。简真异妄。妄情所计我众生等出自倒情。穷之则尽。所以叵见。佛性真有研之则明。所以可见。又欲简彼虚空之有故名可见。故经说言。佛性虽有不同虚空。虚空虽以无量方便不可得见。佛性可见。是中正为明常乐等通局之义余乘论之。通局如是(此四门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布衣天子——刘邦

    布衣天子——刘邦

    《布衣天子:刘邦》将为广大读者重现历史的风云际会,再现一个历史上真真切切、鲜活生动的刘邦。阐释帝王的是非功过,为读者呈现一幅壮美的传奇画卷。
  • 末十三

    末十三

    穿越空间冷酷王爷真的是烧包!能不能用银子来羞辱我?左手一只兽右手空间把地种,辛辛苦苦攒下钱,哪知败家母亲来拆台,谁说穿越作弊在手,主角光环在身就一定顺风顺雨?嗯好吧,还是有点用处的!
  • 腐草为萤之花向晚

    腐草为萤之花向晚

    邪教成员?可以,但是师父你干嘛教养我又不来看我?出任务杀人?可以,但是师父你圈养了我十几年我干嘛不可以跑呢?啊,我跑都跑了,师父你干嘛要处心积虑地陷害我?猫捉老鼠很好玩?那师父你干嘛护我,抱我,吻我?师父你到底想干嘛啊……纵观全局,欢脱的背后,更是云波诡谲,风起云涌。是背叛,是多年前隐藏的真相,是心碎了无痕,分道扬镳……这是一个集爱情亲情友情于一体,以晚涯爱情为主线的正剧向故事。有虐有甜,整体风格为欢喜幽默,祝大家食用愉快~\(≧▽≦)/~还有,记得啦,你们在评论区留下痕迹,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 羡灵传

    羡灵传

    神和妖的故事,神之变,妖之灭,故事从头开始
  • 东方符文师

    东方符文师

    神秘的上古东方文字,蕴含着世人所不知的巨大能量——“力”字符文:增加力量“速”字符文:增加速度咦?怎么还有“硬”和“软”字符文?哇!“动”和“控”字符文又是干什么用的?诶?这里还有个“圆圈”符文,难道是要画个圈圈诅咒谁吗?会不会有个“脱”字符文呢?要是真学会了,又该怎么使用呢?(本书经历校园、军队、种田、异族战争等等,是一个小人物的成长过程。)
  • 萌夫有道:穿越绝世皇妃

    萌夫有道:穿越绝世皇妃

    酒醉迷糊穿越,她竟然身在他的洞房,一夜缠绵。他去边关镇守,她紧随其后,助其灭敌。他回宫为王,她自然当仁不让。后妃?她才不怕,且看她如何萌翻冷酷新帝,独霸后宫。
  • 霸道大佬的小娇夫

    霸道大佬的小娇夫

    曲熙和人打了一个赌,赌输了。按照赌约,她要进入娱乐圈全听她小姐妹的安排。曲熙天真的以为小姐妹不会太过分,结果被连夜打包进相亲节目。开始时,影帝粉丝:“离我家哥哥远一点。”后来:“看看哥哥吧,他可以!”(对了,赌约是曲熙在一年内脱单。)
  • 锦墨花开

    锦墨花开

    他,本来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富二代,但是却因为一个跟他毫无干系的人,扰乱了他的生活,从此他的生活发生了逆天的转变。未知的旅途已经来临,看他该如何蜕变??
  • 嗜血恶魔:邪少别碰我

    嗜血恶魔:邪少别碰我

    ”滚开,不然我杀了你!“一个没有任何温度的声音响起。她,伊叶冰,是冷血的恶魔,同时也是一个双手沾满鲜血的人。拥有绝美面孔的她此时正面对着一位少年。”如果我说不呢“少年玩世不恭的慢慢将自己的身体慢慢靠近叶冰。”我再说一。。。“还没等伊叶冰说完。一个火热的吻便印在伊叶冰的嘴上”唔唔。。。“叶冰想要挣脱开,可不慎少年用自己的手将伊叶冰的头紧紧扣住,用另一只手抱住她的腰,加深了这个吻。。。
  • 金钗淤泥录

    金钗淤泥录

    北郑有女,名曰蔚阁。金质丽闺,杏花娇靥。蔓然生姿,莲步尘惹。否泰迭瞬,浮寄浊疴。从宫廷入侯府,也躲不开世间的风霜刀剑么?那就潋滟逐流,且看山穷水复尽,明暗涌叵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