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840000000138

第138章

次对小分别。于中有二。一对小辨相。二明同异。言辨相者。经说声闻缘觉之别有其两门。一约所观法门以别。观察四谛而得道者悉名声闻。观十二缘而得道者齐称缘觉。若从是义于今现在值佛为说十二缘法而得道者亦缘觉收。故经说言。为教声闻说四真谛。为教缘觉说十二缘。此缘觉中细分有二。一缘觉缘觉。是人本来求缘觉道。常乐观察十二缘法成缘觉性。于最后身不值佛世。藉现事缘而得悟道。本缘觉性今藉事缘而得觉故。说之以为缘觉缘觉。二声闻缘觉。是人本来求缘觉道。亦乐观察十二缘法成缘觉性。于最后身值佛为说十二缘法而得悟解。从佛声闻而得觉故。说之以为声闻缘觉。摩诃迦叶即其人也。经中所云为诸缘觉说十二缘正当斯耳。此亦名为缘觉声闻。故上声闻人中辨之。此前一门约法以别。二约得道因缘以别。从他闻声而得道者悉字声闻。是故摩诃迦叶之流。虽复观察十二缘法而得悟道。以从佛闻得悟解故。经中说为声闻众矣。藉现事缘而得道者齐号缘觉。若从是义乃至七生须陀洹人于最后身不值佛世。藉现事缘而得道者亦缘觉摄。此缘觉中细分亦二。一缘觉缘觉。义如上解。二声闻缘觉。是人本来求声闻道。观察四谛道悟初果。以根钝故于现在世不得涅槃。天上人中七返受生。于最后身不值佛世。藉现事缘而得缘觉故说为缘觉。是故名为声闻缘觉。此亦名为缘觉声闻。故上声闻人中辨之。是中应作四句分别。一是声闻而非缘觉。所谓声闻声闻人。是义如上解。二是缘觉而非声闻。所谓缘觉缘觉人。是亦如上释。三是声闻亦是缘觉。所谓七生须陀洹人。于最后身不值佛世独悟者是。四者缘觉亦是声闻。谓最后身值佛为说十二缘法悟解者是。辨相如是。次论同异。前四人中先就初果。二以辨同异。先论同义。同有五种。一见理同。见生空故。地持云。声闻缘觉见阴离阴我不可得。阴与离阴无我人性。二断障同。同断四住不受分段。如胜鬘说。三修行同。同修三十七道品法故。地持云。道同声闻。四得果同。同得尽智无生智果故。地持云。于最后身无师自悟得罗汉果说为缘觉。五证灭同。同证有余无余涅槃。此五细论非不少异。大况粗论一切声闻缘觉人等皆悉同矣。次论异义异有六种。一者根异。声闻钝根缘觉利根。问曰。缘觉见理与声闻同。云何利根。释言。见理虽同声闻明净速疾故得称利。又断烦恼虽同声闻精进速疾。又不退转故亦名利。二所依异。声闻依师缘觉不依。三藉缘异。声闻藉于教法为缘而得悟道。缘觉藉于事相现缘而得悟解。四所观异。声闻观察四真谛法。缘觉观察十二因缘法。问曰。胜鬘宣说。声闻缘觉之人初观圣谛。彼文复言。声闻缘觉当得世尊为彼宣说四依。言四依者。谓。四圣谛。是则缘觉亦观四谛。云何说言缘觉偏观十二缘乎。释言。缘觉虽观因缘亦别因缘作四谛观。是故经中说之观谛。是义云何。彼暖顶前别观三世十二因缘事作别念观。观十二缘苦无常等作总念观。暖顶已上就十二缘作其四十四智之观。名为观名为观谛。何者是其四十四智。十二因缘因果相属有十二对。先就后对为四谛观。谓。老死苦老死集老死灭老死道。初则苦观。第二集观。第三灭观。第四道观。如是逆推乃至初对各为四观。是故通合有四十四。是故缘觉得名观谛。问曰。经说。十二因缘下智观故。声闻菩提中智观故。缘觉菩提乃至上上阿耨菩提。是则声闻亦观因缘。今云何言声闻偏观四真谛乎。释言。声闻虽观四谛四中苦集。正是生死十二缘法。是故亦名观十二缘。通相如如是。于中分别声闻正观四谛法门。缘觉正观十二缘门。此第四异。五向果异。声闻人中四向四果。缘觉人中一向一果。何故如是。声闻钝根。不能一观相续究竟。数出劬息。故判多果。以果多故趣向亦别。缘觉利根。一入圣观相续无间乃至究竟。无中息处故无多果。无多果故不立多向。但于相续一观之中。不满之处判为一向。满足之处说为一果。故地经中说十圣性。声闻多分八。缘觉立二。六通用异。如地持说。声闻之人二千国土为通境界。缘觉之人三千国土为通境界。又复如彼大智论说。小声闻中不作意者。一千国土为通境界。其作意者二千国土为通境界。大声闻中不作意者。二千国土为通境界。其作意者三千国土为通境界。缘觉人中有大有小。小缘觉人不作意者。二千国土为通境界。其作意者三千国土为通境界。大缘觉者莫问作意及不作意。皆以三千大千国土为通境界。此等名为通用异也。又复如彼成实论说。声闻欲知须陀初心至第十六心方始得知。缘觉之人欲知初心至第六心即便知之。此亦是其通用别矣。问曰。何故欲知初心至第六心方始知乎。缘觉作意欲知须陀苦法忍心凝心观察。彼忍已谢入苦法智寻后观之。彼智已谢缘上界苦入苦比忍及苦比智。缘觉即于欲界有漏法中伺之。彼舍上苦缘欲界集。忍时未知至集法智方始知之。是故说知第六心矣。初之二人同异如是。次将第三约对前二以辨同异。彼须陀中七返受生。于最后身不值佛世独觉之者。望前声闻声闻之人九同二异。言九同者。一见理同。二断障同。三修行同。四得果同。五证灭同。六根性同。七观法同。八向果同。九通用同。悉如上辨。言二异者。一依止异。于最后身不依师故。二藉缘异。不藉言教而得果故。望前缘觉缘觉之人七同四异。言七同者。一见理同。二断障同。三修行同。四得果同。五证灭同。准前可知。六依止同。于最后身不依师教故。七藉缘同。同藉事缘而得道故。言四异者。一者根异。此人钝根。二观法异。此觉四谛。三向果异。此人具足四向四果。四通用异。此人通劣。次将第四望初二人以辨同异。于最后身值佛为说十二缘法而得觉者。望前声闻声闻之人七同四异。言七同者。一见理同。二断障同。三修行同。四得果同。五证灭同。悉如上辨。六依止同。依师得度。七藉缘同。同藉言教。言四异者。一根性异。此人利根。二觉法异。此觉因缘。三向果异。此无四果四向之别。四通用异。此人通胜。望前缘觉缘觉之人九同二异。言九同者。一见理同。二断障同。三修行同。四得果同。五证灭同。六根性同。七观法同。八向果同。一向一果。九通用同。悉如上辨。言二异者。一依止异。此人依师。二藉缘异。此藉言教。对小如是(此二门竟)。

次对大分别。于中有二。一对大辨相。二明同异。言辨相者。缘觉有二。一种性缘觉。是人本来习缘觉道成缘觉性。于最后身观因缘法证缘觉果。二退转缘觉。是人过去曾习大乘。后退住中亦得分三。前二如上。更加一种应化缘觉。谓。佛菩萨应现为之故。天女云。以因缘法化众生故我为辟支。法华亦云。知众乐小而畏大智。是故菩萨作声闻缘觉。如是等也。相别如是。次对大乘辨其同异。言其同者。彼辟支佛一入圣道永更不退。与菩萨同。不如声闻得圣而退。何故缘觉一向不退。以利根故纯用无漏而断漏结故。良以不退同菩萨故。涅槃经中说辟支佛与诸菩萨合为熟苏。所言异者。略有十种。一者因异。彼辟支佛过去所修狭劣善根以为本。不广化生故名为狭不求佛智说以为劣。不知菩萨因行广大。二者根异。缘觉钝根。菩萨利根。缘觉所解狭浅不速。故名为钝。菩萨所解深广峻疾。故名为利。三者心异。缘觉畏苦疾求取灭。菩萨不畏常乐处世。四所解异。缘觉但观十二缘法悟解生空。菩萨普观一切诸法具解二空。五起行异。缘觉但修自利之道。菩萨俱利。又复菩萨修行六度。缘觉不修。六断障异。缘觉但能断烦恼障。菩萨之人二障双除。二障之义广如上辨。七得果异。缘觉正得缘觉。菩萨能善有大般涅槃。小大涅槃义如后释。八起化异。如涅槃说。缘觉化人但现神通。终日默然无所宣说。菩萨不尔。能现能说。何故缘觉不能说法。缘觉出世无九部经。无可宣说。又复缘觉无悲方便故不能说。以无悲故不起心说。无四无量碍方便智故不堪说。九通用异。如后六通义中广说。十体义异。缘觉所有身智功德悉无常苦无我不净。菩萨真德常乐我净。又复缘觉所得涅槃唯有乐净而无我常。菩萨涅槃常乐我净。此之十种亦异声闻。然今且就缘觉说之。缘觉如是。次解菩萨于中曲有三门分别。一释名义。二对小分别。三当相分别。初释名义。菩萨之名是外国语。外国正名菩提萨埵。此方传者菩下去提。萨下略埵。故言菩萨。菩提此翻名之为道。萨埵此翻名为众生。良以此人内心求道备有道行。以道成人名道众生。问曰。声闻缘觉人等斯皆求道。并有道行同以道成。以何义故不名菩萨。偏独此人名菩萨乎。释言。贤圣名有通局。通则义齐。故涅槃云。乃至须陀亦名菩萨。亦得称佛。求索尽智无生智道故名菩萨。正觉共道不共道故说之为佛。但经为欲分别贤圣。是故偏名大乘众生为菩萨矣。等分贤圣。何故偏名此为菩萨。辨有三义。一就愿心望果解释。唯此众生求大菩提余悉不求。是故独此名道众生。故地论言。一上决愿大菩提偏言菩萨。此据愿心望果释矣。二据解心望理解释。凡夫住有。二乘著无。有无乖中不会中道。唯有菩萨妙舍有无契会中道。是故独此名道众生。三就行解释。入佛法中有三种门。一教二义三者是行。教浅义深行为最胜。声闻钝根从教为名。声者是教。餐声悟解名声闻矣。缘觉次胜。从义立称。说为缘觉。缘者是义。于缘得觉。故名缘觉。菩萨最上就行彰名。以能成就自利利他俱利之道故称菩萨。故地持云。声闻缘觉但能自度。菩萨不尔。自度度他是名道胜。以道胜故名道众生。名义如是(此一门竟)。

同类推荐
  • Many Voices

    Many Voic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庄子内篇注

    庄子内篇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雷虚篇

    雷虚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乘起信论内义略探记

    大乘起信论内义略探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幼官图

    幼官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看见的风景

    看见的风景

    用心感受,就能感受到风的温度,就能感受到花的细语,还有夜的安静沉醉
  • 天蝎的原罪复仇

    天蝎的原罪复仇

    在陈法医检验了五名女生被害者尸体后,竟离奇身亡,而后黑雨,唐冰玉和清风进入第四医学院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故事中生死不渝的爱情,审思明辨的推理场面,男女主角的斗智斗勇,现代化的战斗场面,以及血腥而又恐怖的画面,本书全程无尿点.
  • 假如与你深情未晚

    假如与你深情未晚

    所有人都说唐熠死了,为了给唐熠报仇,陆晴风光大嫁,成了世人眼中最忘情负义、最不折手段的女人。陆晴发誓,一定要让害死唐熠的人血债血偿,却没想到他突然归来,视她如仇敌。唐熠说:“你欠我的,我会一点一点讨回来。”陆晴说:“你想怎样都好,只要你还活着。”新书《爱你十年梦一场》比较虐心的文,欢迎入坑。
  • 少爷又在欺负人

    少爷又在欺负人

    青春校园小说/玛丽苏文。洛氏和韩氏两大家不共戴天,水火不容,偏偏因为一场意外定下了婚姻。“你别妄想进我洛家,我洛青痕不认。”沈蔻顶替韩家千金成为洛青痕未婚妻,进了楼汇高中,就被坏少爷欺负上了!
  • 装备满配玩种田

    装备满配玩种田

    姜枝蔓从小就有一个特异功能,那就是她拥有一个储物空间,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她在家里破产、父亲入狱后,带着自己的双胞胎妹妹踏上逃亡路时,莫名其妙的身穿到了一个近乎于古代的地方。姜枝蔓在到了这个世界后,又穷又饿,不但弄丢了自己的妹妹,还被人给讹上了?不过没关系,好歹也是看过穿越文的姜枝蔓,直接撸起自己的袖子就是各种埋头苦干。不就是没有钱吗,没关系,她可是现代过来的、身负储物空间的高材生啊!各种现代玩意弄起来啊。不就是弄丢了妹妹吗,没关系,中学生必备诗词她又不是白背的,对诗寻亲搞起来啊。不就是绕在她身边的优质男士太多了吗,没关系,她可以挨个撩,当个渣女啊。
  • 太后娘娘千岁

    太后娘娘千岁

    一朝穿越,女主成了朝梁国史上年纪最小的皇后岳明落,得知危在旦夕的皇帝年过半百,她差点晕死过去……不久,老皇帝驾崩,她以为自己将会过上锦衣玉食、高枕无忧的日子,不料,那老皇帝的第七个儿子从边疆赶回来‘当上了皇帝……咦,这日子过得怎么跟她想的不太一样?此文免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双生双妃

    双生双妃

    新书《斩清愁》请多捧场!https://m.86315.cn/info/1015567014楚小溪陪伤心的好友泡吧,却遇到无良的哥!莫名其妙的来到一个历史上根本不存在的朝代,成了相府庶长女!穿越了?可为什么总有些奇怪的梦境伴随自己?梦里很多事情居然还能和现实衔接上!自己到底是谁?
  • 佳人她难再得

    佳人她难再得

    这是个男女主携手把皇帝拉下位,然后拍拍屁股走人的故事!皇位?你以为她想成为另一个武则天?错!错!错!她不稀罕!她只想安安心心——搞事情!!!阑城名门望族傅氏家族嫡长女,风光无两的千金大小姐,风姿绰绰的倾城佳人,这是整个阑城人对傅止筠的固有认知。一道圣旨,一夕之间,血流成河,再无傅氏。斯人已逝,佳人难再得。从此没了傅止筠,只有纳兰溪。……匆匆韶华,再相见,早已变了模样。原来她是那被灭了满门的傅家女……秦灼想,既然他们有共同的敌人,那不妨携手共进……公子世无双,佳人难再得!公子和佳人的佳话,实在……妙极!……
  • 绝世明王

    绝世明王

    年轻的强者遭人陷害追杀,危机不可化解之时立下誓言“我若不死,定叫你们不存于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