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840000000127

第127章

次论总别。理实通就一切诸法皆悉得为总别念处。今且就五阴及与三无为法说总说别。别分五阴及无为法为四念观。名之为别。总缘五阴及无为法为法念观。目之为总。别相如何。色阴为身。受阴为受。识阴为心。想行及与三无为等合以为法。阴既有五。依观足得。何劳为四释言。阴法开合不定。总之唯一是有为法。或分为二。唯名与色。四阴曰名。色阴名色。或分为三。所谓三修。如涅槃说。谓。身戒心。说色阴中五根为身。防禁名修。身口二业说以为戒。四阴曰心。又说烦恼业苦等别。亦是三也。或说为四。四念四食四识住等。如涅槃说。云何分阴以为四食。色阴之中宣说段食。识为识食。行阴之中说思说触。想受不论。除识余阴为识所依。名四识住。或分为五。即五阴是。或分为六。五阴及与不相应行。或说十二。十二谓入十二因缘。或说十八。谓。十八界。或复宣说二十二根。如是非一。今据一门且分四种。依之起观为破四倒。故说四耳。常乐我净是四倒也。凡夫多于色中计净。受中计乐。心中计常。于想行等一切法中建立有我。为破是见观色不净破除净倒。观受是苦破除乐倒。观心无常破除常倒。观法无我破除我倒。别相如是。总相云何。泛释有六。一总观五阴及无为法为苦无常空无我等。二总观五阴及无为法以为四谛十六圣行。三总观五阴及无为法名用虚假无性空寂。四总观五阴及无为法妄想虚假无相空寂。五总观五阴及无为法虚妄妄想悉于心现毕竟无法。六总观五阴及无为法真法集起本性常寂。就初门中观苦无常局在五阴。观空无我通无为法。今且约就五阴辨之。此观难成渐习乃成就于中观别有二十门。于五阴中二二合观有其十门。色受合观以为初门。色想合观为第二门。色行合观为第三门。色识合观为第四门。除去色阴。受想合观为第五门。受行合观为第六门。受识合观为第七门。除色除受。想行合观为第八门。想识合观为第九门。除色受想。行识合观为第十门。三三合观有其六门。色受及想合观为一。色想行合以为第二。色行识合以为第三。除去色阴受想行合以为第四。受行识合以为第五。除色除受想行识合以为第六。以此通前合为十六。四四合观有其三门。色受想行合观为一。色想行识合观为二。除去色阴。受想行识合观为三。通前十九。此十九门名总方便。五阴合观复以为一。通前二十。此后一门名总念成。此之一番正当毗昙总念处观。第二门者总观五阴及数灭法以为四谛十六圣行。观彼生死有漏果阴以为苦谛。于中别观为苦无常空与无我。即为四行。观彼生死因行五阴以为集谛。于中别观因集有缘复为四行。通前为八。观无漏五阴以为道谛。于中别观道如迹乘复为四行。通前十二。观彼数灭无为之法以为灭谛。于中别观灭止妙出复为四行。通前十六。此门当彼毗昙法中暖顶已上一切观行。彼通名为法念观故。第三门者总观五阴及无为法名用假有名为世谛。无性空寂以为真谛。成实法中偏论此义。第四门者总观五阴及无为法妄相之有。犹如幻化乾闼婆城热时炎等。名为世谛。无相空寂以为真谛。此言空者不但无性。乃至因缘相亦不有。如阳炎水遥望似有近观全无。不但无性乃至亦无水有可得。诸法像此。第五门者。总观五阴及无为法心外无法。皆从妄想自心所现。如梦所见皆是心作。名为世谛。穷体本无名为真谛。第六门者。观彼五阴及无为法皆是真实如来藏性缘起集成。名为世谛。穷其本性唯是真如。从本已来常寂不动名为真谛。此后三门大乘中说。小乘不论。此六皆是总相法念之差别耳(此二门竟)。

次论三种念处差别。言三种者。一自性念处。二共相念处。三缘念处。释有两门。一辨其相。二明断障不断障别。就辨相中先论自性。毗昙法中说。四念处慧为自性。若性是慧何故经中说之为念。与念相随从伴以呼故说为念。故从伴由与念俱。慧心于法正取不谬。故说为念。又诸心法更相为名。如胜色想体实是慧。而名为想。此亦如是。体虽是慧而名为念。若依成实始是念性。终是慧性。始是念性故彼成实论无心数品云。如一念处得五种名。所谓念处念根念力念觉正念。终是慧故成实说言。从念生慧观于身等名为念处。大乘法中众德同体难以偏定。从强说慧理亦无伤。言共念者。解有三义。一约境说共。观身为境。于中所生一切心法及随生戒通名身念。余亦如是。二就行体异义论共。一身念中即具四念。随生之戒说为身念。受数为受。心王为心。慧等诸数说之为法。此四念行聚在一处。故名为共。余亦如是。故杂心云。如世尊说。善法积聚名共念处。三从生说共。若慧观身与慧相随俱生善法同名身念。余亦如是。慧是有漏。与慧相随俱生善法悉名有漏。无漏亦尔。如是一切。此与慧同故名为共。故龙树云。因缘生道若漏无漏同名念处。缘念处者。解有两义。一散心。普缘一切境界名缘念处。二所缘境能生念心名缘念处。与经中说知及智处同名波若其义相似。亦如五尘生欲名欲。于此门中身念所缘开合不定。总唯一色。或分为二。谓漏无漏。又记无记报非报等亦得分二。或说为三。一可见有对。谓眼所行色为眼。照瞩名为可见。为彼对碍色根所对故名有对。二不可见有对。谓耳鼻舌身所行之色。眼根不睹。名不可见。有对同前。三不可见无对。谓意所行善恶无作及五根色。不为目睹。名不可见。不为对碍色根所对。名无对色。或说为四。谓四大色。故涅槃云。色者四大。四大能造一切种色。摄末从本说为四大。又如佛陀提婆所立。四大之外无别造色。故说四种。或说为六。谓六尘色。善恶无作及五根色通名法尘。余五可知。或说十种。如涅槃说。五根五尘是其十也。彼以无作成身相微隐而不说。或说十一。如毗昙说。五根五尘及法尘中善恶无作。若依成实宣说十四。五根五尘及与四大。彼说。四大是四尘果。复是五根及声尘因。根尘不收故别说大。彼宗无作是非色心故阴不彰。毗昙法中四大是触故不别说。细分无量。此等说为身念所缘。受念所缘开合不定。总唯一受。或分为二。谓身与心。五识相应从色根生名为身受。意识相应从意根生名为心受。或说为三。谓。苦乐舍。纳违生恼名为苦受。纳顺生适名为乐受。中容境界舍苦乐边名为舍受。或说为五。所谓。苦乐忧喜及舍。若在欲界五识地中逼恼名苦。适悦称乐。意识地中虑恼名忧。悦畅曰喜。六识地中中容受心说之为舍。若在初禅眼耳及身三识身中适悦名乐。意悦名喜。舍通四识。若在二禅喜舍在意。更无余义。若在三禅乐舍在意。更无余义。在四禅上唯有意舍。更无余义。或说为六。谓六识中相应受也。或分十八。于前六中各有苦乐不苦不乐。或复说为三十六受。前十八中各有染净。或为百八。如龙树说。前三十六三世别说。细分无量。此等说为受念所缘。开合不定。总唯一心。或分为二。谓漏无漏。又记无记报非报等亦得分二。或说为三。善恶无记。又学无学非学无学亦得分三。或说为四。有漏分三。善恶无记。无漏为一。亦得说五。有漏分三。无漏为二。学与无学。或说为六。谓六识心。或分为九。欲界有三。善恶无记。****有二。善与无记。无色亦然。通前为七。无漏分二。学与无学。通前为九。或说十二。欲界有四。谓善不善隐没无记不隐没无记。****有三。除前不善。无色亦然。通前说十。无漏分二。学与无学通前十二。或说二十。欲界有八。生得善一。方便善二。不善为三。隐没无记以为第四。身边两见名为隐没。不隐无记别有四种。报生威仪工巧变化。通前为八。****有六。除前不善及工巧心。余悉有之。无色四。除****中威仪变化。有余四种。但上二界一切烦恼皆名隐没。不同欲界。此前十八是有漏心。无漏分二。学与无学。通前二十。细分无量。此等说为心念所缘。法念所缘要唯有三。一有为法。二无为法。三者理法。有为有二。一是心法。谓想行等。二非色心法。所谓十四不相应等。无为有三。虚空数灭及非数灭。理者所谓空无相等。细分无量。此等说为法念所缘。相别如是。次论断障差别。毗昙法****念能断。余二不断。良以共念多法相扶于治法所以能断。自性念处单独无力。故不能断。问曰。彼宗无慧独行。何须宣说慧独不断。释言。智慧实不独行。但为破彼无心数者。故说慧性独不能断。缘心普散而不专一。见境不明。所以不断。又复缘念论境非行。所以不断。问曰。见前七方便心齐不断结。共相念处云何能断。释言。见前共念不断。见道已上共相法念有能断义。就此言耳。成实法中不说同时有共念义。唯慧独断。前后相资亦得共断。大乘法中文无定判。以义推之。三种皆断。良以菩萨心安实相随所觉照皆除障故。三种念处辨之粗尔(此三门竟)。

次就有漏无漏分别。念处有二。一者独法。一切观行通摄为一四念观门故名独法。二者共法。约对余行共为三十七道品门名为共法。若就独法四念处中摄行宽广通漏无漏。若就共门小乘法中四念有漏。其无漏者判属余门。大乘法中通漏无漏。始学有漏。成则无漏。大乘见前有无漏故。故地持言。云何大乘三十七品。菩萨于身不起妄想。亦复不取一切非性非非性。余念亦尔。是大乘三十七品。故知无漏。念处位中有此两义。独法共法余门悉尔。应当知(此四门竟)。

次论四念次第之义。以何义故初说身念乃至法念。解有二义。一粗细次第。色粗易观。是故先说。受细前色粗于后二。如人所患手。足等痛受心先觉。是故次辨。心体虽复细于想行但想及行与无为法合为法念。法念最细。心粗于彼。故次明心。后说其法。二观求次第。凡夫本来男为女色女为男色而生烦恼。故先观身。又色是其入法初门。故先观身。见身不净便作是念。云何众生乐著此色由乐受贪。故次观受。复更推求谁受是乐。所谓心识。故次观心。复更求谁使是心。所谓我也。故后观法。次第如是(此五门竟)。

次辨观相。其修行者既出家已先持净戒。于寂静定于内外色观察不净。为厌自身观自身色为五不净。一种子不净。是身过去业与烦恼而为种子。现在父母精血为种。名种不净。二住处不净。在母腹中生藏之下熟藏之上安置己体。三自体不净。三十六物集成己体。四自相不净。九孔常流。两眼两耳两鼻及口大小便道是九孔也。眼出眵泪耳出结聍。鼻中出洟口出涎吐。大小便道流出屎尿。五毕竟不净。此身死已虫食成粪。火烧为灰。埋之成土。究竟推求都无净相。是故名为毕竟不净。若心散乱念身无常三恶道苦佛法欲灭。以此鞭心还令安住不净观中。为厌他身须观外色以为九想。所谓死相膀胀青淤脓烂破坏血涂虫食骨琐分离是九想也。大智论中少一死想。加一烧想合以为九。此义如前九想章中具广分别。身念如是。身虽不净若少有乐事亦可乐。故次观受。见唯是苦。是义云何。受有三种。所谓苦乐不苦不乐。苦受之中即具三苦。所谓苦苦坏苦行苦。乐舍二受各具二苦。所谓行苦坏苦。如涅槃说。此义广释如四谛章。受虽如是若少有常事亦为可乐。故次观心。见其心相生灭流注。如旋火轮分分各异。心相如是。无常有三。一分段无常。六道心别。二念无常。于刹那间四相迁流。三者自性不成实无常。有为虚集无一常性。此义如前优陀那章具广分别。心念如是。心虽无常若有神我自在作用事犹可乐。故次观法。见唯无我。无我有二。一众生无我。二法无我。是义如前无我章中具广分别(此六门竟)。

次依经辨释。身念处中初观内身。次观外身。后二合观。何者是内而复云外。若就十二入中分别。一切众生六根为内。六尘为外。今四念中自身名内。他身为外。何故初别而后总乎。释有二义。一破患不同。有人著内情多著外情少。如人为身弃舍父母妻子财物。著内多故须教观内。或复有人著外情多著内情少。如人为财亡身没命。著外多故须教观外。有人俱著故须合观。二随观。次第行者本来于自身中。取有净相。故先观内。内求不得谓外有之。故复观外。向前观内不及其外。观外之时复不及内。是故第三内外合观。就观内中。经文说言。观内身循身观。精勤一心除世贪忧。观内身者树别所观。循身观者显其观相。循犹顺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贵雨学院

    贵雨学院

    一个叫苏夏的女孩她的生日就是母亲的祭日!所以她没有过过生日,她后来找到了自己的外公,因为爱她的父亲在她14岁去世了,车祸去世的。她后妈把她高中安到了贵族学校“贵得高中”后来她遇见了冷夜天,他们之间又擦出了怎样的花火呢?请尽情观看哦!
  • 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没那么伟大

    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没那么伟大

    我想学更多的知识,改变自己的生活,成为更好的自己。到头来发现,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接受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的事实,让人想明白很多的问题。
  • 异界之巅峰剑道

    异界之巅峰剑道

    穷困少年如何勇闯冥界,征服魔兽,称霸异界!登入剑道的巅峰!一个另类的世界,一个另类的修炼方式。《异界之巅峰剑道》将会带你进入一个另类的嗜血高潮!新手新书,恳请大家看完后,丢一两张推荐票,万分感谢!
  • 嗨,我的少年

    嗨,我的少年

    一个孤独症少年和一个失忆少女的爱情—李明德说:他这个人吧,其实最怕失去东西,最没有安全感,明明很在意他身边的每一个人,又总会刻意跟我们隔开一条缝,靠,这可恶的家伙!我怎么能让他得逞,不让我靠近我就偏要靠近到底!其实我知道他不是不想,只是不能再承受我们靠近之后的离去…高茵说,我曾一度想和他再拉进一点距离,但我又何尝不知道我们距离只能点到即止,就算没有苏青的存在,他也不会喜欢我,因为我们当中有苏览,他不会背叛他的朋友,去喜欢自己朋友曾经喜欢过的一个人。有一种人他对你的关心看不见摸不着,但就像空气,不管多远,都会围绕在你身边…
  • 乱世凌神域

    乱世凌神域

    少年出自武极大陆中一个普通家族,从小便无父无母,仅有祖父,祖母两位至亲,相守相依,也算无忧无虑直到一天,少年外出而归,却见家族满目痤疮,族中无一幸存之人,就连唯一两位至亲也倒在血泊之中,只留下一块紫玉,与墙壁上一个用血迹绘画的“无”子,被少年当做唯一的依存,从此少年走向艰难的复仇之路,一路披荆斩棘,踏上主宰之路
  • 浴火重生之重返星途

    浴火重生之重返星途

    蒋玥雯我这个所谓的好姐妹你等着吧!等着我把你所拥有的一切一一夺去。阳泽你不喜欢我可以说出来,可为何要对我如此温暖,对我宠爱的同时为何要把我从天堂坠入地狱。上一世我视你们为至亲,这一世我视你们为敝履。
  • 将门贵秀

    将门贵秀

    隔壁穿越女悠闲发家,是京城贵女圈一朵花。而重生后的她,睁开眼就开始救娘,保妹妹,寻兄长,誓要为自个儿颠倒的人生奋斗到底。让他们也莫小看了咱将门出来的闺秀!且看我一代将门虎女如何巾帼不让须眉,洒脱活于这人世间!
  • 缥缈传说

    缥缈传说

    一段探索世界另一面,一段述说人性善与恶;励志青春的风水师,纠结缠绵的情与爱;激扬的旋律,动人的故事。
  • 放与弃

    放与弃

    当极力想要隐藏自己的悲伤少女,失去了最后值得拥有的东西时,结果有会是怎样的、、、、、、、
  • 尘漠踏歌

    尘漠踏歌

    一朝穿越,顾羽尘由废材变天才,全能技能!在这以强为尊的异世大陆,顾羽尘建造出自己的势力;随着女主越来越强大,美女,帅哥,忠朴,神兽,一路忠心追随;丹药功法样样不缺!宗旨: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神秘古宗宗主轩辕漠,势力强大冷酷,腹黑护短;强大到能夜止小儿哭,闻声恶人跑的地步。当腹黑的轩辕漠遇到了自强自立的顾尘羽,他论陷了,为追她使用了扮猪吃老……司徒誉:太子妃之位岂是这废物能相配的?雪儿除了你,我谁也不要,我太子妃只能是你!顾云雪:誉哥哥,我不求名份,只求你对我好,让我在你身边一直服待你照顾你就好。你和姐姐毕竟是皇后踢婚的,我怎能让你背负不忠孝之名呢?楚楚可怜之态,靠在太子怀里低下头却满脸阴狠之色,让太子誉心疼地安尉着,雪儿,我会让你明正言顺坐上太子妃之位了。我这就找父皇母后去,你等着!说完就走了!司徒誉:父皇母后儿臣有一事相告!我要和顾家大小姐顾羽尘解除婚约,迎取她妹妹顾云雪!……管家:报告宗主:刚刚未来夫人带2个手下去找云来帝国的公主算账,现在已经打起来了!轩辕漠:什么,就带两个人怎么够?你快去带一千精英去公主府,给我狠狠地教训这不知死活的云来公主!居然敢惹我的尘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