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22600000057

第57章 北伐中原(2)

惟神开辟以来,钟弒灵秀,磅磚江东,然而气运凝会,人英能知。余自乙未渡江,丙申驻师金玫,抚安黎庶,于今十有二年。拓土广韁,神人翊赞。兹欲立郊庙社稷、建殿宇于旧城之东,钟山之阳。国祚绵长,惟山川气运是从。谨于是日肇庀工事。底拜敬告于山川神灵。

祭典完毕,朱元璋挥锹破土,为皇宫奠基。

可是,正殿殿基选定后,朱元璋却嫌前面地势不够开阔,吩咐将放线桩向后移动了三四丈,然后问刘伯温:“伯温先生,你看,这样使得吗?”

刘伯温无可奈何地说道:“既已移动,只好如此。”

“怎么?莫非有什么不妥之处?”朱元璋十分诧异。

“这……”刘伯温欲言又止。

“军师不必吞吞吐吐,有话不妨直言相告嘛刘伯温迟疑地答道:“只恐……尔后有迁都的可能。”

“嘿,那倒不怕。收复中原后,宥了更符合心意的风水宝地,何妨迁到新址!”

刘伯温无言以对。

外城、皇城全部修好后,刘伯温陪朱元璋迸行查看。城墙青砖白缝,巍然高峻,朱元璋十分高兴,指着女儿墙笑道:

“哈哈,城墙如此高峻,尔后无人能够越过!”

刘伯温随口答道:“是的,除非燕子能够飞过。”

这些不经意的随口之谈,等到燕王朱棣夺取皇位,成为永乐皇帝,定都北平。人们竟附会成早在三十年前,刘伯温就有“迁都”和“燕子飞过”的先见之明。使刘伯温的头顶上,又增加了几道智慧的光环。但也可以看出,朱元璋对风水气运是何等看重,何等战战兢兢。

张士诚灭亡之日,正是应天宫殿落成之时。时间上的巧合,仿佛是天意的安排。朱元璋兴奋不已,暗暗叨念:“苍天神佛佑我,大吉大利,诸事顺遂也!”

新落成的建筑,比之历代帝王的皇城宫殿,更加巍峨宏大,气魄非凡。皇城设四门:南面是午门,东面是东华门,西面是西华门,北面是玄武门。

宫殿的正门是奉天门。进了奉天门,是三大殿:迎面是奉天殿,迤后是华盖殿,再往后是谨身殿。这是未来新皇帝临朝问政的地方。奉天殿的左右各建一楼,左曰文楼,右曰武楼。谨身殿之后是后宫,依次为乾清、坤宁、懿安三大宫。另外六宫,排列其后,是后妃媵嫱的住所。

历朝宫殿内墙的布置,飞金点翠,彩绘满壁。不是描绘龙凤飞舞,就是状写帝王巡狩。朱元璋一改旧例,“不要那些劳什子”。他让博士熊鼎精心摘编出一部“语录”,都是些可资鉴戒的古人懿行嘉言,书于殿壁之上。

两侧则书写宋人真德秀论修身、齐家、治国之道的《大学衍义》,表示他孜孜求治的意愿和决心。

有了崭新的皇城和宫殿,新王朝要取代旧王朝,还要有全新的礼仪、历法和法律。元人的许多礼法、律令,必须做重大的修改,甚至全部摒弃。恢复与圣贤礼仪相吻合的庸宋旧制,以便让新皇帝以全新的面貌,隆重登基,君临天下。

在大兴土木的同时,便建立了相应的办事机构:负责制定礼仪的翰林院和太常寺,负责修订历法的太史院,负责制定和执行法律的御史台。有衙门就得有官吏,起居注宋濂,此时已回金华省亲,任命陶安为翰林院学士,兼任礼仪总裁官。刘基为太史院使,着手制定新朝“皇历”。汤和为御史台左御史大夫,邓愈为右御史大夫。刘基、章溢为御史中丞。在此之前,沿袭元朝制度,百官礼仪尚右,这时改为尚左。将第一相国、右相国李善长改为左相国,封宣国公,左相国徐达则改为右相国,封信国公。又召来精通音律的道士冷谦,为太常寺协律郎,负责考订庙堂雅乐,监督制造编钟、编磬,校定音律,编订乐舞。命左相国李善长为律令总裁官。参知政事杨宪、傅愷、御史中丞刘基、翰林学士陶安等为议律官,参人编制法律。

新朝甫立,百废待兴。朱元璋不惮劳剧,事必躬亲。各衙门呈送来的草案,他都亲自审阅,进行修订。朱元璋对改制仪礼和修订律令尤其关心。这位文化不高的最高当权者,对法律的要求是浅显简约。为迎合朱元璋的。味,李善长特意强调说:

“立法贵在简约,使人易知易晓。如果头绪繁多,或者模棱两可、可轻可重,猾吏便会投机为奸,使本来禁止残暴的条文,变成残害善良的绳索,那就远离了制定法律的本意。要知道,鱼网密,则无大鱼法网密,则无全民。你们要细心参度我的意思。”

在李善长的亲自督促和指挥下,朱元璋所关注的一切,都紧锣密鼓地加紧执行,很快便相继完成。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散发着浓烈油漆气味的金銮宝殿,珠光宝气,流光溢彩,只等待真龙天子升阶人座了。

朱元璋的心头,何尝不是骚痒难耐!趁着别人不在意,他迫不及待地坐到了那把金龙环绕的高背龙墩上。出乎意料的是,这一坐,差一点搭上一—条无辜的人命。

]了让未来的真龙天子处处满意,在皇城宫殿就绪之后,施工总指挥刘基陪同朱元璋,四处查看。发现有不满意的地方,立即进行修改,力求做到一切完美无缺。

两人在午门外下马。朱元璋仰望着飞檐斗拱的两层城门楼,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缓步踱进午门,他一面仔细察看,一面跟身边的刘伯温,谈论着自己的观感。为了谈话方便,朱元璋让亲兵把守在奉天门口,只跟刘伯温往奉天殿走去。

奉天殿一横九楹,矗立在光洁的汉白玉座基上。玉栏蹲兽,黄瓦耀金,朱柱喷火,飞檐摩天……端的是巍蛾壮丽、令人叹赏!

“叮叮咚咚——”一阵清脆悦耳的声音,自头顶上方传来,仿佛是天宫飘来的仙乐。寻声望去,原来是淸风拂动檐铃发出的阵阵轻响。几只白羽毛的飞鸟,从宫殿的上方,自南向北悠然飞去,一面嘹亮地鸣啼着。像是在昭告天下,金陵落成了一座崭新的宫殿,一个替天行道的新皇帝就要在这里登基……

出生于低矮茅草屋子里的放牛娃,受尽歧视的捧钵穷和尚,就要成为这座宫殿的主人了!

是真耶,是梦耶?宛如喝多了醇酒,朱元璋心头畅快,脚下轻捷,仿佛就要飞升天界……

“哎呦!”由于贪看周围的一切,朱元璋被脚下的石阶绊了一个趔趄。“大王,当心呀!”比朱元璋年长十七岁的刘伯温,急忙伸手搀扶。

“没关系——咱摔不倒。”朱元璋急忙收回悠悠遐想。

走进了奉天殿。粉白的大殿四壁上,题写着历代帝王圣贤的嘉言诫语。真、草、隶、篆、行五体皆备。朱元璋虽然自己写不出好字,但能看出,篇篇题字都极具功力。题写者有李善长、宋濂、陶安、章溢,也有本城的知名书法家。内容早经自己审阅,自然提不出什么意见。但其中几幅篆字,朱元璋看了许久,仍然认不得几个,摇头说道:

“这几幅弯弯曲曲的,看着像画不像字,也不知道写的是什么。叫武将们怎么看得懂?千脆统统刷了去,换成别的字体吧。”

“遵命。”刘伯温一面答应着,转身要走,“我这就去吩咐,找人另写。”“慢!”朱元璋把他喊住了,“这上面,为何没见老先生的大手笔呢?”“大王,微臣字迹丑陋,恐怕有污龙……”“目”字没出口,刘伯温自知失言。还没登基成“龙”,便称“龙目”,不合时宜。急忙改口道:“恐怕有污大王清目。”

“老先生过谦了。堂堂进士,焉有字丑之理?我要是……”朱元璋想说我要是能写出你那一笔字,就心满意足了,忽然想到有失身份。轻咳一声,指着眼前的一幅宇掩饰道:“我要是一定要求老先生的大手笔呢?”“臣不敢不从命。不过,还是另请名家为好。”

“那也好。”朱元球点头应允。

刘基匆忙说道:“大王慢慢察看,微臣去去就回。”

刘基快步出殿去了。朱元璋的目光停到了大殿中央屏风前的御坛上。御坛中央,一把金光闪闪的盘龙椅,已经安放停当。看样子只等着万岁爷在群臣的欢呼声中,款步就座了。他快步登上御坛,一扭屁股坐了上去。两手抓着扶手,双脚前伸,身子朝后一仰,发出一声浩叹:

“啊!我朱元璋终于盼来了这一天!往后,我要天天坐在这里,发问降旨,替天驭……”

谁知“民”字还没出口,忽然传来一声轻轻的咳嗽声。紧接着,一个沾满金黄油漆的毛刷子,“噗”地落到脚下,差一点砸到了他的头上。朱元璋不由一惊,急忙站起来四处张望。原来,头顶上方的横梁上,蹲着一个年轻的工匠。手里提着个油漆桶,面色蜡黄,瑟瑟抖个不止。不用说,刚才自己说的话,都被这工匠听了去。自己的内心秘密,岂能让别人偷听!朱元璋大怒,正要喊人来将工匠捆起来问罪,忽然又把话收了回去。那样一来,岂不是把刚才的一切,都“审”了出去?是的,还是暗暗处理掉的好!他狠狠朝上瞥一眼,大步走出了大殿后门。

刘伯温返回奉天殿,不见了朱元璋。正要四处寻觅,一个满脸惶恐的年轻油漆匠,不知从什么地方闪了出来,来到他的面前。刘伯温经常来检查工程进展情况,这人看上去有些面熟。

“咦?吴王驾到,你怎么不回避,还敢留在这里呢?”刘伯温不解地问。

丁。匠颤颤抖抖地答道:“大人,头儿嫌横梁上的金漆刷得不习,逼着返工。俺正在刷着,不想,吴王就走进来啦。”

“吴王看到你了吗?”

“看到了。吴王说的话俺也听见了。俺吓得掉了刷子,差一点打到吴王的头上。”

“你听到吴王说什么了?”

年轻人详细说了刚才看到、听到的一切。刘伯温突地变了脸:“年轻人,你惹了大祸!”

“可不是吗——淹也见吴王脸色不好,怕是生了气。大人,吴王能处置俺吗?”

“仅仅是处簠就好了。唉,唉!”刘伯温深知朱元璋的脾气。双眉紧蹙,连声长叹。

“大人,你老人家救救俺吧。俺不能死,俺家里还有个古稀老娘呀!”油漆匠跪到地上大哭起来。

“墟——别出声。快起来,听我告诉你怎么做。”刘伯温想出了主意。他把年轻人拉到盘龙柱后,低声嘱咐了一阵子,然后叮咛道:“记住,一定照我的吩咐做!”

朱元璋返回后,脸色轻松了许多。看来,油漆匠的事,并没有破坏他的好心情。他向刘伯温调侃道:“中丞忙什么去了,这么长时间不见人?”“不瞒大王,近几天微臣闹肚子。”

“怪不得!”朱元璋朝梁头上瞥一眼,指着问道,“这混蛋怎么还不滚?”

“哎呦呦,怎么上面有个人?”刘伯温抬头望着梁头,惊讶地喊起来,“大胆!赶快下来,滚到一边去!喂,你听到了没有呀?下来,快下来呀!”

油漆匠分明没听到,照旧不紧不慢地刷着油漆。刘伯温扭头说道;“大王,原来是个聋子。”

“会吗?”朱元琢眨眨眼,“我看着不像。”

“大王,不妨让他下来,当面问个明白。”

刘伯温拍柱子,跺脚,忙活了好一阵子,油漆匠方才发现有人喊自己。他慢慢从屏风后的梯子上爬下来,来到他们的跟前,一面作出刷油漆的动作,一面“哇,哇,哇”地乱叫。

“哈哈哈!”刘伯温仰头大笑,“我只道是个聋子,原来还是个哑巴!俗话说,十哑九聋——果然不差。”

朱元璋又问了几句话,年轻人仍然胡乱哇啦,方才确信这个浑身沾满油漆的家伙,不是假装哑巴。刚刚抬脚要走,突然转身回来,朝着油漆匠的大腿上,狠狠就是一脚。油漆匠被踢出去足有一丈远,狠狠地摔到了地上。

朱元璋仍然不解恨,厉声骂道:“混蛋!我的好心情,差点让你给搅了!看在你是个哑巴的份上,就饶了你这一回!”

无辜的油漆匠,在刘伯温的帮助下,终于躲过了一场大祸。他在朱元璋勃勃兴头上洒的几滴冷水,也很快化成烟雾,飘散而去。

朱元璋的“好心情”,确实没有被搅。前方战事,已成摧枯拉朽之势,雪片似的捷报,更使他处于亢奋之中。他准备南北同时用兵,早日平定全国。

踞苏湖一带的张士诚被彻底消灭后,据守福建的方国珍便失去了屏障。朱家军三面逼近,形势十分危急。

攻下婺州后,朱元璋曾与方国珍达成妥协,两家各守边界,互不侵扰。但方国珍在与朱元球通好的同时,又接受元朝的封号。每年拨出海船,将张士诚纳贡的十几万石漕粮运向大都。朱元璋多次致书,劝方国珍不要脚踏两只船,无奈方国珍置若罔闻。至正二十二年,金华蒋英等叛乱,杀了胡大海,提着人头前去投奔,方国珍害怕得罪朱元璋不敢接纳。他的弟弟方国璋,在台州与蒋英的部队遭遇,战败被杀。朱元璋得知后,曾派人前去吊祭。第二年,参军胡深攻下瑞安,乘胜向温州推进。方国珍感到威胁,再次派使者求饶,许诺每年供奉白银三万两,一旦朱家军攻破杭州,便将温州、台州、庆元三郡,献给朱元璋。

可是,等到朱元璋攻克了杭州,方国珍不但不履约,反而与元朝王保保,及福建的陈友定相互勾结,妄图互为策应,保地偏安。朱元璋写信开列十二条罪状,命他悬崖勒马,每年纳贡二十三万石粮食,方国珍依然置之不理。朱元璋大怒,发出了最后通牒:

汝初纳款,谓杭州克,即献土来归。岂意汝怀奸挟诈,阳降阴板。张士诚与尔壤地相接,取尔甚易,其所以不敢加兵于尔者,诚以吾力能制之,尔故得以安处海阑,坐享三郡之福。尔乃身为不祥,背信弃义,时遣奸细窺我动錚,潜结陈友定以图相援彼自救不暇,何睱救人?尔何惑之甚也!今明以告尔:吾师下姑苏,南取溫、台、庆元,水陆并进,无能御也。若早于此时改过效顺,尽以小事大之义,犹可保尔富责,以遺子孙,以及下人。如其不然,集三郡之兵与吾较一胜负,亦大丈夫之所为。更不然,扬帆乘舟,帘入海岛。然吾恐子女玉帛反为尔累,舟中自生敌国,徒为豪杰所笑也。非分之恩,不可数得,尔宜慎思之。

方国珍召集弟侄及将领商议对策,多数将领心存侥幸,认为张士诚尚在支撑,自己地连东海,有舟船连接,朱元璋莫可奈何。于是,便将珍宝细软悉数搬到大船上,准备万一抵抗4、住时,便逃往大海躲避。

方国珍执迷不悟,只有兵戎相见。吴元年(1367)九月初一,苏州尚未拿下,朱元璋便派参政朱亮祖率衢州、金华等地驻军,讨伐方国珍。

出兵前,朱元璋向朱亮祖交代:“方国珍乃鱼盐贩子出身,懒惰偷生,骑墙观望。出兵征讨,胜利在握。那厮没有妙招,只有泛海逃遁一条路。你要尽量截断他的逃路。三州之民,疲困已甚,城破之日,毋妄杀一人。”果不出朱元璋之所料,方国珍的部队毫无斗志。朱亮祖几乎兵不血刃,就攻克了台州。方国珍的弟弟方国瑛弃城而逃,直奔黄岩。朱亮祖紧追不舍。方国瑛将黄岩官廨民居一火焚之,仓皇逃向大海。

苏湖战役结束后,部队稍作休整。十月十一日,朱元璋又派中书平章汤和为征南将军,都督佥事吴祯为副将军,与朱亮祖南北夹攻,夺取方国珍的巢穴庆元路。朱亮祖的部队,由台州、黄岩南下,一路势如破竹,很快拿下温州。十一月初,与征南副将军吴祯联手,在乐淸县盘屿水域,大败方国珍之子方明善的海上水师。紧接着,方国珍的老巢庆元落入汤和手中,方国珍率船队逃向大海。朱元璋立即增派著名水师统帅廖永忠为征南副将军,会同汤和人海追讨方国珍。

粜穴倾覆,树倒猢狲散。汤和采取招降攻心战术,方部许多将领纷纷率队来降。眨眼之间,方国珍成了孤家寡人。但历经几十年的磨炼,方国珍也练出了一套投机自保的本领,像个掉进油篓的鸡蛋——又圆又滑。在汤和大军抵达庆元时,他跟弟弟方国瑛不同,没作大的抵抗,也没有破坏城池。而是封闭府库,将一座完整的城市留给了汤和,他自己则率领部属,装载着宝物,向海上逃逸,但汤和紧追不舍。后来,方国珍看看实在逃不脱,只得率子侄部下向汤和投降,同时派儿子方明完奉表去应天,向朱元璋谢罪请降。《谢罪表》写道:

同类推荐
  • 大家的闪耀人生(全集)

    大家的闪耀人生(全集)

    《大家的闪耀人生》(套装共7册)精选了7位名人的传记,为我们讲述大家的闪耀人生。其中包括:《梁漱溟传》、《南怀瑾传》、《鲁迅的故家》、《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叶嘉莹的诗词人生》、《斯蒂芬·霍金传》、《原来他乡是故乡:司徒雷登回忆录》、《穿过爱情的漫长旅程:萧红传》。
  • 蕊韵留香——李宗蕊

    蕊韵留香——李宗蕊

    《蕊韵留香——李宗蕊》是为了纪念逝去的李宗蕊女士,也献给深爱她的人们。
  • 哲学超人——尼采

    哲学超人——尼采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元世祖忽必烈传

    元世祖忽必烈传

    浩浩五千年的中华历史长河,涌现出了许多帝王,他们曾经煊赫一时,有的是历史长河中的顺风船,有的是中流石,有的似春汛,有的如冬凌,有的是与水俱下的泥沙,有的是顺流而漂的朽木……总之,浩浩历史千百载,滚滚红尘万古名,史海钩沉,各领风骚,承继着悠久的中华历史。本书内容包括了有漠北降生的黄金后裔、草原上长大的勇武少年、得到成吉思汗的喜爱、人生思想逐渐走向成熟、笼络各方面的有用人才、在金莲川建立幕府、受命进攻云南大理、受命发兵攻打南宋、派遣郝经与南宋和谈、成功夺取蒙古汗位、着力培养蒙古大臣执政、平定济南李璮叛乱等内容。
  • 汪精卫第一卷

    汪精卫第一卷

    提到汪精卫,大多数人想到的就是两个字——汉奸!汪精卫在中国是一个完全被否定的人物,甚至被认为是中国人的耻辱。因此现在的中国历史教科书中,把汪精卫从辛亥革命和国民党的历史中完全抹杀,只是抗日战争的历史中实在无法抹杀汪精卫的存在,才简单地提到了汪精卫和他的维新政府。这种出于主观愿望而随意修改历史的作法,使国人对历史产生了错误和虚假的理解。重新去纵观汪精卫的一生,历史不仅仅是记录事件,还需要真实、公正、客观。
热门推荐
  • 快穿修佛系统

    快穿修佛系统

    我是阿芜,从小无父无母,我也不知道我是哪儿来的,从小在这个小渔村长大,没理想没目标说的大概就是我吧!可是某天我从一个车祸现场捡到了一个小东西……
  • 驭神氏

    驭神氏

    无限世界,无限可能。本文为脑洞修仙文,非传统仙侠
  • 天才宝贝真逆天

    天才宝贝真逆天

    一夜情。几年后,带着两个宝贝回国回国,哪想到遇见孩子他爹。某萌娃“喂,你是哪条道上的!”某总裁,“我是你妈道上的。”又一萌娃怒道,“你信不信老娘炸了你的集团!”某总裁,“孩子,我是爹地!你们敢炸吗?!”第二天,某某地区发生了爆炸案,炸的还是……“老头,你不行了!哈哈!!”某总裁阴森的笑了笑……
  • 穿越之剑客美食家

    穿越之剑客美食家

    做为一名剑客,头可断血可流宝剑怎可丢?嗯!真香
  • 重生之欢乐小学生

    重生之欢乐小学生

    一部单纯的校园小作,此内容均来自现实,不喜欢可以不看,我只是想用这本小说回忆过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汉口的风花雪月

    汉口的风花雪月

    《汉口的风花雪月》是一部反映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老汉口人情风貌、历史烟云的小说。小说笔触细腻,情感诚挚温润,整部作品如一扇展开的屏风,将民国时期各类汉口女子的爱情生活和沧桑往事渐次呈现在读者面前:楚剧名伶黎曼姝与沈季均坎坷而富于戏剧性的半生缘;暗恋陈怀民,被他的英勇撞击所感动,最后走向革命道路的富家小姐白梅生;老姑娘葛英素不辞辛苦,千里迢迢从上海来到抗战初期的汉口,走的却是一条从爱的追寻到爱的幻灭之路……这些女人往往有一颗不甘沉沦的心,要么果敢,要么纯真,要么就有书卷气,在民族危亡的时刻,敢于同命运抗争,走自己的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伴我七日念你一世

    伴我七日念你一世

    残,在现实的世界是一个平凡的在也不能平凡的小人物,一直相信爱情是不需要物质的,在几次真心的付出之后,让他在也不相信爱情!若有来生请赐我一颗石头心
  • 生物科技概述(上)

    生物科技概述(上)

    本书从科技这一独特视角,勾勒出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历史文化发展的轨迹,反映了中国科技历史文化的基本面貌和中华民族精神。本书文理兼备,是青少年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优秀读物,也是增长知识、陶冶情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书。
  • 大漠中的历史丰碑:敦煌境内的长城和古城遗址

    大漠中的历史丰碑:敦煌境内的长城和古城遗址

    在我国广袤的西北大地上,介于青藏高原北部边缘的祁连山脉与内蒙古高原南缘的走廊北山(龙首山——合黎山——马鬃山)之间,绵亘着一条由东南延向西北的长达千余公里的形似走廊的地带,这即是著名的河西走廊。在这条走廊的西端镶嵌着一块如翡翠般的绿洲,这就是被誉为丝路明珠的敦煌。敦煌,在过去的两千多年中曾为古丝绸路上的国际文化交流和我们民族的发展建树过不朽的功勋,今天又由于保存着丰富灿烂的古代文化遗迹而驰名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