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02500000029

第29章 改革开放时期的河西教育(6)

1985年经省政府批准筹建武威教育学院,1987年开设二年制中文、数学、英语3个专科,1989年第一届毕业生98人,年底在校学生322人,教职工78人,其中教师42人。

1983年,酒泉教师进修学院成立,从1984年开始,采取选调、招聘、进修的办法,充实教师队伍。到1989年,有教职工95人,其中专职教师54人,副教授8人,讲师22人。到1989年省地共投资192万元,完成各类建筑面积1.12万平方米。

河西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还先后创办金昌市电大分校、武威地区电大分校、张掖地区电大分校、酒泉地区电大分校、嘉峪关市电大分校。

广播电视大学是一种远距离教育的新形式,它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地方电视大学组成了一个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整体系统。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是全国地方广播电视大学的教学中心和管理中心,给全国地方电视大学提供教学服务,而地方电视大学承担着大量的教学和组织管理工作。在教学管理上坚持“六个统一”,即统一招生、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统一听课、统一考试。广播电视大学实行多种学制的专业结构。三年制专科,以在职职工和高中毕业生为招生对象,通过三年的脱产学习,修满总学分,达到全日制高等学校三年制专科毕业生的水平;二年制学制以在职职工为招生对象,通过两年或更长一些的业余学习,达到全日制高等学校二年制专科毕业生的水平。1985年开始举办中专学历教育,学制三年,以初中毕业生或相当于初中毕业生水平的在职职工为招生对象,通过三年脱产学习,达到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三年制毕业生水平。

1987年以后,河西各电大学校陆续举办各类非学历教育,一年、半年、3个月不等的各类培训班,培训各类在职专业技术人员。1990年开始,河西各电大分校依托已有系统网络,开展农村中初级技术培训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1999年秋,开始试点现代远程开放教育。

五、民族教育走上了一条适宜自身发展的新路子

河西地区有天祝、肃南、阿克塞、肃北四个民族自治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过拨乱反正,不断清除“左”的影响,认真落实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各级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使民族教育健康稳步快速发展。

(一)调整民族中小学,使布局合理,结构适中

根据民族地区中小学存在的布局结构不合理、水平低、效益差的实际情况,认真落实以调整为中心的八字方针,按照以公办为主、以集中为主、以寄宿制为主、全日制为主的方针,调整了部分布局不合理的学校,.逐步将一些民办小学转为公办,并从师资和经费上给予充分加强和倾斜,压缩了不具备条件的小学附设初中班,恢复了一些村学;新建了一批独立初中,部分普通中小学改设为民族中小学;调回了原来上调到初中的部分教师,把一些素质较好的教师调到重点学校和中心小学任教,加强了民族学校的教师力量和民族语言文字的教学。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破坏,民族地区的中等教育结构单调,严重脱离牧、林、农、工的生产实际,很不适应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根据各县的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统一进行规划,适当控制普通高中的发展,积极兴办中等专业学校,对办职业学校一时有困难的地方,就在普通中学附设职业班或开设职业技术课。1983年7月,肃南县政府决定将肃南二中改为牧业中学,肃南一中附设职业班,开设财会、畜牧、文秘等专业。

(二)有计划地培训师资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民族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因此,河西地区各民族县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采取以下措施加大教师培训培养力度。一是“请进来,走出去”,邀请外地的特级教师、专家来县讲学,传经送宝,组织部分中小学教师、校长外出参观访问观摩教学,使民族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开扩眼界,吸收新的先进经验。二是选送部分年轻教师到省内外高校离职进修,提高学历。三是鼓励支持中小学教师参加函授、电大、自学考试等在职进修。四是为教师办实事,解除后顾之忧,稳定教师队伍,如为教龄二十年以上的教师家属解决农转非问题,解决部分教师夫妻长期分居问题,筹集专款为教师修建住宅等。

(三)开办民族班,为少数民族学生进入高校学习创造条件

从1980年开始,在张掖中学、酒泉中学等重点中学开办民族班,为肃南、肃北、阿克塞等少数民族县培养学生。张掖中学从1980年起,每年招收肃南初中毕业生15名,至1995年共培养高中生15届225名,已毕业13届195名,其中107名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1982年,张掖中学、酒泉中学被评为“甘肃省民族教育先进集体”。

(四)实行优惠政策,促进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

为了加快发展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步伐,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素质,河西各民族县政府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如逐年提高教育经费,为牧区小学少数民族学生免费供应课本,免收学费,给贫困牧民家庭子女发助学金,高校降低分数录取少数民族考生进入大学学习等。肃南县规定:凡在民族中学集体灶起伙(含亲朋家借宿)的少数民族学生,一年按10个月计,每人每月领取15元的助学金。在祁丰、明花、大河、康乐等学校寄宿的少数民族学生,家在本地10年以上的汉族学生,一年按10个月计,每月每人领取8元的助学金。助学金由县教委预算,县财政列为专项经费支出。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到1995年,大专院校录取张掖地区少数民族考生133名,中等专业学校录取少数民族考生118名。

(五)建立适合民族特点的双语教育体制

藏族、蒙古族和哈萨克族有本民族传统语言文字。根据民族区域政策,坚持“双语”教学形式,即用汉语文和民族语文相结合的教学形式。从1979年起,肃南县在祁丰区学校、马蹄寺小学、皇城铧尖小学和映翔小学,从一年级起每周加授藏语2—3节。到1989年,张掖地区开设藏语文的小学4所,学习藏文的学生630名;开设藏语文的中学l所,学生33名,占藏族中学生的3.34%;开设蒙古文的小学2所,学生24名。

阿克塞自治县经过在群众中调查研究,认为过去以哈语文教学为主的形式,不利于人才培养,也不适合于本县经济建设对各类人才的要求,于是对过去民族语文教学形式进行了改革。在民族中小学,以汉语文教学为主,单科开设民族语文课。有条件的小学逐步开设外语和计算机课。

(六)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

根据基础教育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体制,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调动社会多方面的积极性,依靠少数民族群众,广开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1985—1995年,省政府向张掖地区拨专项资金100万元,地方自筹80万元,在肃南县建成20所寄宿小学。张掖市政府先后向民族小学捐资37万元,学校自筹、社会捐助23万元,新建校舍2759平方米。向平山湖蒙古族自治乡投资12万元,新建校舍889平方米,建起平山湖、井井河2所寄宿小学。1990年,张掖地区民族小学全部实现了“一无两有”、“六配套”。

由于各级政府精心规划,精心组织,各少数民族群众热心支持,战斗在民族教育战线上的教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河西地区民族教育事业取得显著成绩。20世纪末,河西各民族自治县中,肃南、肃北和阿克塞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天祝普及了初等教育。肃南县1993年基本普及初级义务教育,1997年提前两年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高标准达到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两基”标准,裕固族成为全国第三个整体实现“两基”的少数民族。2000年,肃南全县小学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毕业率、学成率、巩固率分别达到97.9%、100%、98.5%、99.5%,初中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毕业率、学成率、巩固率分别为97.8%、96.9%、97.2%、99%。

§§§第四节教育基本建设

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地位逐步得到落实,政府投入逐年增加,社会各界也为此积极努力,改善教育设备,创造教育事业发展的条件,成效显著。

一、千方百计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一)切实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

科教兴国是全社会的责任,首先是政府的责任。河西各级政府清楚地认识到,增加教育投资,改善办学条件,事关教育事业的发展,事关教育质量的提高,事关整个民族素质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发展教育事业,不增加教育投资是不行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河西地区各级政府在财力比较困难的情况下,逐年增加对教育事业经费的投入。

张掖地区1978年教育事业费支出数为667.7万元,是当年全区财政收入总额的25.11%,是当年全区财政支出总额的10.74%。到1989年,全区教育费支出数为2588.2万元,比1978年增长2.5倍,是当年财政收入总额的30.88%,比1978年上升了5.77个百分点,占当年财政支出总额的13.9%,比1978年上升了3.16个百分点。1994年底,地委、行署明确规定,全区财政性教育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1993年2.2%的基础上每年递增0.25个百分点,到1997年达到3.2%,20世纪末达到4%。教育事业公用经费占教育事业费的比例每年增加2个百分点,1997年达到25%,20世纪末达到30%,从1994年起地区财政每年拿出50万元作为地区职教中心建设的专项资金。

武威地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地区教育经费保持了持续稳定上升的趋势,教育经费1987年支出为2653.3万元,1989年支出为3782万元,1989年比1987年增加1128.72万元,增长42.53%。人均教育费1987年16.7元,1989年为23.14元,1989年比1987年增加6.42元。生均教育经费1987年小学为56.7元,中学为111.2元,中师为800.6元;1989年小学为87.5元,中学为162.1元,中师为1219元。1989年与1987年相比,小学生均增加30.8元,增长54.3%;中学生均增加50.9元,增长了45.8%;中师生均增加418.4元,增长45.8%。1995年全区教育事业经费支出数为9467.6万元,比1987年增加6814.3万元,增长2倍多。生均经费分别为小学192.8元,中学574.1元,同1987年相比,小学增加136.1元,中学增加562.9元。

金昌市、嘉峪关市、酒泉三地区对教育事业经营的投人也保持持续稳定的上升趋势,为改善办学条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是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也是改善办学条件,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措施,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开辟了财源,增加了支持力量。河西地区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采取六种渠道:一是征收教育附加费。2000年酒泉地区征收教育附加费1990.3万元,占教育经费总收入的8.83%。二是根据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原则,鼓励企业出资办学,为企业培养人才,增加教育经费总量。三是鼓励捐款集资办学。群众集资办学,捐资助学是多渠道筹资,改善办学条件的一大特点,是穷省穷县办教育的新路子。河西各地群众主动集资办学蔚然成风,成效显著。1989年武威、酒泉两地区集资款额突破千万元大关,名列全省前茅,嘉峪关、金昌两市人均集资分别达到12.18元和15.28元,也名列全省前茅。张掖地区1990年底群众集资也突破千万元,1995年群众集资款达到2494万元,是1990年的两倍多。四是收缴学杂费。2000年酒泉地区收缴学杂费2234.9万元,占教育经费总收入的9%。收取的学杂费用于弥补教育经费不足。五是勤工俭学补助教育经费。1999年武威地区勤工俭学纯收人889万元,酒泉地区勤工俭学收入1085.2万元。2000年张掖地区勤工俭学纯收入1050万元,嘉峪关市勤工俭学纯收入174万元,有效弥补了教育经费不足。六是积极争取使用外资和港、澳、台友好人士捐资。

(三)加大教育投入,效益显著

河西地区各级领导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增加教育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从而使河西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1.基础教育办学条件有了较大改善。河西地区基本实现了“一无两有”的目标,危房量降低到l%以下。2001年酒泉地区、张掖地区、嘉峪关市实现“校园六配套”的学校达到100%,武威市达到84.5%,金昌市达到95.29%,均高于全省77.52%的平均水平。实现办学标准化的学校,酒泉地区达到93.08%,张掖地区82.15%,武威市73.21%,均高于全省33.215%的水平。

2.现代化教学设备发展迅速。2000年武威、张掖、酒泉三地市中小学基本上普及了电化教育,微机总量达12110台。其中,武威地区已有"265所学校配备了微机,微机总数达6000多台,建成地面卫星接收站584座。张掖地区中小学配备微机室205个,微机总量达5032台,卫星地面接受站216座。酒泉地区中小学配备微机室31个,微机达1078台。2000年第二批“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中,河西地区5所中小学榜上有名(玉门市三台小学、嘉峪关市逸夫小学、张掖市第四中学、高台县解放街小学、民勤县东关小学),教育部正式发证授牌,占全省挂牌学校的50%。

3.新建、扩建校舍。2000年河西五地市新建校舍223473平方米。在中学生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生均校舍面积仍不断增加。武威地区生均4.12平方米,张掖地区生均6.34平方米,酒泉地区生均6.4平方米,金昌市生均4.5平方米,嘉峪关市生均7.7平方米。

4.教职工住房条件大为改善。由于多渠道筹措资金,实施“安民工程”,河西地区教职工住房有了较大改善,广大教师安居乐教。2000年,教职工家庭人均居住面积酒泉地区为12.17平方,张掖地区为14.67平方米,武威地区为12.19平方米,嘉峪关市为8。03平方米,均高于全省教职工家庭人均7.62平方米的水平。

二、培训教师。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同类推荐
  • 国际传媒整合营销传播

    国际传媒整合营销传播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国际传媒整合营销传播的教材。编者立足于传播全球化的背景,探讨了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在中国传媒贯彻“走出去战略”、开拓国际市场实践中的应用。本书介绍了整合营销传播基本理论,分析了国际传媒品牌内涵与构成要素、实施整合营销传播的必要性及整合营销传播主客体构成,并从战略、策略、手段、保障、评估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国际新闻或国际传播专业教材,也可以为国际传播工作者提供参考,还可以为国内传媒的营销实践提供借鉴。
  • 志愿者之歌

    志愿者之歌

    本书第一章是北京交通大学的志愿者志愿服务岗位全景展示———每个志愿者送上的奥运寄语;第二至第五章分别是场馆志愿者、媒体运行服务志愿者、城市运行志愿者、媒体村服务生自己写作的岗位服务事迹与心理成长轨迹记录;第六章记录学校的条件保障团队在志愿者背后默默地付出;第七章是对奥运志愿者的特殊组成成员的访谈;第八章是“奥运精神与青年成长成才”课题组的一部分研究成果。
  • 专家型教师的成长之路

    专家型教师的成长之路

    本书紧紧围绕中小学教师如何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展开阐述,即打造师德魅力、储备专家水平的知识、教研相长、在反思中成长、凸显创新等。全书既有理论分析,又有实际操作技巧;既有许多鲜活的案例,又有为切实解决专家型教师成长中的实际问题而精心设计的适用方法。
  • 八字揭秘

    八字揭秘

    什么是命运?人人都会关心自己的命运,那么你是否曾想过,通过自己出生的年、月、日、时(八字)所蕴涵的信息来解读自己的生命密码呢?中国命理学源远流长,自唐朝沿用至今已有一千年以上的历史,经过无数睿智先贤的思考、实践、创新、演绎、归纳、不断完善并与时俱进,形成了一整套科学严谨的研究人生命运运动变化客观规律的人体信息理论和知识体系,放之四海而皆准。
  • 教师公文包-教海采珠

    教师公文包-教海采珠

    本书内容分思想品德教学、语文教学、数学教学、社会教学、自然教学、技能教学六部分,对中小学各科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
热门推荐
  • 小桔灯(中小学经典阅读名家名译)

    小桔灯(中小学经典阅读名家名译)

    1.教育部推荐书目,语文新课标必读。2.特邀北京市特级教师王俊鸣老师为本系列图书撰写序言、著名翻译家李玉民老师撰写前言。3.多位名校特级教师联合推荐。4.本系列图书精选了国内近现代经典名著,以及宋兆霖、李玉民、陈筱卿、高中甫、罗新璋、李辉凡、张耳等多位著名翻译家的国外经典名著权威译本。深入浅出全方位解读经典,以专业品质为青少年打造高价值读物。5.提倡经典精读,引导青少年回归阅读本质。6.净化与温暖心灵的纯真读本,饱蘸浓厚感情的笔生出爱的绚烂繁花;美与善点亮的小桔灯,带给来来往往的你我无尽的感动。
  • 星际狂兵

    星际狂兵

    身处一所不入流大学的段十七,典型的屌丝学渣,却是一个隐藏极深的游戏天才。异星生物入侵,地球联邦守备军损失惨重,开始通过自行开发的游戏来发掘指挥人才。面对着接二连三的阻挠,他将如何把握这次机会走上咸鱼翻身,星际称王的道路?
  • 总裁的陷阱:窥心夺爱

    总裁的陷阱:窥心夺爱

    好友因迷恋上司割腕自杀,牵出了六年前的纠葛。六年,她由千金小姐变成普通平凡,还成了被退婚的弃女。而他从无人可知变成商界风云人物,而且还刚订婚。他是疯子么?已订婚的他,引人注目的他,为何老对她说些莫明其妙的话?又为什么老对她做些疯子才会做的事?让她既感到甜蜜又感到苦涩。
  • 孙悟空从斗罗开始签到

    孙悟空从斗罗开始签到

    没有金手指,没有老爷爷,因为我就是一切。齐天大圣孙悟空被漫天神佛玩弄于鼓掌之中,最后分身自爆混沌珠,漂流到斗罗世界。
  • 让淘气的孩子服气

    让淘气的孩子服气

    曾几何时的四世同堂,一对父母几个孩子的家庭结构被时代逐渐精简,父母还是一对,孩子却变成了一个。于是,这个“唯一”成了父母的珍宝,同时也承载着上代人甚至上上代人寄予的期望或梦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父母对孩子的希望实际得很;孩子呢,对父母的期待似乎并不买账,依旧沉浸在大人眼中的杂乱世界里:满脸得意地向父母炫耀他刚做好的“破烂”泥人,全然不顾糊满泥巴的肮脏指甲和皱皱巴巴的衣裳;把妈妈昂贵的面膜涂在粉刷得干干净净的墙壁上;心急火燎地把爸爸的刮胡刀拆得七零八落,只为一探里面究竟有没有藏着一把“大剪……
  • 特蕾莎之她不知

    特蕾莎之她不知

    “我能帮你实现梦想。”玛依看起来是那么真诚。玛依和那些智者的话,是真的吗?只要按智者说的去做,特蕾莎就一定能守护外若门了吗?无数个像特蕾莎一样的习人,到底明白自己在干什么吗?
  • EXO之重生的我

    EXO之重生的我

    EXO,当初你们给我留下的创伤太深,我已无法遗忘。你可知道爱你们的痛吗!?陷入太深,无力挽回……现在的我,你们说太无情。但请别忘记我也被无情过!你们说我太冷酷,但请记得我也从没被善待过!……exo,爱你们……好累……我想该放手了因为也许只有恨,才能增加我在你们心中的份量……
  • 醉红颜:爷倾天下

    醉红颜:爷倾天下

    她有一个名义上的帝王哥哥,叫君亦宁,世人皆知他宠黎阳公主上天,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上怕摔了,后宫佳丽三千,他却一个看不上眼,谁人知,他爱的只有她,而这样的宠溺让她无所顾忌,无法无天,因为总是知道,惹了祸,怕什么,有亦哥哥在就好,却闯下弥天大祸,不知不觉把他推入无尽深渊...——“君千墨,你早已经不是公主!”某男咬牙切齿的看着正在他府上作乱的小丫头,却无可奈何,她道“清言哥哥,你是好人,我才不怕”
  • 疯子老妮

    疯子老妮

    疯子老妮是一个光棍汉。他为什么变成“老妮”?怎么又疯了?故事从早晨他在学校食堂门前扫树叶,拾馍渣吃说起......
  • 互相隐藏的喜欢

    互相隐藏的喜欢

    一所省重点高中里面的故事,一帮学霸们腾出时间来搞出来一堆的事情。其中有两个中级学霸,一个叫秋染的160小姑凉,一个叫温阳的180大哥哥。表面上一个是才艺多多的乖乖女,实际是网文大赛的新晋黑马。另一个表面上是宅男屌丝,实际上是曾经爆火一时的现在隐退的游戏主播。两个人,一堆的秘密,两个心理年龄远超班级同学但是特别爱演的人,似乎找到了,那个可以倾诉衷肠,可以将秘密托付的人。但,又仅仅是似乎。于是,他们记住了对方,努力的想要扒下对方的面具。却,不小心,将对方,深深地刻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