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694100000025

第25章 不安定的“平静日子”

1970年到1971年这两年中,政治舞台上跌宕起伏,突发事件目不暇接,真个是热闹非凡。但在江西南昌城外望城岗步校的邓小平和他的家人,却照旧平常而又“安静”地过着他们的被监管生活。

南昌,是中国有名的大火炉,这里的夏天,真热呀!

太阳毒毒地照在天上,温度计上的指示,不时地蹿升到四十摄氏度。太阳地里热,树荫底下也热。外面热,无风时屋子里更热,热得让人无处可躲无处可藏。在南方呆惯了的人可能好多了,但久居北方的人,乍一到此,实在太不习惯了。可是,再不习惯,日子也还得过呀。在家还好,没人看见,就背心裤衩吧,少穿点。但每日去工厂,总还得长裤长衣吧,本来就热,一劳动一做工就更热。父亲做钳工,每锉一下就要出一身汗,几下之后衣衫就为汗水浸透。母亲看他大汗淋漓的样子,劝他锉一会儿坐下来休息一下。父亲说:“不是不坐。一坐下来,我就站不起来了。”毕竟是六十六岁的人了呀。

每次从工厂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用凉水痛痛快快地擦个澡。所谓凉水,也不是真的凉,跟手的温度所差无几。晚上睡觉,草席热,换篾席。篾席还热,就把席子上擦上水,再在地上洒上水,感觉上就会凉快点儿。半夜热醒了,就再擦个澡,再洒点水。最讨厌的是天一热,小山丘又高,自来水就上不了楼。父亲在家中算是壮劳力,从楼下往楼上提水的重活儿自然由他来干。有的时候,自来水连小山丘都上不来了。楼里没水,就得到院子外面去担水,父母亲是不能随便外出的,担水的“重任”只好由战士小贺承担了。

小贺个子不高,却挺能干活。他满头大汗,一根扁担挑着两个铁皮桶,不但把水担进屋,还帮着担上楼,倒在澡盆里存起来。这可真是帮了大忙了。奶奶请他吃碗醪糟,他不吃。请他喝口水,他也不喝。他总是用手把脸上的汗一擦,憨厚地笑着,一边摇头一边拎起空桶就走。小贺是个老老实实厚厚道道的孩子,在两年的时间里,忙里闲里,帮了不少的忙。

生活就是这样,有乐就有苦,有苦也就必有乐。只要你能努力适应生活,生活就会给你以回报。

在院子里,春天种下的各种瓜菜,早已长高长大。由于人勤肥足,苗长得壮,结瓜结果便又早又好。茄子吊在枝上,一个个又胖又大紫得发亮。西红柿半掩在油绿的叶子下,由绿变黄,再由黄变红,红得透明,红得让人心醉。辣椒朝天,叶子尖尖,果实也尖尖。蚕豆绿油油的,摘下一颗,剥开软皮,露出豆瓣,一粒一粒水水灵灵肥肥嫩嫩。豌豆荚子鼓囊囊的,捏一下,掰开来,碧绿的圆豆像珠子一样滚落出来。那些豇豆长得最快,一条一条长卷弯曲,没摘几根就盈把满握。小葱、蒜苗,掐了又长,长了又掐,似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绝。后院几根竹竿搭成架子,架上爬满了藤藤蔓蔓,一个个丝瓜苦瓜在头顶上吊着,一天天长长长大,长大长长。丝瓜的皮绷得亮亮的,绿色纹线曲曲弯弯清楚可见。苦瓜疙疙瘩瘩,长不平整,却越长越白。

在这个院子里,楼房灰灰的,土地红红的,梧桐树绿绿的,房前房后都是菜。菜呀果呀,春天长得旺,夏天也不蔫,全凭的是三位老人经营得好。这下子可好了,家里不但不用买菜,可以节约一大笔开支,还使得院子里一派生机盎然,看了就让人喜上眉梢,心情舒畅。

盛暑的时候,大姐邓林告假成功,回了一次江西的家。

邓林从小身体不好,是父母亲最担心的。这次团聚,父母亲自然要详细地询问她在宣化工作和生活的情况。邓林告诉父母,她和学校的同学们是在一个部队里“接受再教育”,虽然毕业领工资了,但却不算正式分配。别的大学的学生都分配了,唯独艺术院校“特殊”。什么美术学院呀,音乐学院呀,都还得进行“再教育”。谁让江青“同志”这么“关心”文艺界呢。邓林和同学们在一个造纸厂干了半年的活儿,以后就是纯粹地“修理地球”了。种水稻,拔豆子,什么活儿都干过。干活儿不怕,再苦再累也能坚持下来。最难过的是由军队管着,政治气氛太浓,精神上时刻处于高压之中。有一次邓林的手表忘在干活的农田里了,她借了个自行车一个人骑了四十多里路去取表。也是太凑巧了,恰恰在这个时间里,发生了一起“反革命”事件,就是发现一张林彪的像被人扎破了一个洞。学生连里首要的怀疑对象就是邓林,结果平白无故地把她“审查”了好一阵子。还有一次是北京的中央美院来“外调”,说有人揭发邓林给人画了一张中南海的地图。画中南海的地图,就是泄露重要机密,可是重大“罪行”呀。为此,邓林也反反复复地给“审”了个半天。不过,没有的事情就是没有,“审”不出个所以然来,最后也都不了了之了。为了这些说来就来的政治“审查”,邓林心情郁闷,精神上也总是承受着压力,不知掉了多少眼泪。她羡慕在农村的弟弟妹妹。在农村,生活虽然苦,但精神是自由的。她羡慕弟妹们,更想念弟妹们,就把一个月四十六元的工资,除生活所用外,全都买些棉鞋、罐头什么的,给弟妹们寄去。她想回家到江西探亲,请了很久的假,连里却一直不准。

现在可好了,回家了,没有那些没完没了的“审查”了,又能自由自在地和父母亲人在一起,想起来就像在做梦一样。学生连给的假期短,在家里呆不了多少时间,邓林想多尽点女儿的孝心,尽量地帮三位老人多出点力,多干点活儿。转眼间走的时候到了,心里头真不愿意呀。一直拖呀拖呀,拖到最后一天,不能不走了,邓林只好拿起背包,与三位老人洒泪而别。

女儿走了,又只剩下了三位老人。好在这个酷热的夏天,就快要过去了。

到了9月,秋风虽还未来,暑气已不再盛。

不经意之间,房前四棵桂花树,一下子开满了金黄色的桂花。花儿开得真多,绿叶之间,枝梢之上,全为一片金色覆盖。桂花美,桂花更香。这香,香得醉人,香得悠远。这香,轻轻飘去,数里之外皆可闻之。奶奶和妈妈在树下铺上塑料布,抖动树枝,桂花朵朵纷纷而落。她们把花收好,再用白糖腌在瓶子里,做成桂花香料,等孩子们回来时,好给他们做最好吃的桂花糖馅儿包子。

前面所提九届二中全会上发生的那些骇人听闻的政治风波,父亲并不知道。1970年9月份,从新闻中听见召开了全会,他便于9月13日给汪东兴写信,对全会的召开做个表态,并请汪东兴报告毛泽东和党中央。汪东兴将此信呈报毛泽东阅。毛泽东看了,还批给林彪、周恩来和康生阅。

来江西快一年了,父亲一直用这种方式保持和中央的联系。虽然他并不能确定毛泽东本人是否能够看到这些信,也不能确定这些信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但他仍旧坚持不辍。

在写上封信的同日,他还给汪东兴写了另一封信。

第一封信是谈政治的,第二封信,是谈他在江西的情况,以及他的家人的事情。在父亲心中,家庭仅次于政治,十分重要。

他在信中写道:“我和卓琳的情形,同过去告诉你的完全一样,每天上午到工厂劳动,下午晚上,读书、学习、看报、听广播,还做些家务劳动。除住宅和去工厂外,未出院门一步。每天上工厂,有干部黄同志跟同。我们的生活日用,由黄同志和一战士帮助,所以没有什么困难。劳动成了我们最大的一种需要,虽在盛暑,我们也坚持到工厂。在自己院内,还种了点菜蔬。我们对外没有别的来往,只同几个小孩通信。在医院的大儿子邓朴方,据说治疗方面有一点进步,过去非用人工挤掏,不能大小便,现在能自己小便、勉强能大便了。这使我们很高兴。他的生活由中央办公厅直接照顾(据说每月三十元,伙食二十五元外有五元零用,很好了)。大女儿邓林仍在河北宣化,他们学校还在搞运动,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分配。如果分配工作的时候,我们夫妇仍然希望你能给以帮助(上次信提及此事)。其他几个孩子,都在农村劳动,一在山西忻县,一在陕北富县,一在汉中宁强县。”

父亲在信中,叙述了他自己的生活,讲了他的孩子们。父亲的个性,一向只重大事,而现在,却不厌其烦地写家庭生活琐事。他是以此一边向中央通报情况,一边留了一份心思:保持沟通,如果家中一旦有事发生,好找中央帮助解决。

父亲要用写信的方式保持和中央的联系,但又保持了节制和分寸。一般来讲,如果没有什么事情发生,他半年才会考虑写一封信。但在上述信发出仅一个月后,10月17日,他又给汪东兴写了一封信。

那是因为,他们刚刚接到通知,说组织上认为邓朴方病情有所好转,决定出院,由一护理人员送来南昌同他们一块儿生活。

这个消息,对于三位老人来说,实在太突然了。儿子的病情究竟好转到什么程度,是否还需要继续治疗,送到这里他们有无能力照顾,等等等等,都使他们惶惑不安。在这种情况下,他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写信给汪东兴,向中央求助。

父亲写道:“从邓林那里得知,邓朴方治疗确有进步,已可以自己小便,虽还很困难,但勉强可以自己大便。但是据我们揣想,他下半身还是完全瘫痪的,一切行动还要人搬动,不会好得这样快。如果邓朴方还是瘫痪的,行动必须有人帮助,来到我们这里,我们又有什么办法呢?我们现在是三个老人,我的继母七十几岁了,我六十七岁了。卓琳虽只五十五岁,病很多,身体还不如我们,高血压较严重(最近低压又由一百上升到一百一十六,高压一百八十几),心脏病也在发展。我们是没有能力照顾他(朴方)的。更严重的是,我们深切地期望,邓朴方能够治好。现在病情既有好转,如可继续治疗下去,必能渐见大效。所以,我们恳切地希望他能在现在的医院里继续治疗下去。在我们现在的条件,不知如何是好,只能要求你的帮助,要求党的帮助。”

从信中完全可以看出一个父亲焦虑的心情。如果儿子真来江西,不但他们三位老人无力照看,儿子唯一获得治疗的权利也将丧失。不是处于这样万般无奈的境地,父亲是不会张口向人求助的。

信送走后,三位老人别无他法,只有每日焦急地等待回音。总算是苍天不负人,不久,上面通知,送邓朴方来江西的决定暂时作罢。父母亲三人,至此方才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秋天又来临了。秋天,是我们心中最美好的季节。秋收完了以后,农闲时节到来,插队的学生们像候鸟一样张开翅膀,纷纷返回家园。我和弟弟飞飞也分别回到了江西的家里。

1971年的新年到来了,那是一家人欢乐团聚的时刻。一家人高高兴兴的,人世间的一切烦恼全都置之脑后。

新年过后不到一个月,又过春节。这时,二姐邓楠也从陕西汉中请假回家。步校的小楼里,从来没有这么多的人,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人家都说,三个姑娘一台戏。我们家两个姑娘嗓门都大,又说又笑,足顶人家三个。子不教,父之过。女不教,母之错。我们这些女儿们,像这样一高兴就得意放肆、吵吵嚷嚷,实乃母亲从小教训不严和迁就纵容之过。父亲呢,有名的耳背。对于这般吵闹,他是听见了高兴,听不见也高兴。

从1967年被赶出中南海之后,这是第一次这么多人在一起团聚——除邓林和朴方两人外,全家人都沉浸在团圆和年节的喜庆之中。

邓楠在汉中和一个她的同班同学结了婚。她先被分到一个大深山中的生产队里劳动。那个地方出了门就是大山,田地也少。老百姓真穷啊,连每年发的布票都卖了,换点儿钱,用来买盐和其他的生活必需品。不过,越是穷的地方,老百姓对邓楠也就越好。那里的老乡,一年才养得起一头猪,一年也就杀这一头猪。杀一头猪,半头上交国家,半头留给自己,一家人要吃整整一年。要想吃顿肉,可不是个容易的事。但是,山里头的人,就是实诚,不管哪家吃肉,都会叫上邓楠。平时干活,也都特别照顾。老乡在田里收稻子,就让邓楠到场上看秤,干最轻的活儿。他们才不管什么“走资派”、什么“可教子女”。在那里,邓楠体验了最朴实的人间真情。相比起在北京那种“政治挂帅”和“阶级斗争为纲”的日子,这里的生活过得可真是轻松。只是有一次到大山里去砍柴,山高路滑又背着几十斤重的柴,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差一点点就跌下万丈深渊、一命呜呼。

汉中大深山里乡亲们的心地淳厚让人感动,而老百姓生活的艰难,又着实地让人心里不能平静。新中国建立至今已二十多年了,老百姓还是这样吃不饱穿不暖。共产党人流血牺牲打下江山,到底为的是什么呢?

春节来临了。一家人热热闹闹地聚在桌旁,有说有笑地吃年夜饭。看到儿女们一切都还平安,老人们甚觉安慰。父亲一高兴,多加了一杯酒,在灯光的照射下,脸上红红的。

同类推荐
  • 品关羽

    品关羽

    “关公一生,唯义而行,为国勇武,为民德泽,信义素著,守诺不违。无论处于怎样的境地,无欺无诈,坦然而立。不可威凌,不能收买,不愿投机。“不弃旧从新,乐为之死”;“金银美女,不足以移之”;“高官厚禄,不足以动之”。平民百姓之敬奉关公,“仰之如日月,畏之如雷霆”,就在于义,在于忠,在于诺而不海。因为他生则有功于国,有德于民。死则有灵于世。有所求而得报应,洪泽自远于是,兵家尊为武圣,商界奉为财神,民间敬为护佑平安的至尊。关公代表着平民的心意,是平民的神灵,是老百姓美好愿望的寄托。于是关羽从历史后面走出,进入我们的视野,成为我们的神灵。本书从多个角度对关羽进行了品读,力求给读者一个最真实的感悟。”
  • 共和先锋卢性正

    共和先锋卢性正

    本书在民间调查及权威史志记载等资料的基础上,艺术地加工描述了辛亥革命志士卢性正为推翻满清帝制、追求民主共和而战斗一生的传奇经历。不同于辛亥间其他耀眼的革命领袖,书中的主人公卢性正,就像当时千万国民一样,被时代大变局裹挟而进历史洪流,成了历史演变的主要力量,但浪花过后,却是一片宁静,又被历史所遗忘。其命运的偶然与必然经历过程,使读者看后过目难忘,发人深省。
  •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5)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张作霖传

    张作霖传

    “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睡卧美人腕,醒掌天下权”——这是张作霖的江湖格言。这个没什么文化的土匪出身的军阀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政治智慧:他从一个由辽西的穷乡僻壤走出来的流浪儿,到落草绿林成为一方马贼的首领,到主动接受招安成为大清王朝的巡防营管带,再摇身变为中华民国奉天督军,越折腾越大,直至入主北京成为安国军政府大元帅。凭借这些招牌,张作霖在20世纪早期的中国政治舞台上独树一帜,成为一个绝无仅有的奇特现象。本书以平实的心态追溯当时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曲折,适合各年龄段愿意了解这一段历史和人物的读者阅读,也有利于读者能够从前人的得失成败中汲取有益的教训和经验。
  • 跟大师学知识-君后中国正少年——梁启超

    跟大师学知识-君后中国正少年——梁启超

    本书主要介绍了梁启超先生的生平,记录了他在各个时期的随感、讲演、传记、诗词等文章,同时着重介绍了梁启超先生在清朝末期、民国初期所提出的济世救国的思想,反映了他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热门推荐
  • 天魔之刃

    天魔之刃

    天魔之刃六大陆十六异界每一大陆有一守护灵珠每一异界有一守护族群魔界天才萧宇,被天,魔两界的人灭杀,一届天才人物就此陨落,但意外被一颗不起眼神秘石头保存了神魂从此转世去到了另一个大陆的废物少年萧宇从此就是废物少年萧宇,脱胎换骨成神,成尊的过程其中还会有六大陆十六异界历险,成为万古至尊的道路
  • 巅峰的无敌

    巅峰的无敌

    站在这个巅峰之上,想成为巅峰中的无敌者......
  • 清穿之不愿做德妃

    清穿之不愿做德妃

    告白被拒还遇陨石,是幸还是不幸!身死偶得空间还能重生,是幸或不幸!乌雅氏!威武!我不要……身份改不了那就改其他的,来大清一趟怎么可以不见见康熙,怎么可以不见见除鳌拜……成为乌雅氏没办法了,那我就不做德妃,改变她的一生!可以吗?
  • 实用土单验方

    实用土单验方

    在崇尚自然、尊重传统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用纯天然的中草药防病治病,土单验方治病自然受到广泛的重视。历史上由于受文字记载的限制,或传统保守观念的束缚,人们所发现和积累的经效验方,靠口传心授,子承父业得以流传下来。有不少行之有效的医术、土法,并未列于经传,却长期为一些穷乡僻俚沿用,救人于难。本书对十四种常见的病症对症下药,并对各个药方的用法、功能主治、疗效都有相应的说明,是您居家的必备工具书。
  • 醉一场悲梦

    醉一场悲梦

    一场梦醒来,是更迭的身份,起落的际遇。少帅?状元?丞相?一场梦醉去,是悲凉的爱,不朽的情。青梅竹马?皇后?替身?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叹那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 清楼女帝

    清楼女帝

    表演系少女穿越成为异世界女帝,奇妙冒险就此开始!流着梦氏一族之血的梦源清,因一次意外回到了她真正的故乡——神秘的异世界,并坐上了澡羽国的皇位,成为清楼女帝。这引发了她的神力,可以自由穿越各种空间。机缘巧合之下,她发现了自己的神奇身世……她带着父母回到清楼,那里正发生一系列不可思议的事情,从闹鬼到圣人梦生受伤,父母要求梦源清为了国家应该尽快成婚。她不惜逃婚,无意问开启了空间通道来到轩辕国,与女扮男装的轩辕国皇子契零一起推翻了轩辕国不人道的残暴统治,从而印证了预言诗中所说的未来……
  • 君皇道

    君皇道

    黑暗战乱,千年之后。诸国并存聚中州,宗门林立隐四域。某夜不太平,中州五皇国之一的吴皇国一夜之间国破城封,从此拉开世间战乱序幕。天稷元年整,吴皇国两位皇子之一的小皇子渐渐显于世间,踏上漫漫复国路,也踏上了一条强者崛起的征程。ps:更新时间定在每晚八点,稳定更新,看得人多就另外加更,谢谢!
  • 重生后死对头逼我当药引

    重生后死对头逼我当药引

    齐钰上辈子为了家族女扮男装,以齐大世子的身份征战沙场。只有摄政王与她把酒言欢,相交相知。他说,“若你是女子,我必迎你过门,一生只许你一人,此生无悔。”可当她对镜贴花黄,貌美无双,一步一步踏到他面前。他却翻脸无情,嗤笑她自作多情!娘也!必须死对头走起!重回十年前,她竟变成了他那会祸害他全族,被他千刀万剐的亲嫂嫂。 此时还正有奸夫拉她这亲嫂嫂准备私奔!!!呵~ 拖刀四十米的杀嫂现场,今生也还是死对头走起呢!*摄政王版简介:如果说这辈子本王还有后悔的事,那么就是那天为了护她硬起心肠将她推出门外。如果人生还有重来的机会,就算是会遭天打雷劈,我也会抱紧她,告诉她,我喜欢她,没有她我活不下去,谁想对付她,从我身上踏过去。排雷:1,双重生。2,前世摄政王不承认对齐钰的感情是有隐情的。3,男主真有病,女主是药。
  • 天降神徒

    天降神徒

    一个被遗落在凡间的神女,被凡人收养慢慢长大。在遇见师傅之前她不知道自己是仙,只知道自己和普通小孩不太一样。后来眼看着亲人一个个被妖魔害死,为了报仇她执意要跟着师叔出山去捉妖。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得到了一具美貌的狐妖尸体,她便附身在狐妖尸体上跑去魔宫,用美色迷惑魔王,开始了她的复仇之路。
  • 尊后要杀夫

    尊后要杀夫

    精神分裂的女主一边倾心着自己的师父,一边爱慕着灵术界的尊主。在这场感情纠葛里,彻底激发了她两重人格之间的矛盾!尊主:“你心里可曾有过我?”某女:“至始至终,我心里只有我师父一人。”尊主:“应你所愿,永不相见!”某女摸不着头脑,只道:“夫君,不要!我不要离开你,呜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