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692900000041

第41章 论治宜方(2)

常用的四种服药方法是什么?

一是凉药热服,“治热以寒,温而行之”。要求治疗热病,用寒凉的方药,在药汤尚温热时服用。

二是热药凉服,“治寒以热,凉而行之”。说明治疗寒性病证,应用热性方药,必待药汤凉后再服用。

三是凉药凉服,“治温以清,冷而行之”。治疗温热病证,当用清凉方药,要等待药汤冷后才可服用。

四是热药热服,“治清以温,热而行之”。凡治疗寒性病证,当用温热方药,要趁药汤热时服用。

知标本逆从的意义有哪些?

《内经》运用标本理论的根本目的,不仅是为了解释某些病理现象,更主要的是立足于指导治疗原则的确定。标本所代表的对应的双方,必有一方是主要的、本质的,而另一方是次要的、现象的。因而在治疗时必须根据标本的特性等具体情况,确定先标后本,或先本后标,或标本兼治等治疗原则。这在f临床上面对纷繁复杂的病情,有助医生能执简驭繁,把握疾病的本质,并据此进行有效的治疗,故本节说:“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

怎样理解人有客气、有同气?

客气、同气注说不一,归纳起来有六点:

一指运气学说中的客气、主气,如张介宾注:“客气者,流行之运气也,往来不常,故曰客气。同气者,四时之主气也,岁之相同,故曰同气。”

二是指两种不同的病气,如马莳注:“病气有二,病本不同,而彼此相传者,谓之同气。”

三是以自然界之六气为客气,而人身与之相应的气为同气,如张志聪注:“客气者,谓在天之六气。同气者,谓吾身亦有此六气而与天气之相同也。”

四指来自体外的风寒暑湿燥火为客气,而人身六经之气为同气,如吴昆注:“风寒暑湿燥火感人,随经而客,谓之客气。而风入而厥阴受之,寒入而太阳受之,暑入而少阴受之,湿入而太阴受之,燥入而阳明受之,火人而少阳受之,此同气也。”

五是以外邪为客气,同气作“固气”,即人体原来就有的病气,如《新校注》云:“按全元起本,‘同’作‘固’。”

六是从邪气正气为解,丹波元简注:“盖客气谓邪气,同气谓真气。”

诸说皆有根据。有些学者认为《新校注》之注为当,言人有新感之邪而生病者,亦有因体内潜伏的固有之邪而发病者,此正如《灵枢·贼风》之“因邪留而未发”,即为佐证。

为什么说“无使过也,伤其正也”?

此句用以强调治疗疾病过程中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后期的饮食调养,均应适可而止,以防过量伤正。

(1)药物治疗时,药物在祛除人体病邪的同时也必然会给人体带来一定的毒副作用。如有毒之药的毒性本身即可伤人,而无毒之药久服亦可伤人,因此经文强调“有毒、无毒治病,十去其六、七、八、九”,这也即是历代医家均强调的终病即止之意。

(2)疾病后期进行饮食调养时,也应该注意不要过量。虽然水谷五味入胃以后,各归其所喜之脏,以增强相应脏器的生理功能,但若长久地增补,又可使脏器偏胜,而导致新的疾病发生。此即《素问·至真要大论》所强调的“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天之由也”之意。

怎样理解“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的含义?

经文指出用药治病,当遵循一定的准则,即使无毒治病,也只能十去其九,余邪则当“谷肉果菜,食养尽之”。也就是说,虽余邪未尽除,不一定非药物攻伐不可,因病邪正衰,其大势已去,在停药后,选用五谷五畜五果五菜,因为谷肉果菜如同药物亦具备五味,可以祛邪;同时又可以调养五脏精气,使正气恢复强盛,则余邪自能消退,说明饮食调养在治疗过程中具有助正祛邪的作用。

饮食调养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有什么作用?

食养在治病过程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扶正气、祛邪气。在疾病发生、发展和治疗过程中,由于病邪的作用,常导致脏腑精气不足、功能活动减弱,这就更易为邪所害。所以,善治病者,能根据患者身体需要,有目的、有选择地调配饮食,借助饮食五味的功能祛除邪气;亦借助五味的功能、五味所入,调理五脏使脾运胃纳,卫气渐旺,气血逐渐充盛,则正盛邪祛,余邪常可不治而自退。

什么叫“刺有逆从”?

指针刺等治法有逆治和从治的不同。逆治是病在本而治标,病在标而治本;从治为病在标而治标,病在本而治本。治与标本相反,如“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本”谓之逆治;治与标本相得,如“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标,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本”则称为从治。

如何理解“先热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

本句经文说明病发先后,先有热,后生中满。热为病本;中满为病标。因为“中满”一证,主要病变在脾胃(或它脏病变影响脾胃),虽为标病,但脾胃为后天之本,五脏六腑之海和气血生化之源,其功能正常与否,关系人的生命活动。若不急治,以消中满,就会导致谷不入,食不纳,后天化源竭绝,出现不良后果,故先治中满。

对热病的施治法是怎样的?

对热病治疗的总则为《热论》所言“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已满三日者,可泄而已”,说明热病治疗有汗、泄的不同法则。其治疗的手段主要是施以针刺法。《灵枢·热病》详论刺热的针具选用,病位表浅者,以鑱针按摩筋脉扶正祛邪;邪在肌肉,善惊卧不安者用圆利针以治其暴利之气。穴位的选用,《内经》中亦非常强调,《水热穴论》中的59穴就是专为热病而设,头部25穴“以越诸阳之热逆也”;胸背部的8穴“以泻胸中之热也”;阳明经的8个穴位“以泄胃中之热也”;肩背、下肢的8个穴位“以泄四肢之热也”;五脏俞穴傍的10个穴位“泄五脏之热也”,根据热病程度,病位不同,取用不同的穴位。“热病三日气口静,人迎躁者”,可刺阳经穴位以发汗;“身热甚,阴阳皆静者”,则针刺速度宜快,“刺诸热者,如以手探汤”,疾刺可却邪又不伤正。但暑温之证,虽多汗却不可止汗,“暑当与汗皆出,勿止”,否则有闭门留寇之弊。

在施治时要注意病势,邪盛病重则暂缓针刺,可避免因攻邪而大伤正气,待病情方张之热已过,再攻邪则有事半功倍之疗效,故言“无刺熇熇煸热,无刺漉漉之汗……方其盛也,勿敢毁伤,刺其已衰,事必大昌”。

此外,在热病过程中,有9种危重证候,不能施行针刺,因其皆为邪盛正衰之死证。如“一曰汗不出,大颧发赤,哕者”,为虚阳上越,胃气衰败之证;“二曰世而腹满甚者”,脾气败绝也;“三曰目不明,热不已者”,为脏腑精气败竭;“四曰老人,婴儿,热而腹满”,乃正气虚衰,脾气衰败;“五曰汗不出,呕下血者”,此阴血耗伤太甚;“六曰舌本烂,热不已者”,为三阴俱伤之败象;“七曰咳而汗不出,出不至足者”,真阴亏竭也;“八曰髓热者死”是肾气败竭之证;“九曰热而痉者”,是热极生风也。

《内经》还记载了可以用各种物理降温的方法以配合泻热。如“诸治热病,以饮之寒水乃刺之,必寒衣之,居之寒处,身寒而止也”。同时,饮食须清淡、少量,切忌荤腥,因邪热易与谷食之热合,致使“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

如何理解“小大不利治其标”?

“小大不利治其标”意谓凡是疾病后出现二便不通利的,当先治二便不利之标。因若二便不利,则表示肾脏气化失司,六腑传化无权,脏腑失调,邪无出路,证情危急,虽为标病,亦当先治。否则,不仅本病难治,甚至还会危及生命。

药、食治病的法度是什么?

药物与食物(谷肉果菜)均有强身健体、防病祛邪的作用,但其在治疗疾病中要依据一定的法度:

(1)根据疾病的新久,制方大小和药物有毒无毒及毒性大小确定疾病治疗的程度。如《素问·五常政大论》曰:“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

(2)余病借助食疗,扶正以祛邪。如《素问·五常政大论》曰:“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论是药治或食疗,均需掌握一定尺度。

(3)如余病,食养而病不尽除,可以重复药物治疗,仍遵循以上法度。《素问·五常政大论》曰:“不尽,行复如法。”

阴阳虚衰所致寒热的治疗是怎样的?

经文提出“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对此注家认识不一:

(1)认为这是阴虚证、阳虚证的治疗原则。如王冰注:“此言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故归求其属也。”

(2)认为此指反治法,其热与寒均为假象。如高世拭注:“诸寒之而热者,以寒为本,故取之阴,当以热药治之。诸热之而寒者,以热为本,故取之阳,当以寒药治之。夫寒之而热,治之以热,热之而寒,治之以寒,所谓求其属以治也。”

(3)认为是反佐法。如张志聪注:“夫寒之而不寒者,真阴之不足也。热之而不热者,真阳之不足也。是以病不解而久用寒热,偏胜之病反生,故当求其属以衰之……取之阴取之阳者,谓当补其阴而补其阳也。夫以寒治热、以热治寒,此平治之法也。补阴以胜热,补阳以胜寒,乃反佐之道也。”

观后文“治其五气,是以反也”,王冰之注似较合经旨。“治寒以热”、“治热以寒”的法则,是治疗寒、热的常法。但对因阳气不足、无以抑阴的虚寒证,或阴气不足、无以制阳的虚热证,仅治其相对偏盛的阴盛或阳亢,则愈伤其本来不足之阴阳,从而导致阴更胜或阳更亢。故必须补阳以抑阴,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或滋阴以制阳,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最终达到阴平阳秘,疾病痊愈。这种补阳、滋阴的法则,是治疗寒热虚证的变法,也为后世辨识、治疗虚寒、虚热证树立了楷模。益火之源,用甘温之品;壮水之主,用甘寒之品。

《内经》提出了怎样的方制?

《内经》根据药物作用的主次确立“君、臣、使”的组方原则。提出“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偶之不去,则反佐以取之”。指出方剂中,针对病变主要方面,发挥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称为君药。辅助君药以加强其疗效的为臣药。使药是引药达于病所或调和诸药的药物。

制方要有一定法度的目的是什么?

因病情有轻重不同,病邪有在上在下之别,病位有浅深之分,病势有缓急之异,这就要求治法分轻重缓急,方药没有奇偶大小,所以,制方也就应有一定的准则。正如经文所说:“气有高下,病有远近,证有中外,治有轻重,适其至所为故。”其目的就是为了使药力直达病所,适合治疗各种各样的病证。

《内经》对方剂是如何分类的?

经文提出了大、小、缓、急、奇、偶(重)、反佐等方剂的分类:

(1)大方:即药味多而药量小的方剂。《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大则数少,小则数多,多则九之,少则二之。”文曰:“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

(2)小方:即药味少而药量多的方剂。依据同上。

(3)奇方:“君一臣二”、“君二臣三”等,即由单数药味组成之方。经文指出病在上、在外者宜用奇方治疗。

(4)偶方:“君二臣四”、“君二臣六”等,即由偶数药味组成之方。经文指出病在下在内者,宜用偶方治疗。

(5)缓方:“缓则气味薄”,即药性为和缓之方。临床上主要适用于人体上部的病变。如经文说“补上治上制以缓”。因缓方选药气味均薄,故药性主升,药力和缓,恰至病所。

(6)急方:“急则气味厚”,即药性峻急之方。临床上主要适用于人体下部的病变,如经文说“补下治下治以急”,因为急方选药气味均厚,故药性主降,药力峻急,能直达病所。

(7)反佐:“偶之不去,则反佐以取之,所谓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即主方内反佐以与病情寒热性质相同之药,以治寒热真假而易格拒之疾。

根据经文所提出的方剂分类,后世归纳为“七方”,这些不同方剂的组方原则,为方剂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为什么会出现“有病热者,寒之而热”、“有病寒者,热之而寒”的变化?

临床上之所以会出现“有病热者,寒之而热”、“有病寒者,热之而寒”的变化,是因为没有分清寒热病证的虚实之性,不懂得虚热与实热、虚寒与实寒,病本不同,治疗亦异的道理。误把虚热当实热治,用苦寒泄热,虚寒证作实寒治疗,用辛温散寒。阴虚不能制阳之发热,若以苦寒泄热,则不惟阳热不减,且阴愈伤而火愈炽;对阳虚之寒,若不明此“寒”乃阳虚失于温煦所致,盖用辛温发散,则不但阴寒不退,而反伤阳气,且阳愈耗而寒愈盛,所以均可见“新病复起”。

正确的治疗方法应是阴虚热证,因病本于阴虚,故应滋阴以制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其热自退;阳虚寒证,因病本是阳虚,故应补阳以抑阴,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其寒可自消。

什么是因势利导的治疗原则?

“因势利导”作为《内经》的治疗原则之一,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根据邪气的部位施治,尤其是以实邪为主的病证,应根据邪气所在部位和性质而采取相应措施,使之从最简捷的途径,以最快的速度排出体外,以免病邪深入而过多的损伤正气。如经文所云:“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二是根据邪正盛衰而择时治疗,如“其盛,可待衰而已”。

如何理解因其衰而彰之?

对于本条治法的解释,大多数注家认为衰即指人体正气虚衰,而正衰当用补益之法以彰之。但从上下文来看,此种解释似乎较为片面。因上文的“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两治法中的“轻”、“重”均指病邪而言,故本句经文中的“衰”应当指病邪,是指病邪将尽而正气未复这个时期。因邪气已衰,而正气不足,此时当用补益之法,以彰正气。例如临床上水肿病人用逐水药后,肿势大体消退,但脾肾阳气未复,仍处于“衰”之状态,于是就要用温阳健脾或温补肾阳之法,使脾与。肾的阳气得到补充,相得益彰,又例下文“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还可参照《素问·汤液醪醴论》中阳虚水肿的辅助治疗“微动四极”、“温衣”,其作用是保护、振奋阳气,借以疏通经脉,有利于水肿的消散。因此对本条治法的含义,从以上两方面来理解似乎较为全面。

什么是“其高者,因而越之”?

高,指病位较高,邪在上焦;越,指从上部发越病邪之法。需要指出的是,此种治法很多,而非特指涌吐之法。张介宾注曰:“越,发扬也,谓升散之,吐涌之。”如对病邪壅滞于肺所致胸闷、痰涎壅盛、咳嗽者,此乃肺气不宣之故,应采用宽胸利膈、宣通肺气排出痰液之法以治之。

什么叫“血实”?怎样治疗“血实”?

血实,指血并于一处,滞而不行所致血脉壅滞瘀阻之证。决之,即放血、破瘀之类,包括刺络、砭石放血、药物以活血破瘀等。

如何理解“其盛可待衰而已”?

对于本句解释,历代医家大体有两种说法:一是张介宾认为是指留针之法,即邪盛之时,治疗应留针不出,直至邪气衰退后出针而停止治疗;二是杨上善认为是指待衰而治,即病邪正盛时,要等待邪气稍衰后针刺而治之。针刺留针之法,现为后世所习用,而待衰而治,亦有临床意义,故二说可相互补充,但要从以下几方面全面分析理解待衰而治的含义:

(1)在《内经》中,有关待病势衰退而治的记载并不少见。如《灵枢·逆顺》篇云:“《兵法》曰:无迎逢逢之气,无击堂堂之阵。刺法曰:无刺熇熇之热,无刺漉漉之汗,无刺浑浑之脉,无刺病与脉相逆者……故曰:方其盛也,勿敢毁伤,刺其已衰,事必大昌。”可见,《内经》受古代兵家“避实就虚”作战思想启发,提出了待衰而治的治疗方法。

(2)待衰而治的主要目的是避免伤及人体正气,并非言病盛不可以治,而是告诫人们此时治疗,其效果不佳,但并不意味着对于病势盛的危重病人,一定要等到病势衰时才予以治疗。临证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同类推荐
  • 高血压症的居家疗养和药物治疗

    高血压症的居家疗养和药物治疗

    本书包括以下话题:什么是高血压;血压的各阶段表现;测量血压;血压的变化;左臂和右臂血压的差别;血压的各种症状;血压的成因;高血压和健康问题;体重和血压;胆固醇与高血压;脉率与血压;家庭疗养:(a)健康体重;(b)锻炼身体(c)合理膳食(d)健康饮水(e)有效摄入矿物质(f)对症的草药(g)注意事项(h)其他;血压与药物;真实案例。
  • 药店生态位

    药店生态位

    《药店生态位》一书将从行业内外的科学分析入手,教会医药零售企业如何解剖自我,结合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来设定战略目标、塑造哲学和文化、确定赢利模式、选择合适的价值链、聚焦有潜力的市场、思辨大小规模、明确营销和价格定位、树立学习标杆。相信《药店生态位》的尝试和突破性思路,将为读者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 病理生理学

    病理生理学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医学基础理论课,又是一门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并且与其他基础医学学科相互渗透而成为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在医学教育体系中占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但长期以来病理生理学一套教材一统天下的局面,未能充分体现各医药院校尤其是不同专业的办学特点,未能及时反映教学改革及教学内容的更新。为此我们邀请了广西医科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院、暨南大学医学院、大理医学院、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及温州医学院各学科的专家、教授,在总结第一版教材使用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修改与调整,以供预防医学、麻醉、口腔、护理、检验、中医、药学、法医、康复等医学类专业。
  • 健康孕产知识200题

    健康孕产知识200题

    本书所讲述的是主要的、基本的、不可少的孕产和哺养新生儿的知识,它们有助于孕育和喂养一个健康的宝宝,什么知识都要主动去学习,做妈妈的知识也不例外。
  • 社区急诊护理

    社区急诊护理

    全书共分四章,主要介绍社区急诊护理特点、急救组织及社区急诊评估、常用现场急救技术、常见急诊的社区护理、灾害性事件的救护与遇险生存。本书内容以社区护士实际工作需要为基础,强调现场救护和社区条件下的应急处理,讲解急救技术时图文结合,力求通俗易懂;常见急诊的社区护理从症状出发,强调对常见急诊的判断和应急处理;对常见急诊的社区急诊护理过程作程式化的描述,力求简洁明了,方便学习和掌握,也方便社区护士对社区急救知识、急救技能的社区普及工作;同时增设常见灾害性事件(火灾、水灾、地震)的现场救护内容,包括灾后心理危机的干预,以发挥社区护士在社区突发事件中的作用。
热门推荐
  •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导师下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导师下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经济导师。罗纳德·科斯。乔治施蒂格勒、莫里斯·阿莱、列昂尼德·康托罗维奇、康托洛维奇·利奥尼德、米尔顿·弗里德曼。理查德·斯通、奥尔本·菲利普斯、威廉·维克里。
  • 学霸甜宠:校花女友是异类

    学霸甜宠:校花女友是异类

    重生的慕倾夏自带随身系统,虐渣男、撕仇人、本以为系统在手天下我有,谁知重生竟然还有bug?顶级男神莫名成了她的金主还整日套路她,成绩不好?没关系有我在。有人找茬?没关系有我在。某日,慕倾夏指着男人质问道:“你该表现的,你怎么不表现一下了?”某男邪魅一笑:“总得给老婆你留些表现的机会啊!”
  • 佳妻如梦

    佳妻如梦

    社会艰难,在尘事中生存,女人往往难免要依靠着男人。或许,有些人会想女人应该自强。但是,蒋晓幽却不是那么想的,她只不过是想嫁个能给她幸福的人。
  • 一品江山

    一品江山

    庆历五年春,范文正新政改革失败,富弼也跟着被下放,滕子京重修了岳阳楼,欧阳修喝得烂醉如泥,韩相公却依然高帅富,文彦博彻底成精;狄青成了大宋吊丝偶像,拗相公和司马牛才刚刚参加工作,包青天还没资格打坐开封府,苏东坡正在换牙,仁宗皇帝努力造人中……就像上天的安排,大宋朝乃至华夏民族最杰出的一帮家伙,全都挤在这个年代粉墨登场。这是最华丽璀璨、最开明自由的年代,空气都令人迷醉。但还有一个甲子,这个迷人的时代,就要毁灭在异族的铁蹄之下……这到底是因为什么,有没有幸免的可能?一只蝴蝶,穿过千年的时空,来到了这个流光溢彩的时代,带你阅尽市井的繁华,带你‘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带你与最顶尖的家伙把酒言欢,带你找到所有的答案。只是不知他扇动小小翅膀,能为这个世界,带来多少改变……
  • 祸世妖仙

    祸世妖仙

    混沌初开,天下九分,人鬼妖下三重仙魔神中三重,及魔祖始神所在的七八两重,合混沌为上三重,共计九重天。数万年前仙魔大战,下三重和中三重六界混乱,生灵涂炭,始神灵帝与魔尊帝曦合力镇压,重铸结界,签订契约,方才平息了九重天的战火。怎料魔尊回七重天时遭人暗算下落不明,引发七重天震怒,若非始神灵帝亲自出面立誓找回,九重必有一乱。上三重暗流涌动之时,妖界却诞生了一个小小花妖,唤作帝娆,天生灵力,化形之日便引来劫火,天降异象,被偌大的妖界觊觎。怎料这一小小花妖,竟生生搅乱了这整个妖界,推翻了当时的妖界政权,自立为妖帝,称霸一方。而我们的故事,就从小花妖和某位灵帝开始。虽说设定很宏观,但其实就是一个魔尊下凡玩四处惹事,老妈子灵帝跟在后面替她擦屁股的小宠文。会有boss的设定,也会有剧情翻转,但总体不虐,结局也会是he,放心入坑!
  • 碳基文明编年史

    碳基文明编年史

    基因破碎病毒、防鲨计划、深层网络,文明与生存,黑科技与秩序的故事...硬科向,部分剧情相当烧脑,如无足够知识储备,阅读时可能会产生困难。剧情分为太空与地球的双线剧情,地球主要是黑科技脑洞,太空则是大局与总剧情的整合。
  • 书生有刁妻

    书生有刁妻

    新婚之夜被夫君嫌弃,她可不是好性子的人,两人闹得不欢而散。这段父母之命的婚姻已成,两人也只能相安无事的过日子,慢慢的日常相处中,你对我好一点,我对你好一点,他向她表明了心意,却在两人同处后未留一言就离开,她的心又冷了……
  • 12岁前,妈妈决定孩子的一生

    12岁前,妈妈决定孩子的一生

    《12岁前,妈妈改变孩子的一生》体例清晰,十一章相互呼应又彼此各自独立。从了解孩子的性格到掌握和孩子沟通的技巧:从挖掘孩子的潜能到培养孩子的优良品质,让众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妈妈们不用再为怎样教育孩子而犯难。身为妈妈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要帮助孩子从我们身边分离出去,帮助他们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而有朝一日,他们完全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傲立于世。
  • 九九归凌

    九九归凌

    她和创世巫祖同生,却因某些原因能量体被女佤所吸收,而女佤又因为无聊,偶然间又把她复活了。他们亲同姐妹,过了几千年的无聊时光。她却突然消失,她想去找她,但又怕她回来了找不到她,于是她等待了几千年,终是没等到,便下到...
  • 凤鸣九天之重生一万年前

    凤鸣九天之重生一万年前

    九天之中顶峰的存在——凤栖!意外重生一万年前的九天大陆。天才变废柴?且看我如何翻云覆雨,笑傲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