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692900000014

第14章 脏象要旨(5)

肺在水液代谢中重要作用的理论对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肺之“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的功用,成为后世“肺为水之上源”理论的导源。如果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可导致水液停留的水肿病证,在治疗时应用“提壶揭盖法”,以宣肺利水。如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用越婢加术汤治疗风水,即是对这一理论的具体应用。

为什么脾病而四肢不用?

因为脾病不能运化胃之所生化的水谷精气达于四肢,使四肢失养,筋骨肌肉萎缩,而产生四肢不能随意运动之病变。这一理论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对于四肢枯萎,不能随意运动的病证,运用调治脾胃的方药治疗,常有良效。《素问·痿论》提出的“治痿者独取阳明”治则成为临床治疗痿证的指南,至今指导临床实践。

饮食代谢的过程是怎样的?

食物经口腔进入消化道,经过整个消化道的过程,就是机械与化学的消化过程,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产物(如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和甘油)、水、无机盐和食物中的维生素等,经消化管黏膜细胞进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运行到全身,不被吸收的残渣遗留于大肠内,形成粪便排出体外,习惯上也叫“排遗”,即将外界纳入的水谷不被吸收的糟粕等物排出体外。小便习惯上应叫“排泄”,即将人体内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经尿排出。二者都有规律地定时进行。但在相比之下,排泄比排遗更为重要,一个人一两天不大便不一定影响生活和工作,若一天不小便,就值得重视了,临床上就要采取措施。这只是有关现代生理学食物代谢的粗略情况。中医学对这一生理功能的认识与上述情况有些出入。中医学认为食物的代谢除与脾、胃、肠等脏腑有直接关系外,还与心、肺、肝、肾……许多脏器有着相互协作的联系,简述于下:

食物(水谷)经口腔、食道进入于胃,经胃中阳气腐熟、消磨后,传人小肠,在小肠“化物出焉”与“泌别清浊”作用下,清者(营血物质——水谷精微)上输于脾;浊者(残渣——水谷糟粕)下传人大肠,形成粪便,经大肠传导排出体外。上输于脾的清者,再由脾上输于肺,与肺吸入的清气相结合后贯注心脉,分别“浊气归心”,“散精于肝”,“充养于肾”等。脾在对食物的运化过程中须。肾中精气的充养、肾阳的温煦,功能才能正常进行。所以古人认为脾肾两脏,一主先天,一主后天,相互依存,相互滋养。在食物的消化代谢过程中,亦可明显地体现出来。

另外,食物的消化吸收代谢过程,是属全身性的生理活动,所以,除上面提及的胃的腐熟、消磨,小肠的化物,大肠的传导,脾的运化输布外,还需肝气疏泄,肾阳的温煦,肺气的宣散,心脉的运输等相互协作。如果其中任何一个脏器的功能失调,都会影响消化和代谢功能的正常进行。

肝主疏泄表现在哪些方面?

疏,是疏通,畅达;泄,是排泄,宣泄。肝主疏泄,是古人对肝性柔和、条达,不郁不亢生理状态的概括,它直接关系着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调畅。具体的功能表现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情志方面:情志活动是“神”的体现,神是依靠精、气、血等物质为基础的。精气充盈、气血调和、气机调畅,则肝气条达,情志舒展,爽朗,既不抑郁也不亢奋,俗称“心平气和”。若肝气疏泄不利,条达失宜,气机失调,气血紊乱,或滞而不爽或亢而为害。情志抑郁不舒,可见郁郁不乐,欲哭,寡言少欢,多疑善虑等;情志亢奋,可见急躁易怒,失眠多梦等。反过来外界事物引起的精神刺激,特别是郁怒,又可引起肝疏泄功能异常,气机不畅,见胸胁胀满,头胀头晕目眩等病变,所以有“肝喜条达而恶抑郁”及“暴怒伤肝”的理论。后世章潢《图书编·养肝法》言:“肝属木,藏血,魂所居焉,人之七情,惟怒为甚,善养肝脏者,莫切于戒暴怒。”

抑郁寡欢和急躁易怒,是相反的情志反映,但从本质上讲,同是肝疏泄不利在不同个体中的表现,所以临床治疗总的原则都是以疏理肝气为主。

(2)消化方面:肝主疏泄表现于消化功能,目前多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胆汁的分泌,胆汁又称“精汁”,《灵枢·本输》篇称胆为“中精之腑”,胆汁为肝之余气而成,孙思邈《千金方·胆腑脉论》也说“胆腑者,主肝也,肝合气于胆”。现代研究胆汁是由肝脏微胆管不断分泌而成,藏于胆囊,再注入于肠内参加消化作用。胆汁的形成、分泌与排泄均与肝的疏泄功能密不可分,而胆汁又与食物的消化直接关联,所以肝主疏泄可以直接影响水谷的消化。二是肝的疏泄功能,可以调畅气机,协助脾胃升降适宜,只有在脾气主升胃气和降的情况下,清气才得以上升,浊气才得以下降,水谷精微才能输布于全身,残余糟粕才能下传大肠排出体外。所以说肝之疏泄实为保持脾胃正常消化功能的重要条件。

如肝失疏泄,则可影响到脾胃的消化和胆汁的分泌与排泄,出现消化异常的病变,临床经常可以见到肝失疏泄的患者,除了出现胸胁胀痛,急躁易怒,或抑郁少欢症状外,常兼见胃气不降的嗳气、呕恶和脾气不升的腹胀、腹泻等症。前者称之为“肝气犯胃”,后者称之为“肝脾不和”。正如唐容川《血证论》中说:“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不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之证,在所不免。”

(3)血液运行方面:《血证论·阴阳水火血气论》中说:“运血者即是气。”《素问·五脏生成篇》王冰注曰:“气行则血流。”肝气条达,气机调畅,则血行不怠;若疏泄失调,气机紊乱,或气滞不畅,血瘀不行,见刺痛与瘕瘕积聚等;若气乱无序,血不循经则可导致各种出血证。

另外,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还可以使三焦、经脉通利无阻。否则,三焦不利、水道不通则会引起水肿、腹水等病证。《金匮要略》所说“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自转侧,胁下腹痛”,就是指因肝疏泄不利而引起水液代谢障碍的病证。

可见,肝主疏泄与人体气机调畅关系是极为密切的。肝气条达,疏泄适宜,则气机通畅,升降适度,出入有节,故一切器官功能正常;若肝失条达,疏泄失宜,则气机郁滞或紊乱,升降无度,出入失节,从而使一定的组织器官功能失调而发生多种病变。

怎么理解宣发、敷布、输布与疏泄的含义?

宣发、敷布、输布、疏泄几个术语在中医学基础理论中经常遇到,不论是阐述脏腑的生理病理,还是辨证与诊断都不断出现,但往往有时使用不太确切,给初学者带来一定的困难。下面仅就我们的理解做一介绍:

宣发:是宣布、发散的意思。肺主宣发,是指由于肺气的作用,能使气血津液得以散布全身,内而脏腑经络,外而肌肉皮毛,无处不到。正如《灵枢·决气》篇说:“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文中“上焦开发”主要是指肺的宣发作用,若肺气不能宣发而壅滞,则可见胸满、鼻塞、咳吐痰涎等症状。

敷布:是发布、布散的意思。是元气通过三焦之路,到达周身,以激发、推动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

输布:是运输、布散的意思,主要是指脾的功能。脾主运化,能将消化和吸收的水谷精微和津液,运输于全身发挥其营养和滋润作用。《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所以津液运达全身,除脾的运化输布作用外,还依赖于肺、膀胱、三焦等脏腑的作用方能完成。由于脾能“为胃行其津液”,且脾所散的精微需上归于肺,方能达于全身,所以常说脾有“输布”和“转输”的作用。

疏泄:是疏通、畅达的意思。主要指肝的生理功能。肝主疏泄是肝气具有条达疏畅的调节作用,具体表现在调畅全身气机,调畅情志的变化,以及调节胆汁的排泄等方面。使全身各种功能活动保持着生理功能相互协调,既不抑郁,也不亢奋,经常维护其畅达活泼的生机。

阴经、阳经生病而异的原因是什么?

阴经、阳经生病而异的原因,总体分四个方面:

(1)“阴阳异位”。阴阳经作用的部位不同。三阳经经脉之气(天气)主宰于外,三阴经经脉之气(地气)主宰于内。

(2)“更虚更实”。即经文所说无论阴经阳经均有虚实的不同变化。

(3)“更逆更从”。其经文解释分两部分:

(1)“阴气从足上行至头,而下行循臂至指端;阳气从手上行至头,而下行至足”,说明手足三阴、三阳经经气运行起止、走行方向不同。

(2)“阳病者,上行极而下;阴病者,下行极而上”。即上部有病,在上发展到了极限就向下弥散;下部有病,在下发展到了极限就向上弥散。说明手足三阴、三阳经发病部位与病传方向有别。

通过上述经文可知,手足三阴、三阳经的循行方向是不同的,疾病的蔓延方向也是有向上向下的传变的不同。逆,是疾病蔓延的方向与经脉走行的方向不一致。从,是疾病蔓延的方向与经脉走行的方向一致。

(4)“或从内,或从外,所从不同”。其经文解释分三方面:

(1)“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阳受之,则入六腑,阴受之则入五脏”。即病因不同,病邪作用于人体的部位(内外)不同。风邪→阳(外)六腑;饮食→阴(内)→五脏。

(2)“喉主天气,咽主地气”。喉为气道的开口,咽为食道的开口,阳明经循喉咙,太阴经挟咽,说明了不同的病因,通过不同部位或途径进入人体,而伤不同经脉。

(3)因为“故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所以“故阳受风气,阴受湿气”。虽然风邪、湿邪都是从外部侵犯人,但有上下之别。

五脏与五体、九窍、五华的关系是怎样的?

五体,含义有二:一是指肢体的筋、脉、肉、皮、骨。五体与五脏相合。肝合筋、心合脉、脾合肉、肺合皮、肾合骨。二是指各种不同类型的体质,如《灵枢·根结》篇说:“逆顺五体者,言人骨节之小大,肉之坚脆,皮之厚薄,血之清浊,气之滑涩,脉之长短,血之多少,经络之数……”是说五种形体不同的人,即骨节有大有小,肌肉有坚有脆,皮肤有厚有薄,血液有清有浊,气的运行有滑有涩,经脉有长有短,血分有多有少,以及经络的数目各异等等。这里所谈五体,是指前者而言。

九窍,头部七窍(目、鼻、口、舌、耳)及前阴、后阴为九窍。九窍分别由五脏所主。“肝开窍于目”、“肺开窍于鼻”、“脾开窍于口”、“心开窍于舌”、“肾开窍于耳及二阴”等。另外,中医还有“五官”之称,即指鼻、眼、口唇、舌、耳等五个器官,也分属于五脏,为五脏之“外候”,又称为五脏之“苗窍”。《灵枢·五阅五使》篇说:“鼻者,肺之官也;目者,肝之官也;口唇者,脾之官也;舌者,心之官也;耳者,肾之官也。”又说:“五官者,五脏之阅也。”

五华,即面、毛、发、爪、唇。《素问·六节脏象论》载“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

心主血脉,心气旺盛,心血充盈,则脉搏和缓有力,面色红润而有光泽,舌体红润有神,若心气不足,心血不充则脉弱而细,面色苍白无华,舌淡失神,若心血瘀阻,面色青紫,舌体紫暗或有瘀斑;若心火上炎,可见面红、舌尖红或舌体糜烂等。

肺气宣发,皮毛得以温煦滋养而润泽,若肺气壅实闭郁,或肺气虚而不能宣发卫气、津液于皮毛,不仅卫外功能减弱,肌表不固自汗,易患外感疾患,而且皮毛焦枯失泽。肺开窍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若外邪客于肌表,肺气不宣,则气道不通,鼻塞流涕,若肺内热邪壅盛,则肺气上逆喘促而鼻翼煽动。

脾主运化,脾气健运,气血化生有源,肌肉丰满壮实,口唇红润。若脾气虚,不能运化水谷精微充养肌肉,肌肉消瘦或萎废,唇色浅淡甚至萎黄无华,若脾不健运,水湿不化泛溢肌肤,则发为水肿。脾开窍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

肝藏血,“淫气于筋”,筋骨运动正常,若肝血虚,血不养筋,筋失所养则瘛肢麻,手足震颤,屈伸不利;若高热劫伤津血,则四肢抽搐,甚则牙关紧闭,角弓反张等肝风内动证。肝主筋,爪为筋之余,肝血充盈,筋强力壮,爪甲坚韧,若肝血虚,筋弱无力,爪甲多软而薄,或枯脆色不泽,甚至变形。肝开窍于目,“肝受血而能视”,若肝血虚,视物昏花或夜盲、肝阴不足,则两目干涩、肝经风热,则目赤红肿痒痛,肝风内动多见目斜上吊等。

肾开窍于耳和二阴,临床多以肾虚证表现于耳与二阴的功能失常。关于“其华在发”,发为血之余,肝主藏血为血海。但中医学认为肾藏精,“精血同源”,精血能互生,发由血滋养,但其生机则根源于肾气,所以“发为肾之外候”。若肾精气充盈,则毛发丰茂而光泽;若肾精气虚衰,则发枯不荣甚至变白或脱落。

情志过激导致的病理变化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情志致病可以出现以下三方面的病理变化:

(1)气机紊乱。如经文所说:“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

(2)直接损伤脏腑。如经文所说的怵惕思虑伤心、愁忧伤脾、悲哀伤肝、喜乐伤肺、大怒伤肾。说明了神伤可直接导致脏伤。

(3)神志异常。情志过用可直接引起神志异常的病理变化。如“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惧者,神荡惮而不收”等。

《灵枢·本神》是如何认识思维的?

《灵枢·本神》曰:“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所以任物者谓之心”,概括思维和思维的产生。任,《郑笺》曰“以思相信曰任”。任物,即对事物进行思考确定信念想法,古代称之为心思,即今之思维。这一活动是由心来完成的。

思维的过程从经文可以总结为五个过程:

(1)意念的萌生,“心有所忆谓之意”。

(2)意念的保存,立志,“意之所存谓之志”。

(3)犹豫阶段,“因志而存变谓之思”。

(4)深思远虑阶段,“因思而远慕谓之虑”。

(5)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对事物有了正确认识,并能处理事物“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整个的思维过程即意、志、思、虑、智,是思维活动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是由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的逐步认识过程。

为何说“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肺主气,司呼吸,是体内外清浊之气交换的场所,人体通过肺吸入自然界的清气(氧气),呼出体内的浊气(二氧化碳),吐故纳新,使体内外气体不断得到交换,所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天气通于肺。”又肺吸入之清气(氧气),与水谷之精气相结合,形成宗气。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司呼吸。又通过心脉布散全身,以温煦四肢百骸和维持它们正常的生理功能活动。《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诸气者,皆属于肺。”故曰“肺主一身之气”。

肾主纳气,即肺吸入之气,应下纳于肾,也就是说肺的呼吸功能需靠肾气主纳的作用来协助,只有肾中精气充盛,吸入之气才能经过肺的肃降下纳于肾。若肾的精气不足,摄纳无权,气浮于上,或肺气久虚,伤及肾气,而肾不纳气,则可见喘促,呼多吸少,张口抬肩,动则加甚等临床表现,故曰“肾为气之根”。

什么是魂、魄的发生之物质基础及其所藏之所?

魂,是伴随神气而产生的情感志意等精神活动。其发生的物质基础是神,或血。《灵枢·本神》曰:“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又言“肝藏血,血舍魂”。从中也说明魂藏于肝。

魄,是伴随物质、形体产生的性格、感觉、反应能力等本能。其发生的基础是精、气。《灵枢·本神》曰:“并精出入者谓之魄”,又曰:“肺藏气,气舍魂”,也说明魄藏于肺。

什么叫“肝肾同源”?

同类推荐
  • 中医针炙与按摩

    中医针炙与按摩

    针灸学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医疗实践和生活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几千年来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几十年来,针灸医学的发展突飞猛进,已经走向世界,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保健知识的渴求越来越强烈,特别是非药物的保健方法,诸如针灸、按摩、饮食疗法等,因安全可靠,疗效持久,适应面广,无任何副作用,而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 颅内高压成因的新发现

    颅内高压成因的新发现

    现代科学的进步十分惊人,即使对所谓的“人类的最后之谜”——脑,科学家对它的认识程度,已比大家想象的更为透彻。现代科学将“认识脑、保护脑、创造脑”作为脑科学研究的三个领域,日本东京大学脑科学研究博士池谷裕二也提出“首要任务是要透彻地理解脑的结构,其次便是不违反脑的结构和功能,才能更好地利用脑来学习”。由此可见,全面研究认识脑是防治脑病、合理开发脑功能的重要基础。
  • 怎样保养你的肺

    怎样保养你的肺

    《怎样保养你的肺(完整版)》旨在身边没有医生时,家庭成员也能懂得如何观察肺病患者和正确进行一般性的处理。患者在病情稳定或尚未痊愈时,可用书中介绍的方法作为辅助治疗和康复的重要手段;若病情严重或不稳定,则须在医生直接指导下进行综合治疗。另外,书中还介绍了许多保健、预防措施,可参照应用,以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增进身体健康,帮助您未病先防。
  • 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本丛书共8册,包括《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绝招》、《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绝招》、《循环系统疾病诊治绝招》、《泌尿系统疾病诊治绝招》、《内分泌系统疾病诊治绝招》、《血液系统疾病诊治绝招》、《神经系统疾病诊治绝招》、《风湿性疾病诊治绝招》。每书均以现代医学病名为纲,以病统方,意在切合临床实际。每病先介绍该病的基本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内容,而后顺序介绍全国各地的老中医经效验方,以供辨证选用,每首方剂均注明【处方】、【主治】、【用法】等内容。本书旨在总结临证有效方剂,而不以学术探讨为目的,因此,药物组成、用量或比例均严格忠实于原方创制者,不做任何调整或补充。
  • 麻醉安全与质量管理

    麻醉安全与质量管理

    该书提供了麻醉相关技术,麻醉临床争议与进展,危重、疑难患者的麻醉及围术期管理,麻醉实践中的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介绍。该书结合临床麻醉实践情况,论述了对手术麻醉的安全和风险等方面情况的认识,提出了加强手术麻醉质量管理的建议,进而有效减少医疗纠纷,从而保证手术麻醉的安全及质量管理。
热门推荐
  • 永敢的心

    永敢的心

    那一年的夏天,是个烈日炙烤的夏天,经过了中考的洗礼,成长的不仅是年龄,还有我们的心。那一年,伴随着成长的烦恼,我遇见了你,一个完美的你。穿过淡绿色的铁门,沿着被小石子铺满的路,蜿蜒而曲直地走向那个未知的你,我竟不知,这条路是如此的漫长,却让我满怀感激地一直走下去。你的一撇一笑,陪伴着我,直到今天,我依然无法忘记,甚至翻遍了所有的词典,依然找不到适合形容你的词汇。然而过程虽然很美,结果却是苦涩的,就这样,我作为最久的长情,无声的告白,一直伴你左右。
  • 诸天地狱

    诸天地狱

    我叫许诺,来自地球,是一个优秀的杀手。目前在执行一个任务之中走错了路,来到了异界。我很想说其实异界什么的也不错,妹子那么多,还能修仙打怪什么的,但是我是一个有着职业操守的杀手。所以我一定要回到地球。至于困难嘛!我可是主角哎!分分钟龙傲天有木有。喂!喂!作者你忘了给我加主角光环啦!好了其实我很严肃的说……
  • 斩灭黑黯的苍穹

    斩灭黑黯的苍穹

    主角叶云,一出生就因为后天缺陷导致不能修炼,却在一次机缘之下获得天雷。看他如何将他面前的阻碍一一扫除,如何在这看似和平和公平的世界中成为强者,然后拯救这个病态的世界。世上本是权势强,那管你这贫民命。修炼等级:修体者,玄灵者,玄灵师,玄灵将,半地灵王,地灵王,半地灵圣,地灵圣,地灵皇,天灵帝,归一境
  • 答王郎中

    答王郎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斗罗之雷霆降临

    斗罗之雷霆降临

    穿越这种事总是让人那么的没有准备。齐霄穿越了,来到了斗罗大陆。齐霄:凭什么别人的系统秒天秒地,轮到我的系统,就挂了。。
  • 梦之轮回:铃潇大陆

    梦之轮回:铃潇大陆

    心如白纸的她因一块家传碎玉来到了另一个世界,在这里她无依无靠,不经意间的巧合,引起轩然大波。真相浮出水面,她将何去何从?……
  • 长生谱之寒林暮雪图

    长生谱之寒林暮雪图

    一千年前的事故引发王朝动荡崩离,诸多密辛经道门几代营建藏入画中长留千年。时光荏苒,红尘聚散,前尘往事早已化作云烟,然而那些延续的血脉仍然还记得家族古训,依旧在探寻那些尘封的秘密……
  • 桃花男

    桃花男

    学霸身患绝症,在老屋中意外发现祖奶奶留下的宝盒,带着一只机器猫穿越到了异界修真文明,莫名奇妙的成为一派之主,且看科技文明与修真文明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 青春逆袭过

    青春逆袭过

    她与他第一次相见,她是迷路却意外救走他的小女孩,那时她七岁,他八岁。第二次见面她是高级咖啡厅的服务员,他是高高在上的贵族少爷,因为一杯咖啡而让他记住了她,然而他们却相见不识。第三次见面他与她同班亦同桌。他是全校女生追捧的对象。夏梦雪对此却不以为然,这样的冷漠态度使得这个成天被人捧得很高的男生很吃惊,也因此结下了误会,处处互相较劲。然而,就在互相捉弄的过程中陆瑾瑜对夏梦雪竟然产生了感情。
  • 国医养生堂:掌纹细节看健康

    国医养生堂:掌纹细节看健康

    手中可曾有健康密码?如何从掌纹的细节处探寻健康与否?这本国医养生堂:掌纹细节看健康将告诉你其中健康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