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681100000021

第21章 乡音高贵(2)

“小官人”,我儿时东邻有一对老夫妇,男主人读过书,见面会称我们这些顽童为“小官人”,雅气毕现。但乡下农人更多的俗称是“小棺材”。长大了,在读过的古典作品中读到了“官人”这一称谓,便心有所动,这个字语传到崇明并成为日常用语,应有故事。“小棺材”一般理解是骂小孩的话,因为从小听多了,回味起来却又觉得这看似骂人的话中,有亲切之爱意,绝非咒骂。一俗一雅,并存于乡间。

“转来了!”这是我每一次回到老家时乡亲们的见面用语,而每次出门,“早点转来”总是母亲的叮咛,我与堂兄堂嫂、东邻西舍打招呼时,他们也会纷纷嘱咐“多转来望望娘!”于今想起,“转来”、“望望娘”,这些字眼,这些只有在崇明这块沙洲上发出的乡音,催人泪下。走远了,转了多少地方,或者落魄潦倒如我,或者衣锦还乡如他人,总是要转回来,转到老宅、老家,转到娘的身边。那个“望”字中,有心灵的急切,有脚步声、有田埂路的期待,而且一望不够而再望,用的是崇明方言中经常妙用的叠字法:“望望”。

叠字与叠词的恰当使用,在我们的乡音中可谓炉火纯青了。

一条有弯曲的小路称之为“弯弯柳柳”。

而空空洞洞,崇明方言谓“壳壳落落”。

以两个叠词组成一个形容词,从而使词义、词意更加形象、贴切,如言其着急的“急吼吼”;言其懒散的“懒拖拖”;言其硕长的“长龙龙”;言其干枯的“干崩崩”;言其黑、极黑的“黢(乡音读彻)黢黑”;言其白、极白的“烁烁白”;言其明亮的“敞敞亮”等等。

还有一些词专业意味极强,很少在日常引用,可是在崇明方言中却是农人至今还用的常用词,如“消缩”,以往是邻里结仇以后的吵架语:“消缩人家”,或者骂人、嬉戏用:“消缩棺材”,假如女人以此骂男人时,有的是真骂,有的则类似调情。更多的时候,是人们对某一件事情表达遗憾、痛心时的自怨自艾。“不堪”亦然,一般的用法与通常相同,也有不拘一格的:“张三太不堪!”

崇明方言中保留了那么多的古语、古意,实在是令人惊讶的,比如:

“鹘突”,呆钝也,见《朱子语录》。

“耐可”,犹那可也,见唐李白诗。

“连牵”,连带也,晋书《五行志》童谣:“阿坚连牵五十年”。

“赤骨律”,意为赤膊也,《朱子语录》引北涧禅师偈曰:“无位真人赤骨律”。

“光辣挞”,“光皮滑挞”,意指“光溜”、“光滑”,陈郁咏日诗云:“欲出不出光辣挞,千山万水如火发”。

“揞”,读音“暗”,以手掩物,苏东坡诗云:“谢惠一揞巾”。

“揵”,读音“虔”,以肩膀扛举重物,《史记》中有记此字。

还如愚曰乌。

闪电曰霍闪,霍字或可为忽。

雾曰迷露。

霰曰雪珠。

晴曰好天。

黎明曰黑胧胧。

望日曰月半。

断港曰滨。

沙间流水曰洪。

田间路曰埂岸、田埂路。

田间水曰粼沟。

风信曰暴。

潮信曰汛。

畜类曰众生。

蛙曰田鸡。

蟋蟀曰促织。

莎鸡曰织布娘娘。

萤曰游火虫。

蝉曰紫蜩。

粉蝶曰梁山伯。

花蝶曰祝英台……

再如,走路时左右摇动称之为“袅”(音niao),编造、说话不可靠为“撰说话”,床上躺一会儿叫“眠一眠”,小小的声音称“悠”,火光太暗叫“幽”,火光熄灭则称之“隐”。还有一个已经很少用的字,“敨”,崇明方言发音类似“透”,显摆、吹嘘,乡人称为“透卵”。查字典敨之原义是“把包卷的东西打开”。我从小常说的另一个词是“盐齑”,“齑”者切碎的腌菜、酱菜。崇明有名小吃盐齑豆瓣汤是也。

能不能这样说,崇明方言作为吴语的一个分支,因为环水的缘故,保留了它的古色古香的纯正性,而比较少的为外部世界影响,有论者认为,从保存的意义上来说,崇明话是吴语分支河口方言的“活化石”。迄今为止,随着交通的便利,外来人口越来越多,旅游者纷至沓来,风俗、语言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岛上的年轻学子能说一口带京腔的普通话,以及连上海人也分辨不出的上海话,要听真正地道的崇明话只能到乡下去,要听农人说,并且是岁数稍大的农人。

这样的时候,显身于农人之间,我会想起我的岛上的方言方音,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之口“对着天空开放的花朵”(海德格尔语)。

崇明方言不仅有古意而且有文意,其源出古白话而又为崇明人活学活用得贴切,让人惊讶,上述所举例子中所指牲畜为“众生”,以及“敨”、“悠”、“幽”、“隐”等等常常使我陷于沉思之中,“隐”而非“熄”非“灭”,退隐、隐去,我们祖宗是怎样拣选这一些字、词的?玄机何在?其中称粉蝶为“梁山伯”、花蝶为“祝英台”,是民国早年所修的县志中记述的,推想起来,应是梁山伯、祝英台的故事于崇明岛流传在先,农人为之感动,梁祝化蝶,而农人又从岛上纷飞的蝶中指认了梁祝,那么谁是这个故事的传扬者?传说、故事,丰富了崇明方言并使其更有诗意,此为一例也,你能不为崇明人的想象力感动!

以方言、口语的提炼之精妙而言,崇明岛无疑是创造语言的天才之岛。

长江创生崇明岛的泥沙,自上游、中游而下游而入海口,可以说是集合了华夏土地上最为丰腴的“五色土”,再经过大浪淘沙,不妨说,承载我们的是上游之沙,也是中游之土,是神山雪峰,峡谷峻岭,也是沃野平原,崇明岛、沙岛,却是集大成者。

集大成的土地上,一定会发生集大成的文化。

更何况,这一处土地又与广阔的大陆相阻隔,为江风海韵所围绕,当原住民陆陆续续进入这个沙洲之后,由他们带来的语言、习俗,便只能与沙洲上的芦苇一起生根、成长,因为他们已经远离大陆,在惊涛骇浪中无所依傍,五方杂处的人便以五方之杂交流、碰撞、融合,对于崇明岛的先民来说,无论是物质的如土地;精神、文化的如方言、方音、习俗,首先是固守,便有了延续千年的家园及吴语分支的河口特色,然后是在固守中发展。崇明人在劳动、生活中,在田间地头,不经意的却又如日常劳作一样以顺口、易记、贴切、形象的方言,同天地、耕种、生活的几乎所有方面相联系,并自然而然地口耳相传,代复一代至今。在这个过程中,由崇明方言体现的崇明人幽默、豁达、崇文化、习尚朴实的性格,可谓淋漓尽致。

崇明先人是孤悬海上的沙岛上的智者。

笔者沿古朴而生动的崇明岛的方言、乡音追溯时,会生出如下的图像:沙洲自由地涨坍,耕者渔者自由地踏上沙岛,最早的探险者就是沙洲的主人,崇明岛是自由自在的啊!我们不知最早的黄、顾、董、施、陆、宋姓先人如何分配土地?所有这些资料都已被淹没,但,在最初露出水面的西沙、东沙之上,可以想象有足够的沙状可供垦拓,在芦苇丛中也有足够的鱼鲜美味。我们当然不能忽略先人垦拓之初的艰难,但,我们还要设想:这大浪滔天之中的沙洲上,人们有没有乐趣?什么样的乐趣?假如永远只是苦难,历史又何以为继?

也许,最大的乐趣是自由。

崇明岛现在所处的位置,原是长江口外的浅海,随着长江三角洲的东进,尤其是北唇的快速增长,长江入海口也随之东移,崇明岛也缓缓地如明珠一般似吞似吐于长江口。用了一千三百多的时间,从浅海大陆架的小小沙洲演变成河口冲积大岛,这个过程只会更长不会更短,据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与中国地图出版社编制的《上海城市自然地理图集》资料,在距今一千七百年前就有沙洲出露在今崇明岛的水面上,其无名也,亦无更多的记载可证。

可以确定的是,在历史年代,风云际会、泥沙俱下的长江入海口经历着一场为时久远的水、沙关系的调整,以及沙的分途:有的随长江之水东流入海,有的在江海交会处沉淀累积,随着长江口的东移,沉沙也飘移。这一惊心动魂的运动及变化的过程在沙洲出露之前不为人知,隐没在大浪之下,变为不变所遮蔽。

崇明岛从成岛之初到现在,从未有一分一秒停止过海陆更替的沧桑之变。当有的沙洲坍落全归于江海,或新的沙洲羞怯怯地冒出水面,岛上先民的内心曾受过何种冲击?假如说他们从涨坍之变进而注视天地风云之变,江涛海浪之变,不为过也。

在大自然的变化中找到规律,在规律中得到自由。

对于中国和世界而言,这个沙洲很小。

对于最初的几个乃至后来的一群又一群开发者而言,这个沙洲很大。而且在沙洲之上,还有成沙时的浅留之水蜿蜒其间。

那时,崇明岛整个就是一处荒凉而美丽的天然湿地。

在这样一个沙洲上,人与人之间最需要的是合作,竞争的年代还远远没有到来。为了合作就需要语言的交流,从围垦一片新地,到商量播种的时间,估计有雨无雨、有风无风的天气变化等等。

还有风潮之灾,还有一次又一次的筑县城,建学宫,开河做岸。荒凉与灾难使人变得友善、互助,并聚集了人群和语言,而且为了生产和生活有了更多的沟通,因而这些人群以及他们的语言,便显示出更多的智慧和想象力。

假如孤独是困扰人类的一个终极话题的话,崇明岛上风吹浪打中的垦拓者的孤独感,更加可想而知。能够抚慰并且为此疗伤的,语言是重要手段。智慧的语言可以排遣郁闷、探求变化、诉说苦难,会不同程度地改善内心的荒凉。

我们甚至可以设想,崇明岛上可能有过的某个时期、某种现象:因为沙洲的地理环境使然,在涨坍无定的沙洲上,农人相对分散,土地时有流变,给出了天高皇帝远的相对宽松的环境。同时,又因为沙洲肥沃,水源充足,还有足够的海鲜、河鲜可食。而且崇明岛还是海盐的重要产地,崇明人吃的盐就是自己开灶烧的盐。除开沙洲突然坍塌,风暴潮没之外,崇明人的生活尚可温饱,人口也不断增长,并且在农闲的冬季稍有闲暇,这一切为这个海岛在风浪之中成为传统的长宜子孙的耕读,创造了条件。

可是,崇明的农人总是辛勤劳碌的啊!

除了拓荒种地,沟边田沿没有一寸荒地之外,水利始终是崇明岛上一个千年不变的生命话题,它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引长江的淡水流转于岛上的每一条小河、每一块农田、每一个宅院;其二,抵御东海汹涌的咸潮。因此,对崇明人来说,开凿河道、挑泥筑岸永远是头等大事,然后是精耕细作。农人不仅要关心长江的引水、排水,还要把握天上的降水,在一个自给自足的沙洲上,有了淡水的保障后,便是有没有粮食、收成好不好的天大的事情了。

在农耕社会中,地球上所有的农民都会观天象、预测气候,但如崇明的农人一样,根据时令、节气、天上日、月、风、云的变化,总结出如此众多如此系统的农谚,相当于古代的一部口头的“农政要略”,并一直传承至今的,恐怕是极为罕见的了。

实际上,崇明人在耕种之外的另一番辛勤劳碌,是观察气候、物候,并编成顺口易记易于流传的口语,也就是说,他们从事的已经是气象、文化领域的创造了。这是一种格外的辛勤劳碌,这是一个过程,如同农耕一样漫长的过程,是农人伟大的集体创造,无数次的增删,无数次的修正,谁能告诉我,如“初三潮,十八水,眨眨眼没到嘴”一样的语言,最早出自谁之口?

在辛勤劳碌之后,崇明岛上农人的家、宅院,就在田野之中,古籍如此描述农人之庐的:“其业耕者,中田有庐,庐傍有沟环之,间植竹木,家自成材。”这就是前文已经写过的宅与宅沟及沟中之活水了,宅沟环绕的宅子草屋居多,也有砖木结构的宅院,“四汀头宅沟”、“三进两场心”,是崇明典型的民居,可惜现在已经很少见了。这个宅、这个家,便是农人的安居之地,在流水之间,在田畴茅草之间,在虫鸣鸟叫之间,诗意的安居啊!

江海之声依旧宏阔。

多少月朗星稀的夜晚,在农人安居的宅院中,我的乡音成了琅琅的读书声。还没有上学的儿时,最让我动心也最让我惊心动魄的读书声,是我家东南宅上的一个姓孙的邻居大叔,母亲总是说他“自小先知”,乡邻无不知道他读书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可是后来不知为什么得了精神病,书痴,只知念书,一放下书本人世间也就不再存在,甚至不吃不喝,满口之乎者也,谁也不知道他说些什么。有时,我会悄悄地躲在他门口看他念书,摇头晃脑,如醉如痴,而他的床上、桌子上堆满了书,有的是线装书。

倘若被他发现了,神志清醒时还认得我:“高家小官人过来,教你念书。”我本姓高,后寄名出姓的,我不敢过去,只是呆呆地看着他。

崇明人尊敬读书人,包括这一位读书读疯了的人。

乡人说读书为“念书”,要念出声来,与纺车声、织布的机杼声交织在一起,回荡在夜幕下。

不识字的父母会催促自己的孩子:“念书了!”如是夏日,还会随口念一首民谣:

子曰、子曰,

三人行,必有吾师;

吱呀、吱呀,

蚊子咬,蚊子叮呀……

同类推荐
  • 茶之书

    茶之书

    自冈仓天心的英文著作TheBookofTea(《茶之书》)1906年在美国出版,立刻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进入了美国的教科书,至今已有十几种语言译本,百年畅销不衰。冈仓天心以"茶道"为切入口,娓娓道来,条分缕析地剖陈日本古典美学的精髓,通过茶道的产生、流传、仪式及其背后的哲学思想,来解释东方日本的生活艺术和审美观,为西方人理解东方文化及艺术之美打开了一道迷人的回廊,由此也被欧美人士誉为是日本第一次向世界输出文化观念的代表作。影响世界110年最富有诗意的世界茶典,以优美文辞入选美国中学教科书!一百年来用英语介绍东方思想的最富有洞察力的著作之一。
  •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奇言趣语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奇言趣语

    本书是一本融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价值于一体的、完美的语言文化读本。书中内容包括:琅琅上口的谚语,充满智慧的歇后语,诙谐幽默的精彩对联,深入浅出的日常俗语,知识丰富的谜语,意境优美的唐诗宋词,是浓缩了中华民族文化经典的优秀读本。
  • 衣上酒痕诗中字

    衣上酒痕诗中字

    中国人建立世界,是从一开端而生万物,层层更迭,每一步都是锦上添花。这个锦缎天下从没有经历过裂帛之痛,每一个字都可追溯到伊始,仓颉造字的初端。从图画、符号到创造、定型,由大篆到小篆、隶书的这个过程中,中国的文字靠着一个稳固的模件体系继承和发展,并得以由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变化无穷焉。而从隶书到楷书、行书、草书,各种形体逐渐形成的过程中,又体现着中国人标准化生产之外的艺术创造力。
  • 大荒四经

    大荒四经

    长达30年的《山海经》文化精研,汇聚最丰富、最深入、最有趣的远古文明信息,全方位多角度解读中华文明的伟大与辉煌,再现数千年前华夏大地生态环境和人文活动盛况,既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宝典,亦是人类的共同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 聊斋志异全鉴(典藏诵读版)

    聊斋志异全鉴(典藏诵读版)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艺术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热门推荐
  • 小粥王妃

    小粥王妃

    长于深宫的多病少年,尊贵却难延大限之期许是三生之缘,惊鸿一瞥间再难忘却那绝世女子岂料画虎画皮难画骨——那丫头笑语嫣然:“百里翌,你这兔崽子,再敢管老娘的事,看我不把你的小牙掰下来。”悔娶?晚了何况携手处,乱世的鼓角声已近
  • 功夫相师

    功夫相师

    上一世,他是风水学开山鼻祖郭璞的遗传弟子!上一世,他点中真龙穴脉,保朱元璋登顶帝位,开创明朝数百年国祚,威风无两……这一世,他只是一个小屌丝,千辛万苦将女友变成大明星,最后却惨遭女友抛弃,急病欲死!当命运的齿轮忽然转动,当两世记忆诡异融合于一……
  • 邪帝霸宠:女王万万岁

    邪帝霸宠:女王万万岁

    她,21世纪特种部队炽火小队的队长,一朝穿越,成为了九州大陆的风云人物。“七星出,九州同”的预言,将她和她的六个小伙伴推上了风口浪尖,卷进了一场争夺天下的战争中。披战衣,上战场;入朝堂,斗小人;进江湖,灭渣人,她忙得不亦乐乎。想要她命的人一波接着一波,可惜最后都自己送了命。偏偏有人不怕死,还常常拉着她高调地在众人面前秀恩爱。某女仗势欺人,某男勾唇:“做得好。”某女恃宠而骄,某男扬眉:“干得漂亮。”某女霸占了某男的龙椅,某男微微一笑:“都是你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剑幻风雨

    剑幻风雨

    在鸿蒙大陆,人们以修炼灵气为生,被称之为修灵师,在修灵师有一类人被称作最强血限者,一般来说最强血限者都是拥有崇高的地位,然而陈雷却被无数人排斥,于此同时,大陆上的第十个圣之王印出现,陈雷为了被大家认可,开启了争夺圣之王印的道路……
  • 穿越之王爷到我怀里来

    穿越之王爷到我怀里来

    穆兮睡了一觉后就穿越到了古代,开启了一段穿越奇情,遇到了一个独宠她一人的王爷,从此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远……
  • 东皇图录

    东皇图录

    东皇太一预知巫妖大战后妖族的惨状,却无力回天。为求一线生机,不至妖族传承断绝,把自己对天道法则的感悟,记录在烛龙的皮上。洪荒碎裂后,经亿亿年的变迁,那些碎片形成一个个星球。东皇图录就遗失在一个叫地球的星球上。高中刚毕业的皇甫树仁,在灵魂状态下被承托东皇遗志,一心想回洪荒大陆的东皇图录,意外带到了另一个宇宙空间。两种不同修真文明的碰撞,究竟能激起什么样的火花。敬请期待:东皇图录。新人新书求支持,求批评。【东皇图录群173643803】有兴趣请加我
  • M世界

    M世界

    《M》是安城设计的一款游戏,作为两个平行世界的纽带,无意之间却被安以阳参透了玄机,以此开始了一段奇异的旅行
  • 斩杀苍生

    斩杀苍生

    白凌南本身是一名大三的大学生,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穿越到自己做梦都没想到的世界,可是他发现这一切都是阴谋?然而连天都想让白凌南死,主角白凌南能否与天斗?开启自己的热血人生?大家尽情期待…
  • 精灵之神奇大陆

    精灵之神奇大陆

    宁七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来到了神奇大陆这里不仅有动画片和游戏里的各种精灵宝可梦还有世家、门派、学院、战队......一棵藤上七朵花,宁七的藤上结的却不是葫芦娃“再等等,我的精灵球马上就要长出来了,到时候你们就会知道谁才是最厉害的宝可梦大师!”
  • 姐姐带我穿梭万界

    姐姐带我穿梭万界

    墨殇雪突然间有了个可以带他穿梭万界的系统姐姐,而且姐姐还总是给他发布一些让他很为难的任务,他要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