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614300000015

第15章 审美与社会(4)

摘自朱光潜《淡美感教育》《读书通讯》第7期1940年8月

文艺所给的是想象世界,不受现实世界的束缚和冲突。在这想象世界中,欲望可以用“望梅止渴”的办法得到满足。文艺还把带有野蛮性的本能冲动和情感提到一个较高尚较纯洁的境界去活动,所以有升华作用(subllmation)。有了文艺,本能冲动和情感才得自由发泄,不致凝成疮疖酿为精神病……文艺确有解放情感的功用,而解放情感对于心理健康也确有极大的裨益,我们通常说一个人情感要有所寄托,才不致枯燥烦闷,文艺是大家公认为寄托情感的最好的处所。

摘自朱光潜《谈美感教育》《读书通讯》第7期1940年8月

文艺逐渐向前伸展,我们的眼界也逐渐放大,人生世相越显得丰富华严。这种眼界的解放给我们不少的生命力量,我们觉得人生有意义,有价值,值得活下去。许多人嫌生活干燥,烦闷无聊,源因就在缺乏美感修养,见不着人生世相的新鲜有趣。这种人最容易堕落颓废,因为生命对于他们失去意义与价值。“哀莫大于心死”,所谓“心死”就是对于人生世相失去解悟与留恋,就是不能以美感态度去观照事物。美感教育不是替有闲阶级增加十件奢侈,而是使人在丰富华严的世界中随处吸收支持生命和推展生命的活力。朱子有一首诗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诗所写是一种修养的胜境。美感教育给我们的就是“源头活水”。

摘自朱光潜《谈美感教育》《读收通讯》第7期1940年8月

一个对于文艺有修养的人决不感觉到世界的干枯或人生的苦闷。他自己有表现的能力固然很好,纵然不能,他也有一双慧眼看世界,整个世界的动态便成为他的诗,他的图画,他的戏剧,让他的性情在其中“怡养”。到了这种境界,人生便经过了艺术化,而身历其境的人,在我想,可以算得一个有“道”之士。从事于文艺的人不一定都能达到这个境界,但是它究竟不失为一个崇高的理想,值得追求,而且在努力修养之后,可以追求得到。

摘自朱光潜《谈文学》(1946年)《朱光潜美学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第2卷第245页

文艺到了最高的境界,从理智方面说,对于人生世相必有深广的观照与彻底的了解,如阿波罗凭高远眺,华严世界尽成明镜里的光影,大有佛家所谓万法皆空,空而不空的景象;从情感方面说,对于人世悲欢好丑必有平等的真挚的同情,冲突化除后的谐和,不沾小我利害的超脱,高等的幽默与高度的严肃,成为相反者之同一。

摘自朱光潜《谈文学》(1946年)《朱光潜美学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第2卷第245页

表现在人生中不是奢侈而是需要,有表现才能有生展,文艺表现情感思想,同时也就滋养情感思想使它生展。人都知道文艺是“怡情养性”的。请仔细玩索“怡养”两字的意味。性情在怡养的状态中,它必定是健旺的,生发的,快乐的。这“怡养”,两字却不容易做到,在这纷纭扰攘的世界中,我们大部分时间与精力都费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奔波劳碌,银机械地随着疾行车流转,一日之中能有几许时刻回想到自己有性情?还论怡养!凡是文艺都是根据现实世界而铸成另一超现实的意象世界,所以它一方面是现实人生的返照,一方面也是现实人生的超脱。在让性情怡养在文艺的甘泉时,我们霎时间脱去尘劳,得到精神的解放,心灵如鱼得水地徜徉自乐;或是用另一个比喻来说,在干燥闷热的沙漠里走得很疲劳之后,在清泉里洗一个澡,绿树荫下歇一会儿凉。世间许多人在劳苦里打翻转,在罪孽里打翻转,俗不可耐,苦不可耐,原因只在洗澡歇凉的机会太少。

摘自朱光潜《谈文学》(1946年)《朱光潜美学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第2卷第243页

大概艺术自始就未同生命分开,更说不上艺术与民众有成两回事的理由。初民有他们剧烈性的音乐所以激起同样的情感来参加群众的跳舞;这中间若除去群众,即无所谓跳舞同音乐了。欧洲北部与英国有些初民的遗迹为极大的石头堆起来的,若不计较精粗。工程之大,可以与埃及金字塔相抗衡。这种建造,根本非群众莫办。人类体质生下来到长大,美丑大致是一定的,不能陶熔或改造;而人类的感情则不然,我所没有的情调与心境。得人家的启示或鼓励,马上就会有的。譬如:初民的工艺,开始是一半顺着自然,一半是自己工作时感情上好恶的矫正,如编织和陶冶等物的形状的脱就;渐渐要博得人家的赏悦。于是人家的感情意见也移入工作的人的感情意见里面去以改善他的工作。这样看起来,人类精神上的联络全仗艺术的表现为媒介了。我有感情,人家也有感情,要将这两处的感情连到一气,所以才使穴居时代的初民用了极陋的工具与土的颜色,费了经年累月的工夫向不见天日的洞壁上画了些惊人的动物。不用说,我们走进博物院或故宫三殿内,对着那些商周的鼎彝以及石砚瓷器,连远在古昔的祖先的工作感情都同我们连接起来了。艺术那一件不是民众创造的?那一件又不是为民众创造的?历史尽管为功臣名将的名字填满了,宫殿华屋尽管只是帝王阔人住居的,那一点又不是民众的心血铸成的?艺术根本就是民众。民众若离了艺术,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可以使人觉出的呢?

摘自邓以蛰《艺术家的难关》(1928年)《中国现代美学丛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35—136页

我们知道,虽在父权制度之下,女人在家庭中,仍然握有最大的权力;家务的料理,子女的教养,都是以女人为中坚。而女人对于美术,又最为接近,女人的自身,即是美的代表。孔德(Anguste Comte)曾经说过:“在各种社会的要素中,女人是最近于美术的。”(Detousleselements Sociaux,lafemmeest Certamementle Plusesthetique)既有代表美术的女人为家庭的中坚,家庭当然是美的制造厂。

摘自徐庆誉《美的哲学》(1928年)《中国现代美学丛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26页

人人都应有念诗看书画等等权利与能力,这便是“美育”;事实上不能如此,那当别论。美学是“美育”的“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或者说是折穿“美”的后台的。有人想,这种寻根究底的追求已入理知境界,不独不能增进“美”的欣赏,怕还要打消情意的力量,使人索然兴尽。所谓“七宝楼台,拆碎不成片段”,正可用作此解。但这里是一个争论;世间另有人觉得明白了欣赏和创造的过程可以得着更准确的力量,因为也明白了走向“美”的分歧的路。至于知识的受用,还有它独立的价值,自然不消说的。

摘自朱自清《〈文艺心理学〉序》(1932年)《朱光潜美学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第1卷第327页

艺术可以表现人生之一切,故能惹起人类之最高最大的共存合作之同情。艺术有创造的能力,能把人类之一切理想与想象,具体的表现,而使人们得以感知或认识。因此艺术确是一种社会力,而对于社会之组织上,自有无限的影响。再简明地说,艺术决不是个人的消闲游戏,在人类之共同生活上,足以促进社交性之发达,培养社会成立之基础。……盖美感之满足,为人类之一种根本的要求,故社会教育,对于艺术趣味之涵养,不得不有相当的注意。在极端的实利主义者,也许反对此说。但是须知道,若单以物质生活之充足为目的时,只能煽动人类之私有欲,现代社会之弊害,便由此强烈的私有欲所造成。故美感之满足,不独为人类之一种根本要求,且可使人类之精神满足,人格高尚,减少物质之欲,挽救现世之弊。由此看来,艺术确为现代社会之一种清凉妙剂。

摘自徐朗西《艺术与社会》(1932年)《中国现代美学丛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43—146页

故艺术活动之意味,即是自我之自由的发挥和个性之解放。这就是艺术活动之力。

依赖此艺术活动之力,以谋心身之成长,就是艺术教育乃至艺术的教化之根本原理。我人所主张之以艺术改社会,即是把艺术位于感觉性和合理性之中间,使人类从动物之境涯,进行于理性生活之道路。而市民教育之必须艺术教育,亦本此意义。……一辈人以为生命之本质,依科学以把握,最为确实。尤其是在十九世纪之中叶至末期,此种主张,最普及于社会。岂知科学愈发达,与人类生活之本质愈远离。欲求触及生活之本质,先须超越一切分析,一切概念,一切计算。脱去功利主义之衣,赤裸裸地奔向生活之流,最为紧要。若为概念所欺,被功利所囚,断难接触生活之本质。……试观现代的社会,艺术活动的精神,是何等的缺少,以致不幸和悲剧,连续不断的发现,所以我人要假艺术活动之力,来改造社会。虽或不能使社会变成天国一般,然至少总能养成若干真的人类,有意义的人类生活,使社会充满着真实和幸福。

摘自徐朗西《艺术与社会》(1932年)《中国现代美学丛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55—156页

“真的绘画是无用的,有用的不是真的绘画。无用便是大用。”用慰安的方式来潜移默化我们的感情,便是绘画的大用。

摘自丰子恺《艺术趣味》(1934年)开明书店1948年版第55页

艺术是人类的基本的现象,而不是从属的现象。艺术是使人超出小我而融入整体的力,艺术以人和人互相了解为基础。而了解者,其续起的现象即使相互间发生更好的关系,且此种程序将继长增高,不能中途停顿,必然要扩到全人类的了解和全人类的永久向上。这就是千百万年来人类所追求的最高的目的,而艺术则为此力量的具体的表现。

摘自向培良《人类艺术学[提要及绪论]》《艺风》第3卷第8期1935年8月

艺术,在它的本身固然是精神化了的物质,或者如观念论者所说的一样,是物质化了的(形成了的)精神。但是,当我们把它作为创作者的人格和精神之寄托的场合,当我们把它作为创作者的情感和思想的表现的场合,也可说,当我们把它作为人类生活中的存在而并非其自己存在而行考察时;它,是人类生活中的一种行为,一种交际,一种到达人我之间的谐和境界的方法或手段!

人类,这天生成的社会的动物,为了其整体的生活与整体的生活之必需,其每一个体底,在经历生活的过程中的,对于其生活中的任何事物和任何事件所引起的各种思想与情感,必然地企图着找求社会化的路径。自然,此种思想与情感的社会化是产生于其生活中的必需;因为,人我之间的谐和在生活中是必需的。

上面,我说出,艺术是一种人类生活历程中的行为,是一种为了其生活之维持及向上所必需的感情和思想之社会化的方法,是一种相互地传达各人的爱,憎,欲求……等于彼此之间的手段。这大约,不会有什么严重的错误吧?

摘自洪毅然《艺术家修养论》(1936年)《中国现代美学丛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76页

艺术既然有那样伟大的效果,自然不是普通所谓“生活的调剂”“无聊的安慰”那样消极的说法,也不是有闲阶级者之玩物,是积极的进展,是一切人所共有的东西,因为艺术的鉴赏和创作,都是人类固有的本能,不论男,女,老,孺,以至于极原始,极野蛮,极文明的民族,皆具有艺术的特性,……况且大自然本是无私的,如日月星辰的棋布,大地、山河的罗列,风云雨雪的幻灭,鸟兽虫鱼的飞驰,……何曾稍有所私呢!即无论那一个人,皆可尽量地去欣赏,尽量地去创作,以臻于“无我”之境域,于是人类的精神,一天天地向上,美之神也一天天地来临,由人类而组成之社会,也随着一天天地美化了。至其极则人人之间,各能顺从人性以行,自由自在地无一些屈抑和沮塞,同时也不妨害他人的尽性发展其生活,这样的社会,便是美的社会;这样的天地,便是美的天地;这样的人生,也是美的人生。

美的物质(知识)+美的精神(意志和情感)=美的人生

摘自王显诏《美的人生》《中国美术会季刊》创刊号1936年

现在能够继续存在而暂时维持社会之秩序者,只有片面的法律而已,此所谓由鬼治之社会而于法治之社会也。但是,法律只可以暂治其已然,而不能根本改造人们的心理,且只能粗治其轮廓,而不能启示微妙的人生,其远不及艺术能力的伟大,可以陶冶吾人之品性,潜移默化,自忘私欲,不期然而然地纯洁起来,同时,社会也不期然而然地跟着秩然有序者,不知几千万里。且种种伦理的教训,和法律的制裁,都是规范的,压抑的,义务的,凝滞阻碍的,其流弊足以使社会之进步停止或退化,艺术的感化是直觉的,趣味的,自发的,活泼渗透的,甚至于社会人类上一切的进步和创造皆有靠于艺术的力量。路斯金(JohnRuskin)有句话说:“培养趣味的事情,就是所以造成品性”。

摘自王显诏《美的人生》《中国美术会季刊》创刊号1936年

现在只有一方面极力求科学之进步,知识之增高,另一方面再尽量地利用艺术的陶冶,使一切的人类,都忘了人我之见,于是乎一切的私欲,自然摒除,害人利我之念,也便无从而发生,人类的残酷不消灭也自消灭了。盖知识如快刀,可以杀贼,也可以杀人,只因用之者的如何,而发生不同之现象。如果人类的私欲存在,则知识有时不免为私欲所利用,而造成一切人类的残酷,人类的私欲如果利用艺术的力量而摒除,则快刀只是用以杀贼,而不至于杀人;科学之知识,只能造成人类物质的享乐,而不至于祸国,殃民,残害人类了!

摘自王显诏《美的人生》《中国美术会季刊》创刊号1936年

至于文艺在教育上的价值,我以为大致也可以分为两点:第一点是可以疏导青年人的情感,启发青年人的想象。第二点是可以使青年人认识现实,理解生活。然而这所谓“教育”,必须是一种合理的进步的教育,然后才能承认文艺有此两种教育价值……

摘自李广田《文艺书简》开明书店1949年版第70页

同类推荐
  • 如何安心如何空

    如何安心如何空

    《如何安心如何空》是一部探讨修行的普及读物。作者是一位科技人员,工作之余以自己身心修证的实验为基础,长期致力于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禅,并因因缘际会次第获得殊胜成就,使与他一同修学的人分饮菩提恩泽。
  • 跨越太平洋的雨虹:美国作家与中国文化

    跨越太平洋的雨虹:美国作家与中国文化

    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国文化书院跨文化研究院合作项目“十五”国家重点图书:本书沿着美国文学发展的历史线索,总结了各个时期中国文化对美国文学的影响,汇通两国的文学关系史,对美国文学作品进行了深入分析。
  • 中华文化常识全读本

    中华文化常识全读本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需要我们一代一代去传承。中华文化的深厚积淀,渗进了中华儿女的血脉里,根植在自古至今的万物中。它们用其坚韧的存在,证明着文化特有的价值,影响或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追本溯源,知古鉴今,古代文化中蕴涵着深刻的思想和智慧,可以开拓视野,升华境界,丰富知识结构,启迪多元思维,引发新的思考、探索和行动。历史就在我们身边,有趣的永远是其背后的历史故事,有价值的永远是其内在的文化魅力!本书集纳大量的历史文化细节,精选大量图片和文字,以丰富的知识和史料,娓娓讲述各类事物精彩的历史文化,真切逼真地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厚重、独特、百态纷呈的生活景观。
  • 西域要冲:阳关(文化之美)

    西域要冲:阳关(文化之美)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王维笔下幽怨凄凉的别绪,千百年来牵动着多少游子的心弦,也使人们对千古盛传的阳关心驰神往……
  • 民俗趣话:吉瑞中国节

    民俗趣话:吉瑞中国节

    流传了五千年的农历正在逐渐走出大众生活。代代相传的习俗在淡化,祖辈们对自然的敬畏已然消失。我们在遗忘的同时也在失去,失去了那么多宝贵的应对造化的经验,以及生活的细节和情趣。原以为控制了自然和生活。其实它们正从我们身边离开。不知道还能不能留住它们。更想留住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历法和风俗。也许留下这些不会带给我们些许经济意义,但是如果忘记,是否就和传统有了割裂?而割裂了传统,文化的大树会枯萎。没有了文化的滋养,满世界都会浮躁不安。
热门推荐
  • 蔷薇密码

    蔷薇密码

    冷血霸道的魔王教官,傲娇不羁的豪门太子,神秘诡谲的地狱首领,究竟谁才是那朵蔷薇的密码之钥?
  • 一见倾心,一生不离

    一见倾心,一生不离

    有多少人是让你念念不忘,又有谁是你终爱一生的?她从未想过自己会遇到这样一个他。一再出现在她无比尴尬的时候,硬生生地闯进她的生活,偷走她的心,性格乖张的表妹、无处不在的前任,还有那个时时刻刻压着她的秘密,让她无力面对她的心。其实她不知道,他一直就在她的身边,为她遮风挡雨,为她付出真心,为她奔波异国,只因那一眼的钟情,便值得他用一生来相守。
  • 是仙是魔一念间

    是仙是魔一念间

    人之初,性本善。修行,尝遍万物善恶。随着时间的推移,是否还来保持初心。是成仙还是入魔…仙为正义?魔为邪恶?未必…
  • 不用回头我会一直在

    不用回头我会一直在

    季沅,林述沉银逐夜.晓星长游.他们故事的开始.林述这辈子见过无数次太阳,但只有季沅是他的光.半生活在黑暗的人,从未想过一盒创可贴,一句话会成为她的救赎.他说,他会一直在.
  • 血染星海

    血染星海

    放弃修行炼道,转型强化大师。凭运气,拼概率,借人品,赌命运。一年内,毁百把名剑,轰动一方。数年后,铸一世劫剑,斩断星海。
  • 全能商女在古代

    全能商女在古代

    穿越以后,苏慕言每天都生活在套路与反套路的赚钱巅峰中。甩渣爹,丢渣母,笨蛋弟弟要吃饭,聪明妹妹想上学。苏慕言身边一堆拖油瓶,白手起家开餐饮,发家致富奔小康。那一日,地窖里初相见,小少年的脚踝上锁着厚重的铁链。她好心救人,谁曾想,从此竟被赖上了。小少年说,“我想当状元,听说状元夫人不错。”“状元不是驸马吗?”苏慕言一句戏言,哪里想到一语成谶。少年金榜题名时,竟是她大火烧门落魄日,旧怨千载魂散时。世人常说,凤栖梧桐,非桐枝不落,可她本就一缕清魂,何处而息?还有那宽巷苦等的美艳戏子,温酒煮茶的白衣少年,爱恨交织的皇商嫡长子,待到洗去铅华,她惟有背着金银财宝和两个小团子出逃,一边跑,一边扔:“早知道这么沉,当年少赚点了。”嗖。小团子被丢出去:“妈,我不是银子。”小小团子笑:“你不知道老妈这辈子最不缺的就是钱?”“没错!视银子如粪土。”“咱俩现在咋办?”“对哦,你也被扔了。”
  • 最终只剩不胜寒

    最终只剩不胜寒

    在修炼路上,她心中始终有一个信念。这信念支撑着她,消灭一个个磨难,面对一个个危险,征服一个个敌人,踏平一个个难关,无畏地,勇往直前!然而,当她终于站在众人之巅,回到那里,却发现,一切早已不复当年。一瞬间,信念倒,仇恨现。血洗长空,血洒碧天。无人晓,心中已非少年。只剩下,千疮百孔的心,在至高处,不胜寒。温馨提示:绝情文。不讲情爱。没有男主。请慎重选择。谢谢!
  • 护美兵王

    护美兵王

    他曾经是特种部队的兵王。退伍后,发现已是物是人非,整个人都颓废,在接到以前保护对象的请求保护他的总裁女儿后,龙入大海,各式各样的美女接踵而来。
  • 温水煮三国

    温水煮三国

    中平六年,主角无意中走入乱世三国。主角:我只是想找到正确的打开方式!..............................................如此!而已!
  • 草生必须开挂

    草生必须开挂

    穿越异世大陆,成为大佬药圃里的一株杂草。外挂开启,升级如喝水。要让那些欺负自己的小家伙们知道,杂草也是有春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