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614300000013

第13章 审美与社会(2)

艺术是人类文化创造生活之一部,是与学术、道德、工艺、政治,同为实现一种“人生价值”与“文化价值”。普通人说艺术之价值在“美”,就同学术、道德之价值在“真”与“善”一样。然而,自然界现象也表现美,人格个性也表现美。艺术固然美,却不止于美。且有时正在所谓“丑”中表现深厚的意趣,在哀感沉痛中表现缠绵的顽艳。艺术不只是具有美的价值,且富有对人生的意义、深入心灵的影响。艺术至少是三种主要“价值”的结合体:

(一)形式的价值,就主观的感受言,即“美的价值”。

(二)抽象的价值,就客观言,为“真的价值”,就主观感受言,为“生命的价值”(生命意趣之丰富与扩大)。

(三)启示的价值,启示宇宙人生之最深的意义与境界,就主观感受言,为“心灵的价值”,心灵深度的感动,有异于生命的刺激。

摘自宗白华《略谈艺术的“价值结构”》(1934年)《美学与意境》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23—124页

美的世界中的价值标准,与真善的世界中全然不同。我们仅就事物的形状色彩姿态而欣赏,更不顾问其实用方面的价值了。所以一枝枯木,一块怪石,在实用上全无价值,而在中国画家是很好的题材。无名的野花,在诗人的眼中异常美丽。故艺术家所见的世界,可说是一视同仁的世界,平等的世界。艺术家的心,对于世间一切事物都给以热诚的同情。

摘自丰子恺《艺术趣味》(1934年)开明书店1948年版第47—48页

宗教家贬黜想象,逃避形相;哲学家蔑视想象,静观形相;诗人却纵任想象,醉心形相,要将宇宙间的千红万紫,渲染出他那把直善美都融作一片的创造来。

摘自梁宗岱《诗与真二集》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2页

就个人说,艺术是人性中一种最原始、最普遍、最自然的需要。人类在野居穴处时代便已有图画诗歌,儿童在刚离襁褓时便作带有艺术性的游戏。嗜美是一种精神上的饥渴,它和口腹的饥渴至少有同样的要求满足权。美的嗜好满足,犹如真和善的要求得到满足一样,人性中的一部分便有自由伸展的可能性。汩丧天性,无论是在真、善或美的方面,都是一种损耗,一种残废。……人比其他动物高尚,就是在饮食男女之外,还有较高尚的营求,艺术就是其中之一。“生命”其实就是“活动”。活动愈自由,生命也就愈有意义,愈有价值。实用的活动全是有所为而为,受环境需要的限制;艺术的活动全是无所为而为,是环境不需要人活动而人自己高兴去活动。在有所为而为时,人是环境需要的奴隶;在无所为而为时,人是自己心灵的主宰。我们如果研究伦理思想史,就可以知道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中世纪耶教大师们,就学说派别论,彼此相差很远,但是谈到“最高的善”,都以为它是“无所为而为的观赏”(disinterested contemplation)。这样看,美不仅是一种善,而且是“最高的善”了。

摘自朱光潜《文艺心理学》(1936年)《朱光潜美学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第1卷第128—129页

“善”的最浅近的意义是“用”(useful)。凡是善,不是对于事物自身有实用,就是对于人生社会有实用。就广义说,美的嗜好是一种自然需要的满足,也还算是有用,也还是一种善。不过就狭义说,美并非实用生活所必需,与从实用观点所见到的“善”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许多人却把美看作一种从实用观点所见到的善。……我们的结论是这两种属性虽有时相关而却不容相混。现在我们无须复述旧话,只作一句总结说:“美”和“有用的”、“道德的”各种“善”都有分别。

摘自朱光潜《文艺心理学》(1936年)《朱光潜美学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第1卷第148—149页

“美”本来是人从艺术观点所定的价值,但是美学家们往往因为不能寻出美的特殊价值所在,便把它和“善”或“真”混为一事。

摘自朱光潜《文艺心理学》(1936年)《朱光潜美学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第1卷第148页

有一派哲学家把“美”和“真”混为一事。艺术作品本来脱离不去“真”,所谓“全体一贯”、“入情入理”诸原则都是“真”的别名。但是艺术的真理或“诗的真理”(poetictruth)和科学的真理究竟是两回事。比如但丁的《神曲》或曹雪芹的《红楼梦》所表现的世界都全是想象的,虚构的,从科学观点看,都是不真实的。但是在这虚构的世界中,一切人物情境仍是入情入理,使人看到不觉其为虚构,这就是“诗的真理”。凡是艺术作品大半是虚构(fiction),但同时也都是名学家所说的假然判断(bypothetical judgment)。例如“泰山为人”本不真实,但是“若泰山为人,则泰山有死”则有真实。……我们承认一切艺术都有“诗的真理”,因为假然判断仍有必然性与普遍性;但是否认“诗的真理”就是科学的真理,因为假然判断的根据是虚构的。

摘自朱光潜《文艺心理学》(1936年)《朱光潜美学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第1卷第149页

物有真善美三面,心有知情意三面,教育求在这三方面同时发展,于是有智育、德育、美育三节目。智育叫人研究学问,求知识,寻真理;德育叫人培养良善品格,学做人处世的方法和道理;美育叫人创造艺术,欣赏艺术与自然,在人生世相中寻出丰富的兴趣。

摘自朱光潜《谈美感教育》《读书通讯》第7期1940年8月

美感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的重要我们的古代儒家是知道的。儒家教育特重诗,以为它可以兴观群怨;又特重礼乐,以为“礼以制其宜,乐以导其和。”《论语》有一段话总述儒家教育宗旨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诗、礼、乐三项可以说都属于美感教育。诗与乐相关,目的在怡情养性,养成内心的和谐(harmony);礼重仪节,目的在使行为仪表就规范,养成生活上的秩序(order)。蕴于中的是性情,受诗与乐的陶冶而达到和谐;发于外的是行为仪表,受礼的调节而进到秩序,内具和谐而外具秩序的生活,从伦理观点看,是最善的;从美感观点看,也是最美的。儒家教育出来的人要在伦理和美感观点都可以看得过去。

摘自朱光潜《谈美感教育》《读书通讯》第7期1940年8月

道德并非陈腐条文的遵守,而是至性真情的流露。所以德育从根本做起,必须怡情养性。美感教育的功用就在怡情养性,所以是德育的基础功夫。严格地说,善与美不但不相冲突,而且到最高境界,根本是一回事,它们的必有条件同是和谐与秩序。从伦理观点看,美是一种善;从美感观点看,善也是一种美。所以在古希腊文与近代德文中,美善只有一个字,在中文和其他近代语文中,“善”与“美”二字虽分开,仍可互相替用。真正的善人对于生活不苟且,犹如艺术家对于作品不苟且一样。过一世生活好比做一篇文章,文章求惬心贵当,生活也须求惬心贵当。我们嫌恶行为上的卑鄙龌龊,不仅因其不善,也因其丑,我们赞赏行为上的光明磊落,不仅因其善,也因其美,一个真正有美感修养的人必定同时也有道德修养。

摘自朱光潜《谈美感教育》《读书通讯》第7期1940年8月

从一方面看,文艺对于人生必有彻底的了解与同情,把这了解与同情渗透到读者的心里,使他们避免狭陋与自私所必有的恶果;同时,它让心灵得到自由活动,情感得到健康的宣泄和怡养,精神得到完美的寄托场所,超脱现实世界所难免的秽浊而徜徉于纯洁高尚的意象世界,知道人生永远有更值得努力追求的东西在前面,——这一切都可以见出文艺对于人的影响是良好的,人可以从文艺中得到极好的教训,最好的宣教工具就莫过于文艺,但从另一方面看,文艺在创作与欣赏中都是一种独立自足的境界,它自有它的生存理由,不是任何其他活动的奴属,除掉创造出一种合理慰情的意象世界叫做“作品”的东西以外,它没有其他目的,其他目的如果闯入,那是与艺术本身无关的。存心要创造艺术,那是一种内在的自由的美感活动;存心要教训人,那是一种道德的或实用的目的。……从美学看,创作和欣赏都是聚精会神的事,顾到教训就顾不到艺术,顾到艺术也就顾不到教训。从史实看,大文艺家的作品尽管可以发生极深刻的教训作用,可是他们自己在创造作品时大半并不存心要教训人;存心要教训人的作品大半没有多大艺术价值。所以我对于利用文艺作宣传工具一事极端怀疑。我并不反对宣传,但是我觉得用文艺作宣传工具,作品既难成功,就难免得反结果,使人由厌恶宣传所取的形式因而厌恶到所宣传的主张。

摘自朱光潜《谈文学》(1946年)《朱光潜美学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第2卷第265—266页

美在文学里的地位是这样的:他随时能给人一点“美感”,给人一点满足,但并不能令读者至此而止,因为这一点满足是很有限的,远不如音乐与图画,这一点点的美感只能提起读者的兴趣去做更深刻更严肃的追求。例如李后主的词,王渔洋的《秋柳》,单赏玩其中的辞句的绮丽,声调的跌宕,那是不够的,因为明明的里面有亡国之恨,不容你不去领会。例如杜工部的《秋兴》,单赏玩其中的“典丽”是不够的,因为明明的里面有一个抑郁不得志的人的牢骚,不容你不去领会。那亡国恨写得美,那牢骚写得美,我承认,但是读者读了之后决不会说一声“美呀!美呀!”就算完事,最足以打动读者的心的不是那美,是那做为题材的亡国恨和牢骚。欣赏音乐图画,可以用“无所为而为”的态度,可以采取适当的“距离”,若是读文学作品而亦同样的停留在美感经验的阶段,不去探讨其道德的意义,虽然像是很“雅”,其实是“探龙颔而遗骊珠!”……我并不同情于“教训主义”。“教训主义”与“唯美主义”都是极端,一个是太不理会人生与艺术的关系,一个是太着重于道德的实效。文学是美的,但不仅仅是美;文学是道德的,但不注重宣传道德。凡是伟大的文学必是美的,而同时也必是道德的。

摘自梁实秋《文学的美》《东方杂志》第34卷第1号1937年1月1日

(第二节)艺术与人生

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盖以美为普遍性,决无人我差别之见能参入其中。

摘自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1917年)《蔡元培美学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70页

食物之入我口者,不能兼果他人之腹,衣服之在我身者,不能兼供他人之温;以其非普遍性也。美则不然。即如北京左近之西山,我游之,人亦游之,我无损于人,人亦无损于我也。隔千里兮共明月,我与人均不得而私之。中央公园之花石,农事试验场之水木,人人得而赏之。……美之为普遍性可知矣。且美之批评,虽间亦因人而异,然不曰是于我为美,而曰是为美,是亦以普遍性为标准之一证也。美以普遍性之故,不复有人我之关系,遂亦不能有利害之关系。马牛,人之所利用者;而戴嵩所画之牛,韩干所画之马,决无对之而作服乘之想者。狮虎,人之所畏也;而芦沟桥之石狮,神虎桥之石虎,决无对之而生抟噬之恐者。植物之花,所以成实也,而吾人赏花,决非作果实可食之想。善歌之鸟,恒非食品。灿烂之蛇,多含毒液。而以审美之观念之,其价值自若。美色,人之所好也;对希腊之裸像,决不敢作龙阳之想;对拉菲尔苦鲁滨司之裸体画,决不敢有周昉秘戏图之想。盖美之超绝实际也如是。

摘自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1917年)《蔡元培美学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70—71页

悲剧之美,以其能破除吾人贪恋幸福之思想。小雅之怨悱,屈子之离忧,均能特别感人。西厢记若终于崔张团圆,则平淡无奇;惟如原本之终于草桥一梦,始足发人深省。石头记若如红楼后梦等必待宝黛成婚,则此书可以不作。原本之所以动人者,正以宝黛之结果一死一亡,与吾人之所谓幸福全然相反也。

摘自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1917年)《蔡元培美学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71—72页

初民美术的开始,差不多都含有一种实际上目的,例如图案是应用的便利;装饰与舞蹈,是两性的媒介;诗歌舞蹈与音乐,是激起奋斗精神的作用;尤如家族的徽志,平和会的歌舞,与社会结合,有重要的关系。但各种美术的关系,却不是同等;大约那时候舞蹈是最重要的。看西洋美术史,希腊的人生观,寄在造象;中古时代的宗教观念。寄在寺院建筑;文艺中兴时代的新思潮,寄在图画;现在人的文化,寄在文学;都有一种偏重的倾向。总之,美术与社会的关系,是无论何等时代,都是显著的了。

摘自蔡元培《美术的起源》(1920年)《蔡元培美学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04页

照人类学与古物学看起来,各种未开化的民族,虽然环境不同,他们那文化总是相类,所以美术也很相近。到一种程度,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特别发展;所处的地方不同,就努力不同,因而演成各民族的特性,发生各种不同的文化,就有各种不同的美术。

摘自蔡元培《美学的研究方法》(1921年)《蔡元培美学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32页

一时代有特别的文化,就有一时代的美术。六朝的文辞,与两汉的不同,宋人的图画与唐人的不同,就是这种缘故。欧洲也是这样,文艺中兴时代的美术与中古时代的不同,现代的又与中古时代的不同、而且一时代又常常有一种特占势力的美术!如周朗的彝器,六朝的碑版,唐以后的文学。欧洲也是这样,希腊人是雕刻,文艺中兴时代是图画,现代是文学。

摘自蔡元培《美学的研究方法》(1921年)《蔡元培美学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32页

初民的美术常与魔术宗教有关,即文化的民族,也还不免。如周朝尚祖先教,所以彝器特美。六朝及唐、崇尚佛教道教,所以造象画象,多是佛的名义。建筑中最崇闳的,是佛寺,道观。欧洲中古时代最美的建筑,都是礼拜堂。到文艺中兴时代,还是借宗教故事,来画当时的人物。

摘自蔡元培《美学的研究方法》(1921年)《蔡元培美学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32页

美术所以为高尚的消遣,就是能提起创造精神。从前功利论,以为人必先知有相当权利,而后肯尽义务。近来学者,多不以为然。罗素佩服老子“为而不有”一语。他的学说,重在减少占有的冲动,扩展创造的冲动,就是与功利论相反的。但这种减少与扩展的主义,可用科学证明。这种习惯,止有美术能养成他,因为美术一方面有超脱利害的性质;一方面有发表个性的自由。所以沉浸其中,能把占有的冲动,逐渐减少:创造的冲动,逐渐扩展。美术的效用,岂不很大么?

摘自蔡元培《在爱丁堡中国学生会及学术研究会欢迎会演说词》(1921年)《蔡元培美学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47—148页

同类推荐
  • 红色文丛-体验红色旅游(四)

    红色文丛-体验红色旅游(四)

    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位于广州市中山四路42号。这座红墙绿瓦、古朴庄重的古老建筑,建于明代洪武年间,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它原为孔庙,后改为番禺学宫,占地面积63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100平方米。
  • 乐舞与书画(和谐教育丛书)

    乐舞与书画(和谐教育丛书)

    以构建和谐教育为宗旨,以实现素质教育为导向,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为追求,以促进学生按发展为目标的系列教育丛书。
  • 惧感、旅游与文化再生产

    惧感、旅游与文化再生产

    本书内容包括导论、山江苗族的历史与记忆、山江苗族的日常生活世界、山江苗族的社会结构、山江苗族的巫蛊世界与惧感、山江苗区的旅游与惧感的文化再生产。
  • 晋中精神

    晋中精神

    本书以2012年在晋中地区开展的“晋中精神”大讨论为背景,全面详细的记录了社会各界对“晋中精神的”的概括精华:明礼诚信、开放包容、艰苦奋斗、唯实唯先。全书体现了晋中人民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明天的美好期待。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百家姓·三)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百家姓·三)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热门推荐
  • 关于我被抓去做死神这件事

    关于我被抓去做死神这件事

    因为神明的小小玩笑,本应猝死的叶歌重生到了一个怪物横行的世界。人类被围困在城市里,唯一能与怪物们抗衡的手段便是从怪物身上抽取出来的“因子”。“喝下去,你就会获得神的权能。”那天,他的整个人生都发生了改变。
  • 又见漫天飞絮

    又见漫天飞絮

    飞花漫絮,苦情涯边七世等待只为与你相见三生石路,情缘树开可曾记忆与我
  • 灯下懒虫眠

    灯下懒虫眠

    自从林心音那个“死鬼”回来之后,林心音就想和离;自从林心音和离之后,上京城的人发现,那个恭顺温和的世子夫人一去不回头了......
  • 从前到至今

    从前到至今

    实时记录着一个女孩逐渐成熟懂事的成长过程。她既在回忆,也在向前奔跑。
  • 危机刺杀团:摇摆的帝国

    危机刺杀团:摇摆的帝国

    上古时代,龙族是人类的守护神,龙族帮助人类建设家园,直到人类发现饮龙血可以获得神力,屠龙族从此诞生,龙族逐渐消亡。毕燃,一个瘦弱的现代年轻人,被当世仅存的金龙选定与其同化。毕燃从此获得神力,毕燃的血也变成了龙血。饮龙血,得神力的秘密从此揭开。野心的未来工业集团,黑暗组织暗影军团,上古的种族屠龙族等,纷纷加入追捕毕燃的行列。在躲避追捕的过程中,毕燃得到了少林转世金童,年轻的捉妖女术士,丑陋的变异人等奇人异士的帮助,并最终组成了“危机刺杀团”对抗各方势力。
  • 娘娘不是本地人

    娘娘不是本地人

    来自21世纪花季少女的困惑(?д?;?)熬夜真的会穿越????女主:嗯,让我来试一试。一遍……没有两遍……没有三遍……还是没有…………直到第n次她看着周围金碧辉煌的建筑。成功了!可……她想回家了啊啊啊啊!她幻想的穿越…………末世(多酷)未来(多nb)可她却穿了个宫廷戏…………『无语ing』但是!好看的小姐姐也太多了吧!……一旁的偏执帝王唇角微微勾起:嗯?宝宝不是本地人? 巧了,朕也不是人。呵,那又怎样?惹上我,宝宝你以为你跑的掉?
  • 武装魔神

    武装魔神

    杀出一条血路!踏破这片大陆!所有阻挡在我面前的都将化为灰烬!
  • 《续缘之昏后恋情》

    《续缘之昏后恋情》

    前生恋情今生再续,一眸定情,殊不知是幸福的开端还是爱情的坟墓。他对她百般疼爱,她爱他深入骨髓。也许爱到骨髓里痛便麻木了。离婚的原因到底谁又能说清,他对她百般纠缠。她说:既然不爱何不放手,他说:请你告诉我什么才算是爱。新婚之夜他喊着另一个女子的名字让她情何以堪。允诺你却不知我爱了你那么久。
  • 夏,聆听风铃摇曳

    夏,聆听风铃摇曳

    他们的相遇很美好,很梦幻。曾经的他们以为这场爱情可以持续到老,但一切只是“以为”。当她们终于学会笑着摇头拒绝自己喜欢的的东西时,当他们可以狠下心放弃她们时,这个世界变了。七年的时间可以改变多少?她失忆了,她无情了,这个七年,处于水火之中。——她是恶魔公主,有无人能比的高傲,冷艳与高贵,是她的特征。他是世界的王者,拥有控制全世界的权利,得到他,就等于得到了世界。七年后,他回来了,看见的却是她陌生的眼神。关于他的点点滴滴,她已完全忘记。“她说她不记得了,我笑着说我也忘记了……”她终于再次爱上了他,然而世界不公,她的生死就在一线之间。他守护着她。“小陌,我爱你,我好爱你,求求你醒来吧……”爱了无数遍,哭了无数次,心已遍体鳞伤,却还是无情被分开。注定不可能在一起,却还坚持的爱情,最终残酷的后果————她是天使公主,纯真而善良,用坚强的外表掩饰懦弱。他是黑道的王,铁石心肠,却只对她一人温柔似水。七年前,她把匕首捅向他,说出了那句“我爱你。”他笑得很温柔:“再捅我一刀,我还想再听一次,那句我爱你……”七年后,她是十字刹的白冤少主,活得冷漠。每次见到他,都会心如刀割。“米苏,我爱你。”“我不爱你啊……”她含泪微笑。已经,没有挽回的余地。有的人注定偶然出现在你的生命里,却要用一生的时间来将它遗忘。————等下一个夏天,再一次聆听风铃摇曳。喜欢加我Q吧2981046483
  • 终焉之末世

    终焉之末世

    外星文明,丧尸危机,废土污染,变异危机,机甲乱战,暴君掌世,当这一切的一切都发生了,我们的主角该如何在这个混沌乱世谋得一席生存之地,又到底是该反抗暴君,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