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587000000004

第4章 前言(3)

神会自在地回答:“我自以料简断是非,定其宗旨。我今弘扬大乘,建立正法,令一切众生知闻,岂惜身命?”

滑台会上,神会和尚已经是个鬓发如霜的六十七岁老人,他登狮子座,大声疾呼,驳斥当时名声威势盖国的普寂大师,直指神秀大师门下“师承是傍,法门是渐”。如此胆识过人的气魄,圭峰宗密禅师叹其“龙鳞虎尾,殉命忘躯”。滑台之会,令北宗势力削弱,也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大革命,同时树立六祖惠能的法统,广开南宗顿教法门。

神会和尚高举“顿悟”的利器,破斥空心静坐、入定求佛作圣的渐修妄想,他护师卫教的无畏精神,于滑台疾呼顿悟宗旨。他为了争取宗门的法统,在八十六岁的高龄,遭受北宗的迫害和皇室的四次降旨贬谪。我们从圭峰宗密禅师撰述的《神会略传》的记载可知:

天宝十二年,被谮聚众,救黜弋阳郡,又移武当郡。至十三载,恩命量移襄州。至七月,又敕移荆州开元寺,皆北宗门下之所致。

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造反,不久,洛阳、长安两地都沦陷了,九十岁的神会和尚挺身而出,筹集军饷,保国卫民。战乱平定后,朝廷感激他对国家的贡献,因此由肃宗下诏迎他入内供养,并为他营造禅宇。

神会以三十年的时间,建立南宗的法统,终于功成愿满。上元元年(760)五月十三日,他与门人告别,是夜入灭。神会和尚示寂后三十六年,朝廷追封敕定为第七祖,南宗从此在历史上得到不可动摇的正统地位。

曹溪法乳,千年来绵延不断,最大的功臣,首推神会大师。他定南宗是非,立顿悟宗旨,使六祖惠能和《坛经》长久以来被人传诵、讨论,可谓印证了“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至理名言。

八、惠能的禅法特色

《坛经》记录着六祖一生的行迹与思想菁华,始终是古今中外,教内教外研讨和考据的重要话题。以下就《坛经》里面的几句法语来说明惠能大师禅法的特色。

《定慧品》中,六祖说:“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念、无相、无住,是惠能禅法的特色,他的主旨在令我们解缚去缠,从迷返悟,见到般若本性。要如何远离颠倒梦想,度尽生命的苦厄呢?六祖惠能的伟大,在于他懂得修行要落实在生活中,所谓“离世求菩提,犹如觅兔角”。六祖是中国佛教的革命者,他提出许多掷地有声的见地,把高深奥妙的佛法,落实到有情人间;把飘渺玄谈的禅学,回归到血肉生活。

1.自我得救:《般若品》里,六祖说:“前念迷即凡夫,后念觉即佛。”他把得救的责任,回归给我们自己,要我们自我承担,自我得救。所谓: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凡夫与佛都在此心中,只要我们一念觉悟,就像一灯能使千年暗室光明遍照。六祖要行者肯定自己就是这出生命舞台剧的主角,没有任何人可以替代,就像佛陀降诞时所说的“天上天下,惟我独尊”。六祖打破学佛修行人的迷执和痴想,揭示真正的禅者不是畏首畏尾的懦夫,而是自主、自尊、自立、自救的英雄好汉。所谓自我束缚,解铃还需系铃人,要自我解脱。

2.自我皈依:六祖在《忏悔品》说:“普行恭敬,即是见性通达,更无滞碍,是自皈依。”我们皈依三宝,实际上,佛陀哪里还需要我们去皈依礼敬吗?自我皈依自性三宝,信仰自己三身具足,才是真正懂得皈依的真义。

见性成佛,不再是渺渺难测,只要从日常生活中,止息人我争论,普行恭敬,就是见性,就是与道相应。我们常常见到凡夫的本性,贡高我慢,百般思量,费心地比较计较,就像乌云遮日,怎么能见性出头呢?

一心具足十法界,一身具足神通变化,只要我们识自本心,不再妄求佛祖赐给我们消灾免难,那么我们就能够自我醒觉、自我皈依,从凡夫贪、嗔、痴、慢之性,逐渐地开发菩萨慈、悲、喜、舍的无量方便。

见性不难,对于生活能清贫知足,即见声闻淡泊之性;明了缘起法则,即见缘觉宁静之性;度众不烦不恼,即见菩萨大悲之性;无住、无相、无念,即见如来不动之性。见性并无半分秘密,所有的密语密意,尽在汝边。

九、惠能的衣钵传人

六祖为了免除后人为了衣钵徒生是非纷争,因此在入灭前,付嘱徒众:“吾于大梵寺说法,以至于今,钞录流行,目曰《法宝坛经》。汝等守护,递相传授,度诸群生,但依此说,是名正法。今为汝等说法,不付其衣。”六祖向门徒及后人表示,能依法而行,是谓得到付法密传。

六祖因为不以衣钵为传法的信征,他的法反而流传得更为广阔,得到他的禅旨法嗣不限一人,而有四十三人之多(见《付嘱品》)。敦煌本《坛经》中,提到惠能晚年有十大弟子,即:法海、志诚、法达、智常、智通、志彻、志道、法珍、法如以及神会。这十大弟子主要的贡献是结集编纂《坛经》,把惠能的事迹行谊传扬下来,尤其神会举办滑台无遮大会,建立南宗顿教世系地位。这些弟子们对于南宗禅的流行,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

惠能大师示寂后一百年间,南宗禅分枝成三大宗派:一、神会禅师开创的荷泽宗;二、希迁禅师开创的石头宗;三、道一禅师开创的洪州宗。荷泽宗在中唐以后,渐渐式微,南宗禅即成为石头宗和洪州宗的天下。

有句禅门用语,叫“跑江湖”,是指寻师访道的意思。跑江湖的典故,就是来自江西的马祖道一禅师、湖南的石头希迁禅师。《宋高僧传》说:“自江西主大寂,湖南主石头,往来憧懂,不见二大士为无知矣!”可以想见此二宗昔日的盛况。

两位大士不只是增添了南宗禅的绚烂和光彩,而且像块肥沃的园地,成就了“一花五叶”的繁荣和茂密,庇荫天下苍生。六祖惠能的衣钵传人,得法子孙,如累累桃李,遍满天下。抚今忆昔,我们不得不叹服大师不付衣法的睿智,使禅如水,长流洲界;使法如光,普照三千。

十、惠能的五家七宗

“禅”,溯源自印度佛陀于灵山会上的“拈花微笑”,发扬光大于中国唐代的六祖惠能“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南宗顿悟禅,由此逐渐形成为“五家七宗”的庞大宗派——禅宗。所谓的“五家”,各家的禅理和思想内容,并无太大的争议,而是因为各家祖师性格不同,所使用接引后学的教学方法就有宽、猛、缓、急的差异,自然形成各家不同的“宗风”。

《坛经·付嘱品》记载达摩祖师留下的偈语:“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华开五叶,结果自然成。”一华(花),指初祖达摩一脉相传的禅旨;五叶,则是惠能后,禅宗分为临济、曹洞、沩仰、云门、法眼五宗争鸣齐放的盛况。今以五家成立先后,概略说明各家的宗风。

1.曹洞宗:属于石头的一支,由洞山良价禅师和他的弟子曹山本寂禅师开创的南禅宗派。家风细密,强调以亲切方便来度化众生。如《人天眼目卷三曹洞门庭》说:“曹洞宗者,家风细密,言行相应,随机利物,就语接人。”

2.云门宗:为云门文偃禅师所开创。他的禅风特色是以出奇言句来截断学人的妄想执著。所谓出奇言句,不是胡言乱语,而是在电光石火的简短问答中,打破固步自封的思想窠臼。如《人天眼目卷二云门门庭》说:“云门宗旨,截断众流,不容拟议,凡圣无路,情解不通……云门宗风,孤危耸峻,人难凑泊。”

3.法眼宗:开创者是清凉文益禅师。他的宗风特色是善于“因材施教”。如《人天眼日卷四 法眼门庭》说:“法眼家风,对病施药,相身裁缝,随其器量,扫除情解。”

4.临济宗:五家中,属临济的宗风最为激烈严峻,是临济义玄禅师所创。临济的棒喝教育是一大特色,并以“临济四喝”最为人津津乐道。在《人天眼目卷二临济门庭》,对四喝作了说明:

金刚王宝剑者,一刀挥尽一切情解。踞地师子者,发言吐气,威势振立,百兽恐悚,众脑脑裂。探竿者,探尔有师承无师承,有鼻孔无鼻孔。影草者,欺瞒做贼,看尔见也不见。一喝不作一喝用者,一喝中见如是三玄、三要、四宾主、四料拣之类。

5.沩仰宗:由沩山灵祜、仰山慧寂师徒两人所创立,其家风“温和慈柔”。从《人天眼目卷四 沩仰门庭》的描述,可见一斑。

沩仰宗者,父慈子孝,上令下从,尔欲捧饭,我便与羹;尔欲渡江,我便撑船。隔山见烟,便知是火;隔墙见角,便知是牛。

另外由临济门下又分出黄龙派、杨岐派,合称七宗。黄龙派的开创者是慧南禅师,承袭临济严峻的宗风。杨岐派的禅风比黄龙派温和许多,开刨的方会弹师,虽然少了临济宗激烈的特色,但是他“有马骑马,无马步行”,仍旧延续临济宗的“卷舒擒纵,杀活自在”的禅风。

惠能的一花五叶,造就无数的禅门巨匠,在佛教史上写下傲人的风光:各宗各派,不论是分化或融摄,最后皆汇归统一于曹溪的法脉。

《六祖法宝坛经》经文很长,为了帮助信者容易明白,以下从每一品中提出十个问题,用问答方式扼要做个解说。

除此以外,我们也把经文用白话翻译,同时针对一些名相、专有辞汇加以注解,以增加现代人的了解。

同类推荐
  • 当代宗教冲突与对话研究

    当代宗教冲突与对话研究

    本书分当代宗教冲突研究、当代宗教对话研究、中国宗教的和谐传统与现代价值3编。具体包括:阿以冲突与宗教因素、海湾教派冲突和黎巴嫩内战等内容。
  • 星云日记39:忙中修福慧

    星云日记39:忙中修福慧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的第三十九册。收录星云大师1996年1月1日至2月29日期间的日记,分为“健全自己”、“以一当百”、“自知之明”、“忙中修福慧”四部分。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梁,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
  • 禅里禅外悟人生全集

    禅里禅外悟人生全集

    本书对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禅人禅事、禅思禅语,进行深入的挖掘。精选了数则流传千年的佛学故事,进行了精当的评述,篇篇隽永,字字珠玑。阐释佛禅智慧,探讨人生哲理。
  • 东晋宋齐梁陈比丘尼研究

    东晋宋齐梁陈比丘尼研究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先是依附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道术、玄学,至东晋时与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融合,影响遍及全国。当时,无论在文化或思想上,佛教逐渐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灵之中。特别是佛教深入到士大夫阶层,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东晋文人的诗歌和文学创作。东晋的玄言诗、山水诗、佛理诗中都可以见到佛教的宗教理想和佛学理论独特的思维方式。佛经故事丰富的想象力,佛教宣扬的神通变化尤其是当时流行的观音感应故事,为中国古典小说带来了新的生命力,拓展了新的叙事领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 般若波罗蜜

    般若波罗蜜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堙,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里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热门推荐
  • 妖孽王爷江湖妃

    妖孽王爷江湖妃

    她,出生便身带奇香,害人害己,因香而绝情封心,但是那无情的外表下,却有一颗多情的心,一朝江湖,看她如何风生水起,涅槃重生。他,是**国的王爷,是江湖上最大的情报组织索情情主,冷漠,绝情,亦是妖孽,但冷漠绝情的心只为一人顷其所有,传言他是江湖上最大的杀手组织暗魅之主,暗魅之主是他?还是另有阴谋?
  • 充满爱的青春

    充满爱的青春

    青春,就好像一本书;青春,也是一段永远永远不会完的爱情……
  • 执剑邀月

    执剑邀月

    这是一场江湖门派的纷争,其内身法武学之斗、权谋手段之争层出不穷,精彩纷呈。这是一篇书尽江湖轶事恩怨情仇的长歌,不乏快意道哉、缠绵悱恻的侠义与柔情。这是一部只属于江湖中人的篇章,其内匡有扶正义的名门正派、荼毒一方的歪魔邪道、更不乏心怀叵测于暗中布局之人,其中情节跌宕起伏、北狄、南蛮、西域、东夷乃至化外之地一众高手暗流窜动,意图染指华夏之所,而手段凌厉名震江湖的侠客们又能否吹散迷雾终现明月,找出尘封于世的真相呢?请见本书。
  • 兮君辞

    兮君辞

    “回忆着与你的时光,便是我莫大的幸福。我很庆幸,能够多活三年;我很荣幸,能多陪你三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剑仙那点事儿

    剑仙那点事儿

    这是修真者之间的战斗!这是正义与邪恶的对抗!这是法宝与法宝的争相斗艳!这是一个离奇的世界,一个不为人知的世界,他代表了一代人的回忆,也许你知道,也许你不知道···
  • 仙姻录

    仙姻录

    人的姻缘由姻缘簿掌管,而仙同样是有仙缘的,这一切的一切皆围绕着一物发展,那便是仙姻录。
  • 隐于雾泊

    隐于雾泊

    自古正邪不两立,他本是人们口中邪恶的存在,却与以消灭他族为己任的人成为兄弟。猝不及防的事件,使得兄弟之间反目成仇。无休无止的战争中,究竟谁才能获悉事件原本的真相走到最后?
  • 换巢鸾凤为君安

    换巢鸾凤为君安

    【第一人称,不喜勿入】如果早知道情劫如此难渡,楠清宁愿当初就魂飞魄散。何至于,如今这么绞尽脑汁。为了撩动这位傲娇的王爷,她可谓是用尽毕生才华。楠清:王爷请问您听过一句诗吗?楚明渊:说。楠清:春眠不觉晓,咱处处对象可好?楚明渊:......楠清:唉,魔界公主又如何?历个情劫,还不是委曲求全,简直丧尽天良啊!老娘要换人,凡间男儿那么多,不差你一个楚明渊。楚明渊:来人,给王妃换上嫁衣,本王即刻成婚。
  • 弑源道

    弑源道

    他,生于盛世,却见证了多少假象背后的衰败;他,本是贵族公子,却只能卑微地寄人篱下;他的命运,似乎早已注定,却又无法肯定;是成为一介凡夫俗子还是一代天骄至尊?人们与规则抗争,妄想夺得生存的机会,殊不知自己眼中的生存,只是规则的一部分;也不知所谓解脱的过程在无形中也毁灭着自己;更不知,自己存在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这个世界,究竟有着怎样的隐秘和真相?整个世界都醉倒在表象下,只有他还醒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