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587000000017

第17章 决疑品(3)

没有烦恼忧虑。根据《阿弥陀经》云:“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因此,极乐净土的众生,没有贪欲、嗔恨、愚痴、嫉妒等烦恼罣碍,只有无尽的快乐。

没有经济的匮乏。极乐净土到处都是七宝所成的亭台楼阁,到处都是金银财宝,连地上都是黄金铺地。他们不需要用钱,因此没有经济的匮乏。

没有恶道的恐怖。人间不但有很多自然界带来的痛苦,如水灾、旱灾和风灾、地震等,还有很多的虫害、疾病,尤其是人为的战争灾难,种种的人我纷争,真是有如恶道般恐怖。极乐净土里,没有三恶道,只有诸上善人聚会一处,因此没有恶道的恐怖。

4.唯心净土:“随其心净,则国土净”,这就是唯心净土。唯心净土也有四个特点:

随遇而安:你能随遇而安,那里就是净土。

随缘而生:你能随因缘而生活,到处都是净土。

随喜而作:你能随喜工作,当下就是净土。

随心而住:你的心能任运逍遥,随缘放旷,则“随所住处,皆是净土”。就如天上的太阳、月亮,不管乌云密布也好,或是刮风下雨也好,太阳、月亮都是那么逍遥自在地悠游于虚空之中,这就是随心而住。

5.华严净土:《华严经》指出的净土世界是:

大小不二:一沙一石里,可以见到三千大千世界。

一多无异:别人说一说多,其实一中有多,多也即一。

动静一如:尽管无常变化,尽管世间不安动乱,不过,你的心安静自如。

净秽无别:即使身处污秽里面,你要清净自己的心。所谓“随其心净,则国土净”、“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希望大家都住在净土里面。

三、六祖对弥陀净土的看法如何?

在各种净土里,禅宗所提倡的是自性的净土,是本心的净土,然而对于《阿弥陀经》所说的弥陀净土,六祖大师又是什么看法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禅宗主张不着相,提倡“即心即佛,自性是佛”,所以禅师们过去所谓“佛来佛斩,魔来魔斩”。为什么佛来要佛斩呢?难道对佛(自己所信仰的中心。),还有什么仇恨吗?当然不是,这只是说明禅宗最看重我们的本心,自性上有了污染,有了牵挂,就如同我们乘船过河,到了彼岸以后,要把船放下来,如果你放不下,难道还要背着船走吗?

禅宗主张:我们信佛、拜佛,其实我们自性本来就是佛,佛性人人本具,因此不要再到心外求佛,佛在心内;你也不要想到心外有净土,净土就在心中。

理上是如此没有错,然而当我们还没有开悟的时候,还不知道自己“即心即佛,即佛即心”的时候,我们还是要拜佛,我们还是承认,我们要念佛才能成佛。所以,六祖大师站在禅宗立场,虽然肯定西方极乐世界的净土,就是对佛说圣言量的肯定,这固然是很可贵,但是六祖大师并不鼓励大家忘记自己“即心即佛”,而一味地往心外求法,一味地要往生心外的西方极乐净土。

六祖惠能大师说:“西方极乐世界,远有多远?十万八千。”《弥陀经》里则讲“十万亿佛土”,一个佛土等于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十万亿佛土,就是十万亿个三千大千世界,表示很远、很远。但是,如果你是一个上智之人,西方极乐世界也不是十万亿佛土之外,当下就是。所以,《阿弥陀经》里也说到,一个人只要能念佛念到一心不乱,“于一念顷,即生西方极乐净土”。所以,真正的净土,没有远近的。一个悟道的人,像阿弥陀佛一样,无量寿——没有时间的限制,超越了时间;无量光——没有空间的限制,超越了空间。我们超越了时间,超越了空间,那就是宇宙的真理,也就是“远近不二”——没有此土,没有彼土,当下即是。

所以,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说到:“在我们东土的人造罪了,大家来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假如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因为有了妄想杂念,也造了业,那么他们往生到什么地方去呢?”意思是说,你心性不明,你罪业不除,你在佛土里面,那也是像在娑婆世界;你在娑婆世界里,如果你能明心见性,当下就是佛国。因此,净土就是要明心见性,心外无法,。外也无净土,禅就是心,道就是心,佛就是心。

过去在丛林禅堂里,除了参禅以外,不准念佛,所谓“念佛一声,漱口三日”,然而净土却又提倡念佛,看起来好像很矛盾,其实不矛盾。就以净土宗来说,他教人念佛,主要也是要用念佛的这一个正念来对治妄念,妄念一除,正念生起,进而以无念来对治有念。因为有念也是迷,能够“不念而念,念而不念”,那不就是无,就是禅?所以不管念佛也好,参禅也好,主要的,都是要借念佛、参禅来净化自己,升华自己,找回自己。所以,《六祖坛经》要我们不要多伺妄求,当下改变自己最为重要。比方说,你在生活里,把生活改善,你的生活里就有净土;你用心美化周遭的环境,你的环境就是你的净土。所以,我们要往生净土,往生极乐净土固然很好,不如往生你自己当下的净土,也就是你自己现实的生活、现实的环境,那就是你的自性的净土。所以,我们对净土的看法,应具备有四个意义:

1.人事相处的和谐。我们在人间,有时候为了人事不和谐,常常引生很多苦恼;怨憎固然会很苦,恩爱别离也是很苦。所以,人事相处,应如君子之交,彼此互相尊敬、和谐。人事的和谐,就是我们人事上的净土。

2.心里净化的安住。我们有时候熙熙攘攘,劳劳碌碌,心里动荡不安,心里贪嗔无明,我们的心内找不到一个真正安住的地方。现在的社会,大家建华屋,建高楼,富丽堂皇,身体有所安住了,但是心里没有安住的地方,因为心里面罣碍名利得失、是非好坏。所以,我们如果用禅净化心灵,使我们的气质安详,使我们的心安住在禅的上面,安住在慈悲的上面,安住在般若智慧的上面,安住在虚空广大无边的上面,像太阳、月亮,安住在虚空里,每天游遍四方,逍遥自在。所以,《六祖坛经》主要的就是要为我们的心找到一个安住的地方。

3.恐怖斗争的消除。所谓净土,在净土里没有竞争,也没有恐怖。在世间上,每天人和人争,人和自然争,人和畜生争,到处斗争,到处充满恐怖。所以,如果生活没有安全感,那就不是净土。

4.平等自由的实践。在净土里,我们要平等,要自由。例如民主政治选举,那就是平等;民权受到尊重,那就是平等。所谓自由,就是不侵犯别人的生存,不侵犯别人的所有,不侵犯别人的因缘。自由平等,这才合乎净土的意义。

不过,我们希望:净和禅是没有分别的,参禅的人不要诽谤净土,念佛的人也不要排斥禅宗。永明大师的《参禅念佛四料简》,所谓“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做佛祖。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所以,禅净应该双修。

自古以来,禅宗和净土宗时常发生一些纠纷,参禅的人认为念佛的人是心外求佛,是靠他力;念佛的人也批评参禅的人不靠佛力,哪有那么容易成就?所以,禅净之争一直成为佛门一个重要的问题。永明大师的《参禅念佛四料简》,提倡禅净要调和。他说:如果你参禅又念佛的话,就好像带角的老虎,既可以现世作人师,来生也可以作佛祖,这是第一个主题。第二,假如你没有参禅,你只念佛,念佛很稳当,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又何愁不开悟?第三,有禅没有净土,十人可能会有九人走岔了路。所以,参禅没有名师指导,常常着魔,常常有其他的意外事情发生。假如没有禅,又没有净土,更是危险,将来百年以后,地狱、饿鬼、畜生,铁床并铜柱,万劫千生没有个人可以依怙,又如何能得度?

禅和净究竟哪一个好?过去有两个徒弟,有一天,大徒弟来跟师父说:“师父!现在这个时代,最要紧的要弘扬禅宗。你看,禅,多高的智慧,生活里有了禅,多幽默,多有境界!现在西洋人都学禅,我们今后要弘扬禅宗”

师父听了点点头说:“很好!”

大徒弟走了以后,小徒弟来了,“师父!人生如苦海,所谓生死事大,要了生脱死,必须要念佛,念佛如同坐上一艘安全的救生艇,念佛才能慈航普度,我们要弘扬净土。”

师父说:“你说得对,很好!”

小徒弟也走了。在旁边听话的侍者觉得很奇怪:大徒弟说禅宗很好,小徒弟说念佛很好,究竟哪一个好呢?于是问师父:“你刚才说他们都好,究竟哪一个好呢?”

师父说:“还是你的好。”

从这则公案可以说明,一个真正悟道、有修有证的人,看根机,适合哪一个根机,就是哪一个好。有时候,禅宗批评净土,净土诽谤禅宗,这样一来,受害的是佛教。因此,希望我们都能秉承过去的祖师、诸位禅宗大德们的这种看法,我们还是有禅有净土,来过一个“现世为人师,来生做佛祖”的这种修行生活吧!

四、如何能亲觐弥陀和净土?

在前面我们谈到了净土,怎样才能看见净土?怎样才能亲觐阿弥陀佛呢?

自古以来,我们从《净土圣贤录》的记载证明,不少人现世今生就能亲觐阿弥陀佛,就能亲见极乐世界。例如明朝的袁了凡,他见过极乐世界的净土胜境,见过阿弥陀佛的庄严报身。净土宗祖师慧远大师,在江西庐山结社念佛,也曾经三次亲见阿弥陀佛现身。唐朝善导大师称念阿弥陀佛名号,每称念一句佛号,口出一道光明;念十句佛号,口出十道光明;念百句佛号,口出百道光明,所以被称为光明和尚。

二三十年前,我在宜兰有个念佛会,那里有个信徒,大家称她为阿敏姑,她也曾亲见过极乐净土,见过阿弥陀佛。

以上这些事迹,都是净土人士所讲,禅宗不讲外相上的净土,他们主张“自性的弥陀、唯心的净土”。因此,如何能亲见弥陀和净土?以禅宗来讲,就是要了然自性,自己对自己要明明了了的认识,要能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是什么。现在我们不能认识自己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有一个色身,有一个假相,这个色身上面有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天天和外面的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接触,于是就有了眼、耳、鼻、舌、身、意这六种认识;一旦有了认识,就会分别,一有了分别,种种的差别、种种的现象,世间的好好坏坏、是是非非,便无有了时。

因此,佛经常常把我们的身体比喻成一个村庄,这个村庄被六个贼人盘据了,所谓:“六根门头尽是贼,昼夜六时外徘徊,无事上街逛一回,惹出是非却问谁?”六个贼人就是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其中又以心(意)为首领,日夜指使着这六个贼人在我们的身心里面为非作歹,因此,有一首偈语说:“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定太平。”学佛首重治心,心调伏了,其他的眼、耳、鼻、舌、身都会跟着听话,所以“擒贼要擒王”。

不过,调心治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诚如王阳明先生所说:“擒山中之贼易,捉心中之贼难。”我们每天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向外执取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欲乐,引生种种的烦恼痛苦。因此,如何守护我们的六根门户,不使它蠢动妄为,是修行不可忽视的功课。

我们的心也像一座宝矿,学佛修行正如开采心里的宝矿一样,只要我们能把心里的宝藏,也就是我们的真如佛性开采出来,就能“得度”。

经云:“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无,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坏。”那么,我们的心性如何契合佛道,如何亲见弥陀净土?《六祖坛经》里告诉我们:“常行平直,便见弥陀。”如果我们的心能安住在平等上,心能平直无谄曲,便能与佛道相应,便能得见阿弥陀佛。所以,六祖大师指示我们:要求作佛吗?佛要向我们本性中求,所谓“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心外的法都是差别,都是无常,心外无佛,佛要向自我的心里来求。

《六祖坛经》又说:“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时我们念观世音菩萨,拜观世音菩萨,不如学习她的慈悲。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只要你有慈悲,你就是观世音菩萨,你念大势至菩萨,大势至菩萨是大喜大舍,你有喜舍,你有欢喜为人服务的心,你就是大势至菩萨。你念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是能净的意思,如果你自心清净,你就是释迦牟尼佛。

我们常见一般佛殿里供奉着西方三圣,阿弥陀佛的左右分别是观世音与大势至;把观世音的慈悲和大势至的喜舍结合起来,就是阿弥陀佛。再如大雄宝殿里供奉的三宝佛,释迦牟尼佛的左边是东方药师佛,右边是西方弥陀佛;把东、西调和,把生和死调和起来,能不生不死,那就是释迦牟尼佛,就是法身毗卢遮那佛。

我们研究《六祖坛经》,想要觐见弥陀,想要见到净土。其实,不管是见佛,还是净土,都不能执著表相,正如标月之指毕竟不是月亮,我们不要以为手指就是月亮,要能避开手指,才能见到月亮。也就是说,我们要觐见弥陀或净土,不是在相上求,不是在口里念,是要向心里去找,人人心中皆有佛性。当初佛陀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成等正觉的时候,第一句发出的宣言即是:“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意思就是说,每个人本来都是佛,只可惜因为有无明妄想,不知道自己是佛;如果去除无明妄想,自己就是佛。所以,在《六祖坛经》里,惠能大师告诉我们如何才能见到自性的弥陀,如何才能建设自己的净土呢?

1.除人我,须弥倒:就是要去除人我的分别心,要把人我的执著去除;人我的执著就好像须弥山,障碍人际的和谐、沟通。人我一除,阻碍也就没有了。所以《金刚经》一再要我们“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2.去邪心,海水竭:邪心就好像贪嗔迷妄,如海水里的波涛汹涌,搞得我们身心不得安宁;邪心一除,海水就枯竭了,就没有大水之患。

3.烦恼无,波浪灭:《百法明门论》说,我们的烦恼有大烦恼、中烦恼、小烦恼;有根本烦恼、枝末烦恼、八万四千烦恼等。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为什么会感到艰难困苦,感到不安,就是因为有烦恼扰乱我们:烦恼一除,波浪就会消灭,自然风平浪静。

4.毒害亡,恶龙绝:烦恼不但恼害自己,同时恼害别人,例如,幸灾乐祸,损人利己。如果把这许多毒害人的心忘记,恶念就会灭绝,恶魔就不会扰乱我们。

《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要天天念佛、拜佛?不但用音声求佛,还要为佛像装金?其实佛像只是一个引导,我们拜佛,主要是要拜我们自心本性里的佛。

唐朝有一位丹霞天然禅师,有一天到一个寺院去挂单,时值严冬,天气寒冷,他就把佛殿上木刻的佛像拿下来烤火。寺中纠察师一看,大声怒斥道:“该死!怎么将佛像拿来烤火取暖呢?”

“我不是烤火,我是在烧取舍利子。”丹霞禅师从容不迫地回答。

“胡说!木刻的佛像怎么会有舍利子?”

丹霞禅师说:“既然是木头,没有舍利子,何妨多拿些来烤火!”

在丹霞禅师的心目中,我佛如来的法身遍满整个宇宙世界,而不仅仅是雕到的佛像,对禅师而言,那尊佛像早已超越了形质,宇宙真理才是我佛法身的整个表征。由于纠察师所认识的佛像只是木刻的,而丹霞烧佛欲取舍利,他所认识的佛像才是有灵性的。

不过,讲到这里,大家可千万不要误会,以为既然如此,以后我们到了寺庙里,也可以把佛像拿下来烤火。其实大家要知道,佛像对于一个尚未见性悟道的人来说,正如过河需要船筏一样,但是一旦过了河,就没有必要背着船走。

同类推荐
  • 降伏其心(上册)

    降伏其心(上册)

    学佛必须要看清自己的心动念,修行先要降伏自己的身心,历世炼心即是福慧双修,守住真心胜过所有法门,激活能量打开心量,没有过去未来就是当下,每一个当下都能觉悟那就是佛,众生成就了你,没有众生就没有无上菩提,冤枉你就是成就你,修行就是转外境而不是被外境所转。
  • 金阊区志

    金阊区志

    本志上限追溯事物发端,下限止于1999年,重点记述了1951年苏州市金阊区建区以来的自然、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 禅海蠡测

    禅海蠡测

    本书是南怀瑾先生亲笔撰作的一部禅宗研究著作。作者通过纵向的叙述和横向的比较,对禅宗的演变、宗旨、传授和修行实践,禅宗与净土宗、密宗、丹道、理学和西方哲学的异同等,做了分门别类的论述,提出不少独到的见识。
  • 心经

    心经

    《心经》作为般若经的浓缩本,“缘起性空”是其核心思想,但又进一步从“对外扫相”和“对内破执”两个角度去讲“空”。《心经》是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来对外破五蕴身,以“心无挂碍”来破心执。
  • 修行即修心

    修行即修心

    引领都市禅修风潮,慰藉心灵的灵修之旅。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热门推荐
  • 音乐之源

    音乐之源

    《音乐之源》一书,由81篇短文组成,每篇大多千字左右,都是人们最关心、最常用的音乐文化知识,力求比较系统、简洁、准确地介绍这些音乐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并突出其知识性、通俗性、趣味性。
  • 孤女乱世求存记

    孤女乱世求存记

    印江县衙闹鬼,接连八任知县,上吊的,中毒的,被刀砍死的......个个不得善终。为了救治妹妹的病,她深夜潜入韩王府盗取七叶草,谁知突然横生枝节,无奈之下她决定豁出去赌一把,为了爱自己,自己所爱的人,是支撑她走下去的信念.............她能查出事情的真相么?她能平安归来么?讲述一个女子,女扮男装混迹官场,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为自己,为自己的亲人取的在这乱世当中,生存的权利。
  • 青少年必须知道的安全常识

    青少年必须知道的安全常识

    精选了青少年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必须知道的安全常识,主要有家居生活安全常识、饮食安全常识、运动安全常识、校园安全常识、交通安全常识、消防安全常识、自然灾害安全常识、网络安全常识、社会安全常识、紧急救护常识。希望在本书的指导下,青少年们能避开因缺乏常识而受到的伤害,从而能更健康、更快乐地成长。
  • 儒战天下

    儒战天下

    浩然正气-圣人的战技,人生苦海,我寻舟摆渡。正统儒家与理学的完美冲突,是美丽邂逅,还是宛然一叹。这里有最新的仙侠解说,诸子百家如何玩转天下,儒学大师如何与天子相斗。美丽的诗歌如何骗取女子芳心。请诸位点击一看,一首小情诗,一把玉箫,一身强悍的法力。让大家玩转天下,追人成功~~本书的小高潮兴起了,虽然前面几章可能写的不够好,但是希望大家可以看看后面这些章节,肯定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 青春那场暗恋

    青春那场暗恋

    青春或许总是会有些遗憾吧,就像青春的那一场沁人心脾的暗恋,最后一面,也来不及述说……
  • 追踪四亿年前的凶手

    追踪四亿年前的凶手

    这部小说并非作者纯粹的向壁虚构,这是作者从1993年5期《奥秘》刊登的《四亿年前的人类化石之谜》一文得到信息,立足本土,原创思维,展开非凡的想象。蒲城南宋金代当时的县令叫马扬,小说主人公就叫马阳,这是对当年令人尊敬的马扬县令特别的尊重和别致的纪念。时间跨度,四亿年;地理跨度,从东半球到西半球;人物关系,好人坏人之间,扑朔迷离,错综复杂。由于作者对古玛雅的特别尊崇,借助玛雅古书的独特破译,寻觅追踪四亿年前凶手的途径,穿越时间之门,千辛万苦……
  • 悠哈味的喜欢

    悠哈味的喜欢

    【不甜不要钱系列????】!!!!!【??迷糊转校生vs??桀骜不驯大佬】【乔迷糊】&【陈大佬】一中的陈煜:高冷,易怒,不近女色,新来的转校生乔暖:甜美,娇小,特别是生气的时候。嘟起的小嘴总想让陈煜咬一口陈煜爱吃糖,最爱悠哈糖,但即使再甜,也甜不过他爱的女孩儿。——“陈煜。”她喊——“嗯?”他停下脚步,应道——“从今天起,你就是我的daring。”她站在阳光下,笑容灿烂。陈煜勾唇,走到她跟前,一把抱住。良久他回。——“早就是了,我就是你的了”煜字代表照耀,暖字代表温暖。就像他们一样一个照耀着她,一个温暖着他。
  • 闻人卿

    闻人卿

    一个有着双性别的人在阴影中度过:他们是孤儿,他只有唯一一个认的的姐姐,他为了姐姐加入了组织....从此他的童年在杀手,药剂,嘲笑,时而爆发的人格分裂....中度过。然而,姐姐却在一次外出中为了他----死了!他崩溃了明明自己可以躲过,却让姐姐....组织便将他的记忆催眠暂时忘记了,骗他说姐姐一个地方,有机会她就会回来看他的。但,不幸的是没等到姐姐,等来的却是.....他想去陪姐姐,却意外穿越到另一个世界去了.....????????从此,世界上少了一个曾经天才的废物小姐,却多了一个风华绝代的少年郎!和一个倾国倾城的美少女!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很!强!魔法师,战士,弓箭手,,铭文师,,铸器师,炼丹师,召唤师.......就是!全能!顺便还搭上了一个徒儿姐姐~????????但他们都在找一个共同的答案,那就是他"们"是谁?体内有着各种种族的灵魂传承-----精灵,龙族,矮人.......还有史莱姆!?什么鬼!?各个种族的独有技能都有了!甚至那个最为神秘的种族......."我的身体里到底有多少秘密?"
  • 你是学生会会长

    你是学生会会长

    凤辰栖,学生会的会长大人,隐世家族的族长,但是不小心遭人暗算,中了奇毒,会不时变成小孩,几年前,第一次变成小孩子时,是他救了她。那一刻,她变认定他了,许哲,此生非你不嫁。许哲,许氏集团的小少爷,为了多玩一些时日,隐藏了身份进了学校,还有,他初中时便喜欢上一个女生,他前排的,凤辰栖,此生非你不娶。
  • 月亮背面

    月亮背面

    作者不仅扼守着讲故事的古典传统,还很会讲故事。一是注意设伏笔,说它“草蛇灰线,伏笔千里”可能过了,但小说中的一些关键情节转折,预先都有精心的设计,在氛围、细节、人物心里方面都作了铺垫埋伏,如乡政府的“改朝换代”前后,如夏商背叛的前后,老李、小李、绿儿一家的命运故事等等,这使小说中的几个故事有机地融会贯通,于结构之中无拼贴之感。二是很会设置典型的场景和细节。如农技站不远处的土台,曾经是老李、夏商与村民关系的象征,后来就成了安静展示不同心情的平台,对于表现人物心理有着极强的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