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584200000032

第32章 要利用零碎的时间

我十二岁出家之后,就进入佛学院念书。我的同学都是高头大马的成年人,在年龄上、在思想上就差了一截,最困难的还是面对艰涩的佛学名相,让我最为头痛,每次上课,我都是在如聋若哑,不知所云中苦苦挨过。

有一天,海珊法师大概看我们不知道如何用功,语重心长地向大家说道:“你们要会利用零碎的时间啊!”这句话如同晨钟暮鼓般,给我很大的启发。我数十年来分秒必争,不但学业得到迅速的进步,甚至许多心愿、事业也都是在“零碎的时间”中完成。“利用零碎的时间”这句话也就成为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法语之一。

其实,人的一生,即使能活到百岁高龄,为了生活上的需要,也不得不将时间分割成零碎片断。例如,我们有时需要吃饭,有时需要睡觉,有时需要处理公务,有时需要办理私事。为了吃一餐饭,就得花时间去想菜单、买菜、洗菜、烹煮、洗碗,即使自己不动手,上馆子去吃,也得要花上时间走上一段路,还要找座位,点菜单,等着侍者将饭菜端来。为了睡觉,我们得时常打扫房舍,整理床铺,有时候躺下来,还会辗转反侧,无法立即成眠。吃饭、走路、睡觉,其实并不一定是自己心甘情愿要做的事情,却是每个人生活上不可或缺的事情。在我们短暂的生命旅途中,如果将每天吃饭、睡觉、走路、上厕所、洗澡的时间全部扣除,还剩下多少时间呢?即使人生还有数十寒暑,如果除去嗷嗷待哺、懵懂无知的幼年,及垂暮多病、心力交瘁的老年,真正能够发挥智慧、奉献社会的时间,还剩多少时间呢?所以,人生的时光,少得有如海中之沤,水中之泡,实在是太有限、太短暂了。既然“时间零碎”是生活中的一项事实,懊恼无用,我们必须正视这个同题,进而善用它,将它转化为一股激励向上的力量,实现我们的理想,创造我们的事业,集合诸多“零碎的时间”,成为整体人生,如此也就庶几无愧于难得的人身了。

我回想,自己一生当中光是为了等车子、等客人、等上课、等开会、等吃饭,就不知道花了多少时间。后来,我发觉被人等待固然是一种残忍的行为,学习等待却是一种至高的艺术,所以我自己除了保持守时守信的习惯之外,也喜欢利用等待的“零碎时间”,计划做事的先后程序、考虑人我的彼此关系、甚至思考文章的内容安排、佛学上难懂的名相,或回忆读过的名著佳作等。如此一来,不但培养我集中意志的习惯,也增进我从“闻、思、修”进入三摩地的能力。

在四十多年以前,我曾经坐煤矿小火车去台北县菁洞坑弘法,途中在一座不知名的小站上,火车突然停止不走,五分钟、十分钟过去了,还没有发动的迹象。车上的乘客无不焦急地来回走动、探问,我觉得因缘既是如此,何不平心静气地做些事情。就在人来人往的车厢里,我反复思维,很快地完成了一篇腹稿,半个小时之后,火车启动。到了菁洞坑下车,我再度利用弘法空当的“零碎时间”,将刚才所思所想的一挥而就,这就是《今日佛教杂志》的发刊词——“我们的宣言”。

由于我懂得利用“零碎时间”,订计划、想办法,所以,无论是坐火车、坐汽车、坐飞机、坐轮船,无论要花费多少钟点,路程多么曲折辗转,我不但从未感到时间难挨,反而觉得是席不暇暖的弘法生涯中最大的享受。我常常自豪地告诉别人:“公路、天空是我的床铺,汽车、飞机是我的餐厅,一本书和膝盖是我的书桌,一支笔是我所有的动力。”所以,过去几十年,我南来北往,乃至岛内外来回,一点都不觉得浪费时间,甚至觉得“零碎时间”也不够用。记得有一次在华航飞机上,曾在翻阅杂志时,见到张岳军先生的大作,里面佳旬不断,明知即将着陆,还是不忍释手,终因时间不够,无法看完,下了飞机之后,只记得刚开始的一句是“人生七十才开始”,其他内容已不及阅读,不免遗憾万千。高希均教授的感人大作《八张飞机票》也是在飞机上看到的,但也因为匆匆一览,现在回想内容,也记不清楚了。直到现在,我每次只要一上飞机,就赶紧阅读书报杂志,恨不得一口气全都看完,以致于到达忘我的境界,深深感念到经中所谓的“闻所成慧,思所成慧,修所成慧”,是多么奥妙的哲理。原来,听闻不足,必须补于思考;思考不足,必须补于实践。而思考的训练、修行的实践,都必须靠永恒持续地精进不懈,其中,“零碎时间”就是我们用功的最好时刻。

例如,我在佛学院就读的时候,为了遵守海珊法师那句“要利用零碎的时间”,无论是扫地、司水、典座、行堂、洗碗等,我都保持正念,思维观察,或者替常住或别人设想,因为身体虽然劳动,头脑却不会受到影响,所以我看起来好像整天做事,没有读书,但总能考得高分,令人羡慕。

五十多年前我刚来台湾的时候,每天清晨为寺院拉车采买用品,一路上,一句“观世音菩萨”的圣号陪伴着我,让我忘却了是非人我、称讥毁誉,每天悠游在法海之中,因此无论什么难事加身,都不觉得辛苦。后来我南北弘法,常常坐在公车或火车上,一根根的电线杆、一畦畦的稻田也都化为我称念“阿弥陀佛”圣号的念珠,飞扬在宇宙虚空之中,偶尔竟也能到达“念而无念,无念而念”的忘我境界,我发现诸佛菩萨不但在我内心的深处,甚至法身也在山河大地、鸟叫虫鸣里彰显无遗。

近三十年来,法务倥偬,但即使在坐困卧眠的“零碎时间”里,诸佛菩萨的圣容仍在我脑海里盘桓不已,诸佛菩萨的圣号仍在我耳际中荡漾回旋。我始终觉得:如果生活中没有了“零碎时间”,就好像画满一纸的国画,缺少了生命的张力与美感。

我最初尝试以文字弘扬佛法时,常常镇日思维,搜索枯肠,甚至挑灯夜战,伏案终宵,也不见得写出什么东西,但往往在走路、等人的“零碎时间”里,却能触景生情,灵光乍现,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神来之笔,最初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后来我仔细回忆往事,才明白时间或久或暂不是学习的绝对要素。

一九五七年,我住在新北投普门精舍,印象中云光山色,花树婆娑。像我曾经花了一个暑假,一二个月的时间,读完蔡东藩先生四十册的《中国历史通俗演义》,但是到头来什么也记不得,只觉得他对佛教不友善,也不是议论公正的历史学家;四十年前,报纸连载的武侠小说,如卧龙生的《玉钗盟》,诸葛青云的《护旗》等等,多年以来,都是我晨间阅报先读为快的作品,但是到现在,竟然一点记忆也没有。十年前,尽管朋友们推荐我读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像《神雕侠侣》等,而且我也曾在香港和金庸先生晤面畅谈,但是由于我怕记不起那许多每天不吃饭、不谋生,只在刀光剑影中来去挥舞的侠女勇士们,所以想想还是不去接触也罢。反而四十多年前的同道、信徒,即使只花了一两分钟“零碎的时间”,见过一次面,到今天,不但他们的名字我都能叫得出来,而且谈话的内容、事物的背景,也都历历在目,难以忘怀。可见,心念上的东西不一定要花长久的时间,佛教所谓的“一念三千”、“胸中法界”,诚乃不虚之言也。

二三十年前,电视播放《保镖》、《西螺七剑》等连续剧,我也跟着大家好奇,凑热闹,如此持续数月之久,可是到现在却一点印象都没有。当时有一个小女孩跟着母亲来寺院煮饭多年,法师们才刚讲过的佛门人物故事,再问她人名、内容,她都一概不知;但只要信徒们一提到李璇、白嘉莉、欧阳菲菲等演艺人员,她却能如数家珍,津津乐道。这也说明了每个人的根器不同,心思着力的方向不一,就会在八识田里种下了不同的种子,所以花时间的长短,不是成事的原因。

一九四五年,我到焦山佛学院继续学业。因为焦山位在扬子江中心,所以每天药石(晚斋)过后,总喜欢走到门外沙滩上散步,一走数里之遥。因为面对那一望无际的江水,思绪就好像波波相继的浪潮般,从远处拍岸而来;起伏的念头也如同暮霭返家的帆船般,不断驶进心中的港口。在那段美好的时光里,我虽无王勃《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佳句,但也偶有小诗习作登在《新江苏报》上,对我日后从事佛教文艺创作,不无鼓舞。数十年后的今天,厕所文学、马路文学、会议文学流行于世,有人说那是胡思乱想下的产品,我却觉得如果在“零碎时间”里,能用正念对治妄念,未尝不是好事;当然最高的境界,是以无念对治正念,但何其难也!

一九五二年开始,我驻锡宜兰,每天总有一些青年喜欢来到寺院里听经,他们问我:“青年在佛教里能做些什么事情?”于是,我开始教他们“利用零碎的时间”,做纸人、画连环图。我们每天就骑着脚踏车,带着这些纸做的道具,到乡村的露天广场里,一面采取通俗方式说法,一面以玩纸戏、放幻灯片来作辅助,结果往往吸引了许多人前来闻法,这在当时佛教不普遍的年代里,真是莫大的鼓励。我们每天骑着脚踏车,带着抖擞的精神前往各乡村邻里布教,总能载满法喜的心情返回寺中。有一天,在归程时看到朦胧的月色,我突然心有所感,回到寺院寮房,赶紧拿出纸笔,就着微弱的灯光,写下《弘法者之歌》,由于颇受佛教青年的欢迎,更鼓舞我创作佛教圣歌的兴致,像后来的的西方》、《祈求》、《钟声》、《甘露歌》、《菩提树》、《伟大的佛陀》、《快皈投佛陀座下》、《青年佛教的歌声》、《佛光山之歌》、《信心门之歌》、《佛教驱邪总动员》、《佛化婚礼祝歌》等等,也都是我在“零碎时间”酝酿思维,而后一气呵成的作品。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有一次应邀到新营高中主持佛学讲座,当汽车飞驰在高速公路上时,偶然一刹那间,心中灵光一现,忽然赞颂三宝的词句全都涌现在脑海里,我立即请同车的慈惠替我记录下来。那就是现在岛内外佛教典礼集会时,大家经常唱的《三宝颂》。

最初,我经常为频繁的讲演所苦,但既然答应了别人,就得全力以赴,于是拿出“利用零碎时间”的全副本领,不敢稍懈,后来竟能驾轻就熟,无论是临时的开幕致辞,即席的餐前开示,我总能在数秒之内,脱口而出;一天数场的讲话,同时进行的会议,我也可以在几分钟之内预先想好说词。破土、落成、开光、启用等的法语,内容不一,有时是为寺院,有时是为商店,有时是为机关,有时是为住家,我经常都是抵达目的地的前一刻,在车上打好腹稿;法会、活动的祝祷、祈愿,对象不一,有时是青年,有时是妇女,有时是幼童,有时是老人,我也往往都是到了会场,和客人寒暄之后,才赶快去思维组织。我发觉刚开始练习“利用零碎时间”的时候,片断的思想就如同水滴透过石缝般,最初是“滴”、“滴”、“滴”……一点一点地流出来,时日一久,自然就会凿穿石壁,形成一道清流,如银瓶泻地般宣流不止;而众生本具的佛性好比包裹在层层弹壳里的炸药,只要善于“利用零碎时间”,让正念的引信保持干燥,不被妄念欲水所沾湿,一旦因缘具足,点燃火花,总能产生很大的引爆力量,将内在的潜能全部发挥出来。

佛光山开山时期,每周有许多善男信女组团朝山,虽然每次前来的客人、团员都不同,即使讲的是同样的内容,也不致让人有重复的感觉。但是我感到自己身为负责人,又是大家的师父,理当采取不同的题裁以身作则,才能教育担任知客的徒众、职事们,只是那时我既要监工,又要教书;既要计划,又要筹款,整天从早忙到晚,连合眼都成为奢侈的休息,遑论刻意去思考开示的纲要?还好我过去习于“利用零碎时间”构思取材,所以每次从东方佛教学院的宿舍走往朝山会馆,在经过宝桥的路上时,俯瞰池中碧波荡漾、鸢飞鱼跃的景象,往往引发无限的感触。像“你好我坏,你对我错,你大我小,你有我无”;“对自己不忘初心,对国家做不请之友,对朋友不念旧恶,对社会不变随缘”;“见面三句话,相逢应问好,交谈应微笑,口角一回合”……都是在那一段宝桥的路上想到的题裁,我深深感到古德所云“大块假我以文章”固非虚言,但也要吾人肯在“零碎时间”上多下功夫,才能把握其中的妙义。

我每次主持三皈五戒的时候,因为平日习于“利用零碎时间”,头脑从来未停过,即刻就会发现这里不如法,那里不对劲,无奈台上台下的徒众,不能和我相应,只有双眼一合,告诉自己:“着急没有用,一切随缘吧!”就在这闭目的“零碎时间”里,我也经常福至心灵,想到许多深入浅出的词句,在开示时收到很大的效果,例如,我教大家称念“我是佛”,并开示“我是佛”的观念,总能让皈依者立即明白学佛的意义,而得到点头、鼓掌的回响;我告诉大家“皈依佛,是为自己的心建造发电厂,点亮心灵的灯光;皈依法,是为自己的心建造自来水厂,储蓄甘露法水;皈依僧,是为自己的心田开发良田土地,长养菩提花果。”结果也能令大众皆大欢喜,本来是观礼的人,往往在听完开示之后,也发起菩提心加入受持三皈五戒的行列。可见只要我们肯用心“利用零碎的时间”,无论睁眼、闭眼,都能洞悉世事,获得法益。

佛光山三十周年庆时,数项活动同一天举办,先是心定住持晋山典礼,又是功德主会,我既要招呼信徒,又要接待贵宾,没有片刻休息,直到下午举行封山典礼时,我坐在不二门前的法座上,才发觉脑中一片空白,还好宋楚瑜先生即将莅临,就在他的直升机在天空中盘旋,准备着陆时,我想到了四句法语:

封山,封山,常住责任一肩担;

封山,封山,慈心悲愿永不关;

封山,封山,菩提花果处处开;

封山,封山,弘法利生希望大家一起来。

这四句法语虽然是我在片刻等人的“零碎时间”中及时想出,看似信手拈来,不费吹灰之力,却是我长久以来“利用零碎间”思维法义,观察世事,提起正念,修持不懈的心得感言。

今日的时代,随着科技的进步,操作简易的机械虽然取代了程序繁复的手工,但奇怪的是,人类的忙碌却未见其减,反见其增;人类的快乐则未见其增,反见其减。究其原由,不外是因为许多人一味地忙于比较、计较,以致于将自己逼到精神的死角里去,社会的乱象也因而频生不已,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善于“利用零碎的时间”,提炼自己的思想,提升心灵的升华,相信不但个人能拥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整个社会也能臻于幸福美满的境地。

(一九九九年七月)

同类推荐
  • 禅修与静坐

    禅修与静坐

    蒲正信居士性情淳和,深具慧根。平常爱钻研佛学、医学、武术,自皈依三宝后,尤好禅学和静坐。她的近作《禅修与静坐》一稿,我阅读后,深感她能将正信、正见与修持相结合,有一定成就,值得高兴和赞扬。
  • 弘一法师全集(全4册)

    弘一法师全集(全4册)

    《弘一法师全集》共四册,内容包含弘一法师讲经说佛的文字、以及他的书信,另外还包括法师出家前谈艺的全部文字。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法师的书信部分,书信大多是写给友人的私人信件,有的信件同时随附明信片,所以有些书信在正文内容结束之后,另有法师的“附白”或“又白”等另附的内容。个别书信因保留不全,无法查证收信人姓名,遂本着求真、求实、求全的做事风格,将此类书信中现有内容编入书中,以期读者能看到法师的最全最真的著作。
  • 往事百语(一)

    往事百语(一)

    回想我的一生,曲折多变,苦难连连,往往因为长辈的一句话,或是师友的一句话,若有所悟,牢记在心,继而活用,成为我一生待人处世的格言,从其中得到了无尽的般若宝藏。即使面临山穷水尽的困境,仍能坚忍不拔,无怨无悔。令我深深体会一句话所散发的力量。
  • 唯识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星云日记36:学徒性格

    星云日记36:学徒性格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的第三十六册。收录星云大师1995年7月1日至8月31日期间的日记,分为“不生气”、“讲清楚、说明白”、“学徒性格”、“欣赏欢喜”四部分。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梁,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
热门推荐
  • 正茂风华

    正茂风华

    这是一个成长的故事。讲述主人公锤子与他的三位好朋友阿混、干部、马丁为实现各自的理想孜孜不倦追求的过程。故事将带您进入八十年代美好的中学时代,体会高考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让你了解步入社会农村基层工作辛劳和欢乐,以及在新世纪社会发展带来的竞争和压力。从上学到工作,从恋爱到成家,从叛逆的少年到成人后教育子女,从刚参加工作时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到工作多年遇上问题的反思,反映改革开放至今时代的变迁,以及他们的友情与爱情、欢乐与痛苦。揭露了当前社会的一些腐败现象和一些人人生价值的偏差,引发对人生追求、人生信仰的思考。
  • 一念度余生

    一念度余生

    如天台,以阴妄刹那之心为一念,如爱情,以短暂美丽之缘为一念,原本逐渐颓废的天才少年,却因对一挚爱奔波于世俗之间,缘起,一念度得一生无悔!
  • 等等殿下:皇上好俊俏

    等等殿下:皇上好俊俏

    我没干过什么坏事。只是偶尔溜出宫,偶尔杀人放火,偶尔逛窑子,偶尔偷东西。你们别叫我公主殿下了!我已经有夫君了,该叫我太子妃!“白以景,我不管你是不是太子,我不管你有没有断袖之癖,管你是不是相貌吓潘安,总之你不犯我我不犯你!你要是敢踏进我嘉华殿一步,我就让你血溅当场。”某殿下站在殿门口怒喊。“秦等等,你似乎忘了你来和亲的目的”咦!这个声音怎么如此熟悉。我知道他是皇帝,他该有三千佳丽!皇后是该宽容大度的!原谅我不辞而别,以景,有了苏映雪你是幸福的吧!
  • 六欲血树

    六欲血树

    在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充斥着无穷无尽的欲望,太过执着于欲望,终将吞噬自我。本文主人公陈北在调查一起失踪案的时候,发现这个案件的背后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在进一步的调查中,主人公身边的人都遭受着来自欲望的灵魂拷问。陈北自然也不例外,他一度陷入了欲望的漩涡中,迷失了方向,迷失了自我。在身边朋友的引导下,陈北最终在自闭症男孩阿源的身上找到了面对欲望的答案……
  • 家神小姐拜托了

    家神小姐拜托了

    (悬疑向+轻松文)纪氏家族能富过三代,全凭神通广大的家神庇佑,这位家神的真身居然是个小萝莉。*******“死孩子,不记得我了?”“小姐姐你真可爱。不是,你……你说你几岁了?”“果然,这呼噜确实只有几百岁的老婆子才能打出来。”“要吃什么我都给你做,只要把遗产给我!”*******一日,纪家掌舵人撒手人寰,继承者悬而未决,家神被迫亲自出马……三个子女,一群外人。祖宅里,各路人马不怀好意、包藏祸心。隐藏在豪门家族背后的秘密,究竟何时才能揭开?
  • 多面强者

    多面强者

    一世冷漠,二世不甘,三世成神。为亲人和爱人,向敌人下跪,破碎轮回,转世大学生,却被爱人找回,意识觉醒,拜入宗门,杀敌复国,踏入强者之路。
  • 百分百胜率系统

    百分百胜率系统

    别人家的系统,都是各种无敌各种爽,为啥到我这里就开始一个劲坑我钱了呢?升个级要1000多万?充值任务100万?加满点100万?当我家开印钞场?......PS: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网游之侠盗女王

    网游之侠盗女王

    被各种背叛精神摧残后,她立志成为侠盗一枚,不抢新手,专抢大神11C。权当是报复社会。惹着她的人不会有好下场。于是,她成了菜鸟们心目中的女王,却被大神11C各种通缉。刀光剑影中,她嫣然一笑,“打得过你们就上啊。”
  • 弑神魔剑

    弑神魔剑

    一场梦,改变一个世界,一把剑,斗破苍穹。杀奸雄,斩枭雄。大学生的灵魂,修炼者的身体。最佳奇葩组合。敬请期待····················
  • 醉清欢上卷

    醉清欢上卷

    她是现代,只是睡了一觉,醒来不知为何成了相府的三小姐,只记得做了梦。梦里有一黑影,一直在追问是否认识,还有一支岁寒三友梅花流苏发簪,也问她认不认识。她只想骂脏话了,我去!你一团黑,能认识你就奇了怪了。即来之则安之,宋青柠到要看这是何方神圣把她弄到这地方来!不查出来,誓不罢休。头上束有一支银色墨染梅花发簪,给人的感觉太过张扬,真不怕贼人偷了去。再加上那一双好看的丹凤眼,配上那嘴角上扬的薄唇,真是惊为天人啊!虽说用在一男子身上,不太合适,不过真是养眼得很!宋青柠摸摸荷包,这才发现今日走得急,自己根本就没带银两在身上,怎么把这事儿,给忘了,正为难之时,正好望见从楼上。下来一位眼熟的公子,微眯眼才看清上此人,便是那青蓝色长袍男子。青蓝色长袍男子似是,看出了宋青柠的难处,于是对着店家笑道:店家,把他的也一起结到我的账上吧!多谢兄台相助!宋青柠向青蓝色长袍男子作了一揖:请兄台留下您的府邸名,日后也好登门拜谢!宋青柠见状,便不再追问,拿了包裹,再次道谢:多谢公子了。宋青柠不知,就因这样的相遇注定了他们此生的纠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