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583900000003

第3章 不要同归于尽

一九三七年的卢沟桥事变点燃了抗日的炮火。那年我十岁,不久,战祸延及家乡扬州,我的外婆刘氏见情势危急,赶紧召集家人开会磋商,逃避战火兵难,以决定去留。没想到一个个都争着与家园共存亡,在僵持不下时,外婆的一句话令我们茅塞顿开:

“大家不可以同归于尽啊!”

当我们逃离家乡百里以外,再度遥望故里,只见远方一片火海,大家在惊惶难过之余,无不庆幸能逃过此劫,外婆的那句话也就深深地植入了我幼小的心田。

十二岁那年,我将出家的意愿告诉母亲,她噙着泪水说道:“李家这棵树上结的三颗果实,就看你这一颗怎么红了!”

我俗家姓李,兄弟三人,我排行老二,后来如愿出家,及至和母亲睽违四十余载,彼此再度见面时,她已是白发皤皤、皱纹满面的老妪。兄弟告诉我:数十年来,她每日思我心切,夜夜泪湿衾枕直到天明。我故意问母亲:“当初您怎么舍得答应让我出家呢?”她说:“家乡的文化教育落后,留你在家,恐怕会误了你一生,何必同归于尽呢?”其实这个答案早已在我心里,如今只不过是作个印证罢了!我早就知道:坚强的母亲秉承外婆的深明大义,不会要求我们聚守在一起,让儿女们“同归于尽”的。

出家后,我曾到各处的名山古刹参学,过去佛学院封闭保守的教育,与青少年天真活泼的思想格格不入。记得我们曾经上书院方,建议设立运动场,纠察老师不但不接受,还要全班罚跪,以为惩诫。为了不希望大家“同归于尽”,我勇敢地独往承担,以免大众受罚。另外一次,全班同学以交白卷来抗议老师授课不讲究方法,教务处追究原因,我自愿前去认过,代众接受处罚,以免大家“同归于尽”。虽然几经责罚,乃至一度被师长们视为问题学生,但是想到佛陀在因地修行时,为着不愿大家“同归于尽”,还曾经舍身饲虎,葬身鱼腹,我这一点小小的牺牲,实在不算什么!

离开佛学院的时候,许多同学都争着去有名的大寺作当家、住持,我却一个人跑到农村去弘扬佛法,一面在田庄耕作,一面在小学教书。因为我觉得何必都走同一路线,佛教的僧才种子应该散播十方,不要死守一处,“同归于尽”。

一九四九年,我与同学智勇法师谈及未来,彼此都有着“不要同归于尽”的共识,随即商议:他留守神州护教,而我则率领“僧侣救护队”到台湾,大家分头共为佛教的慧命长存而奋斗。

我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先去栖霞山,向家师志开上人请示去留。他一听到我有志到台湾弘法,立即欢喜答应。临行的前一天晚上,师父亲自办了一桌上堂斋为我饯行,师徒二人对着丰盛的菜肴,却无心举箸,彼此相望默然,热泪盈眶。我想起历史上的道安大师,在东晋末年战乱连连时,不也安排徒众分散到各地续佛慧命吗?他们这种“不要同归于尽”的大无畏精神是何等令人敬仰啊!我心中暗暗发誓:伟大的师父啊!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回到南京,我听说上海有一班船要开往台湾,为了使法脉在危急存亡之际能够分灯无尽,我连夜坐火车赶往常州佛学院,在黑暗中摇醒与我识与不识的同学,邀集有志的同参共赴宝岛,开创新局。到了人地生疏的台湾以后,我们食宿无着,投靠无门,大家相约各奔前程,以免“同归于尽”。

当时的同参道友们大都热衷于经忏佛事,讲经说法却很少有人愿意从事,更遑论著书立说的佛教文化事业了。于是,我虽学养不够,慨然有舍我其谁之怀!我撰文投稿,编印刊物,甚至倒贴车费邮资,义务奉献。虽然一贫如洗,三餐不继,我还是一本初衷,不改其乐,我以为文化教育也好,诵经说法也好,殊途同归,都能达到弘法的目的,又何必大家挤在同一条路上,使佛教不能朝多元化发展呢?

来台的最初几年,也曾遇到一些善缘,例如妙果长老请我住持苗栗法云寺,宋修振居士邀我前往佛教会馆,无上法师请我负责灵隐寺,吴随居士要将一善堂送我管理,高雄县请我为其管理仁爱之家,高雄市长陈武璋先生欲将寿山公园交给我负责。对于这些好因好缘,我深深感激,然而每次想到我既没有徒众,又没有同参,即使有了道场,也无法发挥。为了不辜负别人一番好意,我一一予以婉拒。

虽然如此,为了使其他同道能发展长才,为了使信徒能有更多的机会长养慧命,我向台湾林务局争取阿里山的慈云寺,交给伦参法师;我介绍真华法师到罗东念佛会;我推荐成一法师到头城念佛会;我引介煮云法师到虎尾念佛会;当我筹建完成高雄佛教堂之后,极力邀请月基长老担任住持……看到这些地方的佛教陆续发展起来,我感到满心欢喜。“不要同归于尽”的性格开拓了我的人生观,使我随时随地都能以众生的需要为前提。

一九五二年,我听说兰阳地处偏僻,没有出家人驻锡弘法,心生慈愍,便立即束装前往弘法。在宜兰,我胼手胝足,以悲心愿力为犁,以忍耐精进为锄,将一片缺少法雨润泽的沙漠耕耘成菩提花果的净土。但是,保守的当地人仍存有狭隘的地域心态,我把雷音寺重建得富丽庄严,他们以我不是本省人为由,不愿让我担任雷音寺的住持,我也不以为意,因为当初我是本着“不要同归于尽”的想法,才来到这里弘法利生的。所以,我在宜兰数十年,除了讲经弘法以外,从来没有计较过名位,后来甚至推荐宜兰人的心平、慧龙担任住持,雷音寺终于成为佛光山的分院。当初假如我计较于名位,何有后来“皆大欢喜”的盛事?

到了雷音寺之后,我以讲经弘法为主,经常到监狱、军营、工厂、电台、学校、山区等地布教。我创办幼稚园,设立星期学校、学生会、青年会、妇女会、弘法团、歌咏队,我要把佛法种子播撒到社会每一个阶层之中。

佛光山开山时期,在经济与人力极端匮乏的情况下,我毅然将慈庄、慈惠、慈容、慈嘉、慈怡、依空等人送到国外深造,许多信徒认为到日本留学,会一去不还,岂不流失人才?甚至将来他们回来,我又怎么领导这些高级知识分子呢?我自忖纵然结果如此,也不能因噎废食,我还是一心一意只为培养佛教的人才而努力。我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他们陆续学成归来后,无论是在佛光山主持佛教事业,或者在大学教书授课,都做得有声有色。不仅如此,他们也都承袭了“不要同归于尽”的观念,提携后进,不遗余力。

近十年来,佛光山学佛的人与日俱增,除了随顺弟子们的个性,分派他们担任寺院行政、弘法、文教等工作以外,我更力促各单位多方延聘专家人才,授以专业训练。我自从佛光山退位以来,对于徒众学习的事更为热心,除了为海内外弘法以及国际佛光会的事务而到处云游行脚以外,我总是在忙碌的行程中,尽量拨出时间,为徒众上课,与会员们座谈,听听他们的心声,将自己平生的经验倾囊相授。凡此无非希望弟子们以及会员们都能青出于蓝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代代人才辈出。

就在这种“不要同归于尽”的理念下,佛光山的徒众自然而然也养成了分工合作的性格,遇有大型活动,一经会议决定,便分头进行;逢有出外参访的机会,也不会一窝蜂地争先恐后,而能彼此谦让。全佛光山千余位僧众弟子,在去年年底以前,全部都已轮流到过国外参访。

看到徒众都能在“不要同归于尽”的共识中互相成就,无我奉献,心中真是备感欣慰。想起过去,我以著作出版弘扬佛教,有人便讥讽我:“他只会摇笔杆,不会做事!”等到我努力奉献,从事苦役时,又有人嘲笑我:“他只不过块头大,有力气而已,不会说法,怎能称为法师呢?”后来,我到各处讲经,又听到别人指责:“现在是国际化的时代了,他只会用中文开示,不懂得ABC,有什么用呢?”我问对方会什么,他也什么都不会,只不过希望我和他一样一事无成,同归于尽罢了。

其实,一个人可以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但是心里面不能没有大众。驽钝如我,不也凭着一股“不要同归于尽”的信念,建立起海内外数十个道场,培养了无数的佛教人才,树立佛光人“以众为我”的精神吗?

一个人如果心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是永远不会快乐的。社会上有一种人往往只看到别人发财,不但不为对方欢喜,反而在背后批评:“他不知是用什么手段发了横财?”看到别人升迁,不但不去道贺,却在一旁冷冷地说:“一定是阿谀奉承得来的!”这种人连随口的赞美都吝于布施,又哪里会有良好的人缘与成功的事业呢?

记得数年前,佛光山普门中学有一个女学生,长得非常清秀,人称“校花”,却因此招来嫉妒,许多同学讥讽她是“妖精”。有一天,我应邀为学生们开示,就趁这个机会和大家说:“你们说这位同学长得美丽不好,难道要我们学校里的每一位同学都是丑八怪,你们才欢喜吗?”

“同归于尽”的心态只会造成自恼恼他,一个人如果不喜欢别人成功,不喜欢别人拥有,那么对于自己究竟有什么利益呢?

四十年来,我在台湾致力于弘法利生的工作,但是受到来自于教界的伤害真是无法说尽。除了屡次遭遇毁谤打击不说,譬如台湾佛教会借故扣留我的资料,不让我出外参加会议;甚至各地教界人士也多方阻挠佛光山的别分院在各地的建设……忆及三十年前,我正开办“东方佛教学院”时,一名长老召集教界人士开会,在会议中,他不集合群力研究佛教如何薪传,也不谋求共识,讨论佛法如何弘扬,反而提议:“如何打倒东方佛教学院?”幸好席中有人仗义直言,说道:“耶稣教办圣经书院,天主教建立神学院,我们都没有想要去打倒他们,为什么却要打倒佛教人士创办的佛教学院呢?”众人听了这番正义之声后,哑口无言,东方佛教学院才得以幸存。

诸如此类的人为障碍不胜枚举,尽管教界人士一再置我于绝地,我不但从不失望沮丧,也未曾以牙还牙,反而主动和他们广结善缘,譬如每次佛光山举办三坛大戒时,我礼请佛教耆宿担任和尚阿阇梨;举行国际佛教会议时,我也力邀各地佛教精英共同参与;我不念旧恶,协助教界办学;我尽释前嫌,居间调和佛教人事问题;我曾为同参道友觅地建寺;我提拔后生晚辈学有所成……我并非企图他们的感谢酬报,更不是以此来笼络人心,我只是不愿大家“同归于尽”,让佛教蒙害,而希望佛法广被,众生有福。

多年以来的事实证明只要自我健全,别人无法使我们“同归于尽”。希望普天下的众生,应有共存共荣的理念,涵养尊重包容的雅量,捐弃同归于尽的偏狭心态,建立欢喜融和的人间净土。

(一九九三年十一月)

同类推荐
  • 百年佛缘:道场篇

    百年佛缘:道场篇

    星云大师的《百年佛缘》是一部重要的口述历史的著作,全书分为:生活篇、社缘篇、文教篇、僧信篇、道场篇、行佛篇、新春告白、别册、名家看百年佛缘十个部分,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记述了星云大师与社会各界的往来、弘扬佛法和为社会服务的经历,读来非常令人感佩和感慨,展示了台湾几十年来的历史变幻和海峡两岸关系从冰冻到如今的全面交流与交融的全过程,是一部难得的历史巨篇。
  • 淡定·从容·心安之从容

    淡定·从容·心安之从容

    《淡定·从容·心安》是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虚云大师的佛法启迪套装书,书中大师亲述人生经历,给人探索生命真谛的经验与智慧、改变人的人生方向。弘一法师、虚云大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结集出版,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一套值得细细品味、永久珍藏的经典之作。
  • 净空法师说《佛教故事》

    净空法师说《佛教故事》

    本书汇整净空法师于各次讲演中所引用的公案因缘故事,使读者通过这些深含哲理的故事,明白宇宙人生的道理。通俗易懂,雅俗共赏。
  • 佛养心,道养性佛心慧语悟人生

    佛养心,道养性佛心慧语悟人生

    做人需要佛的慈悲心肠,与人相处需要佛的博大胸襟,做事需要佛的无上智慧。以佛的思想和理念来出世入世,我们就能使人生圆满。我们并非一定要成佛得道,但我们有必要领悟佛的大智慧,体味佛带给我们的澄清心境,以一颗佛心待人接物。如此,我们则能获得心灵上的真正解脱,享受人生的美好与欢愉。本书以佛家思想为核心,融合了道家和儒家思想的精华,对人生进行了反省与解析。通过一个个教人向善的、安抚心灵的、启迪智慧的故事,阐述了诸多为人处事的人生哲理,全方位展现了佛学的博大与精深。仔细阅读本书,你能在佛的感召下平和自己的心态,提高自己的修为,增长自己的智慧。
  • 道家智慧一点通

    道家智慧一点通

    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在探寻一个哲学命题——终极拷问。我到底是谁?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宇宙究竟是什么?而这个到底、究竟正是老子所说的道。在思辨分析中锻炼着我们的思维和大脑,从而使我们产生智慧,这也是道之为道最有趣的地方。不过经过这一番思考追问,虽然没有得到答案;但是你会发现你变得豁达了,轻松了,透亮了。这就是“道”的道理。
热门推荐
  • 冰破苍穹

    冰破苍穹

    亘古荏苒,修行者分有金木水火土五属性。万年前一道天闪而下,砸中一个水属修行者,却意外得到冰属性,威凛界。自那后,代而传至如今,但却在数百年前,穿来冰属灭绝一事,轰动界,各方势力跋扈重起,新界崛起。一个现代小伙穿越而来,掀起腥风血雨,于重生披靡而来。水属之后,冰破苍穹。
  • 贪财王妃:邪魅王爷甜甜宠

    贪财王妃:邪魅王爷甜甜宠

    “王爷,王妃把轩世子打残了”“哦?把这个送过去,让她擦擦手,再拿些药,看看她手受伤了没。”某男淡定的说。“……”“王爷,王妃把护国神兽收了,还扬言要一统天下。”“哦?那让为夫助一臂之力吧”某男邪魅勾唇。“……”“王爷,王妃要带着孩子离家出走……”话还没说完,人已不见踪影。
  • 放纵的游戏

    放纵的游戏

    要放纵游戏,年纪未免太老,要心如死灰,年纪未免太轻。游戏就是一个骗局,要离开这个荒诞的世界是不可能的。
  • 竺虚泪

    竺虚泪

    玄桃树,桃花木,银河天水花碎木。风吹过她的发,留下遍地——白茶花。
  • 天冰修罗

    天冰修罗

    我是这片大陆最强的冰洁兼召唤师,继承我父母的职业。技能不用学,想要什么技能,尽管打败魔兽,就能从其身上领悟。
  • 查理兹塞隆的星光随想

    查理兹塞隆的星光随想

    最近看到月亮那里有点怅然,曾经有那么一片没被污染的夜空。幻想了一个主人翁,以她的视角记录一些感想,算是随笔吧。
  • 暴君的偷心奴隶

    暴君的偷心奴隶

    他,一个以冷酷闻名的暴君,拥有着绝色容颜却比魔鬼还要令人可怖,他的世界只有征服和杀戮,他不懂感情,更没有一个女人能走进他的心。而她不过是个卑贱的奴隶,却一次又一次挑战他的耐心,他不相信自己连个小小的奴隶都收拾不了。她想死,他偏要她活着,她想逃,他偏要将她拽在身边,他就是要折磨她,他倒要看看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奴隶能坚持到什么时候……三年前,因为他的侵略,她失去了至亲至爱的人,她发誓要让他尝到失去一切的滋味。三年后,她摇身在他身边为奴,她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一步步接近他、引诱他,直到有一天,他将一颗赤热的心双手呈在她的面前。原来,一个不可一世的帝王,也终就逃不过一个情字……
  • 神尊的呆萌小仙妻

    神尊的呆萌小仙妻

    她本是梵仙,却未想几历情劫。他本与她立下婚约,却未想美人何处。是千年虐恋,亦是一眼万年。未在一处前,不知情为何物,而在一处后,却心心念念只有那个她/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exo之女王驾到

    exo之女王驾到

    要说兰学院里最缺的是什么,那就是正常人。当一个高冷又会吐槽的“公主”来到这所学校,遇见了可以让自己托付终生的人,又会发生些什么呢?“喂,作为我的竹马,你就已经是我的男人了”“身为我的同桌,你不打算对我表示些什么吗?”是幼年玩伴,还是自己的哥哥,或者是新的同学。一切尽是未知数,二人之间的红线渐渐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