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55700000018

第18章 汉魏六朝精典诗文欣赏(12)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②。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船中夜弹琵琶者③。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④。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默。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⑤。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索索⑥。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⑦。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⑧。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⑨。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⑩。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玄。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水泉冷涩弦疑绝,疑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楚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小处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注释

①"引"为乐曲体裁。这首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题一作《琵琶行》。②左迁:贬官降级。司马:地方州刺史官属下掌管军事的副职。但当时已是一种闲职。③明年秋:即元和十一年(816)。④穆、曹二善才:唐代著名的琵琶手。穆,名不详。曹,即曹善才。据《乐府杂录》琵琶条载:贞元中有王芬、曹保山,其子善才,其孙曹纲,皆袭其艺。善才,当时对琵琶师或曲师的通称。⑤出官:由京官贬为地方官。

⑥浔阳江:长江流域九经的一段。枫、荻:用秋天最具代表性的植物表示时值秋季。⑦江浸月:月亮落在一望无际的江水中。⑧暗问:低声问。⑨回灯:再添油或剔灯芯,将灯弄亮。⑩转轴拨弦:调弦、较音的动作。先有情:已先传出曲中的思想感情来。掩抑:弹琵琶的一种手法,用掩按仰遏的手法而弹出有吞咽幽怨的声音效果。思:思绪、情意。表示曲调每一声都含有哀怨之情。信手:随手。描写弹奏时熟练而不经意的样子。拢:用手指叩掠弦。捻:以手指揉弦。抹:顺手下拨弦为抹。挑:反手回拨弦为挑。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六幺:也叫"绿腰",琵琶曲名,一名"乐世",声调闲婉,是当时京城流行的曲调。大弦:粗弦。嘈嘈:大弦发出的声音,雄壮喧响。小弦:最细的弦。切切:小弦发出的声音。间关:形容琵琶声象鸟声婉转。幽咽:声音微弱,若有若无,形容琵琶声滞涩不流畅。冷涩:进一步形容琵琶声象泉水结了冰一样慢慢凝滞了。弦疑绝:弦好像断折了似的。银瓶:汲水的器具。进:溅射。收拨:曲终的一种弹法。拨,弹琵琶的工具,形薄如斧头状。当心画:将拨在琵琶槽的中心合并四条弦用力一划,借船。东舟西舫:指周围船上的听众。舫,船。虾蟆陵:本名下司陵。相传是汉朝学者董仲舒墓地,董的门人过此,必下马致敬,故名。其间习呼为"虾蟆陵"。在长安城南曲江附近,当时是酒楼舞榭歌舞姬聚居的地方。善才:这里专指曹善才。秋娘:当时长安城中著名的妓女。唐时以歌舞为职业的女子,多以秋娘为名,这是泛指。五陵年少:泛指有钱有势人家的子弟。缠头:古代歌舞时以锦帛缠在头上作饰物。当时的习俗,歌舞者演奏完毕,观众赏以罗锦等珍贵织物或钱财。红绡:红色的绫缎。绡,用生丝织成的一种丝织品。钿头云篦:一种华贵的篦形发饰。钿头,以金玉宝石等镶嵌的头饰。血色:鲜红色。浮梁:地名。在今江西景德镇北,盛产茶叶,是当时茶叶一大集散地。妆泪:混合着脂粉的泪水。阑干:泪水纵横。呕哑:形容声音众杂,不成音调。嘲哳:形容声音繁杂、细碎。难为听:不好听。却坐:退回原座。促弦:拧紧弦,把音调定高些。

赏读

在"开头"到"犹抱"句为第一部分,写琵琶女出场。开首一句中交待人物、地点、事件、时间,接下几句为琵琶女出场的做好铺垫,接着诗人抓住琵琶女"天涯沦落"不愿见人来描写她难言之痛。

从"转轴"句至"唯见江心秋月白"为第二部分,通过写琵琶女弹奏的乐曲来揭示其内心世界。本段前两句突出一个"情"字;接下六句写弹奏过程;最后以"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做侧面烘托;中间十四句借富有韵律感的形象语言摹写音乐,运用形象化的比喻表现琵琶女技艺的高超。并借音乐的跌宕变化展现她起伏的心潮,为下文作了渲染。

从"曲终"句至"楚啼妆泪红阑干"。为第三部分,叙写琵琶女的身世。本段第一句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表现她克服矛盾,一吐为快的心理,"自言"以下则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笔调塑造了一个被侮辱、损害的乐妓形象。

从"我闻琵琶已叹息"到结尾为第四部分,写作者在被琵琶女的命运激起的情感波涛中坦露的自我形象,通过"同是天涯沦落人"这条纽带找到同感,抒发诗人遭贬的忧愤心情。

这首诗叙述、抒情、写景、描摹相结合,揉进强烈的感情色彩,极力渲染描述歌女弹技精湛而身世苦难,塑造了一个典型形象,进而倾诉了对己遭贬的悲愤。故事回环哀婉,诗人描摹精彩,比喻生动,写景富有感染力,使得本篇成为传诵国内外的千古名篇。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读前须知

这首诗是应考习作,故加"赋得"二字。诗作于贞元三年(787)。当时作者只是十六岁的少年,拿着诗文谒见著作郎顾况。顾况读了此诗深加赞赏。诗中,白居易将古草草和送别二者,统以万物生生不息的哲理,意境清新且富于理趣,特别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更成为传世名句。

原文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①。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②。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③。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④。

注释

①离离:野草繁茂。原:郊野平地。②野火:喻毁灭的力量及痛苦。又生:表示一种烈火中再生的理想。这二句称流水对,为千古绝唱。③远芳:指远处无际的草丛。芳,草丛。晴翠:在阳光的照射下野草反射出一种碧绿的颜色。翠,草丛的翠绿。古道、荒城:均是野草容易滋生的地方,也是行人经行的处所。④王孙:原指贵族后裔,此泛指出门远游之人。萋萋:野草生长繁茂,此点明送别者心中离别之意甚浓。

赏读

这首诗首句便破"古原草"之题。这一联看似平常,却相当准确的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草生草灭,一年一遍,往复枯荣,意思写得很平平,然而作者用"枯荣"来突出由"枯"到"荣"的春草,使句子顿生光彩,春草那种生生不已的状况便喷涌而至。

承接"枯荣"而发展,由抽象到具象,"枯荣"便化作"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具体描述。大火焚烧,烈焰当空,野草倾刻便被毁尸灭迹。"野火烧"可见毁灭的力量之大。然而却说"烧不尽",可见野草再生能力之强而又可引出下文。"春风吹又生"这一句非常简朴,道出的真理又是很直接,但"又生"和上文"野火烧"对比,就显得极为有力。以上是对一般意义上的草的描述,五六句一转而至古原,"远芳"可见原之大,"古道"、"荒城"便更显出原的古老,暗扣题中"古原"。"芳"自"远"侵,"晴"更显得草"绿",进一步使草具体、生动;古道荒城更显得草的生意盎然。

"又"字一转写了一个送别的环境。"王孙"是由楚辞"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演化而来诗人变原诗怀思游子之意,为送别的愁情。芳草送别,每片叶子都饱含别情,意味深长。到此为结而又点出题中"送别"。

这首诗造句朴实自然,清新流畅;用字工整精巧,因字字得体使得全诗句句有情,语语有味,令人回味无穷。

悯农二首(其一)--李绅

读前须知

这首诗表现农民所受剥削的深重,寄寓了作者对农夫的同情。

原文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赏读

诗的前三句展示了一片天下丰收的景象,表现了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为第四句的从反面作结作了铺垫。第四句写出农夫饿死的社会现象,与前三句展示的丰收景象形成截然对比,在对比中给人留下值得思索的问题。虽未明言,却淋漓尽致地揭露了统治者搜刮的残忍,榨取的无情。

这首诗选取人们熟知的事实,采用前后照映的手法,概括力极强,却并不抽象、枯燥,具有简朴厚重的风格。

悯农二首(其二)--李绅

读前须知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农民辛苦劳动的同情,和对贵族豪华奢侈的愤恨。是唐诗中最脍炙人口的诗作之一。

原文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赏读

首二句选取农夫在烈日当空的正午,挥汗锄禾的细节,具体生动的表现了农夫劳作的辛苦。后二句是作者抒发的感慨,既是对农夫的同情,也是对奢华浪费之人的告诫,更表现出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无限愤懑。

这首诗描写典型概括,说理意蕴深远。

江南春--杜牧

读前须知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丰富多彩的秀丽春色,同时也暗寓了作者对迷信求佛统治者的讥讽。

原文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①。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②。

注释

①千里:概指范围之广。②南朝:指宋、齐、梁、陈四朝。四朝中万尤以梁武信佛为甚。楼台:寺院建筑。烟雨:形容其空蒙、缥缈。

赏读

诗开句以"千里"在广阔的空间上把握江南大地,接以"莺啼"从听觉上来写春,再以"绿映红"从视觉上来写春之色,同时"绿映红"出暗示出暮春,点明时令。诗人首先从空间、时间、听觉、视觉给江南景色绘出背景,接着诗人把水、村、山、郭点缀在背景上,又从感觉上补进一点柔和的"风",从情调上以"酒旗"加进浪漫色彩。红绿映衬,山水相依,村郭相傍,动静相和,柔和的感觉,浪漫的情调,区区十四字便造就了一幅广阔的全方位立体画卷。

上联写出一组景物,下联则抓住一景来写。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金壁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已给人一种深邃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离的烟雨中,这就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这种色调与前面"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使得江南景色更加丰富。"南朝"更给此景增加悠远的历史色彩。诗人又以"四百八十"强调佛寺建筑的宏丽和多,然后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唱叹,意境朦胧,令人遐想。

这首诗以短短二十八字,从空间、时间、视觉、感觉上立体地描绘了无限江南春色,具有浪漫的情调,朦胧的意境。诗人选取有代表性的景物用艺术逻辑重新组合,使全诗显得分中有合,合中有分,是整体与局部巧妙结合的好诗。

安定城楼①--李商隐

读前须知

李商隐于开成二年(837)中进士,当时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和以牛僧孺为首的牛党互相倾轧。李商隐原来依附的令狐楚是牛党。令狐楚死后,李商隐做了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女婿,而王茂元被认为是李党。因此,李商隐在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时,受到牛党的排斥,不幸落选,于开成三年春回到泾州,作此诗。

原文

迢逸高城百尺楼②,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③,王粲春来更远游④。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鸳雏竟未休⑤。

注释

①安定:郡名,即泾州唐泾原节度使治所,故址在今甘肃泾川县北。②迢递:高峻貌。③"贾生"句:贾谊年少时上书汉文帝论当时政治,有"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大息者六"等语。④王粲:建安七子之一,东汉末从民安避难到荆州依靠荆州刺史刘表。⑤"不知"二句:《庄子·秋水篇》云:"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鏛雏,子知之乎?夫鏛雏系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鏛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梁国而吓我耶?""

赏读

这首诗首联写登楼:登上高耸百尺的安定城楼,远处绿杨树边的汀州尽收眼底。登高望远,即景生情。颔联以两位古人抒发感慨。贾谊少年时上《治安策》,指出可为"痛哭""流涕"的种种政治失误,并提出巩固中央政权的建议,却未被采纳,枉费了贾谊的一腔热血。李商隐也渴望济人匡国,而应试落选,无由进入仕途。王粲少年时远游荆州,依附刘表,春日登当阳城楼作《登楼赋》,发出"虽信美而非吾土"的慨叹。两句用典精当,叙述的虽是前贤遭遇,却把自己的处境和心情和盘托出。颈联为全篇警策。"永忆江湖",是说他并不贪图利禄,而是始终向往江湖,希望过洒脱飘逸的生活。但这有个前提,那就是"欲回天地",即希望大显身手,使国家由混乱转安定、由衰弱转强盛。等到这一愿望实现的"白发"之年,便"入扁舟"而"归"江湖。这里暗用了春秋时代越国大夫范蠡功成身退、泛舟五湖的典故,而句法回旋综错,境界阔大高远,确切地表现了宏伟抱负和高尚情操。尾联用《庄子》寓言来表心态。庄子寓言:惠施相梁,生怕庄子争夺他的相位,百般防范惟恐不周。于是庄子对他说:"鵷雏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更不希羡鸱的腐鼠。"诗人用此典以"不知"而申明胸怀光明磊落;以"猜意"写出世间恶浊事物及对他们的蔑视;同时,这个典故的运用也显出诗人对当权禄蠹的讽刺。这首诗高风清骨,笔调激昂,结构严谨,语句多变而意义深广。前两联优念国事,感慨身世,哀惋中见愤激。后两联自抒怀抱,抨击腐恶,挺拔处见雄放。全诗共用了四个典故,灵活且确切,含蓄但有份量,足以显示了诗人用典的功力。赋比交替,虚实相生,文情跌宕,气势磅礴,学杜甫七律而独得精髓,是李商隐早期律诗中的代表作。

同类推荐
  • 乡情(下)

    乡情(下)

    重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直辖市之一,地处中国西南。是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内陆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先行区
  • 小说艺术技巧

    小说艺术技巧

    这是一本探索小说艺术规律的专著。本书对取材、立意、语言运用、形像塑造、情节结构、环境描绘、典型细节选择以及小说创作和阅读中必然碰到的主要问题,都作了深入浅出的探讨剖析。对小说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规律,中西小说的异同等,也有精辟的论述和独到的见解。
  • 回不去的是曾经

    回不去的是曾经

    本书是青年作家陈伟军的小说新作,以南方一座小城及一个村庄为底片,以苦难、人性和一个迷惘青年的内心挣扎为叙述故事的底色,讲述了随着主人公东南身份的变化,他对自己和生活的态度变化及周围人对他态度的变化,直面人生苦旅,直剖扭曲的人性,昭示了生活和生命的本真。
  • 你就这样吧,挺好的

    你就这样吧,挺好的

    36个叹为观止的“奇葩”故事。这个世界的组成,除了无趣的“正常人”,还有值得被人一提再提的“他们”。我们捕捉他们,嘲笑他们,谈论他们,偶尔羡慕他们。
  • 唐宋八大家名篇著译-苏辙散文

    唐宋八大家名篇著译-苏辙散文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以写诗歌和散文为主的八位文学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合称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人。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热门推荐
  • 综漫之星灵的旅途

    综漫之星灵的旅途

    幽月带着星灵在各个世界打酱油对付深渊的故事=_=作者咱是小白请见谅目前世界:星游记——约会大作战——(待定)
  • 千年劫:我与魔王有个约

    千年劫:我与魔王有个约

    一觉醒来,她成了王爷的妻,然而她嫁给他时却不是坐着轿子进入王府大门,而是横着被抬进去。更没有想到,她一进王府便被王爷打入冷宫,而做为一个现代人的她,岂能受此一辱,既然不爱,就不要束缚她的自*由。她要休夫,给古代这个王爷看看现代女人的刚烈与骨气,没有他,她照样能够生活得更好。
  • 云端梦境之生灵契约

    云端梦境之生灵契约

    异国他乡的两个孩子发生的奇趣经历,决定了一生
  • 千金归来:追妻365天

    千金归来:追妻365天

    误惹帝国首席总裁,赵竟安欲哭无泪啊!!!壁咚,墙咚,各种咚:“女人,每天你只需做好一件事。”从此,生无可恋……每天就做一件事,生活无聊怎么办?没事,她打个离婚诉讼玩玩吧。生活太过平淡怎么办?也没事,找个小三小四刺激刺激吧。实在看老公不顺眼怎么办?更没事,各种整人的办法来一套呀!只是,一不小心玩大了,老公不见了……(1v1双那啥,你懂的)
  • 再续红楼溶黛情

    再续红楼溶黛情

    当黛玉醒来,重生在了三年前的扬州。林如海亡故,留下孤女伶俜。同族虎视眈眈,更有贾府欲壑难填,五代列侯的林氏望族风雨飘摇。重生而来的黛玉,看穿了那些伪善真恶,她又该如何应对。木石无份,金玉有缘,她是否能真的放开心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魔女逆天:师父,好吃吗

    魔女逆天:师父,好吃吗

    “不好啦!无妄海长出了第十九根擎天柱,幻影神山升高了四百多米,冥王的地宫被拱塌了两回,天君生的儿子一出生就挨了三道天雷,魔尊养了三千年的寻芳草枯死了,妖界女君的女儿天生无命呢!”“哦?人界呢?”“人界四处下珍珠,人皇倒是捡了个大便宜!”“怎么回事儿?”“不清楚啊,不过据说和一个叫奈姀的人有关!”“奈姀是谁?”……众天道使者竟无一人知晓……“好,那就派天生讨厌惹人嫌、人见人妒、仙见仙气、面冷心热、雄霸天下的花夜大人下去查一下吧。”……结果……奈姀:“我只想好好的活着,可世人皆想吃了我的心,既然如此,我也只有变得更强,魔来除魔,神来杀神!”花夜:“好!你既心意已决,我便倾尽所有,助你一臂之力!”
  • 杀道真魔

    杀道真魔

    大地为印,苍天为局;神骨魔血铸玄功,碾压万古青天!魔血苏醒,炼化通天魔功,横扫九天十地;我为人魔,谁堪称神!神秘人皮搅动无尽风云,上古龙棺开启惊世大密。逆天机,碎乾坤,尸魂涅槃,魔功通天!追逐一世,到头来才发现,这人皮只是噩梦的开始!
  • 剑三明唐之罗生堂下

    剑三明唐之罗生堂下

    一个个关于炮哥与喵哥的小故事,在剑三,我们相信有爱!雷区慎入!
  • 全能天尊

    全能天尊

    音乐学院的普通学生,路遇抢匪,不幸掉进山崖,不料却得到了来自洪荒外界天尊的传承,从此走上了不平凡的修真道路。他以高超的修为,轰动人界和修真界,更以出色的才能一步步走上巅峰,驾凌于各大强者的头上!
  • 感化复仇公主

    感化复仇公主

    是我明明爱你,爱你至深至死……却抵不过你对我的残忍!"你别动他……他也是你的孩子……求你不要碰他!"秦沐语对着隐匿在黑暗中的男人,绝望地嘶声喊道。上官皓浅笑,走近她牢牢扣住她的肩膀,膝盖猛力狠狠顶撞上她微微隆起的小腹!一声凄厉的惨叫,划破夜空。他的唇缓缓靠近她的耳:"是不是我的,从来都没关系……可只要是你秦沐语的,那就都去死吧!";*;她想起18岁那一年,她走入秦氏大楼,接受一场从天而降的宠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