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513400000003

第3章 彼此彼此(1)

我妈从小舅家吃酒回来,就对我爸讲了吃酒的经过。说小舅这次满五十大寿,共办了三十桌。每桌都有鸡、鸭、鱼肉,还上了一个团鱼!妈啧啧地赞道。

团鱼,就是甲鱼。老实说,农村生活的大变化,仅从办酒席上就可以看出来。现在的农村大人小孩过生,都跟城里人一样摆酒席,而且,一点不比城里的办得孬。

“还上了团鱼?”我爸问。

我妈说:“是啊,每桌都上了一个半斤左右的团鱼。”边说,妈还边用两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比画了一个饭碗大小的圆圈。

我爸问:“不是野生的吧?”

我妈说:“可能不是,如果野生的三百元一桌怎么办得下来?”

我爸说:“哦。”又问我妈来了哪些客人。

一谈到我妈那边的亲戚,我妈顿时眉开眼笑了。妈说:“该来的都来了。村里也来了不少人。”

我妈介绍说:“大姐一家来了十五个,女儿、女婿、儿子、媳妇都来了。二姐一家来了九个,王三娃在重庆做工,没有回来,也随了一百元的礼,让二姐带来的。如果王三娃能够在重庆找个女娃儿结婚,二姐就省心了。”

我爸始终笑眯眯地看着妈的脸,给妈倒了一杯蜂蜜开水,鼓励她继续说下去。妈看着爸就不知该从哪里说起了。

我爸想了想,问:“黄芬、黄菊回来没有?”

黄芬、黄菊是小舅两个已出嫁的女儿。小舅就这两个女儿,黄芬嫁在了邻乡,黄菊嫁在了本乡,两个女婿都在广东打工,家里的活就全靠自己。农村活路多,一年到头难得回来看看。

我妈马上接了话说:“都回来了,黄芬的男人还在广东打了电话回来。”

我妈脸红的补充了一句:“朱老师也来了!”

我爸一听就来了兴趣。先点上一支烟,扎扎实实的吃了几口。等着妈说下去,妈却看着爸一脸的无助。

朱老师是小舅的亲家,在村小学教书,是真正的国家人,领着工资,穿得也干净。在20世纪,农村人、城镇人户口很严的年代,拥有一个城镇户口,再有个售货员之类的工作,都是很了不得的,就叫国家人。朱老师虽然是国家人,但却讨了一个农村女人,因此,这样的家庭就叫半工半农。有句俗话,半工半农、一生不穷。试想,老婆孩子有田地种着,蔬菜、粮食自给自足,自己有份工资拿着,完全够家里的重要开支和人情往来。这样的家庭,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自然人人羡慕。朱老师是国家人,教村小,走的路和农民们一样,正因为他是老师,是国家人,因此他在农民面前老说一些成语和文言文,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和才华出众。

小舅和他打上亲家后,小舅的感觉就异常良好。小舅一家一直是农民,因此,感觉这样的亲家是自己高攀了。每次去朱老师家,小舅都要背一块腊肉或捞一条两斤多重的鱼。尽管这样,朱老师却背着手,看着小舅一样一样地往外拿东西,像一个领导一样围着蹲在地上的小舅走圈圈:“两袖清风嘛,何必如此俗不可耐!”

小舅听不懂亲家说什么,只是带着一脸憨笑:“朱老师,这两样东西你下酒好!”

朱老师就摇着头,无可奈何的样子:“下不为例,下不为例哟!”

小舅就站着搓手,搭不上腔了。

爸虽然也是老师,但和朱老师很少见面,只是在外婆八十岁的生日上见过一次。凡国家人,在农村亲戚家都是应该坐上席的。小舅就把爸和朱老师安在了上席坐同一条板凳。

没入席前,爸就注意到了朱老师。一般的客人就是坐在那里喝茶、吃烟,聊聊农事啊、收成啊什么的,我爸正坐在一边喝茶,静静地听农民摆谈农村的趣事。朱老师走了过来,还是双手背在背上,学领导干部。长年的傲慢,使朱老师没有首先招呼人的习惯。

我爸就掏出烟来:“来,朱老师,吃烟!”

朱老师接烟的手停了一下,因为我爸递的是“龙风呈祥”,十元一包,这在农民眼中,是好烟,很少抽过。朱老师并不认识和知道我爸,很冷漠地接了烟,边吃边到处走,边走边到处喊:“黄云,这个菜还要上点火!”“黄云,酒准备好了吗?”

都在静静的或者小声做事聊天,因此,朱老师的声音就显得更加嘹亮。连打麻将的那些客人也基本上不说话了,闷着头打。

朱老师显然成了外婆八十岁生日宴的总指挥。

我爸看着朱老师到处背着手巡视,就摇摇头,笑了:“这个朱老师,真有意思!”

我爸和朱老师入席坐在一条板凳上后,果然,朱老师有意思了。他大呼小叫的:“黄云 ,快拿酒来!”

我小舅就抱着一个塑料小壶来了,满满的十斤散装白酒。朱老师就开始发号施令:“都倒上!”

一个挨着一个倒了一大杯。小舅抱着酒壶来到我爸面前,我爸用手捂住杯口。朱老师愕然了,小舅每给人倒酒,都是在朱老师的注视下战战惊惊完成的。而每个接酒的人都满含笑意,笑容都是对着朱老师的,很谦恭。

倒酒就卡在了我爸这里。小舅看看朱老师,又看看我爸,就带了一丝哭腔:“柳哥,倒半杯吧!”

小舅一喊“柳哥”,朱老师就明白我爸的身份了。可能小舅早就介绍过,只是没有见过面。他马上笑脸相迎,很热情用右手压着凳子,勉得凳子翘起来,就站了起来。

我爸也站了起来。朱老师双手就捧了过来:“柳老师,如雷贯耳,久仰久仰!”

我爸仍笑笑:“朱老师,听我家老黄说起过你,很不错嘛!”我爸一生都习惯叫我妈老黄。

朱老师竟脸红了一下:“还很不够,以后还得多向柳老师学习,希望柳老师不令赐教!”

我爸见在农村,老这样说来说去的,不合适,就对小舅说:“开始吧!”

农村的风俗,年老的老人过生,就由儿子主持酒宴。我爸是外婆的女婿,自然就该小舅承担主持工作。

没想到,朱老师端着酒杯自告奋勇地站了起来,他小声征求我爸的意见:“柳老师,我先说几句?”

我爸就点头:“好,你说吧!”

朱老师就站了起来:“请大家举杯!在这举国欢庆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大娘八十岁生日,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我们走在了一起。来,大家干杯!”

这就是我爸和朱老师的第一次邂逅。

我爸对我妈说:“这个朱老师真有意思!”

我妈就告诉我爸,小舅这次满五十,朱老师老拉着自己摆龙门阵,还老问你怎么没去。

我爸就笑笑:“你们摆了些什么?”

我妈脸又红了。每当她感到不好意思的时候,脸就红了。

我妈就介绍说:“那个朱老师,一个劲地夸我、夸你。说大姐啊,你和柳老师真是不简单啊。”

我爸笑得更响了:“夸我做什么?他了解我多少?”

我妈就继续说:“朱老师夸我们教子有方啊!夸我们家和气顺啊!夸我们社会和谐啊!总之什么好听他说什么。”

我爸把一个橘子递给我妈,让她边吃边说。

我妈突然不说了。

我爸问:“老黄,怎么了?”

我妈说:“柳老师,他说的很多我都听不懂,所以我不知道怎么回答他,就他一个人在说。”

我爸说哦。

我妈就不好意思了,把剥开的橘子递几瓣给我爸:“我是不是出了洋相,给你丢了脸?”

我爸把橘子喂进我妈嘴里,在我妈肩上拍了拍:“老黄,没有什么的,哪叫出洋相,更谈不上丢脸!”

我妈就带了一丝感激,对我爸说:“柳老师,如果下回他还这样,我应该怎么回答她?”

我爸说:“我教你怎么回答!”

我妈一生中有无数弄不懂的问题,都是靠柳老师解决的。

三十一岁的柳老师还是一个小伙子。留着当时流行的三七开发型,站在黑板前正在一笔一画地写着“山、水、鸡、鸭……”

教室是个仓库。底下坐了满满一屋子人,年龄相差很大,小的十来岁,大的八下。

这些听课的全是农民。我爸从城里支教来的。

屋内光线不好,白天农民都要集体出工、出劳,只有晚上,才组织起来学习文化。农民们对学习文化没有兴趣,几盏昏黄的马灯照在四角。他们昏昏欲睡。白天劳动的劳累,加上从来没有学习的习惯,他们如坐针毡,这是工作组要求的,大家还不得不这样坐着。

我爸很卖力,板书好后,就拿一根竹棍开始上课。

“山!”

底下就有气无力的跟着念:“山!”

这样教了几遍后,我爸教得声嘶力竭,底下跟着念得索然无味,于是,我爸就开始讲解每个字的意思。

“山,就是大山、小山。比如我们这里的鸡公山,就是这个山字。”

我爸又讲“鸡”“鸭”。

听课的农民已经是嗡嗡一片了,有的还打起了鼾。

我爸就不讲了,问:“有不懂的,请大家提问。”

没有人理他。每次都这样,一问这句话就说明要解脱了。所以,有的农民就站了起来,开始伸懒腰,做着回家睡觉的准备。

没想到的是,这时,一个十八岁左右的少女站了起来:“柳老师,哪个字是鸡,哪个字是鸭,好像都一样的嘛!”

顿时安静了。这个女孩是第一个提问的人,有的农民还瞥了她一眼,瞥出一个意思:多事!

我爸也怔住了。支教快四个月了,从来没有人提过问题,他开始打量这个提问的女孩。女孩梳着一个长辫子,额前留了一撮刘海。刘海弯弯的,一看就是用火钳烫热弄成的。那个时代,爱美的女孩都喜欢把刘海烫卷。女孩低着头,脸早已绯红。

我爸的心怦然动了一下,接着又动了一下,像有什么东西扯了一下。心里就有点狂乱。忘记了她提的什么问题。就语无伦次地说:“放学吧!”

农民们顿时高兴起来,纷纷往外涌。

我爸来到她身边,神色慌张地说:“这两个字呢,是不同的!”

两人站了起来,边走边聊。

女孩仍然低着头。手里拿着一个向日葵秆做的火把,和我爸并肩走着。

“其实,两个字的右边是一样的,只是偏旁不同。‘鸡’字是‘又’做偏旁,‘鸭’字是‘甲’做偏旁。”

我爸这样一解释,女孩更听不明白了,越听越糊涂。我爸仍沉醉在自己的思维中,问:“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女孩就抬起了头,盯着我爸。她弄不明白,同样是肩膀上面架个脑壳,脑壳同样是一张嘴、两个耳朵、一对眼睛,一只鼻子。为什么我爸的脑壳里面就是不一样。

我爸就认真近距离的看着女孩的眼睛。这一看,就彻底把我爸击倒了,他看见的是两汪清澈如镜的湖水。

我爸是因为叛逆才跑出来的。大学毕业后,不听从我爷爷的安排回上海老家经营产业,而是跑来四川一个城市教书,并且一跑出来后就与家里断了联系,一个人在外过着教书育人的生活。

工作组组织教师支教,他第一个报了名,于是就来到了这个偏僻的响水大队。他是抱着远大理想而来的,准备教会农民们普及完小学的知识,教了几次后,我爸感到了任务的艰巨,自己的目标不可能实现。于是有点心灰意冷,准备再有两个月,凑足半年支教时间就回城里继续教书。

同类推荐
  • 机智老爸机灵儿

    机智老爸机灵儿

    爸爸课实用读本《机智老爸机灵儿》主要呈现的是一个作家父亲的生活体验和教育体验。在表现形式上,刻意选用较自由的手记体,似小说,似散文,似随笔。初看似乎杂乱,但在这似那似中,充分展示出其独具的文学才华以及极富参考价值的教育思考。幽默机智当然是《机智老爸机灵儿》的最大特点之一。不管从何页开始,读者获得的最鲜明印象都是:这家伙,挺机智,很幽默。不管碰到什么样的情况,这位老爸总可以“机智”起来或“幽默”一嘴,使事情具有积极的、正面的影响和作用,从而使老爸嘴里的“少爷”也“机灵”起来,长此以往,“少爷”想不是“机灵儿”都不成了。
  • 历史是明天的心跳

    历史是明天的心跳

    人们为何在回顾生命时总要陷入对历史的追问,为的是将生命扶成正果。历史的神情里常有一些深邃的忧伤把我们感动,一种无法言说的荒诞令我们悲戚或惊忧,使我们对其中所有的细节充满敬仰。本书以古今中外的历史名人为感悟对象,如蔡伦、文天祥、钱钟书等历史人物,通过提纯他们身上历史的美质,以增强现代人的人格情操;采撷历史精英人性之美,净化现代人被污染的灵魂。
  • 望月

    望月

    本书是一本个人诗集。收入了作者不同时期创作的诗歌100多首,分“乡野情韵”“花样年华”“爱的呢喃”“旅途歌吟”四辑。其中旧作如《插秧》《梆声》《秋色赞》《桔林秋色》《采茶曲》等,新作《街头民间艺人》《摆手舞》等在报刊发表或载入诗歌丛书。
  • 万物无邪

    万物无邪

    黄昏时,洋画师来我家,跷起二郎腿坐在了门口。他先是等来放学的我。看我狐疑地上下打量他,便朝我点点头,招呼道:“丫头放学了?”我噢噢两声跑开,眼睛仍不肯离开他。他来干什么?我当然惊奇。我们庙村的人几乎都来过我家,比如,逢到身为医生的父亲回家,来问问有恙的病体;比如,请我母亲出工裁缝衣服,再比如,请颇有些神秘招术的我祖母(我们庙村的称呼能婆婆)驱凶纳吉……按照他们说法,庙村人差不多踏过我家青石门槛。洋画师却没有,在我印象中,他几乎没来过我的家。他不会来,因为他与我祖父断交了,即使万不得已照面,均是冷眼而过。
  • 旅行,是为了找到回家的路

    旅行,是为了找到回家的路

    走再远,终究要回到家。继《独立,从一个人旅行开始》之后,新井一二三的旅行告白;旅行的真谛不在于去了哪里,而在于找到自己人生的一条路;拥有了旅人精神以后,就能过一辈子的旅人生涯了,而只有旅人才能真正找回故乡,并用双手紧紧拥抱它。本来,我的世界只是东京都新宿区的小巷,不仅很小,而且很矮,过一条大久保通的小马路,就是最大的冒险。二十岁的夏天,在北京火车站国际列车月台我发现了世界的入口,从那里可以到莫斯科,再到柏林、巴黎、罗马、伦敦、阿姆斯特丹……这是一场寻找世界入口的成年礼,但是为了进入世界,首先你得一个人离开家。旅行磨练的真谛不在于去了哪里,而在于找到自己人生的一条路。人去旅行,为的是回来。我认为,只有旅人才能真正找回故乡,并用双手紧紧拥抱它。走再远,终究要回到家,否则,我们不是旅行,而是自我放逐了……
热门推荐
  • 黑道拽公主

    黑道拽公主

    失去了一切,得到了一切。让自己强大,成为无人能敌的第一杀手,为的是亲手折磨死那些伤害了她和妈妈的人。
  • 这些提醒你要在乎

    这些提醒你要在乎

    《天呐女人》的内容来源于阳光媒体集团和乐视网共同出品的网络日播节目“天呐女人”,栏目出品人杨澜、主持人刘硕。是一档致力于传播年青人健康生活方式的生活服务类节日,栏目内容涉及去痘、美白、减肥、怀孕等女性关心的健康话题。轻松幽默,增长知识。
  • 宝宝联盟:魔尊请过门

    宝宝联盟:魔尊请过门

    她,21世纪的终极杀手,却被同父异母的妹妹设计了一场车祸而死。她,方府不会斗气的废柴大小姐,未婚先孕,被逐出家门。当她变成她的时候,凤眼一睁,锋芒毕露,惊才艳绝,世间万物皆为她臣服!他,神秘莫测的魔君,身份无数,行踪诡异,却独宠她入骨。“乖女儿,快叫爹。”某男主耐着性子,哄着面前的小女孩。“娘亲说叫一声爹要五千金,请问要叫几声?”萌女娃淡定地看着身前的男人,从衣兜里拿出个小算盘。“叫一辈子。”某男主毫不犹豫,指着不远处的某女人,“你娘欠了我一辈子的钱,你只管找她要。”
  • 困于泠然

    困于泠然

    阳光明媚的下午,时泠躺在贵妃椅上打盹,迷迷糊糊之间听到由益然说:”我不会再离开你了。“时泠无意识的应了一声,让他羞红了脸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
  • 对非人类有奇怪的吸引力

    对非人类有奇怪的吸引力

    异象显现,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各样的奇形异种。喜欢用各种方式攻击人类。直到某一天一个自称救世神的家伙出现在显示屏上,要求百人参加一个游戏,表示百个人中只要有十个活到最后他就帮忙解决问题。然而这只鸟,能不能不要眼带绿光盯着我。这只狐狸,我皮都快被你舔掉了。哎哎哎,你放开别扒拉我。过分了作为一只妖,能不能不要对着我流哈达子。林夕异常绝望,自从异象出现之后各种非人类看自己的眼神都不对了。
  • 咳嗽门

    咳嗽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幽梦影

    幽梦影

    《幽梦影》是清代文学家张潮所著的随笔体格言小品文集。其内容丰富,文笔优雅洒脱。天上地下、行云雨露、花鸟草木、湖光山色,看似信手拈来,娓娓侃谈,实则深蕴理趣,令人遐思。本书在写作的过程中即得到清初120余位大学者和艺术家的赞赏和评点,影响极大,意义深远!
  • 秘境诡宝:消失硬盘的致命秘密

    秘境诡宝:消失硬盘的致命秘密

    青年袁帆本在一家公司上班,却因为老板携款潜逃而失业。更倒霉的是失业当天家中被盗,却发现盗贼只拿走了电脑硬盘。寻找硬盘的过程中,袁帆发现其中迷雾重重,而核心原因竟然是袁帆偶尔接触到的一段满文,而这些满文的提供者在不久前离奇死亡,使得整件事情更加扑朔迷离……
  • 武能道

    武能道

    盘古开天地初,降一石,自世人吸取后,获武能,夺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