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513400000001

第1章 情感守望(1)

供 应 粮

临近傍晚,爸爸说:“春娃,去把箩筐拿出来!”

我望着爸爸,眼里带着一些疑问。因为生产队并没有通知分粮食啊,拿箩筐出来干什么呢?再说,就是生产队分粮食,也基本上与我爸爸无关,总是通知我妈妈负责。因为我爸爸不是农民,他与生产队的事情无关。

爸催促我:“去吧!”

爸坐在院坝里,卷了一支叶子烟在吃。叶子烟是生产队种的土烟,每家每年都能分上一点,以供各家男人消乏解困用。爸爸自然没有资格分,是吃的妈妈那半份。好在妈妈不吃烟。这样爸爸在家独自一人就吃土烟,当在外面或者请客的时候,就吃“经济”,或者“合作”,或者“川叶”。总之,爸爸在外吃的都是纸烟。一个国家人,在外面不吃纸烟总是说不过去的。很多次爸爸都对妈妈这样解释,为自己那无意义的消费作无罪辩护。爸爸是妈妈的骄傲,也是我们全家的骄傲,在我们生产队,只有爸爸和刘成龙是国家人。爸爸是教书的老师,刘成龙是国营煤矿工人。20世纪70年代,作为一个国家人,是很骄傲的。意味着旱涝保收。不像农民,要靠天吃饭,要靠工分吃饭。

其实,妈妈是从来不干涉爸爸吃烟的,岂止不干涉,简直把爸爸当做菩萨供奉。那是个靠工分吃饭的年代。我们一家五口人,除爸爸外,有妈妈、我、弟弟、妹妹。一家四口的基本口粮都要靠工分去分。妈妈每天的工分是八分,全劳力才十分。按说,妈妈每天应该和队里的妇女一样,只能有六分或者七分。但是,对妈妈近两年来多拿一分或者两分,社员们都没有意见。这当然是爸爸的功劳,这功劳是在人们对国家人的敬仰和独特的供应粮中产生的。因此,爸爸除了教书外,基本上不挣任何工分。每天回到家,要么看看书,要么在田间地头转转。在田间地头转的时候,队里的人都争着和他套近乎。此外,爸爸最多就是在家做做饭而已。队里人都说,这才像个国家人,种田挣工分的事,本该我们农民做的,如果让柳老师来做这个,就错了,农民们喊着我妈说:“老黄,你不要让柳老师太累着了!”我妈妈就不好意思的笑笑。这笑的含义不明,也可理解为根本就没那一回事,还可理解为我的男人我不心痛谁心痛?总之,爸爸好像成了一个公众人物,社员们都在关心着他的一切。这让妈妈既高兴又骄傲。

箩筐放得很高。我们的家具并不多,只有一个装粮食的扁桶。那一挑箩筐就是放在扁桶上的。为防不多的粮食受潮,爸妈特意加了两条凳子,把扁桶垫得更高一些。我虽然已经长到了十岁,由于长期缺乏营养,我长得特别瘦小,像猴子一样。但在班上,没人敢喊我的小名猴子。因为我爸爸是班主任。有次二班的胖子放学后,大呼我:“猴子,我们一起走!”我爸爸听见了,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说学生之间不能乱喊绰号。又警告说:“以后再乱喊,就喊你爸爸来学校,当众撕你嘴巴。”吓得胖子一看见我爸爸就躲。小学生是最怕老师喊家长的。家长白天晚上都忙,要挣集体工分,到学校来就耽误了做工,气冲冲的来了,那学生肯定要遭受皮肉之苦。可是,别的学生互相之间乱喊,我爸爸都视而不见,像没有听见一样,也不阻止。

我明显伸手够不着箩筐。这一点,爸爸肯定也知道。但他并不帮我。他站在院坝里,一直看着我,看我怎么把这个箩筐拿下来。我找来一把椅子,再拿来一根扁担。站在椅子上,用扁担把箩筐撬了下来。爸爸赞许了我的智慧,他开心地笑了:“春娃能干!”他亲昵地喊着我的乳名,这乳名是爸爸妈妈共同取的,我出生在三月八日,春天。春娃当然是恰如其分。

爸爸指挥着我把箩筐拿到院坝。又对我说:“你好好检查一下!”

我说:“我不会!”

爸爸摇摇头,笑了:“吃面你会不会?”

我说:“我会,我喜欢!”这个时候,我知道取箩筐的用处了。

弟弟妹妹一听,在一边也围着爸爸说:“爸爸,我也会,我也喜欢。”

爸爸喊弟弟妹妹过来。爸爸本来是坐在椅子上吃烟的。他这一喊,弟弟妹妹就扑了过去。他连忙丢掉烟头,把弟弟妹妹抱在自己的腿上,一边坐一个。我比弟弟妹妹大,自从有了弟弟妹妹,爸爸就很少抱我了。我特别喜欢爸爸的体味,暖暖的,还有烟草的味道。我也特别喜欢和爸爸睡觉,我爱睡在另一头,抱着爸爸的脚,闻着他脚的味道很香甜地进入梦乡。

我羡慕弟弟妹妹,爸爸每天回来都要抱抱他们。有时说,阳阳又长重了,书书又长高了点,弟弟妹妹就呵呵地笑,爸爸妈妈也笑,我在一边倒像是成了多余的人。弟弟妹妹还在撒娇:“爸爸,我饿了!”爸爸就放下他们,手一挥:“喊你妈妈做饭。”

说是饭,那年月谁也做不出什么来。每家每户都一样,凡是可以吃的,都分来吃了。米很珍贵,其他都是粗粮,最多的是红苕。妈妈很会过日子,把红苕切成片晒干,然后再磨成面,做成馍。这样,就避免了每天都是红苕稀饭或者包谷面稀饭。稀饭也是清汤寡水的,几粒米在锅里翻来覆去,煮得再久,水都不浑。妈妈做饭的时候,一般都是我打下手,我就不停往灶里添柴。做好饭后,爸爸总是给大家都先舀了,再舀上自己的一碗。往往轮到他时,汤水都能照出人影。很多时候,特别是晚上我都听见爸爸妈妈的肚皮饿得咕咕叫。望着我们的吃相,他总是笑呵呵地对我妈妈说:“老黄,你看看你儿女的饿痨相!”妈就责怪:“谁叫你生这么多?”我们三兄妹就不说话了。尤其是弟弟妹妹,他们可能感到,多生的应该是指他们。爸爸说:“我喜欢啊,我的孩子我都喜欢,我不怕多。”爸爸这样一说,气氛一下又好了起来。

这箩筐是我小舅编的,农村人一般都会编筐啊、扎扫把啊、修理农具啊什么的。房前屋后,大都自己栽了竹子,竹子在农村可是有大用场的,谁家也离不了。小舅送来箩筐的时候是个晚上。已经过了吃饭的时候,但他不走,就摆一些家常里短。妈妈看时间不早了,就问:“黄之,你不回去吗?”我小舅就不好意思的说:“走路有点打偏偏。”那年月,人人都吃不饱,满地找吃的也找不到,对于一个干重体力活的人,饿得更快。我小舅的意思很明显,连我都听明白了。

妈妈岔开话题。问我小舅:“妈还好吧!”这明显是没话找话,都住在一个队,三天两头见面的,人人都饿得皮包骨头,怎么好也也好不到哪里去。

沉默了一会儿,爸爸说:“给老弟煮碗面吧!”我们那一带,土地金贵,都是用来种红苕、包谷等,生产队也不种小麦,小麦产量低。因此,全年都难吃上一顿面条。要吃面条,得拿大米去公社换,谁家也没有那个胆量,本来米就少,还得一斤三两米换一斤面。

爸爸这样说,我们都不相信。连小舅也不相信,小舅的这种惊喜是在情里之中,预料之外。谁都知道,家里有面条的人家,就数我家和刘成龙家。

妈妈虽然一万个不情愿,但还是去了。小舅说:“姐姐少煮点!”小舅以这种虚伪的招呼来掩盖自己的窃喜。因为面条,在红白喜事时,一般都是用来当最好的下酒菜的。

妈妈给小舅煮了小半碗面条。舅舅做出不想吃独食的样子,给我们三兄妹每人喂了两根面条。他把两根面条绞在筷子上,卷成一坨,我们都爱这样吃面条,这样吃的最大好处在于,免得面条掉在地上。

小舅送来的箩筐一年也真正难得用上几次。一般是一季度才分一次公粮。就是分粮,箩筐也不是能装多满,平时分的都是红苕、包谷什么的。分花生是用不着箩筐的,端一个撮箕就够了,平时,妈妈挣工分也不用箩筐,她是半劳力,只做较轻的活。

箩筐总是躺在扁桶上睡觉,也见证着我家和整个农民的艰辛。然而,这个时候,也应该是箩筐最骄傲的时候了。出生在我们家的箩筐,有着不止一次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那就是最多每季度要去公社粮站装一回供应粮。

供应粮,是多么崇高的字眼。农民们每年都没有固定的标准,这完全要看天和农民的辛劳程度来决定,而供应粮就不一样了,它不管天干水旱,每月总能准时显示出那一成不变的数字:二十七斤!这二十七斤可以由主人买米、买面、买豆、买玉米等等一切主食或者副食。一般都是买大米。只有这才是最实惠的,也是最合适的。

我爸爸要我检查检查,是检查箩筐的安全。长久的放在扁桶上,箩筐极有可能生霉变质或者腐烂。特别箩绳,总是被耗子咬得东断西断。如果在箩筐任何地方粘点猪油,保证一夜之间,箩筐就被耗子啃完了。不止是箩筐,那年月耗子逮什么都啃,不只是磨牙,主要是充饥。我们家的扁桶,四周沿盖子的地方,被老鼠啃出了无数的洞。我爸妈就用石块把这些洞堵上,耗子的牙齿再厉害,也不会去啃石头。就是在石头上抹上极罕见的猪油,耗子也只会舔,不会去咬着吃的。

我不知道怎么检查。对于十来岁的孩子,安全意识是极差的。当然,爸爸也可能不是非要我搞这个检查,这样庄严的事情,哪怕就是我检查了无数遍,他也会亲自把关的。

果然,爸爸放下弟弟和妹妹。把箩筐翻来覆去地看。这个时候,社员们都开始收工了。爸爸很庄严地做着这一切。他把箩筐先翻过来扣在地上,看看底子是否损坏,还用手用力压压,看看结不结实。

同类推荐
  • 读破金瓶梅

    读破金瓶梅

    《金瓶梅》是一部传世杰作,被称为“第一奇书”。《金瓶梅》主要描写了西门庆的一生及其家庭从发迹到败落的兴衰史,并以西门庆为中心,一方面辐射市井,一方面反映官场社会,展现了一个时代的广阔图景和政治与社会的众生相,刻画了西门庆这一典型的人物形象和以潘金莲、李瓶儿等诸多女性。徐景洲的这本《读破金瓶梅》以札记形式笑谈《金瓶梅》这部奇书里的奇人奇事,点评人物性格,品味艺术技巧,阅读注重细节,行文亲切有味。
  • 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卷)

    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卷)

    本书内容包括:汉语叙述的转型与文学的自觉(1901-1921)、在冲突与互补中发展的文学(1921-1937)、文学民族意识与人民意识的张扬(1937-1949)、文学的意识形态中心化(1949-1976)等共五编。
  • 苏轼文集3

    苏轼文集3

    苏轼作品集,历代有不同的编法。大致说来,主要有诗集、文集和诗文合集三种编法。
  • 大师讲堂学术经典:郑振铎讲俄国文学史

    大师讲堂学术经典:郑振铎讲俄国文学史

    郑振铎倡导对外国文学的学习与研究,又以自己的相应的研究成果,在方法论等方面为同时代的人们初步地成功地构建了某种学术范式。可谓在中国首次完整系统地勾勒了俄国文学发展史的基本线索,或者说是对俄国文学发展史的基本风貌作了鸟瞰式的把握。本书为对郑振铎先生俄国文学史方面研究成果的辑录。
  • 你不需要向世界证明自己

    你不需要向世界证明自己

    陈晓辉、一路开花主编的《你不需要向世界证明自己》精选了时代最为精华的篇章。用心去看,去领悟,或许有的故事会给你以智慧的启迪,有的会让你感动落泪,有的会带给你特别的感受,有的则会让你会心一笑……
热门推荐
  • 神之日记

    神之日记

    我生活了成千上万年,我是这个大陆上唯一留下来的神,这是我的笔记,但却不是讲我的故事。故事开始在无数年前,那时候这片土地还不叫地球。
  • 杀手穿越之手持外挂玩转异世

    杀手穿越之手持外挂玩转异世

    她,一代杀手老大兼黑道女王,却在玩游戏时穿越了,无语问天。什么?异世还有什么魔兽?还很厉害?不好意思,她的游戏外挂自带更厉害的神兽!什么?还有召唤师什么的神奇吃香的职业?还很难修炼?不好意思,她就是这么巧的是全系召唤师,还是大陆上千年难遇、万年难求的超级天才!什么?这里还有超级稀有的灵药,还非常难求?不好意思,她外挂里的丹药太多了,每天还没事拿来当糖豆吃着玩!
  • 王者神殿

    王者神殿

    王者神殿,乃是由十二位至高主宰组成。在九千多年前王者内战后,魔王在炼金界秘密埋下东西。九千多年后,炼金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少年从中崛起,一步步登上神殿。
  • 影月魔殇

    影月魔殇

    一段萦绕万千的爱恨情仇,一群身怀奇技的弱冠少年,一场暗流涌动的绝大阴谋,一段热血澎湃的华丽史诗,这一切,都被尘封在了未知的大门里。究竟谁是开启这个大门的钥匙,谁,又能找到这把钥匙?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幻想啊我的天使

    幻想啊我的天使

    是的,我是一名天使,有一天我遇到恶魔,他剪掉了我的翅膀。并拿走了。他说他是一名资深的收藏家,会好好的对待我的翅膀。我睁大着我的双眼,伸手想爬起来,可奈何身上的伤口已鲜血淋漓。疼痛不已。
  • 冷首席的温柔妻

    冷首席的温柔妻

    他从黑暗中走来,带着一身的孤寂和冷漠,她笑若雏菊,如冬日里的暖阳,一点一滴将冰山融化成娟娟流水。“今天是我的生日。”美目星星点点,娇唇含着迷人的浅笑,白皙的手掌在他面前摊开,如盛开的白莲。“我的生日礼物呢?”冷峻的脸愣了愣,尴尬的干咳了两声。“你想要什么?”“想要什么都可以吗?”清丽的女声带着戏谑。“只要我能做得到。”谁叫他忘了准备生日礼物呢?可是也没有人告诉他今天是她的生日呀?“我要的生日礼物很简单。”“是什么?”他难得好奇。“你!”男人的冰山脸裂开了一条缝,从愕然到沉默再到高深莫测。“你确定?”“额,是。”轮到女人迟疑了。“羽儿,就算你想反悔也来不及了。”霸道的吻封住了女人的唇。他和她是命定的恋人,相遇在瓢泼大雨中,相恋在雪花绽放时,相守在一生一世里。
  • 易纬辨终备

    易纬辨终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宛玥斋笔记

    宛玥斋笔记

    出生于1996年的林宛秋,通过她的经历总结,让我们在成长的路上披荆斩棘。
  • 极界武神

    极界武神

    九转轮回,风云再起!神秘少年掀起一场惊世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