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464100000021

第21章 日常生活习俗(8)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他们建造村落多选在地势较高,背靠青山,面临河溪的地方,以向阳为佳,坐西向东或坐北朝南。由于壮族重视村落环境的选择,所以壮族乡村多用围墙绕村,绿树成荫。而每一村前,都有一棵或几棵大榕树,用来象征人畜两旺。

壮族称居住的房屋为“干栏”,也叫木楼、吊脚楼。“干”是上面之意,“栏”是房屋。“干栏”,即房屋有上层下层的意思。这种住房样式,适于潮湿多雨、夏日酷热、地势不平的南方山坡地。以粗壮的原木为柱,下垫长约1米的石柱,以防立柱腐朽。赢柱上凿榫连以纵横木条,中层铺垫木板;屋顶做悬山式,过去多以瓦、草或树皮覆盖,现多用瓦,左右及后墙壁以小木条为骨,以稻草和泥糊其上。房屋分为上层、下层和阁楼3部分。上层有3开间、5开间或7开间,下层用作牛栏、猪圈、鸡舍、厕所和贮藏室。火塘多在中间。同时,在上层往往另建有望楼、挑楼、抱厦等。

住房以神龛为中心,居中是家公住房(以女主人为中心),左角是家婆住房,有小门与家公房相通。主妇房在右角。丈夫房在厅堂右侧外。客房在前庭左角,姑娘房在右角楼梯旁,便于她们与小伙子们交往。这种结构的最大特征,是夫妻异室,沿袭了旧俗。

壮族人相信世间万事皆有灵性,对居所非常在意,避免大门对开,引邪物人室,有些甚至不安后门,以防财物丢失,中间的隔层多为木板。与广西这一干栏式建筑融为一体的是民居外的晒排,主要是用大树的大枝丫撑起的像阳台一样的平台,专门用于晾衣物及晒谷物,晒台通风良好。壮族的民居体现了壮族先民生活在多雨的、亚热带地区的那种防潮、防霉等意识,是壮族人民智慧的体现。

随着历史的前进,现在的干栏内部结构稍有变化,但基本结构不变。

壮族的整个干栏建筑,设计巧妙,用料精敛,工艺颇高。壮族的这种房屋建筑,建于村寨的山腰,层层叠叠,鳞次栉比,特别壮观。

苗族吊脚楼

苗族自古就有依陡岭而居的习俗。村落的选向依山势而定,只要靠近水源,野兽出没少且向阳,便能建寨。大多聚族而居,几家或几十家住一个村寨,村寨的房屋紧密相邻,三五十栋或一二百栋紧挨在一起。每寨七八户、几十户不等,三四十户的大寨较少见。

传统建筑多为木结构,以瓦或杉树皮、茅草等遮盖屋顶,也有用薄石板为屋顶的。各地房屋形式不大相同。住在山区的多住吊脚楼,在二三层阶梯的坡地上,利用山坡的自然地势,在下方竖立较长的木柱,上方则竖立较短的木柱来支撑,铺上楼板,盖房屋;楼下不住人,用在堆放杂物或饲养家畜。木楼的窗户不大,室内阴暗,但能避风寒,房屋大都紧紧相靠,谷场则建在村边寨头,以免一旦失火,危及粮食。

苗族屋内的布局以火塘为中心,火塘用青石板砌成,再用椿木圈成正方形,然后在火塘周围以质地坚硬的木地板铺“地楼”。“地楼”离地面约30厘米,内设火塘。火塘边安设祭祀祖先的灵位,人们的起居、饮食、祭祖、敬神、打坐都在火塘旁。因此,到苗家做客,如未得到主人邀请,不能在“地楼”火塘边的凳子上坐。当主人邀请就座时,必须到外边擦掉鞋子上的泥巴才可在火塘边坐下。苗家对于火塘有着特殊的情感,有书记载:“当时苗民被迫迁徙深山老林,无房居住,只好栖身岩穴,或者搭棚为屋,避风躲雨,因为穷得没有铺盖。所以借助火坑烧火御寒。”因此,各地苗居不论哪种样式的住宅,都设有火塘,而且是不分昼夜、季节,终年不熄,以象征苗家兴旺发达。

藏族民居

在西藏广阔的区域,散布着形式众多的民间居住建筑,藏北草原牧区的牛毛帐房,拉萨、日喀则地区的石砌“碉楼”,雅鲁藏布江流域林区的木构建筑,以及阿里高原的窑洞,均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和区域色彩。在构建方式上,有土筑、石砌、土石木混合、干栏和井干式民居。

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碉房多为石木结构,外形庄重稳固,风格古朴粗犷;外墙向上收缩,依山而建者,内坡仍为垂直。碉房一般分两层,以柱计算房间数。底层为牧畜圈和贮藏室,层高较低;二层为居住层,大间做堂屋、卧室、厨房,小间为储藏室或楼梯间。如有第三层,则多做经堂和晒台之用。因外观很像碉堡,故称为碉房。碉房具有坚实稳固、结构严密、楼角整齐的特点,既利于防风避寒,又便于御敌防盗。

西藏东南林区民居,风格独特。多采用木构架结构的木楼及竹楼,整个木楼从墙体结构、楼面、楼顶都是木材为建筑材料。通过外廊的木楼梯出入上下。屋里密铺木瓦,上面压上石块稳定。下面空间敞开,供拴养牲畜之用。木楼之上为居室和仓库。位于中央的居室通过小过厅连接外部走廊,居室两侧为仓库。

藏族是善于表现美的民族,对于居所的装饰非常讲究。一般一些农村普遍把房子的夯土外刷成暗含深意的纯白,白色房屋上部突出棕色材料的房檐,或漆成棕色的装饰带,既勾勒出轮廓,又平添了许多美感。藏族建筑的外墙除白色外,还有姜黄色、暗红色、黑红花色等。姜黄色的墙面多见于神台、神座;而寺庙建筑、贵族宅院建筑、政府机关建筑和一些活佛府建筑的女儿墙粉刷成暗红色,这是区分于民居建筑的特殊待遇(如布达拉宫的建筑就分为红宫和白宫,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就安放在红宫内)。

在藏族的审美中,红色被看做权势的象征。至于黑红条状交替的花色粉刷墙体多见于西藏日喀则地区,这是受萨迦派影响的地区出现的一种情况。

因此,沿川藏线凡信奉萨迦教派的村庄,其建筑墙体都是黑红色。

藏民居在注意防寒、防风、防震的同时,也用开辟风门,设置天井、天窗等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气候、地理等自然环境不利因素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实现通风、采暖的效果。

民居室内外的陈设显示着神佛的崇高地位。不管是农牧民住宅,还是贵族上层府邸,都有供佛的设施。最简单的也设置供案,敬奉菩萨。

奄东北民居

东北城镇四合院

东北城镇四合院分几个档次。王公贵戚、高官富商所住者最为大气。

南面三间屋宇式大门,正中一间是出入的“门洞”,旁边两间则是“倒座”的门房,供守门人或佣人居住。正对大门的是高大的影壁墙,门前有上马石和拴马桩。院子大多为两进,中间或设二门或建院心影壁分隔内外院。外院两侧建小厢房,主人所居内院正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二三间,正房之北,有的还建供存放物品和佣人居住的后罩房,一般也是五间。房屋样式基本都是青砖小瓦、硬山到顶,正脊、戗檐、腿子墙等部位装饰砖雕或石雕。由于东北早期住宅居室内都是对面炕或万字炕,所以房屋的进深比较宽,使房子的造型拥有稳重浑厚之感。小一点的四合院则是一进,有的用砖砌的门楼或单间大门,院内空间宽敞的也设砖砌或木板影壁,还有因空间限制而从侧面开院门的。另外,民国时期,东北一些地处偏僻的村屯富家大户的四合院,为防止“胡子”(土匪)袭击,不仅院墙高大,家里养着看家护院的“炮手”,而且在院墙四角建有炮楼做“防御工事”,即便有几十人来进攻也能确保平安无事,可称作“堡垒式”四合院了。

万字炕和地炕

东北人住火炕的历史,至少也有千年以上。古书中说辽金时期住在这里的女真人(满族先世)“环室穿木为床,媪火其下,饮食起居其上”。

所谓“环室”就说明室内不止一个方向有炕。发展到后来,就是满族民居中所筑南、西、北三面相连的“转圈炕”、“拐弯炕”,民间俗称为“万字炕”或“弯子炕”。西炕略窄一般不住人,也不能堆放杂物,卜面有一个搁板,是满族人供奉祖宗的地方;南炕温暖向阳,是长辈居住的地方,北炕是晚辈居住的地方。为了避免生活上的不便,满族人室内有各种软间壁,有的是从炕面到房梁用木板糊纸栅成两个房间;有的是在炕沿平行的正上方,从棚顶吊下一根杆子,叫“幔杆子”,专门用来悬挂帘帐,晚上睡觉时放下,在南北炕之间起到遮挡作用。

火炕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取暖。因为烧炕是通过做饭的锅灶,所以只要吃饭、烧水,炕就是热的。为了冬季抗寒,有的人家把室内地面下也修成烟道,称之为“火地”或“地炕”,在特别冷的寒冬加烧火地以提高室温。尽管室外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屋里炕面、地面一起散发热量,仍然是温暖舒适的。

土坯草房

过去的东北农村最常见的是土壁草顶的房子。因为房屋的周围一般都有用树枝或秸杆编成的“障子”,所以有人把“土坯草房篱笆寨”当作关东村屯住宅的一大特点。所谓“土坯”,也可以说是用泥和草制成的“土砖”。土坯是盖房时砌墙和搭炕用的。其房子的梁架是由梁、檩、椽组成的木构架,而房顶则要用草覆盖。

东北民居大多是房顶侧面呈人字形的硬山起脊式,屋顶从正脊向前后两面下倾,分别叫做“前坡”和“后坡”。房顶盖草俗称“苫房”,在农村也是一种技术要求较高的手艺。苫草时先铺上用秫秸或树条子编扎的“房邑”,再抹泥填堵缝隙,层层铺盖,为防止滑脱和被风刮散,还要用草绳依次交叉拉栏加固。苫一次房一般都能使用三年以上。

土坯草房外表非常简朴,连窗棂也多是横直相交的简单样式,并且还盖着“糊在外”的窗户纸,加上外抹草泥的墙壁、日久发黑的草顶,几乎找不到添加艺术修饰的地方。它能够在东北乡村长期存在,是因为其就地取材、建造方便的特征和厚墙厚顶、冬暖夏凉的实用性,使普通的农民能有一处保证基本居住条件的“家”。

呼兰式烟筒

东北城乡的满族传统民宅,不论青砖瓦房还是土坯草房,均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烟筒不是建在山墙上方的屋顶,也不是从房顶中间伸出来,而是像一座小塔一样立在房山墙之侧或南窗之前,民间叫做“落地烟筒”,满语谓之“呼兰”。

这种形式的烟筒来源于山林中满族人的房屋。由于其屋顶是用桦树皮或茅草覆盖,甚至墙壁也多是用树干加工后排列“砌”成,如若烟筒附在墙壁上或设在房顶上,很容易引发火灾,所以就把烟筒设在距房三四尺远的地面上,再通过一道矮墙内的烟道连通室内炕洞,达到排烟效果。随着建房材料的变化,逐渐改为用土坯和青砖砌筑,但高逾房檐、下粗上细的风格依然如旧。

土坯草房的烟筒就好像是一只大酒瓶,砖砌的烟筒多呈方形,逐级上敛,似一座小塔。沈阳故宫清宁宫西山墙之侧,至今仍保留着满族皇帝“带”进宫来的高大砖砌“呼兰”烟筒。

在民间,这种烟筒还有一些特殊的用处。比如有的地方冬天把鸡窝搭在常有热气通过的“烟筒桥子”上,让鸡也能住在“炕”上,冬季仍可产蛋。民间还认为烟筒根是死人魂灵寄身之所,年节时此处烧纸祭奠。家中老人病重咽气之初,儿女要在烟筒根下喊“朝西南光明大道走”,谓之“指路”。

同类推荐
  • 丁玲与湖湘文化

    丁玲与湖湘文化

    丁玲一生的创作或隐或现、或强或弱的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特点。在早期作品中,表现的是丁玲本真的一面,展示了女性内心的灵魂。
  • 老北京古园林与胜景

    老北京古园林与胜景

    本书主要介绍老北京城市建设的特点,以及居住在此的市井百姓的衣、食、住、行等。
  • 晋中精神

    晋中精神

    本书以2012年在晋中地区开展的“晋中精神”大讨论为背景,全面详细的记录了社会各界对“晋中精神的”的概括精华:明礼诚信、开放包容、艰苦奋斗、唯实唯先。全书体现了晋中人民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明天的美好期待。
  • 国学入门课

    国学入门课

    国学,兴起于20世纪初,而鼎盛于20年代,经过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中国传统文化”探寻与反思热潮于今再次勃兴。本书收录了章太炎先生1922年及1935年两次国学公开讲学记录,系统体现国学的概貌,展示章氏深厚的学养,诚为国学爱好者及研究者必读之书。书中精辟论述了国学的内涵以及研治国学的方法,系统介绍了传统经学、哲学、文学的流变、对各时期学术发展的特点、代表人物、著作,都有精湛、独到的评价,可视作一本中国经学、哲学、文学的简史。而且为了帮助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国学,编者对书中晦涩难懂之处进行了注解,实为国学爱好者入门必备之书。
  • 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

    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

    近代中国学术界名家辈出,形成宋以来学术发展的又一高峰。究其原因,涌现大量史料,承袭清学余荫,沟通域外汉学,当在首要之列。治学须知大势,近代国际汉学界对中国认识的深化和中国学者掌握西学外语程度的增强,使得彼此得以沟通,渐成一有机整体。通过描述分析中外学界的交往关系,可以显现学术发展的状况趋势,并把握个人及流派在其中所处的时空位置,进而探寻新世纪中国学术发展的正途大道。
热门推荐
  • 佛明愿开心的一生

    佛明愿开心的一生

    随便写写,大家随便看看,一点都不虐。真的我不骗人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剑绝之主

    剑绝之主

    天下剑道有十分,剑绝一人占九成。叶长青一剑既出,可摧城,破军,覆海
  • 诸神的战歌

    诸神的战歌

    神圣雪洁的昆仑仙山上,一个女人用近似天籁的声音低诉:“都结束了……”非凡宇:“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这一切都是注定,无论神也好,凡也罢,没有人可以改变这一切……”非凡宇冷眼看着她:“你相信?”一个从黄泉路逃出的非凡家公子,在充满层层阴谋、实力的江湖中生存下去,站在被众神遗忘的地方,独自吟唱着凄凉的战歌。“既然没有谁能改变,我会去改变这一切……!”诸神的战歌吟唱着,驱使着手里狂刀的使命,使命不完,战歌永不停息。
  • 侍与噬:暗影传说

    侍与噬:暗影传说

    一个看似平凡的大学生,一个不平凡的身份。侍与噬与生俱来的纠葛,到底隐藏了什么样的秘密。人类究竟是坐以待毙,还是破釜沉舟?一切谎言与事实,是否会有尽头?
  • 风雪安相思

    风雪安相思

    世事沧海,唯君一诺?红尘一念,尽归魂梦。既不回头,何必不忘。既然无缘,何须誓言。今日种种,似水无痕。明夕何夕,君已陌路。本欲相守,奈何无望,愁断相思肠;经年别,回眸恨别生;叹昨日,拂袖剑争鸣。无人问及来时路,一身仓颉化清风。
  • 浮生一梦几多还

    浮生一梦几多还

    前世今生唯一不同的是,那个高高在上随心所欲的颜青芷,学会了低头,学会了妥协,也学会了谋略。混迹于秦楼楚馆的青公子,赌坊神出鬼没的谢当家,传说中一字千金的机枢阁阁主,皆是间接或直接示好,流言蜚语不绝于耳,他们之间究竟有何关系?直到那个人说她不过是地狱出来的小兔子罢了,她才知道,原来她这一世还可以做回自己的兔子。然而兔子急了也是会咬人的。
  • 总裁先生的首席娇妻

    总裁先生的首席娇妻

    她,季氏的大小姐——季黎念,原本父母宠爱,爱情幸福,这一切却被一场婚姻从此改变了。她为了父亲的公司,嫁给了一个她不爱的男人,从此和父母关系渐远,男朋友彻底决裂,就为了这一场可笑的婚姻,她的世界里只剩下了她一个人。他,君爵集团的大总裁——景爵炀,葉城令人闻风丧胆的制裁者,他就是权势的象征。他第一眼见到让他心动的那个女生,他就决定想尽办法的和她在一起,哪怕她不爱他。他心底最深处里埋着对她的深情和真挚的爱意,他费尽心思的娶了她。在这一场没有感情基础的婚姻里,他和她要经历了怎样的爱恨情仇?
  • 总裁的贴身烙印

    总裁的贴身烙印

    [花雨授权]十年前,他就已经爱上她了,只是他没有发觉,再次见面时,她竟然已经忘了他?曾经,她期望过爱情,可是他的绝情离去之后,她不再抱有奢望,因为她知道他又会再次离开……只是,恐怕她已经爱上他了吧?
  • 家有妙招

    家有妙招

    本书介绍了家庭生活中的饮食技巧、服饰选购清洗保存方法、家庭维修、理财、旅行等方面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