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457300000004

第4章 人文素质与教育(3)

理想是什么?理想属于社会意识,是人区别于动物,人所特有的精神现象,是指人们所向往、追求和奋斗的目标、构想和设计。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康德,把理想问题和内在目的问题联系在一起。在他看来,任何现象如果不能被形象地表达目的,就不具有理想,如天然的景观;那些其目的“外在于自身”的对象,如劳动工具等,也不具有理想。只有人能够按照内在合目的性而行动,按照人类普遍的、一般的目的而自觉地进行活动,这是人的特点。理想是人类的完善状况,它克服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理想就是关于人类的最高完善的观念,它包括认识到人是他本身的活动目的本身,而不是某人或物(上帝或自在之物)的手段。因此,在前进中每迈进一步,就是在实现这个理想方面前进一步;对于这个理想,人们只能模糊地感觉到,而未能在理论上认识它。但是在康德那里,这个理想成了绝对达不到或不能实现的东西。理想就像地平线一样,当你走进它时,它总是向未来推移。人类的目前阶段和理想之间横亘着一条鸿沟。当人们设想他已经达到了理想,他会立即发现这种设想是一种二律背反,是一种令人痛苦的折磨人的矛盾。在康德看来,在理论上或在实践上都不能用“完善的”

(或“完满的”)状况的可感知的图景把理想表示出来,因为在科学中这就是妄想描绘“自在之物”,在“实践”中这就是妄想描绘神。然而无论是“自在之物”还是“神”,都是不能认识的。

黑格尔从历史主义的立场出发批判了康德哲学的禁止矛盾和绝对命令。他用科学和道德的历史说明它们是错误的。历史证明,禁止矛盾和绝对命令并不是人类追求的理想。矛盾的存在,才是精神发展的动力。科学的理想,把“自在之物”看成是辩证的统一,看成是发展过程。在黑格尔看来,通过正题和反题的矛盾而发展的思维是科学和道德发展的原因。因此,纯粹形态的理想,不是在艺术的形象中,也不是在生活和道德的“理想制度”的形象中,而是在“逻辑学”

中,在辩证地发展着的范畴体中,才显示出来。普鲁士君主政体则正是接近或唯一可能体现这个理想的固定形式。这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不可避免的结论。同时,黑格尔认为,理想人格,已经不是全面和谐发展的个人,而是辩证思维的个人。根据这种观点,最接近理想的人当然就是辩证逻辑学家。

可见,黑格尔关于理想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马克思、恩格斯考察了康德、黑格尔等唯心主义理想观,对德国古典哲学的唯心主义的理想观点,进行了分析、驳斥,并加以唯物主义的改造,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理想观。马克思主义认为,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产物。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理想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实现。这与康德的理想观相反,马克思主义认为,当理想符合实际发展的条件下,它是可以实现的。同时,与黑格尔的观点相反,马克思主义理想观决不把人类社会发展的现有阶段偶像化。相反,理想的内容是在社会活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即是由历史创造的。所以我们说,理想乃是一种能动的社会意识形式,它把大量个人的意识和意志组织起来去解决历史上已经成熟的课题、问题,它是决定人的或阶级的行为方式和性质的典范、准则、理想形象。综合分析,理想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第一,理想具有客观现实性。

因为理想反映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可能趋势,不符合客观规律,没有可能实现的设想是一种幻想和空想,所以,理想根植于客观现实,是以客观现实为基础的。

第二,理想具有预见性和目的性。

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之一。动物的一切活动(包括高级动物),完全是一种本能的、消极适应自然界的活动。而人的理想从理性的高度把握行为对其生命存在的意义,对自然、社会及人类自身的认识和改造都是在一定的计划、设计前提下运作的。

第三,理想具有实践性。

理想不是在观念中自发形成,是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不断丰富个人理想认识。从事实践的深度、广度不同,决定了人的理想的性质、层次不同。从这一角度出发,跨世纪的青年一代要积极、热情地投身到社会实践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从而逐步形成崇高的理想。理想一经形成,反过来作为向导,引导人的行为去为理想而奋斗。

第四,理想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它源于现实。

理想是真、善、美的统一,是现实的升华。源于现实和高于现实的对立统一,推动着人们不断地产生新的理想和实现新的理想。

第五,理想是具体的、历史的。

理想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是对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不同时代,处于不同经济地位的人们,必然会有不同的理想。所以,在阶级社会里,理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同阶级的人们有不同的理想。而且理想要随着社会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如审美理想,就是在社会实践和人的认识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变化的。在古希腊美学中,审美理想是由柏拉图提出来的。他批判了当时在艺术中存在的个人主义和萎靡不振的倾向,认为这些倾向是与古希腊艺术的文明相背离的。因而柏拉图提出了审美评价标准,他把这个标准摆在感性的和个人的东西之上,并把这个标准与美、善等永恒不变的“理念”联系起来。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家应该从不同类型的人身上吸取最美、最完善的特点来创造自己的理想;应该向优秀的肖像家学习,因为他们描绘出一个人的特殊面貌,其面貌与原型相似而又比原来的人更美。在古希腊,审美理想的概念和善美学说是紧密联系着的。古希腊人把自然界和社会制度作为善美概念的源泉。

在中世纪,宗教神学占绝对统治地位,因而在美学中,理想与客观存在完全脱节,变成了宗教上的范畴,艺术评价的标准被说成存在于神的理智之中。甚至外表的“肉体的美”也说成是神的创造,艺术家并不是进行创作,而是体现神的思想,凡是体现了神的意思都是美的。在文艺复兴时代,理想的范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人的感觉和认识能力的和谐被认为是审美的理想标准。思想家们把美看成是各个部分的均匀和严格地协调一致,认为和谐是美的基础,而和谐是某种理想的、包含着所有部分的整体。

法国启蒙学家狄德罗认为,盲目地模仿自然还不能产生艺术的真实,因为艺术真实产生于行动、谈话、容貌、声音、动作、手势等都符合诗人的想象所创造的理想形象的地方。他把理想同艺术真实联系起来,从而深刻地提出了艺术和现实的关系问题。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把美学问题和认识论问题、社会学问题联系起来。康德把理想概念引入了美学。在他看来,观念只是理想的概念,而理想与概念不同,它是“符合这个观念的个体的表现”(《判断力批判》)。在黑格尔的美学中,理想是一个中心的美学范畴。他把艺术本身看成是理想的表现,而理想则是符合于概念的现实的理想。黑格尔把理想概念和审美意识的发展变化联系起来,认为审美意识的发展变化是个历史必然的过程。

上述审美理想学说中,虽然具有某些积极因素,但是它们脱离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从思辨的原则中引申出审美的理想来,因而都是不科学的。

马克思主义审美观点是审美理想发展的新阶段。在马克思主义美学中,思想艺术活动在历史上第一次得到科学的唯物主义的解释和说明。理想目标、审美理想不是被说成神的意志和力量的创造,而被解释成人们的现实条件在意识中经过改造的产物。社会主义审美理想在于它同人民的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在于它的真实性、科学性。

上述理想的五个特点,体现了理想问题的唯物论和辩证法。

人类社会生活是多方面的,个人文化素养、实践环境、实践的深度和广度的差异,决定了理想层次、内容、性质也是多方面的。理想的类型可概括如下:

从内容层次上划分,可分为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审美理想)、社会理想。生活理想是人们对未来衣、食、住、行、爱情、婚姻、家庭等方面的向往。职业理想,是人们对于未来工作和所要达到的成就的追求,是成就事业,从而推动社会前进的一种精神力量。道德理想,是人们对做人的品质、道德思想、行为等达到什么样的标准的向往。社会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社会制度、政治结构怎样才能更合理和完善的期盼。这四方面理想内容按层次一个比一个高。其中社会理想是最根本的,社会理想制约着人们的生活理想、职业理想和道德理想;而生活理想、职业理想和道德理想,又从不同的侧面、角度直接或间接地体现着社会理想,社会理想是人生理想的核心。从社会理想的高低层次上又可分为共同理想和崇高理想。共同理想是在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多数人追求和向往的社会奋斗目标。即分时间、分步骤地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目标的实现大约需要100年,分三步走。第一步,到2000年,使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人民生活实现小康;到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人民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下个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国家的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理想目标,是全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解放军、其他劳动者共同盼望的,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意志和愿望,是实现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动力。

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科学、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共产主义不仅仅是理想,也是一种运动,一种社会制度。因为:第一,历史唯物主义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使社会主义建立在科学的现实的基础之上,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理想。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普遍规律。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的发展。从而出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变化。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封建社会内部两对基本矛盾作用的结果。同理,资本主义的出现有其内在必然性,但随之社会基本矛盾的激化,资本主义必将丧失其必然性,被更高级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直至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第二,剩余价值学说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提供了科学论证,使共产主义理想成为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行动纲领。马克思从资本主义普遍存在的商品分析入手,分析了商品内在矛盾,即使用价值与价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出决定商品二重性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及相互关系。继而利用劳动二重性理论研究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从而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揭示出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资产阶级剥削秘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追求剩余价值,这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绝对规律。资本家受这一规律的驱使,对剩余价值无限制的追求,不自觉地带来两个后果:一方面日益加重对工人的残酷剥削;另一方面随着生产的社会化,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愈来愈尖锐。尽管二战后各资本主义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了局部调整,使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缓解,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并没有从根本上得以解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趋势并没有改变。第三,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崇高的理想。资本主义社会之后,人类社会发展将分为两个阶段:共产主义低级阶段(社会主义)和高级阶段(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是同一社会形态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必要准备与必经阶段。共产主义的特征是:从生产力角度说,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从生产关系说,生产资料实现了单一的全民所有制,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脑力与体力之间的差别及旧的社会分工彻底消失,劳动成为人生的第一需要。分配上,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从上层建筑方面说,阶级消灭、国家消亡、全体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

因而,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最进步的社会制度,是人类最远大、最崇高的理想。

共同理想和崇高理想是辩证统一的。现阶段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基础和必经阶段。最高理想的实现,必须建立在实现共同理想的基础之上。共产主义理想不是超越社会主义基础阶段的“空中楼阁”。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地为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同时,始终不能离开共产主义这个根本方向,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这一崇高的理想。

从理想性质上划分,又可分为科学理想和庸俗理想。科学理想是与客观事物发展规律、人民根本利益相一致的理想。如为民族、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振兴发展幸福目标的追求和向往均属于科学理想。而那些不符合社会、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违背人民根本利益的理想,则是非科学的、庸俗的理想。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下,一些人对个人的名利、地位、金钱、美色极度的追求等现象都是庸俗的。因而,实现人生价值,首先必须分辨理想性质,选定科学理想,否定庸俗理想。

从理想的载体上划分,可分为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个人理想是指个人对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以及职业、道德方面的向往和追求。个人理想是由于每个人所从事的实践内容、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工作、生活环境不同及个人经历、爱好、志趣、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包括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也称群体理想,它是指一个阶级、政党、民族、国家对未来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社会理想是群体的共同理想,它是群体共同生存和发展所追求的目标,是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和意志的,预示着社会未来前景。

同类推荐
  • 生活的艺术

    生活的艺术

    《生活的艺术》以格言体汇集了他一生的思想精华,以精辟而又通俗的语言,向人们传授生活的真谛和幸福的真义。书中处处闪烁着作者独到的智慧,相信这本小册子能让读者在当今这个混沌的环境中找到正确的生活秩序。爱比克泰德,一位介于古希腊古典哲学与基督教哲学之间的过渡性人物,一位身为奴隶后在亚里士多德影响下成为斯多葛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一位对圣奥古斯丁产生过重要影响、并经由这位坎特布雷首位总主教将自己的许多思想渗透到基督教义中的哲人,一位让马库斯·奥勒留钦佩有加、并深深影响过这位古罗马国王创作出名著《沉思录》的教书匠,一生倡导依照自然律生活,即依照自然秩序过一种自制的生活。
  • 跨越人生的障碍

    跨越人生的障碍

    本书对怎样培养超常思维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和崭新的观念,以及一些技巧性的东西,希望对每一位感兴趣的读者能够起到一种启发性的作用。
  • 心灵正能量·人情:顿悟人生最纯真的感动

    心灵正能量·人情:顿悟人生最纯真的感动

    本书是作家霍忠义所撰写的“最心灵”系列丛书之一,以“人情”为主题,汇集了作者多年来所写的一些随笔、散文与纪实故事,以感性、感动、感叹、感恩为特点,阐发作者对世情人生独有的观察、思考与领悟。如果您品读本书,那些美妙的故事能帮助您以轻松愉悦的心情积极乐观面对世俗的一切纷扰,获得心灵的正能量。
  • 激励青少年的100个传奇英雄故事

    激励青少年的100个传奇英雄故事

    为了宏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思想的传统美德,编者从各个历史时期,从不同角度,精选了我国古代数十位传奇英雄人物,编辑此书,尽可能再现其成长经历和丰功伟绩,谨以此奉献给广大的青少年读者。
  • 我比谁都相信努力奋斗的意义

    我比谁都相信努力奋斗的意义

    在一个励志风潮盛行的时代,我们从来不缺励志人物和励志故事。在被励志故事感动的时候,我们也从来不缺热泪盈眶与激情澎湃。在看过了千篇一律的鸡汤之后,我们或许依然感觉迷茫和不知所措。在见过了那么多残酷和不美好之后,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还有哪些理由去选择再一次相信梦想,相信年轻的希望?44个真实故事,44段洒满汗水的艰辛成长历程。愿这本书里的故事,能够让我们更清晰地明白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看清当梦想照进现实的时候,到底该如何去选择?未来的路很长很远,请让我们一起走。
热门推荐
  • 斗罗之新神降临

    斗罗之新神降临

    简介无力,无需关注,正文给你想要的答案!
  • 全家就我没穿越

    全家就我没穿越

    “老三,小龙女就在我面前,我要不要尊重原著?”“三哥,我成了老太婆了,怎么办啊?”“儿子,一会再说,老爸我要去打开魔界通道了。”“小三,姐告诉你,艺术就是爆炸,嗯。”“乖孙子,想不想学生死符?”“儿子,别打扰你妈拯救世界。”——一场车祸夺去了马浩全家人的性命,然而他惊讶的发现,他死去的家人们好像都穿越了......
  • 下限

    下限

    他们说:你说十句我喜欢你,就会有一句入了他的心。你对他说一百次我爱你,爱情就不再是你一个人的事。落魄律师对上萌贱不做作女主,爆笑温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傲世天雷

    傲世天雷

    没有龙族、没有精灵、不再是以往的玄幻类小说,新的世界,新的道路,新的开始!这里有我们共同开垦!让我们一起傲世天雷吧
  • 君子没谱:傻女乱天下

    君子没谱:傻女乱天下

    【欢迎点击新文绝色医女:师兄,借个种】鸡肋空间在手,带着傻瓜眼乱走,寻宝?指哪哪有……君莲月本是中医世家的独女,溜达了一趟海边,看了一场流星雨,时与空的交错,让她成为了异世的傻女。有爱的父亲给她下毒,风流的师兄爱上了她的好友……好月儿,你想回去?那只能变成流星。
  • 执恋

    执恋

    她爱他,直至家破人亡远走异国。注定,他不能爱她。但是当她微笑着说再见转身而去的刹那,左胸口隐隐的痛意又代表什么?两个人,一场执念,苦苦纠缠十年。他们就像是两条直线相交,过往十年相伴就是他们的交叉点,过了便再无交集。3月4日,烟雨蒙蒙,是她们相识十年的纪念日,也是他们人生的转折点。“顾蔓”滕滜的声音一如既往地低迷蛊惑,“从现在起,我不希望在滕家看见你,滕家不是你该呆的地方。”轻轻的一句话却打碎了她固守了十年的梦,眼泪无声地在顾蔓精致但略显苍白的脸上淌息着,紧握的双手指尖微微地卷曲,她倔强地紧抿着嘴,仰起头,保持着她以往滕家大小姐的骄傲,望着滕滜深睿的眼:“滕滜,今生今世,直至黄泉碧落你我再无关联!”第二天,整版的财经新闻都在大肆宣扬G城显赫豪门滕家大小姐的丑闻《假公主终现真身》、《滕家“大小姐”的结局》……从此,滕顾蔓这个在G城上流社会横行霸道了十年的名字消失了。四年后,随着Vine在国际展览业的声名大噪,G城又会掀起怎样的风潮云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南明国公传

    南明国公传

    “。。。明朝的历史,现在学术界公认以公元1644年为界限,从朱元璋开国到崇祯帝殉难,凡两百余年,自永乐之后皆以北京为都,故称之为北明。其后弘光政权确立,及至炎武一朝明朝中兴,到公元1911改制共和,皆以南京为都,故称之为南明。。。”选自《明史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