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44700000012

第12章 苏东坡说孟浩然

放浪形骸的另一面往往是轻浮。

苏东坡远达不到孟浩然的境界。

苏轼评浩然:“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

也有记载:“浩然诗如内库法酒,却是上尊之规模,但欠酒才尔。”

总之,苏轼是在说浩然翁不行。

这样的话,李白、杜甫或许说得,但是东坡说不得,为什么?你只比一比诗歌便好。李白杜甫王维之外,谁超过了孟浩然?李白诗才盛过浩然,尚说“高山安可仰”,对浩然佩服得那是五体投地,恨不得给浩然洗脚以示敬重,太白尚且如此,何况苏轼。作为一个诗人,轻视浩然只能说明他还算不上懂诗。

实际上,孟浩然的诗作中有着浑然天成的完美之作,在艺术的成就上,他比王维还要高些,即便苏东坡十项全能,也不能达到孟浩然的艺术高度。

孟浩然有三个完美,《春晓》是一个完美,《过故人庄》是一个完美,《月陵烟树》是一个完美,不用说他有三个完美,只要他有一首《春晓》,他的艺术成就就在东坡之上,即便东坡有“明月几时有”,那也只好在宋词境界中出出风头,终属二流境界,一旦碰上《春晓》这一类天成的神作,也只能望洋兴叹。

明月几时有,虽然契合我们中国人的某种心绪,但它没有形成意境的气息。我们知道,许多唐诗有非常好的意境,但却形成不了气息,而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这就是他的过人之处,《春晓》也是这样的佳作,《月陵烟树》中的气息也是极为浓厚。我们读这首诗,一下子就有了乡村亲切的感觉,有了春天春困、春梦迷离的感觉,这就是天成的作品,称之为神品的诗作。

东坡写不出这样的诗作,他自恃的是自己号称全能。他贬低孟浩然,只能说明他在诗歌上的艺术成就,还差得很远。

苏东坡低看孟浩然的地方,恰恰是孟浩然能够写出巅峰的完美,而东坡却不能写出的原因。作诗固然需要一定的才学,如果没有一定的学问,造句都造不好,如何还能写诗呢?但是,一个诗人一旦强调才学,那么,诗歌的自然之感,完美之境就不会出现了。好诗必是天然而成,一旦在诗中卖弄学问,自夸雕琢,那么无论意境,还是气韵,都会流于下乘。所以东坡看低浩然的地方,恰恰是浩然独到的地方,也恰恰是东坡不如浩然的地方。作诗最怕的就是卖弄学问,掉书袋,违背了诗歌由感而发的天然规律,靠学问为诗,或者靠见识为诗,很难达到返璞归真的天然妙境,而孟浩然少了点学问和阅历(假设如此,苏东坡所说的材料,应也有人生阅历等,他觉得浩然的人生太单一了,这是因为东坡一生阅历很丰富),反而少了负累,能够以心灵感悟天地人生,反而不需返璞归真,因为他的境界一直都在璞和真中。

拿学问来评价孟浩然是没有意义的,正如拿官位来评价诗人毫无意义一样。真正的诗人都是爱孟浩然的,因为他感情真切,生性率真。

同时代的李白这样说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表达的是敬意。同样是靠灵感写诗、不仗学识功底的人,李白对孟浩然的才气和成就,认识得要比别人深刻。

在诗歌中创作出三个巅峰的完美,有谁做到了?东坡可是一个也没做到。在对一个唐代诗人艺术能力的认识上,还是唐人更了解唐人。唐以后的境界日下,东坡身处宋诗之境,不能一窥唐诗之真妙,这就是他最大的局限,即便他再有才,他也是解不了唐人诗歌的神妙之处的。所以我们从李白、王维、杜甫对孟浩然的态度里,得出孟浩然其人如何,其诗如何,才是最确切的。

古人评浩然,还诟病他一处,就是他五言居多,七言为少,于是就以为浩然的才能拘束在五言之内,这是不懂诗的表现。我们来看他的《鹦鹉洲送王九游江左》:

昔登江上黄鹤楼,遥爱江中鹦鹉洲。

洲势逶迤绕碧流,鸳鸯鸂鶒满滩头。

滩头日落沙碛长,金沙熠熠动光飙。

舟人牵锦缆,浣女结罗裳。

月明全见芦花白,风起遥闻杜若香。

君行采采莫相忘。

通篇都有着那种近似李白的流转不羁的气势,“月明全见芦花白,风起遥闻杜若香”是上等的佳句。在孟浩然那有限的七言里,能有这样的一首,及那丰神无比的“鹿门月照开烟树”,你还能说孟浩然不善七言吗?

孟浩然的这首诗没有被提及太多,对他显然是不公平的,诗家都说李白的凤凰台仿自崔颢,却为何不说崔颢的黄鹤楼是受了孟浩然鹦鹉洲的启发呢?崔颢的笔法,与这首鹦鹉洲是何其神似!恐怕崔、李二人,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这首鹦鹉洲的影响。乃至于后来,李白的七古中,那些灿烂辉煌的佳作,其形式和韵律,都有孟浩然这首鹦鹉洲的影子!

所以李白才说“高山安可仰”,这不是礼貌性的赞赏,而是由衷的敬佩之意。以文风而言,孟浩然是李白的先行者,是开创者,是启蒙者,而李白是学习者,是大成者。古人说王孟是一派,仅仅是从表象而言(是从诗歌的体裁说的,如田园),若从精神和气质、气韵和意境而言,孟李才是真正的一派。言孟李者得其实,言王孟者得其表。

我们再来看两首孟浩然有限的七绝:

送杜十四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泊何处?天涯一望断人肠。

前两句语意极淡,以一派水色写离别,第三句写浩然对杜十四之惦念,第四句直写伤别之情,语已尽而情未已。

济江问同舟人

潮落江平未有风,轻舟共济与君同。

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

这首诗透着孟浩然式的真诚与亲切,浩然说话热情客气,问舟人时还说“我与你同舟共济”,一下子就拉近了关系,可见,浩然是个亲和力极强的人。

“时时引领望天末”,渴望尽快到达的心情跃然纸上,“何处青山是越中”,在舟中遥望,谈说分辨远处江山,这种行旅中常有之事,被诗人娓娓道来,写尽了旅途心态。连苏轼也评价此诗说:“寄至味于淡泊。”

可见浩然写七绝,已将他五言中那冲淡浑融的风格带了进来,他的七绝写得是很好的。

我们要记得浩然是率性的诗人,是不同于杜甫、贾岛等刻意为诗的诗人。写诗对他来说,许是随性之事,他当然不会刻意去写七言。如果浩然是个刻意为诗的人,就从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几首七言来说,他努力去写,自然会有更多佳作出现。说孟浩然拘于五言,不能七言,就是不了解他的诗歌,更是不了解他的性情。

闻一多对孟浩然评价不低,但他还是不够懂孟浩然,如他评价:“孟浩然诗中质高的有是有些,数量总是太少。‘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和‘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式的句子,在集中几乎都找不出第二个例子。”

这就明显的不懂孟浩然了,“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固是佳句,但也只不过是景致而已,却抵不上“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这样神妙,前两句固是妙境,但也不及后两句“物有情”传神。后者句中所透露出之舒适满足,才是田园之真味。你想想,在暑天,风吹过荷花池,带着一股淡淡的荷花香,吹在你身上,你又凉爽,还闻到了清香,你能不为之神清气爽吗?上午的竹林露珠滴下,振出清响,听在你耳里,你会不变得神清气爽吗?这就是孟浩然田园诗的造诣,他这份水平是独到的,放眼整个大唐,没有人能把生活写得像他所写一样富有神韵,富有情味,而且富含大自然造化之工。为什么说富含大自然造化之功呢?一送,一滴,隐约间似是荷花和竹子所为,这就是我说的“物有情”,也就是大自然造化之功。又如他的“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难道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差些?这样的诗才是真正的孟浩然,是真正的闲适,真正的隐士风流。

大抵闻先生是不太居于田园的,他没有看到孟浩然田园隐士的风流所在。古往今来懂孟浩然价值的,还得说是李白。他的“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固然将孟浩然写得风流潇洒、豪迈不羁,但比之孟浩然自己的“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之句,还是不得田园之真趣,也不得隐逸之高致。所以李白这首《赠孟浩然》中的佳句,还是他那开头结尾,直抒胸臆,真挚之气迎面而来,让人读得酣畅淋漓。可见,孟浩然的闲适和隐逸的风流,就连李白也是学不来写不来的。为什么李白说孟浩然“风流天下闻”?就是因为他有这种“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的风流之气,他这种举手投足间的风流,也就王羲之“坦腹东床”的名士风流可与相比。杜甫也有过“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但总是觉得他放不开,他还是著形迹,即便是坦腹江亭,他还在顾念着长吟,刻意为诗,你看,杜甫活得多累,所以他的诗比不上孟浩然诗中的那份惬意和随心所欲的感觉。孟浩然才真正是亲近自然,享受生活。所以李白对孟浩然很是折服,说“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李白诗中的天真之气、风流不羁的流畅之气,无法说没有来自孟浩然的影响,孟浩然那种高士隐士的风流,有唐一代,是李白佩服到称为高山的唯一一人。

后人不能真正弄懂孟浩然诗作的高妙,于是说他诗作太少,佳作太少,学问太浅。对于孟浩然的诗才,我和李白的观点是一样的,“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也许李白更看重孟浩然的德和情,孟浩然的天真之气,古士之风。但我更看重他的诗,他的德和他的诗,都是一样风流不可一世的。

在想起孟浩然的时候,总不免为他遗憾,他虽然诗写得好,但却因少了些经历,固然是得到了天然之境,相比其他人却少了人世的种种,于是他的诗数量也就少了,跨度不够大,内容不够丰厚,放射的光华就显得比李白杜甫王维弱一些。

但,孟浩然却也因此达到了其他大诗人所不能达到的境界,他屹立在一个独特的高度上。

同类推荐
  • 瓦尔登湖(英文版)

    瓦尔登湖(英文版)

    美国作家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记录,描绘了他两年多时间里的所见、所闻和所思。这部著作区别于先前文学作品的第一个特征,是其对自然巨细靡遗的描摹和引申。大至四季交替造成的景色变化,小到两只蚂蚁的争斗,无不栩栩如生地再现于梭罗的生花妙笔之下,并且描写也不流于表浅,而是有着博物学家的精确。作者无微不至地描述两年多的湖畔独居生活,目的在于通过这次亲力亲为的实验向读者证明:其实不需要很多钱,也能够好好地活着,而且能够快快乐乐地活着。
  • 有事生非

    有事生非

    本书收录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彬彬先生近年对学者汪晖、刘禾、蔡翔等人的学术批评,这些评论与探讨虽然在社会上掀起了一时的争议,但毫无疑问,讨论这类问题对于纯洁中国学风有好处与必要性。
  • 北仑往事

    北仑往事

    本书分往事篇和怀旧散文篇两部分。往事是北仑新区时刊的记者所写的通讯报道,主要记录了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发生在北仑的人和事,反映了北仑建区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事实;记忆部分为时刊副刊上发表的以怀旧为主题的散文集,反映北仑旧时的风俗人情等,富有生活意趣。
  • 森林报——夏

    森林报——夏

    这部名著是苏联著名科普作家维·比安基的代表作。著者以其擅长描写动植物生活的艺术才能,用轻快的笔调、采用报刊形式,按春、夏、秋、冬四季12个月,有层次、有类别地报道森林中的新闻,森林中愉快的节日和可悲的事件,森林中的英雄和强盗,将动植物的生活表现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著者还告诉了孩子们应如何去观察大自然,如何去比较、思考和研究大自然的方法。
  • 燕山夜话

    燕山夜话

    《燕山夜话》为马南邨的散杂文集,精选其经典散杂文作品五十余篇,内容既关照社会现实,又旁征古今中外的史事。其文风犀利、直刺现实,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读之不但发人深省,且有益于增长见闻,是当代散杂文作品的典范。其中,《不求甚解》一文被选入教育部新编初中语文教材。
热门推荐
  • 人间故事录之算命小道士

    人间故事录之算命小道士

    人间,恍恍惚惚,以为拥有,但其从未。一瞬间,就消失了。谈何容易,谈何难。思绪万千,烟消云散。如若痛苦,忍。——《人间录》引子
  • 冰窖同人之末日游戏

    冰窖同人之末日游戏

    这是一个新的、陌生的时代。高科技主导世界的同时,有股力量却悄然而起,一次次欲摧毁伟大的战士徐阳老人庇护下的安宁世界。震惊世界的俞家惨案、世界禁术东山再起、未知病毒迅速蔓延…似乎末日来临。可这如何会让深井冰窖的战士们退缩?他们一身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自然披荆斩棘、勇往直前!胜利好似就在眼前,可一切似乎越发扑朔迷离。蹊跷的俞家惨案、身边的人究竟谁是盟友谁是卧底、那个看似不堪一击的幕后人却好像知道他们所有的秘密…“来吧,在这末日即将降临的时刻,陪我玩一场游戏。”【本故事纯属虚构】
  • 失落魂灵

    失落魂灵

    当你知道了一个旷世的惊天秘密,你是否依然能够置之事外,严守秘密?你又是否能够不受它的诱惑走向歧途?沧海一粟,告诉你一个正在发生的故事。很多时候不是不能选择,你不强大只能被牺牲。并不醒目的标题,希望能让你读到一个有态度的作品。
  • 做一个有梦想的人

    做一个有梦想的人

    青春时候的懵懂,萌芽的爱情会继续成长还是会凋谢?
  •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八十天环游地球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八十天环游地球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正能量的力量:拥有正能量人生无限量

    正能量的力量:拥有正能量人生无限量

    正能量指的是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是超乎你的想象的,它能使不可能变为可能、让事情出现奇迹,只要你随时保持积极正面的思维,就能让自己活在正能量的气场中,你将发现,生活处处都会发生惊奇的改变。
  • 从斗破开始的恋爱系统

    从斗破开始的恋爱系统

    (原书名万界之最强boss,这书名是另一本书的,开这本书有些憨憨就改了这名字) 一个少年偶获诸天反派系统从此成为令主角闻风丧胆的大反派!!斗破-超神学院-斗罗-???-???ps:新人新书,可能有点毒,麻烦各位不要说脏话,我会改的!
  • 流浪的刺猬

    流浪的刺猬

    故事主要所要表达的是自传风格,没有花哨的虚拟情节等等希望可以得到更多读者的支持谢谢
  • 无限世界假卡王

    无限世界假卡王

    在机缘巧合之下,吴浩在整理房间时带着儿时的玩具被拉入了轮回空间。PS:这里的玩具是游戏王卡牌,80%是假卡,我是按照我小时候的那些卡牌来写的,前些天整理家时翻到的,都是我小学四年级时玩的,童年的回忆。PS:本书中的游戏王卡牌和动漫里有出入。
  • 第十枚纹章

    第十枚纹章

    他的眼睛睁开,是幻境、是玄妙、是无穷无尽的轮回。“你知道第十枚纹章的名字是什么吗?”“是‘希望’。”“可你永远找不到它。”-----------------------------------------15名精英高中生在参加全国竞赛的路途中突遭暴雨,临时决定住在就近的一家酒店,却不曾料想,这一决定,开启了他们人生的最大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