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445300000007

第7章 读书与写作(4)

你说,当你一路读来,是不是有个画面,由那渔人往前划船,看到一大片桃花林,见到鲜绿的草地、缤纷的落花。渔人继续往前划,一直到桃花林没了,水也到头了,见到一座山,山脚有个小洞,里头隐隐约约透着光,就下船,从那小洞走了进去。

如果你带了摄像机,甚至能一路拍,都不必停,也不必回去剪辑,就成了。

而且因为它描写得那么自然、流利、平顺,使读的人像看电影,“一路”被吸引进去。

看了这许多,你下次写游记和参观报告,不是也能照样从容落笔、循序渐进,一路娓娓道来了吗?

你家的馒头

既然我们想一个东西时,可能连带地想起上上下下的,或是利用上下文,帮助记起中间的,我们何不在记忆时故意拉大范围?

相信你一定有这样的经验——

文章写一半,有个字硬是记不起来,于是你想那个字的上下文。举个例子,你忘记“浩”怎么写,于是在旁边的纸上写“‘’然正气”“‘’‘’荡荡”,或是“声势‘’大”,利用过去已经习惯的词句,来想中间忘掉的那个字的样子。往往这么做,就真想起来了。

相信你也有这种经验——

人家问你某英文怎么拼,你说出来了,但是不确定,于是说:“让我写下来看看。”当你把那英文文字写出来,看看“很像”,才确认自己拼得没问题。

中文字明明是每个字都独立的,为什么忘掉一个字,写“上下文”会帮助记忆呢?英文字明明是拼音,照音拼就好了,为什么还要写出来,看“像不像”才能确定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了。

我们常说中文文字是“图画式”的,所以一个字,譬如“我”,如果你少写一笔,看来就像“找”。如果你忘记写后面那一“点”,连小学生都能马上看出来:“少了一个点”。

于是有人说,这是中文与英文不同的地方。碰上美国人,譬如“international”(国际)这个词,他一定要把五个音节都拼完,才知道对与错。

这么说好像有道理。但你试试看,刻意把international中间少写一个字母,给老美看。他可能根本没花时间拼,只瞄一眼,就说不对。妙的是,他不一定能立刻说出少了哪个字母,反正觉得不对就是了。

为什么?

因为他觉得不像他看惯了的international。

再举个例子,你今天写英文,想要写“bigger”这个词,但你忘了是“biger”还是“bigger”,又忘了母音后面的规则。是不是不如把它写出来,左看看右看看,像不像?

像不像什么?

跟那“老美”一样,看看像不像你平常读书时见到的那个“bigger”。

由此可知,无论中英文,在我们记忆中都可以是“图像”。

那个图像可能是由好几个中文字组合起来的,像是“浩浩荡荡”。也可能是一大段,像是《岳阳楼记》中的“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有时候我们为了在脑海里搜寻记忆,会用一整页去想,想:我记得在课本上的左边那页……靠上面……想到这儿,甚至会闭起眼睛去揣摩记忆中的影像。

加强记忆,就要利用这一点。如果你只读参考书,只会背单字和条文,恐怕反不如看整篇课文,先了解意思,贯穿整个故事之后能记得牢。

因为那使你有更多可以“揣摩”与“追索”的途径,使你心里能有更完整的画面。其后再用参考书帮助“整理”和“加强”,才有用处。这也好比正餐与补品,哪有不吃正餐,只服补药的呢?

好!现在进入更实用的——

既然我们想一个东西时,可能连带地想起上上下下的,或是利用上下文,帮助记起中间的,我们何不在记忆时故意拉大范围?

举几个例子,如果我说“阿尔”,你可能怔住,不知“阿尔”是什么。

但是当我说“阿尔及”。

你就可能跟着讲“阿尔及利亚”。

当我改说“阿尔巴”的时候。

你又很自然地跟着讲“阿尔巴尼亚”。

如果我再换一个,说“布宜”。

你可能问:“不宜怎么样?不宜做,还是不宜说?”

但是当我加长,成为“布宜诺斯”。

你自然跟上“布宜诺斯艾利斯”。

为什么你能说出整个名字?

很简单,因为你是那么记的、那么背的。

可不是嘛!有时候我们背的名字,可以多达十个字,背的证件号码可以长达十五位数以上。但是只要背习惯了,就变得很自然。甚至可以说,有些东西我们根本没背,只是听惯了,像是“巴布亚新几内亚”,只要人家提到“巴布亚”,你自然会想起“新几内亚”。

好!现在到我讨论的重点了——

我问你,刚才说的阿尔巴尼亚的首都是哪里?

你能立刻想到“地拉那”吗?

糟了!你可能想不起来了。

奇怪不奇怪?你可以把十个字的名字说得很溜,却想不起阿尔巴尼亚的首都是“地拉那”,也可能说不出“阿根廷的首都是布宜诺斯艾利斯”。

为什么?

因为它们都是“非陈述性”的东西。你可能知道“地拉那”,也知道“阿尔巴尼亚”,只是没办法把它们拉在一块儿,甚至考试时把别国的首都“拉”到阿尔巴尼亚去了。

我在学生时代跟你一样,也背不下来。但是我用了个方法——

既然我可以一次记住“巴布亚新几内亚”七个字,我何不把各国的“国名和首都名”串成一个词,说不定还能加上些“陈述性”的想象,不是自然就会“溜”了吗?

譬如“阿尔巴尼亚”,首都是“地拉那”,我干脆把它们合成一个词——“阿尔巴尼亚地拉那”。

我只当那是一个国家的长长的名字,以后提到阿尔巴尼亚,我还会想不起“地拉那”吗?

还有,遇到长的国名,我还可以简化——

像是保加利亚的首都是“索非亚”。我干脆背“保索非亚”,再用“保证你得到的非你所要的”成为“保所非要”。

又像是罗马尼亚的首都是“布加勒斯特”。我总背不下来。现在我换个方法,背“罗布加勒斯特”,再想成“罗不加勒死他”。

至于匈牙利的首都是“布达佩斯”,尼泊尔的首都是“加德满都”,我老背不下来,干脆改成“匈不打会死”和“你家的馒头”。

没错!我的记忆力是不如人。

但我可以找到自己的方法,而且用这方法,牢记“保所非要”“罗不加勒死他”“匈不打会死”“你家的馒头”。到今天,都不忘。

读书可以像看戏

有时候怎么“死背”都记不住的东西,只要在诗句旁边勾几个简简单单的小图画,就记住了。

最近给女儿上中文课的时候,我问她记不记得古时候有个人很会耍斧头,常到国王面前表演,但是突然间,他不再表演的故事。

她歪着头想了一下,说不记得了,只记得那人的斧头很准,绝对不会砍偏。

于是我在她课本旁边画了个耍斧头的人,简简单单地勾了一个人的侧面轮廓,又在那人的鼻子上涂了几笔。还没画完呢,我女儿就叫,说她想起来了,是有个人常带朋友一起表演,先在那朋友的鼻子上抹一点灰,再舞动斧头,从朋友面前砍过去。朋友一点没受伤,大家以为斧头舞空了,但是细细看,才发现他鼻子上的灰已经不见。后来,那人突然不再表演,国王问为什么,是不是不准了?他说他一点也没退步,只是那一起表演的朋友死了。

你知道我为什么不直接提示我女儿,却要画个漫画吗?因为通过“图像”是最好的记忆方法。我相信今后她再也不会忘记这个故事,漫画会留在她的脑海,更加强她的记忆。

又记得不久前,有一天我要女儿背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她只想起“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就背不下去了。

于是我两手指着窗外的树,再把手合起来。

她马上就笑说:“想起来了!是‘绿树村边合’。”

接着我指向远方,做出山的手势。

她说:“青山郭外斜。”

我又做成开门的样子。

她想起来“开轩面场圃”。

我再比出“举杯”的样子。

她接“把酒话桑麻”。

我又伸出九根手指,而且比了两次;指指眼睛,用双手做成花朵的样子。

她便说:“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种以手势增加想象的方法,也是“图像化”。

我们可以说,世上大多数的东西都能图像化,就算“绿”或“重阳节”这些不容易图像化的东西,也可以靠前后的东西衬托出来。又好比孟浩然的诗,只用几个简单的手势提醒,我女儿就想起了全部。

我过去读书,常用这方法。有时候怎么“死背”都记不住的东西,只要在诗句旁边勾几个简简单单的小图画,就记住了。

别说你不会画,那不是画很细致的作品,只是勾个样子,产生提醒的作用啊!

你也可以不画。用演的,使自己进入读的内容。尤其文学作品,因为作家常常先有画面,再写出来,文中充满“意象”。甚至一整段,你都能像剧本般轻轻松松地演出来。

举个很古老的作品为例——《诗经》里的《硕人》篇。相信你一定看过这首形容女孩的诗,就算不记得整首,也对其中一些句子有印象。

它描写的美女叫庄姜,从今天的角度看,庄姜一定像模特儿,高高的个儿,穿着锦衣,外头还罩个袍子。

那诗是这样形容庄姜的: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翻成白话是:

手像小草芽般柔嫩,

皮肤像油脂般滑腻,

脖子像木虫般白皙,

牙齿像瓠瓜子般整齐,

宽宽像蝉似的额头,弯弯眉毛如蛾子的触须,

笑起来两个酒窝多漂亮,

黑白分明的大眼睛,左右顾盼真美丽!

如果你觉得不好背,只要这么想:

写诗的男孩,先低着头,不敢盯着女生,只敢看她的手。

然后,他的眼睛偷偷往上移动,看到手臂的皮肤。再往上,看到女生的脖子。

再往上,看到整齐的牙齿。

终于壮起胆,看女孩的额头和眉眼。

这首诗写得多精彩啊!精彩在它描写的次序,由手往上,渐渐到重点,再用生动的一颦一笑、左右顾盼,在最后面压轴。

只要你也变成那羞怯的男生,也这么想象一遍,不是就能把整段诗背下来了吗?

于是“背死书”变成“活读书”,你因此更能深入欣赏那文学作品,使书中的人物和情节变成真的,跳进你的生活。

读书要这样,才记得牢,也才能成为一种享受哇!

同类推荐
  • 蹦蹦跳先生

    蹦蹦跳先生

    蹦蹦跳先生偷过东西,可你反而会同情他;小偷拉拉虽然当上了“总统”,但你会觉得他很可怜;宝宝和贝贝没少闹笑话,可说不定你身上就有他们俩的影子;君子国的人表面上看都挺有风度,实际上个个虚伪。为什么这么说呢?看完这些故事,你就全明白了。
  • 智力闯关西游记(第4集)

    智力闯关西游记(第4集)

    古老的《西游记》故事加入现代生活元素,重新设计的故事情节,让几百年前的故事犹如发生在你的身边……《智力闯关西游记》犹如一个“现代版西游记作战沙盘”,请你参与故事的设计和问题的解决。英雄和魔鬼与你纠缠在一起,你们之间会发生一件件好玩而有趣的事情,比一比,谁更聪明?谁更智慧?
  • 俏皮可爱的紫貂:哺乳动物

    俏皮可爱的紫貂: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不但聪明绝顶,而且身怀绝技,由它们统治着整个世界,是自然界的选择。想必你一定很好奇,哺乳动物的聪明表现在什么地方,它们又有哪些独门绝技呢?它们又是如何统治地球的呢?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翻开《青少年科普图书馆·俏皮可爱的紫貂:哺乳动物》一起走进哺乳动物神奇的世界吧!《俏皮可爱的紫貂:哺乳动物》内容简介:无论是身怀绝技的动物,还是形态各异的植物,抑或是我们生活中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神秘生物,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光怪陆离的生物世界。“图说生物世界”将为你展现生物世界的趣味,描绘生物世界的新奇,揭开生物世界的神秘。
  • 孩子学礼仪的第一本书“小橘灯”亲子学堂丛书

    孩子学礼仪的第一本书“小橘灯”亲子学堂丛书

    本书编者全面、系统地归纳阐释了百余个孩子必须懂得的礼仪常识,内容涉及仪表礼仪、个人礼仪、家庭礼仪、交谈礼仪、用餐礼仪、电话礼仪、接待礼仪,拜访礼仪、馈赠礼仪、校园礼仪和公共礼仪等是一个方面。让家长和孩子一册在手,尽知礼仪常识,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断提高礼仪方面的修养。
  • 会唱歌的橡皮擦

    会唱歌的橡皮擦

    这本书里一共汇编了147个寓言,为了方便阅读,分为智慧篇、情感篇、哲理篇、幽默篇、友谊篇和知识篇等六个篇章。在选编中,尽量考虑青少年朋友的阅读习惯,力争启发性与可读性的完美结合。
热门推荐
  • 下堂妃不愁嫁

    下堂妃不愁嫁

    一夜醒来,她成了一个冷酷而残忍的男人的王妃。她成了一个陌生的她,那个陌生的女人千方百计不惜以血为代价只为与这个男人一夜缠绵。他是她孩子的父亲,却对他们赶尽杀绝,只为美人一笑。他万般无愿地娶了她,却又千方百计利用他,他把她当作一枚棋子,并终将她推向风口浪尖。轻纱幔帐中,他啃噬着她的身体,他说,本王不会让你这么痛快地死,本王要利用你得到想要的东西,从来没有得不到的。想死,也得问过本王同不同意。她无力地轻叹了一声,我命由我不由天,命再贱,她也要珍惜……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静待花开,各一方

    静待花开,各一方

    等了三年的花开,谁知开待无果。就像那时的我们,有缘无果,却尝到了爱情的苦涩,终于.......等到了你,你千万不要离开我,我只能爱上你了。但他,是学霸。不过不是那个冰块脸,简直是个太阳啊。
  • 天云仙路

    天云仙路

    天降怪石砸中现代小职员,在睁双眼时已然到了个仙人天上飞的世界,抱着修真长生梦的方立,以一身平平资质,从这天云洲开始,踏上茫茫修仙路……
  • 惟有幽花渡水香

    惟有幽花渡水香

    “此生相见只为来世不再相欠”莫道轮回苦,莫说凡心已无,莫要修断那缘份各归尘土,这般生生世世的呵护,而你却视若无睹!为你堕地狱入魔道,九世为人不肯醒悟,此生,我的挚爱我将亲手超度!
  • 强势唤忆,总裁请自重

    强势唤忆,总裁请自重

    他在她生死攸关的时候救了她,她在他洗澡时看光了他的全身。她许诺要嫁给他却在结婚当日失踪,两年后进入他的公司,她这样说:“总裁,还请自重我不是什么林清雪,我叫林潇。”“呵呵,是吗?”他总有一天会让她知道她是林清雪,不是什么林潇!
  • 时之后传

    时之后传

    同时代的不同世界,一个又一个小故事的串联,最终是怎样的惊天秘密。有着超乎常人的能力,不可思议的犯案手法,与恶魔的交易......
  • 平平无奇小神农

    平平无奇小神农

    2020年五月,叱咤风云、治好了无数疑难杂症、让各国风云人物竭力讨好的神医‘王老’仙逝。据说,王老有着一名弟子,习得了他的全部本事,就在王老仙逝后,他的弟子也随之消失。花园村,一名平平无奇的少年,脸上洋溢着干净笑容,走进了村庄。“师傅,遵从您的遗愿,我回家了……”
  • 灵波澜血

    灵波澜血

    “哇!你怎么这么暴力?可惜了你这个脸蛋。”“要你管!你、你不就喜欢我这样么……”“你说什么?我没听清?!”“我说!你是个猪头!”-----------------------------------------------------------------这本小说描述了,在一千年前灵族公主、猎灵人和他们的同伴拯救苍生的奇妙而又惊心动魄的旅程。他们要找到女娲石和破解女娲石封印的方法来重新封印即将出世的灵餮兽,防止它再次血洗人间。“即使你的容颜苍老,但我还会一直爱着你,不要离开我,好么。。”最终手垂来下来,心脏还流着鲜血。命,无情。
  • 来一点信仰(米奇·阿尔博姆作品)

    来一点信仰(米奇·阿尔博姆作品)

    两个真实的故事,沿着比小说更为奇巧的轨迹,交织成一部关于信仰的小书。为了写好这本书,曾以《相约星期二》震撼全世界的米奇·阿尔博姆追踪了两位神职人员的生命历程,拜访了很多地方,去到这个世界上持有不同信仰的“我们这里”和“他们那里”。最终,不管是在“这里”还是在“那里”,米奇都找到了同样的答案——“有许多曲调,但都是一首歌,一首同样美好的、充满人性的歌。”这首歌再次创造奇迹,从去年到今天,它给了经济危机中的美国人,最多的温暖和希望。
  • 念一厢梦

    念一厢梦

    我这一生从未追随过什么,但你却是我这一生追随的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