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441200000034

第34章 落日丧钟,帝国陨落(1)

历史总是以它特有的形式向前行进着,再强盛的王朝终将走向灭亡,尽管曾经富有四海,尽管曾经傲视寰宇。历史的脚步是无法挽留的,世事的变迁是无法改变的。元朝,这个曾经几乎征服整个欧亚大陆的超级帝国,经过近百年的风雨最终迎来了它最后的归宿——灭亡。

摇摇欲坠的元廷

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了四分五裂的中华,建立了元朝这个多民族的帝国。

他奠定了元朝这个前所未有的多民族帝国的制度框架,却为后世留下了诸多的问题。汗位的继承问题,多民族和谐相处的统治问题,货币制度与税收制度的完善,等等。这种种矛盾,导致元廷内乱不断,再加上元末年的天灾人祸,最终致使元朝的灭亡。

元廷在忽必烈以后,从成宗到顺帝继位这三十九年里,汗位的转移往往伴随着阴谋、弑夺,甚至发展为大规模的内战。元朝政局动荡,帝位更迭九次,在位最长者十一年,最短不过五十三天,使得元朝中后期,缺乏一位真正的守成之君来解决忽必烈遗留的众多问题,将元朝引入长治久安的道路。

忽必烈逝后的三十九年里,蒙古的制度与中原儒学思想不断发生冲突。蒙古人将天下视为成吉思汗子孙的共同财产,新帝即位常常都要花费巨额的钱财赏赐宗亲贵族,造成了元朝财政的重大负担。武宗海山即位后,就因大肆赏赐宗亲贵族,出现了赏赐“未及一半”而两都(大都与上都)府库尽空的局面。这就出现了政府大量印钞,弥补亏空的事情。乱发纸币的结果,又导致了财政系统紊乱,成为元朝后期农民起义的一个原因。在这种情况下,伯颜加深了民族分化政策的力度,更使得蒙古、色目人与汉族人民之间始终存在的巨大的鸿沟愈加明显。元朝的最高统治阶层,与他们所依赖的统治基础经常发生冲突。在中原地区,占优势的儒家思想与回族以及游牧文化间的冲突,形成了贯穿元末始终的矛盾。

顺帝即位七年后,于1340年追究了其父明宗被文宗谋害的事,将文宗庙主撤出了大庙,安置文宗后于东安州,将文宗子(即先前的太子)流放到了高丽,到这个时候,“帝位之争”才算告一段落。在同一年,顺帝在脱脱的帮助下击败了权臣伯颜,将统治权力真正掌握到了手中。掌握朝政的最初九年,他励精图治,应该还算是一个不错的君主。而后期,顺帝却生活腐化堕落,在天灾人祸不断、九州大乱的情况下他不理朝政,只知淫乐,最终加速了元朝的灭亡,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昏君。元朝宫廷也终于没能摆脱忽必烈以后内乱不断的局面。

从1344年顺帝亲政,至1349年间重新起用脱脱,这时期顺帝面对连年的天灾和愈演愈烈的社会动乱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成效并不明显,问题反而越来越多。1344年五月,黄河暴涨,先是白茅堤溃决,六个月后,金堤又被冲垮。黄河中下游,即今天的河南省东北部,安徽、江苏两省的北部,山东省南部和河北的部分地区,都被洪水淹没,成为万里泽国。黄河泛滥不仅严重妨碍了漕运,更威胁到了盐场的安全,直接扣住了元朝的财政命脉,使本来就处于紧张状态下的元政府财政更加入不敷出。而水灾过后,就是严重的饥荒与瘟疫,这对元政府来说就更是雪上加霜。不过二十多岁的元顺帝必须积极主动地解决一切问题。于是他在1349年七月,召回了称病在家的脱脱,重新任命他为右丞相。

脱脱的这次改革并不能说是成功的。为了缓解元朝政府的财政问题,他在1350年底,印行了没有准备金的“至正交钞”,铸造新铜钱进行流通。因为没有准备金,新的货币如同废纸一样。形成了以滥发新钞搜刮民间至元宝钞的态势,造成了更大的经济危机。导致老百姓避虚就实,先是舍钞用钱,最后连钱都不用,回到了以物易物的原始状态。给百姓带来更多苦难的是脱脱对黄河的治理。

1351年五月,脱脱动用民工15万,监工的军队2万,开始了他庞大的修河工程。

脱脱将黄河水由哈只口引入黄河故道,再东引到徐州,入淮河最后流进大海。尽管脱脱治理住了洪水,但却在这次治理黄河的过程中引发了比洪水更可怕的、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造成起义的原因很多,首先民众是被强征为河工的,而不是出于自愿。而工程中元朝政府发放的工资货币——“至正交钞”更是毫无用处的废纸,即使这样还多被监工贪污克扣。在修河道的过程中,众多民工因饥饿和繁重的体力劳动致死,民怨沸腾。在这关键时刻,他们的怨恨与愤怒被白莲教利用、点燃,最终成为了一场无法遏制的大起义。

脱脱对起义始料未及,他被迫率领百万元军,南征北讨,经过几年的应对,到1354年,才基本控制住了局势。1354年冬,脱脱率军围攻高邮张士诚。高邮战役是元朝走向灭亡的真正开始。1354年十一月,脱脱率元军抵高邮,大败张士诚。张士诚寡不敌众,只好退入高邮城中进行坚守。于是脱脱命元军分兵,破六合、盐城、兴化等地,使高邮成为孤城。当时张士诚守在城中,和将领们每天所谈论的都是投降的事,可又怕投降后不能被脱脱赦免,最后只能硬着头皮坚持。

十二月,脱脱突然被元顺帝削去了兵权。失去主帅,百万元军不战自溃,高邮形势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张士诚不仅因此得救,还收编了大量元军,将地盘不断扩大,成为了一方霸主。

高邮兵败完全是元廷自己制造的动乱,是元朝政治腐败、元顺帝丧失治国志向,生活走向堕落的必然结果。在脱脱复相之前,康里人哈麻、雪雪兄弟向顺帝多次为脱脱美言。因此脱脱复相后为表示感激,升哈麻做了中书右丞。可不久,脱脱与哈麻就发生矛盾,哈麻被脱脱降为了宣政院使。这以后哈麻怀恨在心,他知道要报复脱脱就得让元顺帝听自己的话。哈麻偷偷地找来西天僧人,教元顺帝学习运气术。西天僧人教给元顺帝的运气术名为“演揲儿”,汉语称“大喜乐”。大喜乐既是一种宗教舞蹈,也是一种气功。哈麻利用这种气功的一些特点诱导元顺帝进行淫乐。从此以后元顺帝与推行至正新政时判若两人,全然不顾皇帝尊严,整天寻欢作乐。脱脱对哈麻的举动深恶痛绝,打算除去哈麻。哈麻知道后,就在皇后、皇太子面前挑唆。脱脱出征高邮时,哈麻趁机让监察御史弹劾脱脱,结果就出现了上面的那场闹剧。脱脱被弹劾解职后,被调回了大都,随后又被流放到了云南,最后哈麻假传圣旨,在云南贬所中毒死了脱脱。

高邮兵败,使元朝丧失了镇压农民起义军的最有利时机。以后元政府再也没有能力集结大规模的军队对付起义军了。不久起义势力复振。到1355年以后,元朝陷入了起义者和镇压起义的军阀各自为政、割据一方的局面,中央政府在全国范围的统治实际已经瓦解。

名家回眸

纵观历史每一个朝代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宿命,强大的元朝同样如此。元顺帝十三岁即位,等到二十多岁的时候才真正掌握朝政。在这之前权利一直掌握在权臣的手中。顺帝初期确实是想做一些事情的,在后来自己亲政之后也做出了许多的努力,但是最终没有什么效果。

元顺帝之所以不能改变元朝灭亡的命运,力挽狂澜,像他的祖辈成吉思汗那样开创一番事业,和他本身的素质是有关系的。元顺帝虽然有很高远的理想,但是因为权臣的压迫和自身的磨练太少,所以虽然受到命运的威胁,但是也无力改变。无论是从做君主的角度还是做人的角度来评价顺帝,他都不是一个成功者。做君主没有足够的才能,更没有足够的责任心,而作为一个人,他疑心太重,沉迷酒色,更称不上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皇位争夺加速了元朝的灭亡

元朝,由于早期蒙古国的库里勒台选举制名存实亡,而在皇位的继承问题上又没有固定的皇位继承制度,所以,在元廷中为了皇位的争夺往往发生一系列的激烈斗争,到了元朝末代元明宗、元文宗、元顺帝时期,这种斗争愈来愈复杂。这种斗争最终导致了元代后期影响深远的天历之战与明文之争,加速了元王朝的灭亡。

有元一代,由于早期蒙古国的库里勒台选举制名存实亡,而又没有固定的皇位继承制代之而起,因此,为了皇位的争夺往往发生一系列的激烈斗争,到了元代最后的三位皇帝——明宗、文宗、顺帝的时候,这种斗争愈来愈复杂。终于导致了元代后期影响深远的天历之战与明文之争,甚至深宫内部亦刀光剑影,扑朔迷离,加速了元王朝的灭亡。

元仁宗延佑二年(1315)十二月,立武宗子和世为周王,出镇云南。原来武宗立亲弟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子后,丞相三宝奴又劝立和世,召令康里脱脱出面提出,脱脱却回答说:“太弟夺得政权,位居东宫已久,并且你们已经相约兄弟叔侄世代相承,谁敢打乱这种秩序呢?”三宝奴提醒说:“如今兄已立弟为皇太子,能保证将来叔父一定授位给侄子吗?”脱脱回答说:“我保证不改变这一誓约,要是他们失信,上天一定会惩罚他们的。”而当朝廷议立太子的时候,铁木迭儿想固位取宠,于是请立仁宗的儿子硕德八剌。又同太后幸臣失烈门一道在两宫说和世的坏话,因此仁宗封和世为周王,派遣他出镇云南。

延佑三年(1316)三月,设置周王常侍府官属,任命秃忽鲁、斡耳朵、尚家奴、勃罗、教化等人充职。十一月,周王和世到达延安,其臣秃忽鲁、尚家奴以及武宗旧臣厘日、沙不丁、哈八儿秃等人都来集会,教化出主意说:“天下是我们武宗的天下,大王的出镇,本来不是皇帝的主意,完全是由皇帝左右的奸臣诬构导致的。请将事情的原因告诉行省,让朝廷的人都知道,这样才能杜塞离间。如果不这样的话,事变就不可测量。”于是率领几名骑士奔驰而去。以前,阿思罕为太师,铁木迭儿夺其位,将他贬为陕西行省丞相,等到教化等人到来后,阿思罕立即与平章政事塔察儿、行台御史大夫脱里伯、中丞脱欢征发关中的所有军队,分道从河中府出发。不久塔察儿、脱欢在河中袭杀了阿思罕、教化,和世才西行,到达北边金山。西北诸王察阿台等人听说和世琼到达,都率众来附,和世琼到了察阿台的营地。相互约定,和世每年冬天住在札颜,夏天住在斡罗斡察山,春天则命令随从在野泥耕种。十多年间,边境宁静。

仁宗死后,其子硕德八剌即位,是为英宗。英宗年轻气盛,立志改革。但英宗新政的措施直接损害蒙古贵族的既得利益,终于被弑于南坡。1323年,参与南坡之变密谋的也孙铁木儿继位,这就是泰定帝。

泰定帝虽然自幼生长在漠北,而且借助政变之力取得帝位,但通过对政变的直接发动者铁失一党迅速果断的处置,既维护了先前札撒规定的臣仆不准杀害黄金家族成员的原则,又赢得了站在英宗一边的大批臣僚的拥护。泰定帝在位期间(1323-1328),标榜行事一律遵循世祖成宪,仍然任用英宗朝的一批儒臣,保留前两朝的改革成果,基本上顺应了进一步推行汉法的历史趋势。在此期间,水旱蝗灾连年不断,并发生了几次规模不大的社会动乱,不过总的说来统治还算比较稳定。只是由于统治集团内部不同派系的争夺权利的矛盾日益加深,进而导致了大规模的争夺帝位的内战,才将元朝推向崩溃的边缘。

泰定帝宠信王府旧臣,回回人倒剌沙,升之为中书左丞相,而掌管兵权的钦察大臣、床兀儿之子燕铁木儿却怀有二心,早在武宗镇守北边时,他就充任宿卫十余年,得到武宗的厚爱。武宗即位以后,燕铁木儿拜正奉大夫,同知宣徽院事。在仁宗及泰定年间,他又历任左卫亲军都指挥使、太仆卿、同签枢密院事、签书枢密院事等职,燕铁木儿身受武宗宠拔之恩,一心向着武宗后代。

致和元年(1328)七月,泰定帝死于上都,倒剌沙专权自用,宗室诸王辽王脱脱、梁王王禅趋附于他,当时签枢密院事燕铁木儿留守大都,掌握枢密符印,于是与安西王阿剌忒纳失里等谋立武宗之子,准备发难。同年八月初四黎明,朝廷百官集于兴圣宫,燕铁木儿率领阿速铁木儿、勃伦赤等十七人,全副武装,手执兵器,号令于众,主张立武宗之子为帝。他声言如果有不服从者,当场斩首,并手缚平章政事乌伯都剌、伯颜察儿;分别命勇士执中书左丞朵朵、参知政事王士熙、参议中书省事脱脱、吴秉道,侍御史铁木哥、丘世杰、治书侍御史脱欢、太子詹事丞王桓等,统统投入监狱。燕铁木儿与安西王阿剌忒纳失里共守内庭,分处腹心于枢密,“籍纳库,录符印,召百官人内听命”。同时派前河南行省参知政事明里董阿、前宣政使答里麻失里,驰驿迎怀王图帖睦尔于江陵。图帖睦尔,武宗次子,明宗和世的异母弟,英宗至治元年(1321)五月被出居海南,泰定元年(1324)召还,至潭州(今湖南长沙),又命令停止,居赤月,后还回京师。同年十月封怀王。泰定二年(1325),又命他出居建康(今江苏南京),致和元年(1328)三月,泰定帝病况日益严重,倒剌沙等将图帖睦尔迁居江陵,以防止武宗后人起来争夺帝位。

燕铁木儿在遣使迎图帖睦尔的同时,又密谕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伯颜,领兵扈从。伯颜也是武宗早年的部下,从十五岁起,即侍武宗于藩邸,武宗即位之后,又历任吏部尚书、御史中丞、尚书平章政事;仁宗年间,任周王和世常侍府常侍,官至御史大夫;泰定年间,历任江西行省平章政事、河南行省平章政事等职。他蒙受武宗世恩,因而当燕铁木儿将谋立武宗子图帖睦尔的意图密告于他时,伯颜立即表示全面支持。并遣使报燕铁木儿说:“你在京师尽力,我负责河南事宜。”伯颜召集同僚及属下,说明情况并计算仓廪、府库、谷粟、金帛的数量,乘舆供御、士马刍粮供给的需要,以及赏赐犒劳的费用,无不备至。不足之数则令州县征收第二年的田租,及向商人供贷,并约定以加倍的利息偿还。再有不足,则邀截经过河南的东南常赋,用以供给军费,又征发民丁,增置驿马,修补城池及武器,严巡逻及侦察,做军事上的准备。并招募勇士五千人以迎怀王图帖睦尔,而亲自勒兵迎候,所以当图帖睦尔由江陵北上途经河南时,伯颜全副武装,与百官父老引导怀王入内,第二天又护送北行。八月,图帖睦尔到达大都,入居宫廷。此时,倒剌沙已派兵进攻燕铁木儿集团的大都防线,内战爆发。

九月,燕铁木儿率领诸王、大臣请求图帖睦尔尽早登位,以安定人心。图帖睦尔考虑到其兄周王和世仍在漠北,且拥有相当实力,不敢接受。燕铁木儿对他说:“人心向背的时候,刻不容缓,稍有不慎,后悔已晚。”图帖睦尔领悟到其中的奥妙,于是表示“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当明诏于天下,表明我退让之意便好办了”。九月十三日,图帖睦尔即皇帝位于大都大明殿,这就是元文宗,改元天历。

同类推荐
  • 读帝王故事知中国历史

    读帝王故事知中国历史

    纵观帝王的历史不难发现,凡开国君主大都有着雄才大略,关心民生疾苦,注重生产发展,无不是给社会带来积极发展的英才。但随着帝业的传承,后世君主们往往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一味贪图享乐而至腐败昏庸,终令王权旁落,也便有了朝代的更迭。在这些“真龙天子”之中,既有可歌可颂、可敬可爱之人,更有可恨、可鄙、可耻之徒。
  • 蚩尤纪

    蚩尤纪

    在黄帝与蚩尤的战争中,蚩尤并没有战死。你信吗?11岁的少年左方在父亲的一次考古中,不小心触动了一个巨大玄甲中的灵阵。被传送到蚩尤部落后人生活的一块大陆。在这里,他了解了数千年前那场关于蚩尤生死的战争,见识到了千奇百怪的事物,体会到了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而他除了在这里生存下去之外,唯一的目标就是:我要回家……———————————————————————————————————————觉得好看的话,旁边有“加入书架”和“投推荐票”可以点点,想说点什么就“去书评区”,貌似“添加印象”也可说说看法,也可以试点一下……
  • 贤婿

    贤婿

    简介:前世的左墨享尽荣华,阅尽富贵,唯独生命短暂难逃病魔的侵袭,钱财再无力!本已一切皆已经烟消云散,但左墨醒来之时却发现老天重新给了自己一段生命。只是不等他欣喜欲狂,接踵而来的信息让他苦笑不已。他不再叫左墨,而是叫韩宗元,身份是柳家赘婿,一个在户籍上处在社会最底层的赘婿!
  • 阎氏三国

    阎氏三国

    阎明一位有志青年,由于出国旅游,飞机发生事故,穿越三国时代,且看阎明笑改三国,身后虎将护卫,旁边妻妾成群,北击董卓袁绍,南讨刘表孙策,西抗张鲁刘障,东灭袁术曹操。刘备,呵呵,只会哭是没有用的!曹操,奸雄,你的人才我收了!孙策,快送孙尚香来和亲!
  • 宋宫十八朝演义

    宋宫十八朝演义

    此书记述了从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夺取北周天下,至宋钦宗赵桓“北狩”间168年的北宋历史;从宋高宗赵构南迁至幼帝赴水而死的152年的南宋历史,共记录了三个多世纪中18位宋代皇帝的宫廷生活内幕,其中“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斧声烛影”及“莫须有”三字狱等重要事件都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展开叙述,是一部史实性较强的、寓教于乐的历史演义。
热门推荐
  • 宠妻有术

    宠妻有术

    冒险进京履行婚约,却被许给了凶神将军。青梅求助贵人想要跳出此坑,可是——贵人:嫁给我吧,肯定能躲开凶神。青梅:你这是趁火打劫吗?贵人:不对,是舍身救你。孤身嫁入皇家,简直不能更艰辛!夫君各种宠她,简直不能更幸福!青梅淡定的喝茶,苍天可鉴,她只想做个安静的小酒娘啊!
  • 若敖氏

    若敖氏

    一次楚国文物展,一个偶然机遇,保安公司职员苗毅意外穿越回了纷乱的战国时代的楚国,他将遇到什么样的传奇经历,该如何在陌生的世界立足,如何想方设法回到现实世界……
  • 等我成熟再娶你

    等我成熟再娶你

    命运,我不要你赠我一场富贵。我不是唐朝牡丹花,更不是寒月腊梅。我只是无人问津的一缕青烟,来去都了无声息。从未想过惊扰到谁,只想来这纷繁的人世间溜一溜。只因,我信,生命的诗集在于点点滴滴的回忆。不必思量,只会难忘......你是否能等到我成熟再娶你?成熟的标志又是什么?责任,担当?还是一份稳定的事业?那就等我成熟再八抬大轿骑着白马去娶你!
  • 锦绣洛神

    锦绣洛神

    为达成心上人的梦想——探索古画《洛神图》中那件“流风回雪锦”的制作之秘,女服装设计师董织成作为时空穿越实验的志愿者,回到了三国年代。几经周折,她以自己的才华和魅力,成为了传说中的甄宓——河洛第一美人,辗转宫廷与江湖,并登上世间荣华的巅峰。她所创立的云落坊以精湛的纺织技术,促进了三国工商业发展,也为曹魏一统天下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撑。然而身为现代女子的她,无法与封建君王的思想相容。凭借当年因不祥预感而提前布好的局,她终于发现了“流风回雪锦”令人震惊的秘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腹黑太子杀手妃

    腹黑太子杀手妃

    或许我这一生,都如这暗杀阁一般。我从没想过爱。爱会让人欲罢不能,迷失自我。也会让自己伤的体无完肤。又亦或全是阴谋。曾经我爱上的这个男子,不是一见钟情。只是日久生情。我们曾共苦。却未同甘。我给你的也全都是我最好的。我也没想过有一天,我会亲手提着你的头颅,亲吻着说“此生,我们谁也没赢过谁。”到最后,呵呵。也只是孤影成双。
  • 我的幽默系统

    我的幽默系统

    这是一个身怀幽默系统,但是却靠着运气在娱乐圈摸爬滚打,中间发生的各种故事
  • 金珠修道

    金珠修道

    白启,或许不是天骄,或许不是鬼才。冥冥之中,一双眼睛一只盯着他,是好是坏?未成得知。闯荡修真界又流过几多鲜血,流过几多眼泪,可是,终成大道,又能如何,不过是追寻最高的顶点?或者,几人相陪……
  • 争奴

    争奴

    -我发现我得了一种病,一种睡觉的病。-一种睡觉的病?-不错,因为有时候我毫无睡意,却也会突然睡着。-也就是说你也许会打架打着打着就睡着了,喝酒喝着喝着酒睡着了,甚至连逛青楼的时候也会莫名其妙睡着?-是这样的。所以我尝试在各种地方睡觉。先是在树上,这个你已见识过了;然后在坟地里,在蛇窝里,等等,我睡觉不分地方。-你只顾着睡觉谁来给看官们讲故事。-他们只要静下来心看,总会看明白的吧。[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大涤洞天记

    大涤洞天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西窗内外:西方现代美文选

    西窗内外:西方现代美文选

    本书收录了西方现代著名作家的散文、随笔、短篇小说、长篇断片,还有散文诗等。卞之琳的译文,纯净、典雅、隽永,富含诗意,充分显现了现代汉语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