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435700000002

第2章 金台寺

新兴县城(古称筠州)唐代时已盛行佛教,仅在县城便有四间佛寺,已传诵五祖弘忍所倡的《金刚经》,佛法已深人民间了。

离下卢村三十里,有金台寺,寺中有古井,传为天竺僧人所凿。寺前有墟,惠能也常来趁墟,卖掉上山砍的柴,换些铜钱,买米回家。

寺中香火旺盛,时时传出僧众的诵经梵音。惠能虽不认字,却能听得明白僧人们所诵的经文大意。

惠能因为不认字,令心境更加清净,故记忆力极强。僧人们诵过的经,他反复地听,自己也能背诵出来了。

这使得寺里的僧人感到惊奇,日子长了,惠能也与僧众相熟了。僧人们也让他在旁听他们诵经。

很快惠能与僧人相交知己,每次卖罢柴,停了担子走进寺里,与僧人们讨论佛义。对僧人死记硬背佛经,咬文嚼字解说佛经,他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

他认为文字不过是了解作佛的途径,佛说“依义不依语”。也就是说读佛经不必执着在文字上,自己的心悟才是自己学佛的目的。

在寺门前的放生池,他看到寺里大雄宝殿倒映在水中,看到了佛的莲花座,看到佛的金相。他豁然开朗,明白了母亲的手指不是火,连石也不是火。母亲的手指只能告诉他,那就是火。只有在需要火时,用手将石相击才会生出火来。人的心就是池中的水,只有水面波平如镜,才能映出佛来,佛也就在心中了。……

语言与文字,只是表义的工具,而实义却不在语文中。语言文字并不是传递思想的唯一方法,中国的禅宗就不立文字。

菩提之道,以心传心。禅宗最经常讲的“拈花微笑”,就是说释迦牟尼佛在灵鹫山说法,大梵天王献金色钵萝花以表敬意。佛陀一言不发,拈起金钵萝花向大众展示。

在场的听众不解其意,只有摩诃迦叶破颜微笑,后来摩诃迦叶就成了释迦牟尼佛心心相印的传法弟子。

心灵最高层次的沟通,是不须借助语言的,就像释迦佛与迦叶都知道对方在想什么。

佛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这是无说而说,无言之道,是通过眼根与耳根方面,获得信息,体会佛的无言妙道。

到了摩诃迦叶破颜含笑以后,佛开口说了几句法语,这是以言遣言,无言之道。

金台论经可谓是惠能顿悟禅宗的雏形,这使得不得不佩服这位目不识丁的智者。他对佛义的理解,金台寺的僧众是闻所未闻,为之耳目一新。

古人说:“大道本无言,因言而显道,真心本无相,即相而明心”,就是这个道理。

中国文字,方块象形,为仓颉所造。据传说,仓颉造字,有鬼夜哭。仓颉为黄帝之史,有四目可通神明,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始创古文。

中国文字,古文蝌蚪,鸟兽蹄迒,史籀大篆,皆有具象。依类象形谓之文,形声相益谓之字。

中国文字以象为本,以图象形。至于鬼为何夜哭,后人附凿牵强地说,是因为仓颉把天地之间的秘密都泄漏了,所以鬼才在半夜哭泣。

从心灵沟通到语言沟通,再到不得不借助文字,其实是一个不断退化的过程,大概这正是鬼半夜而哭的原因。

初民创造文字是为了记载道理,中国最古的四本书是《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按照《尚书序》的说法,《三坟》《五典》是记述三皇五帝的德行的,称为“大道”和“常道”。

后来的书籍就开始记述一些历史,人伦,民风,政务等等。儒家有四书五经之说,其中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和《春秋》,如果加上《乐》就是六经。它们各有各的用处。

司马迁在《史记》的《太史公自序》中说:“是故《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

其义是《礼》用来节制百姓,《乐》用来表达平和的情感,《书》用来指导政事,《诗》用来表达思想,《易》用来说明变化,《春秋》来阐明仁义。

孔子曾对他的弟子说:“余欲无言。”

弟子说:“这怎么办,夫子你若不开口讲话,弟子就得不到教益了。”

孔子说:“不要紧,你看天,天年复一年并没有说话,可春夏秋冬四时的节气,不是照样运行得很好嘛?天日复一日也没有讲话,万物不是也生住异灭,辗转循环终而复始嘛。你们看,天何言哉。这就充分说明了,无言才是真正的大道。”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提出“文以载道”,但语言文字对信息的承载能力,要表达一个超越常人的“道”并非易事。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名可名,非常名”,就是很多名词,往往词不达意,不一定是这个名词指定的对象。

或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所以即使大智如老子这样的圣哲也遇到了语言障碍。这并不是老子的表达能力不行,而是常人无此概念,无相应的“名词”去描述“道”。

摩诃迦叶尊者领悟到佛拈花意旨,突然破颜含笑起来。这就是他与佛一个是机,一个是教,机教相当,碎啄同时。他能够深深地彻底领悟我佛拈花的微妙法门,默契了佛的心宗。

所以到了大迦叶尊者微笑之后,佛马上开口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付嘱与摩诃迦叶。”

释迦拈花,迦叶微笑,不过是中国古代注重心性之传统文化的产物。不立文字与不离文字,两者看似相反,实亦相通。不立文字着重于禅宗的哲学智慧,属于体知,意思是说禅宗的真理不能拘守于文字。

但不立文字并非不关文字,不离文字着重于禅宗的经验知识,属于认知,禅宗真理要为人知还是不能离开文字。

不立文字所破的文字,与不离文字所立的文字,从最终所要传达的意义上,都是一脉相通的,那就是不要拘泥、执守于文字。

禅宗强调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其实是“说不得”;但“说不得的东西如何去说”,那又非得“不离文字”,这正是禅宗所要摆脱的悖论。

佛法主张“不可说”,这本身是一个自语相违的悖论,因为对于不可说的东西已作了“不可说”这种说明。

为摆脱这种逻辑矛盾,禅宗主张“绕路说禅”,即认为不可说的东西并非不可说,问题在于如何说,如何运用禅语言的特殊功能。

后期禅学的诗化,似表明禅境与诗心一脉相通,这只是禅语言艺术的一端,至于禅语言中还有各种机锋、反诘、突急、截断、擒纵等等,各有其特定的表达功能。

禅宗不仅立了文字,而且讲得还很系统,这是“不可说之说”,其中蕴含“不可说的东西如何说”,在不可说中说,通过说不可说之说传释自己的禅体验,唤起他人的禅体验,这是禅宗的主题。

同类推荐
  • 道家的生存之道

    道家的生存之道

    道家崇尚宠辱不惊的处世态度,这种态度既是一种淡泊名利,持守节操的高贵品德,又体现出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道德心理学认为,道德对心理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故这种心理平衡能力与个体的道德水平有着密切关系,具有独立人格,精神充实,有着崇高的人生目标的人,才能够真正做到宠辱不惊。道家以“善利万物而不争”、“容乃公”的宽阔胸怀,以祸福相倚,有无相生的深邃智慧,引导人们从更高、更广的角度来看待物质利益和眼前得失,告诫人们,不要为声名、财货这些世俗的物质利益而丧失了自我,扰乱宁静的心灵,损害自己的身心健康,而应“抱朴守真”、“安时处顺”、“不与物迁”。
  • 禅悟人生

    禅悟人生

    释果宁法师,西藏工作八年,赵朴初学生,由原中国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圣辉大和尚剃度出家,在莆田广化寺由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大和尚授比丘大戒。
  • 大愿说净土法门(下册)

    大愿说净土法门(下册)

    大愿说净土法门分为阿弥陀佛睡光明法的观修方法;迎请阿弥陀佛和圣眷属(六偈);念佛就是当下成就般若入不二门;以三生石公案来彰显净土法门的殊胜等内容。
  • 寒山寺佛学(第五辑)

    寒山寺佛学(第五辑)

    《寒山寺佛学(第5辑)》是以刊发近现代汉传佛教专题研究的论文为主开拓的一块佛教研究园地,包括教下研究、敦煌佛学论丛、佛教文化研究三个专题。
  • 百年佛缘:社缘篇

    百年佛缘:社缘篇

    星云大师的《百年佛缘》是一部重要的口述历史的著作,全书分为:生活篇、社缘篇、文教篇、僧信篇、道场篇、行佛篇、新春告白、别册、名家看百年佛缘十个部分,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记述了星云大师与社会各界的往来、弘扬佛法和为社会服务的经历,读来非常令人感佩和感慨,展示了台湾几十年来的历史变幻和海峡两岸关系从冰冻到如今的全面交流与交融的全过程,是一部难得的历史巨篇。
热门推荐
  • 战争纪

    战争纪

    纪元3000年,又称战争纪,世界分别有六大势力掌管,其分别是:人族的灵塔,人族的魂殿,妖族的凤凰谷,妖族的龙潭,魔族的赤色妖林,兽族的蛮荒。此外,高于世间的神族则是由伏羲,盘古,女娲三人掌管。。。。。。
  • 麑镜三生昼之烈日炎炎照无眠

    麑镜三生昼之烈日炎炎照无眠

    佛界,幽冥,座前。我静静地漂浮在虚空中,视线从黑幕一直延伸至无穷无迹的尽头。无色无相,不净不垢。“你想获得什么”。“他!我想要的仅仅一个他而已”。“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 匆匆的青春匆匆的你我

    匆匆的青春匆匆的你我

    青春就如一只迷途的鹿,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前路是满布的荆棘与彷徨。高中生活充满了未知,时光匆匆,那些年的青春,那些年的时光,那些年的你我,是否早已匆匆离去。手中的那支笔,掌中的那部手机,校园里那棵郁郁葱葱的大树,那条充满欢声笑语的走廊,共同谱写了我们那匆匆离去的时光,共同谱写了让你我一生不能忘怀的懵懂青春。谁没有邂逅,谁没有激情,又有谁没有争吵。青春谁没有孤独,青春谁没有迷茫.....若干年后又有谁不会感叹青春易逝,又有谁不怀念那匆匆的时光,匆匆的你我。那我们又何尝不走进匆匆的青春,感受青春的苦涩与寂寞......
  • 光终暖

    光终暖

    逆着光走来那个的人终是惊艳了他的一生。今他难忘
  • 流浪之城

    流浪之城

    浩瀚的星空深处,漂浮着一座城市,叫做流浪之城。正是由于常年在宇宙中飘流,城中的不少武者便会觉醒神通。而由于城中灵气匮乏,城主规定,只有觉醒者才能学习功法,开始修行。这一天,十六岁的李圣泽终于觉醒,踏上修行之路。随着境界的提高,和对父母的寻找,李圣泽却发现了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书友群:415951282
  • 无名少年之天地大乱转

    无名少年之天地大乱转

    无名少年郎跨越次元空间的玄幻之路,时空错乱,记忆重叠,是过去还是未来,是今生还是来世?
  • 我简短的一辈子

    我简短的一辈子

    我写这个小说真的是突发起来,因为我的家庭教育我和我的朋友聊了起来,怎么说,我可以说我和我的妹妹都是家庭教育失败的产物,也只是想说明一下家庭教育对人的影响有多大,这本小说可能语言比较口语化,全部都是我的真实经历,也不是想表达什么,杠精别杠谢谢,不想看就别看。这本小说会从我小时候写到高中时期,我也不知道要写多久写多少话,写完自然就没了。
  • 待我冠盖满京华

    待我冠盖满京华

    李汐一觉醒来,一下便回到了十年前,十岁那年,李家还没有被满门抄斩的时候,而她还是李家的三姑娘。
  • 残破的轮回

    残破的轮回

    我叫李嘉涵,我无意间从一次梦境中听到了隐隐的呼唤声,好像是在让我过去一般,可是又是那么的远.
  • 我只有一套房

    我只有一套房

    刚大学毕业的我去了一座三线城市,离老家不远,也就几个小时的车程,爸妈给钱买房,但只是够首付,不过自己在这所陌生的城市至少有个能称之为家的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