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401100000021

第21章 人间佛教的蓝图 上(4)

偈云:“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所谓忠孝,都是由吾人内心所激发出来的一种感情、良知,一种爱心和美德,忠孝是维系人类关系的伦理纲常,唯有把忠孝的精神发扬起来,让忠孝、慈悲、爱心遍于一切时、一切处,我们的社会才会更有秩序,我们的家庭才能更加美满。

七、财富观(理财之道)

人生在世,必须有正当的事业,透过勤奋经营,使得衣食丰足,生活安定,然后才能从事种种的善事,此即所谓“衣食足,然后礼乐兴”也。

然而过去原始佛教的行者大多不重视财富而重清修,他们追求朴素淡泊的生活,倡导清贫思想,认为简朴才是修行,淡泊才是有道。其实从大乘佛教的经典来看,例如《阿弥陀经》的极乐世界,黄金铺地,宫殿楼阁皆为七宝所成,极尽庄严堂皇;菩萨莫不宝冠顶戴,璎珞披身,富贵无比。因此,修学佛法不一定要以穷苦为清高。只要“平直正求”,佛教鼓励在家信众可以荣华富贵,可以营生聚财,如《大宝积经》说:“在家菩萨.如法集聚钱财封邑,非不如法。”而且有了财富以后要“给事父母妻子,奴婢诸作使者。以如法财而给施之。”意思是说,在家营生,要积聚有道,要合乎八正道的正业与正命,如《杂阿含经》说:“营生之业者,田种行商贾,牧牛羊兴息,邸舍以求利。”只要能将本求利,勤劳赚取,无论是农牧收成,或是经商贸易、企业经营、投资生息所得等等,都是佛教所认可的经济营生。

反之,非法所得的财富,例如:窃取他物、违法贪污、抵赖债务、吞没寄存、欺罔共财、因便侵占、藉势苟得、经营非法、诈骗投机、放高利贷等,则为佛教所不许。

此外,举凡违背国法,譬如贩卖毒品、转卖人口的职业,或者违反佛法的不当工作,例如屠宰、酒家、赌场等,都在禁止之列,也就是和佛教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吸毒等根本大戒触逆的职业,都是佛教所不允许。

在《中阿含经》里也有提到取财有六种非道,不可为之,即:(一)种种戏求财物者为非道,如赌博、竞胜、比武等皆是。(二)非时行求财物者为非道,非时行是指昼夜颠倒,不顾家庭眷属,如玩弄娼妓,不务正业,即世间的浪荡子。(三)饮酒放逸求财物者为非道,酒能乱性,饮酒的人必多放逸,不事生产。(四)亲近恶知识求财物者为非道,指亲近恶友不但不能得财,反而有倾家荡产,甚至丧命的灾祸。(五)常喜妓乐求财物者为非道,指性好歌舞娼妓,任意浪费。(六)懒惰求财物者为非道,指性好游荡,不喜作业,凡寒热饥饱都有藉口,不肯做事。

以上六种皆是消耗财物不能生产,不但现世劳神丧财,身败名裂,而且来生堕苦趣,失人身,所以说是非道,亦即非人伦善道也。

有了金钱财富,还要懂得怎样处理自己的财富,这才是重要的课题。在《杂阿含经》里面有一首偈语说:“一份自食用,二份营生业,余一份藏密,以拟于贫乏。”意思是说:假如你每一个月有十万元的收入,你应该拿出四万元来经营事业;两万元作为家庭生活所需;两万元储蓄以应不时之需;剩余之两万元用以布施,回馈社会,救济贫乏。

此外,在《大宝积经》中,佛陀以波斯匿王为例,告诉我们财富处理的方法。因为波斯匿王已经不需要为生活计算,因此他处理的方法是分作三份,三分之一用来供养宗教,三分之一用来救济贫穷,三分之一用来奉献给国家作为资源。

在《般泥洹经》中,对财富的处理方法则说,除了生活所需之外,分为四份,一份供养父母妻子,一份补助仆佣属下,一份施给亲属朋友,一份奉事国家沙门。

说到财富,财富有狭义的财富,有广义的财富;有有形的财富,有无形的财富;有现世的财富,有来世的财富;有个人的财富,有大众的财富;有物质的财富,有精神的财富;有一时的财富,也有永久的财富。

佛教不但重视一时的财富,更重视永久的财富;不但重视现世的财富,更重视来生的财富。佛教不但重视狭义的金钱财富,尤其重视广义之财,例如:健康、智慧、人缘、能力、信用、口才、声望、名誉、成就、历史、人格、道德等。这些无形的财富比之有形的财富更好。佛教不但重视私有的财富,尤重共有的财富,例如:道路、公园、河川等公共设施,以及花草树木、日月星辰、天地万物的生态维护等;并且主张以享有代替拥有、以智慧代替金钱、以满足代替贪欲、以思想代替物质,发挥普世的观念,建设共有的胸怀。

也就是说,佛教认为真正的财富,不一定是银行里的存款,也不一定是指土地、房屋、黄金、白银,这些都是五家所共有,个人无法独得;人生唯有佛法、信仰、慈悲、发心、满足、欢喜、惭愧、人缘、平安、健康、智慧等,才是真正的财富。

佛教对于现世的财富,认为要想广聚财富,必须平时养成储蓄的习惯,有了收入,能少分少分累积,犹如蜜蜂勤勉地在花丛中穿梭采集花蜜,点滴储藏,酝酿成蜜而富足。因此,《长阿含经》告诉我们:“积财从小起,如蜂集众花;财宝日滋息,至终无损耗。”

此外,佛教对于财富的看法,首先以“因缘果报”说明财富的获得,应从培福修德、广结善缘而来,并且“要能运用财富,而不为财富所用”;尤其本着六和僧团的精神,重视“利和同均”,十分合乎现代人共有、共荣、共享的观念。

佛教对钱财的看法是“非善非恶”,佛教并不完全否定钱财,黄金是毒蛇,黄金也是弘法修道的资粮。根据经典记载,佛教的信众中不乏大富长者,如须达长者“布施精舍”(《分别功德论》)、毗舍佉“四事供养”(《四分律》)等,都受到佛陀的赞美。因此,佛教不能过分倡导贫苦思想,因为朴素淡泊用来自我要求是道德,用来要求别人则为苛刻。

金钱不但是学道的资粮,也是一切佛化事业的基础。佛学院、禅堂、念佛堂、学校、医院、电台、杂志社等,都需要金钱才能推动。所以,金钱并不完全是毒蛇,佛经所谓“净财”、“善财”、“圣财”,只要能善用金钱来弘法利生,其功德比装穷学道更大,更有意义,更有智慧。

因此,学道并不一定要贫穷才是有道心;大乘佛教主张个人可以粗茶淡饭,所谓“三衣一钵”、“衣单二斤半”、“头陀十八物”,但是寺院团体不能不要财富。自古寺院建筑,朱檐碧瓦,雕梁画栋,富丽庄严;亭台楼阁、廊院相接,重重叠叠,幽远深邃,因此有谓“佛门净土”,佛门其实就是一个清净庄严的世界,一个安乐富有的世界。

是以人间佛教应该重新估定财富的价值,只要是合于正业、正命的净财,应是多多益善;只要能对社稷民生、对社会大众、对经济利益、对幸福快乐生活有所增益的事业,诸如农场、工厂、公司、银行等,佛教徒都应该去做。因为有钱并不可耻,贫穷才会招来罪恶。

八、福寿观(拥有之道)

多福多寿是人生在世普遍的希求,如何求得大富大贵、长命百岁,这是世人共同的愿望。但是福寿往往很难兼得,有人富可敌国,却英年早逝,无福享受,有人老耄长寿,却一生穷苦潦倒。欲得福寿绵延,必须福德因缘具足,才能增广福寿,绵延无量。

如何培植福寿的因缘呢?依佛教的看法,福寿不是上天所赐,不是他人给予,而是自己的业力感得,所谓自作自受,自己的净行善业能为自己带来无尽的福寿,自己的劣行恶业也会断绝福寿的因缘,糟蹋自己的幸福。佛教所讲的五戒,不偷盗就能拥有福报,不杀生就能永葆长寿,因此遵守佛教的五戒,就能得到福寿。

《八关斋经》也说,受持八关斋戒,“福不可称计”。《法句经》则说:“能善行礼节,常敬长老者;四福自然增,色力寿而安。”《法苑珠林》也告诉我们,如果实践七种布施法门,可以获得无量的福寿:一设立佛像僧房。二种植树木果园。三常施医药救病。四打造船只渡人。五建设桥梁道路。六点灯凿井施茶。七建造浴厕便民。《大教王经》更说:“欲得福禄,欲得长寿,福庆增盛,果报圆满者,应当作善,莫损僧宝,不灭法宝,不除佛宝。所得王位亦不动摇,所作大臣亦不损坏,所得人身延年益寿。”三宝、父母、师长、弟子、病人、急难、根缺、百苦,都是我们生长福寿的福田。

此外,印光大师在“心命诗”说:

心好命又好,富贵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禄变祸兆。

心好命不好,转祸为福报;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贫夭。

心可挽乎命,最好存仁道;命实造于心,吉凶惟人召。

信命不修心,阴阳恐虚矫;修心一听命,天地自相保。

一切的福寿果报都离开不了心地的修持,心地纯善,平时又能与人结缘,培植福寿的因缘,自然富贵随身,长命百岁。存心险恶,虽然能够左右逢源,享受一时的快乐,但是转瞬间就变成灾难祸殃。譬如抢劫偷窃别人的财富,虽然得到短暂的欲乐,但是却埋下日后服刑受苦的恶因,好比以舌头舐食剑上的蜂蜜,虽然尝到甜美的蜂蜜,却把舌头也割伤了。因此虽然眼前因缘不具足,只要宅心仁厚,心存慈悲,有一天灾祸也会转变成幸福。

求福添寿的因果之道固然经中多所明示,然而社会上一般人总认为要长寿多福,应该向神明、菩萨、佛祖祈求,把信仰建立在贪求、餍取的层次上。其实《法句经》说:“祭神以求福,从后观其报;四分未望一,不如礼贤者。”福寿并不是有求必得的,如果自己不去培植福寿的因缘,福寿是不会凭空降下的。所谓“生天自有生天福,未必求仙便成仙”,自己不努力去自求多福,而把一切的责任完全推诸神明佛祖的身上,如此不合乎因果道理,正如把一块沉甸甸的石头放置在水中,却违反常理地希望石头不要沉入水底;相反的,《龙舒增广净土文》说:“现世多为吉善则增福寿……现世多为罪恶则减福寿。”如果我们所作所行合乎因果法则,应该享有福寿的果报,龙天神明也无法一手遮蔽,抹杀我们所应享有的果报,正如浮荡在水面上的热油,纵然有人祈求说:“油呀!油呀!请你沉下去吧!”油是不会和他相应沉淀水底的。因此福寿的获得,是别人无法操纵的,即使神明也不能掌握我们的生死祸福,一切都取决于我们自己是否努力去播种福寿的种子。

福寿具足虽是世人普遍的愿望,尤其“五福临门”——福禄寿财喜这五福齐降门庭,更是一般人心目中所企盼的幸福。然而果真拥有这五福,人生就美满无憾了吗?人生的幸福快乐就仅仅止于这五福的获得吗?其实世间一切都是有为法,福寿本身有时也有它们的缺陷,不是无漏究竟的。举例说,一般人常欣羡别人说:“你真有福气!”有“福”就会有“气”!福是伴随着气一齐而来的。譬如儿女成群,儿女所带来的闲气也不在少数,幼小时担心他身心的成长;长大了忧心他能否成龙成凤;即使成家立业了,还要挂心他家庭是否美满、事业是否顺利?如果遇到不肖子弟,操心的事就更多了!儿女多,福气多;钱财多,福和气也如影随形接踵而至。钱财多,有时固然可以享受声色之娱,但是钱财有时也会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烦恼,何况周转不灵时,银行三点半那种焦虑的滋味,如同烈火焚身一样难忍。

福和气如身影一般关系非常密切,寿和老也焦不离孟、孟不离焦,无法分开。如平时我们也常听到有人说:“祝你长命百岁”,甚至说“愿你活到一百二十岁”。

活到一百二十岁的人瑞也许是人人羡慕的对象,但是一个人如果真的活到一百二十岁,也许他一百岁的儿子已经寿终了,八十岁的孙子也逝世了,甚至六十岁的曾孙也撒手尘寰,一个须发皤皤的老人活得这么长久就为了要为儿孙送葬?这样的一百二十岁,生命的意义究竟在哪里?

所以,佛教认为世间的福寿并不究竟,不是我们所要追寻的目标;不过佛教也并非排斥对福寿的追求。只是佛教主张“求福当求智慧福,增寿当增慈悲寿”。只有福报,没有智慧,就如独轮难行,单翅难飞,必须融合了智慧的福报才能功行圆满,有了智慧的福报,才能运用智慧把自己的福报回馈给一切众生。同样的,只有长寿而不知行善,这种长寿对众生而言,没有存在的意义。因此我们应该追求的是智慧福、慈悲寿。

说起寿命,人的生命,这一期过了,还有下一期,甚至有无限期的生命;正如花果萎谢了,只要留下种子,就会有第二期的生命、第三期的生命,乃至无量无限期的生命。也就是说,人的躯体是有为法,是有生有灭的;但是生命、心灵是无为法,可以无量寿。所以,求寿当求“无量寿”。

“无量寿”是阿弥陀佛的名号;阿弥陀佛不但“无量寿”,又称“无量光”。无量寿是超越了时间;无量光是超越了空间。如果我们能把自己的精神、智慧、贡献,都流入到无限的时空中,我们不就是“无量寿”了吗?因此,人除了珍惜肉体上的寿命之外,更应该留下:

(一)事业的寿命

开创事业,造福邦梓,泽被社会人群,譬如创建公司、工厂,一经营就是几十年,甚至百年老店,不但本身投注毕生的岁月,子子孙孙继承不辍,就是一种事业上的寿命。

(二)文化的寿命

人类生命的可贵,就在于文化的传递,祖先的嘉言懿行、历史的经验轨迹,都是我们文化的宝贵财产,如中国文化史上的文物、典籍,乃至佛教三藏十二部的经典结集,都是后世佛弟子要珍惜的文化寿命。

(三)言教的寿命

古人所谓立德、立功、立言,古今圣贤的珠玑教谕,让后代的人不断地沿用,他们的教言是人类智慧的遗产、文化的宝库。透过古人的著书立说,传之其人,文化得以薪火相传的绵延下去,言教上的寿命是超越时空,是和心灵交会的生命。

(四)信仰的寿命

中国人非常注重传宗接代的观念,事实上,不仅肉体寿命要传递,事业的寿命要接棒,信仰的寿命更要代代相传,灯灯相续,世世代代皆为正信的佛弟子,续佛慧命,就是信仰的寿命。

(五)道德的寿命

古人说“典范在宿昔”,中国历代的圣贤舍身成仁、杀身取义,道德的馨香遗留千古,后世缅怀,这就是“立德”的完成。

(六)智慧的寿命

智慧的寿命是解脱的、清净的生命,它包含欢喜、无私、慈悲、智慧的无量功德;无尽知识的宝藏,是佛弟子应该努力体证与完成的生命。

(七)功德的寿命

信众在寺院中建殿堂、造宝桥、装佛像、印经书、植草木、供道粮等功德,留在道场中的是后人缅怀的事迹,子孙引以为傲的福德。僧众遗留在寺院中的功德是修持道行的潜移默化,除了升华一己的生命,更是长养后学修道者的信念,这种纯粹无所得,又无所不得的功德是永恒的寿命。

(八)共生的寿命

佛教中根深蒂固的惜福、惜缘等观念,用之于今日,就是爱护地球、注重环保、珍惜资源。让共生的环境、因缘能够持续,使互存的时空、条件得以绵延,俾令子孙后代在地球上能获得安乐、幸福、自在的共生寿命。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生命的意义,不在尸位素餐,而在于明理达道,于世有益。因此《法句经》说:“若人寿百岁,不知大道义;不如生一日,学推佛法要。”世间的寿命纵然如彭祖活到八百那样长寿,最后仍然免不了生老病死的现象;世间的福乐纵然贵如帝王一般稀有,终究归于生灭幻空。因此,我们追求福报要追求生生世世的永久福报,而不要追求一世一时的短暂福报,如《金刚经》所言,一生一世的幸福是有限、有量、有尽、有为、有漏;永久的幸福是无限、无量、无尽、无为、无漏,是盗贼不能偷、水火不能侵,是永恒不缺失的幸福。

同类推荐
  • 走向成功丛书:决胜人生

    走向成功丛书:决胜人生

    怎样走向成功?成功的要素有哪些?有理想的青少年朋友都会思考这样的问题。为此,我们组织编译了世界著名的成功学大师们的代表作,希望用大师们自己的成功灾例和经验,帮助青少年朋友塑造自己,一步步走向成功之路,成为人生的赢家。
  • 你也能成为销售冠军

    你也能成为销售冠军

    什么是销售?销售就是卖东西,即把企业生产的产品卖到客户手里去。在古时候,从事销售工作的人被称为“生意人”,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叫“商人”。生意人的工作叫做生意,商人的工作叫经商。虽然两者的本质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但人们总喜欢这样去分别、总喜欢这样去称谓。
  • 有些事永远不要等——一生必须从容面对的50件事

    有些事永远不要等——一生必须从容面对的50件事

    本书内容包括:尊师不能等、感恩不能等、示爱不能等、结婚不能等、生育不能等、改变不能等、告别昨天不能等等。
  • 现代女性怎样说话办事交朋友

    现代女性怎样说话办事交朋友

    女性特有的优势,比如细腻、敏感、形象姣好、声音动听,以及与生俱来的亲和力、灵活性,使她们在说话、办事、交朋友方面有着特殊的优势。女人要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如何运用好这种优势是当代女性的一门必修课,只有聪慧的女子才能做到得心应手。用语言做润滑剂,在谈话中尽显女人魅力,像磁石一样把听众牢牢吸引;利用你的肢体语言,不要带给别人不快的视觉感受,女人的微笑是天底下最美丽的表情;女人要懂得柔性交友术,交朋友要保持弹性,适当给友情降降温。
  • 静下来,幸福就来

    静下来,幸福就来

    这是一本关注读者心理的心灵慰藉书。从静心与幸福的关系的角度启迪读者的心灵,从淡定、放下、超脱、幸福等十二个方面讲述如何静心,帮助人们在忙碌中重享内心的平静,收获人生的幸福。全书语言通俗易懂,内容全面、适用。
热门推荐
  • 斛

    终是他爱上了她,她却爱上了另一个人。她和他终于还是成为了仇人。
  • 我的老婆是精灵女王

    我的老婆是精灵女王

    洛天穿越到了魔法和斗气交相辉映的亚德兰大陆,成为了被诅咒的废柴.没有达到五级斗士或者魔法师,父亲的男爵之位就要被撤掉?洛天表示,压力很大,不过还好,拥有元素空间,可以和元素精灵天赋共享.这个大陆,灵魂强度达到常人的三十倍就是天才?“不好意思,我的灵魂强度是常人的八十一倍!”双系、三系魔法天赋就是万中无一的资质?“我这全系魔法天赋怎么算,妖孽?变态?”敌人:你再厉害也只是个魔法师,只要被我们近身,你必死无疑!洛天耸了耸肩膀,露出一抹无奈.“其实我最强的,是我的肉身.....”指了指远处那美得不可方物,正在施展强大禁咒的美女精灵,洛天咧嘴一笑.“忘了说了,看到那个精灵女王没,那是我老婆!”
  • 女王归位

    女王归位

    她饱受人情冷暖,爱人背叛,朋友排除嘲笑。“如果生日愿望真的可以实现,那第一个愿望,我希望抛弃过我背叛过我的人都将永失所爱,孤独终老”“第二个愿望,所有嘲笑过我,厌弃我的人都将一生平庸,碌碌无为而死”“第三个愿望,若有一朝权在手,必定手刃负我者”类似诅咒的生日愿望,谁都不曾想过会有实现的一天,等到一个个的报复接踵而至,他们才发现她不是公主,她是魔女。而经历无数背叛之后,终于遇上对的人。
  • 十三,十三

    十三,十三

    畜生,禽兽,常听到有人把这些动物的代称冠以到某个烂人身上,然而人与畜生,禽兽都一同份属动物这个名词下,你将他骂作禽兽也还是没有改变还是动物并没有成为一堆狗屎的质变。可人天生就会自我感觉良好的认为自己比其他所有的动物都要高一等级,这个高出其他动物一等事实却又无可反驳。于是我们心安理得接受了禽兽是低一等的下贱生物,而人类是高等生物。那么,又是什么让人作出了被冠以禽兽,甚至禽兽都不如的行为,是最初我们自我感觉良好的自以为是吗?欢迎收看纪录片——人与兽之间不得不说的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异界汉人之崛起

    异界汉人之崛起

    (平行宇宙,切勿对号)战国末期,秦横扫诸国前夕,‘汉国’都城‘长安’莫名失踪。帝厉1037年2月7日,改变世界的势力降临亚里斯蒂大地上。
  • 穿越之我在还珠

    穿越之我在还珠

    玩个游戏,居然穿越到了游戏世界,这坑爹的游戏还珠必须跟着剧情走,直到完成任务为止,玩我呢?
  • 网游之谁奈我何

    网游之谁奈我何

    一个长相帅气,且“生命离奇”的少年,在失业下岗以后,为了生计进入游戏,开始了自己不一样的游戏生涯,传奇便由此开始,本文适合御姐控,萝莉控,淑女控。---------------------------------------------------------------------------读书如品茶,这盏茶可带给你不一样的乐趣。且看主人公战BOOS,挑公会,打竞技,超越传奇的经典。
  • 天荒史诗

    天荒史诗

    若天地荒芜,若星海枯坏,谁能再造永恒?大道废,红尘乱,仙途茫茫空望断!逆万古,唱长干,此生莫教泪空谈!
  • 凝文雅云

    凝文雅云

    “你说你也不喜欢这里?”“是的我向往自由而不是了无生趣的皇宫。”“姐姐我终究是帮你杀了这个毁了我们彼此的男人,你看这偌大的宫殿有多冷,我多想你像以前一样拍着我的背,温柔的哼着歌,如此,雅云便来寻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