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401100000001

第1章 中国佛教阶段性的发展刍议(1)

前言

佛教发源于印度,经过二千五百余年的流传,到了现在二十一世纪,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宗教之一。

当十三世纪之后,佛教在印度因“印回之争”而同时遭受两教的排斥,致使佛教在印度没落。所幸早在公元前二四九年,阿育王派遣了上千名高僧,包括他的太子摩哂陀与公主僧伽蜜多,分南、北往国外传播佛法(见《善见律毗婆沙》)。其中,南传佛教一直囿限于南亚诸小国,而北传佛教自从传到中国以后,由于汉魏东晋南北朝时代的译经,以及隋唐的八宗成立,大放光彩,影响最为深远。进而中国佛教传入日本、韩国、越南,乃至西方国家;汉传佛教在佛教史上,对全世界一直扮演着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

关于佛教流传的阶段性时期,根据《中观论疏》记载,佛世时就有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之说。甚至《金刚经》也以佛陀入灭后第一个五百年,乃至第二个、第三个,以及第五个五百年,而有“后五百岁”之说。

民国太虚大师依据印度佛教发展的思想主流,分为三个时期:小行大隐时期(约公元前五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大主小从时期(约公元前二世纪至七世纪)、密主显从时期(约公元八世纪至十三世纪)。

其实,佛教自秦汉年间传入中国,至今约有二千余年的历史(二十个世纪以上),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其间的流传与发展,亦可分为如下六个时期,兹简略论述之。

一、东传译经时期(秦汉魏晋时期)

佛教究竟是在何时传来中国的呢?根据《三国志》说,汉哀帝元寿元年,也就是公元前二年,佛教就已传入了大夏(即今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之间)地区,随后便逐渐传来中国汉朝的首都洛阳。

但是,根据《后汉书》记载:佛教在汉明帝永平七年(公元六四年),因帝夜梦金人而派遣博士蔡愔等人前往西域求法,以及在《历代三宝记》和《佛祖统记》中,又说佛教东传为永平十年。

关于说佛教是从西汉哀帝元寿元年传来中国的时间之考证,此乃因为在公元前一百三十年左右,我国北方地区的大月氏(又作月支、月氐;其族属学者主张不一,有藏族、蒙古族、突厥族、印度西提亚、氐羌等数说,习俗与匈奴相同)已经早就信奉佛教了。并且有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使者伊存口授《浮屠经》。在《浮屠经》提到了优婆塞、桑门、疏问、比丘、晨门等,这些都是佛弟子的称谓,可见佛教在大月氏国中已经非常普遍了。

其实,根据《魏书释老志》记载,汉武帝北伐匈奴时,西域早已经有军队、商人、僧侣在传播佛教了。甚至根据隋朝费长房的《历代三宝记》说,早在秦始皇四年(公元前二四三年),当时有沙门释利房等十八位贤者,携带佛经来华,却被秦始皇所拒绝。不过实际上当时民间因为已经有人在中印之间往来,他们不断地把佛像、经书,经由西域逐渐的传来中国,只是并未引起国家与社会的重视罢了。

如果照上述说法来看,佛教东传从个人零星开始(私传),应该早在公元前二百至三百年之间。但是,近来中国总是采信汉永平七年之说,这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因为当时由汉明帝发起,派遣使者请来佛陀的舍利供养,以及佛典《四十二章经》的翻译流传,甚至迦叶摩腾(?——公元七三,中印度人)、竺法兰(中印度人)来华弘法,这时候佛法僧三宝已经具备(公传);加之汉明帝敕建白马寺等史实,使得佛教在汉明帝永平年间传来中国之说,更加为人所肯定了。

由此观之,汉明帝之前就已经有民间的私传佛教了;到了汉明帝时,才正式成为国家公传的佛教。

当时,不但汉明帝助长了佛教公传的发展,主要的也因为有大臣、宫妃、民众等,参与佛法的信仰,甚至出家为僧;例如汉明帝的异母兄弟楚王英虔信佛教,更是一大助缘。根据《后汉书》说,楚王英经常斋戒,参与法会,甚至以缣帛供养三宝,可见其对佛法之虔诚了。只是,如果照此说法,佛教东传的时间则已经是在公元六四年之后的事了。

尽管佛教东传的确切年代,异说众多。但可以肯定的是,早在秦汉时期,中国就有人嗜食胡椒、胡麻、胡桃、胡萝卜等植物;以及过去中国人一向称中国以外的西域人士为胡人,甚至编出《老子化胡经》,此中说明,该时期的一些佛教徒、商人,甚至僧侣在来往西域道中,早已把食物随着佛法逐渐传来中国了。

其实,佛教究竟是什么时候传来中国的呢?也不一定是何年何月何日,总之应该是在秦汉之际,当时就已经有佛教徒在传播佛法了。所以我们现在说佛教东传二千年,就是根据《三国志》,以及《西戎传》所说的汉哀帝元寿元年,也就是公元前二年。依此之说,佛教东传二千年,和永平七年之说,也不是相距太远,只是端看传播的定准如何看法而已。

佛教东传中国后,迦叶摩腾和竺法兰翻译了中国佛教史上第一部佛经《四十二章经》。基本上,两位从印度来华的僧侣,哪能立刻就通晓汉文,此中必然有中国的学者名儒参与。

《四十二章经》的体例,我们对照后来所译的经典,可以看出它不同于某一种经典的体例,乃类似《论语》,是由片段的格言集结而成。但是尽管如此,在佛教初传时期,能有片爪鸿鳞的佛语法言,已经是非常的难能可贵了。

除了《四十二章经》以外,在永平十一年,也就是公元六十八年到公元七十年,竺法兰又翻译了《佛本行经》、《十住断结经》,这是继《四十二章经》之后最早的佛经。

竺法兰是随迦叶摩腾于永平七年来到中国,经过四、五年对汉文的学习、酝酿,此时从他所翻译的《佛本行经》等经典中,可以看出他的汉学素养应该已经有相当的程度了。

继迦叶摩腾与竺法兰之后,来华的西域高僧有安息国(古波斯,今伊朗)的安世高,月氏国的支娄迦谶、支谦,康居国(西域之古国)的康僧会,以及印度的昙柯迦罗等人。译经高僧来华愈多,也开始有完整经论的翻译。据载:安世高原为安息国的太子,放弃王位而出家求道。他原本就通晓天文与医术,又博综经藏,尤精于阿毗昙学,一生奉持禅经,不但精通数国语言,甚至懂得“鸟兽之声”(见《佛光大辞典》)。来到中国后,很快学会了汉语,从桓帝建和年间到灵帝建宁年间(公元一四八至公元一七二),二十几年之中翻译了许多佛经。其中,较重要而且有影响力的是《安般守意经》、《阴持入经》、《大小十二门经》、《道地经》、《人本欲生经》等。所译的经典多属小乘,以宣扬法数与禅观为主,如《安般守意经》是一部禅定修行的指南书,经中指出数息、相随、止、观、还、净等六阶段禅法的过程,对后世修行人在禅观方面的指导,有很大的贡献。

安世高之后,相继的有支娄迦谶(公元一四七——?)、安玄(汉代译经家,安息国人,生卒年不详)、严佛调(汉代僧,临淮〔安徽盱眙]人)、支曜(东汉译经僧,西域人)、康盂详(东汉译经家,其祖先为康居国人)、竺大力(东汉僧,西域人)、昙果(东汉译经师)、维祇难(三国吴僧,天竺人,生卒年不详)、竺律炎(三国时代译经僧,印度人)等,也相继翻译了《般若道行经》、《般舟三昧经》、《宝积经》、《法镜经》、《首楞严经》、《成具光明经》、《四谛经》、《修行本起经》、《中本起经》、《法句经》等,此中尤以支谦在公元二二八年所译出的《阿弥陀经》,比之鸠摩罗什所译的版本,早了一百多年。

康僧会(?——公元二八○)是三国时期来华的康居国僧人,也是促使佛教在中国长江以南扎根的重要人物,他在汉魏齐王嘉平三年(公元二五一)译出《六度集经》。在此前后,昙柯迦罗和昙无谛也分别翻译了《僧祇戒本》、《昙无德羯磨》,使得中国的译经事业从经典到律藏,在内容上又向前跨出了一大步。

到了公元二百六十年,也就是魏蜀吴三国时期的魏元帝景元元年,中国第一位出家人朱士行(公元二○三——公元二八二,三国魏僧)辛苦的往于阗(西域古王国,位于新疆西部,即今和阗之地)求取《大品般若经》,后经竺叔兰与无罗叉译出《放光般若经》。此经在东晋时代,普遍受到研究,这也是中国有般若经典的翻译之始。

在晋代的汉译经师当中,译经数量最多的,首推西晋的竺法护,他从公元二六五年至公元二七四年间,先后翻译了《宝藏经》、《修行道地经》、《光赞经》、《贤劫经》、《弥勒本愿经》、《普曜经》、《无量寿经》等,一百五十四部三○九卷的大乘经典。在此同时,竺叔兰又于晋惠帝元康元年(公元二九一),翻译了《放光般若经》、《维摩经》、《首楞严经》,甚至在晋元帝永昌元年(公元三二二),帛尸梨蜜多罗翻译的《大孔雀王神咒经》,是为密教的经典翻译之始。

《十诵比丘戒本》是竺佛念(凉州〔甘肃武威〕人)与昙摩持(西域僧,前秦建元年中抵长安),在晋孝武帝太元四年(公元三七九)所译。五年后,竺佛念又与昙摩难提(兜佉勒国人,前秦建元二十年〔公元三八四〕至长安)译出《中阿含经》五十九卷;翌年,昙摩难提独力译出《增一阿含经》三十三卷。在此之前,鸠摩罗佛提(前秦译经家,西域人,晋武帝时来中国)已于晋孝武帝太元七年(公元三八二)译出《四阿含暮抄经》二卷。

在此时期,史称“旧译”的译经大师三藏鸠摩罗什,他在晋安帝隆安五年(公元四○一),参与了汉文经典的翻译。他最初所译的是《仁王般若经》,继而翻译了《无量寿经》、《思益经》、《大品般若经》等。甚至由于鸠摩罗什在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四○五)翻译了《大智度论》一百卷,对佛教的贡献尤其巨大。

鸠摩罗什是龟兹人(新疆疏勒),我国四大译经家之一。自幼聪敏,七岁从母入道,游学天竺,遍参名宿,博闻强记,誉满五天竺。后归故国,王奉为师。前秦苻坚闻其德,派遣骁骑将军吕光率兵迎师。途中,吕光闻苻坚败殁,遂于河西自立为王,罗什乃羁留凉州十余年。直至后秦姚兴攻破吕氏,罗什始得东至长安,时为东晋隆安五年(公元四○一)。姚兴礼为国师,居于长安逍遥园,与僧睿、僧肇等从事译经工作。

自后秦弘始五年(公元四○三)四月始,罗什先后译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般若经》、《法华经》、《大智度论》、《阿弥陀经》、《维摩经》、《十诵律》等经律论,有系统地介绍龙树中观学派的学说。

罗什通达多种语言,所译的经论,靠僧肇等人的润饰,简洁晓畅,流通极广。一生致力弘通般若系的大乘经典,以及对龙树、提婆系之中观部论书的翻译。所译的经典,对我国佛教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中论》、《百论》、《十二门论》,道生传于南方,经僧朗、僧诠、法朗,至隋吉藏嘉祥而集三论宗之大成;再加上《大智度论》,而成四论学派。此外,所译的《法华经》,肇启天台宗的端绪;《成实论》为成实学派的根本要典;《阿弥陀经》及《十住毗婆沙论》为净土宗所依的经论;《弥勒成佛经》促成了弥勒信仰的发展;《坐禅三昧经》的译出,带动了“菩萨禅”的流行;《梵网经》一出,中土依之而传大乘戒;《十诵律》则提供了研究律学的重要资料。因为鸠摩罗什所翻译的经典,包括了经律论,所以历史上称他为三藏的译经法师,且为“八宗共祖”。

以上从公元六十八年,直到公元四○八年,此近四百年之中,译经的人物大都为西域或印度来华的佛教人士。但到了公元四一八年,中国的法显以六十八岁高龄到印度求法归来,在晋安帝义熙十四年(公元四一八),先后翻译了《摩诃僧祇律》四十卷、《僧祇比丘戒本》一卷、《僧尼戒本》一卷,以及《大般泥洹经》六卷、《杂宝藏经》、《杂阿毗昙心论》等,共计百万余言。随后有宝云(公元三七六——公元四四九)翻译了《新无量寿经》二卷和《佛所行赞》七卷,以及智严(公元三五○——公元四二七)和宝云合译《广博严净经》四卷。

从公元四百年以后,一百二十年间翻译的重要经典,有佛陀什(五世纪北印度罽宾国人)所译的《弥沙塞律》三十四卷、《弥沙塞比丘戒本》、《弥沙羯磨》,昙无谶(公元三八五——公元四三三)的《优婆塞戒经》七卷,求那跋摩(公元三六七——公元四三一)的《杂阿毗昙心论》、《昙无德羯摩》、《优婆塞五戒略论》,求那跋陀罗(公元三九四——公元四六八)的《胜鬘经》,浮陀跋摩(西域人)、道泰(凉州人)合译的《阿毗昙毗婆沙论》六十卷,昙觉(凉州人)、威德合译的《贤愚经》十三卷,法颖(公元四一六——公元四八二)的《十诵比丘尼戒本》,吉迦夜(北魏之译经僧,西域人)、昙曜(北魏僧,生卒年不详)的《杂宝藏经》十三卷、《付法藏因缘经》六卷,僧伽跋陀罗(北印度迦湿弥罗国人)的《善见律毗婆沙律》十八卷,求那毗地(?——公元五○二)的《百喻经》,菩提流支(北魏僧,北天竺人)的《深密解脱经》五卷、《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六卷,佛陀扇多(北魏译经僧,北天竺人)的《摄大乘论》二卷,阇那耶舍(北周译经僧,中印度摩伽陀国人)的《宝积经》三卷、《定意天子所问经》五卷等。

在以上这许多的人物以外,有一个与鸠摩罗什同为中国四大译师之一的真谛三藏法师,他从公元五五○年,到梁陈年间,翻译了《涅槃经本有今无偈论》、《十七地论》、《如实论》、《三世分别论》、《中论》、《金光明经》、《仁王般若经》、《弥勒下生经》、《无上依经》、《立世阿毗昙论》、《金刚般若经》、《俱舍论本颂》、《俱舍释论》、《广义法门经》、《摄大乘论》、《摄大乘论释》等,建立了“有宗”的经论依据,堪与鸠摩罗什所译之“空宗”的依据经典相媲美。

真谛是西北印度优禅尼人,博通三藏,究明大乘妙理。南朝梁代中大同元年(公元五四六)携经典抵中国南海,见重于南朝梁武帝。侯景之乱后,虽辗转流落各地,却仍译经不辍,所译经论近三百卷。尤其他生逢乱世,译经过程倍尝艰苦,几至于千生万死,饮食艰难,生命危殆,却仍致力于义理的阐明。他的学识之广博与译经之卓越,比之于南北朝的鸠摩罗什,以及后期的玄奘、不空、义净,同为我国译经史的泰斗,诚乃实至名归。

从佛教东传中国五百年间,经典的翻译对中华文化有着极为巨大的影响。例如,佛教输入,梵文也跟着而来,我国高僧仿造字母应用,所以唐朝僧人守温制作了“见溪群疑”等三十六个字母;今日汉语注音符号,即增损此三十六个字母而成。

此外,梁启超先生说,从佛教传入中国以后,我国文学中亦增加了三万五千字以上的新兴名词;又说我国近代的纯文学若小说歌曲,皆与佛典之翻译有密切关系(见粱启超《佛学研究十八篇》)。胡适之先生则说:佛教的译经师用朴实平易的白话文体来翻译佛经,但求易晓,不加藻饰,造成一种白话的文体,佛寺禅门成为白话文与白话诗的重要发源地(见《胡适文存》)。甚至国学大师钱穆博士更明白指出:《六祖坛经》是复兴中华文化九种必读的经书之一(见钱穆博士在台北公开讲演)。

佛经的翻译,对文学乃至建筑、塑铸、雕刻、图画、音乐、印刷、戏剧等中华文化的影响之深,由此可见一斑。

魏晋时期除了译经事业蓬勃发展,缔造译经盛世外,也有不少重要的佛教著述问世,例如公元四○四年慧远著《沙门不敬王者论》,同年道生作《百论序》,公元四二八年道生提倡《阐提成佛说》,公元四一○年僧肇著《不真空论》、《肇论》,公元三六四年道安编著《综理众经目录》等,都是与译经时代的译著,相互辉映。

同类推荐
  • 有一种智慧叫糊涂

    有一种智慧叫糊涂

    糊涂是一种境界:一个汲汲于一时一事、戚戚于一得一失的人,做人必然小气而显得猥琐不堪,而能忍能让、不争长短的人则显得超脱潇洒。糊涂也是一种智慧,因为看似糊涂的人能够树起更广的人脉,得到更多人的帮助,同时超然于小事之外的眼光让他于大事上有着更敏锐的洞察力和更准确的判断力。人生在世,最重要的莫过于安身立命,而安身立命处处需要智慧!因为人生总有一些坎坷和波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多年的同事突然间反目成仇;昔日的朋友不欢而散;妻子说你不顾家庭,上司不赏识你的才能等诸如此类。每每那一刻,你会从心里发出叹息: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来应对生活中的琐事和难题呢?
  • 工作有方法:年轻人要掌握的101个业绩倍增法则

    工作有方法:年轻人要掌握的101个业绩倍增法则

    本书《工作有方法——年轻人要掌握的101个业绩倍增法则》,从计划、执行、时间、整理和简化、人际关系、心理建设、听、说、读、写、衣、食与行等角度,为你列出了最终的参考方向与解决方案。
  • 抓住你的鱼:二十几岁女人必读的恋爱智慧

    抓住你的鱼:二十几岁女人必读的恋爱智慧

    男人像鱼,在爱情的海洋中游来荡去,惹得一群垂钓女垂涎欲滴。难怪女人会这样,谁不想找个好男人来疼她、爱她、照顾她,开心的时候陪她笑,不开心的时候任她打。不过麻烦的是,好鱼已缀成为了海洋里的稀缺资源。天哪,一条帅气、多金又体贴的绝世好鱼正淘你游了过来,但是顷刻间四周就围满了虎视眈豌的垂钓女,眼睛发亮地觊觎着他,摩拳擦掌地准备抢走他。在这群千娇百媚、仪态各异的垂钓女中,你可能毫不起眼,根本引不起好鱼的注意,以致缘分白白溜走。更糟糕的是,好鱼又少了一条。要想抓到一条绝世好鱼,可是非要花一番心思下一点工夫才行的!
  • 把信送给加西亚

    把信送给加西亚

    本书还收录了作者哈伯德本人对《把信送给加西亚》的评论和其他几篇当时颇有影响力的评论,还有部分哈伯德关于自动自发、敬业等文章,可谓一本彻底阐述忠诚、责任、自动自发精神的职场圣经。
  • 心灵鸡汤系列书——心灵花园

    心灵鸡汤系列书——心灵花园

    本书饱含温馨的情感,采集了大量充满启迪的心灵故事,情意浓浓,至真至醇,如涓涓细流冲涤你尘封的心,给你心灵的滋养;如母亲温暖的手轻轻抚慰你的胸膛,给你心灵的深深慰藉。它能让心如明镜,照见你曾经的倩影,让你获得片刻休息欣赏自己;它能让你情如种子勃发,慢慢长成片片树阴,遮挡你的风风雨雨。人生如斯,还有谁如此情真意切地牵挂着你?
热门推荐
  • 嫡女是蛇蝎美人

    嫡女是蛇蝎美人

    【一改常态,以恶毒女配的视角为主线,体验不一样的小说人生(???????)?】上一世,她双手被废,害全家被满门抄斩,最后葬身火海。一朝重生,她只想得到所爱之人的青睐,哪怕疯狂到痴迷变质,她都在所不惜!非我无良,只是想要得到君之青睐,奈何君心非我心,既是这般,那只能将阻我之人,一一除掉!可是却发现命运不可逆转,哪怕她掌握着前生的发展轨迹,最后也仍然改变不了结局……ps:女主是恶毒女配类型的,很偏执,为了所爱可以无恶不作。本文也可以是双女主的,不过以程姒锦为第一主线。
  • 错过就回不去了

    错过就回不去了

    有一个男生在和一个女生的第一次相遇中对女生一见钟情。她疑惑的抬头看着他:请问,你有什么事吗?他没有回答她的问题,只是说:真巧,我们又见面了。
  • 论语新得

    论语新得

    本书在编写方法上,选取《论语》中最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章节,以最为权威的译解,和最贴近现实生活的感悟,再加上与之相应的历史或现实事例,使之浑然一体,让每一个解读对象都得到透彻通达的阐释,并得到适当的延展和发挥。一部哲学经典,一部世俗生活的指导书。只要进入《论语》的世界就必能新有所得。其实每个人都可以从《论语》中读出自己的新得,因为经典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是先哲留给后人的经验和训诫,更是一种能够启悟未来的语言和指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芙蓉不及美人面

    芙蓉不及美人面

    不择手段的女主,"温润善良"男主。相互试探,看谁棋胜一招。当然,当“搅屎棍”我们是认真的!
  • 两生欢颜

    两生欢颜

    为找寻九王爷一夜痴傻的真相,她只身踏进太子府,却不想,掉进了他的陷阱里,挣脱不出。
  • 我家影帝超凶的

    我家影帝超凶的

    在别人眼中,宋槿栀从小到大就活得轻松幸福,人漂亮,家境好,成绩好,参加的比赛都能得奖,喜欢的东西都能得到,无聊写几本书都能上畅销榜,连随便客串一个角色都能大火……粉丝纷纷表示:柠檬了。而当记者问起想跟谁交换人生时,宋槿栀答:陆景珩。记者:为什么?宋槿栀笑了笑:想让他尝尝暗恋的滋味儿。当晚,宋槿栀就被当事人堵在房门口,“明恋你那么久都不知道,暗恋我这辈子还有望转正?”*宋槿栀喜欢了陆景珩十年,全世界都知道。陆景珩喜欢宋槿栀,唯独宋槿栀不知道。
  • 十三月凉

    十三月凉

    〃天历六年四月,阳帝容垣驾崩,仁德皇后殁,遵先帝遗嘱,弟,景亲王容浔继承大统,同年六月景亲王容浔登基,称明帝,改国号天玥。开启大庆国繁华盛世的新篇!〃一场惊心动魄的皇权更迭,史官不足百余字便全部记载,那么,在这百余字中遗忘了多少不为人所知的真相?
  • 瞿树滋纪念文集

    瞿树滋纪念文集

    本书是纪念瞿树滋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文集,由题词与瞿树滋同志系列照片、缅怀·思念·回忆、挽联·诗词、遗稿选编、书信摘选五部分组成。
  • 不可忆皆可追

    不可忆皆可追

    无论云卷云舒,潮起潮落,花落花开,时针秒针都一直在走,来不及停下回首——只能向前。这个青春很平淡,却无法淡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