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65400000028

第28章 偏见比无知更可怕

偏见是黄疸病,有偏见的眼睛看什么都是黄的。

——民谚

偏见是人品的毒瘤,是进步的障碍。众人皆知,公正是一个人最可宝贵的品质,而偏见则是公正的克星。因而谁要想成为一个处事公正的人,谁就要谨防偏见。因为偏见比无知更可怕,偏见是愚蠢为无知者准备好了攻击他人的毒弹。

所谓偏见,即是片面、偏激、不公正的见解,是一种妨碍认知信息的行为态度。

偏见是诸偏之根。一个人对某事某人一旦有了偏见,就会产生偏向、偏心、偏辞、偏重、偏袒,乃至导向行为的偏颇和事业的偏废。人犯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头脑里有偏见作祟。

偏见者常常把人看偏。偏见是正确进行判断的感情障碍。当一个人被偏见俘虏之后,对自己喜欢的人,就会只看见他的优点;对自己不喜欢的人,就会只见到他的缺点。偏见会带来偏爱和偏恨,“情人眼里出西施,情敌口里变东施”,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这种待人处世哲学,使自己失去了为人公正的品格。

偏见者常常疑心生暗鬼。记得一位哲人说过:“偏见可定义为缺乏正当充足的理由,而把别人想得很坏。”有两则古代寓言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

一则寓言是《疑人偷斧》:“人有亡(古通“斧”)者,疑其邻人之子,视其行步,窃也;颜色,窃也;言语,窃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也。俄而抇(挖掘)其谷而得,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者。”(《列子·说符》)这个人丢了斧子,便怀疑是邻家的儿子偷了,总觉得那个人走路的姿势、面部的表情、说话的态度,都像是偷斧子的人。等他找到了斧子,再看邻家的儿子,就没有一处像是偷斧子的人了。

另一则寓言是《疑人作盗》:“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韩非子·说难》)请看,这位富人对同样的忠告采取了不同态度:对儿子的忠告,便认为是未卜先知,实在聪明;对邻人的忠告,便起疑心,怀疑是他把东西偷走了。

这两则故事说明,一个人的头脑如被偏见所禁锢,对他人的一言一行都会用头脑里的错误标准去衡量,其结果可想而知。事实告诉我们,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

偏见的类型多种多样,有种族偏见,有阶级偏见,有集团偏见,有行业偏见等。形成偏见的原因也很复杂,有的是阶级立场导致的,有的是由于既得利益或私心作祟而形成的,有的是由于按照个人经验匆忙做出无根据的结论,有的是由于无分析地接受了某人或某集团流行的判断,而有些是由于片面的思想方法而形成的。

分析产生偏见的原因是为了谨防偏见。通常情况下,有偏见的人常常意识不到或不愿意承认自己有偏见,因而克服偏见是很困难的事情。

谨防偏见需要加强多方面修养,如培养公正待人的优良品德,养成冷静观察问题的习惯,不要过于相信自己的印象,不去接受未加分析的判断,不听信流言,不去随人说三道四论短长。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不人云亦云,而是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

谨防偏见最重要的是要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来观察思考问题。因为:

诸多事物,均有两道。

正反两面,互相对照。

长短松紧,快慢多少。

薄厚轻重,冷热低高。

软硬黑白,清浊混淆。

各有所长,处置周到。

——[缅甸]望书《密达沙》

同类推荐
  • 悲观态度,乐观生活

    悲观态度,乐观生活

    本书选摘了亚瑟·叔本华著作里最具有哲理性、最发人深思的语段,《悲观态度乐观生活(叔本华的人生智慧)》帮助我们认识和了解自己,让我们知道面对人生挫折时如何坚定世界观的思维选择,给人带来正能量的心理暗示,从容地面对生活。
  • 新儒家如何面对现代化

    新儒家如何面对现代化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新视角,探讨现代新儒家的现代观,审视并展现新儒家面对现代化潮流的种种思索与探求。因此,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现代观,就成为贯穿本书的价值导向。此外,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现代观也成为本书的一个参照;本书还全面反思了儒家的一些可与“现代性”关联起来的理念与价值取向。
  • 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本书对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的基本架构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从生产力、资本、世界市场、世界文学、共产主义等五个维度分析和探讨了马克思“世界交往”思想与当代“全球化”思想的共性;着力挖掘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的理论意义;从“世界交往”的视角探讨和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球化、中国政治发展、国家经济安全、民族文化安全、中国“和谐世界”外交等几个重大的现实问题。
  • 我说参同契(下册)

    我说参同契(下册)

    《参同契》是早期道教重要典籍,全名《周易参同契》。书中借用乾、坤、坎、离、水、火等法象,以明炼丹修仙之术。为道教系统论述炼丹的最早著作,道教奉为“丹经王”,是千古丹经之鼻祖。本书是南怀瑾先生一九八三年在台湾讲解《参同契》的记录,分上、中、下三册。南怀瑾先生认为:《参同契》参合了三种原则相同的学问,且熔于一炉——老庄、道家的丹道,还有《易经》的学问,是一本非读不可的秘密典籍。《参同契》不止是丹经道书,它既是哲学又是科学,也是古典文学之作,其中包含了中华民族最高深之承天接地的文化。《参同契》素有“天书”之称。这部因深奥而埋藏已久的天书,因南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而重新散发光芒。
  • 张居正直解《孟子》(全集)

    张居正直解《孟子》(全集)

    先读《四书》,后读经史,兼习书法,是历代帝王必修之大纲。明代万历年间内阁首辅(相当于宰相)张居正协同翰林院的讲官给万历皇帝朱翊钧(明神宗)编写的讲“四书”的讲稿后来结辑成书,名为《四书直解》,“直解”就是相当于对古文的白话翻译。当时皇帝读书称为“日讲”,万历皇帝在明隆庆六年(1572年)即位时只有十岁,这部讲稿原书以最通俗的明代白话文写成,是为万历皇帝量身定做的宫内读本。后来该书刻本流传到宫外,成为当时通行的一种读本。清代的康熙皇帝读此书后御批:“朕阅张居正尚书、四书直解,篇末俱精实之义,无泛设之词。”康熙皇帝甚至认为《四书直解》是自宋代朱熹《四书集注》之后最好的一部四书读本。
热门推荐
  • 明初河套周边边政研究

    明初河套周边边政研究

    作为中国历史上公认的统一王朝,明朝的历史受到了中外史学界长时间的关注和研究。但与许多改朝换代的结果不同,从今天的角度看,明王朝的统一有其局限性。首先,它的控制区域上不及元,下不逮清,蒙古、西域始终以独立的面貌与明朝相始终。其次,元朝并未被真正灭亡,而是退居漠北,尽管为内部斗争和分裂所困扰,它却始终没有臣服于明。而且,传统意识中的正统标志——“大元”国号在其退出中原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在使用。
  • 夫人说她能养我

    夫人说她能养我

    京圈横空出世一大佬。惹来贵公子贵千金们的各种公开或私下围观。毕竟连宋公子都被其驯得服服帖帖的人,她不称大佬谁敢称,各路人马都好奇。*初次见面,宋淮提出加个微信被嫌弃了。再次见面,宋淮提出请客吃饭被拒绝了。又一次见面,宋淮改变策略,安静不语选择默默送人回家,结果进了局子。一次又一次,这谁能忍?堂堂京圈顶级大少,走哪儿都被人捧着走的对象,一次次被这女人给嫌弃了,宋淮觉得,再不拿出点属于他男人的威严,今后一辈子,他可能会被这女人牵着鼻子走永不能回头。“啧啧,你可以再自信点,把可能两个字去掉。”慢条斯理的声音响起。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未来与战记

    未来与战记

    一次偶然,主人公被卷入一个小黑帮的报复,不料背后却是一个神秘组织精心策划的阴谋,目的是为了将主人公和和他的好友一同纳入旗下。二人潜入这个犯罪组织,历尽艰险,完成组织交代的任务。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快穿之最强光环

    快穿之最强光环

    她天赋异禀,却成了那个她所谓的妹妹的眼中钉,肉中刺。一朝相遇,是偶然还是陷阱!“情,乃大忌!情如毒中之首,药石无医!”“我玩毒无数却独独败给了自己!”一朝身死原以为解脱,却不想被某个该死的系统顶上,开始了维护光环,手撕白莲花的逆袭之路。某系统“宿主太腹黑怎么办?”某人“腹黑?不存在的,就是顺便拐个美男来暖床”系统“主上您要挺住”遇毒解毒,辣手摧花,唯独对他毫无办法,只能束手就擒。
  • 三年三人

    三年三人

    高中三年,是一个平凡且又不平凡的时间段……
  • 我开的这个挂有毒

    我开的这个挂有毒

    叶天看着屏幕前大喊的主播,心里不由涌起一阵羡慕“唉,我要是有这技术该多好啊”“开挂的人生不需要解释,开挂系统绑定成功”多年后记者:“请问林天先生您为何会这么成功?”某装x男寂寞的叹了口气,说到:“我这一生,不是正在开挂,就是在开挂的路上,”
  • 千面绝色:另类青春

    千面绝色:另类青春

    阴谋,阳谋,每一个人都用尽了手段,他们年轻的肩膀上为何要承载起这么多的悲伤与背叛,那些尔虞我诈,那些大人们强加在我们身上的枷锁……就让我们这些背负着共同命运的人去挣脱,去砍断、青春便是这样的肆意张扬,这样的毫无遗憾……
  • 哈尔罗杰历险记:追踪食人狮

    哈尔罗杰历险记:追踪食人狮

    以哈尔和罗杰两兄弟为贯穿整套丛书的主人公,每本书讲述一次探险活动。普赖斯塑造了哈尔、罗杰这两位勇敢机智的少年英雄形象。他希望青少年都能成为哈尔、罗杰那样的人:学识渊博,体魄健壮,正直、勇敢,热爱自然,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