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31900000004

第4章 神性笼罩的皇帝(4)

洪秀全对物质追求相当厉害,敛财名目有二三十种之多,比如店捐、股捐、月捐、日捐、房捐、局捐、灶捐、礼拜捐、门牌税、人头税、犒师费等。那个颇获后人青睐的《天朝田亩制度》,讲求“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实际是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也就是全归他洪秀全。王府里筷子、叉、匙羹均用银制,刀子为英国制品,酒杯为银质镶金,远不是一般百姓的气派。天王府有2300多名美女,陪侍洪秀全一个男人。他有88个后妃,为便于传唤,洪秀全依次将这些女人编号。有的研究资料说,天王洪秀全从41岁进驻南京到1864年6月自杀身亡,11年中从未迈出过京城一步。既不指挥杀敌,也不过问朝政。进驻南京后,洪秀全每次过生日,部下蒙得恩都要为他献上美女6人;每年春暖花开之际,蒙得恩还要在天京13道城门口为洪大选美女;后来竟然干脆明文规定:所有少妇美女都被天王选用。1861年太平军进取苏浙的时候,洪秀全又从李秀成选送到京城的3000名美女中挑出180人收入天王府。

1857年太平天国刊印颁行的经典官书之一《天父诗》,收选了500首洪秀全的大作,其中476首是太平军进入南京头三年中写给后妃的。洪天父定有“十该打”条规:

服事不虔诚一该打。硬颈不听教二该打。

起眼看丈夫三该打。问王不虔诚四该打。躁气不纯静五该打。讲话极大声六该打。有唤不应声七该打。面情不喜欢八该打。眼左望右望九该打。讲话不悠然十该打。

诗里规定了后妃参见天父时目光所处的位置:

起眼看主是逆天,不止半点罪万千。看主单准看到肩,最好道理看胸前。

天王还强调,惹他发火就是死罪,这个时候他就要杀人,众人要一齐下跪,恳求息怒,不求就别怪洪天王大开杀戒。

从这些数字看,即使洪氏起事真的成功,他也未必抵得上他瞧不上眼的统治者。在家天下环境下产生的皇权,不论皇帝本人出身多么贫寒,骨子里都对“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极其感兴趣,极其认同,也极其尊崇,无师自通,不由自主重复老路,从刘邦开始莫不如此。因此,反抗云云,不过是毁掉原来权力者拥有的一切,然后建起与过去如出一辙的新的权力机关。洪秀全对社会的统治方式,说明他对封建专制社会并不反感,不仅不反感,还变本加厉。

爆发于专制制度下的起义,目的不一定就是反专制,不一定就是反封建。洪秀全揭竿而起的目的,未必如后人宣传的那么伟大。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指出:专制君主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他一人之淫乐,而且视为当然,认为:“此我产业之花息也。”洪氏根本未脱出此道。

往事已去,是非曲直,于今日的意义恐怕只在为后人提供借鉴而已。

洪秀全的路,并不是他一个人的轨迹,其实映照出所有封建专制者的嘴脸。

“任务”

云贵总督李侍尧贪污一案,乾隆处理得令人瞠目结舌,实际有他的苦衷。如果寻根问底,他这个皇帝最终有推卸不了的责任。

李侍尧犯贪污大罪,原因自然涉及许多方面。但谁也否认不了的诱因,就是乾隆自己。乾隆皇帝喜欢排场、享受,乐意让大臣进贡。李侍尧贪赃枉法,与他热心为乾隆办贡有相当深的瓜葛。虽然乾隆皇帝知道让大臣进贡可能出现不少违法之事,曾经晓谕各督抚,要洁清自矢,毋专以进献为能。可事实上,他对进贡的大臣颇有好感。乾隆晚年发生的几桩高层贪污案,与进贡都有关系。嘉庆皇帝曾说:“进奉一节,最为吏治之害。”

清朝时,各省总督或巡抚都要在重大节日或年终进献方物给皇帝,一般分为年贡、端阳贡、中秋贡等不同名目。乾隆初政之时,律己比较严格,进贡问题并不严重。从乾隆十六年(1757年)首次南巡及圣母皇太后六旬庆典之后,进贡方物之风渐盛。此风一开,臣仆们为邀宠,对皇帝的秉性、爱好进行了深入研究,以便投其所好。于是,价值不菲的古玩、玉器、字画,以及外国的奇珍异宝,陆续送到乾隆那里。

后来,督抚们办贡方式也大有发展,由所谓“自行制办”发展到下属帮助“购买物件”,名曰“帮贡”。办贡的盐政、关差、织造们,则令盐商、洋商出资代办,他们自己不掏一分钱。

臣子们每次进献的贡品达数十种,其中一柄“如意”,督抚把一年的廉俸积攒起来也买不起。李侍尧在任上进献的珍品数目,已经很难统计清楚。仅乾隆三十六年十一月初八日那一次,还是粤督的李侍尧被乾隆“驳出”的贡品就有数百件,其中包括玉器、宋元古瓷、珐琅等。所谓“驳出”,其实就是乾隆没有看上眼,退回给李某了。

皇帝热衷于某种事物,必有下属百般迎合。此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那时推动进贡高潮的不仅有李侍尧,还有和珅、福康安等人及整个统治集团。

进贡之风不仅戕害了政风,而且毒害了社会空气。办贡、进贡成了贪污腐败的新方式。送给皇帝的礼物从来都是“暗箱操作”的,过程不公开,账目也混乱。督抚、州县官员层层扒皮,到了底层老百姓那里,恐怕要拿出高于贡品千倍万倍的金钱。当然,也不是没有人看出此举之弊,御史钱沣曾建议皇上以后不要接受贡物;御史郑征奏折云:“近如王亶望、国泰、陈辉祖之流,巧滋诈伪,曲遂侵渔,物物指为贡函,时时饱其私囊,求索无厌,贿赂分行,以致属库多亏,无能过问。”可惜,自大复又自负的乾隆哪里能真正听进去?

内心虽然听不进去,但红头文件表述的态度十分明确:乾隆帝多次发布上谕,要臣下勿进或少进贡品。然而,“上谕”归“上谕”,这位被后人称颂的盛世之主从来也没有停止收受贡品。清朝档案说,乾隆五十九年这一年,长芦盐政征瑞进贡十五次,闽浙总督伍拉纳进贡十一次,福建巡抚浦霖进贡九次。早几年时,也就是乾隆五十五年,这位皇帝八十大寿时,排场之大,令人惊讶!自燕京至圆明园,楼台全部饰以金珠翡翠,“假山亦设寺院人物,动其机括,则门窗开阖,人物活动”。进贡更不消细说了,省级三品以上大员都有进献,京师内各部院堂官悉捐米俸,两淮盐院以四百万金协办这次庆典。据说庆典共用经费一百一十四万四千二百九十七两五钱,均“按其通省养廉数目,量其多寡,酌量令其扣缴十分之二五”。

人们提到慈禧往往说她奢侈,其实还不是和老皇帝学的?只是她有点生不逢时,正赶上了兵荒马乱的年月,倘在盛世,她那点事也就不一定有人说。世人云,弱国无外交。若将此话演荡开来,也可以说,弱世无是处,盛世无错误。扯得太远了,还是说慈禧的奢侈。老皇帝的行为,对新皇帝是有潜移默化影响的,从思维方式到行为方式,都有前代的影子。

进献之风,在这样的环境下哪里会停止呢?停止不住,必然上行下效,官官如此,层层如此,结果官员就会以进贡为由大肆贪污。查抄李侍尧在京家产清单上的“黄金佛三座,珍珠葡萄一架,珊瑚树四尺者三株”等物,就是李侍尧进贡物件,只因乾隆所收贡品中等级有比这些高的而被“驳出”。

有人或许说,乾隆奢靡,喜欢排场,大臣对进献之风态度懈怠或嗤之以鼻不就行了嘛。其实这是一些喜讲空话者常说的话。在专制社会,一个人能不能当官,可以当多大的官,皇帝一人说了算,想求得皇帝宠眄的臣子,哪里可以收住进贡的脚步?乾隆大搞文字狱是为了皇权,现在大兴进献之风,同样也是出于皇权。治理国家的措施不论好还是坏,哪个臣子敢不执行?《诗经》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这种体制之下,皇权安排任何任务,臣民都必须想方设法完成。结果自然就是,乾隆个人的奢靡,导致进献之风大盛,进贡又以各种形式刺激官吏贪污婪索,统治阶层本来已经十分脆弱的道德防线,时时处于崩溃的边缘。到了清朝晚期,社会百病丛生,“无官不贪”已不是猜测,大清最后在历史视野中消隐了。

皇帝的某种失当措施,不见得会直接引起社会覆灭,甚至不会直接引发溃烂,但会成为一种“药引”,引出一个个弊病。过去商纣王做了一双象牙筷子,箕子见了恐怖得发抖,原因就在于使用象牙筷子必然带来无休止的奢靡。皇帝为一时痛快,可以轻易宣布某事为任务,殊不知下属为完成这项任务,可能弄虚作假,可能行贿索贿,可能强烈搜刮底层。这些,仅靠一纸禁令是无法避免的。从来臣子为完成皇帝布置的任务多不遗余力乃至丧尽天良,对同样来自皇帝的附属命令则有所变更,有所忽视。为何如此,可能还是任务于升迁关系重大吧。

“未察虚实”

先从《清史稿》中抄几句嘉庆皇帝褒扬曹锡宝的话。他说:“故御史曹锡宝,尝劾和珅奴刘全倚势营私,家赀丰厚。彼时和珅声势熏灼,举朝无一人敢于纠劾,而锡宝独能抗辞执奏,不愧诤臣。今和珅治罪后,并籍全家,赀产至二十余万。是锡宝所劾不虚,宜加优奖,以旌直言。”

由“故”字可以看出,这是一件旧事。嘉庆帝所说的御史曹锡宝,是乾隆朝的陕西道监察御史,字鸿书,一字剑亭,上海南汇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进士,入仕后在很多岗位任过职。这是一名坦率,刚直,严谨,尽职又尽责的好官员。他当监察御史时,见协办大学士和珅的奴仆刘全仗势谋利,逾制不守,论告弹劾。不想侍郎吴省钦把信息提前告诉了和珅。等到曹锡宝的奏章到了乾隆的手里,和珅早把一切安排妥当了。自然,曹先生的控告就无凭无据了。最后,曹锡宝只能承认自己“冒昧”,又承认“杜渐防微”等语失当,请求给自己治罪。乾隆皇帝仁慈,宽恕了他的罪行,改为革职留任。

曹先生受此惩罚,真是有苦无处倾诉,但乾隆帝也有他的理由。针对曹锡宝一事,他亲手写了感想,也就是史上所说的那篇“手诏”,强调自己为政从来不去猜疑别人。如果委任群臣却不能示人以诚,而是猜疑防范,根据子虚乌有的谈论,仓促加罪别人,天下人就会十分恐惧。“锡宝未察虚实,以书生拘迂之见,讬为正言陈奏。姑宽其罚,改革职留任。”从乾隆皇帝这份手诏看,曹锡宝不仅罪有应得,若不是皇恩浩荡,结局可能比这还严酷。曹锡宝弹劾和珅家奴不对吗?乾隆说得无理吗?都不是。原因在于:那样一种体制,谁可以动和珅一根毫毛?只有皇帝本人有这个权力和能力。监察御史是给皇帝做事的,并不是任何人任何事都在监督之列。简括说,皇帝的红人是不需要你来监督的,最少你没有能力细察虚实,而只能如乾隆指责曹锡宝的那样——未察虚实。据说乾隆皇帝晚年曾说:“各省督抚中,廉洁自爱者,谅不过十之二三。”产生这种现象,与曹锡宝们的遭际不无关系;而曹锡宝的被惩罚,则在更深层次暴露了监督者尴尬的地位。清朝之前,曾有统治者允许言官“风闻言事”,顺治皇帝也指出,“即使所奏涉虚,亦不坐罪。倘知情蒙蔽,以误国论”。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言官没有时间和能力察纠“虚实”的不足,起到了“广开言路”的作用,但不能根本解决监督中的问题。而且“风闻言事”,对官员之间的攻讦之风有所助力,监督力量以另一种形式遭到削弱。

专制的皇权社会不是没有法律,有些条文甚至比今日的法条还要细密、严厉,监督措施也伸向各个领域,官场上下,章法清晰,有条不紊。然而,执行起来却左支右绌,七跌八撞。据《大清会典事例》、《钦定台规》等统计,科道奏疏中有关弹劾的奏折不仅少,而且大多为“毛举细故”的“条陈”之疏。学者王春瑜先生说,由于直言不讳、依法纠弹会招来横祸,所以,“朝臣皆明言事为戒”。这个局面不是某个皇帝故意创造,而是体制带来的必然结果。在极端的专制制度下,皇权愈强化,监察权则愈有名无实。皇帝的个人意志,制约着监督的效果。如果弹劾的对象是皇帝的宠臣佞幸,即使有罪,皇帝也可以对被弹劾者“释置不问”;甚至反责弹劾者“所劾不实”、“受人请托”、“徇私报复”。康熙朝,巡抚噶礼在山西卖官鬻爵,贪贿不法,结果弹劾他的御史所言皆无据,被褫革降调,平遥民郭明奇不仅被说成诬告,而且被说成“屡坐事走京师”的逃犯,押回原籍治罪。清代官场如此局面,也可算其来有自。

清仁宗亲政以后,当机立断诛灭和珅,并籍全家,奴才刘全自然也被籍没。面对和珅一案,嘉庆帝想到了曹御史。于是,写了几句赞扬的话,目的很明确,就是“以旌直言”,希望官员向曹锡宝学习。然而,深层问题不解决,学得了吗?无非平反前朝旧的冤案,却没有办法防止另外的曹御史蒙冤。仍旧是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曹锡宝自是曹锡宝,和珅自做和珅。

“京控”

清代,普通人、普通案件的上诉程序及复审程序是怎样的?“凡审级,直省以州县正印官为初审。不服,控府、控道、控司、控院,越诉者笞。其有冤抑赴都察院、通政司或步军统领衙门呈诉者,名曰京控。”说白了,所谓京控,就是到京城控告。

老百姓缘何走“京控”之路?是不是放着太平日子不过,吃饱撑的?显然不是。俗谚曰“饿死不做贼,冤死不告状”,老百姓是柔弱的,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打官司告状,更不愿惊动上一级。小民有了冤屈,自己又不得排解,才会走上告状这条路。初告不得伸,告到上一级,仍不得白,便再上告,直至京城。对小民百姓来讲,衙门是可以“讲理”的地方,更高一级的衙门是一个比基层社会更具“权威”的所在。京城,是皇帝居住之地,是政治文化中心,老百姓对那里所怀的希望最大。实际上“京控”也是一种“上控”,假如老百姓赴京告状之前,冤屈已得伸张,谁会损财伤身大老远地跑到那里去!

“京控”,对皇朝是有利的,它能加强统治者自身统治的合法性,也可以下情上达;然而对原来审结此案的官员来说,却有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无论结果如何,皇帝从此触到了一点那个地方政府的信息。乾隆曾说:“朕勤求民隐,唯恐乡曲小民含冤莫诉,每遇来京具控之案,无不特派大臣前往审办。”虽然此处他只提到“小民含冤莫诉”,但可以想见,“小民含冤”的原因也会进入他的大脑。地方官员最最担心的是,假如发生集体上访、村族械斗之类案件,皇帝就会在脑海里留下州县官员处理不力或无能的印象,进而影响自己的仕途。

“京控”牵扯的范围非常广,金钱是一个方面,交通也是不可忽略的方面,尤其,每个朝代对“京控”都有各种限制,官府里的人还有种种刁难之法。明朝初期,嘉定县民郭玄二等二人,赴京状告本县县吏害民,经过淳化镇时,巡检何添观刁蹬留难,弓兵马德旺索要钱财。朱元璋闻知此事发火了,将弓兵马德旺枭首示众,巡检何添观刖足枷示。朱皇帝是穷苦人出身,对贪官污吏毫不手软;又加上明王朝建立不久,元朝灭亡的教训墨迹仍新,故而对底层的事情极为重视。历史上只有一个朱元璋,明朝只有一个幼年时期。历史难以重复,不论优点还是缺点。

不知道究竟出于什么原因,不少人觉得,古时候民告官比较容易,进一趟京城不仅可以见到包拯那样的大臣,如果幸运的话,连皇帝本人都可能见到。实际上,未必如此。

同类推荐
  • 带着加点系统闯三国

    带着加点系统闯三国

    “无名小卒也能打败历史名将?周仓和关羽五五开?审配把沮授田丰玩弄于股掌之间?”平凡的他带着系统穿越三国,并立誓成为一代枭雄。
  • 新编历史小丛书:刘知几和他的历史学

    新编历史小丛书:刘知几和他的历史学

    刘知几(661年-721年),字子玄,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中国古代重要史学家,著有《史通》,另有与人合撰的《唐书》八十卷、《武后实录》、《中宗实录》等。翦老的《刘知几和他的历史学》一书详细介绍了刘知几的生平及其主要学术思想、对后世的影响等,论述严谨,行文明白晓畅,既有知识性又具可读性。
  • 绿林英雄传

    绿林英雄传

    新莽年间,数不尽英雄壮士纵横驰骋,道不完谋术弄权诡诈多端……
  •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醉摄天下

    醉摄天下

    张青云穿越过来,怎么成为一个乞丐?!这画风怎么和别人不一样?不行,我要君临天下!我要成为有钱人,我要……“张青云刚刚讨的包子,不过来吃吗?”“来了,居然是肉包!还是张叔懂我,嘿嘿。”
热门推荐
  • 我竟然不是最强

    我竟然不是最强

    一个刚刚开始修仙的肉身少年,因为机缘来到了现世,他认为自己一定是最强,可是,“年轻人,不要焦躁。”“什么,我还不是最强!?那我就要变成最强!”前几张可能有点白,但后面就还可以了,请你们来看看吧~= ̄ω ̄=
  • 红尘醉挽美人纱

    红尘醉挽美人纱

    〖架空☆复生☆女强☆虐渣除邪〗常荣州州长司之女欧阳卿歌,在新婚之夜,遭人暗算,被逼服毒。五年后,一个号称“美人纱”的神秘杀手现世,从此,一句童谣流传开来:“红纱落,现美人,美人笑,见阎罗!”
  • 南宗抉秘

    南宗抉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英雄联盟之符文战记

    英雄联盟之符文战记

    主角混个世界挺难的,又是哑巴,又是被仇恨,又是被愚弄,又是挨刀子的。不就是想混得好一点吗?不至于吧?再说,出门送基友这又是啥回事啊?送基友不要紧,为什么一定要是她了?知道吗?她这货啊,性格太大叔了。从校工混到核心学员,从孤儿混到名誉教徒,就离保送战争学院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你他妈的竟然来了这个!好吧你赢了,你赢了作者。把我送来这,逼我往坎坷之路高歌!自己却在屏幕前等收藏,等点击!-------------------一位主角的自述
  • 落尘:染风华

    落尘:染风华

    重来一世,又能如何……“反正你是我的。”“体验当瞎子的感觉,真不怎么样……”花非落“我既已在前辈面前放了话,定会将他拉回来。”“站那,别动……”楚忘尘“哈哈哈,改命?你还是先想想怎么保命吧!”“真恶心……”云湛“抱歉,我只是不想引火烧身。”“杀了他,谁知道呢?除非他从土里爬出来指控你。”樱“你当你是谁?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有没有想过别人的感受?”“你现在要做的是……滚!”逸“难得善终。”楚曦仁当年没有破开的迷,是否会在这十几年后揭晓答案?他的坚持,是否正确。他抓住的手,是否会挣脱?到底……哪里才是终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北风东起

    北风东起

    几百年前,天界有个名字盛极一时,他是同一代天神中心目中真正的神祇。他逆天修行,本是春神之体,却苦修冰系术法。最初被当成疯子的他最后修成正果,站在所有人顶端傲视群雄。可几百年后,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是,他决定与整个天界为敌,毅然站在了天界的对立面,选择投靠魔族。人神共愤。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神魔大战拜他所赐,是最混乱,最不公平,也是天界打得最窝囊的一场胜仗。所有能上场的神明和各路妖魔鬼怪,全部参与了战争。神杀神,神杀魔,魔杀魔,魔杀神。纵使他所向披靡,但面对众神的讨伐依然输得彻底。所有他护着的人,全部战死在了沙场上。天神陨落,五洲共泣。暴雨几日不断,冲走了血淋淋的战场,掩盖了这一代神明的消弭。当初的神明,如今成了个一事无成的凡人。自此,天界太平许久。但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本已死在凡间的春神,在几百年之后,神识重聚了!飞雪不断,却万木争春。
  • 魔胆惊魂

    魔胆惊魂

    隐龙出世,横空万里,潇洒人生,何去何从,人间正道犹在,曲折之路终能到头,重见天日,何须明日,真是怪哉!怪哉!
  • 做人不要心太软

    做人不要心太软

    每一个人应该始终保持自己的勇气。无论困难怎样大、挫折怎样严重,也不要使自己的意志消沉下去。有些人那种永无定见、瞻而顾后做事后习惯,无异是自己前途的拦路虎。这些人就好像浮在水面的死鱼,随着水流东漂西荡;而一条鲜活的鱼能够在水里逆流而上。世上只有那些有责任心、肯负责任的人,才能获得成功;只有那些自信言必行、行必果的人,才能成就大的事业。要承担起对事业的责任,首先必须要有坚强的自信力,要始终自信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绝对能够成功。
  • 全速启航,叶小舟

    全速启航,叶小舟

    大学毕业的叶小舟进入职场,面对寻职难,xing骚rao,升职竞争等,在恋人上司的帮助下最终实现了事业上的追求,却在梦想与感情发生冲突时迷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