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31900000026

第26章 诚惶诚恐的大臣(5)

在雍正执政的十三年间,文字狱有近20起,令士人屡遭挫辱,然而仍有不怕死的硬骨头,比如唐孙镐上书,坚决反对对吕留良的处理,刀锯鼎镬在所不惧。不过总的讲,已是彻底粉碎了士人的精神气节和社会责任感,使士人变成了视皇权为马首的奴才,甘心充当御用者。乾隆朝的文字狱,进一步扼杀了残存在士人心里的忧国忧民精神,以皇帝是非为是非,不敢多说一句话,低眉俯首,做了十足的应声虫。大学士梁诗正总结出为官的一条重要经验是“不以字迹与人交往,即偶有无用稿纸亦必焚毁”。

士人远离政治与现实,单单从某种角度看,这也许谈不到不好,关键是这种研究路向不是士人自己愿意选择的,而是生存发生严重危机之后无奈的抉择。闭口不谈政治、身心远离现实,成为当时士人求生的行为。把士人、官员培养训练成奴才,在国家无事的太平年景,无所谓好与不好,可一旦国家需要真知灼见的时候,只会歌功颂德、磕头如捣蒜的人物,能贡献什么呢?

可想而知,孙嘉淦,这个以“敢于犯颜直谏”闻名的人物,在这种环境下命运会多么令人沉思。

孙嘉淦(1683—1753),字锡公,山西兴县人。康熙五十二年中进士,点翰林。雍正帝即位后,孙嘉淦上书:“请亲骨肉,停捐纳,罢西兵”。令雍正十分生气,对诸大臣宣示说:“翰林院乃容此狂生耶?”大学士朱轼对曰:“嘉淦诚狂,然臣服其胆。”雍正说:“朕亦且服其胆。”

(《清史稿·孙嘉淦传》)以后,孙嘉淦仍不识相,遇事每每有所陈奏,雍正很不高兴。雍正十年(1732年)抓他个过失,革职拿问。刑部拟斩,雍正帝特加恩免死,对大学士们说:“孙嘉淦性气不好,但不要钱,可著在银库行走。”

乾隆即位,孙嘉淦被擢用。“被擢用”的孙嘉淦,针对权力过分集中的弊病,上了著名的“三习一弊疏”。“三习”为“耳习”、“目习”、“心习”。大意是君主往往开始听得进逆耳忠言,也能做到礼贤下士,可在高位的时间一长,颂扬话听多了,臣工敬畏的样子看惯了,就容易生出自傲辱人的心理。“三习既成,乃生一弊。何谓一弊?喜小人而厌君子是也。”曾文正在《鸣原堂论》中说,“三习一弊,凡中智以上,大抵皆蹈此弊,而不自觉。”

这不仅是清王朝统治者的脚下的泥沼,而且是一切统治者容易堕入的深潭。

此疏的语气,与上疏雍正的时候大不相同,所用辞藻少了几分锋利、增加了相当程度的舒缓,可意见仍然是尖锐的,仍具有过去的锋芒。孙嘉淦仍然在履行着知识分子和人臣肩负的责任。

孙嘉淦的这些精辟的见解,受到了乾隆皇帝的赞扬,并将孙嘉淦的上疏当朝作了宣示。这更使孙嘉淦“声名日隆”,更令朝野正直之士大为仰慕。

不过,孙嘉淦这种直谏的勇气并没有坚持多久,最终在皇权的打击与恐吓之下蜕变了。

乾隆十五年(1750年)七月,江西千总卢鲁生与守备刘时达合谋,假托素有政声的孙嘉淦之名,撰成以指责乾隆帝“五不解十大过”为主要内容的奏稿,意图制造舆论,以阻止乾隆帝劳民伤财的首次南巡。“伪奏稿”在全国各地暗中流传开来。乾隆十六年六月,“伪奏稿”流传到云南时被乾隆帝发现了,由此他顺藤摸瓜,辗转根究,在全国追查“伪稿”作者。至十六年十一月,仅四川一省即查获传抄伪稿犯二百八十余人,而湖广、江西更多于四川。在追查的过程中,“情伪百出,有挟仇诬扳者,有受嘱开脱者,有畏刑妄承者,甚至教供串供,附会迁就,株连扰累”,暴露出吏治的种种弊端。十八年二月经军机大臣会同刑部审奏,卢鲁生、刘时达凌迟处死,鲁生之子锡龄、锡荣斩立决,亲属照律缘坐。至此,历时一年又八个月之久的伪造孙嘉淦奏稿案方告结束。

此案对孙嘉淦的影响很大。这位在封建官场“扑腾”了几十年的大臣,从中了进士以后,历经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看到了太多的文字狱,他熟识的、不熟识的许多人都因文字丢了命。

事实上,孙嘉淦对文字也是很注意的。经过多次坎坷之后,他对文字比以前要慎重许多。他喜欢著书,做翰林时写了一本《春秋义》,刊行后被雍正帝训斥了一顿,后来他不仅把《春秋义》连同书板烧了,其他著作《诗删》、《南华通》也付之一炬。此后,孙嘉淦居官更加谨慎,他仍然上疏建言,但谈的多是如何禁酒,怎样治河,并为自己搞了个“八约”以自戒。“八约”的具体内容,我们可以从史家为孙嘉淦所作的传记中窥知一二:“事君笃而不显,与人共而不骄,势避其所争,功藏于无名,事止于能去,言删其无用,以守独避人,以清费廉收。”到了晚年,孙嘉淦更善于逢迎帝旨。

但无论他如何谨慎小心,置身于专制的环境之中,不可避免要因言获罪,更不可避免遭受牵连。在追查伪稿期间,孙嘉淦被吓得心惊肉跳,面对着围在身边哭泣的妻儿,对以前所作所为深表后悔。他说,过去雍正皇帝和现今皇上屡戒我好名,伪稿纵然与我无关,但奸徒为什么假托我的名字而不假托别人的名字?乾隆十八年,他在追查伪稿的政治风涛中惊惧而亡。

由直谏到舒缓再到悔恨当初,孙嘉淦变了,变得如同奴才。他的仕途生涯,是清代士风发生历史性转变的一个缩影,说明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已经把士人的气节芟夷殆尽。传统的读书做官变成了读书做官做奴才。做了官之后,顶戴花翎下的头颅,不再具有任何思想深度,相反倒往往成了庸俗猥琐的遮掩物,士人只剩下追名逐利一条路了。

《康乾盛世历史报告》有段沁人骨髓的话:没有思想表达的自由,创造性的思想火花就可能随时熄灭,而起不到传播思想和激发人的思想的作用。而没有思想的积累,就谈不上思想的进步。因为我们不能总是重复古人已经有过的思想。所以,禁书和文字狱对于社会文化发展的危害,更多的还是存在于无形之中。这可以解释:清朝退出历史舞台好几百年了,为什么人们仍然奴性十足?其实不是我们这个民族缺乏智慧,也不是不懂思想自由之可贵,而是历史遗留的痕迹太深刻,人的灵魂被历史那件巨枷压在中间。世人多有哂笑我中华缺乏思想巨人者,实是知晓其一不知其二。产生思想巨人,不仅需要个人具有强烈愿望,更需要土壤和深厚的背景,假若缺乏后者,前者也就不复存在,孙嘉淦就是显例。

唐朝建国前的三百多日

唐朝是李渊建立的。这位隋炀帝的姨表兄,本是隋朝的太原留守,属于高级干部。但那个隋炀帝杨广特别看重自己的享受,虽然对各级官员也不错,却根本不想老百姓。临死前杨广对宇文化及等人说:“我实负百姓;至于尔辈,荣禄兼极,何乃如是!”这是实话。但是否改朝换代,官员的待遇并不起作用。李渊早有“取而代之”的大志,乘社会纷乱时机,他便在太原起兵,建立了唐朝。就这样一个简单、清楚的事实,无论是《旧唐书》、《新唐书》还是《资治通鉴》,记述起来都把李渊写成平庸之辈,而只有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里的李渊是一个沉稳、老练的政治家。温氏为何独具只眼?

温大雅,唐初并州祁人。大业十三年五月,李渊起兵太原,温大雅即为大将军府记室参军,专门掌管义军的文书起草等机要工作。唐武德元年(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称帝时的礼仪皆由大雅等人制定。就在这一年,李渊招升大雅为黄门侍郎,旋又升迁为陕东道大行台、工部尚书等职。后来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争夺帝位的斗争,愈演愈烈。温大雅追随和支持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临帝位,温大雅官至礼部尚书,受爵黎国公。不久病逝。出自温氏之手的《大唐创业起居注》,记录了李渊太原起兵反隋至正式称唐帝为止共357日的史实。这种亲历风云变幻的经历,比别的史家多有不同,发言撰文自有个性,其言论也颇值得后人参考。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三记载李世民和李渊在起兵前一次谈话,李世民说:“今主上无道,百姓困穷,晋阳城外皆为战场。大人若守小节,下有寇盗,上有严刑,危亡无日。不若顺民心,兴义兵,转祸为福,此天授之时也。”李渊听后大吃一惊:“汝安得为此言,吾今执汝以告县官!”李世民又缓缓地说:“世民观天时人事如此,故敢发言;必欲执告,不敢辞死!”李渊说:“吾岂忍告汝,汝慎勿出口!”第二天,李世民又劝说李渊,李渊很无奈,叹口气说:“吾一夕思汝言,亦大有理。今日破家亡躯亦由汝,化家为国亦由汝矣!”至《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司马光直截了当地说:“高祖所以有天下,皆太宗之功。”宋人欧阳修等撰的《新唐书》也说:“高祖起太原,非其本意,而事出太宗。”李世民俨然唐王朝的缔造者,李渊只是一个庸碌无比的人。

温大雅对太原起兵也有详细的记述。实际上,在大业12年,李渊奉诏为太原道安抚大使时,就怀有政治野心,当他转为太原留守率兵前去镇压农民起义军时“私窃甚喜”,并对李世民说:“唐固吾国,太原即其地焉。今我来斯,是为天与。与而不取,祸将斯及。”他还直言不讳地对李世民说:“隋历将尽,吾家继膺符命,不早起兵者,顾尔兄弟未集耳。今遭羑里之厄,尔昆季须会盟津之师,不得同受孥戮,家破身亡,为英雄所笑。”此言此行,非庸碌者所能为。王夫之不随俗见,曰:“人谓唐之有天下也,秦王之勇略志大而功成,不知高祖慎重之心,持之固,养之深,为能顺天之理、契人之情,放道以行,有以折群雄之躁妄,绥民志于来苏,故能折笔以御枭尤,而系国于苞桑之固,非秦王之所可及也。”王氏不愧为有卓见的评论家。可惜,在众口贬低李渊的环境里,这类睿智之音难入主流之列。

温大雅行文属字未必是百分之百的实录,但他对李渊、李建成、李世民的关系还谈不到复杂。他做这个记录时,距李氏兄弟争权夺位还有八九年的时间,没有必要偏向哪一方。后人著史,已经没有了温氏“得诸闻见”的撰史条件,失去了那份从容与超脱,只能依据前代遗存的有限文献资料来编纂。以《旧唐书》而论,他们编纂李唐王朝创建历史所依据的资料乃是经过贞观史臣房玄龄、许敬宗、敬播等删改后的“国史”和“实录”。同时,删除什么,留下什么,房玄龄等人也没有权力,而是依照唐太宗所定的调子去做的。凭此写出的史书,无论如何也不会讲李世民“不”字。

“实录”一直为史家所心仪,自《史记》在汉代被誉为“实录”之后,事实上“实录”已经成为史家运用史料、评价历史和文字表述等各方面最基本的标准。然而真正做起来,难之又难。最根本的,撰史者也有所属,很难超然于世。既有所属,就有倾向性,那是没有法子的事。不同者,只在倾向性的多与少,表达技巧的娴熟与憨直。如果再加上材料的限制,“实录”云云,只能是人们心向往之的事情。

唐太宗还是不错的,他也不算很霸道的皇帝,虽然对待历史上与自己有瓜葛的事情,也容易犯常人犯过的错误,比如检查史官作的《起居注》等等。然而,他没有把不利于自己的书都烧掉,否则我们就没有机会读到《大唐创业起居注》了。没有这本小册子,李渊在太原起兵事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后人只能猜测了。仅从这一点说,李世民就高于嬴政。后人常说,正史要与野史相参考,确实如此。不过,当帝王疯狂地把一切于己不利的书都烧掉之后,拿什么来参考呢?

李斯的两次上书

李斯,名斯,字通古,战国末楚国上蔡(今属河南)人。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生于何年何月,今日人们已不清楚了,卒年则有史可查,即被腰斩之日。

李斯是个很有思想,文笔也非常漂亮的政治家。初为秦相吕不韦舍人,后被秦王拜为客卿。秦并六国后,为丞相。定郡县制,建议焚毁诗书,变籀文为小篆。秦始皇巡幸的时候死于外地,李斯与赵高合谋,矫诏杀秦始皇长子扶苏,立少子胡亥为帝。后来赵高诬蔑他谋反,于是公元前208年被“腰斩于咸阳市”。

三五句话难以概括李斯复杂的一生,司马迁那样的殊才且那样惜墨如金的人,描述李斯就用了不少文字。检视《史记》中关于李斯的文字,李斯为最高统治者谋划的策略,给人的印象最深刻。比如焚书之议,比如《谏逐客书》,比如进“督责术”。公元前237年,那时秦还没有统一六国,韩国苦于秦国征伐,乃使水工郑国说服秦国开凿水渠,企图耗费秦国人力而不能攻韩。事被发觉,秦王下令把一切来自外国的客卿都驱逐出境,李斯楚国人,当然也在被逐之列,因此他写了《谏逐客书》,劝阻秦王。李斯说:“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秦王终于同意了李斯的意见。

这次上书很有一点气势,他敢于直陈己见的胆略、勇气和艺术使人称道。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李斯之止逐客”,“顺情入机,动言中务,虽批逆鳞,而功成计合,此上书之善说也。”这回提意见,托出了李斯目光远大的政治家形象。可是我们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还看到了他另一次上书。

秦始皇死后,残暴昏庸的胡亥即皇帝位,“法令诛罚日益刻深,群臣人人自危”。李斯所处的环境已经与过去迥然不同,他自己也觉得是处于危难之中,所得的一切面临着失去的危险。这时他上书劝二世行“督责之术”,“废其所恶,立其所欲”;指出不能实行督责之术的君主,白白劳神伤身。我们把李斯的两次奏疏加以对照,就会发现二者的意旨大不相同,李斯见风使舵的本领竟这样高强,令人吃惊。但吃惊之余,我们也不能不思索其中的各种原因,只怪李斯卑劣无节,至多只能泄泄恨情,于事无补。

秦二世处理政务的方法与他父亲是不同的,对待下臣也不相同。秦始皇虽然残暴,有时却能听取下属的意见;二世则不同,只信任赵高一个人,诛杀了无数旧臣,搞得人心浮动,社会动荡不安。在这种情形下,李斯也想劝谏,但“二世不许”并且让李斯提出人君既能随心所欲,又能永远保住天下的办法,于是就有了后面那封意见书。那封奏疏虽然也出于李斯之手,却很难说是李斯本人的治世思想,与秦二世的所思所想倒是完全一致。这期间李斯进行了怎样的思想斗争,我们不得而知,推想起来他很痛苦,因为二世乐意听的那些话与他的思想不同,但为了保住现有的权势,他却不能不强作欢颜说这些违心的话。即便如此,后来李斯还是被腰斩于市,“夷三族”。环境之恶劣,于此可知,也可作为他风派行为的一个注脚。

谈到老百姓和统治者的关系,“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句话被引用的频率很高。其实,它只说明了水的一个特性,而且覆舟之举不是一种常态,总要舟把水激荡得无法再平静的时候才会实现。相比之下,另一句“盂方水方,盂圆水圆”则更可形象地道出大多时候水的特性,水和盂的关系。

同类推荐
  • 战国无双之信长的野望

    战国无双之信长的野望

    本作品不是外国的真正历史,望各位看到本文的读者千万不要记住1582年以后的本书内容,因为自从本能寺之变以后,织田信长连骨头都没剩下,所以我们姑且认为他是阵亡了。本书是从1582年开始,本书就完成了从真实历史向架空历史的转变,废话不多说,开始讲述。对于1582年以前的历史,虽然时间和顺序上做了一些调整,好歹书中所述的地区那个时候是真正存在的。
  • 万和秘传

    万和秘传

    大周王朝,屹立九州;姬氏皇族,起于草莽;恒河之馆,坐掌天机;九龙圣教,谋天图地;万和盛世,风云暗涌;朝夕之间,烽火熏天;且看路人甲救世之乐事。
  • 三国两晋南北朝——动荡纷争四百年

    三国两晋南北朝——动荡纷争四百年

    本书共分六章,内容包括:动荡纷争四百年、门阀世族的演生与衰落、宗教的繁荣与无神论、兼容并包的文化艺术、风云变幻的对外交流、多姿多彩的社会风尚等。
  • 大行台

    大行台

    梁武帝太清元年,东魏高欢病死,高澄继任,侯景据河南之地反,先欲投西魏,后又改投梁朝。高澄两路出兵,南讨侯景,武卫将军元柱等率数万大军日夜兼程,在颍川之北与侯景相遇,程阙的第二人生,就在这血与火的中原大地拉开了序幕......“杨忠,我见你家大儿子相貌非凡,却不知如何称呼?”“回都督,犬子杨坚。”“独孤公,听说你女婿李昞前段时间给你添了个外孙,当真可喜可贺啊。”“哈哈,你是说李渊那个小东西吧。”“二郎,若有一天,你能舍得下那个吃人的牢笼,便到西溪旁的花坞来找我。你说,那个地方也叫留下,我喜欢这个名字......”
  • 掌上帝国之三国鼎立

    掌上帝国之三国鼎立

    风云变幻时,更需耳听其音,脑思其意,但着小人道,必死无疑。三国的故事恐怕是中国人民最熟悉的一段历史故事了,原因自然是罗贯中老先生出版的发行量无与伦比的巨作《三国演义》。不过《三国演义》这部书,归根到底还是七分真三分假,有一些人物被演绎过了,有一些事件被夸大过了,现在咱们来还原他的本来面目!
热门推荐
  • 柚小姐的桃先森

    柚小姐的桃先森

    有人说,爱上了一座城,是因为里面有个你爱的人。命运捉弄,她爱上了孤城里的孤城。“放手吧”另天地都失色的男子嘶哑的说了这句话”你听着,除非太阳和星星一样多,也许我会放手,但是也许也只是也许“直到那一天的来临-——”我一个人的孤城,我爱你,至死不渝“一滴晶莹的泪滴从脸上滑落。看着满身鲜血的她,他感觉一切都静止了,他听见了心脏破碎的声音。“笨蛋,为什么你要喜欢我?”“喜欢你就是我不喜欢别人的理由”满身鲜血,但还是一展笑颜,说了这句说过无数遍的话。
  • 战偶之王

    战偶之王

    【战偶与魔法的对抗,金属与斗气的碰撞,一个来自地球的青年以坚韧的毅力崛起于另一个世界】少年林风在一座上古形成的战偶废墟中将混乱时代的唯一一个拥有生命的战偶释放出来,他的生活因此而彻底改变!传奇战偶制作师,传奇卷轴制作师,两位站在巅峰的人物将自己的遗产留给了林风,他用自己的能力,让逝去的战偶时代再度辉煌起来!**************全新的设定,全新的世界,俺保证,这个故事一定很好看!【书友小安提供的一个群,有兴趣的加吧:69764003】
  • 猛虎连

    猛虎连

    猛虎连,英雄辈出的集体,参加过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一帮原本无忧无虑的小青年又会在这里度过怎样的日子?每一次对自我极限的挑战,都会对猛虎连“首战用我,用我必胜”有新的感触,抛弃一切幻想,时刻准备打仗,这是九零后士兵对于当前国家所面对的复杂形式,在军旗下做出的庄严承诺!‘一寸山河一滴血,十万青年十万兵!’它详细讲述了我和我的兄弟们一起经历过的风风风雨雨,真实的回忆了我自己的军旅生涯,当然我不会忘记自己许下的诺言:捐躯赴国难,誓死忽如归!不教日寇踏我河山!永远的69216部队33分队!
  • 血染刹天

    血染刹天

    当现实世界崩塌,游戏世界会成为人类最后的依赖吗?……《宿命》是当今社会唯一的精神贯通类型的游戏,也就是说当现实的你死亡,而正在玩《宿命》时的你,并不会死亡!而是以一种全新的型式活在《宿命》的世界中!……这一切是科学家的纯贡献,还是……
  • 无畏先驱之弑龙天路

    无畏先驱之弑龙天路

    混沌纪元时便拥有赫赫凶名的上古赤蛟,是早已消逝无尽岁月的上古凶兽。一夜之间,上古赤蛟却撕裂苍穹,重现人世…………巨龙袭来,惨剧降临,少年历经一夕沧桑,羽化蜕变。轻狂少年化身冷酷复仇者,为弑龙而踏修行路……而那惨剧的背后,又是一个怎样的惊天“阴谋”?弑龙天路,何其坎坷。且看少年如何手持盘龙刃,逆天而上,鏖战天下,步步登天!先驱Q群:399592799,兄弟妹纸们,大家快来谈天论地~
  • 邪傲龙君:驯宠雪貂女

    邪傲龙君:驯宠雪貂女

    一个人,不,一只貂在温泉水上煮鸟蛋!尼玛,先被勾错魂,再被扔进一只死貂躯体里玩复生!苍天啊,你让我怎么活!想要做人怎么办,求师父!想要修仙怎么办,求师父!想要嫁人怎么办,扑倒师父!等等,为何师父心底没有我......如果执着终是徒然,枉费今生是否无悔?爱若是一个人的事,当浮生斗转,情缘更迭,谁与天许诺:若相遇,必相守!谁在湮灭的绝望后倾尽所有只求再抱一抱那只倾心相守的小雪貂……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许你一世倾城无恙

    许你一世倾城无恙

    19岁的沈叶心和28岁的百里辰,在一场大雨中邂逅。从那时候起,沈叶心已深深的种进了百里辰的心里,他爱她。可是一场谁也没有预料到的意外,导致了他们愈走愈远,出国留学的沈叶心,一回国,就接了一个珠宝设计,可没想到的是,她接的却是百里辰公司的设计……谁与谁的邂逅,成就了此生……青春没有谁对谁错,我们永远是对的那方。我爱你此生,不放手。我最大的遗憾,是没能早点遇见你。
  • 道寒

    道寒

    高处不胜寒,昔日的魔族只手遮天的血魔族伴随着魔神的陨落也走向衰败...这里是文道、玄道、匠道的世界,一个被遗弃在人族的血魔族少年,祸福相依得到神之纹眼,继而开辟了逆命的道路,然而大道无疆,能否凭己之力直达彼岸?一切尽在不言中.....虽为新人,或多或少经验不足,不过精彩与否却不可以此衡量,望诸位支持谅解支持!实乃莫大动力!书友群:【玄熙营】:181945532
  • 人类上分之路

    人类上分之路

    这个故事有着千金小姐看上普通少年的都市元素,有着孙悟空,葫芦娃,潘多拉的神话元素,有着异能,符文,科技混杂的战力系统,更有着人类,恶魔,元素族,虫族等万千种族的角逐......只有想不到,没有看不到!这个被星际流浪诗人称颂乐道的,人类上分之路的故事,究竟是怎样的传奇而戏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