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27000000022

第22章 如何照见五蕴皆空(2)

一个真正开悟的人,身体上面还会有什么?虽然身体上面还会跟普通人一样,也就是说外在身体上、躯壳上照样会有生老病死,释迦牟尼佛也示现有涅槃,对吗?也会示现有背痛等等,但是他的心已经不会被这个身体所束缚,不会被这个身体所局限,不会因此而产生痛苦了。

正如儒家的一个学者,明朝的洪应明在《菜根谭》上所说的“以我转物者,得固不喜,失亦不忧,天地尽属逍遥;以物役我者,逆固生憎,顺亦生爱,一毛便生缠缚。”如果我们的心处在迷的状态之下,我们的心活在最低层的;对物质享受的追求,那实际上你被它绑死了,你不停地想贪、想得到。

那更深层的原因是什么?因为你的心迷掉了,所以你很恐惧,你觉得你活着没有安全感,你希望拼命地多占有一点为未来做准备,对吗?凡夫众生总是这样的,为了未来的幸福而牺牲当下的自在、快乐和幸福。但是你未来真的有幸福吗?不可能的,你在一个迷的状态之下永远都不会有幸福可言。你认为你占有很多物质,你将来就会有保障吗?不是的。

凡夫众生很多的行为都是为了满足内心的安全感,为什么没有安全感?因为内心有恐惧,我们要面对这个纷纭变化的、未知的世界,觉得自己占有的东西太少了,觉得我学的知识也太少了,那这样的追求永远没有止境,所以向外在去追求对物质的占有,那是没有用的。这就叫做“以物役我者,逆固生憎,顺亦生爱。”也就是说,你得到了,你对它起贪婪、起贪著;你失去了,或者你得不到,你就起愤怒、起憎恨。所以我们最浅的就是要超越对于身体的、对于物质的执著,这是开启禅的智慧的基础——超越。

其次,要超越对观念和思想的执著,来突破有情世间的局限,进入智正觉世间觉悟者的世界,像佛一样、像一切圣者那样快乐自在地活着,轻松自在地活着,这是开启了禅的智慧。

我也说一则苏轼与佛印了元禅师的公案。大家就能够很好地理解。

某日苏轼公事之余看禅宗的公案。他发现有个公案特别的好,是说什么?是说唐朝时候,赵州禅师的公案。

赵州禅师有一天在寺院里面的时候,赵王来看望他,赵州禅师并没有出去迎接,而是在禅床上就这么半躺着。赵王进来以后,禅师就说:“老僧年纪大了,不能够出去迎接大王,所以请大王体谅。”赵王很信佛,对于赵州禅师也很崇敬,说:“这个没有问题,禅师是修行解脱的圣者,不要拘泥于这个世间的礼节。”对赵州禅师更加敬佩、更加赞赏。回去以后,就下令手下的一个将军(武将)送了很多很多的礼物、物资过来。

很奇怪,赵州禅师一听说这个将军要送物资过来,马上就搭衣、持具走到山门口去迎接。那将军当然也很高兴,心想:这个禅师对我这么客气。很高兴也就回去了。

但是弟子们就不理解了,很奇怪地说:“师父,赵王来的时候,您老人家躺在床上,他的手下来的时候,您反而要到山门口去迎接,这是什么道理呀?”禅师笑一笑说:“上等的人来,我以本来面目相见,所以我就躺在禅床上;中等的人来,我就到客堂去迎接;下等的人来呢,因为他很情绪化,他知识有限、修为有限,所以我不要触恼人家,我要到山门口去迎接。”

苏东坡看了这则公案以后就很高兴,他也想效仿一下古人,体验一下这个禅者的境界。他就提前给师父佛印了元禅师去一封信,说:“某月某日,弟子要到金山江天寺来拜访师父,请师父效法赵州禅师,以本来面目相见,不要搞那些俗套,不要到山门口来接我。”

哪里知道他到寺院的时候,佛印禅师搭衣、持具站着在山门口迎接他,他就很生气了,说:“师父啊,您还是比不上赵州禅师,不懂得怎么以本来面目相见,还是注重于那些俗礼,跑到山门口来迎接我。”

佛印禅师哈哈一笑,就说了一首偈子:“赵州当日少谦光,不出山门迎赵王。争似金山无量相,大千世界一禅床。”

说什么呢?其实因为苏东坡还是活在禅的知识里面,没有开启禅的智慧,所以他看到赵州禅师这则公案,就把它作为一种知识记住了,他想去套,但是没有用,那就不是禅的智慧,那是知识。而佛印了元禅师是真正开悟的,所以,你看他有来去之相,你看他有从禅堂走到山门去迎接你,但是怎么样?其实这个真心是没有来去之相的,三千大千世界都是我的禅床,我哪里有出来迎接你呢?我哪里有起身?没有来去之相。真心是无始无终、无来无去、无内无外的,真正开悟的圣者,你不要执著于这么一个相,你认为那个相才是解脱相,这个相就不是解脱相,那你这只是知识,不是真正的禅的智慧。

所以佛印禅师就说,赵州禅师当然是开悟的大圣者了,但是他“少谦光”,意思还是不够谦逊。这当然是启发学人的话,并不是真正的,因为赵州也是一个度人的方法。那么佛印了元禅师不能够用原来这种方法再去度人,因为用那种方法就陷入到知识里面去了,他要怎么样?用永远新鲜的当下的方法。所以说了首偈子。

这则公案给我们几个启示呢?

启示一,解脱其实不是依靠知识的积累,而是当下顿悟的活的智慧,这才是禅的精髓。如果你看很多公案把它作为知识记下来,那个没有用。所以我们要知道,佛法是智慧层面的,不是知识层面的。知识层面用妄心,智慧层面用真心;知识层面有大脑介入,智慧层面就只是心心印心,心心相印。所以禅的智慧也可以说就是八个字:“相相离相,心心印心。”一切相你都全然地了解它,全然地觉知它,但是没有一丝一毫的执著,相相离相。在每一个相里面都充分地接受它、享受它,开启内在的智慧。

凡夫众生不可能不起心念,不可能不起念头,不单单是凡夫,菩萨也不可能完全无念。九法界众生心体不能离念,这个心念不在四圣法界,就在六凡法界;不在人天法界,就在地狱、饿鬼、畜生法界。所以不要害怕念头,只要觉知它就好了;不要害怕逆境,害怕的是什么?害怕的是没有智慧,你累积很多知识也不够。所以真正可怕的是没有开启内在的智慧。

由此可知,我们来参禅,不要做书本的学生,而要做生命的学生。书本只是启发我们的一条道路、一个途径,你不要执著于这个途径。

启示二,就是不要死在自己的观念里面。很多人不理解,觉得我怎么可能呢?但其实就是。很多人就是死在自己的观念里面,死在过去成功的经验里面。所以大家做企管都应该知道,尤其是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之中,过去成功的经验如果你执著于它,用这个过去成功的经验来套现在的事物,来想解决现在的问题,往往怎么样?往往它成为一个失败的根源。

春秋战国时候,墨家学派的开创者墨翟(墨子)曾说:“人寡不死其所长。”这是一句一针见血的话,凡夫众生很少有不死在他的长处里面的:游泳游得很好的人死在水里面;打猎很擅长的人死在山里面;开车技术很好的人死在路上,死在车祸里面。为什么?他有所依恃、有所依靠,他认为我游泳的技术很高明,因而不断地去犯险,那肯定有一天就死在这里面。所以“人寡不死其所长”。你要执著于你过去的经验,执著于你过去的知识,那么你肯定会被它绑住,你肯定会因为执著于它而导致失败。因此,不要被任何东西粘住,不要对任何东西起执著,过去的经验也是如此。

所以有一句话就是:“不要被过去的我绊倒,不要被现在的我累倒,不要被未来的我吓倒。”

被过去的我绊倒,就是我过去有成功的经验,我执著于它,它就成为什么?就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绊脚石,有一天就让你摔个大跟头了。同样的,对于你现在的,你也不要执著。有些人心迷,所以他很执著,老是想多干点活,多赚点钱,拼命地向外求。怎么样?被现在的我累倒。

被未来的我吓倒,对未来这个未知的世界一直很恐惧,不晓得未来会怎么样,自己吓自己,所以禅的智慧就是不要被知识和观念所束缚,不要被它局限。

启示三,现在的学校教育都是过于注重知识和技能的教导,忽略了开启内在的生命智慧。这也就是钱学森说:“我们办了这么多大学,国家也投入这么多资金,但是为什么没有划时代的创造力出来?没有真正的大师出来呢?”

如果我们的教育一直是在教大家累积知识和技能的话,那不能够真正彻底解决问题。所以,禅的智慧就是告诉我们,要做一个非常有活力的人,做一个非常具有创新活力的人类。当然,将来我们一直用功,就能够真正地明心见性。所以要知道,我们从来都没有离开过完美,不需要向外在去寻找安全感,去占有东西,才会完美,不是这样的。只要你开启内在的智慧,内在创新的活力不断涌现出来,那么你既是具有创新活力的人类,也是完美的人类。对自己来说,内在有智慧,外在就会是快乐相;对众生来说,就是慈悲相。当然就道德高尚、智慧圆明。

这是我讲超越。

2、承担

第二种方法就是承担。承担就是活在当下。我们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面对它、处理它、放下它,这是禅的智慧告诉我们处理事情的九字真言:面对它、处理它、放下它。具体怎么去做?有五随:随遇而安、随缘自在、随顺众生、随喜功德,随处作主,这五随是我们活在当下的方法。

随遇而安。

在任何遭遇里面我们都要能够安祥、自在,不要在我们所遭遇的环境里面去分别优劣,去计较得失,那样你就活得很累了。而应该向内在去开启内心的智慧,这样我们就能够越来越接近自己的真心。

我们看一桩公案,赵州禅师与文远禅师论义。有一次,文远禅师来拜访赵州禅师,两位都是开悟的大德,他们的比赛很奇怪,是斗输不斗赢。一般来说我们要争赢,要争胜出。但是,他们两个不是这么约定的,就是说哪个输,哪个就最厉害。所以斗劣不斗胜,胜者输果子,就是哪个说得自己最低,你就是高明。

文远禅师就说:“请和尚立义。”就是请赵州禅师,亲教师您先说。

赵州禅师就说:“我是一头驴。”这说得自己很低了,他们是比较哪个说自己最低哪个就赢了,所以就说我是一头驴。

文远禅师就说:“那我是驴的胃。”

赵州又说:“那我是驴的粪。”那胃消化以后就是粪。

文远禅师就说:“那我是粪里面的蛆虫。”那是没法说了。

赵州禅师就问他:“你在彼中做什么?”你是粪里面的虫的话,那么你在这个粪里面做什么呢?

文远禅师就说:“我在彼中过夏。”我在里面逍遥自在地度过这个暑热的夏天,很自在。

赵州禅师就说:“把将果子来。”就是承认自己输了,我不能够再给你说下去了,我愿意把果子献出来。

其实这是什么?是不是赵州真的输了?当然不是,凡夫众生总是落在非此即彼的判断里面,这是很有局限性的。你要落入到非此即彼的判断里面,你就会总是遭遇到两难的境地,这样做也不对,那样做也不对,那你就卡住了,你的人生、你的生命就被卡住了。其实要怎么样?要从多元的角度去面对这个世界,要具有超越两难的智慧,并不是说赵州就真的输掉了,所以告诉我们要能够以多角度来面对这个世界,不要以境界和外在的成就来判断一个人的价值,来判断生命的价值,而是以内心智慧的开启来肯定自己的人生。

所以说科技成就一切,禅的智慧肯定一切,最值得肯定的就是人人皆有佛性。一切众生并不用向外去求知识,只要是能够透过这么一种知识的启发和引导而开启内心佛性本具的智慧宝藏,这才是能够让我们非常自信、自由、快乐的生活的法宝。

我们要能够随遇而安,正如白居易一首诗所说的:“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随富随贫且随喜,不开口笑是痴人。”我们如果心迷掉向外在去追求,有用吗?蜗牛角上争何事,你争的那个地盘就好像蜗牛的角上争的那么一点点东西,在这个无穷无尽的三千大千世界之中你争的那点地方有用吗?但众生总是迷的。

我们看《世界史》,人类将近五千年以来的历史,大的战争就已经有一万五千次,为了什么?为了争地盘。国与国、族与族,一直在争斗,好像认为是争夺自己的生存空间,其实是愚痴了。心迷掉了,就会向外在去追寻、去探究、去占有,所以要能够随遇而安。

“蜗牛角上争何事”,争到那些东西有什么用?“石火光中寄此身”,我们的生命本来就像电光石火一样这么脆弱、这么短暂,一瞬间,为什么不让它璀璨地盛开,而要那么半死不活地去活着呢?这都是因为迷的缘故。所以不能够充分地活,不能够展现生命的活力。

禅师经常教导我们“死水不藏龙。”《金刚经》所说的“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个如如不动不是静态的不动,静止的那种不动,不是这种意思。而是什么?而是不被外境所转,生命的活力充分地发挥出来。

所以说,“随富随贫且随喜”不管我富贵也好贫贱也好,“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在一切境遇之中都能够活得有自信、安祥、自在。这是讲随遇而安。

第二就是随缘自在。

遇到任何的缘分,我们都要能够得自在,不要被这个缘分绑住了。在成功的时候,不会得意忘形;在失败的时候,不会垂头丧气;在表面上不会去论输赢,而是在心地清净上下功夫。那么,我们有了禅的智慧就知道要活在智慧里面,不要活在知识里面;要活在慈悲里面,活在觉照里面,不要活在那种分别念的情感里面。有了禅的智慧,我们生命之中的一切遭遇都会成为自己独特的、珍贵的礼物。我们全然地开放,去接受它、享受它,就能够让一切遭遇都成为我们修行道路上独特的法门,而越来越接近我们的真心本体,越来越活得快乐、自在和安祥。

这就是我所说的承担,当下禅的智慧的承担。

如果没有禅的智慧呢?心处在迷的状态,其实生命之中的任何遭遇都会成为一场灾难。成功会让我们心更迷、更贪婪,更加地得意忘形,将来遭遇到更大的失败;失败那种遭遇就更加打消他的意志力,让他更消沉,更加一蹶不振,都是因为没有禅的智慧。所以,那些遭遇,不管好的还是不好的,一切遭遇都可能成为一场灾难,而有禅的智慧,都是生命之中珍贵的礼物。故而古人说:“能耐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妒是庸才。”

随缘自在就是我们遇到好的因缘就积极地去把握它,去利己利人,去广结善缘、结法缘、结佛缘、结解脱成就的缘,我与法界众生共成佛道。如遇到不好的恶缘也就能够不消沉、不低落,不被它所转、不被它所障碍、不被它所染污。

还有一种是什么缘?好缘恶缘之外还有一种是俗缘,即人际的应酬、交往,遇到这些俗缘的时候就能够同流不合污,顺人不失己。随顺人家,但是并没有失去自己的主体性,而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这是随缘自在。

第三就是随顺众生。

同类推荐
  • 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沟通术

    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沟通术

    在大学里成绩一流的学生,工作后大多成了学者教授,而成绩二流的学生在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大多成了学者教授的领导。在社会中生存,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种关系网,情商高低决定了你的一生走向,你与外界沟通的程度取决于你的情商。
  • 高效能员工的11项修炼

    高效能员工的11项修炼

    《高效能员工的11项修炼》从11项高效能员工知道并应当做到的事出发,对员工的自我成长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包括感恩、自我管理、进取、人际关系、复命、均衡工作等等。员工只要按照这些要求来约束自己,一定能成长为高效能员工。
  • 20几岁先潜伏,30几岁再创业

    20几岁先潜伏,30几岁再创业

    本书是一本关于职场成功励志的通俗读物,分“潜伏”和“创业”两篇,“潜伏”篇里以李开复为例,“创业”篇里以马云为例,对潜伏和创业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心态、工作方法、人际关系处理、人脉的搭建、提升自身的能力、创建自己的团队等各方面问题进行详细阐述,而且配有多个成功的案例,有很强的借鉴性。每个小节讲完一个内容都配有相关的“潜伏秘招”和“创业秘招”,从理论方面给读者支招,以指导读者的职场实践和创业过程。
  • 世界著名CEO与青少年的对话

    世界著名CEO与青少年的对话

    在人生的征途上,每一个人都渴望拥有成功,可多数人却总在成功的大门外徘徊不定,让我们走近世界著名CEO,从他们的身上得到更多有关人生的启迪与成功的感悟,引领我们从平凡迈向卓越。滴滴墨水皆可引发你的思考,一本好书即能改变你的一生。
  • 80后,你为30岁准备好了吗

    80后,你为30岁准备好了吗

    据统计,80后在中国有超过2亿的人口。中国社会的转型,造就了80后的很多独特性。80后,这曾经是一个多么新鲜、多么富有朝气的词语。随着时间碾压而来的尘烟,一切都呼啸而至,别再躲避了,这已经是无法避免的事实了——80后,欢迎你们进入三十的殿堂。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平遥往事

    平遥往事

    以故乡平遥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平遥往事》脱稿,各方面的反响都很不错,将在今年的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前正式出版发行。这真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内心感到莫大的宽慰。踏实做事,造福桑梓。平遥商会以这本书的出版,再次践行了立会的宗旨。尤其在人们热衷物质利益的时下,关注纯文学创作,并能以切实的帮助促其开花结果,努力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实属难能可贵。商会诸多同仁的努力终结善果,作者的心血也得到回报,夫复何求?
  • 一胎二宝:神秘老公惹不起

    一胎二宝:神秘老公惹不起

    三年前被渣男贱女后妈陷害,失去一切。三年后她再次归来,竟多了两只肉团子,阴差阳错做了有名无实的顾太太?凭空多了一对龙凤胎团子,还附赠一个帅气老公?这算哪门子事。
  • 请签收你的女友

    请签收你的女友

    大学生活极其失败的明户光,刚刚和交往了五个月的初恋女友分手,一个人对着篮球架发泄的时候,突然被一位陌生的快递小哥莫名其妙地塞了一个包裹,也从此开始了不一样的人生……
  • 倾世盛宠:盛少,轻点宠

    倾世盛宠:盛少,轻点宠

    叶初夏一辈子都没有想到,她会和盛世结了婚,还是在那样的情况下。时隔九年的时间,再见到盛世时,她的心里还是会有涟漪泛起。可是她却只能掩藏自己的感情,戴上一副不属于她的面具,小心翼翼的守护着这不被人知道的一场专属于她的秘密。新婚过去三天,他们睡在一起,第二天醒来,盛世恶狠狠的抓着她的手质问:叶初夏?你不是说爬上谁的床也不会爬上我的吗?怎么?才过了三天就这么没骨气了?你就是一个下贱的女人!说吧,想要什么!叶初夏望着他冰冷的面孔,手被他抓得很痛,她缓缓地吐出几个字:我要你把我捧红,我出的新曲全部火起来。盛世面部阴沉得可怕冷冷的说了一句就转身离开。他说:叶初夏,既然你这么想红,我就让你红个透!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甜婚蜜宠满分妈咪及格爹

    甜婚蜜宠满分妈咪及格爹

    一次意外,给简汐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粉粉嫩嫩的包子陪了她五年。五年后孩子他爹出现。某傲娇:欲情故纵?我还就不找你!橙橙:不想找到妈咪的爹不是好爹。爹地,你不及格呦!季宸琰:你未必光芒万丈,但应该温暖有关也有我。简汐:(微笑)拜拜嘞您内!
  • 我的千金小姐

    我的千金小姐

    隐世狂龙韩超,只想安静的做个事务所小老板,却因为天降萌女再出江湖,踏上极品囧爸复仇护女的不归路。出则风云变幻,退则美人绕膝。逆鳞之战,就此拉开……
  • 梵烟

    梵烟

    他在凡人界的时候就是那样喜欢吸着讲着话。修仙之后还是那样。这样的一个人是不是连这种习性也控制不了?如果你这样想,你就错了,太错了。这本书就讲的是一个,烟民的生活,一个修仙人的烟情,这种烟情,伴随着他一生,伴随着他身边的所有人。以致于,后来梵天一界的人都知道有这样的人。这样的招牌动作。凡人时的激情与无奈,成仙神之后的狂暴和心伤……看看这本书中的主角怎样用那一支香烟去征服着这个世界……
  • 拳击(奥林匹克百科知识丛书)

    拳击(奥林匹克百科知识丛书)

    拳击是戴拳击手套进行格斗的运动项目。它既有业余的,也有职业的商业比赛。比赛的目标是要比对方获得更多的分以战胜对方或者将对方打倒而结束比赛。与此同时拳击运动员要力图避开对方的打击。拳击被称为“勇敢者的运动”。早在古希腊和罗马时代就有许多有关拳击的生动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