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23500000016

第16章 美国人的赞叹

雨过天晴。气温又回升了。

1986年。复苏伊始的经济市场显得青春勃发,生气盈盈。港商络绎不绝地进来横岗设厂。横岗恰正吃着了这个机遇。建好了的厂房一下子供不应求了起来。

周锦廷压在心上的大石块这才放了下来。

风正帆悬。1986年,1987年,以至1988年,经济市场一直兴旺。可以说是横岗的黄金时期。这决不是危言耸听,夸大其词。我粗粗地计算了一下,眼前呈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色彩斑斓的壁画。

在这五个春冬的日子里,横岗设立了五百多间工厂,平均三天半建立一间工厂。建了80万平方米厂房,平均每日建筑厂房面积达438平方米。全镇人平厂房面积80平方米。我想,无论从厂房面积,或建设规模来说,都是史无前例的。

当我停立在横岗大厦的天台上,举目远眺,十里长街,绿荫浓浓,厂房星罗棋布,井然有序。顿时心情舒畅极了。然而,在兴奋之余,情不自禁地想念起创业的艰难起步。历史的扉页留下了横岗人的足迹。

这是一场迟来的特殊的工业革命。工业文明终于在这个边陲小镇引起了震撼。

当邻近县市又重新响起了兴建厂房的鼓点,横岗早已厂房林立,灯火璀璨。人们从历史起步的差异,和机遇捕捉的胆识里,终于认识了周锦廷的价值。

然而,横岗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价值,依然像掩埋在煤堆里的金块一样,还来不及被人们所发现。

历史常常是这样!

在横岗的兴隆畅想曲里,我偏又感到淡淡的悲哀。历史往往是幼稚的,不幼稚也许不成为历史。周锦廷之所以可贵,在于他认识这历史的幼稚,而且还在这幼稚中不断地验正历史。今天,我们何不冷静地去回味一下这段令人含泪发笑的历史呢!

1984年,美国协调相机厂在横岗落脚。

人们惊讶了。这一间世界第二大的相机公司(以生产相机数目计),竟贸然地把百分之百的产品,放在横岗的工厂生产。

协调公司总裁积伦先生才而立之年,已是个相机老行家了。1981年他从设在台湾的大陆照相机厂,带着30%的股份退了出来,自己成立协调公司。他在全球各地寻找合适的落脚点。曾经尝试过在印度、埃及、墨西哥和巴西设厂。他考虑过各种因素。经验告诉他,中国员工应该是全世界最好的。

他在台湾呆过。中国工人的勤奋耐劳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然而台湾的工资太贵了。积伦相信中国大陆的工人,那里劳工价廉。

他最终把工厂设在深圳特区。

一年后,在生产连续不顺利之后,工厂宣告结束。

他失败了。他拟把工厂迂回香港。然而,他又舍不得放弃在中国办厂的希望。

他同香港雇员关厂长,走了好几个地方,寻找设厂地点,有人告诉他横岗蛮好。

积伦同关厂长驱车到达横岗,已是日中时候。关厂长告诉他中国人要午睡,不办公。只好在圩上溜达兜圈儿了。他不理解,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去到办公室。

这是一间空荡荡的平房。一条汉子躺在木长椅上。

“请问横岗的负责人在吗?”

“我是。”周锦廷坐起来招呼道。

积伦惊讶了。他第一次在这样的场面会见一位中国地方官员。

周锦廷冒着烈日,亲自陪同这位美国总裁,看了好几个工业区。时而沉默,时而简练地回答问题。他懂得让出充分时间由客人去思考提问。积伦似乎不大看重地皮厂租的多少。但对工厂的管理,工人的来源技术素质,颇感兴趣。他问老周,“我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你?”

“办公室。”

“你什么时候在那里?”

“什么时候都可以找到。我晚上也在!”周锦廷说。

“真的吗?”

“我们今后相处的日子会很长的。”

积伦先生笑了。第一次会面竟是如此的坦率开朗。但愿彼此能长久相处。

屋子里充满了阳光。

美国人从香港来电话。

周锦廷在办公室里回答他的咨询。

又是一个中午。积伦先生满脸焦虑地走下“的士”。我的上帝,路上塞车。

办公室里。

周锦廷独自坐在木长椅上。

“我已预感到你的到来。”周锦廷明白对方事先没来个电话的原因。

“我们来得很匆忙!”关厂长解释说。

积伦先生很高兴见到老周。他以美国人的求实态度,毫不掩饰地说,“我真的什么时候在这里都可以看见你。”

“OK!”

这位美国人耸了耸肩膀说,“横岗政府是一个办事的政府。”他明白,眼前的这位中国地方官员,是一个自觉地按照国际惯例办事的官员,是一位可以信赖的朋友。他要寻找的不正是这样认真的、有效率的去处吗?不少朋友告诫过他,在中国大陆设厂生产是一件很难的事,成功与否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和什么样的人合作。他的失败已印证了这个看法。然而眼前站着的是个不一样的人。他问自己,“我很幸运吗?”

美国人经过深思熟虑地问道:“工厂的管理怎样?我可以教中国工人生产技术吗?”他这回在中国设厂之所以失败,原因是中方要管理生产,不允许美国技术人员直接到厂里教工人生产,只能由他们教会中方管理人员,再由后者去教工人。这样做是行不通的。因为生产相机是一件技术复杂的事,由毫无实际生产经验的人去管理,产品质量-定会出问题。根本谈不上按质、按量、按时出货了。然而,工厂由谁管理,这牵涉个主权问题。上面明文规定工厂生产必须由中方管理。

“你来吧!你付工资、付厂租、教中国工人怎样造相机。生产技术由你们管理。”周锦廷说。

“你们管什么呢?”

“我们管进料出货报关验收,工人生活福利,还有思想工作文化活动。”

“就这么简单?”积伦先生惊讶地问道。

“是。”周锦廷答。

“周先生讲话算不算数?”

“合约签了就不可以改变了。”周锦廷笑了笑。

这里,我得把事情讲明白些。这个由中方管理生产技术的规定很难执行。一个小圩镇,霎眼间设立了十间,几十间,上百间工厂,那来这样多的懂生产技术的厂长去配套。结果只能是工厂生产弄得一片混乱,产品无法按质量,依期出厂。上下怨声载道。老板当然无法接受,因为这样下去连老本都要亏掉。

然而,没有人敢去碰一碰。这是个主权问题。你忘记了“租界的由来”吗?中国近几十年理论的一个特点是,善于把简单的事情弄得很复杂,复杂到怕人的地步。理论的禁钢性可以使经济生命窒息。当老板纷纷上门找周锦廷要求派个懂生产的厂长时,这可为难了。他自己也是个上田的泥腿子,哪里去找技术厂长呢!然而,要命的是红头文件上面写着。天啊,168工区的手套厂过期两个月也出不了货,还得赔偿损失。做手套的技术那有制相机的复杂,还有电子、电机厂……,他冷静地问自己,要是你自己投资设厂,又不准你去管理,你怎样想?要是你管不了,为啥又不准人家自己去管?一句话,得实事求是啊!

周锦廷来到手套厂,搞个试点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他对老板说,“生产你们管,报关验收,工人生活福利,政治文化生活我们管,怎样?”

“我早就想这样对你说了。”老板喜形于色道。

交由投资者自己负责自己的工厂,他们得付工资、付厂租和遵守中国法律。老板只是“自主”自己的工厂。事情回复了本来面目,工厂生产运转随即顺当了。老板们高兴,横岗也卸下了个包袱。

这里建好厂房引来了港商设厂时,事情又像刚建好的生产流水线一下子被卡住了。文件上规定不允许收厂租。土地不准出租。那么,横岗建厂房为啥?白白送给老板。周锦廷心里又气又笑。天下哪有这样的大傻瓜,有钱该收也不收。他认为共产党人不是傻瓜,不该干这样的蠢笨事。对了!换个词儿,不收厂租,收固定工缴赞。这同市里不收地皮租,收土地使用补偿一样,使用就不是个主权问题了。异曲同工,如出一辙。这一来,上面知道了也不会再去追究的。

我知道,周锦廷一心为民,一心为党。这就是他风风火火,无所畏惧,一往直前的奥秘了!

积伦先生将工厂搬来了横岗。在三千平方米的厂房里,有1500个工人,每天可生产两万部相机。1988年,协调在全世界卖出四百万部“中国制造”的相机。1989年10月,一座1200平方米的新厂房竣工投产,工人也增加至两千五百人。该公司在横岗还成立了七个合资厂,40%的相机元部件由这七个厂供应。还生产汽车音响等电子产品。

日前,谈起他在横岗的选择,这位美国人坦率地说,“我在横岗的成功,好得令人不能相信。甚至连我自己也需要确定一下,这是不是真的。因为一切的成功来得太快、太好了。”

他对周锦廷坦荡求实的作风非常推崇。他对香港记者说,周书记和他的同僚所做的,正是外国投资者需要的。他们让外商自由地放手去发展,不会干扰外商的工作;地方政府投资金钱作基本建设,并为外商解决问题。他说,周书记坦率而开放的态度,令他们省下了很多精力,也令协调相机厂成功了。这位美国人谈得动情了,说,“他们是英雄!”

我听到一个美国人的衷心的赞赏:英雄的横岗人!

时光在流逝。今天,周锦廷他们的实事求是的“叛逆”,已经悄悄地被推广开去了。变为约定俗成的事物了。仿佛这一切都理所当然。人们大可以开心地不屑一顾地去嘲笑历史的幼稚了。然而,我们不会忘记验正历史幼稚的横岗人的求实的勇气。这些英雄们!

他们不正在创造历史吗!

在历史面前沉思吧!

周锦廷他们正在进行着一场深刻的观念革命。他们是如许自觉,如许成功地在行进着啊!

我不准备在这里展开这场由工业文明引进的震撼,它所掀起的人们观念、思维、意识和生活方式的碰撞裂变的讨论。在清晨星夜里,在竹影树荫下,在湖边海滩,在灯下窗前,在曲径漫步,人们都来得及细细咀嚼回味,感受这一场世纪性的震撼!

然而,我感受最深刻的,最难忘的,是我在这一场激烈复杂异常的震撼里,从周锦廷他们身上看到了人的思想的净化,党性的净化。

这不正是我们的希望所在吗!

同类推荐
  • 坐言起行录

    坐言起行录

    把严谨的学术、深刻的思想和灵动的表达熔为一炉,内容包括:对20世纪前半期诸多文人作品的体会;对语言、思想和社会的一般性思考;教学、科研和培养学生的心得;日常生活的感悟。经由这些内容,一个当代的哲学教授和思想者的形象脱颖而出:从细节中触碰历史,于细微处显现气韵。以人文的姿态驻足或行走,回望或前瞻,沉思或行动,都表现出信心、希望、执着和努力。
  • 心灵真经

    心灵真经

    《心灵真经》是著名作家、诗人、文艺评论家殷谦的心灵感悟文集。它是《人经》三部曲的作品子集,对当今人们普遍表示“可以理解”的一些以时尚与潮流的“身份”出现的超低俗甚至庸俗的文化和社会现象进行了强烈的批判。
  • 人生百味

    人生百味

    《人生百味(散文)》内容丰富,闪现着思想光芒的书系读者群相信也会非常庞大,学生、上班族,文学爱好者、一般读者都可以阅读和收藏。这些文章能使我们站在大师的肩上,感受文学艺术的最高境界,直接欣赏水平和阅读品味。
  • 楚辞(中华国学经典)

    楚辞(中华国学经典)

    《楚辞》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是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并且是中国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 浪漫是情场的官僚主义:鲍尔吉·原野幽默散文选

    浪漫是情场的官僚主义:鲍尔吉·原野幽默散文选

    鲍尔吉·原野的发诸两端:急智与悲悯。习见的生活现象经他点拨,露出可笑的一面,并因此可爱。除部分代表作品,本书集合了作者2002年的新作,秉持醇正的幽默品质,令人开怀,又带一些忧伤。
热门推荐
  • 权说西游

    权说西游

    一样的西游记,给你不一样的视角。旨在为喜欢西游记的人做一个逻辑的解释。虽然不敢说找出书中真相,但只从原著中寻找留白和线索。不求颠覆原有价值观,只求让故事更加完整,让人们更加喜欢这部经典。
  • 三界宠爱之水碧仙子

    三界宠爱之水碧仙子

    仙魔大战,两败俱伤,仙族与魔族两股神力相撞,神力直破镇灵塔,导致阵灵塔被毁,镇灵塔内,镇灵石破碎,守护镇灵石的仙灵女提前五十万年破生,伴随着仙灵女出生的仙火散落人间,人间大旱,万妖借仙火之力,逐渐强大,魔族统领索寒枫用手中法器‘擒仙鞭’收服万妖,一月之内,魔族势力直逼人间,其力量与仙族相当
  • 超级异能

    超级异能

    当平凡小子暗恋高傲美女被揭穿时会发生什么?看你就不爽,当然是挨顿暴揍!暴揍之后会发生什么?当然是走狗屎运获得异能!那么获得异能之后又会发生什么?平凡小子的人生产生了彻底的变化:学习倒数的他考上重点大学、成为特殊员工、征服绝世美女的芳心、力量越来越强大……是不是可以从此嚣张一点了?不!凌云一挥手,淡淡的说:低调。因为我要……扮猪吃老虎!
  • 重回都市我为至尊

    重回都市我为至尊

    陈平安,巨富林建国养子,林氏财团的接班人。却在林建国死后,被极尽羞辱,赶出家门。他的亲生父亲是消失十六年后依然挂在世界顶级势力最恐怖存在第一位的陈龙图。一朝醒悟终于明白强者才有道理,才有话语权的陈平安,毅然走上了陈龙图曾经走过的路。成为最强最恐怖的存在。
  • 曙光轮回

    曙光轮回

    轮回即虚无,虚无即完美……后来,我便不再向往虚无,而轮回,却不知从何所起……
  • 携星辰于你

    携星辰于你

    江柃一个沙雕的宝藏女孩子,遇到一个冷血的跟屁虫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那走过的路途

    我那走过的路途

    余小四如同大多数90后一样过着细琐的人生,心中的花儿也早已凋零。
  • 曼曼终于暮

    曼曼终于暮

    复发性抑郁症烘焙店店主与她的“暖宝宝”男朋友的故事。
  • 绝情妓覆天下

    绝情妓覆天下

    什么不离不弃生死相依,你不过把它当作儿戏。——陆鹄重要的人不会离开,注定的人会白头到老。——顾子西至少我还有姑娘。——棽轩【听说杀手没有眼泪,王者也无力举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