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10000000008

第8章 行吟(8)

香港、广州,南中国的繁华之地,比之二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形容枯槁,开悟时的“娑婆世界”,可谓是求索千年而未得的十八梵天境界。所谓“娑婆世界”即充满苦难的世界;十八梵天,为遍地黄金之境界,那里的黄金,赤脚踩之,软绵绵暖呼呼。处处玉字琼楼,天花乱坠,钧天广乐是七彩的光流,缤纷陆离的色彩竟是悦耳的乐曲。现实中那镭射激光乐声大作,亦闪烁五光十色也。今日的珠江三角洲一片兴旺发达,并非如来佛抑或观音菩萨大手印点石成金神来之举也。其实,佛的智慧,人在二千五百年的奋斗中已经顿悟。那就是佛出世时说的“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此“我”佛非谓己,谓人也。人于宇宙顶天立地,主宰着自己的命运,而不须听命于任何神灵。没有什么神可以携“我”上天堂;也没有什么鬼可以陷“我”入地狱。国际悲歌歌一曲,辄谓此理,从来就没有什么神仙皇帝,要解放就得靠我们自己。是我们自己推翻旧社会,是我们自己双手勤劳,建起了新中国,走上康庄大道。飞架珠江天堑的虎门大桥,可是珠江岸边的人们辛勤劳动建成。现在人们正在辛勤架起一道金桥,这道金桥完全是按中国特色建造,普渡人们走向更辉煌的明天,而这道金桥的总设计师就是邓公。

早在二千多年前,再封闭的封建社会,也阻挡不住达摩一苇东渡,引入释氏的佛教。中国的士大夫阶级按中国社会之实际,糅以道、儒思想,直至慧能千古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创造了有中国特色的佛教——禅宗。现在,中华大殿墀台延伸至海洋,蓝色的墀台引进了世界高科技的信息。一百五十年前的古战场,中国蒙受丧权辱国之羞,被割去了香港。如今,“善”的最高象征,东方之神如来佛祖升殿大屿山,观音菩萨宣法莲花,支撑起这“天堂”的高屋之瓴,一九九七写入了中华历史灿烂的一页。古垒残炮依然昂着不屈的头颅,更挺立起了中国人的脊梁骨——宏伟的虎门大桥。

人们跪伏佛祖和菩萨的脚下,为自己祈求福祉,乞求命运的主宰垂怜,苦苦禀求升官发财,长命百岁,驱妄消灾。那巨大的主宰之神,还能有什么话说。告诉你只有自己去种“苹果树”才能收获“苹果”,你肯听吗?那只好半闭着眼,似听非听,打个叫你猜不透的手势,够你一辈子受用。而给佛烧一炷高香,只不过是庶物崇拜。巨大的圣像始终是一堆为数不少的铜铁,佛教其实并不崇拜偶像。铜也好,铁也好;泥也好,木也好,甚至是金、是玉,也不过是庶物,即使制成了佛、菩萨的金身,但也并非就是佛、菩萨本身。《祖堂集》记载丹霞天然于惠林寺遇天寒,取木佛烧火,谓“烧的只是木头,若烧佛必有舍利子,何过之有!”若杀鸡杀鸭拜神,更是迷信了。佛最高的修行在于顿悟,在于对世界空灵通透的解释,也就是最高的智慧,佛谓之“般若”。禅宗思想不只要求人的世界观出世,也要求人世;既要超脱红尘,也要面对现实。对于世间种种诱惑,要有修养的“定力”抵受得住。人最难克服的乃自己杂念之潜意识,佛法谓之“心魔”,乃人受诱惑的根本原因。人要克服这种杂念,非得有极高的生活智慧不可。我想,这就是对佛的智信了。智信其实是文明,而迷信只能是愚睐。

大屿山的大佛,莲花山的大观音,是二千五百年的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智慧的结晶,这就很能说明中国是一个开放、文明、进步的社会。

香港街头掠影

——回归前的港澳印象1

在154年前,也就是1842年9月6日,清廷道光皇帝批准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从此,香港便被割让给英国。直至1984年9月中英两国首脑草签《中英联合声明》,明确规定至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从香港被割让至回归祖国,历时115年。

在这以前,我一直没去过香港。在深圳的人过香港去,如同广州人到深圳那么简单。我也曾到深圳龙华镇挂职体验生活,也听过有人说要关照我过去那边看看,但两年过去了,终没有去成。只是那年去沙头角,只十步间,明明是中国的土地上却飘扬若英国的米字旗,使我想起百年国耻,故去港的兴趣其实也不大。

说是明年香港就要回归了,再也看不到英国人统治下的香港是怎么回事。早先省作协同人们都各自有门路去过香港,就剩下我和还有三几位书呆子没去过,才叫我们也去一趟。我想既然如此,领导关心,也不妨去一趟。

刚过罗湖关,入境处,挡在前面是一幅巨大的标语“香港政府严禁贪污”,似是对人当头棒喝,这使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大有受了侮辱的感觉。这可是冲着祖国进港的人说的,难道在中国尽出贪污的人不成?不过,如鲫的行人匆匆而过,根本不暇瞧它一眼。但是给我先入为主的印象,香港真有点盛气凌人,自命不凡,对祖国大陆存在戒心。这也难怪,这几年的改革开放,鱼龙混杂,确有人依仗着权势,将国家资财据为已有,捞得盆满钵满的。香港号称“公平竞争”,为此设有“廉政公署”监督各级官员的行为操守,致力打击贪污受贿。然而,他们的官员就那么“干净”吗?可惜,也时有新闻报道某人被“廉署”采取“廉政行动”,由此也可见一斑。

的确,香港那边很有办事秩序。我们入境办手续,规定要在站于一米黄线外轮候。不像我们这边一大堆人哄在小窗口,争先恐后的。后来,我发现这不但是在边境轮候办入境手续,在银行里办理,也是必须站在窗口一米黄界外等候的。如在马路上等候搭车,大家也是在界外排队上车,没有人找楔插队的。香港这社会经济发达,市民的市民意识较强,所以城市秩序也相对较好。

香港马路很多,纵横交错的,并无横街窄巷。马路多围绕大厦,处处可通,汽车尽单向行驶,不得停留。汽车比广州还多,自然也存塞车问题,但这主要是在过海隧道等瓶颈之处。但不至塞死,只是行驶缓慢而已。在市区内是基本不塞的。因为在市区根本没有骑单车的,摩托车也极少。广州却单车、摩托车、汽车、行人争道,单车、摩托车左穿右插,争先恐后,险象横生。我们住在北角英皇道,似没发现有交通警察在那里维持交通,人人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红绿灯在那里是电脑控制,指挥着交通。车辆规定一律靠左行驶,我们坐在车上总觉得会与迎面而来的车相撞,把心也悬上喉咙了。尤其乘搭巴士,总以为搭错了方向。香港人不知在这方面,却跟着英国人这么钟爱“左”的。

有条不紊的城市管理是在雄厚的经济基础上派生的,港人为此自豪。这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然而,也有部分港英政客,不甘心香港回归,企图维持其殖民统治,借此攻击祖国大陆,把回归说成是香港人权、民主的沦丧,视同世界末日。也由于长期的殖民主义教育,使得一部分人根本无视鸦片战争的侵略性;《中英南京条约》的不平等性。在一次电视节目上,甚至有年青人把黄河标到东北,而把黄河标成珠江,可见他们根本不了解祖国。缺乏国家和民族的意识,用西方人的口吻和偏见,对祖国某些不良现象横加指责,我想这也见怪不怪了。

省港两地的确存在着差异,以前说是广州落后于香港二十年。不过,我看这差别正迅速缩短。以建设面貌,市容繁荣而言,广州也并非不可及香港之项背。市民的日常生活水平,我看广州人并不低于香港人。在香港能买到的,在广州也能买得到,香港人消费得起的,广州人也消费得起。到了香港,我给朋友打了个电话,他晚上就揸了轿车来拉我去吃饭,就像我们踩着单车那么简单。私家车的拥有,现在广州人也逐渐多了起来。我看不久的将来,也会是彼此彼此了。

(第28章)礼佛大屿山

——回归前的港澳印象2

香港有巨佛,坐于大屿山,乃我国航天工业部所铸,为九七回归之礼物也。释氏之造像,唯此为大。坐渡轮于沧海,浩淼间,可见天水苍茫,山形隐约,佛乃跏趺坐于云烟,缥缈而致远,给人以佛法无边,普渡众生的感觉,顿时肃然起敬。

舍舟而登车,盘山路上,山势盘屈,深壑云烟,树木莽然,山如砥而海荡之,气势恢宏,皆横陈于眼底。

约一小时车行,始至大佛脚下。大佛盈山,顶可摩云,眼半合,作大手印状,指天划地,似乎在向世人宣法:“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是处乃宝莲寺,香港最大的寺院。烟火鼎盛,梵音袅袅,钟鼓之声,僧人诵经也。寺院十分清净,地上甚至没有垃圾,勤有人洒扫。参禅礼佛者甚众,似免买门票。本来,既然弘宣佛法,有渡众生成佛之誓愿,应不计较所费,何设门票?而广州原来几个寺庙如六榕寺、光孝寺等须买门票得入。此不过是提倡“经济效益”之后出现的新事物,以前,未听过进寺庙要买门票的,此与佛乐善好施的教义不合,人们礼佛自有功德,多少随缘,并无强求。且修寺庙是几百年前的事,那时尚且不收分文,何几百年后的今日,反而要百姓买票而得入,发钱寒何至于此!不知收银者在佛前脸红否?

在香港,信仰自由,但太随便了,宗教概念似乎并不分得很清。比如说,他们拜佛也备有三牲,劏鸡杀鸭,烧鹅乳猪,佛是最忌杀生的。香港人迷信,不管是神是鬼,有人说灵,就群起而拜之。黄大仙、天后固为道教之仙,而车公、妈祖又一方之神圣也!更有什么树精石怪,他们也会顶礼膜拜,虔诚之至,无以复加。

我推崇禅宗,心中有佛,不必崇拜偶像。固不似善男信女们三跪九叩的礼拜。从山下至佛座下,几百级石阶。当时因膝盖伤初愈,举步维艰,但也一步步往上,也可足见我的心诚。此时举首见佛似俯视我,于是心中念念之,始得鼓舞,终登于佛座。此时大汗淋漓,唇焦口燥,干渴得很。寻买矿泉水,十元一支,而山下只三四元一支,价陡起数倍。刮龙之术,竟于佛门清净之地,能不咋舌乎?我想比在内地何尝不如此,此小贩蝇营小利,未得修行,何面目于佛前也?

佛座设陈列馆,旋上三层,首层有佛面,聘斯里兰卡画师所画,自佛之降生、顿悟菩提、乃至圆寂。二层展览各名家馈赠书画;三层有佛祖的舍利子,陈设庄严肃穆,灯影辉映,闪烁玄秘。所谓舍利子可见佛修行高深,肉体清净,无垢无秽,火化真身,始得此舍利子晶莹如珠。一般俗人逝去,火化了只得骨灰,不得舍利。前有爱国艺人关德兴师傅仙逝,火化了得舍利子云云……

舍利子真是佛修行高的正果,这不消说一般港人,即使是国内有识之士,也是极为崇拜。迷信的香港人更视如神明了,怀着虔诚的心情瞻仰之。当然,我也是随后,汗不敢出,肃立致敬。因为佛法哲理的确博大精深,乃东方文化之渊源,影响数千年,五洲四海均有信徒。在如此伟大的智者之前,我不能不折腰,深深的顶礼膜拜,默默地诵念着佛陀。

近共一水的番禺莲花山有观音巨像,立山望海,亦为万众参拜。一坐一立,隔海相望,同为誓愿普渡众生。只是众生顿悟者鲜,多为祈求福寿,财官两运享通。不管香港人、广州人欲望相同。都是对佛义不求甚解,没有从“四大皆空”去想。从不求解脱,故还是脱不了“贪嗔痴”的俗念。我想这就是为什么佛和菩萨总是那么笑眯眯地看着来祈求的人,一言不发的道理了。因为佛的慈悲为怀,不会忍心拒绝人们所求。但也实在不愿意让那些人为了无尽的奢望,徒增烦恼。这娑婆世界实在不知还要痛苦到什么时候?所以,他只好打着一个永远令人猜不透的哑谜,默默不语,一笑置之了。

只有慧能六祖的偈语,才道得破其中的奥秘,“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心中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他是真正顿悟了佛理的,此为中国特色的佛教——禅宗。只是很多人尚执迷不悟,不过,真要大彻大悟了,社会也就停滞了,虚无了,香港也不是今日的香港。所以香港人很聪明,除了迷信也有情。他们为自己日夜搏杀,敛财有道,寻得了心理的平衡。似乎他们的钱是天上掉下来的,是前世积德报应的,没有一丝血腥味。心安理得地冷酷地“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毛。”因为香港的社会,也是个贫富悬殊的社会,穷的穷得要露宿街头,富的富得富可敌国。他们大可以以因果报应加以解释,于是唯寄望于冥冥中掌握命运的神鬼仙佛了,这大概不止是香港,也是中国内地各处迷信事业兴旺的原因吧!

(第29章)海洋公园识海洋

——回归前的港澳印象3

香港的海洋公园的标志是一只卡通海马,这和她是濒海城市有关。香港的科学文化的设施甚好,科学馆也好,艺术馆也好,大球场也好,在世界上也堪称一流。这当然是香港人的聪明才智所致,也全赖于香港经济基础的雄厚。

一百五十年前,香港是中国丧权辱国之耻。然而,今天香港人津津乐道的正是香港的经济成就,他们引以为自豪,因为香港的经济成就于世界名列前茅。那种满足感盖过了百年旧恨。不过,作为中国人,对香港的九七回归,却看作是洗雪国耻的创世壮举。两地的中国人感受不一样,一些年青的香港人甚至还有以为自己是英国人,起码是香港人,不知自己原来是中国人。这也难怪,他们从小就受着英国殖民地的教育,强调英文教育,中文却成了选修课。

其实,香港的经济成就不过是依仗着中国内地为腹地,成了中国连系世界的必经之路。解放之初,尤其是抗美援朝,帝国主义对新生的中国经济封锁,企图将新中国扼杀于襁褓之中。此时,中国的全部急需的物资均是通过香港进入内地。香港的生意人于是大赚特赚。再有就是解放前夕,中国不少民族资产阶级将资金和资产转移香港,“肥水流入香港地”了。

香港人生活的物质基础首先当然是他们发扬了中华民族勤劳的美德,他们能过上世人羡慕不已的好生活,也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因此像海洋公园那么规模宏伟的公共娱乐场所,也只有在香港。

海洋公园与其说是公园,不如说是集科学、文化、娱乐于一身的综合性游乐场。里面并没有多少出色的风景,临海而构,可见烟波浩淼。山不高,迂回盘屈,游乐项目散于各处,自具特色,多是摩天轮、过山车之类带刺激性的玩意。但有一点,这些项目都具有高科技性,体现香港的经济实力。

不过,我觉得只有海洋馆才代表香港的最高水平。偌大的“海洋”,竟是建于山上。参观者须由山顶馆门而入,由山腰出口,馆内层层盘旋数“楼”,分出深海浅海,不同层次的珊瑚礁所具有海洋的生态环境,不同的海深处自有不同的鱼类游弋,海底的生物于这玻璃世界中应有尽有。有的巨大如牛,有的细小如指,各呈异彩,各具情态,另有大千。那山竟被镂空了,剔透如同巨硕的水晶球,装以玻璃壁,注满了百余米的海水。这是人间奇迹,山与海的融合,透明的海和盘托出,呈现在百尺之山间,是以玻璃板为屏障,蓄水为人工海,按海洋结构原貌,垒成堡礁,各种鱼类得以为生,相安无事,自由生活。大自然的沧海桑田,已得印证,世界最高的珠峰在亿万年前竟是海底。而港人却在山上造出了一个活生生的海底世界,这在中国恐怕还无如此巨大的海洋馆。

同类推荐
  • 关中方言代词研究

    关中方言代词研究

    最近几年来,陕西省关中地区的汉语方言引起了海内外方言学家的广泛注意。这个地区具有特殊重要的历史和人文地位,是研究汉语方言互相接触,互相交流,进而研究方言发展演变的一个典型地带。孙立新先生是关中人,倾注心力于关中方言多年,著有多种论著。现在读者看到的《关中方言代词研究》,是其中最新的一种。研究方言很需要区域性的全面比较和描写,它可以展示多种相邻或相近方言的共性和特性。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更需要区域性的专题研究,它可以使研究更加深入,讨论更加集中深刻。这是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的。很显然,《关中方言代词研究》是一种专题性的研究,是值得读者一读的。
  • 土眼洋事之总理衙门

    土眼洋事之总理衙门

    《点后斋画报》,它像一个巨大的橱房,既遇映射出西方的巨大投影,也反映出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最初印象。人们从这份画报上可以看到有矣西方的种种事像:外国的总统和国王,贵妇与时装,天上飞的气球,地上跑的机车,水里走的轮船。当然,也有大最也不知道是谁编出来的“人咬狗”的奇闻怪事。国人也因此知道了,洋人也有男欢女爱,也有贪生怕死,也有凶杀和恶行,有一切中国人也能有的爱好和毛病。虽然,我们的画师画的无论哪一国的洋楼,都是租界的产物,画面上一股洋泾浜味。官方的战报也跟民间的战事传闻一样有着报喜不报忧的习惯……
  • 中国礼仪之争——文明的张力与权力的较量

    中国礼仪之争——文明的张力与权力的较量

    本书主要回顾、研究了从十七世纪中叶至十八世纪中叶在来华的西方传教士中发生过一场“中国礼仪之争”。
  • 山西面食

    山西面食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茶席窥美

    茶席窥美

    作者以散文的笔调,将茶席历史、茶席构成、茶席美学、茶席的插花等,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本书客观严谨,翔实耐读,并由安徽农业大学著名茶文化专家丁以寿老师倾情作序推荐。本书最大的创新是在于对茶席美学意蕴的阐发,这是此前一些茶席类书籍的弱项;本书最突出的特点是由形而下之器、艺而入形而上之道、美,道器不离,艺美相即。
热门推荐
  • 我和龙有约

    我和龙有约

    她好好拍戏好好做人,无奈身遭污蔑;他凌空万世,霸道横空,怎甘听命龙训。一封令,他现身寻觅,一场梦,她褪身成龙。“苏翎语,你绝不可能成为我的龙后”“我还不稀罕呢!自恋!”月下立约,花前许盟。洞房之中:“滚出去!”“凭什么?”与君携同,方懂情爱;与龙有约,安知已深
  • 风起来了

    风起来了

    二十一世纪,这个城市发生了许多令人不解的事情,因此这里成立了特殊调查局,就在这里景风以前的故事也慢慢浮出水面。
  • 重生暖妻:你好,顾先生!

    重生暖妻:你好,顾先生!

    重生之前,她作天作地,一心只想离开帅气老公,最终落得个家破人亡,惨死医院:重生之后,她感谢天感谢地,死命赖着帅气老公,重整旗鼓,让那些伤害过她的,全部跪地求饶。“小顾顾,快来呀,人家等你好久了……”某女很是妖娆的向某男够了勾手指。某男皱了皱眉头“你有病吧!”“万一有一天,我不见了,你会怎么办?”“你放心,我会一直找你的。直到你再次回到我的怀里。”
  • 篮坛风云

    篮坛风云

    作为一个篮球运动员,或者王琛根本算不上是一个篮球员动员。9年的篮球生涯,他没有参加过任何职业俱乐部,单单是靠着一只在野球场上拉起的野队,靠赢取各种比赛的奖金养活自己。他具备着超一流的战术素养和技术技巧,只可惜碍于时运不济和身体素质的限制,九年奋斗竟然没有取得过一次冠军。然而,因为一次车祸,他居然莫名其妙的回到了2004年,这个姚明带来了一场篮球热的年代,这个中国篮球刚刚起步的年代。怀着胜利的渴望和对对篮球的热爱,且看我们篮坛英雄,怎样拼他个昏天黑地,带着中国篮球走向巅峰!
  • 我真成苟神了

    我真成苟神了

    李远想吃鸡,但现实很残酷。李远说:“他只能继续苟了。”
  • 人间遂愿录

    人间遂愿录

    你要我忘却人间记忆,仅为成就愿神之位!我不愿意!
  • 秘传眼科龙木论

    秘传眼科龙木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索尼亚斯传奇

    索尼亚斯传奇

    那一天,一群结伴而行的少年少女们观看日出之时。来到了异世界。那一天,这个被巨龙统治的世界,救世主们来临了。那一刻,他们就踏上了无法回头的道路。
  • 凤临天下:妃本倾城

    凤临天下:妃本倾城

    她上一世是人人敬畏的“鬼医”,却因看破奸计,厌倦了一切服下剧毒而死。再次醒来,她来到了异世大陆,而身份是当朝丞相女扮男装的“大公子”,人人歌颂她,赞美她。昔日的悲剧重演,她因中计修为全失,当所有人都落井下石,只有父亲和一个丫鬟信任她的时候,他却遵守当年的赌约毅然出现助她一臂之力。凤临天下,绝色天姿,她要让所有欺辱过她的人生不如死。
  • 弑仙盗天

    弑仙盗天

    唐明是小山村的药农家的孩子,一次偶然的机会进入了门派中获得采药童子之位,没成想却陷入绝境。他被一名元婴附身明,却得知巨大的秘密,从此在这片天地中,只剩他自己知道真相。无人了解他,没人喜欢他,当众人都知道这一切时,他却飘然而走。成就真仙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