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10000000002

第2章 行吟(2)

陶铸一文《松树的风格》有口皆碑。素来人们都对松树有一种敬慕之情。《广群芳谱》足足以三卷篇幅记载凡一千多年来古人对松树赞颂的诗词歌赋、经典文章。然而,写黄山松的文章却少见。大概黄山之松在乎九霄之外。上了黄山,谁都会在松树之前赞叹不已。黎雄才所画,有山必有松,尤以黄山为甚。黎公不过以画代文,乃一篇语言无法表达、妙不可言,赞颂松树的千古绝唱。

泰山之松因为替皇帝遮挡了风雨而沐浴了皇恩浩荡,敕封为大夫。黄山松在玉屏峰,彬彬有礼,迎接四海宾客,虽誉为“迎客松”至如今依然布衣,无一寸功名,我想它最超脱,最淡泊。也只有到此境界,才可对着海阔天空,修成正果。看!那山巅之处的劲松,不食人间烟火,餐风饮露,长共日月,不顾红尘,这一株株的松树各具情态,却无一丝媚俗,或许尽是人杰所化?那是岳飞的忠魂,怒发冲冠,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戟指北向,长车挥戈,直捣黄龙;那是屈原的英灵,高冠长佩,驾虬骖螭,散发天间,愁苦终穹,徘徊反顾,九死不悔……我忽然悟到,这便是中国人的国民性,像松树,像黄山松那般劲节、贞崇。

黄山之松生于石而活于云。别无它求,云中、石中只要有水分,它便可顽强地生存。于是表现在它的根,它的干都如猛兽猛禽的利爪那么有力,裂石扎崖,攀天攫云。迎烈风而不折腰,对雷电而长振臂。一千多年来阅尽沧海桑田,早就看破了红尘,这里只有风霜雪月、山野林泉、烟岫云壑、朝霞磐霭……庄子日“有实而无乎处者,字也;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在这渺无止境的上下四方,在这浩无始终的古往今来,宇宙间唯有“无”的生命才得以永恒,像黄山松树那样,红尘之外得以一百年、二百年乃至一千年,二千年地长存天地之间。所谓“无私无畏即自由”,立于黄山之賭巔呼吸云霞、噬吮泉滴,无私可求;对雷电交加,雪餮风饕,也无所畏惧,挺秀拔萃、矗茂耸翠。其枝其根都极尽其自由生长。其枝叶也,或如骏马奋鬣;其树干,又如蛟龙振鳞,而其势,如鹤舞,如栖鸾,如攫兽……玉骨雄奇,风标清逸,真不愧木中之公。我想它踌躇在这天上人间,定是有不朽之文的构思,不然如何默默不语,对着日月云霞遐想。它是在思索“有实而无乎处者……有长而无本剽者……”这个宇宙间费尽多少先哲脑汁千古不解之谜,还是在酝酿一个空前绝后,振聋发聩,惊天动地的无言的诗篇?我想,人的心境如能达到如此境界,不知要活得多潇洒,观天文、察地理,对着日月星辰、江山海岳,吐心声、抒胸臆,做一个无私无畏的自由人。

(第6章)黄山奇石

黄山三绝:石、松、云,缺一不可。缺一便不成其为黄山。黄山之石,非为石板一块,巨而灵,重而巧,粗而多彩。偃寒而勃发,其势向上不馁,力争登天摩云,振臂挥戈,直指苍穹,欲与天公试比高。

一石天外飞来,传说是女娲补天所遗。也不能说娘娘忒大意,此石偏偏落在这山顶,又为黄山添了一峰。这也是造物主在创作黄山这千古不朽的宏雕巨塑时,不经意的神来之笔。飞来石状如仙桃,故亦有称仙桃峰者。

黄山的奇石,层出不穷,千奇百怪,各具情态,发人无限遐思,连翩浮想。留下了许许多多美丽的传说和神话。

无论是说栩栩如生的松鼠,抑或维肖维纱的菩萨,形神兼备的人物,且不去究其典故的考据,是否以讹传讹。也不去推敲其形态的是非,有无离题万丈。如果从整个黄山的景观来看这些岩石,我想鳌鱼峰上巨石上镌刻的四个大宇“大块文章”正好说明这些神态各异的奇石正是这大块文章的风骨。

石是相当有文采的,与生俱来,就带有大自然的独具的匠心。亿万斯年的风火雷电,深海为陵的淬砺,已经为它磨炼出惊天地,泣鬼神的文采。君不见南京雨花石那斑斓绚丽,晶莹圆润,玲珑别透的文采,一颗石就是一阕美丽动人的诗。而黄山的岩石不是那种小家碧玉的绮丽小品;而应当是伟岸的大丈夫,铁板铜琶豪唱大江东去;或如壮士弹铗,高歌金戈铁马,踏破贺兰山缺;也似是男儿热血中肠,仰天长啸、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这就是黄山的性格:刚强,坚毅,崛起风云,屹立雨雪,横掣雷电,傲披冰霜……共天地长存,与日月厮磨。

黄山,这真是一大块天章云锦。而黄山的石,则是文章的风骨。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所谓“风”是指“意气骏爽”,而所谓“骨”则是“结言端直”。刘勰把形式称为“外”,把内容称为“内”,故日:“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也就是说石相当于这块“大块文章”的“辞”和“情”。有了这掷地有声的铿锵之“辞”和顶天立地的崇高之“情”,黄山这“大块文章”能不惊天动地,与天地长存,共日月争辉吗?

立马峰的峭壁上,题刻着“立马空东海,登高望太平”十个大字。这可是黄山最大的摩崖石刻。其字径6米,光一个“平”字一竖竟达9米。据说是抗战时期国民党第三战区副司令、二十三集团军总司令、陆军上将唐式遵于1939年所书。字体洒脱自如、遒劲有力。从200多米高的峭壁顺势直下,如龙蛇狂舞,电闪雷奔,气度非凡,磅礴壮观。我曾到崖下摩挲,发现石破之处竟露出碧玉来。这使我想起荆山之璞,一经剖出乃成价值连城、举世奇珍的和氏壁。这就是黄山石的蕴藏着的内涵和素质。咱们应如黄山一样,坚韧不拔,做四化“大块文章”,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不管怎么说,黄山都正好象征了中华民族的自强自立的精神。

(第7章)黄山云海

到黄山非得要看一看黄山云海不可,否则是枉到黄山来。然则偌大的黄山景区乃分五区即五海也,谓之东海、西海、北海、南海、天海。其为五海者,乃云海也。可见黄山云海之壮阔。地上固有东溟沧海,世人皆知其磅礴。波澜壮阔,汹涌澎湃,白浪滔天,无边无际……然攀登上海拔1800米高的黄山峰巅,会发现这里是另一层世界的海洋。据佛经所说的十八层梵天来说,那一层一海洋,当有十八层浩浩大海。即便是以眼见为实来说,我已经看到了1800米高处的海洋,我们所居之处不过是这海洋的深海海底。即便是这千把米高的黄山群峰也不过是这茫茫大海中的小小岛屿,而我们只不过是“人或为鱼鳖”罢了。

天上的海洋似乎更显得恢宏,壮阔……这里的海虽然是“曾经沧海难为水”,但云的波涛,云的巨谰,云的潮流也是那么令人惊心动魄。海洋的惊涛骇浪来得迅猛,瞬间即逝。而黄山上的云海,却是那么凝重,也或许是轻盈,它卷起来的巨谰,竟然凝固住了,气势汹汹地扑来,却又那么宽容地不忍落下。从峰巅之间倾泻而至的云的潮流,也是那么势如万马奔腾。只是又似是不忍惊扰人间,未将铁蹄踏下,像是举足不前的百骏图的汉白玉群雕,那么沉重地搁置在这“黄山群岛”。我猛然醒悟,黄山是得了“道”成了“仙”的。无怪乎那么注重“清静无为”,黄山的云海是静的,是虚的,因为它在另一个世界中。

“自古黄山云成海”,黄山五海,刚使人惊叹罢黄山的高度,又拜服在这云海的苍茫间。每年十一月到翌年五月是观黄山云海最好时候,说不定,还会看到佛光。这是由于太阳的视觉高度比较低,游人对着的云雾外又有一层云雾,构成了一道天然的“屏幕”,当太阳光投射到“屏幕”上,便可把游人的形象投射到这五光十色,绚丽夺目的光环中。这光环内蓝外红,使你如同立天成佛,举手投足尽映其中。

此间,我又忽然顿悟到,黄山的云真是诲人有方,可谓是苦口婆心,谆谆教人皈依我佛。黄山云海缥缈,浩瀚,广阔无垠,漫无边际,这使人想起“宇”和“宙”。宇就是渺无止境的空间;宙就是无始无终的时间……这1800米高的黄山巅峰,在这苍茫云海间只不过是初露头角的小岛屿罢了。人立在巅峰,也不过如同蝼蚁一般。据说人在地球上最大视野不过四百公里直径。我想我站立在天都峰顶上看到的何止四百公里,风起云涌,那是一片雪白的世界,云抹画的山峦、村庄、汀洲、烟树,还有云上的云,云外的云……乃至竟令我相信在那里还会有一个如同桃花源一样的世界,大概就是传说中的神仙吧!看那里静谧、恬淡、清逸……佛经中说那里会是兜率天,莲花如雪,天花乱坠,人人过着安宁、舒适的生活。穿的是蝉翼一般轻纱,餐的是琼浆玉液……但我始终没有望见一个霓裳羽衣的仙女飘过,这只不过是一个美妙的幻想罢了。

然而,只有黄山诸峰,突出在这云海苍茫中,那简直是传说中的东瀛蓬莱仙境,缥缈虚幻,若隐若现,偶尔一露,周郎一顾,英气青睐。看来,佛经所言的兜率天仙境只是虚幻,而黄山才是真正的人间仙境。这当然多亏了黄山天上的流云,是它多变善化,层出不穷,如梦如幻使得黄山更神秘,更美妙……设想一下如果没有了云,黄山只会是原形毕露,苍劲的松,豪峻的峰,危立的石。自然没有了朦胧,也没有了壮阔,更没有了梦……如同中国画没有了空白,于是掐断了人的遐想。或许还会使人再也不作兜率天的想象。正是因为有了人的各种理想,世界才会变得那么美好,黄山也成了人们理想的人间仙境。

(第8章)登庐山记

瞰如奔瞻如龙,险处啸吟发劲松;

万里云烟千尺瀑,庐山初识乃英雄。

七绝口占于庐山之道,乃感于坡公诗而发者也。坡公云“不识庐山真面目”,余识之恨晚。坡公之谓也,犹若“半抱琵琶犹遮面”,波谲云诡,深藏不露。余谓庐山,气概不凡,真英雄也。

余幼时曾读李太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乃向往之,庐山者,仙境也,非凡人可至也。今我“挈妇携雏鬃有丝”而上庐山,松迎峰迓,云泉雀跃,羽化而仙,岂不快哉!

甲戌荷月之望,合家飞抵南昌,剂兄即送至云居山,山回路转,白云生处,山上有山,小女不识,乃呼之庐山。刘兄微哂,日:“庐山甚之矣!”于云居山二日,果然云之居所也。山深处有真如寺,山僧稼穑云间,摘茄挖笋,自给自足。妻女即合什加额,跪拜尘埃,参禅礼佛;余亦慑于庄严,肃立起敬,心中有佛矣。而周围树木苍郁森然,众生芸芸,皆因参透,顿悟禅机,莫若立地成佛作肃穆状,均向大雄宝殿佛祖座处顶礼,白云无语,虫鸟噤然,唯僧众诵经梵音喃喃。刘兄云:“山如莲花,一峰一瓣,其寺于中如莲房也。”环视之,果然。

其后,刘兄遂驱车,下云居而上庐山,两山相去百里,风驰电掣,朝发午达矣。而未及也,修水渺茫,蒹葭苍苍,有牛散落沙洲,或饮江而澹澹,或噬坡而萋萋;萏菡十里,风荷尽举,水田绿野,白鹭低飞。观之,平畴千里,无限碧绿,竟无山丘之影,庐山何处?

南昌、九江贯以高速公路,未至九江,有山潜形“横看成岭”矣,路始觉倾,车喘如牛,爬坡也;几经盘旋,渐见烟霞出岫,黄花盈壑;而千里平畴者皆隐于眼底烟云欤!“远近高低各不同”,坡公言之不谬也。

山路逶迤,有别墅错落有致,红顶洋楼,西式小筑,点缀成趣,聚散其间,为有钱人家筑庐也,是谓“庐山”耶?庐山者,名人之庐多乎哉?计有蒋公夫妇之“美庐”;毛公、周公亦有其“庐”也。而庐山上白云苍狗,几经变幻,仙人洞前,道士广布占卜、,求一签索钱五元;而险峰尽其天生之质,仍然无限风光,暮色苍茫,乱云飞渡,劲松从容……

锦绣谷、花径、如琴湖,雄关中竟有恬淡,山间乃风起云涌,气象万千,倏然阴晴,怪石豕突,临高危立,风拂云拭,呼呼撼心,令人却步;而如琴湖畔,徜徉花径,却又是田园风光,依稀夭桃照眼,流水落花,曲径小桥,草舍竹篱,江州司马天涯沦落,隐居林泉,读书吟诗是处也。

庐山多松,黛色参天,虬枝如爪,墨绿生烟,苍郁有气,而多于峰巅作振臂一呼状,吟啸有声,风云为动,似有灵性乎?毛公有诗曰“乱云飞渡仍从容”盖此意也。其时也,城中酷热,汗榻不可安寝,唯山上须拥被而眠也。松林间似湿气氤氲,飕然生凉,雨睛无定。而观云居山,皆杉也,碧绿尽覆其表,不露寸土。虽日中天,绿叶呼吸,吞吐云雾,尽抑其热矣,松林亦然,虽露其石,而石表有青苔滋润,尽得清荫矣。山得绿而凉,城失绿而暑,常理也。

山有小镇名牯岭,楼宇依山而构,凿山筑路,街道井然。路有栏杆,凭栏眺望,下临无地,云之渺处,九江城也;近可见云山阴暗,烟霞磅礴,山势险峻,屋庐参差,依山而筑,如居云中矣。镇有小车兜客至各处景点游览,余包一车,偕妻女往游各处。山路迂回,沿途尽见云光山色,一路黄花,清泉白石,茂林修竹……

车至山前不得进矣,乃舍车而行,石径斜上,杂树生花,清泉流于巨石,琮琮鸣响,小女踏石戏水,以手掬之,竟有小鱼倏忽散去,鱼透明如无,唯影一晃耳。水流湍急,于石罅间夺路而泻,撞石激喷如雪,訇然有声,自石上倾泻,垂以清瀑,叮咚如筝,映以流云,其妙无穷,似有高山流水之韵也,而水至此,稍安毋躁矣,此间以全石为潭,清波一泓,石入水而滑,圆润生光,有凿题咏,以石绿漆之,钤有印章,髹以朱漆,诗未必好,不记。泉自山上直下,几经大石堵截,周折颇多,蓄势甚猛,或喷或泻,或激或湍,或漩或淌,或流或回,尽带清音,如击瑟,如敲罄,如抚筝,如弹琴……

全无媚俗之态,真乃天籁律吕之乐也。若以明月照之三尺之石,焚以香,沐浴之、宜诗、宜书、宜画、宜琴、宜剑、宜棋……惜乎余无此雅缘也。

自五老峰至含鄱口,折小天池,登高临远,风云际会,云蒸霞蔚,山岚岫烟,翠微叠碧,千里烟尘尽收眼底矣。水泊如玉,平畴似锦,风烟凝处是为鄱阳湖,九江之域也,眺之酷似织锦嵌玉,天为帛,地为杼,织就天章云锦;登庐也,尽览天下,东林寺只一方,其塔不盈一指,而险峰矗松,亦似衰草一抹;乃惊风云于股掌之上,俯仰而胁息,呼吸通云端,天高地迥,山长水远,乃觉宇宙之无穷。

九叠泉,下临万丈,磴道盘曲,深不可测,而山风贯耳,寒气侵人,藤蔓缠绕,草木萧森,而石出左右,如屏如障,铤而走险,直伸悬空,望而却步,未卒所望。而听飞泉跌落深渊,水气升腾,扑人口面,隆隆巨响,慑人心魄。余尝于石上未敢跨越,如离空凌身,双股颤战,唯延颈张望,听其声而不及泉之所之也。石径迂回所至,泉之缘也,游人皆张伞以御之。隆隆焉,若惊雷之奔走,盘盘焉,若银河之直下,殊不如天上之水无穷,使九叠之泉不竭也!忽举首,一峰突兀险挺,面壁而矗,仰视之,去天不盈尺也,云过亦滞之矣;下则不见其所,为飞瀑所喷之水气朦胧矣,而为鬼斧琢劈之?真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也。余疑之,此莫非天柱地维耶?

噫吁嘻!危乎高哉!庐山之峰,峰峰入青天,我今来登之,四顾何茫然。尔来亿年四纪之冰川,始通神州有人烟。只见绝壁凌空立,拔起金汤千尺之城堞,矗之云端乃回日之商标兮,下临冲波逆折之飞泉。岩峦萦兮折九千,参井两星皆可攀。以手抚膺仰胁息,此山过后当欢颜。峰顶去天不盈尺,劲松从容立峭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砅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无限风光在险峰……

此为余摹仿李白乐府体,以抒登庐之怀,是为记。

(第9章)古城西安行

从岭南来到古都西安,朝辞千里绿,暮迓漫天雪,一日之内,朝绿晚白,倏忽秋冬,也只有乘搭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才能有如此奇观。

同类推荐
  • 塞上古史钩沉

    塞上古史钩沉

    本书为描述宁夏历史的一部著作,全书分:神奇香山、枸杞种植考略、枸杞饮食史话、宁夏丝绸之路新考、周穆王西游宁夏考证、成吉思汗病殂海原天都寨行宫考证、成吉思汗陵寝建寻踪等章节。
  • 老北京古寺庙与祭祀

    老北京古寺庙与祭祀

    本书主要介绍老北京城市建设的特点,以及居住在此的市井百姓的衣、食、住、行等。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
  • 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学在民间

    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学在民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联系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
  • 新月余晖——失落的古巴比伦

    新月余晖——失落的古巴比伦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不仅仅生活着巴比伦人,还生活着苏美尔人、亚述人、迦勒底人、波斯人以及其他民族,他们在巴比伦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共同奏响了巴比伦文明的辉煌乐章。巴比伦文明虽然早已远去,但其跌宕起伏的历史、神秘莫测的文字、辉煌雄伟的建筑、层出不穷的发明创造,至今依然让世人惊叹和折服。
热门推荐
  • 泺洲记

    泺洲记

    乘着风帆进行环球航海的苏启即将结束行程回到祖国,但是却在最后的一段航程中遭遇海啸,侥幸活下来的他被海浪冲到了一个从未在地图上出现过的世界......
  • 城主千岁

    城主千岁

    大周亡了,现在是城主的天下。这是一个战火纷飞的世界,强者为尊,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须男人当牲口用,女人当男人用,抱怨永远无法解决问题,必须有人站起来领导人们,陈瑶觉得自己可以做这个领导者。
  • 轮回主神空间

    轮回主神空间

    这是一个精神病的故事,一个浪迹在主神空间的精神病!嗯,有个性的精神病(???_??)?
  • 长门春秋

    长门春秋

    新人练笔,勿骂。
  • 花留夏

    花留夏

    花留夏被退婚了,心灰意冷之下投了湖。醒来后,可不能再委屈自己了啊......面对某人的死缠烂打,虐他!可若有一人,皑如天上雪,明如世间镜,又该如何呢?喜欢上他只是时间的问题罢了,可要忘记他,又要多久……他,一生隐忍,狠辣果决,却唯独放不下一个她,得江山易,想得她的心,却不容易。
  • 末洄天

    末洄天

    每一涅盘中真正能称为神的只有一位,在盘古之前为鸿蒙,他的涅盘称为混沌,而鸿蒙则是混沌中的至高神,而权利则可,于前一个涅盘法则的基础上做出属于自己的修改《并非不能全部推翻,就如每个王朝的交替,若舍弃之前所以,其结果可想而知。》同时掌握法则,等新天地初成法则定型,便是至高神也没法改变,不可规避,本身也被约束在天地中。
  • 再生人日记

    再生人日记

    人一定是有轮回转世这一说的,因为我就是个真正的例子,我清楚记得我上辈子我所经历过的每一件事!我的前世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女大学生,得益于我前世知识的积累,投胎转世现在的我,三岁会说三门外语,当别的小朋友连十以内的加减乘除还搞不清时,我已经会用三角函数解方程了。当然,我的记忆也在随着年龄一点一点的恢复,下面我将在此书中以日记的方式讲述我作为一个再生人的经历。
  • 论说1

    论说1

    我这人写作有个特点,一般不太会用华丽语言修饰。喜欢随意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所以文章多为白话文。但通俗易懂,读者认可就行。(哈哈!如果是一把双刃剑。)
  • 毒女狠辣:灵尊滚下榻

    毒女狠辣:灵尊滚下榻

    前有渣男庶姐联手加害,后有亲爹补刀,待嫁准国母一朝沦为和亲质子妃,遭人讥笑“废废”成双。当称王之心觉醒,且看她绝地反击,叫那毁她容貌的天才庶姐丑到灵魂深处!让那弃她如敝履的天子未婚夫和他的国家一起,俯首对她称臣!至于偏心渣爹还有对她嘲笑之人?会让他们回头来向她摇尾乞怜,疯狂跪舔!喂,身边这位灵尊大人,爱上这样巫法巫天的她,你怕也不怕?他容色妍丽,一袭紫衣,既骚且魅,道:“我的女皇,这个问题,应该留待床上慢慢儿说~”
  • 凝凡尘

    凝凡尘

    平凡少年,偶得奇遇,剑指清风,武极苍穹,战天地之大劫,守天下之太平。蓦然回首,无怨无悔,看破万般世间凡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