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257100000016

第16章 化身博士(1)

〔英国〕史蒂文森

厄特森先生是一位律师,他有一个嗜好——和他的表弟恩菲尔德一起散步。一个星期日,他俩沿着伦敦闹市区的一条小街走着。街上没有平日的繁华,行人寥寥无几。

街的拐角处矗立着一幢难看的楼房。从街道的这边看去,这座楼房没有窗户,底层有一扇门,门上既无门铃,又无门环。他们走到这座楼房对过时,恩菲尔德举起手仗对厄特森说:“你注意过这扇门没有?它使我想起了一件怪事。”

“什么怪事?”厄特森问。

“一个漆黑的冬夜,在凌晨3点钟,我穿过伦敦市区回家去。街上除了路灯,什么也看不见,人们都进入了梦乡。突然,我看见两个人影。一个身材矮小的男人在我前面疾步而行,一个八九岁的女孩沿着一条小街拼命飞跑。他们在街角处碰在一起,于是出现了可怕的场面:那男人一声不吭地在那孩子身上乱踩,孩子尖叫着。我大喊一声,朝那家伙追去,把他抓住。此时,已围上了一群人,女孩的家长和医生也赶到现场。我们一定要那坏蛋拿出一百英镑作为赔偿费,他只好同意了。他把我们就带到这扇门前,从口袋里掏出一把钥匙,开门进去。不一会儿,他手里拿着十镑金币和一张支票走了出来。支票上的金额数目不少,在支票上签名的是一个颇负盛名的人。我觉得这事有些蹊跷,这个坏蛋怎么会搞到别人的支票?这支票是不是假的?那坏蛋看出了我的怀疑,说:‘你放心吧,我可以和你一起去银行。’于是,天亮后,我们一起去了银行。结果,那张支票果然是真的。厄特森,你瞧,这件事有多么奇怪!那个坏蛋怎么会搞到一个可敬的绅士的支票呢?”

“那位签支票的人是不是住在那里呢?”厄特森问。

“他住在什么广场,不住在沿街的房子里。”

“你从来没问过那扇门里是什么地方吗?”

“没有,”恩菲尔德说,“可是我研究了这地方:它不像一所住房,只有一扇门。二层楼上有三扇窗户,全都朝向广场,总是紧紧关闭着。一层楼没有窗户,楼上有个烟囱,所以一定有人在此居住。”

“那坏蛋叫什么名字?”

“叫海德。”

“他长得什么模样?”

“我觉得他的体形有些不对头,模样奇特,令人恐怖。”

“你肯定他是用一把钥匙开门的,是吗?”

“没错!”恩菲尔德肯定地回答。

“那么,我知道那位签支票的可敬的绅士叫什么名字了。你讲的这件事与我密切相关,我们约定一下吧,以后再也不要提这件事了。”

“好吧。”恩菲尔德满腹狐疑地回答。

那天晚上,厄特森一吃完晚饭,就拿起蜡烛走进书房。他打开保险柜和里面一个上锁的抽屉,取出一个写着“吉基尔医生遗嘱”字样的信封,然后坐下,研究起这个遗嘱来。

这是吉基尔医生亲笔写的。遗嘱中宣称,如果吉基尔医生不幸身亡,其一切财产全归其朋友海德所有;如果吉基尔失踪或暂时离开达3个月以上,这位海德先生就应立即接替他。

这个遗嘱一直使律师不安:他对海德先生了解得太少了,现在他知道了海德原来是一个品行恶劣的坏蛋!

“吉基尔是不是发疯了?”厄特森自言自语道。

他满腹心事地吹灭蜡烛,穿上外套,朝卡文迪什广场走去。他的朋友兰扬医生就住在那儿。

兰扬医生正坐在客厅里喝酒。他一见到厄特森,就从椅子上跳起来,伸出双手欢迎他。稍稍闲聊一会儿后,律师就提起他此行的话题:“兰扬医生,你我都是吉基尔的好朋友,是吧?”

“当然,”兰扬医生笑着回答,“不过,现在我很少见到他了。”

“你曾经遇见过他的一位名叫海德的朋友吗?”厄特森问。

“海德?”兰扬医生重复了一下这个名字,“不,我从没有听说过这个人,这一定是吉基尔的新朋友吧。”

厄特森毫无收获地回家了。

从此以后,他开始监视那扇门。他耐心等待着。

一个晴朗干燥的夜晚,马路上冷冷清清,煤气灯静静地燃着。将近10点钟,一阵轻柔的脚步声朝这边移近。一种神秘的感觉告诉厄特森,他的努力已快要成功了,他把身子缩进那庭院的入口。

脚步迅速移近。厄特森在黑暗中向外窥视,见到了他想要见到的那个人。他身材矮小,衣着朴素;他向那扇门走来,从口袋里掏出一把钥匙,好像到了自己的家一样。

厄特森先生走到灯光下,在那人肩上一碰。

“我想,你是海德先生吧?”

海德吓了一跳,冷冷地回答:“是的。你想干什么?”

“我是吉基尔的老朋友,你一定听说过我的名字。既然我们在此相遇,我想你会让我进屋的,是吗?”

“你见不着吉基尔,他不在家。”海德说,他甚至都不抬头正眼看一看厄特森。“你怎么会认出我来的?”他突然问道。

“如果你愿意帮我一个忙,我就告诉你。”厄特森说。

“什么忙?”

“让我看看你的脸好吗?”厄特森问道。

海德犹豫了一下,就勇敢地转过身来。两人对视着。

“下次再见面时,我就认识你了。”厄特森说。

“不错,”海德说,“你最好再知道我的住址。”接着,他说了索霍区某条街的一个门牌号。

“你还没有告诉我,你是怎么认出我的。”海德说。

“是吉基尔医生告诉我的,他难道不是你的朋友吗?”

“他从来没有跟你说起过我,”海德叫道,“你在撒谎!”

说着,他轻蔑地一笑,以闪电般的速度打开门锁,钻进门里不见了。

厄特森十分沮丧地站在那里。恩菲尔德说得不错,这家伙的体形有些不对头。他的容貌丑陋不堪,他对厄特森的态度又害怕又粗鲁,还带有几分杀气。他说起话来粗声粗气,嗓门很怪。“一定还有什么别的事。”厄特森自言自语道,“这家伙简直不像个人。”

厄特森很为他的好朋友吉基尔医生担心,他于是朝医生家里走去。他敲了敲门,管家波尔来开了门。

“吉基尔医生在家吗?”厄特森问。

“你请等一下,我去看看。”波尔说。

客厅里只有厄特森一人,海德狰狞的面孔又浮现在他眼前,他不由得心悸起来。

波尔回来告诉他,吉基尔外出未归。

“我看见海德先生从那扇老实验室的门进到这所房子里来了,他这样做合适吗?”厄特森问。

“合适,”管家答道,“海德先生有一把钥匙。”

“你的主人好像对海德很信任。”

“是的,先生,他命令我们全都服从他。”

“在这儿我怎么从来没有见过海德先生?”

“是的,他从来不在这儿进餐。”波尔答道,“我们也很少在这儿见到他,他差不多总是从那扇实验室的门出入的。”

“好吧。晚安,波尔。”

于是厄特森动身回家,他的心情异常沉重。“可怜的吉基尔,”他想,“我怕他已陷入困境了。如果海德这个坏蛋知道了那遗嘱的内容,他会迫不及待、不择手段地去继承医生的遗产的。不行,我得阻止这罪恶的勾当。”

两星期后,良机来了。吉基尔邀请五六位朋友欢宴。别的宾客告别回家后,厄特森却留了下来。

“我一直想跟你谈谈,吉基尔,”律师说,“你还记得你那份遗嘱吗?”

“当然记得。”医生说。

“你也知道我从来不赞成这份遗嘱,是吗?”

“是的。”

“那么,我再说一遍,”厄特森说,“我听到了关于你那位叫海德的朋友的一些情况,他不是一个好人。”

“亲爱的厄特森,”医生说,“你太好了。但是,我的问题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严重,也不像你预料的那么糟糕。请你放心,只要我愿意,我随时都能摆脱海德先生。我答应你做到这一点。这是一件私人的事情,请你别管吧。”

厄特森稍稍想了一会儿,说:“那么我相信你。”

“太好了,不过,我还想对你提出一个要求。我对可怜的海德怀有强烈的兴趣,如果我不在人世,我希望你让他获得他应得的权益,并为了我的缘故去帮助他。”

厄特森长叹了一声。“好吧,”他说,“我答应。”

一年以后,10月里的一个寒冷的日子,一件恐怖暴行震惊了伦敦全城。案情十分简单,但却出人意外。在临河的一所房子里,住着一个女仆,在晚上11点左右,她坐在窗前,向街上张望。这时,她看见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年绅士正沿着小巷走来,他的对面,走过来一位矮个子的绅士。

当他俩遇到一起时,那位年老的绅士有礼貌地向对方致意,可是,那矮小的绅士并不答话,他突然大怒,挥舞着手中沉重的手杖朝年老绅士打去。转眼间,他将对方打倒,双脚在他身上乱跺,手杖雨点般猛击不止。

她吓昏过去。醒来时,已是夜里两点。她叫来警察,凶手早已扬长而去。死者尸横在地,遍体鳞伤,惨不忍睹。他的身上有一些钱,还有一封贴好邮票的信,写着厄特森先生收。警察盘问女仆,是否看清了凶手的模样。女仆颤抖着说,是海德先生,他曾是她的雇主。

次日早晨,厄特森驱车来到警察局,他一见到死者,就说:“我认识他,他是丹佛斯·凯儒爵士。”

“天哪!”警官惊叫道,这个案件将引起很大轰动!你也许能帮助我们破案吧。”于是,他把女仆见到的情形说了一遍,并拿出半截手杖给厄特森看。

这手杖是吉基尔的!

厄特森问:“这位海德先生是不是一个矮子?”

“是的。”警官答道。

“那么,请你坐上我的马车,我把你带到他家去。”

马车停在索霍区某街的一家门前,这就是海德上次给他的地址。

一个白发老太太开了门。她说,这就是海德先生的房子,但他不在家。他有时半夜才回来,有时不到一个小时就又出门了。他的行动毫无规律,常常一去不归,很久很久才露面。譬如昨天他才回家,而在这之前,她已经两个月没见到他了。

“我们要查看一下他的房间。”警官说。

整幢房子都不见人影。海德先生只用两间房子,里面的家具豪华风雅,小橱里放着各色名酒。可是,此刻这两间房子好像被人匆忙地搜索过似的,衣服撂在地下,衣兜都翻在外面,抽屉全部打开,炉边还有一堆纸的灰烬。警官从纸灰里捡出一本绿色的支票簿,它的存根还没有被火烧毁,在门后找到了另外半截手杖。这一来,疑云全消。警官大为高兴,他对厄特森说:“我把他攥在手心里了。他一定是吓傻了,否则他不会留下那半截手杖,也不会烧支票簿的。我们只要在银行里等他,再贴出几张缉拿凶手的告示就行了。

可是,告示贴出来后,认识海德先生的人极少,而且那些认识他的人的描述也各不相同,只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他们认为海德先生是个神秘反常的人。

厄特森来到吉基尔医生的大门口,波尔立刻把他领进大门,走向实验室。

厄特森在这里被接待还是第一次,他好奇地注视着这幢阴森肮脏的房子:实验桌上摆满了化学仪器,地上散落着开启的木箱和乱草。实验室远端有一个楼梯,上楼就是医生的书房。这是一间很大的屋子,有三扇窗户,窗外是一个庭院。炉火正旺,吉基尔坐在炉火近旁,模样就像垂危的病人。他没站起来,只是伸过一只冰凉的手,欢迎来客。

“你听到消息了吧?”厄特森问。

医生身子哆嗦起来。“他们在广场哭着,”他说,“我是在我的餐室里听到哭声的。”

“我要声明一句,”厄特森说,“我是凯儒的职业顾问,也是你的职业顾问,你总不会糊涂得把那家伙窝藏起来吧!”

“厄特森,我向上帝起誓,”医生叫道,“我已同他一刀两断,全都了结了。我知道,他现在安然无恙,但今后,谁也不会听到他的消息了,请放心。”

“你好像对他挺有把握似的。”厄特森说。

“有相当的把握,”吉基尔回答,“但有一件事,请你帮我考虑一下。我——我收到一封信,该不该交给警察呢?我拿不定主意,你能帮我决定吗?”

“你大概是怕这封信被人发现吧?”厄特森问道。

“不,海德的下场如何,我毫不关心,我同他已经一刀两断。我担心的是我的名誉,这个可怕的案件使我的名誉受到威胁。”

“好吧,”厄特森说,“把信给我看看。”

信是用一种奇怪的垂直的字体写的,签着海德的名字。信中说,吉基尔医生待他非常好,他真不该用耻辱来报答,至于他的安全,医生不必担心,他有可靠的手段来逃脱法网。

厄特森想,看来,他俩的关系并不像他先前想的那么可耻。“信封呢?”他问道。

“我把它烧了,”医生说,“我糊里糊涂地把它烧了。”

“把信给我,我明天早晨做出决定,”厄特森说,“不过,你告诉我,是不是海德要你在遗嘱中写进你‘失踪’那段话的?”

医生似乎突然要晕过去似的,他咬紧牙关,点了点头。

“我早就料到了,”厄特森说,“他原想把你干掉。”

“天哪,我得到了一次教训,什么样的教训啊!”医生用双手捂住了脸。

厄特森告辞回去。在大门口,他问波尔:“今天有谁送了一封信来?”

“没有人送信来。”波尔回答。

厄特森又疑惑起来。显然,这封信是通过面向小街的那扇实验室的门送进来的。甚至就是在医生的书房里写的。如果真是这样,就得做出不同的判断了,要更加小心才行。

半个小时以后,厄特森和他的首席秘书格斯特先生坐在自己的书房里。厄特森想,格斯特常去医生家办事,也认识波尔,他不会没听说海德先生在那里的特殊地位,也许他早就起了疑心。要是这样的话,何不让他看一看这封有助于解开奥秘的信呢?

他把信拿给格斯特,格斯特激动地研究起这封信来。

过了一会儿,他说:“先生,这家伙并没有疯,可是字迹很怪。”

这时,仆人进来了,手里拿着一个便条,递给厄特森。

“是吉基尔的便条吗?我可不可以看一看?”格斯特问。

“吉基尔医生请我去吃晚饭。”厄特森说着把便条递给格斯特。

格斯特把信和便条并排放在一起,仔细地比较起来。突然,他说:“这二者的笔迹有许多类似之处,只是字体的倾斜度有所不同罢了。”

这天夜里,格斯特一走,厄特森就把信锁进保险柜里。

“真怪!”他自言自语道,“难道吉基尔竟会写假信,还居然签上了杀人凶手的名字?”

光阴荏苒,尽管悬赏好几千镑,但海德先生却早已销声匿迹,好像世上从来没有过这个人似的。几个星期以后,厄特森才从惊恐中恢复过来。在他看来,凯儒之死已被海德的失踪抵偿了。与此同时,吉基尔也开始了新的生活,海德的邪恶影响已经消除,他经常离家外出,再次成为朋友们的宾客和主人。

1月8日,厄特森同几个人在医生家聚会,兰扬医生也出席了。可是,到了1月12日,厄特森却被拒之门外。14日,他再去走访医生,又吃了闭门羹。15日他又去了一次,又是如此。

一天,天黑以后,他去找兰扬医生。他见到医生时,大吃一惊。医生的外表变样了,像一个垂死的人。他原先红润的脸颊变得苍白,形销骨立,头发几乎掉光,看上去老了许多。更使厄特森吃惊的是他的神态和眼神,只有内心极度惊恐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神态和眼神。

“你怎么啦?”厄特森问。

“我受到一次惊吓,”他说,“永远不能恢复健康了,死亡只是几周之内的事。”

“吉基尔也病了,”厄特森告诉他,“打从那次聚餐以后,你见过他吗?”

兰扬顿时变了脸。他抬起一只颤抖的手。“我再也不想见到吉基尔,也不想听别人提起这个名字,”他哆嗦着大声说,“求你别再提起他,我认为他已经死了。”

厄特森惊奇又遗憾地叹了一口气,问道:“我们3人是相识已久的老朋友了,我能设法挽回我们的友谊吗?”

“无法挽回。”兰扬答道,“你去问吉基尔自己吧。”

“他不愿意见我。”厄特森说。

“这一点我毫不惊奇,”兰扬答道,“厄特森,我死后,有朝一日你会了解真相的。但是现在我不能告诉你。”

厄特森一回到家,就提笔给吉基尔写信,抱怨他被几次挡驾;还问吉基尔,为什么同兰扬吵架。第二天,他就收到了一封长信。

同类推荐
  • 三国2

    三国2

    本书为“日本金庸”吉川英治最耀眼的巅峰杰作《三国》第二部。作者用颇具个性的现代手法对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进行了全新演绎,简化了战争场面,巧妙地加入原著中所没有的精彩对白,着墨重点在刘、关、张、曹操等经典人物的颠覆重塑和故事情节的丰富变幻,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极大成功地脱胎换骨,将乱世群雄以天地为舞台而上演的一出逐鹿天下的人间大戏气势磅礴地书写出来。书中扑面而来的旷放雄卓之豪气、凄婉哀切之情愫、夸张幽约之谐趣,令人感慨不绝;其中的运筹与博弈、权术与诡道、用兵与驭人,则令人掩卷深思。
  • 明月出天山

    明月出天山

    阿舍,女,原名杨咏,维吾尔族,1971年生,新疆尉犁人,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毕业。银川文学院签约作家。出版长篇历史小说《乌孙》。散文《小席走了》获2004年第五届“PSI—新语丝”网络文学一等奖;散文《山鬼》获2011年《民族文学》年度奖。
  • 浮尘岁月

    浮尘岁月

    半生坎坷,却难掩潇洒豪情;一路风雨,亦难阻妙笔生花。李硕儒的幸运在于,即使他长年流落于世俗的荒蛮之地,也从未被文学之神遗忘过;反而是那样特异区域、年代的生涯赋予他丰富深厚的创作之源。他不仅在异域他乡交到了后来在中国文化界举足轻重的朋友,也收获了他一生的挚爱。这样的经历对他这样为数不多的中国传统文人而言,当然成了一笔绝不会浪费的人生财富。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故事吧。
  • 流浪星空

    流浪星空

    三体攻击人类后,父亲带着吴星云一众人逃离太阳系,并让儿子冬眠。74年后,吴星云醒来,与幼时结识的姬雪相恋,并化解了在宇宙中被其他文明发现的危机,继续在黑暗中前行。
  • 布那泉河

    布那泉河

    以一条虚构的布那泉河为叙事背景,以女主角同娜在支教过程中突然遭遇不幸的事情为故事爆发点,两代不同的人在同一个时空场景中再度重逢并发生冲突,面临困境下有的人选择妥协,有的人选择抗争,有的人选择背叛……欲望和自私之下迷失的自我,人性的正直与丢失的爱情,都在布那泉河粼粼光波里……
热门推荐
  • 月光与你皆薄凉

    月光与你皆薄凉

    一个爱一个不爱一个爱到骨子里,一个依旧冷若冰霜赤道的温度终究没能融化乞力马扎罗的雪山所以你告诉我什么是爱后来啊,那个一直缠着他的安憬沫没了他才开始慌了
  • 我用十年守护换你一生安静

    我用十年守护换你一生安静

    安静是韩生用十年等待守护的女孩。韩生是安静十年也忘不掉的男孩。十年前的碰撞,悸动,暗恋,相爱,别离。十年后的重逢,痛苦,纠结,隐忍,宠溺。无论如何,也忘不掉。“安静想做安静。”“韩生想守护安静做自己。”“安静,我喜欢你,这一次,我没醉。”“韩生,我想你,这十年,我没忘了你。”【男主女主身心干净】【小虐怡情】
  • 爱情撩人

    爱情撩人

    虽说在爱情世界里没有真正的幸福,也没有什么永恒快乐和悲伤。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爱情和婚姻一样,只有经历酸甜苦辣才会完美,没有谁能躲得过风雨般的冲涮,又有谁没有走过坎坷的路,凡是真爱过的人又几人没有被情伤过被爱灼伤过呢?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游戏。有聚有分离,有哭就有笑。有缘不见得就有份。有爱不见得就能相守。
  • 天下与世界

    天下与世界

    不困于心,不乱于情,不念过往,不畏将来。少年孤儿,生而知之,路过海角天涯,在五个奇点为轴的新世界,成为逆天强者的故事
  • 大师和玛格丽特

    大师和玛格丽特

    撒旦假扮外国教授沃兰德走访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苏联首都莫斯科,遇见莫斯科文联主席柏辽兹和青年诗人伊凡,他们不信上帝,也不信魔鬼,沃兰德逐一反驳,并预言柏辽兹当天的死亡。伊凡目睹柏辽兹被电车辗毙的惨剧,怀疑沃兰德是外国特务,紧追不舍,却被关入精神病院,并认识了大师。大师是个不知名的作家,情人玛格丽特崇拜他的才华,称他为大师,他也就以此自居。
  • 世界经典奇思妙想科幻故事

    世界经典奇思妙想科幻故事

    本书为教学课外辅助读物。补充学生课外知识,选取一些中外经典名著供青少年课外阅读。本册选取世界经典科幻故事作为经典主题。
  • 抱猫的男孩

    抱猫的男孩

    那个抱猫的男孩,从大学的时候就在寝室领养一只小黑猫。10多年来,这只猫儿陪着他经历了一段有一段感情生活,这些故事真实发生过,如今男孩把它记录下来,告诉世人,这个世界,他曾来过、他曾爱过。
  • 云中国度

    云中国度

    一朝梦醒,病入膏肓将死的她,穿越到了异世,随身携带系统,目标是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国度,以此获得寿命。她,将在这个贫乏困苦的异世,掀起怎样的风浪?又有多少人的命运,会因她而改变?
  • 诱宠小妖妃

    诱宠小妖妃

    作为一个上古妖王,凤潋因一次意外被送到了一个低级大陆。因比惹上了一个难缠的男人,表面上高冷矜贵,内心却一肚子坏水,还是个隐形傲娇……
  • 大道朝天:全国私营经济迅猛发展

    大道朝天:全国私营经济迅猛发展

    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新中国已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侧面对其进行解读。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60年是短暂的,但这60年带给中国的却是极不平凡的。60年的神州大地经历了沧桑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