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123700000031

第31章 反读《通鉴》(二)

二十一

吴人多言祥瑞者,吴主以问侍中韦昭,韦昭日:“此家人筐箧中物耳。”

这是《通鉴》对话中罕有的具有思想光芒的一句。儒家文化被认为是一种理性的文化,孔夫子说过:“吾不语怪、力、乱、神”。但是,当它与权力结合时,却不得不接受非理性的因素——汉儒以下,这些“天人感应”的奇奇怪怪的东西便开始泛滥于儒家典籍(董仲舒就是依靠这套把戏获得了武帝的宠幸)。谁要称帝,必得玩弄一番“祥瑞”的把戏,关于名姓、出身、经历,都可以编制出一番天灵灵、地灵灵的神话来,并且还有诸多确凿的实物相印证。

我不知道是献祥瑞的百姓傻,还是接受祥瑞的皇帝更傻。谁在玩弄谁呢?或者双方都心照不宣,相互冷笑?

韦昭勇敢地捅破了这层窗户纸,结果召来杀身之祸。千载而下,我依然为他的这句话喝采!他的价值,等同于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中的孩子。由美国开国元勋托马斯·杰菲逊执笔的《弗吉尼亚宗教自由法令》中说过:“真理是伟大的,只要听其自行发展,它自然会得到胜利,真理是谬误的适当而有力的对手,在它们的斗争中,真理是无所畏惧的,它只怕人类加以干扰,解除它天赋的武器,取消自由的引证和自由的辩护;一切谬误,只要到了大家可以自由反驳的时候,就不危险了。”然而,中国人从来没有享受过这样的法令的保护。因此,韦昭的一句真话就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二十二

吴主每宴群臣,咸令沉醉。又置黄门侍郎十人为司过,宴罢之后,各奏其阙失,迕视谬言,罔有不举,大者即加刑戮,小者记录为罪,或剥人面,或凿人眼。

韩非以来,中国人便把所有的智慧都用在研究如何治人上。吴主智商之高,不亚于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洞悉宇宙的奥秘,吴国的君王却洞悉人性的弱点。既然“酒后吐真言”,那么他想获得真言,便强迫臣下喝酒。那些被杀戮的大臣,大概都是些能作独立思考的人。因为有思想,便会说出一些“谬言”来。在这样的情况下,任何人都不可能保护自己,他已经没有防线了——要么变成一头的猪,要么死去,别无选择。

二十三

刘渊派大将刘景进攻西晋。刘景沉晋男女三万馀人于河。渊闻之,怒曰:“景何面复见朕!且天道岂能容之!吾所欲除者,司马氏耳,细民何罪!”黜景为平虎将军。

中国史书上的数字,有的被大大地夸张了,比如参战的军队,往往号称多少万,是实际数目的若干倍。但是,另外一些数字却被大大地缩小了,比如杀人的数字。即使这样,我还是想象不出一次驱赶群众跳河、溺死三万人的情形。即便以黄河之大,三万人的尸体恐怕也得漂浮数十里吧!

刘渊是大怒了,可是刽子手仅仅由灭晋大将军降为平虏将军而已。细民无足道,自古皆然,管你三万还是三十万,在统治者眼中,蝼蚁再多也是蝼蚁。

二十四

汉主刘聪杀太弟刘乂。死讯传来,聪哭之恸,曰:“吾兄弟止馀二人而不相容,安得使天下知吾心邪!”

鲁迅说,中国人是做戏的虚无党。“做戏”是对国民性最为准确的概括。刘聪是个杰出的演员,要是活在今天,必定能令那些演技五六流的、却自以为有表演天才的明星们汗颜。我有个结论:在这个国度里,要当统治者,而且坐稳宝座,首先得成为一个伟大的演员。

皇帝们的一生,几乎都是戏剧化的一生。莎士比亚的历史剧,比起历史本身来,太小儿科了。

二十五

东晋成帝时,皇舅庾亮当政,与南顿王宗争权,乃以谋反罪诛之。过了很久,皇帝才知道这件事,泣曰:“舅言人作贼,便杀之;人言舅作贼,当如何?”

谋反罪是不需要任何证据的,正如秦桧的名言,“莫须有”。这是一柄无论杀多少人也不会钝的宝剑,也是一柄必然会反手杀死主人的宝剑。成帝反问庾亮的话,庾亮是无法回答的。他设置的套子,既可套别人,也可能被皇帝用来套他本人。这就是“作茧自缚”。

本世纪以来,革命党兴,“反革命罪”亦兴,比古时之“谋反”更加可怕。江青之流,以“反革命罪”杀人无算。最后,最革命者偏偏被法庭宣判成了真正的“反革命”。这是一出没有人能笑得出声来的黑色喜剧。

二十六

魏主冉闵被燕王慕容俊所擒。俊立闵而责之日:“汝奴仆下才,何得妄称帝?”闵曰:“天下大乱,尔曹夷狄禽兽之类犹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邪!”俊怒,鞭之三百,后杀之。

抛开对话中的种族歧视色彩不论,冉闵是将死之人,倒也道出了几分真理来:所谓“天子”,不过是一群禽兽而已。两个争夺天下的皇帝就像两个抢布娃娃的小孩,没有“正义”可言。

二十七

赵国境内华、胡矛盾激化,权臣闵班令内外:“赵人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官悉拜牙门。”一日之中,斩首数万。闵亲帅赵人以诛胡、羯,无贵贱、男女、少长皆斩之,死者二十馀万,尸诸城外,悉为野犬豺狼所食。其屯戌四方者,闵皆以书命赵人为将帅者诛之,或高鼻多须滥死者半。

这些“细枝末节”,在大中学的历史教科书中是看不到的。我们所知道的,是一部民族亲善如一家的历史。然而,我们的祖先,早就实行过希特勒的那一套种族清洗。我们为发生在异国土地的奥斯维辛惨剧而惊异,却从从容容地放过了祖先们的滔天罪恶。

没法忘记,我们的血液里流着他们的鲜血;

倘若忘记,我们必然重复他们所做过的一切。

二十八

秦主生夜食枣多,旦而有疾,召太医令程延,使诊之。延曰:“陛下无它疾,食枣多耳。”生怒曰:“汝非圣人,安知吾食枣!”遂斩之。

跟暴君是没有什么道理可讲的。程延不愧为名医,一下子便找到了病根,没想到反倒遭杀身之祸。如果没有找到病根呢?那么,皇帝一定会斥责他说:“庸医,敢为天子治病!”把暴君当作有理智的人看待,无异于缘木求鱼。然而,这样的行径,一直被儒生们奉为最高典范。儒家经典的作用,无非就是教书生们如何做一个忠臣孝子(在忠孝不能两全的时候,则舍孝子而做忠臣)。

对明代的方孝儒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胡风,我都有些不以为然:哀其不幸,怒其“愚争”。他们的愚忠最后不仅枉送卿卿性命和自由之身,而且还连累了数以千百计的“九族”。观看那些千篇一律的、乏味的忠臣的故事的时候,我个人的意见是:若知山有虎,莫向虎山行。

二十九

在谈玄方面,王衍是大师;在治国方面,王衍是白痴。桓温北望中原,叹曰:“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记室陈郡袁宏曰:“运有光废,岂必诸人之过!”温作色曰:“昔刘景升有千斤大牛,刍豆十倍于常牛,负重致远,曾不苦一羸牸,魏武入荆州,杀以享军。”

桓温是曹操一类的实干家,自然瞧不起那些只会务虚的文人。“千斤大牛”的比喻确实很切合某些鸿儒。中国的教育,在培养纸上谈兵的赵括式的人物上,一直有其独到之处。今日学界,某些权据要津的大人物,不过是“千斤大牛”罢了。后来,柳宗元写了一篇寓言《黔之驴》,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千斤大牛”与“黔之驴”乃是一对挛生兄弟。我愿做一只老虎,将他们逐出中国的土地。

三十

燕国的左光禄大夫乙逸为官谨慎,而他的儿子乙璋却奢华享乐。逸常忧其败,而璋更被擢任,历中书令、御史中丞。逸乃叹曰:“吾少自修立,克己守道,仅能免罪。璋不治节检,专为奢纵,而更居清显,此岂唯璋之忝幸,实时世之陵夷也。”

乙逸的最后一句话颇值得再三玩味。世道从古以来就是这样,恶能游刃有余,善却寸步难行。“陵夷”二字是对乙逸这样的老实人而言的,而对乙璋之类的“太子党”而言,道路实在太平坦了,比高速公路还要平坦。所谓善恶有报,只是小说戏曲中书呆子们的一厢情愿罢了,世风从来都是“好人命不长,恶人活千年”。

三十一

秦主生醉中决事,乘醉多所杀戮。自以为眇目,讳言“残、缺、偏、只、少、无、不具”之类,误犯而死者,不可胜数。好生剥牛、羊、驴、马、豕、鸡、豚、鹅、鸭,纵之殿前,数十为群。或剥人面皮,使之歌舞,临观以为乐。

在我看过的一些美国心理片中,残忍的连环杀手多是身体有缺陷的家伙。杀戮也许是弥补缺陷的惟一方法。秦主若是现代民主社会的一介平民,他的问题自可去找心理医生解决,可惜的是,他当上了专制时代的君主。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则终有决堤的一天。就像某些人,脸上有块胎记,便对脸上没有胎记的人恨之入骨,于是他的胎记越长越大了。我常常想,“直面”是惟一解决问题的办法,可是人们往往犹抱琵琶半遮面,或者干脆学习驼鸟,埋首入沙堆。

三十二

秦主生尝问左右曰:“自吾临天下,汝外间何所闻?”或对曰:“圣明宰世,赏罚明当,天下唯歌太平。”怒曰:“汝媚我也!”引出斩之。它日又问,或对曰:“陛下刑罚微过。”又怒日:“汝谤我也!”亦斩之。

真正的专制者,是连歌颂也不允许的。清朝的文字狱,被杀头的大半是上书歌功颂德的书呆子。鲁迅说过:“在中国的王道,看去虽然好像是和霸道对立的东西,其实却是兄弟,这之前和这之后,一定要有霸道跑来的。人民之所讴歌,就是为了希望霸道的减轻,或者不更加重的缘故。”奇怪的是,半个多世纪以后,这么简单的道理却没有人明白了。《中国可以说不》的作者们一个个气吞万里如虎,我却看透了他们:骨子里是小绵羊一样的乖孩子,他们在中国对美国说“不”是不用付出任何代价的(相反还会有巨大的收益)。可惜的是,这群乖孩子没赶上那个时代,到秦主的治下去尝尝“说不”的滋味,如何?

三十三

后秦王苌与群臣饮,酒酣,言曰:“诸卿皆与朕北面朝秦,今忽为君臣,得无耻乎!”赵迁曰:“天下不耻以陛下为天子,民等何耻为臣!”苌大笑。

耻是相对的,正如道德本身也是相对的:道德是一根警棍,被有权力的人拿来痛打没有权力的人。《镜花缘》的作者看到了这一点:那个言必称道德的国度,恰恰是最缺乏道德的国度。

三十四

魏主珪徙军常山之九门。军中大疫,人畜多死。将士皆思归。珪问疫于诸将,对曰:“在者才什四、五。”珪曰:“此固天命,将苦之何?四海之民,皆可为国,在吾所以御之耳,何患无民!”群臣乃不敢言。

统治者向来不把人当作人来看待的。威廉·詹姆斯说:“人简直是食肉猛兽中最令人生畏的,他是惟一有组织地捕食同类的猛兽。”这实际上就是魏主珪的言外之意。这是一个没有坐稳奴隶的时代,争地以战,杀人盈野。我又想起鲁迅的一段话来:“中国究竟是文明最古老的地方,也是素重人道的国度,对于人,是一向非常重视的。至于偶有凌辱诛戮,那是因为这些东西并不是人的缘故。皇帝所诛者,‘逆’也,官军所剿者,‘匪’也,刽子手所杀者,‘犯’也,满洲人‘入主华夏’,不久也就染了这样的淳风,雍正皇帝要除掉他的弟兄就先行御赐改称为‘阿其那’与‘塞思黑’,我不懂满洲话,译不明白,大约是‘猪’和‘狗’罢。黄巢造反,以人为粮,但若说他吃人,是不对的,他所吃的物事,叫作‘两脚羊’。”鲁迅看透了皇帝其实都是吃人者的领袖,而中国所谓的“文明”不过是吃人者抹去他们嘴角的血迹的餐巾纸。

老百姓的生存能力与生殖能力都是极端顽强的,统治者不必担心他们死绝,因此皇帝才得意洋洋地宣布“何患无民”。

在我看来,索尔仁尼琴洋洋三大卷的《古拉格群岛》,其核心便是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人何以变得不是“人”?而我们的祖先们早就有了答案:不把人当“人”看,是统治的最高境界。也只有不把人当“人”看,统治才能持久。

三十五

秦山贼王始聚众数万,自称太平皇帝,署置公卿;南燕桂林王镇讨擒之。临刑,或问其父及兄弟安在,始曰:“太上皇蒙尘于外,征东、征西为乱兵所害。”其妻怒之曰:“君正坐此口,奈何尚耳!”始曰:“皇后不知,自古岂有不亡之国!朕则崩矣,终不改号!”

即使是马克·吐温这样的幽默大师也写不出这样的场面来。王始是个有趣的人物,他的临终之言,不仅可以压倒魏晋名士们对清谈,而且也不逊色于近世以来烈士们就义前高呼的“某某某万岁!”王始人如其名,有始有终,为理想而捐躯,理应迎入先贤祠,吃几斤冷猪肉,喝几瓶掺水的假酒。

无论是为了当皇帝还是所谓“为万民谋幸福”而被砍头,都是中了死神的阴谋。最后,剩下的便只有零零碎碎的各种“说法”。这些“说法”能否成为死者们的安慰呢?王始心满意足地死去了,以皇帝的身份死去。王始的子孙们呢?

三十六

桓玄篡夺东晋政权后,以前代皆有隐士,耻于己时独无,求得西朝隐士安定皇甫谧六世孙希之,给其资用,使隐居山林;征为著作郎,使希之固辞不就,然后下诏旌礼,号曰高士。时人谓之“充隐”。

统治者大多好名,好名者必如桓玄这般费尽心思制造“隐士”。从这里可以发现,真的隐士原本就不存在,隐只是一种姿态,一条终肖捷径。《北山移文》写隐士的心态,传神绘影。以前人们说,中国知识分子有两种选择:出世和入世。有道则仕,无道则隐。其实两种选择都是一样的:都是花瓶的命运。

惟一能与这则故事平分秋色的时事是:据报载,武汉某医院开办修补处女膜的业务,应诊者如云,大多是准备从良的妓女。我觉得,即使她们也比“隐士”们更加高尚。

三十七

燕王熙的皇后符氏卒,熙哭之懑绝,久而复苏;丧之如父母,服斩衰,食粥,命百官于宫内设位而哭,使人案检哭者,无泪则罪之,群臣皆含辛以为泪。

无独有偶,《史记》载,汉武帝时,卫后找到失散在民间的兄弟卫青,两人在宫中见面。卫后大哭,而宫女太监皆“助哭”。太史公用“助哭”二字,堪称神来之笔。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群臣迫于无奈,口含辛辣之物让自己泪如泉涌,倒也是另一种忠心。近读《古拉格群岛》,写斯大林死后,苏联人个个痛哭流涕,索尔仁尼琴在人群中,也不得不装出悲哀的样子,尽管他心里恨透了这位“教父”。

判断专制与民主,标准之一是:看这种制度是否企图控制人们的感情。

三十八

夏主好自矜大,名其四门:东曰招魏,南曰朝宋,西曰服凉,北曰平朔。

细读史书,我才发现夏国其实是最弱小的一个国家。夏主患的是中国人的常见病:语言文字征服病。鲁迅为此塑造了一个典型:阿Q。阿Q对王胡、假洋鬼子、赵太爷的态度,跟夏主对魏、宋、凉、朔的态度一模一样。汉语真有反败为胜的魅力吗?至少我就不相信。国民党败退台湾后,也患上了这种顽疾,台北市的马路皆以大陆各省省名冠之,如“四川路”、“浙江路”等等。既可怀旧,亦可壮胆。但也仅此而已。并没有因为名字一改,就“光复”了大陆锦绣的江山。

靠文字为生的人都是弱者——包括我自己在内。

三十九

竟陵王刘诞平反被镇压之后,诏贬诞姓留氏。广陵城中士民,无大小悉命杀之。沈庆之请自五尺以下全之,其馀男子皆死,女子以为军赏;犹杀三千馀口。长水校尉宗越临决,皆先刳肠抉眼,或笞面鞭腹,苦酒灌创,然后斩之,越对之,欣欣然若有所得。上聚其首于石头南岸为京观。

鲁迅说,中国从来就是安放一桌吃人筵席的地方。许多热爱中国文化的人愤愤不平:礼义之邦,个个是慈眉善目的菩萨,连蚂蚁也不会踩死一只,何来吃人?说这些话的,都是些跟摩天大楼一样高耸入云的大学者,如钱穆、如季羡林。我不得不怀疑他们是否读过《通鉴》。他们能否解释:既然传统文化如此美好,为何孕育出无数个像宗越这样的杀人狂来?

苛政岂止猛于虎!虎吞噬其他的生命,不过是因为肚子饿,目的还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倘若吃饱了,像在动物园的笼子中那么舒服,它绝对不会主动去伤害别的动物。而像宗越这样的“人”,不仅杀人,而且“虐杀”;不仅“虐杀”,而且还“欣欣然若有所得”。文革中,无数的宗越复活了。

四十

跟三十七则中燕王强迫群臣哭符后一样,宋世祖葬殷贵妃,数与群臣至其墓,谓德愿曰:“卿哭贵妃,悲者当厚赏。”德愿应声恸哭,抚膺擗踊,涕泗交流。上甚悦,故用豫州刺史以赏之。上又令医术人羊志哭贵妃,志亦呜咽极悲。他日有问志者:观那得此副急泪?“志曰:我尔日自哭亡妾耳。”

重赏之下,不仅有勇夫,还有“哭夫”。羊志相当聪明,“你哭你的,我哭我的”。你玩弄我,我岂不玩弄你,彼此彼此!一首时下的流行歌曲《一场游戏一场梦》足以概括中国的历史。

同类推荐
  • 林徽因:芳菲宛在四月天

    林徽因:芳菲宛在四月天

    《芳菲宛在四月天:林徽因美文(百年珍藏版)》最完整的林徽因美文珍藏集。多首珍贵佚诗,百年来首度惊艳面世,以飨读者。名篇名作+惊艳佚作,一代才女瑰丽的文学世界终可一窥全貌。诗歌、散文、翻译、戏剧、小说,各种文体尽数收揽,最值得珍藏的林徽因美文合集。
  • 心月何处:欧阳自远与中国嫦娥工程

    心月何处:欧阳自远与中国嫦娥工程

    本书即是全面描写这一光辉历程的纪实文学。全书分“携带一壶月光上路”、“序曲:1958”、“陨石,一部无字的天书”、“看似淡淡的喟叹里”、“月球,末路上的英雄”等二十个章节。作者从世界几大强国争相进军太空这一背景出发,以大开大阖的格局、气势澎湃的激情及目极八荒的视野,尽情讴歌了有关科技人员为了人类的未来与祖国的尊严,在太空探索事业上不断追求与奋斗中所表现出的崇高的社会责任感与神圣的历史使命感;书中同时还涉及无论是在近代化,还是现代化进程中无不艰难跋涉的一个民族的心路历程,其中所表现出的光荣与梦想、奋斗与追求,也同样令人感慨不已。这是本书的思想精髓,也是本书价值之所在。
  • 林间拾韵

    林间拾韵

    本书收录作者2006年以来所创作的古典诗词近400首。从内容看,题材丰富,感情真挚,思想深刻。从形式上看,体裁多样,手法得当,语言精美,从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上看,意境深远,风格自然。
  • 奥威尔散杂文全集(套装共6册)

    奥威尔散杂文全集(套装共6册)

    完整收录迄今所能搜集到的奥威尔一生中所创作的全部散杂文作品乔治·奥威尔(1903—1950),英国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新闻记者和社会评论家,传世之作《一九八四》、《动物农场》脍炙人口,历久弥新,被誉为“一代英国人的冷峻良心”。奥威尔可谓是20世纪发人深省且文笔最为生动的随笔作家之一,他以过人的精力和毫不妥协的语言,用笔和纸与其时代的偏见进行抗争,也因此而闻名于世。本书收集了迄今所能搜集到的所有奥威尔一生中所创作的散杂文作品,囊括了多个脍炙人口的奥威尔名篇。奥威尔散杂文全集由《奥威尔杂文全集(上,下)》《奥威尔书评全集(上,中,下)》《奥威尔战时文集》共六册组成。
  • 讲给中学生的课外知识——品·诗词古韵

    讲给中学生的课外知识——品·诗词古韵

    妙若仙境的唯美古音,美轮美奂,充满着令人无法抗拒的灵力音节,华丽大气,繁华古韵尽在讲给中学生的课外知识——品·诗词古韵。
热门推荐
  • 民国红伶往事

    民国红伶往事

    说是风流往事,然而更多的,只是红颜已逝的悲悯感怀,与不再纯净的现世现实所给予我们对于民国那质朴爱情的憧憬。佳人的爱情,沉淀于乱世。乱戢,收藏着佳人的泪与心情。看她们过往曾经的故事,就像在听一首老歌,品一杯好洒。眼前不自觉的掠过旧上海的歌舞升平,老北京的朴素大气。那些穿着旗袍的女子画着精致的妆容,慢条斯理的走卜民国的舞台。浅浅一笑,便笑得民国惊了天地,满眼满心,都是温柔的欢喜。
  • 愿千帆历尽归来仍少年

    愿千帆历尽归来仍少年

    十年前,时瑾遇到了顾笙歌,十年后,顾笙歌失去了时瑾。在这十年间,他们一起度过了很多快乐的时光,临别之际他们的约定能否实现?愿你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 云海牧鲲

    云海牧鲲

    巨鲲之中,居住着来自各个世界的穿越者,尤以地球穿越者最为强大,他们拥有各种外挂。而我,专杀地球穿越者!————本书曾用名:《如何处理仇人的灵魂》作者已完本490万字精品小说《英雄监狱》
  • 我的真爱

    我的真爱

    讲诉现代男女的爱情故事,当有妇之夫遇上今生真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病娇系甜宠

    病娇系甜宠

    【双重生】【年下病娇白切黑小狼狗X表面温柔背地黑心美人姐姐】【1v1双洁】江城许二少青年才俊,年纪轻轻就坐拥上亿资产,可惜英年早婚。十八岁公布恋情,二十岁订婚,二十一岁结婚。人人都说许太太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他却说能够再遇到她是他最大的幸运。前世,陆墨宸眼睁睁的看着她深爱旁人,又因爱而不得被逼向死亡,疯狂报复后,他最终选择了与她一样的死法,却没想到睁眼后居然能够与她再次重逢。重生后的陆墨宸决定,倾尽一切给她世界上最好的宠爱。=====前世,路昭烟所爱非人,最后落得个身败名裂,被逼自杀的结局。重活一世,她才知道,在她死后,有人为了她,疯狂报复陆家,策划谋杀案,甚至与她选择了相同的死法。=====你不愿意,我可以等,但答案最终只能是我。只要能够再次遇到你,我愿意花光我生生世世的运气。
  • 右手凶猛

    右手凶猛

    本书宣传用名《我有五根金手指》在超能力的时代,拥有五根【真·金手指】!食指复制,中指粘贴,无名指剪切,小指刷新debuff,拇指新建……世界!这右手何止凶萌,简直就是残忍。某天之骄女:哼,我可不会输给你的。陈旭对她勾了勾中指:你的天赋不错,可下一秒就是我的了!某灭世魔王:我要毁灭世界。陈旭对他竖起无名指:你很强,但你号没了!某绝命毒师:我要毒死你。陈旭鄙了个小拇指:拜托,你很弱唉!“抱歉,小小中指不成敬意,我不是针对你,我是说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 渡心经

    渡心经

    记述了作为入殓师的爷爷,从小收养了“我”,取名叶天怜。从此爷孙两人相依为命。由于爷爷经常与亡魂打交道,天怜从小就被周围的人歧视,过着没有玩伴的童年。后来因一具女尸,天怜染上寒毒之症,爷爷为救孙儿性命,必须解开女尸之谜,不得不背井离乡,爷孙两人相依为命,历经人生百态,却不断帮助别人,和道长并肩救人危难
  • 驱魔师之阴阳界

    驱魔师之阴阳界

    她是马氏驱魔龙族第四十五代传人马莉,从小就被送到乡村培训的她年仅十八便收伏了属于自己的守护神龙。以聪慧过人的头脑早早就毕业了修炼。马家虽说世代以抓僵尸将臣为己任。但是降魔除妖也是她们责任,而就在此时被盘古族封印的将臣经过千万年的煎熬再次重返人间。而游荡在时空中真正的僵尸之王真神也再度重临人间…(如有雷同,存属巧合)
  • 刁蛮美女上司

    刁蛮美女上司

    萧凌进入了一家大公司,美女成群的生活由此展开。娇俏的女秘书,妖媚的女助理,刁蛮的女总监。他借助身边这些形形色色的女人,在漩涡般的办公室争斗里一次次化险为夷,书写了一段情场得意,职场高升的奋斗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