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100000000040

第40章 秦国最后对天下的一统

从公元前259年开始,秦国步步为营,对六国的土地不断蚕食,逐渐形成了分割包围六国的局面。在这一时期,吕不韦成为秦国相国,秦王嬴政登上王位,李斯逐渐掌握秦国大权,韩非子被害、荆轲刺为燕太子丹刺杀秦王,政治局势可说是矛盾重重。

长平之战后,秦军围攻邯郸。在魏、楚、赵三国军队的夹击下秦军大败,主帅郑安乎也投降了赵国。于是六国形成了合纵抗秦的局势。但各国的合纵同盟并不牢固,双方仍然互相猜忌,无法团结一致。秦国利用各国之间的矛盾,不断兼并各国土地。在公元前242年,秦已在东部设置了东郡,将国土延伸到了与齐境相接的地方。到公元前238年,秦国的东郡地区,东北接连燕国,东部与齐相交,北围赵国,南围韩、魏。秦国自此完成了,对东方各国的分割包围之势。

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开始扫平六国,进行最后的统一战争。这一年,秦将内史腾灭韩,韩地并入秦国版图,设为颍川郡。公元前229年,秦大将王翦攻赵,赵国予以顽强抵抗,大将李牧与司马尚出兵迎击,被秦军击败,李牧被杀。随后秦军围赵都邯郸,赵人坚守一年。公元前228年,王翦大破赵军,赵王迁投降。

赵王迁投降后,秦军开始准备灭燕。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去刺杀秦王。荆轲想寻找好友剑客盖聂一同前去,但未能找到。由于时间急迫,经太子丹推荐,荆轲只好同曾经杀过人的秦舞阳一起去完成这次重要任务。

到了秦国,荆轲以进献秦王一直想得到的大将樊於期的人头,与燕国山川地图为名,要求面见秦王。秦王嬴政于是召见荆轲与秦舞阳。在秦宫里,因秦舞阳胆怯,露出了破绽,让秦王嬴政有了防备。秦王嬴政令秦舞阳滞留宫外,只让荆轲一人上殿献图。荆轲捧地图到秦王嬴政面前进献。地图中藏有匕首,图穷匕见,秦王嬴政大惊失色,荆轲则拿起匕首向秦王嬴政扑去,可惜一击未中。秦王嬴政立即要拔剑还击,慌忙中宝剑却未能拔出,只好绕着殿上的铜柱躲避荆轲。关键时刻,侍臣赵高提醒秦王,宝剑太长,应将它拉到脊梁上再拔。秦王嬴政一试,宝剑果然出壳。宝剑在手,秦王嬴政立即有了气势,反身一剑,将荆轲砍倒在地,随后有连续数剑,荆轲当场气绝。荆轲行刺失败,公元前227年,秦王派王翦攻陷了燕都蓟城,燕王喜杀太子丹向秦国求和,并被迫迁都到辽东郡。

燕王求和,秦军于是在公元前225年集中兵力攻魏。秦将王贲引黄河水灌魏都大梁,魏王假坚守不住,只得出降,王贲屠城,魏国灭亡。秦军灭魏的同时,令大将李信率领20万大军攻楚。李信在城父被楚将项燕击败,身首异处。这是秦灭六国进程中,唯一的一次重大失败。公元前224年,秦王派王翦再次攻楚,项燕在蕲被王翦击败,自杀殉国。王翦乘胜攻入楚国国都寿春,楚王负刍被俘,战国七雄中历史最为悠久的楚国灭亡。秦军灭亡了韩、魏、楚三国后,于公元前222年,再次派王贲进攻燕国,俘虏了燕王喜,燕国灭亡。秦军随后剿灭了逃到代郡割据的赵国王室后裔,俘虏了自立为王代王嘉,赵国灭亡。

公元前221年,王贲在灭亡燕国后,顺势南下灭齐。齐王建听取齐相后胜的意见,不战而降,齐国灭亡。秦王嬴政从公元前230年攻韩,到公元前221年齐王建出降,灭六国,一统华夏,只用了十年时间。自此,天下唯有大秦,一个全新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诞生。

相关链接:

冯妇重杀虎

春秋时,晋国有个叫冯妇的勇士能徒手杀死猛虎。所以,当人们一看到老虎,就叫冯妇去打,冯妇也就靠杀虎谋生。

一天,冯妇看到一只白毛大虎横卧在山坡上。他二话不说,上去就和老虎搏杀起来。冯妇的拳头重,几拳就把老虎给打晕了,最后他用两只胳膊抱住老虎的脑袋,自己的胸、腰、腿全都压在了老虎的背上,硬是把老虎的脊椎骨给压断了。老虎被打死了。冯妇一边用大手擦着额头上的汗,一边喘着粗气,眼神中充满了胜利者的喜悦。

这时,他突然看到两只小虎崽从草丛中钻了出来,奔着虎尸跑了过去,然后在虎尸的胸前来回地蹭,时不时地还叫上两声,就像小孩儿在呼唤母亲一样。冯妇直直地盯着两只失去母亲的小老虎,一点兴奋劲儿也没有了……许久,冯妇转身向山下走去,他没有去拨虎皮,扛自己的战利品——他感到自己做了一件非常残忍的事情,于是他决定以后再也不打老虎了。

从这以后一连几年,人们都没有看到冯妇上山打过老虎,却总是看到冯妇把自己种的粮食分给穷人。冯妇说:“我这是在还我过去杀虎欠下的债。”但每到黄昏,人们还能看到冯妇在园子里把木桩踢得劈啪直响。

人们都说:“冯妇的心还没有死啊,其实他还是想要打老虎的。”

果然,这一天冯妇驾车经过一条山涧,正看到前面十几个老百姓拿着棍棒把一只老虎逼到了悬崖边上。山崖很窄,只能容一个人上去。老虎和人,你望着我,我盯着你,一时都不敢动换,僵持在了那里。

恰巧人们看到冯妇驾车赶了过来,就都欢呼起来,硬拉着冯妇去帮忙打虎。开始,冯妇还推辞两下。这时老虎在山崖上叫了起来!虎啸震荡山壁。人们都吓的缩着头,捂起了耳朵。惟独冯妇的眼睛瞪了起来,简直比老虎还凶。就在人们望着冯妇的表情感到诧异的时候,冯妇大吼一声,挽起袖子就冲上了山涯……他又开始打老虎啦!

§§附录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思想异常活跃的时期,代表不同阶级,不同阶层、不同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格言其说,各持一端,对宇宙、社会、自然等诸多现象都做出了自己的解释,提出出了自己的观点主张。于是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儒、道、墨、法、名、阴阳、兵、纵横、农、杂等家相继出现,出现了思想领域里的“百家争鸣”局面。在这“百家”中主要以儒、道、墨、法四家思想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

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在政治上尊崇上古尧、舜、文、武、周公,时期的社会制度,提倡大同社会。他认为无论是国家、家庭、还是个人,都应该有尊卑观念,懂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重要。孔子的思想核心“仁”。因此,在治理国家上,孔子主张“仁政”。孔子开办了我国古代第一所私人学校,打破了学在官府的西周制度。他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教育学生,在教育上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孔子为教学方便,曾删了《诗》、《书》、《易》、《礼》、《乐》、《春秋》这“六经”作为教材。对承继上古文化做出了贡献。孔子世事后,他的弟子将他生前的言行,以及他主要弟子的言行编辑成书,就是《论语》。孔子以后,儒家学派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两个人是孟子和荀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孟子在曾到过齐、宋滕、魏等国,并担任过齐宣王的客卿,参加了齐宣王伐燕一事。孟子晚年离开齐国后,回到邹地,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一起将他一生的所见整理成书,后世命名为《孟子》。孟子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他的思想核心是“仁、义”。他同孔子一样主张“仁政”,在孔子的基础上,他又提出了“保民”思想,反对诸侯混战,对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荀子名况,战国晚期赵国人,时人尊称他为荀卿。荀子年轻时曾在齐国稷下游学,后又到过燕、秦、赵、楚等国。荀子秦国的政治十分推崇。晚年出任楚国的兰陵令,开始在兰陵家中著书。现传《荀子》三十二篇。与孟子的认识不同。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而荀子认为“人性本恶”。荀子虽是儒家思想代表人,但他的思想中有较浓的法家思想。为法家思想的代表人韩非子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在中国传统思想中,与儒家思想相提并论的是道家思想。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人称老聃。老子是春秋时期楚国人,与孔子同时。老子一生的思想精华都汇集在《道德经》一书中。他崇尚以无为治世,“为无为”,以达到“无不为”的境界。道家思想的另一个代表人人物是战国时期的庄子,也称庄周,著有《庄子》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如果老子的无为思想是面向社会,庄子的无为思想则是面向自我。他的思想中小消极避世的一面。

墨家思想对后世也有相当影响。墨子名翟,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墨家的创始人。他出身于下层人民,其主张主要是维护下层的劳动人民。他反对战争,鼓励劳动,不崇尚奢侈,提倡朴素的生活方式,其中反对厚葬的一条,与儒家思想中崇尚丧葬礼仪这一点是格格不入的。墨子的思想核心是“兼爱”和“非攻”,《墨子》一书基本上保存了他的思想。墨家的思想不大被统治阶级重视,但成了后代地层人民的帮派组织的思想核心。墨子的信徒称为“墨者”,多是劳动百姓,生活都比较艰苦。墨子死后,墨者的首领称为钜子,领导墨者活动,可以说是中国早期帮派组织的雏形。在研究中国“黑社会”的出现问题时,必然要设计到“墨者”行会的组织构成。

法家思想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管仲相齐,就多以法为依据。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李悝、商鞅、申不害韩非子和李斯。韩非子可以说是集历代法家思想大成者。他出身于韩国贵族,但因天生口吃,有才难伸,不被重用,只好闭门著述,写成《韩非子》一书。他认为“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礼之,此所以乱也。”韩非子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罢黜百家”,将法家思想发展到了端点。韩非的主张被秦王政所赏识,后韩非子到了秦国,却因同窗李斯疾贤妒能,被谋害致死。

§§附录二:铁器的使用与生产力的革新

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发展比较迅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铁器的使用和推广。铁制工具在我国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但是在战国以前,出土的范围有限,种类很少。

在战国中期,比铜坚韧的铁器得到了普及。从种类上说,当时的铁制农具有铲、锛、百、镢、锄、耙、犁、镰等等;手工工具有削、凿、斧、锤等;兵器有剑、戟、矛、镞等等,此外,还有铁鼎、铁带钩等日常生活用品。铁器种类异常丰富,已经被运用到社会生活上的各个方面。从战国中期铁器出土地点看,北起辽宁,南到广东;东起山东,西到四川、陕西,铁器的使用几乎遍及当时中国的各个地区。

由于铁制农具的出现,牛耕在农业中也得到更普及。战国时期,出现了两牛一犁的耕作方式,使牛耕劳动的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当时的铁口犁,犁头全体呈V字形,前端尖锐,后部宽阔,犁锐为直棱,使刺土能力得到加强。因此这一时期的牛耕已经不只是提高农业耕作效率这么简单,在耕作时已经可以做到深耕,使农作物更容易生长。

更普遍南到广东、耙、犁、镰等等,手工工具则随着铁制农具的广泛运用、牛耕方式的推广,战国时期的农业产量获得了巨大的提高,有效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附录三:关于木工之祖鲁班的传说

鲁班,姓公输,名般,又称公输般,春秋时期鲁国人,古时“般”和“班”同音通用,所以人们常称他为鲁班。鲁班大约生于公元前507年,卒于公元前444年,他善于土木建筑,传说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墨斗、刨子、钻子,以及凿子、铲子、锯等木工工具都是由他发明的,在中国,土木工匠们把他尊奉为“祖师”。

鲁班的其他发明

鲁班一生发明很多。在《事物绀珠》、《物原》、《古史考》等古籍中都有记载。比如说木工使用的曲尺就是鲁班的发明,所以也称鲁班尺。据《世本》上记载,石磨也是鲁班的发明。最初把磨称为石岂,在鲁班发明石磨以前,人们从事农业劳动时,去掉谷物壳皮、破碎豆麦是一件十分烦琐的劳作,开始人们是用石头把谷物压碎或者碾碎,后来则把谷物放在石臼里面用杵来春捣,都是比较费时费力的。后来,在通过不断地生产实践,人们发现与捣碎相比,用研碎的方法去掉谷物壳皮、破碎豆麦,效果又好又省力。鲁班由此受到启示,发明了用人力或畜力使它转动的石磨。磨把杵臼的上下运动改变为旋转运动,使杵臼的间歇工作变成连续工作,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无疑是一项伟大的发明。

在鲁班的众多发明中,离我们日常生活最近,最密切的,可能就是锁。锁在上古时期就已经有了,但结构都比较简单。鲁班制造的锁,外面不露痕迹,机关设在里面,必须借助配合好的钥匙才能打开。

《墨子,鲁问篇》中也记载了很多鲁班的发明。如《墨子,鲁问篇》中说:“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讲述了鲁班制作了一种木鸟能乘风力飞上高空,三天不降落的事情。《墨子,鲁问篇》中还记载了鲁班制造攻城用的“云梯”和水战中用的“钩强”,以及改造车辆,制作了由木人驾御的木车木马等事情。鲁班的事迹之所以会被记载到《墨子》一书中,是因为他后期开始信奉墨子的学说。在墨家“非攻”思想的影响下,鲁班后来不再制造兵器,而专门从事生产生活上的发明创造。

鲁班能取得众多的成就与他母亲和妻子的帮助是有关系的。传说,鲁班未成家前,做木工活,用墨斗放线的时候,都是由他的母亲帮助拉墨线头的。后来,经过多次实验,母子俩在墨线头上拴了一个小钩,放线的时候,用小钩钩住木料的一端,就可以代替用手拉线。从此鲁班一个人操作就行了,弹墨线不用再需要母亲帮忙了。后世木工为纪念鲁班勤劳贤惠的母亲,就把墨线头上的小钩取名为“班母”。与“班母”的由来相似,鲁班结婚后,做木工活就改让妻子云氏帮忙。起初,鲁班刨木料时都需要妻子扶着才行。后来,鲁班发明了卡口,顶住了木头,这样一来,也就不再需要妻子帮忙,一个人就能独立工作了。而刨木料时顶住木头的卡口,便被后人叫做“班妻”了。

另外据《玉屑》一书中记述,鲁班的妻子云氏十分聪明贤能。鲁班成年累月在外给人盖房,不仅要顶着太阳晒,有时工作正做到一半,天上就下起大雨了,这时又不能停,他就只好忍着。鲁班的妻子云氏看在眼里,就动脑筋做了一把伞,让鲁班出门做工的时候带上,好遮日避雨。人们看到鲁班用伞后,都觉得伞十分实用,也都纷纷效法,伞也就得到了普及。直到今天,伞的用途仍没有减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具。

关于鲁班的故事还有很多,不能一一叙述。他出身贫寒,所为一个劳动人民,他的故事却能广为流传,这与他对后世民生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附录四:战国时期的都市发展

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商品交换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由此刺激了市场及城市的繁荣。

在战国时期,随着商品交换的迅速发展,各国的国都及其他城市都设有用于贸易的“市”,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些市的规模也在不断增大,并且,各国对商品交换市场的建设与发展都制定了十分具体的管理制度。在秦国旧都雍东北部的战国时期市场遗址,面积约有近三万平方米,建筑平面呈“凹”字形,四周有长方形的围墙,南北长150米,东西长180米,四面围墙中间各有一座市门,入口处有大型空心砖作为踏步。在市的西边还发现有南北向的四条大街,与东西向的大街正好交错成“井”字形,可见当时的“市”是建在交通发达的地方的。

在对市场的管理上,各国对于市中的商业经营,要征收一定的营业税,对于行商,还要征收过关税,市场中所有的工商业从业者,都要征收屋基税。当时对于市中商肆的占地大小,也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如:货贵的商肆占地不得超过七尺,货贱的商肆占地不超过十尺等。为了方便管理,还将经营同类商品的店铺都集中在一起,称作“列”。同时,各国还规定市场管理人员不得欺行霸市、搞垄断经营。由于各国对商业发展的重视,在一些繁荣的城市中,市场里的商品种类十分丰富。一些繁荣的大市,常常是一大早还没有开门,就有很多顾客等在市场门外了,市场门一开,人们就蜂拥而入,开始抢购自己所需要的商品。

随着城市内市场经济的繁荣,进入战国时期以后,各国的财政收入,除地租之外,工商业税收也成为了一个相当重要的经济来源。这样一些重要的工商业城市,也就成为了各国在兼并战争中激烈争夺的对象。在当时,各国都出现了很多工商业功能非常发达的繁华城市。如秦国的雍、咸阳、栎阳,燕国的涿、蓟,赵国的邯郸、蔺、离石,魏国的大梁、安邑、温、轵,韩国的荥阳、郑、屯留、长子,齐国的临淄、即墨、安阳、薛,楚国的郢、宛、陈、寿春,周的洛阳,郑国的阳翟,宋国的陶邑,卫国的濮阳,越国的吴等,都是战国时期极为著名的工商业大城市。

商业的繁荣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推动了社会文化的发展。在繁华的商业城市中,人们的娱乐方式大大丰富发展起来,文化娱乐开始市民化,市井化。春秋以前,平民百姓们只有在社祭和腊祭时才有机会参加群众性的娱乐活动,可到了战国时期,斗鸡、走犬、六博、弈、投壶、踢球及讴歌等娱乐生活,从王宫大夫,到市民布衣都参与其中,乐在其中,据说孔子的学生子路就曾经常抱着一只大公鸡在市上找人寻斗。

§§附录五:稷下学宫与士阶层的兴起

从春秋到战国,西周的统治体系在不断瓦解,统治者的身份在不断地下移,权力先从天子转移到诸侯,又由诸侯转移到大夫,而在大夫取代诸侯,分割或夺取诸侯土地的时候,大夫门下士的地位也就随之提高。因此在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社会现象,就是士阶层的崛起。

士是西周贵族中的最低阶层,他们有一定数量的田地,受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的官学教育,能文善武,不仅有参与政治的权力,更是国家军队的中坚力量。宗族血缘关系的瓦解,使战国时期士的定义及范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战国时期的士成为对有修养、有文化的人的统称,普通人家的子弟,只有通过学习文化,得到社会的认可,就可以上升为士。如苏秦、张仪、范雎、李斯、宁越等著名的政治家,都是从布衣贫民中走出,成为士人的。战国时期各国的最高统治者,为了发展求存,都非常重视拉拢士阶层。所以,战国时期的士不只数最多,而且品类繁杂,下至鸡鸣狗盗之徒,上至将相,全有士人的身影。

士阶层的发展,思想约束的减少,为战国时期学术文化的繁荣创造了重要的条件,致使在思想界形成了众多的学术派别,号称“百家”。在战国时代的社会大变革中,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茫茫九派流中国,不同的思想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褒贬社会现实,分别提出了自已见的解和主张,从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在战国七雄中,最重理论服务于实践的是秦国,而各家学术思想云集,纷繁交融的地方是在齐国。齐国田齐桓公为广纳人才,在齐国国都临淄西郊的稷下设置了学宫,这就是稷下学宫。在稷下学宫,齐王“设大夫之号,招至贤人而尊宠之”,吸引了当时各国的学者前往齐国讲学、著述,齐国的稷下便成为了当时影响极大的学术文化交流中心。如战国时期的著名学者孟子、荀子、邹衍、淳于髡、慎到、田骈、环渊、接子、尹文等,都曾在稷下讲学。稷下学宫的规模很大,能容纳数千名学生在此学习,稷下先生淳于髡死时,为他治丧的诸弟子就多达三千人。在稷下学宫,儒、墨、道、法、黄老、阴阳、名辩、纵横、兵、农等不同的学术流派的学者纷纷登台讲学。他们一边著书立说,一边教育弟子,进行着自由的学术讨论。学者们在辩论中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学说,使稷下学宫成为了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学术繁荣的缩影。

齐国的稷下学宫兴盛于齐威王时,在齐宣王时达到鼎盛,齐缗王时,燕乐毅率六国大军攻破临淄,稷下学宫被迫解散,稷下学者不得不纷纷逃离。当田单复国后,齐襄王重开学宫,使稷下学宫再度复兴。公元前221年,齐王建不战降秦,齐国灭亡,持续了150年左右的稷下学宫也从此消失。尽管后来秦始皇焚书坑儒,杀死了大批学者,对战国时期的各家学术进行了摧残,但毫无疑问,稷下学宫对战国时期学术文化的发展促进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同类推荐
  • 我被系统放养了

    我被系统放养了

    秦天被迫穿越了,还穿越到一个战乱世界,好在老天爷可怜他给了他一个召唤系统,只不过。。。秦天:你看看人家的系统,要什么有什么,你再看看你,什么都没有,垃圾!系统:你看看人家的主角,要什么会什么,你再看看你,什么都不会,废物!秦天:那你让老子穿越过来干什么?系统:你爸爸我乐意!!秦天:气死你爹我了,貂蝉,去给我拿碗茶去去火!!貂蝉:大人,金莲妹妹已经给您去拿了。金莲:大郎,不,大人,你身体不好,大夫说不能喝茶,要喝药!!秦天:。。。。。。 (PS:这是个普通人主角,没有其他主角来的牛逼,你们看到他就会感觉是自己穿越一般。。。)
  • 奴隶翻身当天子

    奴隶翻身当天子

    丘东醒来发现自己身处陌生的张国,成为了一名奴隶,受尽奴隶主欺辱。后杀兵进山当匪,悄悄壮大力量。张国人口不足三百万,土地肥沃,周边六国虎视眈眈,因张国实力强大,各国不敢贸然进犯,但摩擦不断。天子荒淫无道,徭役赋税沉重,重用佞臣、诛杀忠臣,渐失人心,而七大诸侯间明争暗斗,终于爆发战争。丘东借乱占城池,分土地,免赋税,扩兵员,版图不断扩张。他联合诸侯,共击天子,六年时间,夺得天下。当上天子后,丘东对内改革制度,发展工商,勤政爱民;对外联合,以稳边疆。后实力大增,逐一灭掉六国,实现统一……
  • 汉末之贾政

    汉末之贾政

    初平四年,长安大乱,诸侯峰起!乱世之中,士族朝秦暮楚,两面三刀。庶子贾政南下上庸,大病一场之后……一场巨变悄然酝酿起来
  • 巫道主宰

    巫道主宰

    天地改易,谓之大劫。历劫多幸,夙世善缘。后生旷世安敢望,故事历劫徒能说。历劫而久者,金石之所以贵。历劫之下,度尽诸苦厄。历劫不死的中华文明。
  • 大唐召唤群豪

    大唐召唤群豪

    穿越大唐,巧得坑壁系统。从此方旭走上了人生巅峰!
热门推荐
  • 易烊千玺之晚夏半开

    易烊千玺之晚夏半开

    雨夜中的温暖是谁给的?那个依靠的肩膀是谁的?雨里的抛弃又是谁做的?易烊千玺,如果可以,我希望从来没有遇见过你。湖南的高三同学,北京的大一同学,两年的陪伴,你果真那么绝情?甚至于连一个背影都舍不得留给我?——夏千韩
  • 修真之从玄幻到科幻

    修真之从玄幻到科幻

    站在我们的时空线上,向前看,无数上古传说,仙佛神圣,神兽祥瑞久经不绝。向后看,科技已兴,未来大行其道,管理局、基金会、大同社,机械纪元,遥遥瞩目。过去已被占据,未来已被收束。但任他们如何收束,变数始终存在。我们故事就从一个穿越者无意中穿越到一个开辟不久的世界中展开。
  • 笔尖下的岁月

    笔尖下的岁月

    “你能理解我说的那种不认识却又认识的感觉吗?”“我是谁?我到底怎么了?为什么时间对不上?”“所有的记忆都在,却偏偏好像少了一份”今天的开始,明天的结束。我和你要么不认识,要么认识。要么是仇人,要么是陌生人。两者之间总有一者是。不管那份记忆是什么,这一刻,我们是兄弟,但是只是这一刻。
  • 再一次抱紧我

    再一次抱紧我

    他,是大家口中的冰山王子,但自从遇见她之后,自己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有趣,每一次都找她的“麻烦”。她,平常无比,却是大家口中的“学霸女。”当冰山王子碰上“学霸女”碰在一起,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注定是开花结果,还是注定是人生中的过客?一段迟迟到来的爱情即将在海斯学院悄悄绽放……
  • 穿越之遗爱在千年

    穿越之遗爱在千年

    五胡十六国,堪称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历史时期。群雄争霸,乱世纷扰,一个弱小的女子要怎样生存?民族歧义,战争不断,阻隔在他与她之间的障碍,她又将如何化解?阴谋,手段,心机,甚至背叛仇杀,她与他的相遇,是否从一开始就是个错误……
  • 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

    本书分三个部分共十三章,包括绩效管理基本理论、绩效管理流程、绩效评价方法三部分。
  • 宫宠

    宫宠

    一场阴谋,父兄被杀,丫鬟替己而亡,颜清提醒自己在为父兄、喜儿报仇之前自己不能死,否则就是对他们的不仁不义!民间流言:“右相一家因意外走水,无一生还。”看着被烧成废墟的家,颜清流下热泪,决绝转身。五年后千金归来,步步为营,踏入皇宫,脚踩皇后,掌掴太后,剑指丞相,我的仇人你们要还我的我定百倍取回,我要拿回来的,定要你们千倍奉还!此女主不是白莲花,也非圣母,该出手时就出手···喜者入坑啊。。。。
  • 双眼世界

    双眼世界

    我的眼里有另一个世界,我生活的世界又是谁的眼?正气在我身,妖邪莫害人,修仙路难走,唯有修自身,修炼,斩杀,匡正义,除邪祟,飞仙,探索,守护,神都城。
  • 真灵现界

    真灵现界

    不知何时,这里早已没有了一丝阳光,树叶透着丝丝诡异的红色,一只只乌鸦停在树梢,除此之外,荒凉的看不到一丝生气“咚…咚…咚……”钟声响起,声音却异常地低沉,好像怕惊动谁一样你眼睛看见的不一定真实,深渊早已开始凝视你,谁?才能笑到最后?
  • 三国之刘备后传

    三国之刘备后传

    穿越成刚打下汉中的刘备,且看58岁的王小刚成了刘备如何一统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