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074900000108

第108章 各科疾病中西医综合疗法(97)

(二)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风火攻目:受紫外线过度照射后,双眼突发白睛红赤,胞睑肿胀,羞明流泪,灼热疼痛,舌红苔薄黄,脉数。

【治法】祛风清热解毒。

【方药】驱风散热饮子加减:羌活7克,防风7克,薄荷7克,牛蒡子12克,连翘12克,赤芍12克,栀子12克,生地16克,黄芩12克,黄连7克,生大黄12克。兼见黑睛混浊者,加蝉蜕7克,木贼草10克,白蒺藜12克,以退翳明目。

(三)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1)局部冷敷,包扎双眼。

(2)止痛:发作时用0.5~1%丁卡因液点眼2~3次,迅速止痛,但不可多用,以免损伤角膜。

(3)抗炎:局部点用抗生素眼药水、眼药膏,以防继发感染。

(四)针刺穴位疗法

可选用合谷、太阳、睛明、四白等穴,强刺激,不留针。

(五)鲜乳点眼

可用新鲜人乳点眼;或用黄连末泡入乳点眼,以退赤止痛。

预防与护理

(1)在工地或工厂做工的人,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工作中要戴安全防护眼镜。

(2)眼球穿透伤是眼部严重损伤。病人要安静卧床,有前房出血者取半坐位。作眼部治疗时,动作要轻柔,避免给眼球任何外来压力,以免使损伤增重。

八、耳鼻咽喉及口腔科

急性鼻炎

急性鼻炎是鼻腔急性感染性炎症,可经呼吸道传播,俗称“伤风”或“感冒”。四季均可发病,以秋、冬、春季节交替气候变化不定时期更为多见,是鼻部的一种常见疾病。中医属“伤风”范畴。

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本病为感受外邪所致。肺开窍于鼻,而合皮毛,若凑理疏松,卫外不固,风寒之邪乘虚而入,皮毛受邪,人内犯肺,肺为寒邪所遏,清肃失常,而影响鼻窍的通畅;风热之邪由口鼻而入犯肺,或由风寒郁久而化热侵肺,以致肺失清肃,邪毒停聚鼻窍。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先系病毒感染所致,后又继发细菌感染。当各种诱因导致机体或鼻腔黏膜抵抗力减低时,致病病毒通过呼吸道侵入机体,或潜藏于上呼吸道的病毒乘机生长繁殖,毒力增强而发病。以后由于炎症破坏,黏膜表层细胞坏死脱落,形成黏液脓性分泌物。

治疗

(一)普通康复疗法

发热时需卧床休息,进清淡、易于消化和营养丰富的饮食。多饮水,帮助病毒及细菌毒素排出。初起时采用发汗疗法,如热水浴,或用生姜、红糖、葱白煎水热服等,可缩短病程。

(二)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1.风寒外袭

鼻塞遇寒加重,鼻涕清稀,量多。伴恶寒,发热,头痛,身痛,鼻黏膜充血轻,但肿胀较甚。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

【方药】荆防败毒饮加减:荆芥穗12克,防风7克,羌活12克,前胡12克,枳壳7克,生甘草7克。头重者加白芷12克;咳嗽重者加桔梗7克,杏仁12克;痰多者加陈皮12克,半夏12克,茯苓12克。

2.风热外犯

鼻塞,流涕黏稠,色白或黄,发热,微恶寒,口微渴。鼻黏膜充血。舌质偏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方药】银翘散加减:银花16克,连翘12克,竹叶7克,荆芥12克,牛蒡子12克,淡豆豉12克薄荷7克,芦根12克,桔梗7克。如头痛者加菊花12克;咽喉肿痛者加玄参12克,山豆根12克;口干甚者加天花粉16克;痰黄者加瓜蒌皮12克,浙贝母12克,大便秘结者加瓜蒌仁12克,火麻仁12克;发热较高者加生石膏35克,知母12克。

(三)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以支持和对症治疗为主,注意预防并发症。

(1)抗病毒治疗:病毒灵0.3克,每日3次,板蓝根冲剂12克,每日3次。

(2)早期用发汗疗法可缩短病程,阿司匹林0.3~0.5克,每日3次。

(3)对症治疗:如头痛明显者可口服阿司匹林0.3克,鼻塞者可用1%呋麻滴鼻液滴鼻。如咳嗽多痰,可用必嗽平、咳必清等化痰祛痰剂。如大便秘结者,可用大黄苏打片或果导片。

(四)单味药与经验方治法

用葱白、生姜、豆豉各适量煎水代茶饮。应在病变早期服用。

(五)针刺穴位治疗

(1)体针:可选迎香,合谷,曲池,风池,太阳穴,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分钟。

(2)耳针:取肺,内鼻,肾上腺,外鼻,肝等穴。

(六)耳压疗法

取内鼻、外鼻、肺、肾上腺、额等穴,常规消毒后,用胶布将绿豆半圆面贴于双耳穴位上,按压绿豆,使耳部产生胀重感。每日按压3次,每次按压30余下,5天换豆1次,4次为1疗程。

根据病灶部位不同分两组穴位:①阳白、攒竹或配鱼腰穴;②四白、迎香。两组穴可交替灸治。取独头蒜头2个,将蒜切成片,厚度为0.7厘米,放置在应灸的穴位上,然后将艾绒搓成花生豆大的锥形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病情急者每穴3~5壮,慢性者可灸5~7壮。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

预防与护理

(1)适当休息,多饮开水,食用易消化食物。

(2)加强锻炼,适当户外运动,增强抵抗力。

(3)在冬季易发季节,可用姜糖大枣汤(生姜9克,大枣9克,红糖72克)水煎服,以达预防目的。

慢性鼻炎

慢性鼻炎是指无明确微生物感染的鼻腔黏膜及黏膜下组织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包括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前者为鼻腔黏膜组织以充血肿胀为主的可逆性病变,后者多由前者发展演变而来,为鼻腔黏膜和黏膜下组织以增生为主的不可逆病变。本病属中医“鼻窒”,“鼻塞”、“壅塞”范畴。

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本病可因外感风寒,风热或风寒郁而化热,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彻底,邪毒滞留于鼻窍;可由鼻入肺,肺经伤则肺失宣降,故见鼻塞,肺气失宣降,可致气滞血瘀,此时鼻塞症状加重。肺气素虚,正气无力驱,邪外出,易凝聚壅塞鼻窍,而迁延不愈。小儿可因脾虚,运化水湿之力不健,致流涕不已。

◆现代医学认为:

(1)局部因素:急性鼻炎反复发作;鼻腔及其邻近病灶。

(2)物理或化学刺激:嗜烟酒过度,生活或工作环境中的有害粉尘、化学气体,以及过热、过冷、干燥、潮湿的空气等,长期接触并刺激鼻腔黏膜,造成黏膜损害而罹患本病。

(3)全身因素:全身慢性病,如贫血、糖尿病、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等。内分泌失调,如青春期、月经期、妊娠期和绝经期。长期情绪紧张或精神负担过重:可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鼻腔黏膜反应性充血。

慢性单纯性鼻炎演化为肥厚性鼻炎过程中,中间有一过渡阶段,因而两者无论是临床上还是在病理组织改变上,均无明确的界限。

慢性单纯性鼻炎在致病因素作用下,可引起下述改变:①鼻腔黏膜深层血管扩张,尤其是下鼻甲海绵状血窦最为明显,导致鼻甲肿大;②黏液腺功能活跃,分泌增多;③血管和腺体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

慢性肥厚性鼻炎在单纯性鼻炎的基础上,病变继续发展,引起纤维组织增生,导致鼻腔黏膜、黏膜下层、甚至骨膜和骨质肥厚,其中以下鼻甲最为明显。鼻甲黏膜可发生结节状、桑葚状甚至息肉样改变。

治疗

(一)普通康复疗法

加强体质锻炼,提高鼻黏膜对外界环境和温差改变的适应能力。要注意防尘,防高温,不吸烟,酗酒。

(二)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1.肺虚邪滞

鼻塞多为间歇性,时轻时重,鼻涕色白而黏,量多,遇寒加重。或伴气短乏力,大便溏薄等症。

【治法】补肺益气,祛风通窍。

【方药】玉屏风散加减:黄芪16克,白术12克,防风7克,太子参16克,桔梗7克。鼻塞重者加路路通12克;头痛者加蔓荆子12克;鼻涕较多者加白芷12克,薏苡仁25克,冬瓜子16克。

2.气滞血瘀

鼻塞多为持续性,鼻涕黏稠,不易擤出,嗅觉迟钝。伴头昏,耳鸣,记忆力减退等症。鼻黏膜充血,呈暗红或深红色。鼻甲肿大,表面不平滑,如桑葚样,触之较硬,缺乏弹性,对一般滴鼻剂收缩反应差。舌质紫暗或有瘀点。

【治法】养血活血,祛风通气。

【方药】当归芍药汤加味:当归12克,赤芍12克,白术12克,川芎12克,茯苓12克,泽泻12克,黄芩12克,薄荷7克,辛夷花12克,蝉衣7克。鼻塞较重者加地龙12克,小蓟12克,路路通12克,石菖蒲12克;涕多头重者加白芷12克,蔓荆子12克。

(三)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1.慢性单纯性鼻炎

以根除病因,消除黏膜肿胀,恢复鼻腔通气功能为宗旨。

(1)血管收缩剂:如用1%麻黄素液滴鼻,0.05%盐酸羟甲唑啉滴鼻等。

(2)封闭疗法,可用0.5%普鲁卡因,作迎香穴穴位封闭,亦可作鼻丘或下鼻甲封闭,每次1毫升,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3)中西成药:如千柏鼻炎片、鼻炎丸、鼻宝等。

(4)硬化剂下鼻甲注射:用上述治疗无效时,可选用50%葡萄糖、15%氯化钠、5%鱼肝油酸钠或80%甘油等硬化剂,作下鼻甲注射。

(5)病因治疗:找出全身或局部的致病因素,予以治疗。改善周围环境。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力。

2.慢性肥厚性鼻炎

以缩小鼻甲,恢复鼻腔通气功能为原则。鼻腔黏膜尚能收缩者;治疗方法基本与慢性单纯性鼻炎相同。效果不明显者,可作下鼻甲硬化剂注射。

3.手术治疗

对鼻腔黏膜不能收缩者可使用,电灼、电烙术。在下鼻甲经表面麻醉后,用多用离子治疗仪的电极在下鼻甲上由后向前划痕烧灼,深至黏膜下。术后1个月如效果不佳者可再次手术。对慢性肥厚性鼻炎,有息内样变者,可在局麻下行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

(四)单味药与经验方治法

玉米须50克,鸭跖草35克。鼻塞加天胡荽7克,头痛加苍耳草35克,川芎16克。

(五)针刺穴位疗法

(1)体针:取穴迎香、印堂、上星、合谷、颧髂、攒竹、风池。体虚易感者加足三里、百会。

(2)耳针:取穴神门、肺、脾、内鼻、肾上腺。

(六)饮食疗法

(1)辛夷花苏叶饮:辛夷花6克,苏叶9克,姜、葱适量。先将上4味分别洗净,一起放入锅内,加水煎煮,取汁去渣即可。每天1剂,连服3~5剂。本方具有疏风解表、通窍的作用,适用于慢性鼻炎邪滞鼻窍证。

(2)桑菊杏仁粥:桑叶9克,菊花6克,甜杏仁9克,粳米60克。前2味药煎水去渣,加入甜杏仁、粳米煮成粥即可。供早餐食用,每日1剂,连服3~7剂。本方具有清热散风通窍的作用,适用于慢性鼻炎急性发作期。

预防与护理

(1)加强钵育锻炼,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局部血液淤滞,并增强体质,避免感受外邪。

(2)积极治疗急性鼻炎及邻近病灶等。注意饮食卫生和环境保护,避免粉尘的长期刺激,戒除烟酒。

(3)避免局部长期使用血管教缩剂,如鼻眼净等。此鼻塞较重时,不可强行擤以免邪毒入耳,引起中耳炎等。

鼻出血

鼻出血是由局部或全身疾病引起的常见症状之一。轻者仅涕中带血,重者可导致出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属中医“鼻衄”范畴。

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肺经热盛迫血妄行,血液溢出脉外而致鼻衄。也可因过食辛辣膏粱厚味。致内热结于胃,以致胃火偏盛,火随经脉上行而伤及脉络致鼻衄。也可因思虑过度,饮食不节,久病等致脾气虚弱,统摄无权,血不归经而离脉道致鼻衄。也可因情志不畅,久郁化火,致使肝火内生,火随气上逆灼伤肺经,血溢出肺窍而致鼻衄。久病体虚或素体阴虚,劳倦内伤而致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失藏血之职,同时又因阴虚而致虚阳上浮,虚火上炎伤及鼻络而致鼻衄。

◆现代医学认为引起鼻出血的原因有全身和局部两种:

(1)全身原因:凡能引起动脉或静脉压力增高、血管张力改变和凝血功能障碍的全身性疾病,均可引起鼻出血。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急性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流行性出血热、麻疹、猩红热、疟疾、伤寒等。多因高热,鼻腔黏膜高度充血、干燥,以致出血。血液病,如血友病、多发性骨髓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营养障碍或维生素缺乏:如缺乏维生素C、K、P、B2、钙等。

(2)局部原因:①外伤、鼻骨骨折、鼻窦骨折、前颅底骨折、鼻腔手术创伤等,因鼻腔或鼻窦黏膜损伤而出血;②炎症,如急性鼻炎、急性鼻窦炎、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以及鼻结核、鼻梅毒等;③肿瘤:如鼻咽血管纤维瘤、鼻中隔毛细血管瘤,以及鼻腔、鼻窦和鼻咽部恶性肿瘤等;④鼻中隔病变:如鼻中隔偏曲、鼻中隔糜烂、鼻中隔溃疡、鼻中隔穿孔等。

(3)其他因素:如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肝、肾疾病,风湿热,内分泌失调所致的代偿性月经,化学药品或药物中毒,飞行、登山、潜水时气压急剧变化等。

治疗

(一)普通康复疗法

病人取坐位或半卧位,嘱其吐出流入口中的血液。有烦躁不安者,给镇静剂,但老年病人不宜用巴比妥类药物,可投以苯海拉明或非那根,以免引起严重后果。已出现休克症状者,取平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进行有效的抗休克治疗。忌挖鼻,多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二)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1.胃炎炽盛

鼻中出血量多,血色深红。身热,日渴,便秘。鼻腔黏膜充血。舌红,苔黄,脉洪数。

【治法】清胃降火,凉血止血。

【方药】清胃汤加减:生地16克,生石膏35克,知母12克,麦冬16克,淮牛膝12克,丹皮12克,黄连7克,升麻12克,藕节炭16克,芦根12克。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12克;出血严重者加仙鹤草12克,血余炭12克。

2.肝火上炎

鼻衄起于恼怒之后,头痛头晕,口苦咽干,胸胁苦满。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解郁止血。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2克,栀子12克,黄芩12克,当归12克,柴胡12克,泽泻12克,木通12克,车前子12克,生地35克,甘草7克。若出血量多者加丹皮12克,旱莲草12克,侧柏炭16克,白茅根16克;如肝阳上亢者加生龙牡各35克,代赭石35克,杭白菊12克,淮牛膝25克。

3.阴虚火旺

鼻衄量少,口干咽燥,头晕眼花,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养血止血。

【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知母12克,黄柏12克,熟地16克,生地12克,淮山药25克,茯苓12克,泽泻12克,丹皮12克,阿胶16克。如出血量多者加仙鹤草12克,藕节炭12克;如兼有气虚者加党参16克,黄芪16克。

4.脾不统血

鼻衄量少,面白肢冷,大便溏薄,鼻黏膜色淡。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健脾益气,补血止血。

【方药】归脾汤加减:黄芪25克,党参16克,白术12克,炙甘草12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陈皮7克,酸枣仁16克,龙眼肉12克,生姜12克,大枣10枚。气虚明显者加红参25克,出血量多者加仙鹤草12克,旱莲草12克,血余炭12克。

5.肺经热盛

鼻衄点滴渗出,血色鲜红,伴鼻塞,咳嗽,或有发热。舌质偏红,脉数。

【治法】清热凉血,滋阴润肠。

【方药】白芍茅花汤加减:生地12克,丹皮12克,黄芩12克,知母12克,仙鹤草13克,旱莲草13克,白茅花16克,侧柏叶13克。大便干结者加大黄12克,火麻仁16克;小便短赤者加淡竹叶12克,车前12克。

(三)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1)止血药:止血敏3克~4克,静脉滴注,每日1次。安络血20毫克肌注,每日2~4次。

(2)输血:如出血量较大,甚至引起休克者,可输入同型鲜血400~800毫升,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补充凝血因子。

(3)降压:如出血量较多,血压偏高者,可口服复方降压片1~2片,每日2~3次,或罗布麻片1~2片,每日2~3次。

(四)外治法

同类推荐
  • 内分泌科速查手册

    内分泌科速查手册

    《内分泌科速查手册》是为了适应我国医疗制度的改革和满足广大医师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务人员的诊治技能和水平,组织国内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的专家、教授,结合他们多年的临床、科研及教学经验编写的。全书由三部分组成,内分泌科常见症状的诊断、临床常见内分泌科疾病的诊疗、内分泌科疾病的特殊检查。
  • 专家诊治乙型肝炎

    专家诊治乙型肝炎

    让你了解与乙型肝炎有关的医学知识:本书尽选常见病、多发病,聘请相关专家编写该病的来龙去脉、诊断、治疗、护理、预防……凡病人或家属可能之疑问,悉数详尽解述。此书10余万字,包括数百条目,或以问诊方式,一问一答,十分明确;或分章节段落,一事一叙一目了然。
  • 沈英森验方验案

    沈英森验方验案

    本书总结了沈英森教授在临证中行之有效的验方92个及相关验案,分为肝系验方验案、心系验方验案、脾系验方验案、肺系验方验案、肾系验方验案。
  • 麻醉安全与质量管理

    麻醉安全与质量管理

    该书提供了麻醉相关技术,麻醉临床争议与进展,危重、疑难患者的麻醉及围术期管理,麻醉实践中的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介绍。该书结合临床麻醉实践情况,论述了对手术麻醉的安全和风险等方面情况的认识,提出了加强手术麻醉质量管理的建议,进而有效减少医疗纠纷,从而保证手术麻醉的安全及质量管理。
  • 临床肿瘤外科疾病治疗与护理

    临床肿瘤外科疾病治疗与护理

    良性肿瘤及临界性肿瘤以手术切除为主,需要强调的是临界性肿瘤必须彻底切除,以避免复发或恶性变。恶性肿瘤常常累及全身性并伴浸润与转移,必须从整体考虑,拟订综合治疗方案,在控制原发病灶后进行转移灶的治疗,尤其是第一次治疗的正确与否会对预后产生很大影响。
热门推荐
  • 九符歌

    九符歌

    平地惊雷震九霄,九岁郎儿劫难逃腾龙一声神符降,落难少年成天骄嫣花三掌刻龙心,成神之路谁敢挡苦酒一曲弦中殇,高歌九天唱逍遥诚为一诺许红颜,我命由我不由天
  • 仙之善恶

    仙之善恶

    这是一本:人跟仙斗,人跟魔斗,------的故事!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佑宁哲夏

    佑宁哲夏

    大城市来了灰姑娘,带着她的天真,来到她期盼已久的大学,当她遇到他一见钟情的冰王子张佑宁和个性温和对爱执着的何钟南他们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人物简介李哲夏:女主个性温和,心地善良,对爱充满逃避、自负、不相信自己。张佑宁:男主各方面全才,个性冷淡,帅到爆的校草。王雅慧:女二傲娇,心机颇深,天生的演技派。贺钟南:男二个性阳光,对人谦和,彬彬有礼,对爱执着。何雨晨:佑宁儿时玩伴,脾气火爆。赵晴言:女主的好闺蜜天生乐天派。刘宇尚:老出状况,晴言的小跟班。吴思思:女二的闺蜜,有责任心,重感情。前言如果爱,就请别放弃、缘分来之不易。要学会如何去拥有,无谓的添加色素只会让爱变质,失去了原有的味道。
  • 九重踏歌行

    九重踏歌行

    有一个衣衫褴褛,独行天下的青衫穷游侠,随手一剑,破开了一条长达三百里的阳关大道……有一个成天在柳绿江游舟的绿衣小姑娘,抱着一只会喝酒的猫,竹杆一挑,激起江面数十丈巨浪。有一个‘寒山载武’牌坊下号称‘天下行’的老道士,肩扛两座山,一座是大道,一座是苍生。有一个整日在竹林练剑,天赋平平,却有‘三指光阴’名讳的高傲剑修,练得一剑仙人跪。无数个人物汇聚成每颗大小不一样的珠子,而将它们串起来的只是一个出身富贵,背负着天下气运的世家大少爷……
  • 玄霸都市

    玄霸都市

    龙晋,原本是一名世家子弟,但因为家道中落,彻底的沦为了一名普通的低级层之一,如今的他只能依靠在网上码字为生。因为一个意外而崛起的他只将如何拿回属于他的一切呢?成熟妩媚的御姐、清纯动人的校花、家财万贯的女总裁、霸气不失性感的警花……看龙晋如何在这俘获美人心,站上至高的王位!
  • 玄界仙途

    玄界仙途

    三年前,一次外出让他从一个家族天才变成了人人躲之不及的废物,三年后,借助神秘空间再次成为众人眼中不可直视的骄阳。三年的经历让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明白了朋友,亲情,家族都是虚伪,唯一可以相信的就是实力,看一个普通修真家族的少年如何历经千难万险,最终成就修仙大道!
  • 何以来爱,之此言诺

    何以来爱,之此言诺

    “我知道,一旦错过了,那边就错过了,所以,我能不能选择不错过呢?”——封诺“恋上你,是我这辈子之幸。人都说,前世五百次回眸换来今生擦肩而过。所以,无论怎样,我都会坚持着。”——舒言
  • 穗华

    穗华

    “陛下,元贵妃,怀了龙种”“生下来,喂狗!”“陛下元贵妃,跑了!”“把手筋,脚筋,挑断!”“陛下,元贵妃,死了!”“把尸体挖出来,喂狗”“陛下,当年的事情,查清楚了,与元贵妃无关”“陛下,别刨了,元贵妃的尸体不再这里,您已经拉去喂狗了”
  • 灵云仙

    灵云仙

    《灵云仙》主要介绍了赵小武遭遇不幸,被灵真门广元子所救,拜入其门下修习功法。之后,广元子派他下山,他遇上了魔教之女,并与魔教之女结下了不解之缘。。。。。。
  • 中国家风 家训 家规

    中国家风 家训 家规

    家国一体,家国同源,家是缩小的国,国即放大的家。家风、家训、家规在岁月的积淀中已经自然而然地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本书以中华历史长河中的经典治家家书、家训、家规中的格言、俗语等为引子,以一个个历史小故事展开说明,用一段文字进行评述,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中体悟古人的家教风范,从而获取有益于当代家庭教育的精神滋养。家风、家训、家规,是千百年来先贤们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学习并弘扬它们,对我们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