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969600000017

第17章 紫砂明细(3)

几何形:以几何形体制作的造型,这是紫砂壶的大宗产品。主要有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扁圆形、筒形、半月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形体奇特多变。宜兴的制砂名手,皆能应用自如,制造出各具特色的艺术感染力强的紫砂器皿来。

筋纹形:是从自然型脱胎出来的图纹式的造型。它是把自然界中的花木等自然形态规范化,变成精巧的图纹,给人以图案美的享受,如菱花型、菊花型、葵形等等。

小壶型:是指一种体形袖珍小巧的造型。它是后来水平壶的前身。清初有些微型紫砂壶,仅高两公分左右,玲珑剔透,古雅隽秀,浑朴淳厚,造型优美。后来,小壶型发展为广东和福建人喜欢的水平壶,体形袖珍,多用作泡工夫茶。

花盆类,造型亦丰富多变。形态有圆形、腰形、蛋形、方形、长方形、多角形、折角形、筒形、升形、弓形、枕形、蝶形、豆形、叶形、竹节形,以及各类花形如菊花、喇叭花、梅花等。就花盆的口沿变化,又可分成漂口、直口、窝口和蒲口四种。花盆底则有挖足和装足之分。在陶、瓷及紫砂花盆中,紫砂花盆更适于培栽和养植花卉,即美观又适合花木的生长。

罐类及其它类,主要有罐、瓶、杯、盏、盘、碟、盒、文具、香炉、香熏、枕头、鼻烟壶、蟋蟀罐、塑像和像生器等等。其中,罐、杯、碟等,可与紫砂茗壶配套,组合为成组茶具,更显高雅端庄。

这个时期,见于文献著录的紫砂陶艺名家很多,这里只能对其中两位最有成就的作点介绍。

惠孟臣,明末天启至崇祯年间的制砂名家,以善制小型紫砂壶闻名于世。他制的梨型小壶,壶体加盖呈梨形,浑然一体,线条流畅,色泽鲜艳,美丽温润,为其代表之作。他迎合了时代风尚,专制小壶,除梨型之外,鼓腹、圆腹、平肩、高身、束腰等惠孟臣明末朱泥壶型,都具特色,趣味盎然。孟臣壶的突出特点是,茗壶小品,小中见大,倾注流畅;壶身素雅无纹,色泽纯洁艳丽,器表打磨光亮明快。他烧造的小壶型制,对后来影响很大,如清康熙,雍正年间的惠逸公,小壶之巧,可与孟臣媲美,世称“二惠”。惠盂巨喜用竹刀刻款,器盖内篆书题铭“永林”二字。后仿者有用“孟臣”或“惠孟臣”铭款的,也有在器表刻郑板桥的名言;“难得糊涂”字样小壶的,显然都是冒名之作。小壶捏制不易,烧焙火候难于掌握,因此,仿制高手之作,又十分困难。

惠孟臣孟臣款的砂大壶

陈鸣远,本名远,号鸣远,又号鹤峰。他是清初制壶名匠陈子畦之子,自幼酷爱紫砂,是继时大彬之后清康熙、雍正时期最著名的紫砂大师。《宜兴县志》有载,称他为“壶隐”;吴骞说他“一技之能,问世特出”,甚至供春、时大彬也“无以远过”于他。

他制作的花树柴砂壶、松竹梅“岁寒三友”壶、梅干壶、束柴壶、瓜棱壶等,大都取自然界中物体之自然形体的精髓,把紫砂壶变成为有艺术生命的雕塑,富于生气和活力。他的南瓜壶,制作极为精妙、驰名中外。壶身作南瓜形,壶咀堆雕瓜叶,壶把饰瓜茎纹,壶盖呈瓜蒂状,叶脉筋络自然逼真,巧夺天工,妙趣盎然。壶质温润,色呈桔红色。壶身一侧刻楷书“仿得东陵式盛来雪乳香”十字,落款鸣远,下盖阳文篆书“陈鸣远”方印一枚。在陶艺技法上,他很善长雕镂,积泥堆花,能塑造出种种形态优美,立体雕饰感强,变化莫测的紫砂壶型。如葵花八瓣壶,扁小精巧;方壶,设计大胆,具几体图形之美;石榴形壶,构思巧妙;松段壶,挺拔稳重,功力根底造诣极深。他创作的壶式,对后来紫砂壶的发展,影响很大。

吴骞在《阳羡名陶录》里说:鸣远名噪一时,其“足迹所至,文人学士,争相延揽”。他曾去桐乡,在善画工诗的汪柯庭家,为其制做紫砂器。后又到海宁,与杨中讷、曹廉让、马思赞等文人才子交友,为他们制砂的同时,携手合作,制做的茶具雅玩种类不下数十种。除紫砂茗壶外,所制紫砂案头摆件和陈设饰品,皆有创意,风采奕奕。如异兽、梅干笔搁、三足龟提梁水注、伏蝉叶形碟、南瓜水滴、莲花瓣形水洗、竹段臂搁和八仙小件等,雅逸趣致,使人爱不释手。据张燕昌记,曾往桐乡汪柯庭家,得赠陈鸣远所制砚屏一个,高约六寸,阔约四寸,双面刻楷书诗题,一面为米元章的《重虹亭》诗,另一面镌汪柯庭的《双钩兰》诗。其书法娇健有力,具晋唐风格。可见,紫砂名师与文人结翰墨缘,文人参与紫砂的制做,甚至“尝为陈鸣远提刀”创作,对提高紫砂技艺,产品创新,是大有益处的。他捏制的紫砂小件工艺品,如栗子、核桃、花生、菱角、茨菇、荸荠等,称清供果子六款,小巧灵笼,形态逼真,楚楚有致,堪称佳作。他的像生板栗,形态、大小、砂色、均若真栗,栗根盖篆书阳文“鸣远”方形小印,仅半分大,却一丝不苟,精研有致。果子六款,后人仿制者不少,其实最早就始于陈鸣远之手。他的紫砂作品很多,不乏创意新品,虽然在李景康、张虹的著录中,只选用了十件,但是,却开了有清一代紫砂工艺的新局面。

五、清代后期的紫砂器

在中国陶瓷史上,惟有紫砂名家高手与社会上的文人结合,携手合作,共同探讨,巧妙地把中国传统的雕塑、诗词、绘画、金石、篆刻等技艺与紫砂泥的特质相结合,对紫砂器的发展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创作出许多名驰寰宇的佳作。这是我国陶瓷界的优良传统,值得珍惜,提倡和发扬。

中国紫砂艺师与文人雅士合作,如果说是从明代中叶时大彬受文士品茶论壶的启迪,改制小壶开始的,中经清代前期陈鸣远的推进,文人学士参与紫砂器的制作,那么到了清代后期,又经陈鸿寿的倡导,并与陶艺师共同开拓广大,将紫砂器与诗书画印艺术相结合,并以其独特的风貌,格外引人注目。

陈鸿寿,号曼生,浙江钱塘人,生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故于道光二年(1822年)。他与黄易、奚罔、赵之深等称“西冷八家”,以文学、书画、篆刻闻名。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他赴江苏近宜兴的溧阻任县宰三年,不仅常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文人墨客玩赏紫砂器,更因自己的酷爱,在“公余之暇,辨别砂质,创制新样,手绘十八壶式”,请制砂大师杨彭年等,按式制作。所制壶底多钤“阿曼陀室”铭款,把下用制砂者印章,如“彭年”之印。因此,这种合作署铭的茗壶,被称之为“曼生壶”,或“曼生铭,彭年制砂壶”等。曼生壶的显著特点是,造型比较简练,多取圆、方几何形,着重于壶身取平面,不加彩,亦少纹饰,易于在面上镌刻书画铭款。作壶铭者,除陈曼生本人之外,多为他的幕僚江昕香、高爽泉、郭频迦、查梅史等人。

陈曼生瓦当壶

陈曼生“手绘十八壶式”,是否只有十八款式?究竟是哪十八壶式?疑惑很多,现已无从考定,因为曼生当年并未指定哪些壶式是属于十八款式的。据一些紫砂名家推断,当年陈曼生设计的壶式,绝非这么少的款式。又据上海博物馆收藏《阳羡砂壶图考》中著录的一件茗壶,壶腹镌“曼公督造茗壶第四千六百十四,为祥泉清玩”十八字,可知曼生壶的数量不下几千件,亦可能说明其壶式当为不少,只可惜现今传世的真品不多了。后人所谓的“十八壶式”,很可能是穿凿附会的成分居多,亦可能是近代人士从陈曼生监制的壶中精选出来的款式,归纳为十八壶式。近仿曼生壶者也不少,但不同的人所造的十八壶式,又皆不相同,有的甚至可能根本不是陈曼生设计或监制的款式,而是由民间混淆其中的。

陈曼生瓦当壶

曼生壶的设计与制作,先由陈曼生设计壶的式样,然后交由杨彭年、邵二泉等名家手捏成型,待紫砂泥坯半干时,再由陈曼生等人用竹刀雕刻,多镌诗词,亦或诗词书画兼有,最后才入窑烧焙成器。与陈曼生合作制茗壶最多,也最有名气的是杨彭年。其代表作如三足扁壶、仿古井阑壶、合欢壶、匏瓜壶、笠式壶、提梁壶等,制作都很精致。壶的坯体坚致,质地细腻。壶体重心低稳,壶面光泽明快。壶身表面行书,刀法纵肆爽利,很注意与壶的形状切合,使壶形和铭款相得益彰。故这种紫砂茗壶颇有“文人化”的情趣,从而开辟了紫砂陶器的新境界。它不仅受到社会上许多人的青睐,扩大了紫砂壶的销路,而且重倡手工捏制法,对宜兴紫砂陶业的振兴及后世的影响,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杨彭年制的刻书画筒形壶,有确切纪年。壶盖面上镌行书“蕉雪子摹,己卯冬月作”九字,“己卯冬月”当为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冬的作品。壶体呈上侈下敛的圆筒形,短流、平盖略有弧度、桥式钮。壶盖子口制作巧妙,圆略不规,捻转即合,提钮全壶随之而起。壶身镌楷书偈语及坐佛一尊。底钤阳文篆书“杨彭年造”方印。杨彭年造另一件有纪年的圆珠形壶,造型呈圆珠形、圆把、短流、盖钮拱起,与壶身的弧度趋一致,圆弧润滑。壶身一面刻山石画,另一面镌行书小诗一着,并纪年“甲辰九月子治”款,壶底钤“杨彭年造”阳文篆书印。“子治”,即瞿子治;

“甲辰九月”,即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九月。首都博物馆也收藏有杨彭年制、瞿子治铭的紫砂壶一把,壶体呈圆鼓形状,盖及底皆圆平展,似蒙鼓皮。壶腹一面刻竹枝一束,另一面配短诗及“子治”铭。壶的把下刻“彭年”款,底钤阳文篆书“杨彭年造”方印。由此可知,杨彭年制砂壶,除曼生题铭外,还有他人。

杨氏(凤年)竹段壶杨彭年除制紫砂壶外,也做其它紫砂品种,如仿古井阑水盂,仿国山碑花瓶、八角杯、菱花杯等,都很得心应手,以精巧取胜。

仿国山碑花瓶,是他取材于江东第一古碣孙吴国山碑的造型而再创作的产品,瓶身呈筒状略扁,敛口。通体镌刻长篇篆书碑文,字体大小划一,排列整齐,刀法爽利,风格古朴,堪称一件杰作。碑文末近器底部位,用阳文篆书“彭年”小印一方,底面镌楷书题识及款“戊子仲秋阳羡路衮补之识”,可知此瓶当作于“戊子仲秋”,即道光八年(1828年)之秋。另外,他制的紫砂杯,器壁很薄,做工细致规整,杯内及圈足内均施白釉,釉面满布鱼子纹开片,外口沿刻一周回纹边饰。杯身刻行书五字短句,署“彭年”铭款。首都博物馆藏杨彭年制紫砂小杯,形制同上,不同之处,杯体装有螭虎状把。

杨氏(凤年)风卷葵壶

杨彭年并杨氏“一门眷属”,都是制砂壶名手。其弟杨宝年,妹杨凤年,都曾受到陈曼生的鼓励和支持,并按式制壶。尤其杨凤年,是位女制砂艺人中的佼佼者,喜做自然形茗壶,如梅段壶、竹段壶等,皆出自然,造型简练。她制做的梅段壶,是以梅椿一段为壶形,腹面贴塑梅枝,枝上梅花盛开,枝干以断枝瘿节饰之,极富生态。壶钮、把及流皆用梅枝装束,与壶体融合,宛若生成一般,自然流畅。壶底钤圆形阳文戳记“杨氏”小印一枚。全壶体态秀丽,构思巧妙,梅的境界,引人入胜。

杨彭年之后,清代后期的制砂高手当推道光、咸丰年间的邵大亨。其人文献记载甚少,然而,就其传世作品来看,构思奇巧,工艺精湛,确非一般陶工可比。他制的紫砂茗壶,在形态上是把视觉的美感与实用的价值揉在一起,使紫砂壶的造型愈臻完美。他首创的鱼化龙壶,巧思出众,格调高雅,为国内孤品。圆形壶体作海水波浪纹,线条流畅,简洁明快。鱼龙吐珠,神韵生动。壶盖波涛叠起。立体雕饰的龙首探出,伸缩自如,配以龙尾壶柄,浑然一体。犹如蛟龙腾游在海浪之涌,优美灵活,神采奕奕。壶盖内钤阳文楷书“大亨”瓜子形印。

八卦纹束竹段壶是邵大亨的代表佳作。壶身用六十四根细竹段围成,腰中紧紧束以圆竹一根,三十二根短竹段分为四组,由腹部伸出,以为四足。如此结构,不仅使壶体上下一致,显得格外协调,而且增强了稳定性。壶盖及把、流,构思一返用竹的旧套路,将盖做成伏羲八卦方位图,盖钮居中,呈太极图式,而将壶把及流,堆雕为龙头形象。壶盖内钤瓜子形阳文楷书小印“大亨”二字。纵观全壶,立意新颖,做工精益。在结构上,反映了作者的易学哲理思想,通过艺术手法,将《易经》中“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一本万殊的两分法,具体而巧妙的应运于一件紫砂茗壶上,给人以知识性;在工艺上,十分讲究,如把壶体的每根竹段,都雕得一般粗细,即根根毗邻,又根根相间,工整而光洁,看不出有丝毫的修整痕迹。又如竹段顶端,逐个雕饰小圆圈,细微巧致,以示竹心中空,形似真竹。全壶比例协调,壶把、壶咀与壶口的高度相近,把与咀所占的空间也大致相同,使得砂壶平衡感和稳定感,都得到了加强。

邵大亨的制品,传世的不多,亦极少有带年款的。现知唯一一件铜提梁圆胆壶,底部刻有:“秋天明月桂花香,岁次甲辰孟秋之月”款,殊属难得。此壶当是清道光二十四年,即1844年造,对考证其生活时代,应当说是有价值的。

清同治、光绪年间,制砂高手黄玉麟、余生、陈松亭等,发扬与名人文士合作制砂的优良传统,并产生了一些流芳后世的佳作,亦值得一提。

黄玉麟制,吴大铭提梁卣,坯体似汤婆,短流略曲,圜形底,盖钮若古镜。高圆弧提梁,近流处分成二股,于器肩部相交。

其造型浑厚,轮廓线流畅。泥色暗红,满布金黄斑点如桂花,俗称“桂花砂”,色泽莹雅。器盖内钤椭圆形的阳文楷书“玉麟”小印章,底钤“斋”阳文篆书方印。“斋”,即吴大,江苏吴县人,同治戊辰即同治七年(1868年)翰林。他很欣赏宜兴紫砂器,常邀聘黄玉麟等紫砂名艺人为其造壶,或仿古式,或制新式茗壶。黄玉麟制砂壶。从不马糊从事,务必精心构思,累积日月始成。由是,他的作品,倍受世人的青睐。据云,他制茗壶,“每柄售两金,须穷极之时再造,否则百金不能强也。”他还与清末著名画家吴昌硕往来密切,所制孤菱壶,坯体坚致,表面光洁明快。

壶身刻楷书“诵秋水篇试中冷泉青山白云吾周旋”十五字,并镌刻阳文篆书印章式的铭款“吴昌硬书”。字体娇健有力,刻工犀利舒展。

与黄玉麟同时代的余生,同吴大、赵松亭等文士交往,合作制砂壶,亦有成就。余生制造的扁壶,浑圆雅朴,颇具大家风度。壶身一侧刻饰幽兰一丛,另一侧镌铭“衡门托迹,沁水乐饥”,末署“东溪”。盖内钤阳文篆书“余生”小方印,底钤阳文篆书“斋”方印。“东溪”何许人也?据云姓赵名松亭,清同治、光绪年间人,精于刻陶,颇善古人笔意。他常为紫砂艺人刻陶铭,并很注重与器物的形制相协调。现藏南京博物院的竹节提梁壶,署“东溪刊”;另一件紫砂壶,则刻“东溪仿古”;而藏香港艺术馆的一对题诗仕女紫砂枕,又署“东溪制”铭。此外,还有别署“东溪生”、“东溪渔隐”的,皆刻得心应手,刻工精湛入微。不仅如此,他也善长书法写字,如现存扬州文物商店的刻字提梁壶,壶身一侧写并刻“林间暖酒烧红叶”句,就署“东溪写并刻”。可见,紫砂陶器上的文字笔墨,不仅要有坚实的书法功底,而且要靠刻工的以心就手,以手合物,才真正能体现刻陶艺师的风采。

六、明清紫砂器的鉴定

同类推荐
  • 织染雕刻(下)

    织染雕刻(下)

    《中国艺术史话》虽然不是我国出版艺术类百科全书的第一部,但却是目前国内内容最全、规模最大的一部。全书文字量达300万之巨,收录图片3000余幅。按照分卷内容编排,有绘画、书法、建筑、雕塑、音乐、舞蹈、文学、戏剧、影视、工艺美术、民间艺术、艺术品收藏等35卷。可以说,这部百科全书是我国出版界又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尝试。
  • 音乐之趣

    音乐之趣

    本书由46篇文稿组成,介绍了许多情趣盎然的音乐知识和意味深长的音乐史料。
  • 音乐之源

    音乐之源

    《音乐之源》一书,由81篇短文组成,每篇大多千字左右,都是人们最关心、最常用的音乐文化知识,力求比较系统、简洁、准确地介绍这些音乐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并突出其知识性、通俗性、趣味性。
  • 被选择与被遮蔽的现实

    被选择与被遮蔽的现实

    中国电影中的现实主义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它的身上体现出了极其明显的意识形态性.从1930年代到1970年代,政治意识形态对电影的强势介入和强力干预,将中国现实主义电影逐渐引向“一元化”的封闭发展道路。在新时期电影中,对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偏离和迷失,也让中国现实主义电影遭遇了新的尴尬与困惑。
  • 建筑艺术与绘画

    建筑艺术与绘画

    一提起埃及,也许在你的脑海里会立即浮现出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形象吧。是的,耸立在尼罗河畔的古老而庄重的金字塔,已成为世界文化之瑰宝,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热门推荐
  • 国民男神是病娇

    国民男神是病娇

    『1v1双洁』世界很大,我去过无数国家世界很小,兜兜转转你依然在我身边【叮!您的奶茶已送达,常温七分糖】
  • 三国大集会

    三国大集会

    没想到有一天平静的生活终究是被打破了,不说了,我陪曹操打麻将去了
  • 仙女下凡中

    仙女下凡中

    2024年5月20日大殿中,正举行秦言与沐莲的婚礼。
  • 腹黑情侣对对碰

    腹黑情侣对对碰

    一天,突然收到爹地妈咪的信,要去“圣莉亚”学院上学。难道是有什么阴谋?去就去呗,还惹上一大堆烦人的事,还能好好上学了?“你,必需是我的!”纳尼!我,我,我还没答应跟你回家呢!
  • 一如仙途

    一如仙途

    万千大世界,九层登仙台,千年修仙路。茫茫众生,浮浮沉沉,不知化蝶远去,还是一梦入凡尘。
  • 星尘大海星辰脑域

    星尘大海星辰脑域

    新人之作,未来之想,是非对错,自有后人评说。饱读诗书书生一生,弃笔上马戎马背一世,不如以其文治国,以其武安邦。兴衰犹如白驹过隙,理想的国度是南柯一梦,或是长久千古在发展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危机究竟是谁来拯救,又是谁来主宰这个世界
  • 我21岁的特工女友

    我21岁的特工女友

    深夜突遇美女校花,却阴差阳错的发现,全校男生心目中的完美女神,竟然有着不为人知的身份!表面酷酷的小妞,实际上却是一个菜鸟特工,秦铭一个堂堂黄阶后期的高手,却被美女胁迫,无奈的担当起了这个酷小妞的全职保姆,额,不,是全职男友!
  • 给串冰糖葫芦,嫁你啦

    给串冰糖葫芦,嫁你啦

    女“给串糖葫芦,嫁你啦!”男“这是真的吗?感觉瞬间被幸福击中胸膛,甜腻腻的!”女“你看我长得这么漂亮,会是个狼心狗肺的骗子吗?”男“不像!”女“那你还不赶紧去买?饿死啦...........”男“好好好.............哈哈哈............那你等我啊!”男子一边走,一边心想,“出门大吉捡到宝贝了,这么美丽的女子,只需一串冰糖葫芦就打发了,太好养了................”
  • 沙雕总裁计划

    沙雕总裁计划

    第一次写文,采用了很多别的套路。沙雕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