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968200000015

第15章 附录(2)

再往后,楚国被秦国所灭,《山海经》很可能与其他典籍一起被收藏于秦王朝图书馆内(在此之前,吴军亦曾攻入楚都,不知是否有文献典籍的转移)。此后,刘邦率兵先入咸阳,秦王朝图书馆的大量文献典籍被萧何收取,并成为汉王朝图书馆的重要文献资料来源。至此,《山海经》一书才逐渐被汉代学者所知,可惜司马迁在写《史记》时,由于不能很好地解读《山海经》的内容,而未能引用其资料信息。

《山海经》一书成为显学而为天下学者所知,是西汉末年的事情。公元前26年(汉成帝河平三年),汉成帝为了扩充国家图书馆馆藏,一面向天下征求遗书,一面命光禄大夫刘向等人对各类古籍进行大规模的编校整理,其中即包括《山海经》的编校工作。公元前5年,刘向之子刘歆(后更名为刘秀)子承父业继续古籍整理工作。此后不久,刘歆便提交《上山海经表》,将原来流传的三十二篇《山海经》,整理校订为十八篇的《山海经》,我们今天看到的各种版本《山海经》均源于此。事实上,《山海经》在汉代受到各界人士重视,与刘向父子以及东方朔等人的努力分不开,因为他们根据《山海经》的记载,解释了许多远方异国的异俗异物和出土文物现象。

需要指出的是,刘歆所校订的十八篇《山海经》原版,以及其所依据的三十二篇《山海经》原版,均早已失传。《山海经》在汉代中期流行一阵之后,便重归于平寂。大约三百年后,东晋学者郭璞(公元276—324年,具有方士色彩)对《山海经》进行了全面的校订和注释,从此《山海经》一书又重新流传于世,至今不衰。

关于《山海经》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即《山海经》与《山海图》的关系。我们今天看到的山海经图,多为一幅幅线描的怪兽人神插图,它们大体出自明代学者王崇庆的《山海经释义》(附图一卷)、清代学者吴任臣的《山海经广注》(附图五卷)、清代学者汪绂的《山海经存》(附图三百余幅)。此前,宋代画家舒雅、南朝画家张僧繇亦画过山海经图,可惜均失传了;晋代名士陶渊明有诗曰:“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从他的咏山海经诗中可推测,其所见到的图仍然属于插图性质,当与郭璞所见类似。

至于刘向父子、东方朔、司马迁等人是否见到过山海经图则不得而知。由于《山海经》的许多文字都具有“看图说话”的性质,因此不少学者相信《山海经》乃是对《山海图》的文字说明,而《山海图》最初是被大禹铸在九鼎之上的,后来部分图又被画在楚国祠堂的墙壁上,并不断出现在汉代的石刻画像里。

应当说明的是,具有“看图说话”性质的山海经图属于自然地理图和人文地理图,因为它们有着地理方位信息的内涵,因此与后世的山海经插图性质完全不同。笔者推测,最早的《山海图》应当图文并茂,其上既有图形图画,也有文字,还有大量图画式的文字(或许类似东巴文字,以及某些岩画、陶画图案)。其实,汉字的前身是象形文字,象形文字的前身是图画,而我们祖先在发明并广泛使用文字之前,曾经历过一个相当长的用图画记录信息的时期(配合以神话传说)。事实上,远古有关八卦图、河图、洛书、白泽图的传说,其实质都是用图画记事,其中河图、洛书属于自然地理图,白泽图则属于人文地理图。

虽然遗憾的是,我国远古时代的自然地理图和人文地理图均失传了,但是,《山海经》却奇迹般地流传至今。根据笔者的研究,《山海经·五藏山经》是帝禹时代(公元前2200年前)所进行的国土资源普查的考察报告,当时所绘地图即早已失传的《山海图》。为了再现《山海图》,笔者与画家孙晓琴女士合作,自1995年起陆续绘就350幅白描暨水彩山海经神异图(昆仑出版社出版)、上百幅国画山海经神异图、数十幅山海经艺术地理复原图和山海经远古部落文明图组画,并于1999年9月9日创作出巨画《帝禹山河图》,画高5.4米、宽7.8米,将《五藏山经》记述的447座山,以及相关的水系258处、地望348处、矿物673处、植物525处、动物473处(其中许多神异动物实际上是由人装扮的)和人文活动场景95处全部绘出,显然这是数千年来的首创,具有极高的科学、艺术、收藏价值,亦可告慰帝禹在天之灵。

事实上,《山海经》是记录中华民族文明与文化起源与发展的最珍贵的历史典籍之一,它是一种与金字塔、兵马俑同样重要同样有价值的人类文化遗产。这正是笔者要历时二十余年探索山海经来龙去脉的原因——那是来自远古的信息,我们有必要倾听倾听再倾听,只有这样人类的生存经验才能延续下去。

从清明上河图到帝禹山河图

中国人绘画的历史,肯定比使用文字的历史更悠久。事实上,中国的象形文字,原本就是一幅幅图画。在早期的中国象形文字里,有许多地名用字,这些地名字的图形结构往往就是对当地的地形地貌的描绘,也可以称之为地图。

在中国古代绘画门类里,含有地理、地形、地貌和人文景观的绘画作品,通常被归入山水画或界画(以建筑物为主体),以及风俗画,例如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五台山图》。

地图是地理科学范畴的词汇,如果在其中注入文化艺术内涵,那么就可以称之为艺术地图。同理,在绘画作品中如果有着丰富的地理、地形、地貌信息,同样也可以称之为艺术地图。巨画《帝禹山河图》,则是一种新形式的艺术地图。

清明上河图

北宋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当时的宫廷画院学生王希孟,年仅18岁,用一幅整绢创作出《千里江山图》(横1191.5厘米,纵51.5厘米),轰动一时。或许,张择端创作《清明上河图》即受此事件启发。

画家张择端,字正道,一字文友,东武(今山东省诸城市)人。宋徽宗时为宫廷画家,活动于政和、宣和前后(公元1111-1125年)。张择端少年时到京城汴梁游学,后学习绘画,擅长界画(主要表现建筑物及其地理方位内容的绘画种类),尤喜画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自成一家。张择端的绘画作品除《清明上河图》外,还有《西湖争标图》,描绘端午节龙舟竞渡的场景。遗憾的是,现存历史文献并无张择端生卒年月的记载,而他从事绘画活动期间,也正值蔡京、童贯等奸臣当朝,宋江、方腊起义,宋徽宗禅位,金兵屡犯,北宋王朝旋即蒙受“靖康耻”(1126年底)。

《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风俗画与人物画、山水画和界画相结合的巨幅绘画作品,长卷绢本,纵25.5厘米,横525.5厘米,画面面积1.36平方米,描绘的是北宋京都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在清明节这一天的市井风俗景观。该作品以汴河船运场景为核心,采用“散点移动透视”的写实绘画技法,依次绘出沿途茅蓬村舍、扫墓送碳、南商北贾、市井桥梁、大街小巷、官府宅第、寺庙道观、百肆杂陈,以及当时社会各阶层人物500余人(包括服饰、动作、神态和相关的器物、牲畜)。《清明上河图》自问世后,经历代名人收藏,已成为中国古代绘画珍品,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而民间复制品(包括绘画复制品,以及浮雕、刺绣等其他绘画艺术载体复制品)则广为流传。

敦煌五台山图

敦煌第61窟有一幅壁画,内容是五台山全景,高3.42米,横13.45米,总面积46平方米。画家(无名氏)从鸟瞰的视角,描绘出五台山地区地形地貌和寺庙景观(多达176座建筑物),朝拜人(多达400余人)的行貌,所绘地理范围从河北省井陉县到五台山,涉及沿途百余公里的山川地貌(其路线与穆天子西征的前段路途相同)。

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曾经三赴五台山,目的是寻找一座唐代木结构的寺院,名叫佛光寺,然而三次寻访均未果。一个偶然的机会,梁思成见到了敦煌第61窟的壁画“五台山图”,上面清晰地标注着一个名叫“大佛光之寺”的寺院。

1937年6月(幸亏赶在日本法西斯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之前),梁思成先生以“五台山图”作为考察路线地图,与妻子林徽因一起带领中国营造学社几名成员进入五台山地区,寻找佛光寺。梁思成夫妇按图索骥,终于在第4次上五台山的时候,在深山密林中找到了这座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的寺院佛光寺,这是他们一生中最重要的发现之一,从此佛光寺被国际建筑界称作“亚洲佛光”。

帝禹山河图

画家孙晓琴根据笔者(王红旗)对《山海经》的远古信息解读以及地理方位的全面考证,于1999年9月9日绘制完成巨画《帝禹山河图》,将《五藏山经》记述的东西南北中5个区域26条山脉447座山,及其相关的258处水系、348处地望、673处矿物、525处植物、473处动物、95处人文活动场景,基本上全部绘于42平方米的画面之上。此图是根据古文献记载重新复原绘制的历史最古老、画面最大、文化内涵最丰富的艺术地图,具有极高的科学与艺术收藏价值。

《帝禹山河图》采用鸟瞰、侧视等多种视角和比例变换,描绘的地理范围,南至台湾海峡,北至蒙古高原,西抵天山山脉,东达日本列岛。根据《帝禹山河图》可以直观地了解到古今地形地貌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海岸线与湖泊上,因为山脉在几千年的时间里是不会有大的变化的。具体来说:

一、当时华北地区的海岸线比今日偏西,胶莱平原尚被海水分隔。

二、当时的黄河河套一带为湖泊或沼泽,如今这里是肥沃的良田(黄河百害,唯富一套,指的就是河套地区的良田)。

三、当时北方有许多大湖泊和湿地,如今它们基本上都已经干涸了。

四、今日的长江中游平原,当初是广阔的湖泊湿地(云梦泽)。

五、《山海经·五藏山经》很少记述今日华北平原和黄淮平原的人类活动情况,表明当时这些地区属于沼泽湿地,因此不太适宜人类的定居生活。

艺术地图,大有前途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地理范围是一个城市的一条河(街道),涉及面积数十平方公里,其画面场景距今890余年。

《五台山图》描绘的地理范围是一个区域的群山和建筑群,以及相关的山脉(太行山山脉、五台山山脉),涉及面积数百平方公里,其画面场景距今约1500年。

《帝禹山河图》描绘的是华夏大地,涉及面积数百万平方公里,其画面场景距今4200年或者可能更远。需要指出的是,《帝禹山河图》系现代人根据历史文献复原再现那个时代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而《清明上河图》和《五台山图》则是当时的人根据当时的情况绘制的当时的场景并流传至今。

综上所述,艺术地图,无论是古人所绘,还是今人所绘,都属一种高度信息集成的绘画品种,可以记录并直观地表现某个历史时期在某个地理区域里,发生过或者存在着什么样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对比之下,普通的山水画,或者随意涂抹的山水画,由于它们缺少明确的地理方位信息和历史时间信息,因此其信息价值也就不可能很高。

从这个角度来说,艺术地图就像是一幅定格的历史新闻图片,具有时间、地点、事件新闻三要素。由于艺术地图具有这种其他绘画品种所没有的艺术特点,因此它也就具有不能替代的独特艺术价值和广阔的艺术前途。

事实上,我们需要创作绘制许多艺术地图。例如,《华夏远古文明图》、《炎帝事迹图》、《黄帝山河图》、《帝舜南巡图》、《大禹治水图》、《穆天子西征路线图》、《秦皇一统图》、《大汉雄风图》、《盛唐景观图》、《唐僧取经路线图》、《郑和下西洋路线图》、《万里长征路线图》,以及《人类文明景观图》、《世界华人景观图》,等等。

一朵梅花是美丽的,一只虾米是有趣的,一山一水是令人向往的,一笑一颦是令人回味的。但是,我们的宇宙,我们的自然,我们的生命,我们的乐趣,并不总是或全都是上述这些常见的事物。我们的艺术家有责任再现更多更广更深层次的各类事物及其场景,这是因为一个原子也同样是美丽的并且可以欣赏的,一条基因也是一种艺术的存在,而各个时代的山河人文景观同样属于艺术描述的对象!

嫦娥的伟大献身精神

嫦娥奔月是中国远古神话传说,寄托着人类星际旅行的愿望,其文字记载首见于《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恒娥窃以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怅然有丧,无以继之。”高诱注:“恒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食之,恒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这里《淮南子》避汉文帝刘恒讳,将恒娥的“恒”字改为女字旁,“恒”与“常”通,“常”用于女性名称时亦作“嫦”。

对于嫦娥“窃仙药”的行为,历代文人亦多有微辞,他们认为嫦娥在月亮上“捣药”,以及变成丑陋的蟾蜍,都是对她的惩罚,她应该后悔才是。例如,唐代诗人陈陶《海昌望月》称:“孀居应寂寞,捣药青冥愁。”李商隐《嫦娥》云:“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笔者认为,上述文人都误解了嫦娥奔月故事的科学文化内涵。事实是,嫦娥“窃药”和“奔月”,是在履行女巫职责,为了拯救生灵、禳解天灾而英勇献身。2009年10月3日中秋节,笔者夜观明月,触景生情,认为有必要再撰一文为嫦娥“窃药”正名。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

所谓常羲“生月十有二”,即制定一年十二个月的历法;所谓“浴月”,实际上是演示月历的巫术形式。这表明我国目前使用的农历(属于阴阳合历),最迟在《山海经·大荒四经》时代就已经形成了(《大荒东经》同时还记有“羲和生十日”,即十日为一旬,属于太阳历)。据此可知,常羲亦即嫦娥乃是观察月亮圆缺运行的天文巫师。

笔者在二三十年前就指出,嫦娥奔月与羿射十日、女娲补天、十日炙杀女丑、夸父逐日、共工撞倒不周山,还有至今仍然在我国流传的近百个有关多日多月并出的民间故事,记录的都是同一次天地大冲撞事件(天外星体撞击地球),以及当时人们所采取的巫术禳灾活动。嫦娥所“窃”之“药”实际上是一种深度迷幻有毒之药,其目的是通过象征着以身许月的“奔月”来禳除“带来灾难的怪月”,并为此勇敢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许多科学家都相信,月球上的陨石坑有一部分是月球的卫星(笔者建议称之为“护星”)落月时撞击形成的。与此同时,笔者认为还有另一种情况,即月球的护星被地球捕获,先是成为地球的临时卫星,然后渐渐地接近地球,并最终落到地球上。具体来说,7500年前至11000年前,曾经有一颗月球护星被地球捕获成为地球的临时卫星。此后这颗临时卫星与地球大气层剧烈摩擦发光,并分裂成数块,这就是十日并出、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共工撞倒不周山等神话传说故事的由来。有关详情可参阅八纮九野丛书《解读远古密码》(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神秘的星宿文化与游戏》(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全本绘图山海经》等书,以及《我们远古祖先经历过的天地大冲撞事件在民间留下的不灭印记》、《嫦娥:禳灾巫术的牺牲者》等文。

同类推荐
  • 回族解读

    回族解读

    本书为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六篇论文论述了回族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在构建和谐民族关系中的作用。第二部分选择全国十个省区的回族地区,逐一解读其文化特点,第三部分是作者对吉尔吉斯斯坦东干族(中亚回族)的面面观。
  • 心灵对话:中国古代绘画精品探赜

    心灵对话:中国古代绘画精品探赜

    编辑藏画集工程之浩繁,对我而言,可谓经历了人生的再次选择。编辑工作开始之初,踽踽独行,困难远比想象大得多。《诗经》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究竟能否善终,心中委实动摇不定。
  • 水浒黑白绰号谭

    水浒黑白绰号谭

    长期以来,世人对《水浒》人物及其姓名和绰号颇有兴味,它们已被视为水浒文化的标识,它所特有的艺术魅力,可以说是空前绝后。如天罡星群中林冲的绰号“豹子头”,王英绰号“矮脚虎”等,认识、研究中华人文,可以借读本书人物的绰号,探寻它们的由来、发展和影响,以及它们所蕴涵的社会众生相和时代风尚。
  • 不可不知的世界5000年神奇现象

    不可不知的世界5000年神奇现象

    本书涵盖了现今世界神秘现象的广博领域,从不可思议的人体潜能到匪夷所思的动物世界,从令人咂舌的植物撷取到神奇诡谲的时空传奇,种种无奇不有的自然奥秘让人疑惑:乌尔禾城的“鬼怪声”是怎么回事?人类到底有没有极限?生命力超强的火山口生物是什么?蛋壳上的星辰图案从何而来?为什么会有“轻如鸿毛”的树?时空隧道到底有着怎样的秘密......在向读者展现神秘现象的同时,也对这些神秘现象采取了客观的评论,旨在正确地引导读者认识这个世界。
  • 青山依旧在:明清文化简史(中国文化简史)

    青山依旧在:明清文化简史(中国文化简史)

    本套书稿是一部按朝代对中国古代文化进行梳理的历史类普及读物,分为春秋战国、秦汉卷,魏晋南北朝、隋、唐卷,宋、元卷,明、清卷,共4卷。本书是本套书中的一卷,内容为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中国文化。全书体例规范、内容翔实、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是一套中国古代文化入门级的读物,有助于读者快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
热门推荐
  • 盛丹追仙记

    盛丹追仙记

    丹家是向阳帝国第一炼药家族,人丁兴旺,一场聚变,顷刻被灭门,盛丹是丹家幸存者,且看主人公如何为了家族大仇而努力。
  • 六域十八界之星神归来

    六域十八界之星神归来

    宇宙,其广无垠,人口数以亿记,在那里曾有一位强者称霸大陆,名响宇宙!一人独闯山海域,一天一夜喝尽酒池,九进九出神魔域……那人,封:星神
  • 天此

    天此

    被皇帝派去寻找龙魂草的乔玄在路上遇到的一切事改变了全部的格局
  • 爱喝水的侦探

    爱喝水的侦探

    学生时代发生意外的张梓睿,他从小就有着与常人不同的性格和思维能力。二十多岁的他,看他如何破解发生在面前的各种案件,千奇百怪的犯罪手法,精妙绝伦的推理,绝对让您大呼过瘾!每个章节都有前记,其中有我自己对生活各种现象的感悟,希望能解决大家的迷惘,改变大家生活的态度。
  • 魔法大变身

    魔法大变身

    十年寒窗苦读,上了狼窝专科?打了校长女儿?和校草传绯闻?被人孤立怨恨?惹人羡慕嫉妒?我配不上校草?因为我长得丑?我要大变身!性格变!外貌变!我变!我变!!我变变变!!!****************************真的好希望大家能收藏下。。。555555······
  • 公主难追,腹黑世子矜持点

    公主难追,腹黑世子矜持点

    一个厚脸皮,一个低情商,到底是谁在扮猪吃老虎?最后说一句,简介?不存在的。
  • 奥特曼之末世寻路者

    奥特曼之末世寻路者

    我是毁灭光之国的罪魁祸首,我还导致了自己星球所有人的灭亡,但那有如何,你想对我的兴趣有何说教吗。我喜欢战斗,喜欢研究,喜欢寻找乐趣或是制作乐趣……
  • 夜叉传

    夜叉传

    这本书要写的是夜叉(梦神)一族的故事,夜叉是梦世界的守护神,是一个被全宇宙遗忘的群族,但他们比神族、魔族、精灵以及修士们都强大太多了……
  • 孤道寂剑客

    孤道寂剑客

    一剑穿痕万仞天,一诗浪迹天涯闲!末法时代,我欲修仙,抛七情六欲,走我之剑道,看凡世红尘......某村镇一小子,因中二修仙,竟....
  • 绝色帝女

    绝色帝女

    一界冰熙大帝身陨重生之一个废物身上,关于前世的记忆全无。不过不要紧,只要她冰熙的神魂不死,那就看她如何从一个“废物”身上,一步步崛起,改天换命,苏醒记忆,找到害她身陨的人一一报仇。从此翻手为云,覆手为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