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38700000002

第2章 禅海钩沉(2)

某时代,有一个国王,想找一个宰相,后来找到一个可以当宰相的人。先说要杀他,经人解说,于是要他用一个盘子,盛上满盘子油,从东城捧到西城,不准滴出一滴,否则即杀头。这个条件,很不容易做到。他走到路上,有他的父母妻子哭他,他没有看见。有顶美的女人,从他身边走过,看的人不知有多少,他没有看见。后来忽然又来了一个疯象,吓得满街的人,乱跑乱跳,可是他一心一意在盘子上,仍然没有看见。不久又遇到皇宫失火,一时救火抢火,闹得纷乱不堪,并且在殿梁上的一窠蜂子,被火烧出,到处飞着螫人,这人虽然被螫了几下,可是始终没有感觉到,仍然专心致志地捧着油盘往前走。最后,他竟达到了目的地,一滴油也没有滴下来,于是国王便拜他做宰相,以为一个人做事,能够这样专心,便是喜马拉雅山,也可以平下来,何况其他?

在11世纪时,中国的法演和尚,也曾经讲了一个故事。其目的在教人自己找办法。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个大庙,叫五祖寺,寺中有一个和尚,人问他禅是什么,他说:“有两个贼,一个老贼,一个小贼。老贼年纪老了,于是一天他的儿子问他:‘爸爸!您老了,告诉我找饭吃的方法吧!’老贼不好推却,便答应了,一到晚上,老贼就把小贼带到一富人家,挖了一个洞,进到屋里。用百宝囊里的钥匙,将一个大柜子的锁开开,打开柜门,叫他儿子进到里边。等他儿子进去了之后,他又把柜子锁了,并且大喊:‘有贼了!有贼了!’他便走了。富人家听说有贼,赶紧起来搜查,搜查结果,东西没丢,贼也没有看见,仍然睡去。这时锁在柜子里的小贼,不晓得他父亲什么用意,只想怎样才能逃出去,于是就学老鼠咬衣裳的声音,一会儿,里边的太太听到,就叫丫环掌灯来看衣服。刚一开柜子,这小贼一跃而出,一掌把丫环打倒,把灯吹灭,竟逃走了。富人家发觉后,又派人直追。追到河边,这小贼情急智生,把一块大石头,抛在河里,自己绕着道儿回去了。到得家里,看见他父亲正在喝酒,就埋怨他父亲为什么把他锁在柜子里。他父亲只问他怎样出来的。他把经过说了之后,老贼便捻髯微笑道:‘你以后不愁没有饭吃了!’像这小贼能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便是禅了。”

上面两个故事,一个是印度的,一个是中国的。从这两个故事,可以看出印度禅与中国禅的区别。因为印度禅是要专心,不受外界任何影响;中国禅是要运用智慧,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打破障碍,超脱一切。印度禅重在“定”;中国禅重在“慧”。

二、中国禅宗的起来

往往一个故事,有两个不同的说法。从前有一个裁缝,辛辛苦苦地省下钱来,送他儿子念书,他自己仍旧做工。有一次,儿子寄信回家要钱,裁缝不认识字,请隔壁一个杀猪的看信。那个屠户也只认得几个字。便念道:“爸爸,要钱,赶快拿钱来!”裁缝听了很生气,以为儿子从小学念到中学,从中学念到大学,还不知道一点儿礼貌。后来有一位牧师来了,问裁缝为甚生气。裁缝把原委告诉他,牧师说:“拿信给我看看!”牧师看了信,便说道:“你错了!这信上明明写着:‘父亲大人膝下:我知大人辛苦,老是不敢多用钱。不过近来有几种必不可少的书籍和物件要买,我的鞋子也破了,我的袜子也穿了,希望大人能寄给我半镑钱,我很感激,倘若能寄一镑的话,那更感激不尽!”裁缝听了,很高兴,并且问牧师说道:“信上真的是这样写的吗?如果是这样,我立刻就寄两镑钱去。”这便是一个故事的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杀猪的说法,一种是牧师的说法。

现在讲中国禅宗的起来,也有两种说法:

(一)旧说,也可以说是杀猪的说法。相传灵山会上,释迦拈花,只有大迦叶微笑,于是释迦将“正眼法藏”传给大迦叶。从大迦叶以后,一代传一代,传到二十八代,便是菩提达摩。达摩在梁武帝时(520或526年)到广东。从广东到金陵(南京),见过梁武帝,因为武帝不懂“正眼法藏”,于是达摩渡江而去,并且有“一苇渡江”的传说。渡江后,至北魏,住河南嵩山,面壁九年。当时他有两个弟子,一个叫慧可,达摩很赏识他,于是将法传与他。从达摩起,为东土的第一代,慧可为第二代,再传僧璨为第三代,道信为第四代,至第五代为弘忍。五祖弘忍在湖北黄梅县修行,他门下有两大弟子:一个有学问,叫做神秀;一个没有学问,是广东人,叫做慧能。当时一般门徒,以为传老师衣钵的,一定是班长神秀,对于外来的广东佬,很瞧不起,只叫他做劈柴挑水的工作。一天,弘忍欲传法,召集门徒,令各作一偈,谁作得好,便传衣钵。当时大家都毫无疑问地以为是班长,但神秀也不敢直接交卷,只题一偈于墙上,偈曰: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五祖看了,觉得也还不错,以为一个人能够这样修行,也可以。当时交白卷的门徒,个个都把神秀所做的偈,念来念去,被厨房里的慧能听见了,也做一偈,请人题在壁上。偈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五祖看见了,说:“不行!”用鞋将偈擦去。但到半夜,五祖竟亲至厨房,将法传与慧能,令他即速逃走,躲过几年,方可传道。

慧能走了之后,大家知道五祖已将法传与广东佬慧能,都很惊讶,就去追他,不过追不到了。

慧能到了广东,躲了许多年,才公然传道。但那时神秀已在北方自称六祖了。慧能只能在南方传道,正好像孙中山先生当时只能在广东一带宣传国民革命一样。

慧能后有二大弟子:一为怀让,一为行思。怀让后又传马祖(道一),行思后又传石头(希迁)。马祖石头以后,宗派更多,总之,从如来拈花,到南能北秀,南派五宗,这是旧说。

(二)新说:也可以说是牧师的说法。所谓牧师的说法,以为前二十八祖的传说、拈花微笑的故事,都是假的,这些考证,说来很长,我只讲一点儿。

二十八祖之前二十三祖,还有一点根据,因见于《付法藏因缘传》,(按:此书六卷,元魏吉迦夜等译。)这书乃是叙说印度北方罽宾国一个学派的传授,和禅宗并没什么关系,而且印度人对于历史很不重视。印度向来没有历史,所以印度人向来没有历史的眼光,缺乏时代的观念,后来西洋人用希腊的材料(如亚力山大东征等事),和中国的材料,才勉强凑成一部印度史。因此,《付法藏因缘传》所说的,也不见得可靠。即就该书记载而言,到了二十三代师子和尚,因为国王反对佛教,他被国王杀了,罽宾国的佛法在那时也就绝了,后来讲佛法传授的,因为讲不过去,不得不捏造几代,以便传到达摩,当中加了四代,至达摩便是二十八代。此二十八代,就有两种说法,现在所传的与从前的不同。我上次说过:保存古代禅学史的,一为唐代敦煌的材料,一为日本的材料。从上面两种材料,足以证明现在所传的二十八代,始于北宋杭州契嵩和尚的伪造,(按:契嵩始作《传法正宗定祖图》,定西天之廿八祖,谓《付法藏因缘传》可焚云。)即将原有之二十四五七代改易,将二十六代升上去,并捏造两代。此种说法,曾经宋明宗明令规定(按:嘉祐七年,即1062年,奉旨把《定祖图》收入藏经内。),从《传灯录》一直传到现在。

由此可见佛家连老祖宗都可以作假!

中国禅学的萌芽

我们现在拿敦煌本一看,还可以看出当时禅宗争法统的激烈。大家都知道中国只有六代,至于印度,究竟有多少代呢?有的说八代,但释迦与孔子同时,到梁武帝时约千余年,八代总不够吧?于是有二十八代说。但师子杀头了,于是有二十三代说,二十四,二十五,二十九代说,甚且有五十一代说。优胜劣败,折中起来,于是采取二十八代说。

关于二十八代说法的变迁,既有敦煌的本子及日本的材料可证,我曾在《记北宋本六祖坛经》那篇文章里,列了一个关于二十八代传法世系的传说异同对照表,可以参看。

如上所说,佛家对于老祖宗都可以作假,其他自可想而知。常言以为达摩未来中国以前,中国没有禅学,也是错误。关于古代禅宗的历史,有两部可靠的书。一是梁慧皎作的《高僧传》(止于公元519年),一为唐道宣作的《续高僧传》(《自序》说“始距梁之始运,终唐贞观十有九年”,即止于645年)。在慧皎著书的时候,达摩还没有来,《高僧传》中已有21个学禅的,可见梁代以前,即已有这些个学禅的了。

至《续高僧传》中,有133个学禅的,到唐初止。这都有史可考。并且自后汉末至三国,已有许多书谈到学禅的方法,可见中国从2世纪就有了禅学的萌芽。到了晋代(2世纪的晚年),敦煌有名安世高的,译出《道地经》《大安般经》等书,有支曜译出的《小道地经》。3世纪的晚年(284年),有竺法护又译出一本大的《修行道地经》。到了晋末,大约是404年,长安有一位大师鸠摩罗什,译出大批佛书。这是就北方说,至于南方,410年,庐山也有一位印度和尚名佛驮跋陀罗的,翻译了一本《达摩多罗禅经》,当时慧远还请了许多印度和尚帮助他。顶好笑的,刚才我不是说过菩提达摩吗?《达摩多罗禅经》是410年就译出来的,(按:达摩多罗亦古梵僧名:有四人。)菩提达摩是于五百年以后才到中国,乃后来讲禅宗传授的,竟把两个人混作一个,或称为“菩提达摩多罗”!在梵文中,菩提达摩是Bodhi dharma,达摩多罗是Dharmatrata,明是两字,岂可混为一谈?总之,我们要知道在达摩以前中国就有人学禅了。说达摩未到时中国没有禅学,那完全是错误的。

佛道通气

上次说过,修了安般法门,可以得到五神通,即天耳通,天眼通,如意通,他心通,宿命通等。当这种调和呼吸、修练神通的法门盛行的时候,正是魏晋士大夫崇拜老庄,谈论虚无,梦想神仙的时候。因为佛教最高的境界,是涅槃,是四大皆空,和道家的虚无相似;又有各种方法可以学到顺风耳、千里眼种种神通,也近于神仙之术;所以佛道两教,在当时很能发生关系。3世纪时,中国最著名的和尚道安便把佛法看作“升仙之奥室”,他曾说过,从一数到十,从十数到一,无非期于“无为”和“无欲”,以得到最高的“寂”而显神通。例如他《序安般经注》上说:

安般寄息以成守,四禅寓骸以成定;寄息故有六阶之差,寓骸故有四级之别。阶差者,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级别者,忘之又忘之,以至于无欲。

既“无为”又“无欲”,便可到最高的“寂”。到“寂”以后,便神通广大:

举足而大千震,挥手而日月扪,疾吹而铁围飞,微嘘而须弥舞。

后来慧皎也曾说到禅的最高境界,在得神通,仿佛与神仙相似。例如论《习禅》,他说:

禅用为显,属在神通。故使三千宅乎毛孔,四海结为凝酥,过石壁而无壅,擎大众而弗遗。

佛教“简化”

当3世纪到4世纪间,时人已有主张整理佛教的了。中国固有的宗教,向无天堂地狱之说,也没有灵魂轮回之说。不过鬼是有的,但鬼也可以饿死。印度方面,则上有三十三天,下有一十八层地狱。所以自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中国人好像“小巫见大巫”,惊叹佛教的伟大,五体投地地佩服,于是大批翻译佛教的经典,但经典渐渐地太多了,教义太伟大了,又觉得不能完全吞下,于是又想把佛教“简化”起来。上次说过,佛教要义在慧定,慧帮助定,定帮助慧,互相为用。当时人觉得印度禅太烦琐,像什么数息啦,什么四禅定啦,什么四念处啦……因此,江西庐山有一位慧远大师(按:道安的高足弟子),自创一宗,就是净土宗;并结一社——一个俱乐部,叫做莲社。他以为佛门的精义,惟在“禅智”二字。他尝说:

三业之兴,以禅智为宗。……禅非智无以穷其寂,智非禅无以深其照。然则禅智之要,照寂之谓。

不过从前的禅,既觉得过于烦琐,自有简化的必要。当时从印度传入一种《阿弥陀经》,很简单(按:只一千八百余言,人称为《小经》。)。上次所说的印度禅,有五种安般法门,其中的念佛观便是净土宗的法门,《阿弥陀经》便是念佛观的经典。此经外,尚有《无量寿经》等。经中说西方有一净土,叫做极乐国。那里有无量福,无量寿,无量光;有阿弥陀佛(按:梵语Amita,即无量之义。);有四时不谢之花,八节长春之草,花鸟都能念经,满地尽是琉璃。欲至其地,惟有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两字,梵音读作“哪嘛”(Namah 或namo),是敬礼的意思。只要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便可到极乐世界。何等简单!这就是当时佛教简单化的运动。

同类推荐
  • 交往理性与权力批判(曹卫东学术文集)

    交往理性与权力批判(曹卫东学术文集)

    《交往理性与权力批判》既是作者对法兰克福学派发展沿革的小记、对哈贝马斯个人及其思想关键词的剖析,也同时阐明了作者自身如何从理论和思想上向哈贝马斯靠近,涵盖作者同哈贝马斯的个人交往、哈贝马斯与中国学界的交往、国人对哈贝马斯思想理论的接受过程,等等;此外作者还专门梳理了著名的“1968”学生运动的历史细节,重点凸显了在此运动中法兰克福学派与学生的各种互动及交锋。
  • 孔夫子的麻辣学堂

    孔夫子的麻辣学堂

    你必定也已经知道,孔丘老师早就不满足于旅游教学的形式,为了把自己的思想更加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们,他便决定不再到处闲晃,专门开办一所成功学校。这可是个干载难逢的机会,上了他老人家的课,成功还不是手到擒来之事!你若还是不信,不妨先去试听两节再下定论。瞧!学校已经打出广告:孔氏成功学校,历史悠久(两千余年),师资优良(圣人亲传),免试入学,欢迎试听!没见过孔子拿西瓜刀砍人?居然还鼓动学生去收保护费?放狗咬客人?率众扁人?有没有搞错,至圣孔子何时成了“极道鲜师?本书彻底颠覆你对孔子的刻板印象,在嬉笑怒骂之中,让你深刻领会孔子的微言大义。
  • 老子修身27妙术

    老子修身27妙术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世界的奥妙无处不在,世界的真相无时不在暗示我们,但我们没有觉察到。这本书带你走进老子修身的世界。因为你有太多的事情要去做,你有太多的人生使命去完成,所以你无法静下心来看世界。
  • 画者东西影:八大山人艺术中的生存智慧

    画者东西影:八大山人艺术中的生存智慧

    清初八大山人是独创派艺术家,也是一位深邃的思者。作为一位僧人艺术家,他所服膺的禅宗曹洞宗思想旨趣在其一生艺术创造中烙下深深印迹。曹洞宗以“渠正是咱,咱非渠”学说为宗旨,其创始人洞山良价一日过河涉水,看到水中自己的影子,豁然开悟。作偈中有“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的话。影子(渠)由我(咱)照出,而我非影子。良价在返自观照中,发现了真性。八大山人“画者东西影”的艺术哲学,正是以生命真性为中心而展开的。
  • 生命安宁

    生命安宁

    人生最大的焦虑之一就是:无论我们如何努力,在人生的终点我们都有可能发现自己虚耗了生命。而在本书中,威廉·欧文教授运用斯多葛主义深邃的心理探索与有效的实践技巧,为我们描绘新生命的路线图。斯多葛哲学是古罗马最流行、最成功的思想流派,其生活的艺术能让我们减低焦虑,释怀过去,将心力聚焦于生命中能够控制的事务上;能让我们更好地对付羞辱、悲伤、衰老,坦然地面对声名与财富的诱惑。我们从马可·奥勒留那里学会取舍,从爱比克泰德那里学会从有限的生活中获得更大的满足。当然,这种生活的艺术还能彻底治愈折磨现代人的心理慢性病症——对生活无休无止的不满足感,让我们的内心归于从容和安宁。
热门推荐
  • 惊奇杂货铺

    惊奇杂货铺

    洛奇,一个小小穿越者,经营一间神奇的杂货铺,誓要将倒卖进行到底。
  • 天晴草香

    天晴草香

    她曾经是一个千金大小姐,却因父亲的破产和母亲去世变得一无所有。当她遇上了欧阳家的大少爷,会发生什么?当她遇上两个和她处处作对的人,她会怎么样应对呢?当他遇到了失踪已久的哥哥,她能认出来吗?
  • 风之记:胭脂笑

    风之记:胭脂笑

    她是重生的苏墨雪,一次重生决定了以后的命运,他是北魏二皇子南宫轩,集所有的宠爱都在她一身,看着她闹,看着她笑,却有人偏偏让他们不如意。“天苍苍红染夕阳”,她前世受尽了冷暖,这一世,原地崛起,让她受过伤害的人,全都要付出代价,南宫云的处心积虑,让她每次都陷入危险之中,在宫中当妃子的姐姐苏如烟,帮着大哥处处针对。
  • 开挂人生很苦恼

    开挂人生很苦恼

    当我醒来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身上拥有着帝皇般的气质,而这种气质,则是来源于我的老爹与天斗,与神斗,人定胜天,我必永恒!
  • 天策大帝

    天策大帝

    张策,以其一身通天的道行只手撼天,以其绝世傲人的智谋逆天改命,故元年1172年,张策登上了大帝的宝座,世人给予他“天策”的封号。那时,张策年仅十八。元年1173年,也就是十八年前,四大门派派出当世门派中最强的几人前来围剿方才登上大帝宝座的张策,原因不明。他们成功了,但张策却也成功的施展了改命术。于是十八年后,随着“大试”的来临,一名懒散的少年出现在楚国的贸易中心。转生成功的张策又将翻起怎样的风云?是什么导致了四大门派一同前来围剿?一切精彩,尽在“天策大帝”!
  • 契约纯恋:唯爱洋娃娃

    契约纯恋:唯爱洋娃娃

    “你的任务是,让他喜欢上你,并成为他的女朋友!”不容拒绝的霸道语气,杨娃娃无奈答应。他送给她衣服,因为她是他的洋娃娃;他不要她的情侣洋娃娃,因为她是他的洋娃娃;他教她跳舞,因为她是他的洋娃娃。他,霸道,目空一切,把人控制于手心,却因她失控,对她,渐渐没有办法控制。他,温柔善良,因为她而露出冷酷的一面,因为她而不顾生命。他,冷魅冰酷,从未扬起的嘴角却因她勾勒出美妙的弧度。他,活泼可爱,清澈的眼眸与她的一样,爱笑的他因她变得深沉。他,从未露面,却常与她倾谈心事,她不能看见他,因为他是她的守护神。九十九个洋娃娃完成之后,又有怎么的结局等待我们呢?
  • 穿越后我成了少主夫人

    穿越后我成了少主夫人

    梓梓穿越爱上她仇家儿子。白月身重奇毒却还要用命换她平安。一个有短暂生命的白少主,不定时的对抗身体里的两股毒素,却还要对她呵护备至。“梓梓,你不要在这样伤害自己?”白月手握紧梓梓的手。“你只要喝了我的血,就会好起来的。”梓梓双眸含泪哽咽的说。“你的血流进了也不会救好我的,西候毒术无人能解。”白月说。“即使我的血流干,我的肉吃没,我也要救好你。”梓梓说。本是报恩和照顾,却有了一段不平凡的故事。遇食人族血液倒流,遇到美女暗生醋意。爱他奉献了她的生命,只愿两人长长久久相随左右!
  • 寻墓志探

    寻墓志探

    一队向外宣城”科考“的队伍,进入鲁蒙山区腹地,从此音讯全无。半年后,从山中疯疯癫癫的跑出来一人......
  • 玄幻之位面抽奖系统

    玄幻之位面抽奖系统

    新手上路,请多指教,多提提意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