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38700000016

第16章 寻本溯源(4)

生既潜思日久,彻悟言外,乃喟然叹曰,“夫象以尽意,得意则象忘。言以诠理,入理则言息。自经典东流,译人重阻,多守滞义,鲜见圆义。若忘筌取鱼,始可与言道矣。”于是校练空有(此三字从僧祜原文,见《出三藏记》十五),研思因果,乃言“善不受报”“顿悟成佛”。又著《二谛论》《佛性当有论》《法身无色论》《佛无净土论》《应有缘论》等,笼罩旧说,妙有渊旨。而守文之徒多生嫌嫉。与夺之声纷然竟起。又六卷《泥洹》(《涅槃经》)先至京都,生剖析经理,洞入幽微,乃说一阐提人皆得成佛(一阐提人,梵文Icchntika,是不信佛法之人)。于时《大涅槃经》未至此土,孤明先发,独见忤众,于是旧学僧党以为背经邪说,讥忿滥甚。遂显于大众,摈而遣之。生于四众之中正容誓曰:“若我所说反于经义者,请子现身即表厉疾。若与实相不相违背者,愿舍寿之时据师子座。”言竟,拂衣而逝。……以元嘉七年投迹庐岳,销影岩阿,怡然自得。俄而《大涅槃经》至于京都,果称阐提皆有佛性,与前所说,若会符契。生既获斯经,寻即建讲。以宋元嘉十一年冬十月庚子,于庐山精舍升于法座……法席将毕……端坐正容隐几而卒。……于是京邑诸僧内惭自疚,追而信服。(卷七。此传原文出于僧祐所作《道生传》,故用《出三藏记》十五所收原传校改)这是中国思想对于印度思想的革命的第一大炮。革命的武器是“顿悟”。革命的对象是那积功积德,调息安心等等烦琐的“渐修”工夫。生公的顿悟论可以说是“中国禅”的基石,他的“善不受报”便是要打倒那买卖式的功德说,他的“佛无净土论”便是要推翻他的老师(慧远)提倡的净土教,他的“一阐提人皆得成佛”便是一种极端的顿悟论。我们生在千五百年后,在顿宗盛行之后,听惯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话头,所以不能了解为什么在当日道生的顿悟论要受旧学僧党的攻击摈逐。须知顿渐之争是一切宗教的生死关头,顿悟之说一出,则一切仪式礼拜忏悔念经念佛寺观佛像僧侣戒律都成了可废之物了。故马丁路得提出一个自己的良知,罗马天主教便坍塌了半个欧洲。故道生的顿悟论出世,便种下了后来顿宗统一中国佛教的种子了。

慧皎又说:

时人以生推阐提得佛,此语有据,“顿悟”“不受报”等,时亦宪章。宋太祖尝述生顿悟义,沙门僧弼等皆设巨难。帝曰,“若使逝者可兴,岂为诸君所屈?”

后龙山(虎邱龙山寺)又有沙门宝林……祖述生公诸义。……林弟子法宝……亦祖述生义。

此外,祖述顿悟之说的,还有昙斌、道猷、法瑗等,皆见于《高僧传》(卷八)。《道猷传》中说:

宋文帝(太祖)简问慧观。“顿悟之义,谁复习之?”答云,生弟子道猷。即敕临川郡发遣出京。既至,即延入宫内,大集义僧,命猷伸述顿悟。时竞辩之徒,关责互起。猷既积思参玄,又宗源有本,乘机挫锐,往必摧锋。帝乃抚几称快。

道生与道猷提倡顿悟,南京皇宫中的顿渐之辩论,皆在5世纪的前半。中间隔了三百年,才有神会在滑台、洛阳大倡顿悟之说。

顿悟之说在5世纪中叶曾引起帝王的提倡,何以三百年间渐修之说又占了大胜利呢?此中原因甚多,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天台禅法的大行。天台一宗注重“止观”双修,便是渐教的一种。又有“判教”之说,造成一种烦琐的学风。智顗本是大学者,他的学问震动一世,又有陈隋诸帝的提倡,故天台的烦琐学风遂风靡了全国。解释“止观”二字,摇笔便是十万字!

智者大师的权威还不曾衰歇,而7世纪中又出了一个更伟大的烦琐哲学的大师--玄奘。玄奘不满意于中国僧徒的闭门虚造,故舍命留学印度十多年,要想在佛教的发源地去寻出佛教的真意义。不料他到印度的时候,正是印度佛教的烦琐哲学最盛的时候。这时候的新烦琐哲学便是“唯识”的心理学和“因明”的论理学。心理的分析可分到660法,说来头头是道,又有因明学作护身符,和种种无意义的陀罗尼作引诱,于是这种印度烦琐哲学便成了世界思想史上最细密的一大系统。伟大的玄奘投入了这个大蛛网里,逃不出来,便成了唯识宗的信徒与传教士。于是7世纪的中国便成了印度烦琐哲学的大殖民地了。

菩提达摩来自南印度,本带有一种刷新的精神,故达摩对于中国所译经典,只承认一部《楞伽经》,楞伽即是锡兰岛,他所代表的便是印度的“南宗”。达摩一宗后来便叫做“楞伽宗”,又叫做“南天竺一乘宗”

(见道宣《续僧传》卷三十五《法冲传》,我另有《楞伽宗考》)。他们注重苦行苦修,看轻一切文字魔障,虽然还不放弃印度的禅行,也可以说是印度佛教中最简易的一个宗派了。革命的中国南宗出于达摩一派,也不是完全没有理由的。

但在那烦琐学风之下,楞伽宗也渐渐走到那讲说注疏的路上去了。道宣《续僧传》(三十五)所记楞伽宗28人之中,12人便都著有《楞伽经》的疏抄,至七十余卷之多!神秀住的荆州玉泉寺便是智者大师手创的大寺,正是天台宗的一个重镇。故神秀一派虽然仍自称“楞伽宗”(有敦煌本的净觉《楞伽师资记》可证),这时候的楞伽宗已不是菩提达摩和慧可时代那样简易的苦行学派了。神秀的《五方便论》(有敦煌本)便是一种烦琐哲学(参看宗密《圆觉大疏抄》卷三下所引《五方便论》)。简易的“壁观”成了烦琐哲学,苦行的教义成了讲说疏抄(古人所谓“抄”乃是疏之疏,如宗密的大疏之外又有“疏抄”,更烦琐了),隐遁的头陀成了“两京法主,三帝门师”,便是革命的时机到了。

那不识字的卢行者(慧能)便是楞伽宗的革命者,神会便是他的北伐急先锋。他们的革命旗帜便是“顿悟”。

神会说:

世间有不思议,出世间亦有不思议。世间不思议者,若有布衣顿登九五,即是世间不思议。出世间不思议者,十信初发心,一念相应,便成正觉,于理相应,有何可怪?此明顿悟不思议。(第一卷,下同)他的语录中屡说此义。如云:

如周太公、傅说皆竿钓板筑,(简)在帝心,起自匹夫,位登台辅,岂不是世间不思议事?出世不思议者,众生心中具贪爱无明宛然者,遇真善知识,一念相应,便成正觉,岂不是出世间不思议事?

他又说:

众生见性成佛道,又龙女须臾发菩提心,便成正觉。又欲令众生入佛知见,不许顿悟,如来即合遍说五乘。今既不言五乘,唯言入佛知见,约斯经义,只显顿门。唯际一念相应,实更非由阶渐。相应义者,谓见无念者,谓了自性者,谓无所得。以无所得,即如来禅。

他又说:

发心有顿渐,迷悟有迟疾。迷即累劫,悟即须臾。……譬如一之丝,其数无量,若合为绳,置于木上,利剑一斩,一时俱断。丝数虽多,不胜一剑。发菩萨心人,亦复如是。若遇真正善知识,以□(巧,铃木本)方便直示真如,用金刚慧断诸位地烦恼,豁然晓悟,自见法性本来空寂,慧利明了,通达无碍。证此之时,万缘俱绝,恒沙妄念一时顿尽,无边功德应时等备。

这便是神会的顿悟说的大意。顿悟说是他的基本主张,他的思想都可以说是从这一点上引申出来的。下文所述四项,其实仍只是他的顿悟说的余义。

神会“定慧等”说

二、他的“定慧等”说。他答哲法师说:

念不起,空无所有,名正定。能见念不起空无所有,名为正慧。即定之时是慧体,即慧之时是定用。即定之时不异慧,即慧之时不异定。即定之时即是慧,即慧之时即是定。

这叫做“定慧等”。故他反对北宗大师的禅法。他说:

经云:“若学诸三昧,是动非坐禅。心随境界流,去何名为定?”

若指此定为是者,维摩诘即不应诃舍利弗宴坐。

他又很诚挚地说:

诸学道者,心无青黄赤白,亦无出入去来及远近前后,亦无作意,亦无不作意。如是者谓之相应也。若有出定入定及一切境界,非论善恶,皆不离妄心。有所得并是有为,全不相应。

若有坐者,“凝心入定,住心看净,起心外照,摄心内证”者,此障菩提,未与菩提相应,何由可得解脱?

此条所引“凝心入定”16字,据《语录》第三残卷所记,是北宗普寂与降魔藏二大师的教义。神会力辟此说,根本否认坐禅之法:

不在坐里!若以坐为是,舍利弗宴坐林间,不应被维摩诘诃。

无念禅

神会自己的主张是“无念”。他说:

决心证者,临三军际,白刃相向下,风刀解身,日见无念,坚如金刚,毫微不动。纵见恒沙佛来,亦无一念喜心。纵见恒沙众生一时俱灭。亦不起一念悲心。此是大丈夫,得空平等心。

这是神会的无念禅。三、怎么是无念呢?神会说:

不作意即是无念。……一切众生心本无相。所言相者,并是妄心。何者是妄?所作意住心,取空取净,乃至起心求证菩提涅槃,并属虚妄。但莫作意,心自无物。即无物心,自性空寂。空寂体上,自有本智,谓知以为照用。故《般若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无所住,本寂之体。而生其心,本寂之用。但莫作意,自当悟人。(此是很革命的思想)无念只是莫作意。调息住心,便是作意;看空看净,以至于四禅定、四无色定境界,都是作意。所以他说:“乃至起心求证菩提涅槃,并属虚妄。”后来的禅宗大师见人说“出三界”,便打你一顿棒,问你出了三界要往何处去。起心作意成佛出三界,都是愚痴妄见。所以此宗说“无念为本”。

知之一字,众妙之门

四、神会虽说无念,然宗密屡说荷泽主张“知之一字,众妙之门”,可见此宗最重知见解脱。当日南北二宗之争,根本之点只是北宗重行,而南宗重知,北宗重在由定发慧,而南宗则重在以慧摄定。故慧能、神会虽口说定慧合一,其实他们只认得慧,不认得定。此是中国思想史上的绝大解放。禅学本已扫除了一切文字障和仪式障,然而还有个禅定在。直到南宗出来,连禅定也一扫而空,那才是彻底的解放了。神会说:

未得修行,但得知解。以知解久薰习故,一切攀缘妄想,所有重者,自渐轻微。神会见经文所说,光明王……帝释梵王等,具五欲乐甚于今日百千万亿诸王等,于般若波罗蜜唯则学解,将解心呈问佛,佛即领受印可。得佛印可,即可舍五欲乐心,便证正位的菩萨。

这是完全侧重知解的方法。一个正知解,得佛印可后,便证正位地菩萨。后来禅者,为一个知见,终身行脚,到处寻来大善知识,一朝大彻大悟,还须请求大师印可,此中方法便是从这里出来的。

无修之修

五、中国古来的自然哲学,所谓道家,颇影响禅学的思想。南宗之禅,并禅亦不立,知解方面则说顿悟,实行方面则重自然。宗密所谓“无修之修”,即是一种自然主义。神会此卷中屡说自然之义。如他答马择问云:

僧立因缘,不立自然者,僧之愚过。道士唯立自然,不立因缘者,道士之愚过。

僧家自然者,众生本性也。又经云,众生有自然智,无师智,谓之自然。道士因缘者,道能生一,一能生二,二能生三,从三生万物,因道而生。若其无道,万物不生。今言万物者,并属因缘。

这是很明白的承认道家所谓自然和佛家所谓因缘同是一理。至于承认自然智无师智为自然,这更是指出顿悟的根据在于自然主义,因为有自然智,故有无修而顿悟的可能。所以神会对王维说:

众生若有修,即是妄心,不可得解脱。

这是纯粹的自然主义了。语录第一卷首幅有一段论自然,也很可注意。神会说:

无明亦自然。

问,无明若为自然。神会答道:

无明与佛性俱是自然而生。无明依佛性,佛性依无明,两相依,有则一时有。觉了者即佛性,不觉了即无明。

问,若无明自然者,莫不同于外道自然邪?神会答道:

道家自然同,见解有别。

神会指出的差别,其实很少,可以不论。所可注意者,神会屡说不假修习,刹那成道,都是自然主义的无为哲学。如说:

修习即是有为诸法。

如说:

生灭本无,何假修习?

又如说:

三事不生,是即解脱。心不生即无念,智不生即无知。慧不生即无见。通达此理者,是即解脱。

又如说:

大乘定者,不用心,不看静,不观空,不住心,不澄心,不远看,不近看,无十方,不降伏,无怖畏,无分别,不沉空,不住寂,一切妄相不生,是大乘禅定。

凡此诸说,皆只是自然,只是无为。所谓无念,所谓不作意,也只是自然无为而已。后来马祖教人“不断不造,任运自在,任心即为修”;更后来德山、临济都教人无为无事,做个自然的人--这都是所谓“无念”,所谓“莫作意”,所谓“自然”,所谓“无修之修”。

总之,神会的教义在当日只是一种革命的武器,用顿悟来打倒渐修,用无念来打倒一切住心入定求佛作圣等等妄念,用智慧来解除种种无明的束缚。在那个渐教大行,烦琐学风弥漫全国的时代,这种革命的思想自然有绝大的解放作用。但事过境迁之后,革命已成功了,“顿悟”

之说已成了时髦的口号了,渐修的禅法和烦琐的学风都失了权威了--在这时候,后人回头看看当日革命大将慧能、神会的言论思想,反觉得他们的议论平淡寻常,没有多少东西可以满足我们的希冀。这种心理,我们可以在宗密的著作里看出。宗密自称是荷泽法嗣,但他对于神会的教义往往感觉一种呐呐说不出的不满足。他在《师资承袭图》里也说:

荷泽宗者,尤难言述。

同类推荐
  • 鬼谷子(白话全译)

    鬼谷子(白话全译)

    本书依据《鬼谷子》的权威原著,甄别、博采众家之长,力求对原文作出精当而晓畅的注释与翻译,每篇篇首皆附有提要加以解析、导读。并借鉴国外工商管理硕士的培养方法,精选古今中外颇具代表性的,涵盖商场、职场、处世等各个领域的经典案例,对鬼谷思想逐篇阐释、透析、解读,可使不同行业、不同背景、不同层次的读者皆能从中有所获益。同时,本书设计精美独到,图文并茂,大量古朴生动的图片,与文本和谐统一,相得益彰,大大增强了阅读的趣味与兴致。经典深刻的思想,精审独到的案例及评析,恰到好处的图文相生,使本书融哲理性、故事性、实用性、全集性于一体,可谓是各类读者参悟、运用鬼谷子大智慧的首选读本。
  • 走自己的路,先选对路

    走自己的路,先选对路

    本书面对人生挫折时如何坚定世界观的思维选择,《走自己的路先选对路(尼采的人生劝诫)》给人带来正能量的心理暗示,从容地面对生活。
  • 道德情操论(上)

    道德情操论(上)

    《道德情操论》共分七部分,修订过六次。在书中,斯密用同情的基本原理来阐释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产生的根源,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原则以及各种美德的特征,并对各种道德哲学学说进行了介绍和评价,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基础,以及人的行为应遵循的一般道德准则。相比《国富论》,《道德情操论》给西方世界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对促进人类福利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用;而它对处于转型期的我国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对处于这场变革中的每个人更深层次地了解人性和人的情感,最终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中庸全鉴(第2版)

    中庸全鉴(第2版)

    《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是传统文化之“经学”中“立天下之大本”的学问,对中华文明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它虽然《四书》中篇幅最小的一部,但却是其中最富意蕴、最具理论和最见气象的著作,最能淋漓尽致地展现中国人的智慧和哲学洞见。本书以《中庸》中的至理名言作导言,从处世和人生经验的角度出发,阐发了蕴藏其中的智慧,并以人生处世中的经典案例加以印证,帮助读者深化理解《中庸》这一传世经典所包含的智慧。
  • 最初和最终的自由

    最初和最终的自由

    克氏的第二本畅销书,新译本由《智慧的觉醒》译者宋颜翻译。武术宗师李小龙看了这本书之后,得以从前人的窠臼中逃出,到达“没什么要教给他人”的境界,心灵真正自由。自由是克氏最重要的三大主题之一:爱·行动·自由;也是克氏进行演讲和写作的目的之一:帮助人们从无明和恐惧中解脱出来,获得心灵的自由。
热门推荐
  • 赋尽纤尘

    赋尽纤尘

    云净悠不是圣女,是她的,她绝不放手,不是她的,耍尽一切心机也要抢过来。藤梓烨是皇朝二皇子,一次闹剧般失忆,让他们有了开始的契机。他对她百般纵容,还时不时的在她眼前晃晃。“你看,你卑鄙,我无耻,最般配不过了。”一枚铁莲花破空而至,得,又要躺上半个月了。
  • 皇后难缠:朕的皇后有点烦

    皇后难缠:朕的皇后有点烦

    一觉醒来,苏小小发现自己居然莫名穿越了!还穿成了天下第一美人苏潇棠!哇塞运气可以啊哈哈哈哈哈!【片段1】(此时男主还是太子)“美男啊,我知道你帅,可是你也不能阻挡我看其他美男啊……”“苏、潇、棠!!你身为本王的未婚妻,居然敢跑到青楼来!?”啥??未婚妻?!苏小小囧,“啊哈哈……原来是太子呀,你不要激动,不要激动……”【片段2】(男主已登基称帝)“苏潇棠,为什么你总想着逃离孤?”“切,谁愿意呆在宫里浪费青春啊!再说了,我可不想和一头种马一起生活……”“苏、潇、棠!!”“啊哈哈哈……皇上你不要激动,不要激动……”
  • 凝墨之无敌系统

    凝墨之无敌系统

    “那你就叫凝墨吧。”“主人,我将带你大杀四方,走遍天下!”从此,修炼功法在手,天地悠悠,范冰冰一个月收入1.5亿?我一天5个亿!我得儿意地笑,得儿意的笑,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九月与秋

    九月与秋

    现世安稳,岁月静好。你是不是也曾经喜欢过一个人,全世界都知道或不知道,我一直在想,暗恋,带给我们的是成长多于释然,还是在浪费时间。
  • 谁欲人王

    谁欲人王

    懵懂少年,机缘巧合再世为人.异世重生,多经离难,锻其身,练其智,凭借自有超理念与知识闯天下,觅真爱,结挚友.在满是本源之力,势力,谋略,龙族魔兽掺杂的世界苦寻原世归途,成就两世嘉话.不夜何曲天籁,单舞红袖谁依。酒糜烂,青丝怀,不悲一曲太贪婪。谁人只尺梦间,他影几多天涯。月迷离,秋水寒,只恨离别多两难。望,缠峦绵岚,何月代酒归家还。听,清泠澈冷,几载枯骨露齿寒。欲人王,谁断肠,谁手遮天,为谁王。且看我---谁欲人王!
  • 我的寻仙梦

    我的寻仙梦

    中国人都有自己的中国梦,而我的中国梦就是寻找仙人,拜他为师,成为一个真正的仙侠,然后以仙侠的身份来完成我的另一个梦想,而那个梦想……
  • 异界之魔血战神

    异界之魔血战神

    一夜间家门被毁,幸福都成了过往,哀伤已成习惯,仇恨抚不平心中的空荡,唯有一战!这是一个唯力量独尊的世界。
  • 懂心理会管理

    懂心理会管理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得人心者得天下”。对于带队伍的管理者来说,如果不了解作为被管理者的员工的心理,在管理中可能以己度人,鸡同鸭讲,管理措施受到抵触。本书是通俗的管理心理学读物,可以帮助管理者充分了解员工的心理,对症下药,征服人心,巧妙地实施管理策略,成功地实现管理目标。
  • 我可以点化诸天

    我可以点化诸天

    沈逍遥带着通天教主系统穿越,在一双通天神眸之下,他发现自己竟然可以洞悉一切!管你是绝世天骄,王朝武帝,还是诸天神佛,神眸之下,你浑身是病!管你是炼气宗师,丹道泰斗,还是阵法巨擘,神眸之下,你错漏百出!尊我一声老大,我为你,指点迷津,化腐朽为神奇!从此,沈逍遥广收诸天强者,组建最强道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