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24500000003

第3章 “贵圈”(1)

5A级外交官地陪

老欧,全名叫作欧伦斯(Stephen A. Orlins),是个地道的中国通,也是我刚刚到纽约时认识的唯一当地人。他是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涉足中美关系三十多年,是一位资深外交家。对很多人来说,跟老欧见上一面都是值得吹嘘的事。他办公室墙上有他与自邓小平以来历任中国领导人的合影,他所在的美中关系协会,最令人称道的成绩,是促成了1972年的乒乓外交。

我们是在国内一个朋友的饭局上认识的。席间听我跟朋友讨论一个房产项目,他发现我懂得不少。临走时,我开玩笑说,等我到了纽约,找你当向导。

没想到才过几个月,我就把自己扔到了纽约。茫茫人海,举目无亲,老欧,你可是答应过给我当向导的啊!

年逾六旬的老欧不但当过我的向导,还当过我的台词课外援老师,他也是我在纽约铁瓷的朋友之一。在别人看来,年龄、性别、国籍、身份的差距,都是彼此成为好友的障碍,但实际上,这都不是问题。

老欧说过一句话:“小田不在纽约,我的生活都没那么有趣了。”是的,我不在,他连电影都要少看一半。

2011年4月我刚到纽约,那时什么都新鲜,我又只认识他一个人,所以常常会“烦”他,约他一块儿吃饭、看电影、看演出、去博物馆,等等。我们俩都喜欢走路,有一次,我们从上东区一直走到下城的东村,几乎纵跨了大半个曼哈顿,两个小时,不见倦色,边走还边让他讲,这栋楼是做什么的,那个区有什么特点,把他给“吓”到了,说没见过这么爱走路的中国人。

上至八十几街,下到东村西村,曼哈顿核心区的每条街我都走过。这是我的一个习惯,初到一个城市,我需要用徒步丈量的方式来消除心中的陌生,就像我刚从上海去北京的时候,会不停地在城内兜圈一样。这样的生活,对我来说意味着,每天都在汲取新的营养。

我说老欧是带我认识曼哈顿的第一个向导,还因为他教会了我如何在曼哈顿看房。每当我们一同在曼哈顿徒步行走时,他都会实地为我普及最基础的房产行情。可能是因为曼哈顿的房产市场太成熟了,所以精细程度远远超过国内,每一个细微的有利因素或不利因素都会体现在房价上。比如这条街上有家很好的健身房,那条街上有一个垃圾站,甚至一个路口刮大风,都会让相邻几条街的房价大不同。

记得有一次,他拿着一本房产公司的案例册,给我一套房一套房地分析每个价格的成因,大概讲到三分之一时,我就开始参与讨论,说出我的判断,翻完整本册子,我嗓子都说哑了。但也就是那次,我觉得我对曼哈顿开窍了。

很多人都觉得奇怪,为什么我们俩会成为好朋友。在老欧那儿,答案很简单:“她那么努力,又那么能干,谁都愿意帮她啊!”后来一次聊天,他对我一个朋友说,觉得小田不像是只有几年闯荡社会经验的人,而像是有几十年的经验。他说我为人处事,像五六十岁的人。

老欧说我是他认识的所有中国女孩中,好奇心最强的一个,他从没见到一个中国人要这么全方位地获取在纽约的经验。听到这位老辣外交家的夸奖,我心中窃喜,当然我也可以理解为“善意的谎言”,客气也是美国人和外交家共同的特点。

老欧阅人无数,也深懂中国。他从1970年开始学中文,在哈佛大学拿到中国历史学士学位和法学博士学位。1979年中美建交时,他是美国国务院的法律顾问之一,并于当年年底来到北京,为市政府官员介绍美国合同法,在中国待了两年。后来他在几家投资公司工作过,还创办了自己的宽频通信服务公司。

三十多年来,老欧有近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中国度过的。他清楚地记得第一次来中国是1979年10月19日,坐了27个小时转了三趟飞机于深夜十二点多到达北京,从首都机场坐车到天安门东侧的北京饭店,路上一辆车都没有,只有马车。中国这三十多年来的巨变,是他看着过来的。

他是曼哈顿上层社会里的标准一员,生于斯长于斯,生活圈子的固化给自己设定了很多无形的界线。因为常常要陪我一起“探索纽约”, 他反而去到了很多他平时绝对不会去的街区,接触到了很多他平时接触不到的生活。比如拜访我租的第一处小公寓,比如我带他去一个以色列人的房产中介家吃饭,还有看一些先锋舞台剧演出,这些生活对他都是新奇的经验。

我们当初认识时,我只是以平等的态度相待,没指望通过他结交什么权贵,只是问他说我过几个月会来纽约,能不能带我四处看看。他后来回忆说,我刚到纽约跟他吃第一顿饭的时候,整个晚上几乎都不相信我说的话,因为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率性的中国女孩,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向往什么,都直言不讳。

在老欧看来,总是被人以“大人物”相待,众人和他保持着距离感,而别人拿你当大人物,你不自觉就得装成大人物,其实很累。恰恰我待他如哥们儿,对他来说,喜出望外。

有时,他也会帮我拓展我的生活,比如带我去唐人街吃小笼包。他教会了我一个请客的绝招,就是请西方人吃中国菜的时候,小笼包和烤鸭这两样是必杀技,没有一个西方人会不爱吃。不过老欧的胃已经很中国化了,他年轻时交过一个湖南女友,教得他一口流利的中文,也教会了他吃辣。现在,年纪越大,越爱吃辣。

老欧为人风趣幽默,时常会和我分享遇到的趣事。小布什当总统之前,老布什曾邀他去华盛顿,为小布什介绍中美关系的情况。介绍的过程中,他看着小布什的眼神,越讲越简单,越讲越简单。

讲完后,20世纪70年代曾随父亲在中国住过一年多的小布什就问了他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中国的女孩还像以前那样,都穿一样的衣服吗?第二个是,你打棒球吗?喜欢棒球的话,欢迎来德州看我们的棒球赛。于是,和他同去的合作者打赌这个人一辈子也当不上美国总统,结果嘛,大家都知道啦。

我问过老欧为什么要为政府打理美中关系委员会这样一个非盈利性机构,他说是为了“感恩”。老欧是犹太裔,全家在1939年从欧洲来美国避难,母亲对他说:“是美国政府美国人民救了我们,不然就没有你,所以你有义务为美国人民服务。”老欧说他长大之后,一直想去西点军校读书,后来投身中美关系方面的事务,也是这个原因。

不论多久没见面,只要老欧在纽约或是北京,我们都会一起吃个饭聊聊天。小打小闹的小差使,我也仍然不客气。

比如银行信用卡寄来了,我是个说明书阅读障碍患者,不知道怎么开卡,我就会在吃饭时塞给他:“老欧,帮我一下。”他只好不情愿地拿起手机,手指戳来戳去,帮我搞定。嘴里还嘟哝着:“平时这些事都是我秘书帮我做的,现在我却帮别人干这些事。”

还有一次,我买到了一块好地毯,趁他去中国办事,就借他航空白金卡特惠帮我带回中国。那个地毯整整100斤啊,就这样被他不情不愿地捎了回去。“我这辈子都不会帮人带这么沉的东西。”后来每次见面,他都会说这么一句。

男人和女人能成闺密吗?

假如拒绝追求者之后,双方还能做朋友吗?答案在下面。

我准备去纽约的那一年,有个朋友请我吃饭,吃完饭,大家又去了一个叫D的美国朋友家,大家聊得还不错,他听说我不久之后要去纽约,就说下次见面多聊聊。

后来再见面,他对我示好,但意思表达得十分婉转。

通常在这种情况下女孩们都会有点为难,如果他不是自己喜欢的类型,又希望能保持朋友关系的话,总觉得拒绝得太干脆,没准连朋友都没得做。

与其纠结,不如干脆。

在他没有明确表白之前,不伤和气地让他知道我已经有男朋友了。这样的暗示并不难,比如向他询问买什么样的礼物送给自己的男朋友会比较合适?

如果暗示“名花有主”无效,对方心存侥幸“挖墙脚”,那么不妨把球踢给对方——要不要我帮你介绍朋友啊?你喜欢什么类型的女生?

就这么两三个回合下来,我和D的关系性质界定清楚了。之后,交往起来坦荡荡,我们反而成了挺好的朋友。

我曾经遇见过一些女性朋友,她们会说,如果有男人特别喜欢我,我却拒绝他,不是伤害他吗?于是保持着牵牵绊绊的暧昧关系。但我相信99.9%的男人,不会因为你拒绝就自杀抹脖子,当没成为正式女友前,不要高估自己在男人心目中的地位。我常常跟女性朋友们说,男人并不怕被拒绝,只是讨厌被戏弄。不要试图戏弄别人,暧昧游戏玩到最后,就是玩火自焚。

有些女孩会以为暧昧关系是种挺好的关系,但我个人觉得,如果你不想把事情弄得很糟糕的话,最好早点说明白。一旦男人觉得你是在利用他的时候,就会非常反感你。但如果一开始你就说清楚了,对方通常就会OK,那好吧,那我知道了。其实,本就有一个所谓的门柱,早点指明方向,他会知道界限在什么地方。

我去纽约后,有次D来纽约出差,那阵子正好赶上一个大型会展举行,酒店非常紧俏,我帮他另寻了一个住处。他说自己在纽约有几位长辈,从事房地产生意,虽然订酒店这种事情不太合适麻烦他们,但没准将来在纽约有一些项目可以与我合作,因为他知道我曾经在中国从事过房地产业。

D的家族和中国的渊源非常深厚。他是美国的富N代,家族企业是从事重型机械业,十多年前就已经在中国做生意。他的爷爷从七十岁那年开始,每年都来中国。他家有8个会说中文的兄弟姐妹,有一次我和他的家人一起吃饭,他表弟吃着吃着饭,突然拿起酒杯来敬酒,念起了唐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家庭。

D把他的两任女友都带出来和我吃饭,去年他结婚了,今年得了个女儿。我们始终保持着很好的朋友关系,后来,我有意将来从事抗衰老美容业,组织了一个小访问团去全世界美容业最发达的巴西考察,他还陪我们去了一趟,因为家族生意的关系,D在巴西也有一些人脉,介绍了不少行业专家传授经验。

事情就是这样,当你有分寸地拒绝了一个人,反而显示了自己的坦诚,这份坦诚足以让识人者视为交友前提,为之后的友情做了背书。

通过D这个好哥们儿,我在纽约慢慢地认识了好多有意思的人,特别是那些掌控着纽约所谓上流社会的犹太人,我管他们叫“纽犹”,这些大佬可不仅仅是土豪那么简单。

曼哈顿主流圈长什么样儿

纽约说大极大,据说连纽约的警察都由来自一百多个国家的人组成;说小又极小,中心区曼哈顿是一个可以主要靠步行生活的地方。走路快的话,两小时可纵贯,40分钟可横穿。这片不大的区域,又分为上城、中城和下城。

上城是传统富人区,守着中央公园,上东区住的常常是“老钱”家族,讲身份和做派;相邻的上西区,住的是与他们相似,但稍后富起来的一拨人,只因为上东区渐渐住满了,所以扩展到了西边;中城更多是商业区和写字楼,近年也出现了新的时髦区域;下城的一些区域则更艺术、更有朝气,算是新贵聚居的地方,目前那里的房价更贵。

所以,在纽约有人问你住在哪儿,其实是在问你处于金字塔的哪个位置,阶层最分明的地方,才是最讲究地址的地方。

我认识斯哈泊,是刚在纽约买房那会儿,D介绍我们相识的。斯哈泊住在上东区,属于 “纽犹”的一员。常常有人说曼哈顿就是个犹太村,不是因为犹太人的数量多,而是他们团结一心,牢牢把控着美国社会最重要的命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很多时候都是由他们来下定义。

这一系列对美国社会命脉的“把控”,体现在斯哈泊这位曼哈顿一线地产商身上,具体是什么状况呢?大概就是麦迪逊大街的几幢办公楼,是他开发的产业;中城十几街的一处占据了半层楼的事务所,是他的办公地;上东区一处五层的联排别墅(townhouse),是他城内的居所;开车3小时可到的长岛的一幢别墅,是他周末的家……

有一次,我跟斯哈泊从他位于三十几街的办公室开始往上城走,走到他位于八十几街的家去吃饭,没想到,几乎每走一条街,都会碰到熟人同他打招呼,有拎着公文包的,有穿着漂亮礼服的,有推着婴儿车的。我开玩笑说,你认识半个纽约的人啊?斯哈泊大笑:“所以说嘛,你知道我根本就没办法带女孩儿出门,这儿的人都认识我。”

同类推荐
  • 中国宰相全传

    中国宰相全传

    宰相在历史政治舞台上一直扮演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角色;他们几乎一身系天下之安危、相权的大小,无不直接影响政治局势能否稳定,天下能否长治久安、从历史发展的大体形势看,相权重,国势强;相权轻,则国势弱,因而了解了宰相的历史,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那个时代的历史;也就关注了历史。在中国历史的上千位宰相中,遴选出一批具有典型意义(正面的或反面的)的代表人物,把他们的传记编撰成书,使广大读者读了以后,能够了解一定的历史因果关系,能够了解一点可值得借鉴的经验的教训--这是我们编撰本书的初衷,现在本书已经摆在了读者面前,能否达到我们的目的,能否对读者有所裨益,只能等待广大读者的评判了。
  • 戴笠全传

    戴笠全传

    本书详实的叙述了戴笠一生的罪恶,同时我们也能从书中看到那个风云多变的年代人前人后的明争暗斗。
  • 静一述林·郭沫若翻译研究

    静一述林·郭沫若翻译研究

    全书分为三部分:上编为综述,对郭沫若作为翻译家的成功之道、翻译活动、翻译思想以及翻译影响进行了整理与提炼;下编为郭沫若译作评介,对郭沫若的主要译作按德语、英语、俄语、日语及其他语种进行了分类评介;第三部分为附录,分为“郭沫若译论选”、“郭沫若译事年表”、“郭沫若译著详考”和“郭沫若翻译研究资料索引”四个部分,旨在为今后的郭沫若翻译研究者提供较为翔实的参考资料。
  • 人与事(小经典系列)

    人与事(小经典系列)

    《人与事》是二十世纪俄罗斯著名诗人、作家帕斯捷尔纳克的自传体随笔。作者回顾了自童年起的个人生活和创作历程,以“白描式的描写人物性格”手法,记述了他接触过的文艺界人士,包括文学巨匠托尔斯泰,“白银时代”的代表作家勃洛克、叶赛宁、马雅可夫斯基、茨维塔耶娃等人,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作家卓越的创作成绩,以及作者当时的心态,为了解诗人后期思想状态提供了一些补充材料。
  • 大梦无疆:勇气、想象和现代以色列的建立

    大梦无疆:勇气、想象和现代以色列的建立

    二十世纪杰出政治家、以色列前任总理和总统、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西蒙·佩雷斯自传;写给下一代以色列和全球领导人的必读书;献给年轻人和内心依旧年轻的人们。西蒙·佩雷斯(Shimon Peres,1923-2016),以色列开国元勋,接连作为财政部部长、国防部部长、外交部部长、总理和总统服务于国家。他是以色列建国一代的最后一人,公职生涯长达66年,亲历并领导了现代以色列从无到有、从弱至强、从一穷二白到创新科技领先世界的全过程,同时也是中东乃至全球重大事件的决策人物。佩雷斯的前半生为维护以色列国家安全和利益付出一切,此后四十余年则为推动中东和平倾尽全力。1994年,由于他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民之间的和平做出了非凡努力,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1996年,他成立了开创性的佩雷斯和平与创新中心,专注在全球范围内开发、执行和平构建的项目,赋予年轻一代创新的力量和广阔的视野。西蒙·佩雷斯在完成本书的几周后于2016年9月去世,享年93岁。
热门推荐
  • 你怎么还不爱我

    你怎么还不爱我

    没有太多,写自己生活真实写照可能有些夸大,但大部分是我自己的写照
  • 红尘散录

    红尘散录

    一个是隐居侠客,一个是三流小偷,她懵懂的一头扎进他的世界里。一个是世家公子,一个是青楼女子,他与她有缘也无缘。一个是邪教魔尊,一个是得力干将,他从来护她周全,她却从来不予回应。一段姻缘,一品江湖。佛说是缘,我说是债。相濡以沫,却不相忘。你来我往,纷纷而扰。
  • 日光倾城水云间

    日光倾城水云间

    从小时候见到你的那一刻起,我就决定倾尽这一生去好好守护你,即使在你还对我没有什么印象的时候,你就去了我不知道的地方,可是我也从未害怕,因为我知道,我终究会找到你,在人山人海中。
  • 趁年轻,开家小小咖啡馆

    趁年轻,开家小小咖啡馆

    这本《趁年轻,开家小小咖啡馆》是作者经营咖啡馆之后总结出的心得体会。“美好时光”咖啡馆老板张洋为了追求心爱的姑娘从长春跑到唐山,也把咖啡馆从长春开到了唐山。美女作家马超成为张洋的合伙人,和他一起经营咖啡馆。一群活泼的年轻人聚到名为“美好时光”的咖啡馆里,举办书友会,开办公益图书馆,举行电影沙龙、民谣巡演……马超将这些美好片刻都凝聚到文字和图片当中。
  • 洪武的大明朝

    洪武的大明朝

    轮回转世并无奇,众生皆于六道轮回中,你、我、他都是再来人,一会儿做男,一会儿做女,六道上下,如车轮转,生死疲劳,尚不自知。一次意外让洪武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大明朝。
  • 江山未老红颜依旧

    江山未老红颜依旧

    只为一个‘情’字,他寻遍天下,只为找到三生石上那个让他牵绊一生的女子国家没落,她履行誓言,前往那遥远的国家和亲看尽千帆,徒见潮起潮落,又该何去何从?
  • 生在星光里的你

    生在星光里的你

    “你为什么还在坚持?”“你呢?你又为什么?”二十多年前,她徐书京出生西南富豪之家,从小享受着锦衣玉食的生活。那时,他陆其声出生就只有一个痴迷于音乐的钢琴家父亲。十多年前,她一头扎进娱乐圈,从童星时大绽异彩,小小年纪就能拥有圈里一流资源。而他第一次不想为了博得父亲的关注学自己不喜欢的钢琴,选择了摇滚乐。只不过,落入深渊只需一瞬,爬起来却要许多年。当那些所谓“黑料”曝光,一时娱乐圈里“徐书京”名字成了查无此人。恰逢她光芒熄灭,陆其声失去唯一的父亲,涅槃重生,从地下走上舞台,一时名声大噪。再归来,她参加女团选秀,不再是令人追捧的小小童星,这一回,家里不帮,朋友不亲,没有鲜花和掌声,她顶着质疑谩骂嘲讽一步步网上走。所幸的是,有一个人,从来没有放弃她。徐书京与陆其声相逢于她初露锋芒时,看徐书京一路跌下,陆其声再陪她光芒万丈。娱乐圈文,偏治愈,轻松温暖。看女主一步步强大起来~感情线和事业线并进!
  • 武绝苍穹

    武绝苍穹

    【第四编辑组签约出品】传承蛮荒之血,成就蛮荒圣神。叱咤天下,武绝苍穹!一段卑微生灵的崛起史……书友群:166101151(新)
  • 娇媛

    娇媛

    楚娇重活一世的最大苦恼是身上福气满溢!国公夫人不孕?小事一桩,请楚娇吃顿肉,接下来三年抱四!公主不想和亲?请楚娇喝顿小酒儿,和亲国它就内讧瓦解了!李公子屡试不中?带着楚娇买买买,来年就是状元郎!福气少女楚娇一脸懵逼,我什么都没做啊?就只是吃吃喝喝买买买啊!今儿摔跤踩狗屎、明儿磕破头血流满面的六皇子:楚娇你可以让我跟着你蹭福气吗?保平安的那种福气!楚娇:只要你不娶我,我保你长命百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