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17200000044

第44章 瑶族传统文化与生态农业——以恭城县西岭乡斋公坪为例(3)

如今在斋公坪屯,上年纪的村民还依稀记得父辈们关于来源的传说,据说他们的祖先从千家峒迁出来后,先后到了广东的珠玑巷、恭城县的竹叶村、苦竹村,后来在苦竹村这个瑶族支系分成两路,一路到了现在恭城镇的门楼村,另一路经过瑶家州(现在的曹村)、岛坪、小源冲、大源,最后到达高界村。直至距今约两百年的时候,因为人口增长,高界村不能适应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于是从高界自然村又分出斋公坪和新村两个自然村。斋公坪村名的由来传说是从前有一个以织布为生的外地人来到瑶山,为山上的瑶民织布,后来由于患病,死于现在村子的所在地。因为这个织布的人只吃斋,人们为了纪念这个织布的人,把这个地方命名为斋公坪。

三、斋公坪自然村的人口、婚姻、生活、教育及民俗

(一)人口生育

斋公坪从高界分出来时只有3户不同分支的盘姓瑶民,如今发展成为一个有15户人家,75个居民的村落。据说斋公坪从高界分出来已有两百多年,在漫长的岁月中斋公坪仅从原来的3户农户增加到15户,这表明斋公坪的人口增长非常缓慢。1988年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每户只能有两个孩子,直至七八年前村子里基本达到人口增减平衡,1995年人口年龄结构到达生育高峰期,至近两年村里的出生率才放缓,平均只有1~2个小孩出生,男孩居多。自从高界迁出来,全村的人无论是否是同一支系,名字都按照“富贵荣华千万里”的辈分顺序起名,包括现在三十多岁妇女的名字也跟男子名字排辈分,只是到了近期女孩的名字才不按这个辈分顺序起名子。笔者的东家今年40岁左右,名字就叫盘千贵,两个儿子正在念初三和初二,分别叫盘万文和盘万武。整个新合村只在高界、斋公坪和新村有盘姓瑶民。

(二)婚姻与家庭

斋公坪至今还保留有“入赘婚”。从可得知的历史来看,20世纪40年代以前,斋公坪盛行“入赘婚”,这种形式的婚姻占当时全部婚姻的90%,50年代后逐渐减少,至今全村只有一户人家招郎入赘。东家的祖父当时就是在三四十年代上门的,东家的父亲继承的是母亲的盘姓,50年代东家父亲结婚是在家娶妻的,到东家结婚时全村只有一户人家招了上门女婿。如今的“入赘婚”主要是从保存劳动力的角度考虑。如果两个孩子中女孩大,男孩小,家长就想为女儿招郎上门,到男孩结婚时是入赘他家或在家娶媳妇,全凭他个人意愿。如果男孩是大的一般都是留在家中娶媳妇,女孩可自由选择。男方家为了保证今后的生活水平,也许是一种分家产的方式,一般会为入赘的男子准备彩礼带去女方家。笔者调查期间就有一个叫盘万华的新村瑶民,是家里最小的儿子,入赘到高界,他向父亲要一辆摩托车作为彩礼。对于入赘婚生的子女,当地没有严格规定一定要随母姓,孩子的姓氏可由父母双方商量决定。斋公坪有一户人家招了赵姓男子入赘,后来男方家里突发变故亲人纷纷逝世,为了延续男方家的香火,婚后所生子女都随了父亲姓赵,成为斋公坪中惟一姓赵的人家。斋公坪留在家中娶媳妇的男子,有不少娶的都是与斋公坪山路相连的阳朔瑶族山区的女子。笔者的东家就是这种组合的家庭之一,而且非常巧,东家的妻子赵春媛的姑姑也嫁来斋公坪,而且就住在东家的附近。

因为入赘婚的存在,在斋公坪家庭中普遍男女的地位都比较平等,因此家庭关系都较和睦,很少有夫妻之间打架的。一般男子除了做农活和外出,在家也要承担家务劳动。而妻子在家中除了照顾家人日常生活起居家务外,还要喂养家畜、种植自己吃的蔬菜瓜果,如果还有空闲就要帮助丈夫干农活。瑶族是一个非常勤劳的民族,斋公坪六七十岁的老人即便有子女赡养,都坚持轻的体力劳动,上了年纪的妇女一般比较喜欢为家人绣瑶族服饰。

(三)教育

斋公坪的小孩在上学前只会讲瑶话,只有上学后才在学校学会讲官话(指桂林话)和普通话。学龄儿童在读学前班和小学一、二、三年级时,可以在新村的小学教学点上课,距离家不算远,因为斋公坪地势较新村高,孩子上学走的是下坡路,大约20分钟可到校,但回家时要走30多分钟。孩子到了小学四、五、六年级,只能到新合村村委所在地八岩村的完全小学就读,离斋公坪有6~7里地,上学要走1个小时,回家要走1个半小时。因为路程太远,孩子中午不能回家,午饭、午休成了父母天天挂心的问题。初中和高中最近的要到乡政府所在地西岭街才有,全县只有莲花镇、栗木镇、恭城镇和西岭乡四所高中。除了其他因素,交通不便是影响斋公坪孩子读书的客观原因,解放数十年来,这里从未有过大学生,多数村民最多只完成初中教育。

(四)圩日

整个西岭乡的圩日都定在阳历逢1、4、7的日子。但由于斋公坪位于恭城县与平乐县交界的山区,目前只通机耕路,山路崎岖难行,村民们到乡政府所在地所花的时间比去平乐县沙子镇还要长,而且恭城县的物价比平乐县的高,交警管制也比平乐县严格,村民的摩托车不能开进恭城县城,因此,斋公坪大部分村民宁愿在阳历逢3、6、9的日子去参加平乐县沙子镇的集市。

(五)传统节日

除了国家法定的节日外,斋公坪还有瑶族的传统节日,但斋公坪村民并不把在盘王庙举行仪式的活动称为盘王节,时间也不固定在农历十月十六日,村民将这种活动称为“庙会”。这种聚会是自发形成的,主要有高界、斋公坪和新村的瑶民自由参加,分别在每年农历的三月三、六月六、九月九、十月十举行。一般参加庙会的多是在家务农和未上学的小孩,年龄局限于三十五岁以上和七岁以下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节日已经从村里全民性的活动转变为部分人参加的活动,举行活动的目的也由最初为纪念盘王的盘王节,改为一种为农业生产祈福的农耕仪式。每年的四次仪式都有不同的意义,三月三的仪式是为了祈求春耕时期没有虫害,当地瑶民有个习惯,那天不下地干农活,据说如果下地干活,种的作物也很难成活或没好收成;六月六的仪式是为了祈求守护当地的神灵(如:盘王)保佑今年能获得丰收;九月九的仪式是为了向神灵还愿,并且求雨、祈求不要发生森林火灾;十月十的仪式是为了祈求神灵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并且抽签确定下一年负责向村民收集费用,准备用品的人选。这四次仪式中以六月六的最为隆重,一般六月初五就开始准备。

举行仪式的盘王庙位于斋公坪村和新村的交界,这座庙什么时候建成已无法考查,据老人们说,以前这庙非常宏伟,分为上下两层,但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烧毁,1987年由村民自己集资在原址上重建,因为村民不富裕,政府也不提倡,现在的庙很简陋、残破,在庙前的石碑上还依稀可见自清代以来历届重修“盘古庙”捐资者的姓名与出资额。仪式由住在高界的新合村惟一的师公主持,当他用瑶话念诵经文或进行其他法事的时候,村民们都蹲坐在庙里或聚集在庙的周围观看,被选中负责当年活动的村民一家,就在附近,用从参加仪式的村民中收集来的钱所购买的食物,以及自家的农产品,为所有参加仪式的人做午餐。在法事接近尾声时,村民们都纷纷上香、许愿,所有仪式结束,开始聚餐。聚餐时,村民们喜欢相聚互聊家长里短、新鲜见闻或水果的价钱,有时,村干部也趁机商量或宣布事情。午餐结束,活动就完成。

(六)生活习惯

住在瑶山上不能不喝油茶,也不能没有米酒。俗话说“无山不有瑶”,这表明瑶族长久以来都居住在深山里,因为山里空气潮湿、瘴气重,终年不见阳光,容易引发各种疾病,油茶可以暖胃去湿,为了强身健体,油茶成了不可缺少的日常食品。人们一般一天要打早中晚三次油茶,就连吃饭也离不开油茶,由于他们从小喝油茶,据说有些人不喝油茶就会没精神,不能下地干活。在瑶山里每户人家都会酿酒,以前有用木薯、山芋、高粱、红薯、大米酿酒,如今粮食丰富了,人们通常用大米酿酒。酒是维系村民间、主人与客人间感情的纽带,为了表示主人的热情,只要有客来,无论男女老少,均要喝三碗米酒。平均每户瑶民每月要喝五六十斤米酒,如果遇上婚庆、丧葬等重大事情,消耗的酒量更多。

(第三部)分基础设施及经济状况

一、斋公坪自然村的基础设施

(一)村民住宅

斋公坪村民的房子都是在20世纪70至80年代建的,黄土冲的土砖建的墙,青砖砌的承重柱子和土法烧制的瓦,整体看,全村的房子还保留着浓厚的瑶族特有的传统风格。至今全村只有一户建起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子,而且屋内没有任何装修,还是黄泥地面。

(二)交通

通路之前,斋公坪村民们只能肩挑背扛地外出交换产品,即便轻装上阵走25里山路到乡政府,最快也要2个多小时,极不方便。1998年斋公坪修通了机耕路,实现了政府“村村通”的目标。机耕路尽管是简易的村间小路,黄泥路面坑洼不平,大小石块凌乱撒满路上,路宽不足两米,只能通过一辆三轮手扶拖拉机,雨天道路泥泞不堪、极易打滑,由于坡度大,摩托车、手拖车几乎无法行驶,但也给村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方便,现在坐摩托车1个小时就可以到达乡政府。

(三)生活设施

1998年斋公坪开始搞人畜饮水工程,在山泉水源处建蓄水池,每家每户从蓄水池拉塑料管子通到家里,实现了引水入户。2004年此区大面积遇到严重旱灾,笔者做调查时,村民们从山泉引出来的水只能勉强维持地势高的农户使用,在村口地势低的农户家几乎没有水流到,村民的用水比较紧张。

2000年斋公坪架起高压电线,并入广西电网,因为路途遥远,电网损耗大,斋公坪电费比平原高。在此以前,村民们只能利用山里自然的水利条件、简陋的发电设备自己发电。在夏季水流量大的时候,村民把小型发电器放在河流边,把管子放入水流落差大的地方,通过水的势能带动发电机发电,然后通过简易电线将电送到家中,满足基本的照明需要。冬季枯水期,村民们只能点煤油灯。因为不是每户都有条件自己发电,发电设备离住所较远,那时偷盗发电设备的纠纷时常发生。

至今,斋公坪还没有安装固定电话和有线电视。移动电话是村民与外界联系的惟一工具,因为地处偏远,网络信号较弱。虽然有部分村民家中有了电视机,但因为没有连接有线网络,村民只能自己搭建电视信号接收器,接收几个频道。

斋公坪地处偏僻的高山区,没有专业的医疗机构,为了驱除病痛,保证人口的世代繁衍,在几百年来的生产、生活中,斋公坪村民积累了较丰富的使用当地草药的经验,除了严重的突发疾病,感冒、腹泻、头疼脑热等常见小病小痛,村民们都可以用草药治愈。

二、斋公坪自然村的经济发展历程

(一)20世纪60年代及以前

20世纪60年代以前,斋公坪人均年收入不到50元,村民经常挨饿,一天只有两顿杂粮、稀饭。这一阶段斋公坪的村民是以刀耕火种方式进行生产耕作的,对森林资源的依赖性很高,因种植的作物品种不好,又不会使用肥料,连农家肥也很少用,农作物的产量很低,不能满足村民的基本生存要求。因此,进深山采集茶油籽和桐油籽,炼取茶油和桐油,然后与平原地区的居民换取土地或其他生活、生产用品,是当时村民们重要的生活来源。除了茶油籽和桐油籽,松脂、板栗、香菇、笋干等山货,也是村民们生活物资来源的依靠。东家在下宋村有一块祖上留下来的田地,离家非常远,走路最快要1个半小时,就是当年东家的祖辈用茶油、桐油和牛,与下宋的村民交换的。

(二)20世纪70至80年代

70至80年代初期,稍有好转,但生产力水平没有得到有效提高,村民们没米下锅的情形仍不时发生。到80年代初以后,国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因为市场经济的刺激,以及建筑行业对木材供不应求,村民们更多地靠砍伐杉树和上山采集山货来增加收入,一般杂木每立方米30元,杉木每立方米至少能卖到100元。虽然这一时期村民的收入有大幅度提高,但大量砍伐森林,引发了各种自然灾害,从1983年起,连续三年旱灾,粮食大量减产。政府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1986年,开始向村民们提供每亩杉树60元的扶持,刺激村民们大量种植杉树林。杉树喜阴,平原地区阳光较山区更充足,因此,杉树在平原地区生长比在山区慢。斋公坪的海拔较高,气候适合杉树的生长,但即便如此,斋公坪的杉树也要种15年,树木的直径才达到20~30厘米。

笔者东家和家里的兄弟于1991年在高界地界的深山里开垦了72亩地,并种了杉树。如今再过两三年,就可以成材。当年在林业局购买树苗0.05元/株,头三年要经常上山除草,需要大量人工劳动,扣除成本,按每立方米价格在400~500元之间计算,一立方米的木材需砍伐13棵直径为20厘米,长为两米的杉树,这72亩杉树至少可赚20万元。

(三)20世纪90年代

进入90年代后,斋公坪的瑶民们结束了以往“靠山吃山”的生活。1985—1986年县里派人来发放果苗,村里每户都种了十几棵柿子树,当时村民们对种植果树没有多大信心。1991年,新合村建起了8个果场,斋公坪村民们在政府的引导下开始接受水果种植,并且学会使用化肥、农家肥种植作物。1998年机耕路修好以后,斋公坪村民开始大面积种植果树,到现在村民种植果树的品种已由柿子发展到柚子、碰柑、橙子等。因为水果的价钱较高,现在村民们的收入比解放初期提高了十多倍,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进入21世纪

2002年在政府的扶持下,斋公坪开始大规模修建沼气池。沼气池的修建与使用,促进了斋公坪经济发展,村民们主动寻求发展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增收渠道也逐渐拓宽。例如:摘粽叶、削竹片等等。每斤粽叶可卖1.5元,平均一户人一年可摘700~800斤,仅这一项可有千余元收入;一条宽约2~3厘米,长约1米的竹片,可卖0.02~0.03元,熟练的村民平均一天可挣25元。除了这些,部分村民也开始选择外出打工。2004年,斋公坪有7个年轻人长期外出打工,只有过年时才回来,已成家的村民一般在农闲时外出打短工。

同类推荐
  • 社会经济学框架与中国现实社会经济问题研究

    社会经济学框架与中国现实社会经济问题研究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本研究力求从一个阔的视角探求社会经济学的分析视角与分析方法的框架,并且运用社会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了中国现实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几个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本研究注重探索构建社会经济学理论与方法论的框架,注重对中国现实经济发展的新特征、新趋势的分析论证,具有相当的理论深度与实践意义。
  • 如何说,青春期男孩才会听如何听,青春期男孩才会说

    如何说,青春期男孩才会听如何听,青春期男孩才会说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育孩子其实就是一场心理战争。如果你觉得你的男孩不服管教,不懂事,不听话,那么你需要掌握孩子控心术。所谓的“孩子控心术”,并不是要使用心理控制让孩子对父母服服帖帖,乖乖就范,更不是什么邪门歪术,而是要与孩子达成积极的有益的沟通所需要的技巧。很多时候,父母只需要了解男孩的心理,改变一下说话的方式或语气,就会发觉:其实,男孩很听话!
  • 高考状元经验谈

    高考状元经验谈

    本丛书精心选取了多个人生重大课题,内容涉及学习、生活、哲理、亲情、事业、交往等方面,结合鲜活的现实事例,启发读者思考、理解、感悟人生的真谛和意义,正确面对各种挫折和失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以乐观向上的态度面对人生,积极进取,成就幸福人生。
  • 惊魂探险2

    惊魂探险2

    误入鲸鱼的嘴里还能活着出来吗,美国的死亡谷真的有进无出吗,唐古拉有什么古怪?这些海底深山的险恶是真实遭遇还只是耸人听闻呢?
  • 播音主持艺术论

    播音主持艺术论

    广播电视语言传播,是现实,播音主持艺术、是现实,话筒前,镜头前的有声语言创作,也是现实,如何面对广大的受众,更是现实。我们既然有志于研究中国播音学、那就要专心致志、矢志不移地为此而一往无前、永往直前。播音界公认的继往开来的领军人物,播音主持艺术理论的学术泰斗,中国播音学学科体系的开拓者,他是国家级数学名师,他以“为人师表”而自稁,以“塑造灵魂”为自律,他为电波里,荧屏上的“名人”们培根养心……
热门推荐
  • 妖都物语

    妖都物语

    人们为什么还在庸庸碌碌;街道为什么还是熙熙攘攘;难道你们还不知道?非人的生命就在身边。工作更很慢,喜欢的就慢慢看吧。
  • 千面桃花劫:王牌魔法师

    千面桃花劫:王牌魔法师

    十六岁少女夜染一出生就拥有独特的魔法天赋。自小加入特殊特训,身手敏捷,魔法非凡。意外地,她收到了一封神秘的求助函。在通往求助函上所诉的黎暗岛中,她遇到了同为天之骄子的亦君绘,腹黑毒舌的顾少白,温文尔雅的陆楯,落落大方的慕容浅,自信清傲的苏柒,呆萌耍宝的季笳桔和羽尘。当友谊如淬不及防的热流涌向夜染冰封孤傲的心,她会如何回应?如百慕大三角般离奇的现象突然出现,众人措手不及。夜染与亦君绘掉入盟约之渊,慕容浅和陆楯被神秘力量冰封与地底,顾少白和苏柒腹背受敌,季笳桔与羽尘落入他人之手。一切仿佛陷入了绝望,黎明曙光会降临么?
  • 从降世魔童开始的神级凡人

    从降世魔童开始的神级凡人

    “这是……陈塘关?活埋陈塘关?”“哪吒都开始魔化了?不好,为什么我的身体受限?”
  • 我为第一仙

    我为第一仙

    这里万族林立,帝魔争雄。这里有强者如云,个个唯我独尊。这里有美人如玉,个个绝代芳华。这里亦有精灵小妖,或古灵精怪,或萌化半边天......这里,名为天星的星球,处于与地球所在宇宙外的平行宇宙之中,是在其中类似地球的存在,与地球相对。这片宇宙据传为盘古大帝开辟的第二宇宙,地球之上的人称其为天界......逆天证道,战破苍穹,诛神灭佛,斩妖杀魔。千古青天裂,我为第一仙。万世修仙梦,成仙一梦间。
  • 强势归来:少主的绝色宠妻

    强势归来:少主的绝色宠妻

    得天女者得天下,她,就是那天女。再次睁眼,她重生在了一个三岁的女孩身上。她强势归来!这位半路窜出来的少主从哪来滚哪去吧,别挡本小姐的道。什么?!娃娃亲!少主你别说笑了。
  • 快穿之我把自己坑了

    快穿之我把自己坑了

    君彤,冥界之主,掌管着六界生死,突然有一天,她被告知她的兄长要历劫了,需要她的帮助。为了消遣冥界无聊的时间,君彤答应了。却没想到掉进了大灰狼早撒好的网里,一网就是生生世世。
  • 大汉之争霸诸天

    大汉之争霸诸天

    现代人刘辩穿越三国,得到争霸万界系统,从而一统大汉世界,开启争霸诸天万界的流程,战射雕世界,战天龙世界,战倚天世界,从武侠到仙侠到仙神世界
  • 诡墓有主

    诡墓有主

    这是一个小人物靠一座公墓慢慢走上手揽世界大潮的故事。
  • 残月书

    残月书

    精耕细作,有助丰收,慢嚼细咽,才能消化。看书学习,也是为此,只有细读深研,才能品出其味无穷来。郭沫若先生讲得好:年青人求知欲很旺,忍耐性不足。以读书论,尚未开卷,每有吞食全牛之概,一遇困难,不禁颓然而气馁,浅尝偷巧的习惯油然而生……这种“走马观花”“一目十行”的习惯切不可有。要知道,始读,未知多疑,再读,则渐有疑,反复深读,疑释融通,当品有味,方始为学。读书应做有心人。有人说:“饱人不知饿汉饥”、“身暖不知冬日寒”。如您能在一、两天不进食的情况下,读到文章中的“饥饿”,自然会感觉出饥饿的滋味。三伏天您辗转反侧难眠、酷暑难耐时,阅到书中的赤日炎炎,您自然深知炎热烦躁之苦。您穿着单薄的衣裤在寒风刺骨的山岩上品读“寒冬腊月”,更能体会到寒冬难熬、透骨穿心。假设您刚刚春游尽兴回来,读到“春暖花开“之句,您会立即回想刚才您身临其境那种轻烟芳草地、暖风杏花树的感受,和花香蝶飞舞、春美景色幽的场景来。细读深思始不倦,慢嚼细品乐无穷。好书不厌看还读,知音来自旧书中。唯书有色,艳于西子,唯文有华,秀于百卉。
  • 异界小镇日常

    异界小镇日常

    我是一条被迫穿越的龙。我不需要金手指,因为我就是最粗的金手指。好无聊啊。那就建个小镇玩玩吧。再次声明这个小镇绝对不是召唤师峡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