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766600000010

第10章 战争传奇——火炮(2)

实际上,加农炮和榴弹炮没有本质的区别,所谓身管长和口径之比也并非一成不变,而且一直在变。以弹道的形状来区分,也有些牵强,因为弹道的形状是相对于射程而言的。加农炮在最远射程上,弹道并不低伸,榴弹炮在近距离上,弹道同样低伸,甚至可以直瞄射击。从完成压制任务的角度看,两种炮几乎一致。

三、迫击炮

迫击炮是用座钣承受后坐力、发射迫击炮弹的曲射火炮。其特点是射角大、弹道弯曲、最小射程近,适于对近距离遮蔽物后的目标和反斜面上的目标射击。可配备多种炮弹,用于歼灭和压制暴露目标和隐蔽目标。迫击炮可以前装填,也可以后装填,分触发和拉发两种射击方式。

迫击炮最早使用是在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当时口径只有47毫米。一次大战中,迫击炮口径达81毫米。当时守备旅顺的俄军为打击日军,用海军炮改制了迫击炮,轻便适用,无射击死角,杀伤效果良好。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于堑壕战的发展,迫击炮成为主要的近战武器。以后随着步兵机动性的提高,空降战等新型作战方式的出现,迫击炮日益受到青睐。由于迫击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常常被游击队用来袭击敌人。迫击炮是与步兵一起作战的曲射火炮。在以前的战争中,可说是战功卓著,十分出名。据科学家统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陆军伤亡的人员中,大约就有一半是被迫击炮弹杀伤的。

现代追击炮在命中精度、杀伤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采用末端制导炮弹后,对装甲活动目标的打击能力得以加强。另外自行迫击炮还具有较强的机动性,因此能够伴随装甲兵和步兵作战。

迫击炮用座钣承受后坐力,迫击炮射角大(一般为45°~85°),弹道弯曲,落角大,破片杀伤效果优于其他火炮,主要用于压制遮蔽物后、反斜面目标和水平目标。由于其结构简单、重量轻、体积小,通常作为随伴火炮使用。迫击炮分为滑膛式(前装)和线膛式(后装)两种。

迫击炮是一种曲射火炮,最大特点是弹道弯曲,几乎没有射击死角。如果在山的一侧要攻击位于另一侧的敌人,只能使用这种火炮,它可以越过山头把炮弹抛射到另一侧的山脚下,所以很适合攻击隐藏在掩蔽物后面的敌人。

目前,大口径迫击炮一般在105毫米以上,最大为240毫米,射程13公里。中口径迫击炮主要是81和82毫米炮,射程5.6公里左右,战斗全重35公斤。小口径迫击炮口径在60毫米以下,射程在5公里以下,战斗全重从几公斤到20公斤不等,适合于单兵便携。

从性能上说,迫击炮会比普通炮弹有更多独特的长处。它的射角十分大,而且最大射角可达85°,炮弹全是垂直地飞出去的,因此炮弹的弹道变得相当弯曲。这是一般的炮弹所不能及的。追击炮弹能歼灭躲在遮蔽物后面的战斗人员,也能从山的正面打到山的后面。不管敌人躲在山上或是山下,是在明处还是在暗处,都无法逃脱迫击炮弹的袭击,人们把迫击炮弹称为能翻山的炮弹是正确的。此外,因为迫击炮弹的飞行弹道十分弯曲,而当弹丸飞行抵达目标后,命中角就会相当大,炮弹爆炸的碎片可以均匀地向周围飞散,并且大大提高了杀伤力。

奥地利SM-4式120毫米4管迫击炮,是一种著名的迫击炮。它的四个滑膛炮管并列安装在一个大型座钣上。行军时,由卡车运载。发射前,靠车上两个独立的液压系统将炮身和座钣从车上卸到地面,并使火炮转入发射状态。运载车上配有观察器材、射击诸元计算机和通信器材,并携带60发弹。最大初速518米/秒,弹重14.5公斤,最大射程11500米,战斗全重7吨,炮班人数3人。最大射速24发/分,可单发射击,也可4发齐射,并能在30秒内连续3次齐射,发射12发炮弹。如果发射的是子母弹,每发炮弹内带32枚子弹药。如以色列的120毫米炮弹,可以携带32枚双用途子弹。这些子弹可以穿透69毫米的装甲钢板,有效杀伤半径达9米。如果引信不工作的话,还有自毁功能。这就相当于单炮每分钟抛射768枚子弹药,在山地作战时是很可怕的。

传统的迫击炮射击方式是炮口装填,靠炮弹的自身重量自由下落、击发射击。但大口径迫击炮因为口径较大,炮弹的重量超过20千克,士兵的作战强度超过了生理承受极限,于是就出现了炮尾装填炮弹的迫击炮。这大大降低了射手的劳动强度,也更利于提高设计速度,可以说是一种技术上革新。例如以色列生产的M-66式160毫米追击炮,它的炮弹重达40千克,采用炮尾装填、拉火发射的射击方式。但是除了装填和击发方式不同外,M-66式160毫米迫击炮仍旧保持了迫击炮的全部特点。

四、无后坐力炮

除上面的火炮外,还有一种正在被淘汰的火炮叫无后坐力炮。这种炮在发射时利用后喷射的物质能量来与前射弹丸的动量保持平衡,使前后动能相互抵消,所以就没有后坐力。没有后坐力本来是一件好事,但由于发射时向后喷射的火光和尘烟过大,几公里之外就可发现,很容易暴露方位,不适合现代战争的需要,所以没有发展前景。这种炮是1914年发明的,1936年口径达到76.2毫米,二战中最大口径为120毫米,直射距离400~800米,可以穿透400毫米的装甲,主要用来反坦克作战。

五、火箭炮

火箭炮是炮兵装备的火箭发射装置,亦称火箭弹发射装置,由于通常为多发联装,又称为多管火箭炮,有多轨式、多管式和框架式。火箭炮的主要作用是引燃火箭弹的点火具和赋予火箭弹初始飞行方向。由于火箭靠本身发动机的推力飞行,火箭炮不需要有能够承受巨大膛压的笨重炮身和炮闩,也没有后坐装置。火箭炮能多发联射和发射弹径较大的火箭弹,它的发射速度快,火力猛,突袭性好,但射弹散布大,因而多用于对目标实施面积射击。

世界上第一门现代火箭炮是1933年前苏联研制成功的BNi-13型火箭炮,它的诞生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程。早在沙俄时期专家们即已开始火箭推进的理论研究。“十月革命”胜利后,火箭专家设计了利用卡车运载和发射的火箭炮,为了使火箭弹飞行稳定进行而了大量实验。1928年的一次实验中火箭弹平稳地飞行了400米。又经过多次改进,火箭炮射程达到1800千米。在1939年的对日作战中,火箭弹曾从一架飞机上攻击日军地面部队获得成功。但从地面车辆上发射火箭弹的效果很差。由于发射架装在车上很不稳定,射弹落到目标区的散布范围很大。火箭专家们经过反复琢磨后决定改用一排1字形发射轨。每根钢轨上、下两侧各装一发弹。8根钢轨并列在一起装在可以转动的支架上,便于进行方向和高低变化。原来的发射架向着车辆侧面发射,就像舰炮射击一样,这是造成误差的主要原因。后来改成与车体呈纵向状态,炮手从后面装弹,火箭弹越过驾驶室向前飞行,大大提高了稳定性,发射16发弹只需10秒时间,最大射程可达到8500千米。斯大林接到研制情况和试验报告后十分满意,下令立即大量生产、装备部队。此时已是1941年6月21日。第二天德军就大举入侵。兵工厂夜以继日赶制出了5门炮运到前线,初战显威,沉重打击了德军嚣张气焰。从此,BM-13大显身手,在反法西斯战场上大放异彩。

BM-13这种自行式火箭炮安装在载重汽车的底盘上,装有轨式定向器,可联装16枚132毫米尾翼火箭弹,最大射程约8500米,1939年正式装备苏军。1941年7月15日,法西斯德国一支部队侵入白俄罗斯的奥尔沙市。下午2时许,气势汹汹的侵略军占领了火车站。大批坦克、装甲车辆就在车站附近稍事休整。坦克手从闷得透不过气的“乌龟壳”中钻出来。各种车辆在路旁检修、加油。士兵们卸下沉重的武器装备,三五成群地在树阴下用餐、休息。突然,车站旁响起了震天动地的爆炸声。坦克的炮塔被炸得飞向空中。弹药车中弹后燃起熊熊大火,连锁反应般地炸毁了四周的车辆和装备。地上躺满一具具德国兵的尸体,残兵败将嚎叫着四处逃窜。

德军指挥部闻讯大为震惊。情报人员很快弄清了事实真相,是苏军一个炮兵连对德军发动了这次猛烈的火力突击,用刚刚装备的5门火箭炮,一次齐射可发射出80发火箭弹。这种火箭的正式型号为BM-13。它的炮架上刻有一个俄文字母K,表明是由“共产国际”兵工厂生产的。由于红军战士十分喜欢这种威力强大的新式武器,因而用心爱姑娘的名字昵称它为“喀秋莎”。"喀秋莎”不仅消灭敌人大量有生力量和军事装备,而且给敌人精神上以巨大的慑撼,以致德军士兵后来一听到这种炮声,就心胆俱裂。

20世纪初期,由于双基推进剂的应用,火箭炮得以发展。严格地说,“喀秋莎”是导轨火箭炮,而不是多管火箭炮。最早的具有炮管式发射装置的多管火箭炮,是德国于1941年正式装备部队的158.5毫米6管牵引式火箭炮和280—320毫米6管牵引式火箭炮。在二战中,火箭炮成了可怕的武器。到了现在,由于各种制导武器的出现,火箭炮的作用已有所降低,但仍是各国炮兵序列中十分重要的武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和战后,各国都非常重视火箭炮的发展与应用。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火箭炮又有了新的进步,其性能和威力日益提高,已成为现代炮兵的重要组成部分。

战后,随着科技的发展,火箭炮的性能不断改进。前苏联继续发展了多种先进的火箭炮,其型号之多、数量之大遥遥领先于其他各国,堪称“喀秋莎”王国的“巨无霸”。仅20世纪50~60年代苏军就装备了BM-14、BM-21、BM-24等多种火箭炮。尤其是。BM-21因性能先进而名扬天下,先后生产2000多门,畅销50多个国家。近年来传媒报道的“喀秋莎”大多是这种武器或它的变型。

BM-21型火箭炮原装备苏军摩步师和坦克师的炮兵团,主要用来消灭敌集结地域有生力量,压制或摧毁炮兵发射阵地,破坏多种野战工事和支撑点。早期的,BM-21采用乌拉尔-375型载重车改装而成,最大行驶速度每小时70公里,以后改用轮式4轮越野车,最大速度达到每小时85公里。在车体后部的大型旋转架上有40个发射管,可在18秒内发射40发子母弹,摧毁20公里远的各种目标。无数颗炮弹铺天盖地袭来,就像晴朗的夏天突然袭来的冰雹一般。俄军士兵常称它“冰雹”炮。近年来俄罗斯和法国合作,制成多种性能更先进的火箭弹,有的射程增大到36公里,并提高了命中精度和杀伤威力。

在车臣战场上,俄军使用的“龙卷风”火箭炮,发射的火箭弹重达800公斤,最大射程达到70公里。它采用了先进的制导技术,在发射管上装有一个“黑匣子”,可为每发弹自动编制程序。弹上的燃气发生器可根据指令产生高压气流,不断修正火箭弹的飞行方向,使它的命中精度提高了3倍,因而被誉为目前正式列装的武器中射程最远、威力最大、精度最高的火箭炮。据最近报道,俄罗斯还在研制一种专用于战场侦察的火箭弹。它的中部和尾部装有折叠式弹翼,飞到空中张开弹翼便成为一架无人驾驶侦察机,可从9000米高的空中摄下目标图像后传到指挥中心。威力巨大的“龙卷风”火箭炮配上先进的无人侦察机,在现代战场上大放异彩。

同类推荐
  • 干渴的地球

    干渴的地球

    当春姑娘来临,花儿争艳、芳香满怀的时候,你一定不愿看到、闻到旁边河流流淌着黑臭的恶水。
  • 科学知识大课堂——惊人大发现

    科学知识大课堂——惊人大发现

    作为一套普及科学知识的通俗读物,本书有别于专业的学术论著,侧重于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注重对青少年科技素质的培育、科学兴趣的培养、科学精神的塑造与科学方法的启迪,不求面面俱到,但求言之有物,物有所指,指有所发。
  • 中国军事之最

    中国军事之最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今军事史上的军事家、火炮、火箭、手榴弹、战斗机等军事武器、战争史等内容。
  • 高温危机

    高温危机

    《新幻想故事选:高温危机》讲述幻想小学五年级(1)班的丁奇是个顽皮聪明的小男孩,这天他和爷爷万能博士用望远镜看传说中的九星连珠。突然看见一颗闪亮的流星落在他们家的院子里。接连几个晚上丁奇总是听到有人在哭泣,后来他果然在院子的小屋里找到了一个美丽的女孩,这个女孩抱着一个漂亮的盒子,她的名字叫潘多拉,来自远古的希腊。因为她放出了魔盒里的灾难,受到惩罚,她是在逃跑的时候被一股强大的力量吸引到这里来的。丁奇和神秘的潘多拉成了好朋友,并带她去学校,潘多拉有很多神力,让丁奇在学校里出尽风头。潘多拉的盒子能变出各种各样的东西,丁奇用这些东西对付捉弄同学,在学校里上演一幕幕闹剧。
  • 先祖美谈(中华美德)

    先祖美谈(中华美德)

    青少年时期是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于以后的道德观的树立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从青少年时期就要给他们正确的引导,使之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本书通过故事告诉青少年孝、义、节、礼等传统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青少年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也重新认识了“中国的美”。这对外来文化充斥审美和阅读的今天,有着一种增强民族自豪感,了解中华文化,从浮躁到宁静的“回归”的意义。《中华美德》便是从数不胜数的美德故事中摘取的具有代表性的事例,从孝敬父母、文明礼貌、诚实守信、正直无私、热爱祖国、立志发奋、友善互助等方面述说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希望故事中的精华能够滋养青少年纯洁的心灵。
热门推荐
  • 落日之恋

    落日之恋

    林夕在开学第一天遇到了莫奕,两人并成为了同桌,在以同桌相处的几个月里,林夕被莫奕深深吸引,同时展开了大胆的追求。最终林夕打败了万千情敌,成为了站在莫奕身旁的那个人。大家都以为两人会一直在一起,但好景不长,几个月后莫奕提出了分手。林夕无法接受,可无论说什么做什么也无法改变莫奕的心意,最后林夕选择了放弃。分手给林夕带来了很大的打击,同时因为种种原因最好朋友也离开了她,再想着自己的家庭,林夕陷进了痛苦的深渊,从那以后林夕不再是从前的那个林夕,学会了抽烟喝酒打架逃课…步入高三,班上的很多同学都进入了备考状态,而林夕依旧对学习毫不上心,因为一场车祸,林夕的奶奶生命垂危,在见到林夕最后一面时告诉林夕,希望她过好自己的人生,不要一辈子都这样浑浑噩噩。林夕因此而有了学习的动力,在努力一年后,终于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大学。可结局并非如此,林夕要经历的会让她对青春的定义更加刻骨,更加铭心
  • 异时空之从猪倌到军阀

    异时空之从猪倌到军阀

    敬请关注申炀处作《异时空之从猪倌到军阀》。一个现役军官因为种种原因转业当上猪倌的故事,命运就是那样神奇,他的军旅生涯反而由此翻开了崭新的篇章……我也跟你们一样,是个书虫,有感于小说们更新太慢,所以干脆自己开工写一部。请兄弟姐妹们多多捧场,炀炀不胜感激,在此打躬作揖顿首百拜。本文不涉及现实政治和军事,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炀炀在郑重申明。
  • 家里家外

    家里家外

    市委副书记廖天伦一生刚直不阿为政清廉,然而做梦也没有想到,他的家庭会一步步走向深渊。在他的家里家外围绕嫉妒和贪婪上演的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活剧,更令他仰天长叹:兄弟反目、夫妻分离、情人倒戈、晚节不保、教唆杀人、制造冤案……盘根错节,扑朔迷离。这是二址世纪九十年代的一部声声泣血的人性解读史,一轴波澜壮阔的人生百态图,一曲荡气回肠的人间正气歌。作者以其新颖而巧妙的构思,敏锐而独特的视角,透视一些人的心理裂变、心娄碰撞、人性较量。你似乎感受到角手可及的灵魂在哭泣中颤栗!厚重深邃的思想内容,激烈的矛盾冲突,鲜活的人物塑造,复杂嬗变的人物性格,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具有相当的可读性。
  • 生在中国(上卷):沧海楼船

    生在中国(上卷):沧海楼船

    本书以一个家族的兴衰史为线索,真实展现了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独立、政治民主、文化发达、精神自由的勇敢抗争历程。伟大烈士的功名、平凡儿女的恩怨、丰富的社会生活、朴素的人生感受,都随着小说情节的整体推移、在古旧中国现代中国发展的曲折坎坷过程中生动、细致地呈现出来。本书以一个家族的兴衰史为线索,真实展现了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独立、政治民主、文化发达、精神自由的勇敢抗争历程。伟大烈士的功名、平凡儿女的恩怨、丰富的社会生活、朴素的人生感受,都随着小说情节的整体推移、在古旧中国现代中国发展的曲折坎坷过程中生动、细致地呈现出来。“《生在中国》堪称“中国的《战争与和平》”、“中国的《尼伯龙根之歌》”;《生在中国》的作者文方女士可称为“当今林语堂”(中国新文学巨著《京华烟云》——MomentInPeking之作者)、“中国的玛格丽特?米切尔(MargaretMitchell)”(美国名著《乱世佳人》——GoneWithTheWind之作者)。”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
  • 青花破

    青花破

    一朵青花,一道缘机。看得透,拈花一朵。这个俊美的少年如何在别人的嘲笑中一步一步的走向巅峰,如何诠释我命由我不由天。才子,佳人。尽流苏
  • 烧包的幸福生活

    烧包的幸福生活

    罗良没有梦想,如果有,那便是将所有天鹅全部吃下!于是凭借一身“雕虫小技”,他开启了热血而香艳的烧包之路!不管是毒枭女皇还是冷艳警花又或者是巨富千金,只要是天鹅,这烧包都要全部吃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巢穴

    巢穴

    一曲新婚男女的宿命之歌;一幅南方乡村的风俗画;一开始就是个巧合的后现代式的错误;一场以失去生命为代价的莫名的激情。
  • 青竹园童话

    青竹园童话

    青年男子罗卿的生命经历与思索感悟,生命生活的意义何在?
  • 古灵世界

    古灵世界

    他是一个弃儿,他被自己的生生所父母遗弃。他脸上长着一块胎记,只因脸上长着一块胎记,就在小村中受尽同伴侮辱。他很善良,只因善良却差点害死了自己的养母。看他如何一念成仁,一步一步的崛起;种灵草,炼灵剑,修灵法,一步一步的蹬上了人生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