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764600000003

第3章 地空导弹的诞生与应用(3)

这一时期的地空导弹多为低空近程型号,集中反映了各国在相关技术领域的实力。第二代地空导弹采用了大量的新技术与新体制,技术水平较第一代有明显提高。如单脉冲雷达、光学与电视跟踪、主动半主动寻的、固体火箭发动机、一体化筒弹等技术,并广泛采用了计算机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推进系统方面,淘汰了战勤操作相对繁杂的液体火箭发动机,主要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冲压发动机和整体式固体冲压火箭发动机等推进系统。在制导控制系统方面,除无线电指令制导外,红外制导、激光制导和光-电复合制导等制导方式得到了迅速发展,并且由单一制导方式转向复合制导方式,使武器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大幅度提高。在杀伤技术方面出现了破片聚焦战斗部、多效应战斗部和链条式战斗部,提高了导弹战斗部的杀伤效率。此外,由于广泛采用自动化技术,提高了武器系统的自动化程度,缩短了系统的反应时间。系统设计强调地面设备的小型化与机动能力,并将电子对抗能力作为系统的一个重要设计目标。由于这一时期的地空导弹在所采用的技术、所体现的性能和特点与作战使用方式上,相对50年代的地空导弹有很大区别,因此这一时期研制的地空导弹武器系统被称为第二代地空导弹。

与第一代地空导弹相比,第二代地空导弹具有以下特点:

1.强调系统的低空性能

在第二代地空导弹发展初期,美、苏等国都试图研制能够覆盖从几十米的低空到20千米以上的高空,射程在50千米以上的全空域型地空导弹。但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由于雷达和导弹性能的限制,这种全空域型的地空导弹被证明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后来的地空导弹重点向中近程、中低空、超低空方向发展,其射程一般为10千米~20千米,作战高度集中于50米~3千米的中低空与超低空空域。为了保证系统的低空性能,要求雷达系统具备较好的低空地物回波抑制能力,因此在搜索与制导雷达中广泛采用了动目标检测或多普勒工作体制。

2.导弹机动能力与射击精度提高

针对第一代地空导弹弹体庞大、机动性差的缺点,第二代地空导弹大多采用了单级或多级一体的固体推进系统,不但使导弹的体积、质量降低,而且一体化结构使弹体保持了较好的气动外形,有利于提高其机动性能。第二代地空导弹一般具有10克~20克的海平面机动能力,大大高于同一时期作战飞机的机动载荷,因此使反导弹机动成为一种过时的手段。

第一代地空导弹大部分采用雷达无线电指令制导,这种制导方式强烈依赖于地面雷达的测量能力,其制导精度由于受雷达测量精度的影响往往比较低,因此通常通过采用大型战斗部保证导弹的杀伤效果。在第二代地空导弹中则大部分采用了自导引方式,如主动、半主动雷达寻的和红外寻的制导方式,即利用弹上制导设备测量目标,并控制导弹的飞行。自导引制导方式大大提高了导弹的射击精度,减小了战斗部质量,同时还使导弹具备了某种程度的“发射后不管”的射击能力,减少了导弹对地面雷达的依赖,提高了射击的灵活性。

3.系统的小型化与机动性

由于对地空导弹的射程、射高的要求不再像第一代那么高,加上技术上的进步,第二代地空导弹普遍实现了系统的小型化,同时也提高了武器系统的机动能力,主要作战设备一般装载于轮式或履带式越野底盘上,具备在各种道路条件下的机动转移能力,从而使地面防空由固定式或半固定式向全机动式转变。

除此之外,第二代地空导弹还具有抗干扰性能较好和同时射击多目标的特点。实际上,早期的第二代地空导弹并没有解决多目标精确跟踪问题,多目标射击能力大多是通过采用多个独立的射击单元实现的。如法国的“响尾蛇”导弹采用3部发射制导车实现同时射击3个目标的能力。

第二代地空导弹有效地填补了第一代地空导弹与高炮之间的火力空白区,提高了对战术攻击飞机的抗击能力。同时,第二代地空导弹由于在小型化上的进展,在体积、价格上相对第一代均大大降低,因此其装备范围得以大幅度扩展。除了应用于要地防空外,还广泛应用于野战防空,其相应的舰空型不仅能装备大型舰只,而且能装备中小型舰只,从而导致海军编队中出现了一个新的舰种——导弹护卫舰。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频繁的国际冲突对地空导弹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导致地空导弹的研制国和装备地区进一步增多,其中西欧国家在第二代地空导弹研制上投入了更多的力量,研制的型号也多于美、苏。同时,除了传统的军事大国和热点地区外,大量的中小国家也购买并装备了大量地空导弹。

第二代地空导弹在战争中的第一次大规模使用是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针对以色列空军的低空、超低空突防战术,埃及军队大量使用SA-6导弹与23毫米高炮混合部署,在战争的前3天就击落了81架以军作战飞机,一度使以军飞机无法出动。后来,由于以军采用了强有力的对抗措施以及埃、叙在战略上的失误,SA-6导弹没能进一步发挥更大作用,但这次战争充分证明了第二代地空导弹的威力。在1982年英阿马岛战争中,英军的“长剑”和“海标枪”等地空与舰空导弹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的高速发展之后,第二代地空导弹在各国均已形成较为完备的型号序列。80年代后,随着战场环境的变化和技术上的进步,以中、低空为主的第二代地空导弹开始进入改进与提高时期。美、欧等西方国家出于各自防务的需要,开始大力发展各自的改进型地空导弹。改进的重点是已比较成熟的第二代地空导弹,像法国的“响尾蛇”、英国的“长剑”、法德合作的“罗兰特”等导弹,都发展了一系列的改进型号,以适应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下的防空作战需要。这些改进型号的特点是在已有成熟型号的基础上逐步改进,因此技术风险小,项目投资少,研制周期短。但改进型往往在性能指标上受到其原型的限制,改进的余地较小。

在这一时期,前苏联以及后来的俄罗斯在中、低空地空导弹发展上走在了美、欧的前面,SA-15(TOR)、SA-17和SA-19等新型号地空导弹相继诞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SA-15导弹,它在同类导弹中率先实现了一系列技术突破,包括相控阵天线与垂直发射技术的应用,搜索、指控、制导、发射的单车一体化,“边走边打”能力,以及真正的多目标射击能力等,其作战性能大大优于同时期西方的地空导弹。SA-15地空导弹的技术性能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中、低空地空导弹的发展趋势。实际上,无论是技术上还是作战性能与特点上,SA-15等地空导弹都已与第二代地空导弹中的先期型号有很大提高,在许多方面已接近甚至超过了目前的第三代地空导弹,并且随着军事需求的发展和技术上的进步,这一类地空导弹还在不断发展完善,更新的型号也已出现或在研制中,但习惯上仍将它们视为是第二代地空导弹。

在第二代地空导弹发展的同时,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仿照反坦克导弹的结构,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地空导弹,这种导弹将制导系统、发射系统和导弹合为一体,在体积、质量上大大缩小,可适应单兵或轻型车辆运载与发射的需要,因此称为便携式或肩扛式地空导弹。在分类上,它属于超近程、超低空地空导弹。早期的便携式地空导弹有前苏联的SA-7、“箭”Ⅱ、美国的“红眼睛”、“毒刺”和英国的“吹管”。便携式地空导弹的出现使装备地空导弹的国家和地区的数量大幅增加。

便携式地空导弹可由1名~2名士兵携带,行军时背在肩上,作战时用立姿或跪姿肩扛发射。导弹采用红外寻的方式,发射后不管。在便携式地空导弹基础上发展的多联装车载型可用4枚~8枚导弹齐射一个目标,大大增强了火力密度。此外,便携式导弹还具有战斗使用方便、操作维护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它不需要任何目标指示或引导设备的支持,只需要射手通过目视或简易瞄准设备将导弹对准目标方向即可射击,因此在作战使用上具有很高的灵活性。但是,由于受自身结构与体积的限制,便携式地空导弹射程近、威力小、敌我识别困难、难以对付高速机动目标。SA-7导弹1972年初开始在越南战场使用,起初射击精度较高,但往往只能击中飞机尾喷管,大多数情况下不能有效杀伤目标,后来由于美军使用了闪光弹,进行红外干扰,作战效果逐步降低。为此,前苏联对SA-7导弹进行改进,发展成SA-7B导弹。

20世纪80年代中期,便携式地空导弹出现了第二个发展高潮期,出现了后来被广泛使用的美国的“毒刺”导弹和前苏联的SA-14(SA-16)导弹,此外还有法国的“西北风”导弹和英国的轻型“标枪”导弹,一般称它们为第二代便携式地空导弹。这些导弹在作战空域、抗红外干扰能力、敌我识别能力和杀伤威力上相对第一代便携式地空导弹都有较大提高。近年来,俄罗斯在SA-16导弹基础上发展了SA-18便携式地空导弹,SA-18导弹实现了导引头技术的双信道化,这被认为是便携式导弹的一大突破,因此SA-18导弹也被称为第三代便携式地空导弹。同时,由便携式地空导弹与近程高炮构成的弹炮结合系统也得到了重视和发展。

四、第三代地空导弹

到20世纪60年代,经过近30年的大力发展,西方各国基本上已具备了较为完整的防空体系。在这个体系中,第一代的中高空、中远程地空导弹主要担负中高空域的防空任务,而第二代的中低空、中近程地空导弹与便携式地空导弹和高炮构成了覆盖从几十米的超低空到几千米中空的复合型防空火力网。这种由多种不同型号兵器构成的综合体系在当时被认为是地面防空火力的最佳部署方式,其中最完备的是前苏联的防空体系。但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经过越南战争,第三次、第四次中东战争等较大规模的地区性冲突后,对空袭作战重要性的认识被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空袭与反空袭作战的形式与内容都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同类推荐
  • 自然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自然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我们所经历的最美妙的事情就是神秘,它是我们人类的主要情感,是真正的艺术和科学的起源。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科学就是对自然界不断探索、不断解密的过程。而我们人类社会就是在不断探索和破解未知世界的过程中前进的。随着科技发展到现在,我们的认知也越来越广泛。
  • 弟子规

    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据国学学者王俊闳考证: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其中记录了孔子的108项言行,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
  • 那个穿苏格兰裙的男生

    那个穿苏格兰裙的男生

    这些有魔力的成长故事,让人嗅到了纯真的香气友爱的香气亲情的香气,仿佛薄荷的清凉柚子的甘甜……这些有光芒的成长故事里藏着梦想、快乐;藏着善良、勇敢;藏着浪漫、执着;藏着幸福、单纯。它们像一双双隐形的翅膀,给孤独徘徊的孩子力量,让你们带着希望,飞过绝望,直到所有梦想都开花……
  • 青少年安全常识必读(青少年必读常识)

    青少年安全常识必读(青少年必读常识)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春天,盛开馥郁芬芳;每一粒沙,都是一个世界,搭建小小天堂;每一颗心,都是一盏灯光,把地球村点亮!借助图书为你的生活添一丝色彩。这是一套包罗生活万象的、有趣的书,向读者介绍了不可不知的中的常识。包括文学常识、地理常识、历史常识、安全常识、文化常识、动物常识、植物常识、科技常识、天文常识、生活常识等。这些都是一些生活常识性的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因为零散,平时想了解又难以查找,我们将这些你们可能感兴趣的、富有趣味的日常生活中日积月累的宝贵经验搜集并编辑成册,以便您在遇到问题时随时查询,轻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热门推荐
  • 涅槃重生之心怀暖阳

    涅槃重生之心怀暖阳

    涅槃重生,一棹归来。手刃继母庶妹。“你凭什么觉得本王会帮你?”“东宫之位,万里山河。够吗?”“不够,加个你。”没有你,我要这万里山河有什么意义?我所有的晦暗阴霾都给过往,自从遇见你以后开始凌冬散尽,星河长明。
  • 寂寞中最真实

    寂寞中最真实

    有时候、人往往是被生活的热闹表象、掩盖了真实,因为真实是那么的苍白、那么的不堪.当一个人的时候会百无聊赖、情无所寄、便会心驰神往、睹物思人;
  • 那点小美好

    那点小美好

    那年夏天她救了他,给他留下一颗草莓,从此以后他的世界皆是她的影子。“想看看我的手伤的重不重?”傅奕宸扬眉。“才没有,我腿麻。”“腿麻到想要给我个拥抱?”他轻笑。……傅奕宸恋爱前:小丫头还小,不能当畜生 某傅爷恋爱后:先把小丫头哄顺毛了,再亲一下。 南汐恋爱后才发现某傅爷对吻情有独钟,像是会上瘾一样。 “想吃什么?” “糖醋小排骨” 他邪魅道“好,一个小排骨一个吻,剩下的,之后补”
  • 最强剑灵进阶系统

    最强剑灵进阶系统

    叶温:“关于我的老婆是个鸽子作者而我却获得了系统这件事。”
  • 魔幻旅程之从零开始

    魔幻旅程之从零开始

    人鱼歌唱,精灵眺望,矮人怒吼,巨龙咆哮,恶魔诱惑,本能元素,巫妖吟唱,不死疯狂。一名年轻的中医医师,灵魂穿越异世后,从零开始,慢慢展开的一段神奇旅行。
  • 小男人的春天

    小男人的春天

    坚持就有机会,努力终有回报!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
  • 予千弦月

    予千弦月

    苏弦无意间救了一只黑猫,结果这只猫说服她,让她这个从未玩过游戏的小白进入了游戏。“主人,你不爱我啦!呃……”黑猫正在地上滚来滚去,各种撒娇卖萌。然而,它突然停住,风似的跑了。“嗯?”苏弦很疑惑,转过头一看……“不爱它,爱我?”某位擅自离职的上神,说道。“……”“默认了?”远远地,黑猫的贼兮兮的声音传来:“主人,主上就交给你了!”“……”“嗯!既然默认了,就跟我回去。”“……”苏弦在内心默默地流泪,原来这两个家伙是一伙的啊!欢迎加入大喵阅读群①,群号码:414174603欢迎加群!群号码:577957812
  • 何以青睐你

    何以青睐你

    作为一名普通家庭的学生,进入到中学时代,遇到的他,开始了一段漫长的暗恋之路。
  • 十里敬亭山

    十里敬亭山

    先愿轻剑快马扬鞭天下,后愿与你携手勇闯江湖,再愿春风十里敬亭山。
  • 腹黑妖孽缠上我

    腹黑妖孽缠上我

    在婚前突然发现自己的男友劈腿小三,她怒而分手,怎知祸不单行,误入秘密空间捡到一只腹黑宝宝,在其威胁下领养之——天了噜,为毛腹黑宝宝会变身成俊美大boss,还以她的男人自居!美色当前,如此丧心病狂,她从还是不从?